教学实践读后感(范例6篇)

03-15

当同一本书被不同的人阅读时,每个人心中的所想都是不一样的,在阅读了作品这本书之后,真的是久久意难平。 通过写下自己的书评,我们能更清晰地梳理书中思路,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学实践读后感”,请您详细了解以下内容!

教学实践读后感 篇1

读《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假期,我认真研读了《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全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教学艺术概述、教学幽默、教学机智、课堂气氛、教学节奏、教学情境、教学风格、教学言语艺术、教学非言语艺术、课堂教学艺术。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受益匪浅。

但是,《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教师言语艺术”。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行动、高尚的情操,给学生美好的享受。为了让课堂展现出强大的魅力,让师生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中,教师必须努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追求艺术,尤其是教师都特的评价语言。

”这是我暑期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书籍。书中描述的许多课堂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读到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时,我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了反思,感触颇深。 书中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

如:学生读课文后,我们不妨这样说:“你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

”“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试一试。”“你朗读时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

” “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样的评价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熟练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启发和激发学生强烈的美感,使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因此,我也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个学生。只有把无限的爱倾注到学生身上,我们才能献身于教育事业。老师的爱如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中,滋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教学是展现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方面。教学上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最能感召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敢于创新,善于设计,善于调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出色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必须积极探索和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艺术;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增强改革意识,勇敢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

1、充实知识,提高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使自己知识化。同时要注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业务进修。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个现代教师仅仅满足于在学校学到的一点知识是不够的。他一定要有很强的进取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把自己的知识像泉水一样,不断更新,永不枯竭。“学有所用”,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兴趣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认真学习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硕果累累。

2、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在学生眼中,最受尊敬的人是老师。即使是一些潜意识的行为,学生也会盲目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有时他们可能并不在意,但他们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多年。因此,一个称职的教师,其内在的知识品德和外在的学科表现力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一个教师,不但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同时以自己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塑造学生的品行,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教育和教学中,对学生平易近人,以诚相待。

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需要批评教育,也总是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我要求学生做的事情,就是要锻炼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学生既佩服我的学识,又佩服我的为人。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是什么呢?那就是热爱学生。教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正确理解学生,积极热情地帮助学生,真诚地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师可亲可敬的。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智慧和光明,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也能照亮他们的人生道路。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爱心学生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教师不断地将信息输入学生的内心,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教师爱学生本身就是教育的手段。

也就是说,教师爱学生,能使学生受到启发,有较强的自强意识,并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实践读后感 篇2

茅文姬利用暑假的时间,细细研读了夏洛特·丹尼尔森所著的《提升专业实践力:教学的框架》一书。本书所描述的教学框架确认了教师责任的各个方面,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教师履行这些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读完这本书,对我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这个教学框架里,复杂的教学活动被分成了22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又被归纳入计划和准备、课堂环境、课堂教学、专业职责这四个教学职责板块。这些组成部分适用于各种教学情景,而专业实践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构成了一个综合的框架,反应了教学的各个层次。

它是专业实践框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学时复杂的,有一张围绕对教学的共同理解而绘制的穿越教学领域的路线是非常有用的。它是教学工作复杂性的反映,是教师专业对话的共通语言,是一个自我评价和反思实践的体系。

它提升了以模范教师之间的互动为特征的专业性谈话的质量。

教学框架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为基础。它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重要的概念,培养学生掌握重要的认知技能,利用手中的资源,实现这些目标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有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框架,为教师可能承担的各种工作提供了一个组织结构。这条线索是试图让学生学习重要的学科知识。

框架的所有组件都服务于这个主要目的。结合我所教授的信息技术学科,我对四个教学责任部分有如下见解:计划与准备、课堂环境、课堂教学和专业责任。

一、计划和准备。

信息技术课程是否优秀,主要取决于是否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该课程是否关注学生的内在认知过程,操作过程及相关能力合素养的培养。在备课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备课外,教师特别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即把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为学生来操作。否则,学生的操作结果与教师备课希望达到的目标会出现较大偏差。

如果教师能以学生的身份亲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讲座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同时,他也会在课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准备。在课堂上,教师演示的操作简单,学生听课时感觉不太困难,但学生在操作时往往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因此,还应为学生提供操作步骤的学习计划,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作为一个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意识到学生是否愿意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是否有收获,是否有成就感。

二、课堂环境

**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在信息时代,教师和学生正面临着一多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新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三、课堂教学

信息科技教学强调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结合本课要点,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等方式组织教学,构建自主**的教学模式,变让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的课堂教**行体系。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要模式,以教师指导为辅助。

根据学情适时进行引导和补充,并借助学习材料和网络,学生制作演示交流作品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四、专业职责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也是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向导。学校是每个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

这本书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内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这对我们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教学实践读后感 篇3

开学至今,在写了几篇随笔之后,不少学生慢慢“吼不住”了,开始“我手写我心”了,在随笔里开始坦露心声了;在批改了几篇随笔之后,我也慢慢发现了问题,之前发现都是别的学科的问题,要么难,要么作业多,从最难的物理开始,轮着来,数学,化学,生物,英语,物理,一科接一科。今天在批改随笔的时候,终于有人提出了语文的问题,最直接的困惑是,语文如何学好?上课的信息量太大,如何跟得上?在我早作准备的情况下,还是有同学对语文开始有了一些信心动摇,认为语文有点大、有点抓不住,再加上我这几天的课堂观察,是有必要梳理一下语文的学习思路了。

如果直接回答“语文如何学好?”这一问题,几乎无法回答,即使有人勉强回答,也要对这个回答慎之又慎。因为,“语文”这一概念太过繁杂,太过含混,或者说内涵极其丰富、广博,所以对于如何学好自然无法解释。如果说是“如何考好语文成绩?”这个问题的回答比较简单,最好的答案就是:做题。当然,有些题目做了再多估计也没有什么用处,比如作文,没有自己的思想根源,写了再多估计变化也不大。如果说是“如何学好课堂语文?”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也比较清楚,做好课下的知识积累,跟得上课堂的发言节奏,撵得上老师的问题思考。高一刚开始的两个月内,我的课堂语文的方法就是课文学习中加入方法,方法建立中加入问题,问题回答中走向文章的深处,尽量把课堂用问题的形式串联起来,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阅读意识,不断地把语文从“牵引”推向“指引”的大路上。

今天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到了一段内容“于我心有戚戚焉”。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过程观的最好体现。学生只能根据别人的指令去思考问题而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能力弱化的显著标志,而这是由长期的学习过程缺失造成的。

要围绕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是障碍式的问题,即学习中的困难;一是发现式的问题,即对教材或教师的结论提出不同的见解。前一类的问题,是主要的;但后一类的问题更有价值。对前一类问题,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后一类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创造思维的能力。对这类问题,要进行分类和筛选,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可以展开充分的讨论,有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反思,有的可以等待条件成熟再进行解决,不必一律要现场解决,更不必都给予一个明确的答案。”

用问题引领课堂,用问题来组织课堂内容,用问题来搭建师生对话的平台,用问题来进入文本深处,用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用问题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有时候真的很重要。回顾这一段时间的课堂,我常常会设计一两个问题来支撑文章的分析,在问题的回答中,课堂的讨论氛围较为热烈,思考的投入度也比较高,可在自主学习这一块,可能还不够,还没有形成“自主的问题意识”。可能针对上述培养学生的“障碍式问题”意识和“发现式问题”意识,我要重新调整,保留“障碍式问题”,分解“发现式问题”,因为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发现”很难,如果强硬“发现”就会很容易走向“空洞派”“心虚派”。所以我做了如下处理:

障碍式问题,自主阅读课文时,在理解困难或不理解的地方,标记问题,每一课应该都有;质疑式问题,自主阅读课文时,在理解或读懂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质疑,标记问题,每一课都应该有;解释式问题,自主阅读课文时,尝试解释作者的意图,或者尝试回答自己的问题,每一课一定要有。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具体地明确问题的形式,我又列举了经典的常见的具体的问题形式:

1、这一个词,这一句话,什么意思?(有什么内涵?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是为了什么?)

3、这一段文字或内容给我们什么启发?(什么启示?联系当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用问题引领课堂,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语文学习能力,那么我就可以更自由地更充分地加大课堂的容量,自然也就能解决好同学的第二个疑问了。

教学实践读后感 篇4

因为之前就一直听说老师如果与学生太过亲近,会让学生产生与老师是同辈的错觉,从而不利于老师威信的建立,再加上从前实习时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有经验的老师的忠告,所以我决定先兵后礼,先唱白脸再唱红脸。第一节课我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就重点讲了我们学校英语教材的特点,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等。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下马威。作文既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也为我以后处理师生关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特别是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英语学习及教材大纲中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教学实践读后感 篇5

“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一直认为凭着良心教书,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实行有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没有收获就不想学习,即使老使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

同样,如果学生努力学习,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也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或低效。因此,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惟一指标。

随着《科学课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的开展,我逐渐认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对教师来说,有一个清晰、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实施新课程。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及时阅读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二、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那么教学就会流于表面,学生就会学到深入的方法。可见,作为新课程的知接实施者,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

随着知识厚度的增加,课堂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及时调整,做到随手可得、简单渐进,从而实现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坚持写教学反思力。叶澜教授有句名言:一个老师如果一生写一个教学计划,就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他写了三年的教学反思,他可能会成为一名著名的教师。

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只有及时写出教学反思,才能及时把握课堂中的闪光点或缺陷,才能不断纠正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相互提高。

四、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此外,教师还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有效地课外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语言组织准确、简洁,时间组织恰当,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练***不在多,贵在精。现在一些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展开了一场题海大战,使学生大部分时间反复抄袭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提高训练效果,就是要充分了解学习情况,为课程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的目标,它的实现有赖于教学各方面的坚持。褚明

教学实践读后感 篇6

《阅读教学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近,拜读了张海燕老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书,这本书从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角度向我们详细分析了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我详细阅读了理论篇,读完之后,心里真的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想想以前的自己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相信它会成为我前行路上的指路明灯!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阅读教学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阅读教学,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关于阅读教学的模式,很多老师都能说出一二。当看到别人的方法好,很多老师会去争先效仿,而不去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理论依据。因此,我认为多读读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而是在众多做法中找寻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本书里张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三种比较主流的阅读理论即: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与英语阅读结合的理论;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阅读理论;方法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理论。从这三种理论中,我们知道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绘本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从何而来,当然,更重要的是挖掘更多更好的、更适合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反思,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二、注重英语多模态教学。多模态教学是指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图像、声音、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和符号模态来进行教学。多模态教学的效果通常优于单模态教学,它使得信息语境化,使得模态融合,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它给我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备课时,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学情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模态,教学设计不需要太过花哨,样样具备,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具有思维含量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像搭建脚手架一样,使孩子们不断攀登,获得全新的思维体验,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绘本阅读的重要性。绘本即应了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的需要,它融合了视觉和文字两种模态。绘本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还具有广泛的延伸性,在这里,张老师强调只关注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操练的绘本阅读教学有违绘本教学的初衷。这一点我认为尤其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忽视绘本内部的关联性,把完整的故事割裂开,或者常常聚焦于某一张图或某一段话,又或者将教师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这些都是我们经常走进的误区。我们应该牢记,绘本教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多少故事,更不在于认识多少词汇和句型,而在于发展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和良好思维习惯,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身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这条路上,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