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8篇

03-17

对于不少人来说文档写作任务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繁琐的事情,学者们开始注意到了范文在学术领域中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范文清晰的逻辑和优秀的框架,你好搜集优秀的范文了吗?专为读者整理“教学日记”文章由我们亲自挑选。

教学日记 篇1

杜甫和李白,唐朝文学星空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也是世界文学星空中永远耀眼的两颗明星。中国人读书,很早就会与这两颗明星邂逅。这是宿命,也是幸福。

昨天和孩子们一起与二十六岁时乘船路过天门山的李白相遇,看到了一个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李白。今天,我们要于齐鲁之地与漫游的杜甫见面,孩子们会认识一个怎样的杜甫呢?

第一节语文课,预习《望岳》。昨天已经有了第一次课堂预习的尝试,今天,是方法的巩固,也是效果的检验。让学生自己回顾,昨天提出的预习任务和要求是什么。会有遗忘,没关系,相互启发和补充,比我再说一遍,价值明显得多。大多数孩子的表现令人欣喜,有条不紊地预习,还充满了自信,享受着自主收获的成就感。有四个孩子预习效率突出,别的孩子还在继续预习的时候,他们已经完成了预习并申请完成了生字听写过关的任务。任务驱动,一些孩子发现,老师所承诺的奖励,原来是自己奖给自己的。

接下来的第二节语文课,对话《望岳》。“岳”指的是什么?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顺势了解了一下“五岳”,以及泰山号称“五岳独尊”的知识。交流诗句意思,学生已经能很好地运用注释,自己组织语言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了。我只需要引导一下,每句诗写的是诗人在什么样的位置“望”泰山所见的景象。从远望到近望再到细望,泰山之绵延高耸,层云之激荡,飞鸟之高翔高居,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心灵体验,激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最后一句,是诗人望岳感怀的集中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生也很快发现,整首诗的脉络,就是由景到情,触景生情,“望”而生“渴望”。此时此刻,当我很自然地让孩子们“成为”望岳的杜甫时,他们诵读最后一句的神情、语气就充满了豪情了。

诗读到这儿,自然联想到了望天门山的李白了。李白当年二十六岁,矗立船头,望的是天门山吗?是,又不仅仅是。他望的还有伟大的梦想和胸怀的壮志。杜甫写作此诗,二十三岁。他望的是泰山吗?是,又不仅仅是。他望的也有伟大的梦想和胸怀的壮志。这样的链接,这样的比照,学生的眼睛就有了发现的光彩,有了朦胧的向往。这就够了,站起来,挺起胸膛,诵读。可以下课了。

和孩子们一起享有这样的课堂,很幸福。

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致力于重塑习惯,让教室生活拥有规则和合理的节奏,以至于影响了之前学科学习上效率。但为了能真正促进学科学习的发展和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这样的临时牺牲是必须的选择。能收获今天这样的课堂——虽然还有少数几个孩子注意力容易涣散——已经证明了孩子们的进步。

今天梳理晨诵诗文的积累情况,很多学生落下了很多。我设计了“晨诵诗文背诵进度条”,作为记录和督促,希望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越来越好。

教学日记 篇2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经常写,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位小朋友的好吗?

二、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抓住“‘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悟。读第一则日记,要注意指导点拨学生,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实现,心里埋怨妈妈,因而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最后一段朗读的难度较大,要多指导。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读第二则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4、教师出示日记格式,并启发学生: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实践活动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篇数不限)。

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要让全体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日记的机会,培养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体验写话的快乐。可以指名上台朗读。

教学日记 篇3

一九XX年八月二十七日

今天上第一节数学课,心里觉得没底,就怕讲不好。此前我一直代理化,从未代过数学,来韩中后校长要我代初三数学,班里还有十几个复读生,如果讲不好影响他们明年中考,那可是罪莫大焉。所以我一开始就开诚布公地告诉大家:“我以前代的是物理化学,代数学是第一次,不太熟悉。如果讲的不好,或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意见,以便改进。总之咱们共同研究吧。”

对我这种自谦的表态,学生们反映不一。有的表现出鄙视的神情,有的显得懊丧,也有人悲观失望,尤其是复读生。

但我会尽最大努力教好这门课,不会让他们失望!

十月八日

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我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觉得得心应手了。就如我刚到二中代高三化学,起初心里特发怵,就怕讲不好让学生起哄。后来通过苦心专研教材,过去学的知识,很快在脑子里重现并连贯起来。所以尽管远离知识三十多年,仍然没有丢掉,用它们的时候还能招回来。

国庆节后小测一次,成绩还不错,我决定搞个民意测验,让同学们积极发表对教学的意见。一一查看学生们交来的纸条,发现有位同学的感慨很有代表性。他写道:

田老师,很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您第一天上课时说没有代过数学,要和大家共同研究。我就有点看不起你,心里说学校怎么派来这么个数盲给我们讲课。我就失去了信心,唉,明年中考又吹了,破罐子破摔吧。可是通过一段时间实践,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您是太谦虚了,其实您讲得很好,比过去的老师还讲得好。我逐渐增强了信心,现在更是信心百倍,明年一定争取考上高中。田老师,谢谢您!

教学日记 篇4

《将心比心》教学日记精选

今天,我讲授的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自学课文《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语言精炼,浅显易懂,而且没有太多生字和比较难懂的词汇,却能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先通读课文,理清文章大意,找出文中所写的两件事,口头叙述;再读课文,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在相互交流中,再反复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加深理解。最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将心比心的理解。在学生在读中说,在说中进行理解,在理解中进行升华,将关心理解尊重互助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课时在教学中,却出现了我始料不及的情况。在进行第二环节时,我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阿姨”对“奶奶”说的一番“将心比心”的话,找出“妈妈”对护士说的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很多学生都说不出来,我愕然!让学生再快速浏览课文,希望能通过再次阅读能够发现这明显的答案。可是当我再次提问班上那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是还是“沉默是金”。我在思考:是不是我的'教学方式不适?还是我的教学模式有问题?

课后我认真思考,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这些孩子平时不是很喜欢读书,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跑神儿”,所以在思考问题时经历肯定不是很集中。这让我有了很多反思:在以后的读书时间,读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全神贯注,要在读中有所疑,在读中有所思,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有所学,要让他们学会读书。

教学日记 篇5

进入初三后,同学们将会接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同学们将会学习一些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那么,为迎接中考,同学们应该如何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省会25中的任胜利老师。任老师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化学这门课的学习,同学们只要早起步,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了。

◆提前预习

任老师说,现在正值暑假,同学们可利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对化学课本进行翻阅,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此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较多,这就要求同学们去扎实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矗

◆认真听课

开学后,同学们学习化学,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教学的进度往前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听讲,把每堂课的知识点都弄明白。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因此,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做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动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矗

首先,同学们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同学们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要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任老师提醒新一届初三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同学们应报着平常心去学习,没必要有畏难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可以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化学现象,然后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释,只要有足够的兴趣,学好化学并不难!

教学日记 篇6

关于《松鼠日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字13个,写字6个。

流利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写日记。

教学过程:

导入:小松鼠也会写日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听录音,认字。做"语文天地"有关习题。

指导学习《松鼠日记》第二则。

通过自学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小松鼠和它的朋友是怎样过冬的'?

你们还知道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学生自学《松鼠日记》第一、三则。然后填表。(依次填写三篇日记中写到的季节、天气、景色和动物活动。)

根据三则日记进行表演。

写字教学,重点指导"底、击"。

教学日记 篇7

今天,在进行课堂教学授课时,一个疑问又浮上我的心头,为什么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差?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这样低?而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已经讲了多少遍了,可是学生对此一直是无动于衷,对阅读提不起精神。究其原因,似乎是方法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的前十分钟,我重点讲了阅读方法的问题,学生对我讲的方法挺感兴趣,且照方法试验,效果还是不错,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有提高。

我强调的方法有两点,一是边读边想,边在头脑中浮现出画面。想,想什么?主要是想词语的意思,想句子的意思;怎样浮现画面?比如《林海》一课,读到描写“岭”的内容部分时,要分别在头脑中显示出,长的、短的、矮的、山岭的形象,同时,还要与“云横秦岭”一画面进行比较,这样就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记忆效率。其二,要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捕捉自己感受深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地方一般是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找到这样的地方,要在旁边作上记号,待读完全文后,回过头再深入思考一下,想一想自己从中体会出了什么。这样,坚持下去,日积月累,一定会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征求了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以后再读书时,就按这样的方法读怎么样,全班同学都一致同意。

教学日记 篇8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4、妈妈回来了!她的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呢!里边有些什么呢?(老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仔细听,看看包里有些什么)(抽生说说)

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抽生说说)

7、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8、齐读第一则日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