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读后感精选(7篇)

03-19

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经常写作文,写作文也是个人能力素质的一种展示,写作文要多花心思,多训练才会写好。写好作文的过程通常是怎样的?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故事读后感精选(7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故事读后感 篇1

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小故事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读了一本精彩的幼儿小故事后,我深感其对孩子们的影响力。接下来,我将从角色设定、情节发展和思想内涵三个方面,详细、具体且生动地讲述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想谈一下幼儿小故事中的角色设定。在这本故事中,作者巧妙地刻画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比如,故事中的主人公小明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他总是乐于助人,勇敢地面对困难。这样一位积极向上的形象,无疑会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勇往直前的欲望。而另一位角色小红,则是一个善良、乐于分享的孩子。在故事中,小红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了无家可归的小狗,这种仁爱的行为无疑会引发孩子们对他的喜爱和赞扬。通过读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人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其次,我想谈谈故事中的情节发展。这本故事有着非常吸引人的情节,每个情节都紧扣主题,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例如,故事开始时,小明和小红在公园玩耍时遇到了一个迷路了的小动物。他们不仅帮助小动物找到了回家的路,还帮助小动物解决了各种问题。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主人公们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但他们始终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情节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还能够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而且,故事的结尾也非常出色,小动物找到了回家的路,小明和小红也收获了朋友和快乐。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相信自己,流连忘返地学习,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最后,我想说说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思想内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善良、乐于助人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通过小明和小红的努力和付出,他们帮助了一个迷路了的小动物,并帮助它找到了回家的路。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引发孩子们对他们的赞赏和学习的欲望。同时,故事中还传递出关爱他人、分享的重要性。小红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了无家可归的小狗,这种仁爱的行为无疑会引发孩子们对她的赞赏和学习的欲望。通过读这个故事,我们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助人意识,提高他们的关爱能力。

综上所述,这本幼儿小故事不仅通过精彩的角色设定、紧凑的情节发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发了我的强烈共鸣和思考,而且给予了孩子们正能量的教育。我深信,只要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就一定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收获。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这样精彩的幼儿小故事,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幼儿故事读后感 篇2

爸爸给我讲故事

我是星星,今天爸爸和我一起读了一本“小鸡”的故事书,书是一个姐姐给我的,姐姐说,“分享给弟弟,大家都可以看到这些可爱的小鸡了。”爸爸说分享是一件快乐事情,但是爸爸经常批评我不会去分享

爸爸告诉我,这本书是讲三只小鸡去玩的故事,他们一起捉虫,还一起给鸡妈妈过生日。三只小鸡是三只不同颜色的小鸡,但我有一种我不明白的颜色。爸爸告诉我除了我认识的白色和黄色的小鸡外还有一只黑色的小鸡。爸爸还说这三只鸡是好朋友。如果我想和幼儿园里的其他孩子成为好朋友,我会认真点头,因为我也喜欢幼儿园里的孩子。

玩鸡公园,爸爸告诉我公园里有树、有花、有河、有草,我告诉爸爸我明白。三只小鸡饿了,小鸡去捉虫子吃,我问爸爸,我能不能吃虫子,爸爸拍了一下我的脸蛋说“傻瓜”。我才不是“傻瓜”呢,我知道我不能随便捡不干净的东西吃。

小鸡也给妈妈庆祝生日。明星们最喜欢他们的生日。蛋糕很好吃,但我更喜欢唱生日歌。爸爸说我只能用中文唱歌,但不能用英语。我也喜欢吹蜡烛。虽然只是面对故事书,但我和父亲几次一起唱生日歌,还一起吹蜡烛。我很高兴,咯咯地笑。最后,小鸡们给妈妈送了小花,我问爸爸:

“花花是哪里来的?”,爸爸回答说:“是从公园里面来的。

”我说:“不能乱摘花的。”爸爸也同意我说:

“是不对,公园里面的花是不能随便摘的,因为这样别人就看不到花花了,所以我们不应该随便摘。”

星星很喜欢爸爸讲故事,但是由于爸爸平时工作忙,很少给我讲故事,但是爸爸说,要多读书,还有要多从书里面发现不同的东西,我觉得爸爸想的太多,我觉得书里面的画很好看,我就喜欢看了,但是爸爸,经常会讲一下大道理,我有时会觉得爸爸很啰嗦,所以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老师和小朋友们你们不要告诉我的爸爸哦。

2014年5月

幼儿故事读后感 篇3

我们幼儿园为我们教师订阅了《幼儿教育》一书。我非常喜欢它。它非常贴近我们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和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指出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其中书中的“卷首”部分,让我体味深刻,因这里有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给了我心灵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满足,知识上的提高与视野上的开阔。

今天,我趁看幼儿午睡的空间,又一次翻开了《幼儿教育》一书,卷首中的“铁杵磨成针”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故事一直被**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希望孩子能领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一直以来,这个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难道书中的“铁杵磨成针”又有什么新释吗?带着疑问,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读完后,我进入了思考。

书中没有对老奶奶磨针的毅力发出赞叹声,而是说她太笨了,用那么多时间,为何不去买一根针呢?过去我们都知道“铁杵磨成针”故事的寓意,就是看准目标就要坚持到底。但是,现在的社会,变通则显得尤为重要。

文中说到:变是生命的一般规律,“适者生存”,想要“适”就要“变”,如果不变通怎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适应又怎能生存?

这个例子没有错。错误在于教育的视角和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时代信息,才能焕发活力,焕发新面貌。

幼儿教育故事读后感(二)

看着第五期早教版关于这一板块的环境布局,我感触颇深。儿童生活在幼儿园,环境是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看完别人环境的装潢,我深深感受到环境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在欣赏的过程中,其实也不难发现,书上有不少的环境布置在我们幼儿园也都有类似的装饰,看上去令人有种亲切感,当然也有不少装饰是我们没有见过的,创意的确不错。但这不能否认我们自己的装饰,因为我们也有很多好的装饰,她们没有,这也可以称为新颖的设计。例如:

走廊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吹成气球装饰,视觉效果也很好;用旧纸板做相框,贴孩子们的作品;用一次性餐盘,让孩子们在餐盘上用不同的颜料上学。这些可以说是变废为宝,也间接激发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具有教育意义。但是在总结优点的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环境创设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操作性不强,不少装饰也只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应该算是我们的一个致命的弱点了,今后我们应该在考虑美观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操作性,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在班级的环境布置中,既要有创新意识,更要能让幼儿动起来,不是只满足于简单的为幼儿提供环境,而应该更加注重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参与的环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体现环境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通过这次赏识学习,我在总结自己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环境装饰要让孩子们充分感知、独立参与、共同合作。因此,在创造环境时,既要考虑儿童的利益,又要考虑儿童目前的发展水平,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积极主动,从而发挥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发展。

幼儿教育故事读后感(三)

《幼儿教育》这本杂志,我正好也订阅了,看了几期受益不少。

他们的父母说送小孩到幼儿园就是要让小孩生病的;在幼儿园小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要求每个小孩的父母都准备各种环保袋子,让小孩分门别类的装东西;每个幼儿园都有很多沙子,就让小孩玩;备有很多套衣服,脏了就换,要求小孩自己换衣服;幼儿园基本上没有知识课程,但经常组织到户外接确大自然;更没有所谓的兴趣课程……

我们的教育体制,就我个人来说真的不能认同,自己读书也是经历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一个过程,出现了不少高分低能儿。

我真诚地希望我的女儿能有一个健康的成长过程,不仅指她的身体,也指她的心理和生理。女儿在家,我会暗示她捣点小乱,甚至我自己和她一起捣乱,把被子全都推到地板上,把床当作蹦蹦床;在地上乱画;鼓励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女儿指着洁白的墙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在这里画?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可以画画,如果你想让我女儿跑向我父亲,微笑着说:“爸爸,我反叛了

在家里,我总是给女儿一个轻松的环境。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她。在休息日,我的时间完全由我女儿支配。有时我会把自己的身份和年龄都降下来,和女儿一般大小,和她计较一些她比较喜欢吃的零食;有时也会把女儿提到大人的程度,让她学着照顾小玩具、洋娃娃,让她懂得接受爱、懂得爱。在这个阶段,我女儿唯一应该做得就是玩。每次回家见她,我都会问:

妹妹今天在学校开不开心?有没有做游戏?我不会问老师他教过什么样的问题,更不会问我女儿在这个阶段会上什么样的兴趣班。

我记得开家长会的时候,有家长建议可以学英语,可以拍什么样的时频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我不同意这些观点。没错小孩这么点小就离开家长,到了一个新环境,会哭会不适应,但是家长总不可能每件事都替小孩安排好吧。也许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小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但在美国的小学里,一二年级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课的,可对于小孩的生活习惯、学***、对社会的认知、礼貌道德等素质教育却是很重视,试问是否整个美国都输在起跑线上了?

记得有次在家友超市,碰到一位推销英语培训班的业务员。也许我女儿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另一位家长昨晚说你家超大)。他礼貌地拦住我说:我可以让我女儿学英语!

我说我家还小他说:三岁也能学。我说:

你们培养出来的都是天才。他说:你也可以培养人才(他也可能认为自己的话比较好)。

但我说:我不需要天才的女儿。天才的女儿还会属于我吗?

在这,我不得不承认我很自私,但是我不会以“漏斗式”的方式,压迫女儿去学这学那,我会在她的天姿天份以及感兴趣的前提下,尽我的能力去培养她,希望她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也希望今年小乐能戒掉那只小猪,但如果真戒不掉,那也只能继续让她带着吧,我就负责做好小猪的卫生。

还有一点,我想强调一下:在读书节开幕式上,那个跑过来回答问题的小男孩,不知老师们是否还有印象。如果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的孩子,一定不能让他回去,一定要肯定他的勇气,当然,一定要引导他今后遵守秩序。

当时,我就看到他那个班的老师脸上对那位家长代表难以置信的表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明,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完全受制于书本的教学模式,而是给了孩子很大的发挥空间。很好地说我们的教学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幼儿故事读后感 篇4

我们幼儿园为我们教师订阅了《幼儿教育》一书。我很喜欢,它很贴近我们幼儿教师的生活与学习,从不同的角度与方位给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其中书中的“卷首”部分,让我体味深刻,因这里有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给了我心灵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满足,知识上的提高与视野上的开阔。

今天,我趁看幼儿午睡的空间,又一次翻开了《幼儿教育》一书,卷首中的“铁杵磨成针”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故事一直被成人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希望孩子能领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一直以来,这个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难道书中的“铁杵磨成针”又有什么新释吗?带着疑问,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读完后,我进入了思考。书中没有对老奶奶磨针的毅力发出赞叹声,而是说她太笨了,用那么多时间,为何不去买一根针呢?过去我们都知道“铁杵磨成针”故事的寓意,就是看准目标就要坚持到底。但是,现在的社会,变通则显得尤为重要。文中说到:变是生命的一般规律,“适者生存”,想要“适”就要“变”,如果不变通怎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适应又怎能生存?这个实例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我们运用它进行教育的视角与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时代的信息,才会焕发出活力,出现新面貌。

十分感谢《幼儿教育》,让我的心灵得到启迪。也由感而发:无论什么事,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思考,换一种方位,换一种角度,才会对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体会。让我们做一名适应时代的教师,多方位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领悟道理的基础上,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试一试,我们会懂得更多,收获更多,体验更多。

幼儿故事读后感 篇5

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故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且让他们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理。在幼儿故事中,有很多我喜欢的故事,比如《三只小猪》、《小红帽》和《灰姑娘》等等。每当老师给我们讲述这样的故事时,我总是在心中想着:这个故事真好。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之一是《老虎和小兔子》。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饱含了友谊和胆量的意义。故事中的小兔子是一只爱玩耍的动物,它喜欢到处乱跑和玩耍。一天,他在森林里遇到了老虎。老虎很凶猛,小兔子被吓坏了。但是老虎并没有伤害小兔子,而是开始和小兔子打起了赌。老虎说如果小兔子能够把它吓坏就可以吃小兔子的胡萝卜,否则就要把自己的抱抱送给小兔子。

于是,小兔子开始吓老虎。他故意装作非常凶猛的样子吓唬老虎。在这个过程中,老虎感到非常害怕并开始退缩。最终,老虎宣布放弃了这个赌约,而小兔子获得了胜利。在故事的结尾,老虎和小兔子成为了好朋友。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让我更加明确了友情和胆量的重要性。小兔子之所以能够赢得老虎的尊重,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他也没有任何傲慢和自大的情绪。相反,他善待他的对手,并与老虎建立了一种奇妙的友谊。这样的故事,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口才和思考能力,也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每一个好的幼儿故事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和体验。它们可以帮助孩子们饱读诸多故事,从中吸取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我相信,在不断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变得聪明、睿智和勇敢!

幼儿故事读后感 篇6

故事,是每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材料之一。而幼儿时期,故事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如今,成千上万的幼儿故事被创造出来,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孩子们的眼中。当我们读完其中的一本时,不妨对故事进行回顾,思考孩子在其中学到了一些什么。

故事,始终是对生活的一种模拟。通过幼儿故事,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成为一个小人物的喜悦和痛苦,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本质。例如,《小狼和小羊》这本故事,让孩子体会到被欺负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在这个故事中,小狼欺负小羊,而最终,小羊能够从小狼的手中逃脱,这就展现了正义的力量。孩子们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更好地认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安全。

除了感性认知,幼儿故事还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智力。故事中的情节、人物以及背景都是广泛的,更为重要的是,在阅读并处理它们时,孩子们必须动用各种各样的大脑功能,例如观察、记忆、理解、推理、想象、表达。在卡片盒中取一张幼儿故事卡,孩子可能会花费好几个小时去仔细思考故事中的情节,试着回答一些问题,把故事的重要要素整合起来。这些过程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想象力。

幼儿故事的阅读,可以激发孩子的情感,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情感世界。例如,《大雨后的斑马》这个故事,在描述一只斑马在大雨中寻找自己的母亲时,用细致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深刻的美感。孩子们会感受到斑马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到寻找母亲的心情和痛苦。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学会了爱护自己和关心他人。

在幼儿故事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道德、价值导向的内容。例如,《小红帽》告诉孩子们要小心陌生人,不要随便与人交往;《丑小鸭》讲述了要坚持自己的价值,不要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发展。这些道德或价值导向的信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自己的处境,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准则。

总之,幼儿故事读后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幼儿故事对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深入阅读、仔细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故事中的信息,学会更好地关爱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幼儿故事读后感 篇7

《幼儿教育》这本杂志,我正好也订阅了,看了几期受益不少。

对于老师推荐的几篇文章,感触很深,特别是“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其中的案例很有特点,让我想起前不久一个朋友的QQ空间里的文章,说得是日本国家对小孩的教育方式。

他们的父母说送小孩到幼儿园就是要让小孩生病的;在幼儿园小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要求每个小孩的父母都准备各种环保袋子,让小孩分门别类的装东西;每个幼儿园都有很多沙子,就让小孩玩;备有很多套衣服,脏了就换,要求小孩自己换衣服;幼儿园基本上没有知识课程,但经常组织到户外接确大自然;更没有所谓的兴趣课程……

我们的教育体制,就我个人来说真的不能认同,自己读书也是经历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一个过程,出现了不少高分低能儿。

我真心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有一个健康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指她的身体,更多的是她的思想和生理方面。女儿在家,我会暗示她捣点小乱,甚至我自己和她一起捣乱,把被子全都推到地板上,把床当作蹦蹦床;在地上乱画;鼓励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女儿指着洁白的墙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在这里画?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想画就画……女儿会跑到爸爸面前笑着说:爸爸,我造反了……

在家总是给女儿一个轻松的环境,平时上班忙,没有什么时间陪她,到了休息的日子,我的时间就全部由女儿支配了。有时我会把自己的身份和年龄都降下来,和女儿一般大小,和她计较一些她比较喜欢吃的零食;有时也会把女儿提到大人的程度,让她学着照顾小玩具、洋娃娃,让她懂得接受爱、懂得爱。现阶段,女儿唯一应该做得就是玩,每次回家,见到女儿,我就会问:妹妹今天在学校开不开心?有没有做游戏?我不会问老师教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更不会在现阶段就让女儿去参加什么英语之类的兴趣班。记得家长会的时候,就有家长提出可以去学英语了,还有搞个什么拍录像让家长了解小孩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对于这些观点,我是不赞成的。没错小孩这么点小就离开家长,到了一个新环境,会哭会不适应,但是家长总不可能每件事都替小孩安排好吧。也许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小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但在美国的小学里,一二年级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课的,可对于小孩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对社会的认知、礼貌道德等素质教育却是很重视,试问是否整个美国都输在起跑线上了?

记得有次在家友超市,碰到一位推销英语培训班的业务员。可能女儿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些(昨天晚上还有个家长说,你们家的是超大型的),他很有礼貌的拦下我说:可以让女儿去学英语了!我说我家的还小……他说:三岁也可以学了。我说:你们培养出来的都是天才。他说:你也可以培养出天才啊(他可能还认为他这句话说得比较有水平)。但是我说:我不需要天才的女儿,天才的女儿还会属于我吗?

在这,我不得不承认我很自私,但是我不会以“漏斗式”的方式,压迫女儿去学这学那,我会在她的天姿天份以及感兴趣的前提下,尽我的能力去培养她,希望她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也希望今年小乐能戒掉那只小猪,但如果真戒不掉,那也只能继续让她带着吧,我就负责做好小猪的卫生。

还有一点,我想强调下:在读书节开幕式的时候,那位跑上前去抢答问题的小男生,不知老师们是否还有印象。如果在你所教学的过程中,碰到了这样的小孩时,一定不要让他回去,一定要肯定他的勇敢,当然也要引导他以后要遵守秩序。当时,我就看到他那个班的老师脸上对那位家长代表难以置信的表情。从这点上也可以说明我们现在的老师并不是完全拘泥于书本上的教学模式,而是给小朋友们很大的发挥空间。说明我们的教学正在发生些变革,这样真好。

初为人母,根本没有什么教育小孩的经验和心得,还望老师们多费心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