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方式

03-21

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方式(通用6篇)。

宝宝上幼儿园了,除了在视频里看看宝宝,就是和老师们沟通了。如何和老师交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方式(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方式 篇1

每天早上送,晚上接,时间都匆匆忙忙的,又加上那么多小朋友都需要老师照顾,难免顾不过来,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多多沟通。

1.关键点当然在自己宝宝身上,宝宝很乖,宝宝很听话,吃饭没有淘气,中午睡了午觉,有拉尿尿,有吃药等,老师一般都会主动告诉你,他帮崽崽做了些什么。家长要告诉老师孩子在家里的想法,和在幼儿园的区别。

2.发现宝宝在家里不专心,就可以和老师及时沟通,不要害怕把孩子的缺点拿出来,请教老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孩子在家喜欢看电视,孩子挑食等不好的现象也可以和老师沟通。需要老师教导,和别的小朋友的诱导。

3.孩子在家里表现很棒的地方,比如一回家就看书画画运动,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事情,都是可以在老师面前表扬的。

4.关键是和老师交流方法,你对育儿方面的困惑。比如你想生二胎了,要告诉孩子,需要老师帮助,跟自己的孩子沟通等等。

5.孩子有什么委屈,不开心,希望老师帮忙开导。还有老师是否对家长有什么特别的要求,都需要家长及时提出来。

6.总之,家长态度一定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也要端正,对老师的态度也要端正。家长表现出来友善,愿意与之成为朋友是最好的。

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方式 篇2

1、与老师沟通态度要随和

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2、客观看待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专家常提醒父母:“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

3、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园的老师都比较年轻,难免有时候看问题或做事情考虑不周到,或有些简单粗爆。当家长与老师的意见有冲突时,家长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

即使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4、承认孩子的不足

“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么会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呢?”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完全和在家时不一样,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

5、注意和其他家长的沟通

尽管家长有进行合作的诚意,但是老师是否会显出不愿意配合的意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家长们之间可以互通情况,必要时向园方或其他有关方面反映,以便及时进行干预。

6、挑选好时间和地点。

家长也有工作在外,老师在学校也有很多的教学工作要完成。家长找来时谈话沟通的时候可以提前打个电话,约好时间和地点,最好是双方都有空闲的时候。

7、家长要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爱护孩子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老师也会从谈话中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有多大,因此在沟通中家长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要草草了事和老师沟通的机会。这样对孩子的理解会大大增强的。 

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方式 篇3

1.要学会对老师信任有加,当早上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清楚时,少在幼儿园里边逗留了。你要对这个幼儿园有一定的信任,还要对教导自己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有足够的尊重和放心,这样孩子入园轻松,老师也会对你家的小宝贝尽力尽心去照顾的。

2.抓住放学时与老师沟通,一般来说,我们常见到老师的机会,就是在放学时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时候,此时不妨尽量争取跟老师有一个短暂的交流。比如说可以直接问一下孩子当日的表现,如果孩子表现好,记得要赞美一下老师,感谢老师的关照什么的。如果老师有布置作业,也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要求,陪伴孩子好好做作业什么的。

3.多谈论有关孩子的话题,跟老师的交流,只要谈及孩子,其实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可以有很多话说的。此时你若想真正了解清楚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具体的表现,记得一定要提问到位,不谈过多其他拖沓的话题,毕竟老师的时间宝贝,面对那么多的家长,不可能跟你单独聊太久的。

4.少一些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抱怨,每个幼儿园或者每位老师,其实都有他们自身的局限性,我们作为家长虽然也很希望可以得到改进,但是我们也要有一定的宽容。在面对这些教育工作者时,我们要多配合他们的工作,争取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发展好。

5.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活动,有的家长总是觉得这样的亲子活动,能不参加就不想参加了,毕竟要花的时间比较多,而且有的时候可能还得向单位请假,实在不太方便。其实,如果你能够多抽些时间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跟老师接触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了解老师的一些教育方式方法,如果发现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教师们完善一下,也是蛮好的。

6.家长与老师之间尽量保持协调一致,如果家长与老师之间发生矛盾,有意见分歧的话,应该尽快解决,以争取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能够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才能够让教育孩子的问题不存在太多的阻碍,让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家长与老师经常反着干的话,那么对教育孩子是十分不利的。

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方式 篇4

1.家长要做个“事儿少”的家长,幼儿园小朋友比较多,偶尔老师会有疏忽,造成个别孩子磕碰,受伤,家长这个时候要理解老师,不要一味的埋怨指责老师的过失,也不要经常对孩子的老师挑毛拣刺,老师会对这样的家长和学生非常反感。

2.孩子每天去幼儿园要穿戴整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不容易生病,还会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一个鼻子邋遢,衣衫不整的小孩,任谁见了都不会喜欢的。家长要保证每天给孩子穿戴整洁,手脸干净的送去幼儿园。

3.家长要跟老师保持礼貌沟通,家长对幼儿园老师有意见,可以先跟老师沟通,态度要好,语气不宜强硬。多次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再找校领导。孩子的父母不要大事小情的都去园长那里打老师的小报告,这样的话,会让老师对孩子产生消极态度。

4.家长和孩子要经常对老师说感谢,幼儿园老师其实是最辛苦的,一天忙到晚要照顾每个孩子的饮食起居。小朋友们的生活,娱乐,学习,老师处处都要操心,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家长和孩子要对老师心怀感谢,经常对老师说“老师,你辛苦了”不仅是对老师工作的肯定,也让老师知道家长和孩子的心意。有这么通情达理的家长和孩子,老师想不对你们好都难。

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方式 篇5

1.说话有礼貌。有些家长对老师说话不注重礼貌,喜欢说老师的不是,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和老师大吵特吵,其实这样会引起老师的反感,本来想对你的孩子好,也让老师心不甘情不愿的,这样对我们的孩子实在无利。

2.用心听老师教诲。老师在说话的时候,用心地聆听,让老师觉得你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从而愿意用心地去教导你的孩子。

3.多说孩子的不是。在老师面前多说说自己孩子的缺点,让老师觉得你不是一个包庇孩子的家长,从而愿意和你沟通。

4.多夸老师的好。任何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夸奖,当然老师也不例外,如果你话头话语里有对老师的赞扬,让他心里舒服的话,那么他就会更用心地去教育你的孩子。

5.向老师保证自己的会用心。一定要向老师保证你一定会用心地和老师配合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可以让老师觉得你对孩子的重视。

6.希望老师能够多多教育。当然最后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让老师在孩子的身上多费费心,说老师辛苦了。老师心里也会舒服。

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方式 篇6

家长、孩子与老师的关系,犹如一种两人三脚的竞走。做为父母亲的,如果不懂得配合、共同协调的要领,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失掉了许多求取进步的好机会。下面是家教给做父母的一些与老师沟通的建议: 首先,家长要认真扮演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者的角色。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合力,不可放着问题不解决。面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长也可以从老师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短信沟通,在你不确定打电话时间是否合适时,短信是个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E-mail的形式来联系。

1.改变传统教子观念

家长要改变传统观念,克服把孩子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的心理,让孩子自由发展,培养他独立面对他人、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

2.鼓励参加集体活动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她)多与同龄的同学一起活动,用群的功能弥补独的缺陷。通过集体活动过程中的冲突,使孩子反省自己,知道不能恣意妄为,必须同时为别人考虑。因此,如果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教师和家长不应予以抵制,而应让他们玩个痛快。倘若过度保护孩子,担心他们会吃亏或被人欺负,孩子日后将难以适应社会。如果孩子不喜欢和同学玩,教师和家长就有必要作适当的引导,鼓励孩子大胆地走出教室、走出家门,避免他们形成孤僻的性格。

3.避免自我中心意识

家长要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不把他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避免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应使其产生特殊感,让孩子明白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成员一样平等。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

4.坚持协调一致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孩子的要求都应该坚持不懈,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如果孩子感到教育的坚决性、合理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要协调一致,最好不要发生矛盾。实在存在分歧时,应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表露出来,并进一步商讨,统一认识。

5.舍得孩子吃苦

在实际生活中,要让孩子吃一点苦,消除他们身上的娇气。比如在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不要提供太好的条件,吃要保证营养,但不要太多、太精;穿要整洁、大方、舒服,不要豪华、艳丽;玩要益智、耐用,不要总是买新玩具或学习用品,让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提醒家长应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另外,可以开展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强孩子的耐挫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比较爱与老师交流的孩子


“老师,你看我的这个花,快要死了,里面的水都变黑了”“为什么呢?”“这棵花是我带来的的,我妈妈告诉我水要少放点,还要换换水”“老师,你看这里的水太多了”“好你去自己解决吧”帆爽快的拿着瓶子去了盥洗室,倒掉了黑水,重新换上了干净的水,走过来多说“老师,你看我放了水,是少的”“好的,你很棒,你!”帆蹦跳着走了。去把它放好吧,谢谢。

行为分析:

帆帆是个比较爱与老师交流的孩子,常常会把自己的一些事和老师分享,喜欢文静、比较细致的游戏,会观察会发现,能够关注自己种植的花儿,会观察发现它的不同,知道怎么办?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向老师提出建议和自己的发现,然后自己解决;有加强的观察能力和实际的解决能力;会与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

调整策略:

在今天的种植中他发现自己的种子发芽了高兴地去浇水,然后连带的发现了自己的花瓶里的水太多了,又好久没有换水,花都变黑了,快要死掉了。然后来寻求帮助;我请他自己解决想办法,并提醒他以后要一直经常的去看看它们,爱护管理它们。

让孩子真实的与老师交流


一天下午,我在带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子轩与雨欣小朋友在一起玩,不知怎的,子轩拉起雨欣就跑,结果,把没有任何准备的雨欣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等我赶过去的时候,雨欣已被扶了起来,右手捂着左手臂,流着泪。看见我,连忙止住了哭。我问他伤了没有,他摇头说:“老师,我不疼。”我连忙夸他:“真勇敢。”他擦干了眼泪,笑了。一直到放学,他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

第二天,刚进园,就接到了雨欣妈妈打来的电话,他妈妈告诉我,雨欣昨天放学后说胳膊疼,他们就带雨欣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雨欣手臂脱臼,轻度骨折,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我一下愣住了,深深责怪自己怎么这样粗心,没能察觉孩子的伤,也奇怪建坤怎么竟一点也不叫疼。

晚上,我去看雨欣时,向他的父母道了谦。我问雨欣当时怎么不叫疼呢,还一直玩到放学。雨欣这才说了实话:“老师,你不是说小孩子要勇敢吗?我怎么能说疼呢?”

雨欣的话使我陷入深思:我平时一味地要求孩子勇敢,结果使孩子不敢如实地说“我疼”。勇敢的含义是要孩子能承受痛苦,而不是去隐藏痛苦,这一事例也暴露了我平时教育中的片面性。

换个方式和孩子交流


换个方式和孩子交流

大班孩子自我意识较强,自尊心强,要面子,不适合直接批评,讲道理的同时要先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进步,再提希望:“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做到,老师对你很有信心,你自己有没有信心呢?愿意去挑战一下自己吗?好!我对你充满信任,不要太让老师失望啊!”如果孩子做到了,就及时肯定并表扬:“看你多棒啊!老师知道你能行的!太好了,真的是长大了!”做不到时,就要先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可能这些对你来说真的是太难了,没关系,你还有一次机会再去尝试,要有信心!”

对自尊心强,要面子的孩子,要谆谆善诱,顺着,哄着,捧着同时又要求着。一次次反复中,孩子会在面子不受损的情况下逐渐进步和提高。而不是在一次次的批评指责中更加的逆反和抵触。

到了打扮后,我发现大班的孩子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比如:站队时都抢着站第一个,坐座位时都去挑大椅子坐,做操时都站前排……老师如果处理不当,一味呵斥,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要让孩子有规则,首先要了解、分析他们的行为产生的原因,才能进一步帮助他们去正确面对,一起调整心态,要互相体谅、谦让……为孩子设身处地的思考,会比老师劈头盖脸的呵斥要更有意义!

当一种方式无用时,老师何不换种方式去尝试呢?也许,这种方法会更适合大班孩子。

浅谈教师如何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


-->

市二幼凝霞园区 何显西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他们,而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幼儿交谈。交谈是父母、老师与孩子之间重要的交往方式,孩子需要老师与家长共同的教诲,更渴望能和父母、老师进行平等而深入的交谈。交谈能使孩子学到很多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人生学习语言效益最高的年龄阶段。幼儿在这个时期不仅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而且还接受积极合适的语言训练,其语言发展的潜力将会得到充分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幼儿时期的语言及口语表达的培养却被旧的传统观念束缚着,较多地局限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幼儿的语言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慢,培养的效果差。我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根据3~6岁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把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融于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活动中,融于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中,融于老师教育与家庭中。通过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及托儿所和家庭中全方位地开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孩子在掌握词音、词汇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孩子肯动脑筋、会提问、活泼大方、开朗、爱说、要说,逐步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用语言来调节自己的动作和行为,基本上能运用语言一人交往。语言成了这一阶段孩子社会交往和思维的工具,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父母、教师与孩子良好的语言交流,对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及的发展,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一、创设说的环境,尽量引导幼儿多看、多听、多说。

(一)多看

3~6岁的幼儿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老师为孩子创设的环境就必须是直接观察到,直接能接触到的外界物体,从而积累经验、不断丰富词汇。如:在开学时把教室布置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的家”等情景。由老师根据情节制成图书、贴绒、剪贴等,让孩子观看,从而萌芽孩子喜欢上幼儿园、以及高高兴兴上幼儿的愿望;在盥洗室贴上一些简单的标签,从中让孩子看后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总之,在幼儿园的四周墙上,布置各种图片让孩子利用过渡活动、自由活动时间等看看、说说;在散步时,边走边问:“这是什么?马路上还有什么车辆?”要求能力强的孩子用连惯地语句进行回答,对那些口语表达发展较慢的孩子,则要求他们讲出车辆的名称即可;在教孩子排队洗手、走路、搬小椅子等活动中,先让孩子观察事物,老师一边操作一边用角色的语气、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为孩子示范表演,然后请孩子学着做学着说;另外,看电视、录像也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只有通过以上途径孩子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

(二)多听

培养孩子注意地听,是发展孩子口语的先决条件。孩子学习口语首先要学会听,能够听得准确,听得懂,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我们让孩子听成人讲故事(选择的故事内容要简单,形象要生动鲜明)、邀请同伴互相倾听,还让孩子听各种声音,如:乐器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动物的叫声、生活中的声音(打桩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鸣笛声……),听后让孩子模仿想象,效果特好。

(三)多说

给孩子创设说的环境(来园、晨间、自由活动、游戏、上课、离园等)。老师为孩子提供的说的环境都是轻松的、自由的,这样孩子说才会无拘无束。如:当孩子每天来园时,教师除了热情接待外,还应引导孩子用比较响亮的声音说“×××老师早,×××小朋友早,爸爸、妈妈再见”;在进餐前洗手,通过念儿歌,不仅能学习洗手的方法,而且能规范地说做的动作;当个别孩子对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只能用点头、摇头来表示时,老师应耐心地引导她们说,如大小便、喜怒哀乐等;又如:区域游戏活动,不论是智力角、语言角,还是美工角,孩子通过活动,寓教于乐,乐意接受,做到开心开口、开窍,尤其是在语言角中孩子敢想、敢说,教师将“小猫、小兔、小猴”等玩具安置在桌面上,衬托些背景就成语言主题“动物园”,孩子在参观动物园中自然学会了许多词汇和句子。

二、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引导幼儿多练说。

(一)鼓励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练说

3~6岁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自言自语,同伴相互间语言模仿。如午睡起床以后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有的互相模仿,有呼唤同伴,有小声念儿歌,有的求老师帮助,也有的向同伴或老师讲述某个问题,表现出在集体活动和自由获得中积极说话的态度。要知道这种自发生成的谈话活动和同伴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谈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

(二)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随时练说

日常生活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基本环境,在自然情境中丰富词汇,发展幼儿口语简便易行,极富实效。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常用的反复出现的,但不是每个孩子听一听、讲一讲就能掌握的。只有在多次运用后才能真正理解词意,做到正确使用,此时老师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培养。如:在穿衣时,教孩子正确说出衣服的名称;在盥洗时,教孩子说出盥洗用具、五官或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在散步时,主动向孩子介绍所见到的能理解的事物,同时丰富有关词汇,如这辆摩托车开得真快!孩子也会跟着说“摩托车,开得快”等;这样既是向孩子介绍了摩托车的名称,又是在教孩子说完整句;当发现孩子说话发音不准、用词不当、口吃或有语病时,老师要通过示范及时予以正强化;当孩子的句子过于简短时,老师可以引导其扩充句子。

(三)引导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轻松地练说

游戏活动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它的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符合孩子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游戏练习词语的运用,目的和要求都在“玩”的过程完成,孩子非常感兴趣。如:游戏《猜猜看》,把玩具放进一个大口袋或大箱子里让孩子猜猜是什么物品,并大声地说出来,无论猜出、猜不出,成人都要正确地告诉孩子物品的名称。游戏《打电话》,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电话现在已经相当普及,当成人在家打电话时,可以让孩子在一边听你是怎样接电话,怎样与人谈话,怎样与人告别等。有了以上生活经验之后,老师便可以利用玩具电话与孩子练习打电话。老师要话语简单明了,结合孩子熟悉的事情来说,要耐心地听孩子说话,鼓励他多说。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教学活动,让孩子更多的机会练说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集体教育活动,设计这类活动的出发点是提高本班孩子语言发展的一般水平,欲达到语言发展目标是大多数孩子力所能及。语言教育活动类型有倾听、表达欣赏文学作品、听说游戏、智力游戏、早期阅读等,通过师生互动,扮演角色来完成。如《小动物找吃》老师以饱满的情绪、投入的神态、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以情绪感染孩子。此时,孩子会对故事的内容感到特别亲切,不仅能专心地听,喜欢听、听得懂,而且还能用语言自然地对老师说:“小兔不吃桃子,爱吃萝卜,小猫不吃青菜,爱吃小鱼……“较快地学会了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五)通过家长在家庭活动中的引导,进行家园同步练说

与孩子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孩子起床,可问他梦见什么;放学回家,可问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晚饭后休息,可聊聊白天的见闻。洗衣服做饭时,可边做边聊;看电视、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谈谈,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孩子思考。节假日与孩子逛商店、游公园,可见事论事……总之,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孩子多说话,即使是婴儿,经常与其逗话,婴儿也会变得异常活泼。孩子需要家长的关心。

我们通过家访和向家长调查孩子在家庭中的详细情况,许多家长认为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在家中对幼儿进行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其主要方式有:

1、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作客时,首先要求孩子能主动向客人打招呼,在适当的时候,念念熟悉的儿歌,唱喜欢唱的歌曲给大家听;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到商店、公园、动物园,通过与成人交往和对自然景物的认识,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

2、家长重视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其主要方法有: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并作适当的指导,要求家长不要用“糖糖、饭饭、囡囡、嘘嘘”等婴儿用语与孩子交流,抓住孩子掌握语言、口语的最佳期。家长与孩子语言交往,要如同托儿所老师与小朋友交往一样,要语言规范“一次到位”,如“饭饭—吃饭、囡囡—宝宝、嘘嘘—小便”等。同时指导家长让孩子多开口讲,来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的发展。

3、家长与幼儿交谈的重视程度较好的,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与语言发展水平皆优于重视程度不够的家长。说明善于沟通的家长中,家长的言语,家长的循循善诱给了幼儿学习语言的范本,家长的言语指导对开启儿童智力也有极大的益处。因为幼儿通常会碰到具体问题而向父母请教,父母的及时启发,会引导幼儿想得更深、做得更好。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幼儿,不打断孩子的话

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如孩子说:“妈妈,我想看……”母亲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孩子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妈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老师和父母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四、多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孩子申辩

良好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为此,老师、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边玩边与孩子交谈;交谈时,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可以问孩子:“小花猫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会说:“小花猫饿了会去捉老鼠吃。”“到哪里去捉?怎么捉呢?”或引导孩子多看、多想,让他有话可说;还可以找几幅图片给孩子看,看后让孩子讲给家长听,引发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样,孩子的话才能逐步多起来。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家长喜欢那种俯首贴耳“听话”的孩子,家长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扯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与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快乐。与孩子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不但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的敏捷性以及与同伴之间的语言交往能力,也会使二十一世纪的孩子更聪明。

二00三年十一月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


当我们身为一名幼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幼儿园教育笔记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篇一)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层面上,我们都懂得“幼儿教育要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选取游戏”。但是,一向以来,孩子们的游戏都是我们规划好的,似乎离真正的自主相差太远。开学以来,园领导们率先进行自主游戏改革,在晨间锻炼活动和区域活动中,逐步实现了让孩子们自主选取游戏材料、自主建构游戏情节和资料,我们也在此引导下开始了自主游戏的探索。

在园里实施自主游戏的这段时光里,我发现孩子们游戏时快乐的身影、创意的行为表现越来越多了;玩区域游戏时更加专注安静了;晨间锻炼时比以前来的更早了……在指导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对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有了一些理解。

在游戏观念上,教师应做自主游戏的支持者。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师掌控游戏”的状况,尊重幼儿个体的独立性以及自由选取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我们能够透过带给幼儿自主游戏的环境条件和游戏材料,支持幼儿自我要选取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谁一齐玩,从而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投入游戏的主题意识。

自主游戏实现了“让孩子做自我的主人”,期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在游戏中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篇二)

观察到的现象:小朋友乙一个聪明的孩子,社会交往潜力较强,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欢在吃饭时光里喜欢说话以及做各种小动作,吃饭的食欲也不是很强,吃完一餐饭需要很长的时光。

洗好手之后,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餐厅。刚进来时,有的孩子在说话,我看见乙也在和一旁的小朋友在聊天。我提醒幼儿吃饭时说话这很危险,孩子都静了下来,只听到小朋友乙在低声地说着。我走到他身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他安静了下来。他对碗里的饭、菜似乎没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来翻去,之后就开始用勺子“切”饭了。

分析与措施:

我走过去,提醒他“饭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饭还会肚子痛的”听我这么说,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几粒饭往嘴里送。这几粒饭他放在嘴里,嚼了一分多钟也没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帮忙下,吃了半碗饭,吐了小半碗。幼儿对饭菜似乎并什么胃口,进食习惯也不好。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吃好饭的基础,所以要注意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和措施落实,我发现该幼儿在吃饭的速度上有了改变,进餐时也不会一边吃饭一边讲话了,在食欲上幼儿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挑三拣四的了。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篇三)

常金涛小朋友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又是根本听不清我的话。

这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但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话,一齐涌向了杯子厨,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们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此刻请金涛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团,金涛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样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讲话,别人还能听得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透过这件事后,他的“毛病”好了许多。

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篇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潜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也发现此刻的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潜力是越来越弱了,从早上上班到下班,一天之中会接到无数告状的声音。

每一天从早操结束,我的耳边就不停的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韦佳宝打我。”“老师,孙炎有卡片。”“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起初,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不断地询问,调解。“佳宝,你不能打人,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孙炎,你再拿卡片来老师就交下了······”但是,我们的口干舌燥并没有换来安宁,每一天依然告状声不断。

于是我改变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我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不良习惯。也为他们解释了“告状”一词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告状都是好的。

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此刻班上告状的声音明显减少了,孩子们能主动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其实有时孩子的行为都是成人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成人也就应进行不断的反思。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幼师教育笔记(篇五)

这天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李明小朋友的母亲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把李明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李明在哪?他怎样不进来?”妈妈着急地说:“他这天早上不愿来幼儿园,此刻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李明的妈妈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李明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哀地哭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哄他来到活动室,让他坐下,等他母亲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哭吗?”他满眼泪水地说:“老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最后明白了,原先舞蹈老师在排节目时,嫌他动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来。我说:“咱们不跟舞蹈老师练舞蹈了,老师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参加咱们班的节目吧!”他说:“老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老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上,我们能够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那我期望各位老师在处理孩子们每件事情上,能多思考以下孩子们的感受!

教育随笔:用眼神与孩子交流


教育随笔:用眼神与孩子交流

在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经常能看到听到教师呵斥幼儿的情形,时间久了,往往老师喊破了嗓子,幼儿却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收效不大。能不能换一种和幼儿交流的方式呢?

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妍妍小朋友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我刚想叫她的名字来提醒她,话到嘴边我又刹住了,转而用眼睛静静地看着他,开始她还没有感觉到,仍然在那与小朋友继续讲话。不一会儿他悄悄抬头和我的眼光相遇了,马上他就感觉到了,老师眼中批评的目光正注视着她,妍妍赶快做好了,开始认真听讲。

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我尝试用各种不同的眼神和幼儿交流。当孩子们表现的积极时,我用微笑的面容、赞赏的眼神去和孩子交流;当孩子们表达不清、不准确,或者是错误时,我用启迪、期待的目光去关注他们;当调皮的孩子正要打人时,我用目光怒视他,孩子会立刻放下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当孩子们乱喊乱叫的时候,我用眼睛轻轻地注视他们,孩子们会渐渐地安静下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也是无声的语言。善用眼神与孩子门交流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会让你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会与孩子交流吗?


经常有家长这样说:“我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我的话他全当作耳旁风。有时还嫌啰嗦我刚要说他就吵,简直是管不了了!”还有家长发出这样的牢骚:“我的孩子说不得,一说就闹,自尊心特别强,遇到事情就使性子。”……等等,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身边数不胜数,这说明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出现了问题,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交流在孩子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任何年龄或阶段都是很重要的,我们要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对他的行为提供指导与约束。如果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很好,那么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就会很融洽,我们就能很好的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从而把我们的价值观灌输给他们,帮助他明辨是非,让他知道我们爱他,尊敬他。

只有与孩子进行适时的、合适的交谈,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我们目前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家长问,孩子答”的交流方式,这样的方式有时候是很不合适的,不能激发孩子与我们进行交谈的兴趣。如何使孩子与我们交流呢?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奥妙,需要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来支撑。

一、与孩子交谈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1、观察、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就必须细致地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

2、尊重、理解孩子

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不以气势压人,不要在孩子面前摆架子,特别在心情不佳的时候更要注意态度

二、与孩子进行交谈的方法

与孩子沟通有法,但无定法。每个家庭在交流习惯、文化环境以及父母、子女的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某种最适合家长和自己孩子沟通的形式就是最好的方式。建议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做谈话的发起者

要引导孩子说话,我们得有想象力。比如,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感到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通常比这样问:“你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要好得多。后者最容易得到的答案是:“不知道”,而前者就能使孩子很好的回答我们。

2.参与孩子的活动

不要指望与孩子进行凭空地交谈,交谈需要自然和谐的内容。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要花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

3.晚饭时间、睡觉前的交谈

晚饭时间、睡觉前是在家长与孩子进行交谈的黄金时间,这个时间段,大家都很放松,能够让孩子自然地交谈,从而深化孩子与家长的关系。

4.玩交谈游戏

与孩子玩交谈游戏,能使我们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孩子更了解家长。

5.开门见山式的交谈

与孩子谈话不要有顾虑,当然也不要过分,有时采取开门见山式的交谈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留心孩子的个性。不要勉强孩子与我们交谈。

6.做一个好听众

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打断他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如孩子说:“妈妈,我想看……”母亲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孩子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妈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父母往往忽视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7.创造良好的交谈氛围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进行交流的良好基础。很多家长平时很少和孩子交谈,遇到了问题就训斥孩子,久而久之,亲子关系逐渐疏远,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下进行交谈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所以,与孩子交谈,制造和谐的气氛效果就会好得多。

总之,和孩子谈话,不是对孩子训话,而是重在思想交流。孩子常常渴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父母重视和理解自己。家长应该主动地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内心话,听了孩子的话后,应及时反馈,使孩子觉得“我被理解了”或“我知道了”。只有尽可能地与孩子交流,尽可能地使用不同的方法使孩子愿意与我们交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长大成人。

幼儿园随笔:老师流泪了


今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头昏昏沉沉的,知道自己可能感冒了,由于心里特别挂念孩子们,吃了药后还是骑车去了,身体上的不适导致精神欠佳,晨间活动时,有的孩子问我:“老师,你今天怎么不高兴啊,”我说:“没什么······”,话还没说完,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这时孩子们都围拢了过来,唧唧喳喳的说:“老师怎么哭了,我们不乖吗?我们惹你生气了吗······”

我说:“老师没哭”,“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冬冬说。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冬冬挠挠头,想了好一会儿:“老师可能感冒了吧,我以前感冒时也打喷嚏流眼泪。”“对,乖冬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什么时候还会流眼泪呢?我随后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打哈欠是会流泪的,眼睛里进了沙子也会流泪,吃辣椒会流泪;丢掉喜欢的东西也会难过流泪;生病很痛苦时会流泪;哈哈大笑时会流泪;做错事挨批会流泪;还有妈妈看电视有时也会流泪······”孩子们兴奋起来,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说了许多不同情况下流的泪。我又接着问他,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不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为什么?这下孩子们更有精神了。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他们自己明白了该如何减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泪,如,生病时要坚强,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没做错一件事,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嘘,大家不要再大声说话了,老师感冒了很难受,我们画会儿画让老师休息一会儿吧”不知是谁提议,活动室立刻安静下来。

此时此刻,我的眼里有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打转,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久了,便收获了一份浓浓的爱,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不愧是人间真善美的精灵。

教育笔记《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方式(通用6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跟幼儿园老师的交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