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百年中国观后感汇集11篇

03-26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别推荐一篇非常实用的“百年中国观后感”,你知道作品名观后感应该先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撰写吗?观后感就是一种心得感悟,撰写一份优秀的观后感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作品更深层次的奥妙,我相信这个网站可以为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1

在中国,看《中国》。

一直对纪录片有偏爱,爱它的真实稳重,爱它的气势磅礴,爱它的深邃精悍。

《中国》,让人惊喜。

“他来了,问了,他听到了,也表达了。”

第一集《春秋》,从孔子个人的人生经历讲起,侧重文化,和以往从政权更迭视角讲历史不同,反倒给人更多感慨。电影的质感也让人很意外,是一个亮点。涛的声音让我第一次觉得,原来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也可以如此治愈,如此温暖柔和。沉稳儒雅的声音,更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中正平和”,为纪录片增色不少。

纪录片中一些不错的表达,摘录:

·怀抱着希望与理想,凄苦的行程也就不乏浪漫色彩。

·这一路茫茫四野,有迷路不知前途的时候,也有人困马乏风雨交加的时候。他们被盗贼抢走过财物和车辆,也被很多人侮辱过嘲笑过,有时候连小孩子都会讥讽他们。

孔子已过耳顺之年,他已经是个老人了。他所经历的这段颠沛流离,被后人取了一个轻松的名字,周游列国。其中的甘苦况味,恐怕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才能体会。

·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

·有人将其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就在那个伟大时代,在亚洲东部的中国,老子和孔子双星闪耀,他们站在中国思想史的原点,成为后来者仰望的高山。

第二集,《众声》。

看完之后有一个明显的感受:《中国》和以往的同类题材纪录片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从人物切入,在讲故事。

以往的纪录片讲朝代更替,讲民族兴衰,讲时代洪流,讲的非常宏观,非常有气势,但是《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从思想文化讲起,说人物,说细节,说趣味。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案相对来说,比较温和,也比较朴实。更具有文学意味的解说,不是写不出来,是可以,但没必要。

包括配音。传统的男声,音色醇厚低沉,过于冷静和客观。而女声更有娓娓道来的感觉,也容易让人沉浸其中。

整个纪录片的摄像真的顶配,电影质感,色调整体偏暖,这也让《中国》的基调更温和,更具有故事氛围。

再说说内容。

百家争鸣,众声喧哗。但只有几个声音,被历史记住。

“孔子留下坦荡荡的君子之风,孟子坚定地修炼浩然正气,他们从未放弃过自我人格的修养,之后两千多年,做一个君子成为中国读书人的毕生追求。”

儒家思想真真切切影响了国人几千年,中庸之道,君子之风,放在今天,仍然备受推崇。这种品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兵家的“兵者诡道”,纵横家的“合纵连横,争霸天下”等,是那个时代非常洪亮的呼喊,也是跨越千年直到今天,仍然充满智慧的声音。

一些不错的表达,摘录:

·当后人凝视诸子百家的舞台,无不为那段时光的丰盈和璀璨所震撼。在那个众声喧哗的年代,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不同观念不同主张的学术流派,波澜起伏蔚为壮观。

·他们在思辨中,创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言语与故事,留下了恒久流传的文化烙印。

·由孔子和老子阐发的中国原生思想,沿着星河变幻的轨迹向前演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潮中,在无休无止的观点论争中,在苦难中,在希望中,许多质朴而深邃的见解逐渐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直至结出硕果。

·有多少死亡就有多少新生,那些喷薄而出的哲思和激情,如同新生命的蓬勃律动,一切才刚刚开始,却无比新鲜无比生动。他们的自由飞扬,为中国文化注入了长久的自信和从容。他们的声音,穿过战火纷飞的年代穿过喧嚣与沉寂,直击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第三集,《洪流》。

首先想感慨一下,开头的字幕设计很巧,自上而下出示,在视觉呈现上是别出心裁的,这个在看第一集时就注意到了。就像是历史文化的水滴,滴落在了今天的文明中一样。温吞静默,灵动鲜活。

接着是这一集的内容。以战国末期为背景,讲一个蓄势待发的崭新国家的诞生历程。无数背负各自使命、承载先辈理想的个人,把自己的命运汇入历史的滚滚洪流。比较喜欢这一集的叙事,李斯和韩非的冲突背后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敢于做出改变,不要沉溺在任何情绪里。李斯与韩非从师兄弟、好友,到后来的上下级、敌人,是时代作祟,也是个人的选择所致。追梦路上,不该优柔寡断。你要知道你要的是什么,然后带着疼痛为之努力。

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敢于打破常规,走出自己的道路并且有益于社会的人,都不同凡响。

一些不错的表达,摘录:

·作为一名稷下学者,荀况非常了解当时各个学派的学说,但,它们都不足以解释,面前的这些无助与祈求,这些血与火,爱与恨,善与恶。

·他就这样活到了30岁,享受着一个普通人所能拥有的全部安稳与快乐,也承受着一个普通人,不得不笑纳的平凡与卑微。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辜负的人。滚滚洪流中,个人命运微不足道。

第四集,《一统》。

这是目前为止内容上最让我感慨的一集。

较之于秦朝对于后世的重大意义,我更欣赏秦始皇自身为了巩固政权所做的努力。

没有一个枭雄是无能之辈,也没有一个优秀的帝王不会经历艰辛。

在郡县制设立之初,他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审批完六十斤文书,不看完,不休息。为了考察军事和政务,先后五次巡视全国,最后生命终结在第六次巡视途中。这是他的努力。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宽度,统一货币,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建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是他的能力与魄力。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乱世枭雄。

其次是李斯。杀伐果决的他,用一生时间,将法家思想发挥到极致。可是他的结局让人如鲠在喉。“终其一生,以权术服务于帝王的人,只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枚棋子。”李斯无疑是一个果决残忍,有智谋,有雄心但又让人悲哀的人。

权势,能力,法度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平衡点。失衡的后果,一如秦朝骤然的起落。

其次是声音表达上的细节。

何的声音听来不是特别顺,前面一些词句的朗读在沉稳客观和声情并茂中游离,尤其是最后三分钟,听来有破音的紧张感。但总体而言,是符合讲故事气质的声音。

第五集,《天下》。

这一集内容丰富且有深意,我喜欢。

首先说一些技术层面的细节。

声音上,何的声音比第四集好很多,整个声音状态稳住了,舒服多了。

第二个是从第一集开始就注意到但是没写出来的,关于字幕。所有的来自古代文书、文人语录的内容都是以字幕形式直接出示在画面上,与纪录片的内容是融合的,有声语言(旁白或人物自己的讲述)只表达其释义,通俗易懂。这种呈现形式让人更加容易理解历史,也更容易记住。很好。

第三点是镜头语言的表达,真是巧妙。从镜头语言的表现上,窦太后投壶那一幕很不错。一开始窦太后投不中,是在嬉笑状态下,还没有认真,后来得知刘彻有意夺权,窦太后的态度发生变化,有声语言(旁白)内容为“窦太后即刻出手”,对应的镜头语言是投壶一发即中的画面,这个表现力很强。窦太后的果决和不放权的态度清楚地呈现出来。而且在看到这里时我就知道,尽管旁白并未说成功与否,但是暗喻很明显,刘彻这次夺权必然失败了,再往后看,果然。

再说内容。

一开始的几分钟我是很诧异的,怎么讲述重点突然从文化跨到了朝代上,而且相较于《洪流》结尾和《一统》开头过渡十分和谐的画面与内容,《一统》和《天下》之间的历史时间没有衔接起来,到第七分钟开始讲秦汉过渡,但是内容一笔带过,我以为主题重点变了,差点就要失望了。耐着性子又往下看了四分钟,才明白这一集的逻辑。

是在通过帝王讲思想上的大一统。直接讲刘彻是为了讲思想上的“变”。

虽然视角上和之前几集从思想者本身的角度讲述有所不同,但是也很精彩。

制作方倒是兜了一个大圈子。

不过好在后面的内容丰富,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察举制的建立,再到开疆拓土、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建立,功绩背后帝王的智慧与努力和思想的重要性相互交叉,“中国”一词的政治概念与文化概念明晰,思想上的“变”与核心表达呼之欲出。

同时在想,所有的纷争,归根结底都是思想之争。古代是这样,当今亦如此。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刘彻尊崇儒学,因为思想上的矛盾,才有很多的冲突。当今中东战事频繁,宗教信仰是很关键的因素。所以,如果能够在思想上实现真正的大一统,每个人都对相同的思想体系表示认可并去实践,那现在的纷乱,起码减少一半以上。但是不可否认,思想上的一统,比政治上困难得多。所以国家重视价值观的培养、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真的很必要。

一些不错的表达,摘录:

·他从不轻易表达态度,不表达,并不代表没有态度。

·他只有一个人,永远就他自己一个人。但,那是他想要的。

·他意识到,分封国的权力必须终结,国家的思想意志,必须重构。他绝不会是,一个无为的天子。

·经历了秦的覆灭,汉朝人开始懂得,统一,并不单纯是政治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认同。

·他治下的汉帝国,带着青春的朝气,奏响了千古不绝的强音。

·而他真正的功绩,或许是那些鲜为人知的深谋远虑和苦心积虑,那些他与历史和现实碰撞后,为国家留下的精神遗产。一切将留给山河岁月去证明与评说。

第六集,《视野》。

这一集的内容个人感觉其实是有些单薄了。塑造了英雄形象,但没能兼顾文化主线,最后的升华就觉得有些不舒服。

班超的英雄气概和魄力让人敬佩,但是如果能够在讲个人的时候把文化意义体现得更明显一点会更好。比如说班超用自己的一生守护丝绸之路,捍卫汉朝疆域,实则是守卫商贸文化之路,将大汉儒风传达至足迹所至的每一处。个人认为这样会更好一点。

中间还有个小插曲,讲班超的感情线,本来以为是败笔的,好在后面补充了班勇的情节,就让这个插曲显得不是那么多余了,所以也还尚可。

当然如果抛开前面几集侧重文化带来的观看印象,单说这一集,那倒是不错的。

声音上,涛的突然出现让我有些惊喜。而且,何的“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远行的时间实在太久,他真的想回去了,回到家乡,回到中原。”这两句配音实在是戳人。

这一集侧重历史知识的语言比较多,所以文案上文学化的表达就比较少,只摘录了一句:

·但意外永远都不会缺席任何一次伟大的成功。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2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全书都是围绕着“中国该走向何处”这一思考进行的**,也有许多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下面本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就听闻杨小凯先生的大名,却一直不知道先生有什么作品。碰巧帮室友影音他的这份《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时,也为自己打印了一份,希望能让自己对中国的经济史有更多的了解。但惭愧的是,由于自己沉不下心来细看这本书,因此对打印出的文字只是简单的通读,在这里想分享交流一下自己简单的读书体会。

可能由于是笔记体得关系型,感觉这本书并不像一本客观的经济历史书,更像多是杨小凯先生借历史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全书主要梳理了晚清时期、**时期、毛泽东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这四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作者在简单的介绍其历程后,也态度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总管全本书,感觉《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全书都是围绕着“中国该走向何处”这一思考进行的**,也有许多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全书以近代中国原始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开端。作者对晚清中国国力的衰败作了合理的解释

中国的政治统治是一个封闭的**集权制度。随着体制越来越封闭,经济活力将逐渐被抑制。中国与欧洲相对应——就整个大陆而言,它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欧洲小国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将形成多元化的政治体系。

因此,一个更有效率的宪政民主制度脱颖而出,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当然,宪政民主可以在欧洲发展起来,也得益于公平正义理念的传播。中国的政治结构是**集权,意识形态是天下为王,近地为王。

我国政治体制中没有保护私有产权的意识,从根本上制约了自由竞争市场的发展。

因此,纵观近代的中国经济。笔者认为,洋务运动和近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只是在模仿资本主义的分工和资源配置。但是,这些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家却在心中宪政民主有排斥的倾向。

清末,人民**的尝试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改革现在面临许多困难。当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中国只是在经济层面上模仿资本主义,这种发展模式最终将成为一个瓶颈。

因此,我认为,在这里,杨小凯先生对书的**又回到了我前段所说的“中国该走向何处”,这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不断地探索之路。

我认为,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关于**权力介入市场经济创造的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与有效激励和经营绩效的关系,可能是因为它同现实联系的比较紧密吧,因此在阅读的时候感觉有一个更加可以把握的参照。杨小凯先生在这里提出了虚拟所有权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国有制把同一财产的不同所有权部分分配给不同的机构。

”举个例子,在社会主义经济里,财产处置权分属于计委、物价局、劳动局、**各工业部和企业的管理者。计委对长期投资及相关的资源配置有决定权;物价局对物价有决定权,劳动局对人事安排有决定权,**各工业部对中期投资和原材料及投入要素的配置有决定权;工厂经理对日常管理决策有

决定权。所有权的另一部分,集收取收入或承担损失的权利,有财政部和工业部划分,因此似乎没有任和各人或机构对任何国有财产拥有完全所有权。中国人称之为“没有真正老板的体制”或者“所有权虚置的体制”。

关于这一点,也有人对此进行过论证。有人认为,在产权结构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对这种制度进行分权和自由化的任何改革,都会产生比解决问题更多的问题。例如,张维迎曾经提出了几个不可能定理:

在国有体制下,真正的企业家不可能出现,政企分开,预算约束变硬,破产有效约束管理者,国有股主导的企业改革不可能解决经营者选择问题。这些是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理论,因此在阅读杨小凯先生此篇《笔记》时,感觉此部分可读性很大。

书中还有几部分也给我了一些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说,“,官修国史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作用基本是否定,所谓有其软弱性”;再比如说,杨小凯先生对保留原有佃农制度持着积极的态度,先生说的“佃农并不一定非常贫穷,有的佃农大户反而比小自耕农富有”等语句也让我对土地农民等得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就整体读后感,关于晚清、**以及毛泽东时期的这段历史,作者给出的史料在部分程度上和以前教科书上历史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读许多部分的时候,有一种看到新的理论的新鲜感。当然,他在写这些历史的时候,也不避讳这些史料的选择是见力在自己具体的理论框架之上;就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形势而言,笔者的观察也颇有见地。思考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权力、宪政、产权保护等问题,对于面临诸多困境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凡。

杨小凯先生在梳理众多史料时,也反复印证了自己的观点:经济的成功发展不仅需要市场,还需要宪法治序和法治来维护个人权利,为**的权利提供有效制衡。正确的道德规范、行为守则、打破执政当的政治垄断是宪政秩序形成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看完本篇《笔记》以后,收获颇丰。许多的观点是我之前从未触及的,阅读过后确实对中国的近代经济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写到此,我也不由感叹。

一百年,一百年,就像一个轮回,经过中国人民近百年的经济探索,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又踏上了新的百年征程。但“中国该走向何处”的问题依然存在,或许值得我们这些新百年的人们再进行新的探索。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3

光绪皇帝成为慈禧太后的傀儡,慈禧太后在朝政中一手遮天,独揽大权,四次垂帘听政,使得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中国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李鸿章曾要购买军舰,但慈禧太后为了一己私利,竟然拒绝,将银子用去修建公园。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不顾国家,做出许多祸国殃民的恶事,几乎是几天就要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致使民不聊生,各路义军揭竿而起。

侵华战争很快接踵而至,令人发指的南京大,那一天让每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许多伟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鲁迅先生就是这一代表。鲁迅先生弃医从笔,为的就是拯救我们的心,拯救国民的思想,坚定我们的信念,光明总是会来到的!

终于经过了漫漫的年抗战之路,日本宣布投降,撤离了中国。伟大的将我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但此时被日本蹂躏已久的中国,已是千疮百孔。领导着我们的祖辈,用双手重新建立了我们的家园,祖国渐渐富强起来,这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不敢来欺负你;只有自己富强了,才不会被别的国家欺辱!

我们是年轻的新一代,周曾经说过一句让人充满热血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啊,只有下一代强了,祖国才会有希望,才会永远强大,不会落后!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让我们为祖国的未来奋斗,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4

看完全部视频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闭上眼睛,回想着中华民族走过的着风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民族要富强要强大,必须要有超出世人的卓越眼光,有承担一切责任的勇士,有敢于人先的领头羊,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必须抛弃腐朽落后的思想,勇于创新,与外界交流,团结一心。最最重要的,是胡锦涛书记所说的:“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晚清政府不顾老百姓的生死存亡, “量吾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太后,一个统治了大清王朝整整47年的女人,两次发动宫廷政变,四次垂帘听政,一次次地把国家的命运,埋葬在自己的奢华当中。让一个国家,用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才重现之初的繁华。落后就要挨打,八国联军侵华、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日军侵华,无不向我们述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当初中法战争中中国作为战胜国家,却要为别国的支出买单,只因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皇帝居然要以皇帝的名义埋葬一位外国人,为他立碑,只因为落后就要挨打。现在,那块碑文正在中国的大地上述说着当初的耻辱。洋务运动北洋水师,从外国人的手中购买了最先进的武器,却不懂得好好保养、好好使用,六年时间,任凭风雨将它们腐蚀,而当初的一个小小的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一步步成为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在黄海大战中击败中国。中国的官员,出外考察当旅游,没有改革的决心何以改变困局?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流入外国人的手里!

落后就要挨打,就中国腐朽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根生蒂固。洋务运动李鸿章打算在中国修建自己的铁路,却被清朝政府中的保守派大臣阻拦,李鸿章后来以修建运煤道路为由偷偷修建了一条短短的铁路,保守派大臣竟然以铁路靠近皇陵,火车喷出的浓烟会影响到皇陵的风水为理由,上演了用牛马拉火车在铁路上走的好戏,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统治阶级打着变革的旗号,希望重新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可是没有从根本上改革的勇气,何以改变一个泱泱大国? 但是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沉沦,新的中国青年在历史行上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辛亥革命推翻的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五四运动把中国从危险的边缘硬生生的拉了回来。如果历史就像这样进行下去,那就不是中国的历史了。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功的成果,甚至同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丧权的二十一条;在巴黎和会上谈判失败,竟然要在合约上签字!北洋军阀的行动一次次激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中国人民醒了!大家团结在一起,为中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这是少年的中国、意气风发的中国。一头东方雄狮正在醒来!孙中山、蔡元培、梁启超、陈独秀、康有为、鲁迅、毛泽东……中国的历史,一直就是这样,曲曲折折,英雄辈出。二十世纪,注定要载入中国的史册,中国人民,整整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又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观看整个视频,我不知道哭了多少次,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正在新时期的我午饭亲生体会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可是,那一句句话,一幅幅画面,一件件物证,深深的刺痛了我。让我真真正正明白了小学老师所说的,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驱用鲜血换来的,也让我觉得身上担子越来越重了。

中国的成功,可以说,每一步都十分之不易,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在任何一次的谈判中占到任何便宜,这一路走来,太艰苦了。古代四大文明,只有中国这一直源源不断的保留了下来,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更为是一位中国人而骄傲。

纵观前半个世纪的历史,让我猛然明白,中国要富强,必修要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实事求是,拥有正确的坚定的信念,用于破除旧思想,敢于创新,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这样一批人就要从我们这样年纪的人中产生!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依然弃医从文。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从小就要胸怀大志,国家,民族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里!

世间轮回,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落后就要挨打,未来在我们手中!加油吧,少年中国!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5

一个民族的崛起,一个百年的传奇

站在2010年的开端,我们依旧难忘那个振奋人心的2009年。2009年,我们伟大的共和党母亲庆祝了她的100岁生日。

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条九曲回肠的江流,是一支多声部的合奏曲,奔腾的流水中夹杂着污浊的浪涌,赞美的合唱中交织着阵阵苦痛。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在痛苦中崛起,在烈火中涅槃。百年来,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昂首挺胸。

历史是滚滚尘烟中永不停歇的车轮。百年的岁月是一条不息的长河,泛着动人心弦的浪潮,它铭刻着世纪的沧桑变化,无声地见证了每一朵浪花的出现和消失。无数的记忆为我们拼凑了一个完整的形象。跳动的脉搏和沸腾的血液孕育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和善良坚韧的品格。

百年间,炎黄子孙从屈辱走向自豪,从贫弱走向富足,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走向民主,从**走向统一,我们铸就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辉煌奇迹。

穿越一个世纪的风雨,我跟随着镜头做了一次深情的回望。时针在指尖下慢慢倒转,我们回到19世纪,回到20世纪的前夜。

那是一个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在汹涌的风浪中,摇摇欲坠的清朝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地球的另一端,新世纪点亮了人们的眼睛,点燃了智慧之光。然而,封闭、无知、落后,使中国和世界越来越遥远。列强纷纷将贪婪的毒爪伸向乞丐之国。火药的烟雾笼罩着惊恐的中国,枪声震惊了封闭的中国。然而,懦弱无能的清**却选择了屈辱求和,割断土地赔款。

于是日本占领了台湾,俄罗斯向东北伸出手,英国企图入侵新疆并统治云南,德国占领了胶东,而法国则注视着中国南部的大片地区。当人类跨入20世纪时,这个拥有巨大财富的东方巨人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屈辱和伤害。

“海日生残月,江春入旧年。”旧的消亡,新的诞生,世纪之交的风雨啼哭声中,大清朝正走向衰弱,猛醒的志士仁人要铸造一个新生的中国。

百日改革失败后,中国在本世纪初陷入了政治上最黑暗的时期。官场的腐败,外国人的屈辱,众多的赋税,变幻莫测的现状,使人们对清**的统治越来越失望。换汤不换药的新政策,只表明清朝帝国精疲力尽,正在衰落。

人们在召唤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在渴求一种全新的生活,变革热忱上下涌动,备受**的中国人发出了愤怒的吼声,一群有识之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随着新式学堂和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不断壮大。踌躇满志的孙中山注定会代替康梁,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大会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一个民主革命的高潮已为期不远。

每一次改朝换代的前夕,都有一次极为悲壮的青春祭礼。在孙中山策划的第十次起义中,由于权力悬殊,失去了革命党的骨干力量。广州黄花岗起义成为辛亥革命中最惨烈的起义。

1911年10月10日,腐朽的清**敲响了丧钟。武昌新军工兵营革命党员率先起义,新军炮兵响应消息,12日占领武汉三镇。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清朝新军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有18个省相继宣布独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国共产党临时大十字军,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并以五色旗为国旗在南京建都。1912年春,临时**颁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临时约法》。一个共和政权由此诞生,中国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12年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端;1912年注定照耀史册,成为历史的天空中最闪耀的明星之一。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提出议和;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替袁世凯撑腰;革命党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为了结束内战,孙中山被迫说,如果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国,他会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十字军。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清王朝灭亡。一个统治中国268年的王朝在孤寡的泪水中结束了。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临时大**。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辛亥革命却并未取得彻底的胜利,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所以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中并未提出反帝,南京临时**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也就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松散,同盟会涣散及资产阶级政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无法与强大的武装力量抗衡。

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至此落下的了帷幕。一批批志士仁人以血肉之躯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前赴后继的热血青年怀揣不变的爱国情怀昂首阔步。

中国,正抖擞着精神挺起**下的脊梁,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向着扑朔迷离的未知旅途前进。

辛亥革命后,又是接踵而至的政治风雨与战事动乱。三十年代中期的中国是一曲交织着苦难与梦想的二重唱,曾经的繁华转瞬即逝,人民在战火与灾难的吞噬中饱受摧残,重建的希望和憧憬显得遥不可及。昔日的美丽家园在法西斯的炮火中被摧毁。平静祥和的生活对老百姓来说似乎是一种奢侈。

内战和纷争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中国的现代化正在动摇。

战火中的挣扎,暴力下的抗争,这是那个时代烙下的苦痛印记。

对于在新中国出生、在红旗下成长的新一代来说,这一切似乎都太遥远了。战争的残酷激起了生命的脆弱。信仰的力量支撑着英雄的身体。在血腥的战场上,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梦想和信念照亮了未来。

大江东去浪淘沙,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烽火打造了长城的雄伟,硝烟铸就了生命的壮烈。毛主席曾经说过,追溯到1840年,为了抗击国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是不朽的!

一百年前,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最顽强的态度,昂首挺胸地面对残酷的列强。中国人民的国庆节和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无数的中国人向世界喊道:黄河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终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百年的奋斗是如此漫长而艰辛。在这个动荡的世纪里,一个崇尚温和与和平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

1949年,一个世纪的转折点,如今重温那个时刻,我们还能体味到当年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激情,那是当家作主的自豪,那是浸透泪水的欢乐。

蓦然回首,艰难的抗争已成往事,从辛亥浪潮到北伐风云,从一·二九运动到抗日烽火,中华民族在血与火中获得新生。如今的中国以昂扬向上的姿态登上了世界舞台,历史真正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民族正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100年了,中国的容颜从未像现在这样绚丽灿烂。未来的道路更加变化莫测,曲折艰辛,崭新的蓝图在等待我们绘制。那些黑白影像里的震撼让我意识到,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以求报效祖国,乐于奉献,勇于探索,正视历史,勿忘国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黎明已悄然而至,新一轮的红日徐徐升起,照亮了前进的道路,饱经风霜的长城无声地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一个百年的传奇。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6

看完全部视频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闭上眼睛,回想着中华民族走过的着风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民族要富强要强大,必须要有超出世人的卓越眼光,有承担一切责任的勇士,有敢于人先的领头羊,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必须抛弃腐朽落后的思想,勇于创新,与外界交流,团结一心。最最重要的,是***书记所说的: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晚清**不顾老百姓的生死存亡, “量吾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太后,一个统治了大清王朝整整47年的女人,两次发动宫廷政变,四次垂帘听政,一次次地把国家的命运,埋葬在自己的奢华当中。一个国家花了半个世纪才恢复了繁荣。

如果我们落后了,我们就会挨打。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鸦片战争两次,甲午战争,日军侵略中国,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第一次中法战争中,中国作为一个胜利的国家,不得不为其他国家支付费用,仅仅因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皇帝实际上是以皇帝的名义埋葬了一个外国人,为他建了一座纪念碑,仅仅因为落后,就要挨打。现在,那块碑文正在中国的大地上述说着当初的耻辱。

洋务运动北洋水师,从外国人的手中购买了最先进的**,却不懂得好好保养、好好使用,六年时间,任凭风雨将它们腐蚀,而当初的一个小小的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一步步成为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在黄海大战中击败中国。中国的**,出外考察当旅游,没有改革的决心何以改变困局?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流入外国人的手里!

落后就要挨打,就中国腐朽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根生蒂固。洋务运动李鸿章打算在中国修建自己的铁路,却被清朝**中的保守派大臣阻拦,李鸿章后来以修建运煤道路为由偷偷修建了一条短短的铁路,保守派大臣竟然以铁路靠近皇陵,火车喷出的浓烟会影响到皇陵的风水为理由,上演了用牛马拉火车在铁路上走的好戏,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在变革的旗帜下,统治阶级希望再次得到人民的支持,但是没有根本改革的勇气,怎么能改变一个伟大的国家?

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沉没。新中国青年在历史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中要作用。颓废的清**被辛亥革命推翻,五四运动把中国从危险的边缘带回来。

如果历史就像这样进行下去,那就不是中国的历史了。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成果,甚至同意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丧亲条款21条;他在巴黎和平会议上谈判失败,甚至签订了合同!北洋军阀的行为一次又一次地激怒了沉睡的中国人,中国人醒了!大家团结在一起,为中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这是一个年轻的中国,一个昂扬向上的中国。一头东方雄狮正在醒来!孙中山、蔡元培、梁启超、陈独秀、康有为、鲁迅、毛泽东中国的历史一直是这样,曲折很多,英雄也很多。

20世纪,它注定要载入中国历史。中国人民已经站在世界的东方半个世纪了!

看了整个视频,我不知道哭了多少次。战争的硝烟早已烟消云散。在新的时代,我亲身体验了午餐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可是,那一句句话,一幅幅画面,一件件物证,深深的刺痛了我。让我真正明白小学老师们说的话,现在美好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锋队的鲜血,也让我感到负担越来越重。

中国的成功,可以说,每一步都十分之不易,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在任何一次的谈判中占到任何便宜,这一路走来,太艰苦了。古代四大文明,只有中国这一直源源不断的保留了下来,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更为是一位中国人而骄傲。

纵观上半个世纪的历史,让我突然明白,中国要富强,必须有这样一批实事求是、有正确坚定信念的人,用他们来打破旧观念、用于创新、用于担当。而这样一批人就要从我们这样年纪的人中产生!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依然弃医从文。这些事实告诉我,我们从小就要有雄心壮志,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轮回是世界新的起点,落后必败,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加油吧,少年中国!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7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梦想,我们的人生因为梦想而更加充实,而更加的充满激情和斗志。近段时间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年潮·中国梦》,这分为五集分别是《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

何为中国梦?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它所包含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温饱问题是人民群众生活下去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最后的目标是让我们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道路指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我们的基本国情,坚持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经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高扬时代旋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吸纳时代精华,从而具有远大美好的前景。

我相信每个人都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国家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努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的发展,对于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我既要继承也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只有把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力量集合起来,凝聚我们的心,国家才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通过观看《百年潮·中国梦》,我们回顾了过去,展望了未来,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付诸行动,让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文化实力,政治实力,综合国力更强劲。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8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纪录片——《百年中国》。回首20世纪的中国,反映一个民族的近代史,我印象最深的是鉴湖女侠。让我来介绍介绍——

从慈禧到隆裕,半个世纪以来,清王朝一直掌握在两位女性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20世纪初,一位女性的传奇人生为中国女性的解放带来了亮丽的色彩。1904年,20多岁的秋瑾作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卖掉了所有的金银首饰,到日本留学。

当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这个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当时,日本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的优秀青年。日本秋瑾把革命领袖孙中山和黄兴结合起来,东京秋瑾似乎参加了所有的进步组织。

推翻清王朝成为她的理想,她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撰文提倡妇女解放,宣传革命,并出任大通学堂督办。1907年,起义失败了。被叛徒出卖的秋瑾在危机面前并不惊慌。而让我最敬佩的是她那股坚强的傲骨气质。

她在敌人面前毫无惧怕,面对酷刑,强忍疼痛不屈服。她的名字深深地铭刻在每个老百姓的心中。

百年中国让我更加了解历史,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看看这部纪录片,记录下历史的点点滴滴。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9

从慈禧到隆裕,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清帝国一直掌握在两个女人的手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二十世纪初,一位女性的传奇人生,为中国女性的解放带来了亮色。

       1904年,二十几岁的秋瑾,作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卖掉所有的金银首饰,赴日本留学。当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这个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当时的日本吸引了中国大量优秀青年,在日本秋瑾结合了革命领袖孙中山和黄兴,在东京秋瑾似乎参加了所有的进步组织。推翻清王朝成为她的理想,她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撰文提倡妇女解放,宣传革命,并出任大通学堂督办。1907年起义失败,遭遇奸人出卖的`秋瑾面对危局并没有慌乱。而让我最敬佩的是她那股坚强的傲骨气质。她在敌人面前毫无惧怕,面对酷刑,强忍疼痛不屈服。而她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老百姓心中。

百年中国让我更加了解历史,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看看这部纪录片,记录下历史的点点滴滴。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10

这部百年大型纪录片在中国有52集,是百年来反映中国历史最全面的纪录片。它回顾了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整个世纪的历史。从中国伟大历史的角度看,它从三个维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但由于时间以及纪录片集数众多的原因,我并未完全看完,因此我便仅仅写我对第五集《共和之梦》和第六集《山重水复》的感受。

纪录片最初以武昌起义的成功为背景,讲述了孙中山在17个各地代表出席的大会上以16票当选临时大**,但他自身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反而更加简朴。他的朋友来访时甚至无法下咽饭菜。他所组建的内阁十分民主,成员有各派精英。

这使我更加了解孙中山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他自己的高尚品格。

共和国的成立也改变了许多风俗习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剪辫子运动。辫子是当初清军入关时强迫人们所留的被统治的标志。当时,剪辫子成了一种新的时尚和新的政治象征。它代表了民主和自由的理念,人们开始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很多新现象:礼节由跪改为鞠躬,故宫首次开放供人参观,教育体制改革,允许男女同校。同时,妇女地位大大提高,外出听戏的妇女增多,京剧大师梅兰芳也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发展。

同时,共和国颁布了鼓励工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出现了大量的工业产业,如商务印书馆、第一家明码标价的百货公司、红三角苏打、长余酒等许多工业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袁世凯努力使清皇帝退位,他被孙中山选为临时大公**。袁世凯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他曾经练兵且为慈禧所倚重,甚至连孙中山都说过大**之位非袁公莫属的话。他不只是想成为一个被内阁束缚的临时**。他雄心勃勃。

宋教仁实现了袁世凯的野心,于是联合各方组成国民党,并在选举中获胜,试图以此来限制袁世凯,但最终被袁世凯的人民刺杀,他的期望最终落空。而此时远在日本的孙中山回国调查却发现袁世凯的真正面貌,因而举行起义,但却因准备不足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后来几次战争以失败告终。

袁世凯大肆推行强权,为其称帝做准备。但在第一此时界大战结束时,中国作为胜利者的主权从德国转移到了日本。全国人民都十分激愤要求**拒绝签署二十一条。

但袁世凯却为争取日本支持而倒行逆施接受了二十一条,激起民愤,同时也直接导致了中国在后几十年中的苦难历程。

辛亥革命的成功应该是黑暗中国百年的曙光,代表着新时代的开始。但在个人欲望和封建传统的阻挠下,它停止了本应前进的步伐,成为一种标志。我为此感到十分惋惜,但无可奈何。

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注定了它的失败,但有时他们也会想,如果辛亥革命真的成功了,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百年中国观后感 篇1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位于北京东长安街上的北京饭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饭店亲历并见证了新中国的外交史。

坐落于北京天安门以东的北京饭店,创始于 1900 年。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第一宴”以及多次国庆招待会都曾在这里举办。而作为承接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接待过诸多外国领导人,同时也参与过北京奥运会、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峰会等多场大型外事活动的服务工作。一百多年来,它始终静静地伫立在东长安街北侧,见证着北京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1900年,两位法国人在北京苏州胡同开了一家小酒馆。

1901年,酒馆搬到了东单菜市场,即现在东方新天地的位置,正式挂牌北京饭店。1903年,北京饭店迁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的现址。随后的几十年间,北京饭店的经营者几经变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京饭店迎来了新时期的转折点。

当时的北京饭店已具备相当规模。开国大典当晚,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北京饭店离天安门很近,开国大典结束之后,参加典礼的人到这里就餐非常方便,于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国宴便定在了北京饭店。

随着“开国第一宴”的成功举办,北京饭店开始肩负起作为国宴举办地及外事接待场所的政治使命。1949年至1958年间,每年的国庆招待会以及一些重要政务活动都是在北京饭店举办。北京饭店也接待过许多位和政府首脑外国元首,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印度总理尼赫鲁、德国总理默克尔等都曾在北京饭店留下身影。

2006年,经过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多番考察,北京饭店被正式确定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大家庭总部饭店。奥运会赛事阶段,总部饭店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主要成员的驻地,以及国际奥委会的总部和指挥中心。此外,APEC峰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多项外事活动的后勤保障服务都由北京饭店承担。北京饭店作为一家肩负着特殊政治任务的饭店,承接过许多外事活动,也接待过许多位外国元首。1972年,北京饭店接待了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夫人。当时尼克松夫人进到餐厅之后看到餐桌上有一盆花,形象特别逼真,像真的一样。她就问这盆花是用什么做的。得知是由萝卜雕刻而成的,她十分吃惊,还特意掰了一块尝了一下。随后尼克松夫人就来到了各个厨房参观。当时还在厨房搭了一个桌子,铺上台布,厨师做好菜之后端到桌子上,尼克松夫人直接就在后厨品尝起来 。

一直到现在,北京饭店都是外事接待的重要保障力量。工作中,党员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未来我们也要把这些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下去,延续下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