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教案范例七篇

04-05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北师大小学教案范例七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北师大小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时间单位,探索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协同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运用网络的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数学研究的持久兴趣。

4、通过网络的在线交流和协作研究,使学生初步适应网络中的情感交流,积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说说你对时间有哪些认识。

3、说说你对哪些知识还有疑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1、你想知道的更多吗?你想学的更开心吗?就让我们驾驶太空飞船到时间的宇宙中去探索和遨游吧!(进入网上学习)

(1)每月的天数。

问:通过你的观察,你知道一年中的12个月,每月各是多少天吗?

(2)认识大、小月。

每月的天数一样多吗?有几种情况?哪几个月是31天?(板书: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哪几个月是30天?(板书)其中还少了哪一个月份?那二月是多少天?(28天)有和他不一样的吗?(板书:二月28天29天)(苏亚星全屏广播一起观看二月份的天数)

说明:二月,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板书小结: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这些月份叫做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每个月都有30天,我们把这些月份叫做小月。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3)记忆大月、小月。

问:你是怎样集注这些月份的天数的,能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方法吗?

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大家都要做学习的“有心人”,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教师介绍拳头法、歌诀法等。

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二月是28天的是什么年?二月是29天的是什么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张表格。

(2)平年、闰年判断的方法。

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是怎么判断的?

质疑: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你知道这一年是什么年吗?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的平年、闰年出现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假设――验证假设。

引导学生质疑: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不是闰年?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综合实践或再线测试等版块。

教学要求:

1.在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这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渗透对应思想,并结合有关题目进行思想教育。

1.煤体出示口算题目20道 ,学生口算,统计两组的口算成绩。

设疑:“老师觉得白雨晴的成绩比公维金的好,所以一组比二组的成绩好。”你们觉得的呢?你有什么办法比较两组的成绩呢?

3、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小结引入:

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题数,用每组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比,比较合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求平均数”。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分小棒的游戏:

1.小组长把准备的12根小棒按要求摆在桌面上:第一排摆2根,第二排摆3根,第三排摆7根。

3.讨论操作:请你们商量一下,怎样移动小棒,使每排的根数一样多?

1.说明:现在每排都有4根小棒,这个4就是原来2、3、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2.设疑:老师很想知道,这个平均数4,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选几个小组汇报演示分小棒的方法,师板书相应的式子。

(1)移多补少。

从第三排小棒中拿出2根放在第一排,再拿出1根放在第二排,也就是“移多补少”,使每排小棒的根数一样多。

(2)汇总均分。

先把3排小棒合?起来,求出总根数,然后再平均分成三份,平均每排摆4根。

3表示什么?4呢?

(3)假设调整。

假设每排都有2根,也就是以最少的第一排的2根为准,先从多的第二排中取出1根,从第三排中取出5根。然后把取出的6根小棒再平均分成3份,每排又可以分2根,再与原来的2根合在一起是4根。

3.小结:大家找到了求平均数的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能不能用这些方法解决其他的问题呢?

1.出示例题。看课本主题图、统计图。

2.分析讨论: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求出平均没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生共同分析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写出答案。

(一)基本练习,尝试运用。

1.说明:请同学们用学习的几种方法求几组数的平均数。

2.逐一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解答,师生共同订正。

(1)6、10、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

(2)林大勇看一本故事书,星期五看28页,星期六看52页,星期日看46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同学们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时,都是先求出几种数量的和,再看看把总数量平均分成多少份,最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每份的数量,也就是平均数。当然,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也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二)应用练习,解决问题。

媒体出示答案验证小组讨论结果。

(三)对比练习,加深理解。

.选择正确的算式。

我们班白雨晴、房琰、桑萧、李小倩练习跳绳,第一次一共跳了180个,第二次一共跳了200个,第三次一共跳了220个,平均每人一共跳了多少个?

如果要选第一个算式,问题应该怎么提?,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在理解了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了怎样“求平均数”。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而且还能够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另外,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不能用学到的新方法算一算你们组这次单元考试的平均分?比一比哪一组成绩最好!

[总评:本节课有以下特点:(1)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2)教学方法灵活,以小组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去发现,在多向交流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具体运用中去感悟。(3)教学手段新颖,恰当地利用电脑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总之,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实现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符合课改要求,较好地达到了新课程理念要求

北师大小学教案 篇2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重  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他们的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境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1)、62 – 40 = 22 ,22 – 8 = 14 ,我们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

(2)、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比较几种算法的简便性。

请学生说说以上几种算法,哪一种更为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老师认为“不够向十位借一”的计算方法比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所接受的方法。

(三)、实际应用。

2、教科书第63页的“想一想”。

3、教科书第64页的第1题。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2题。

5、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四)、总结。

有什么向对大家说的?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发表?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3)、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 – 10 – 40 = 10 ,再把10 + 4 =14。

用的是“不够向十位借一”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1、完成 70 – 48 =    70 – 62 =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借一,数位没对齐等。

小东 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北师大小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 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内容: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以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2)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价值。

2.难点:(1)初步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培养。(2)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3)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

3.关键:(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2)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加强“做中学”。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14页。

【学习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渗透图形类的教育,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

3.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现象。

【知识链接】:本节的知识是我们认识了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即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并知道这一条折线就是对称轴。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14页,标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学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预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过程】: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动手操作:取出一张纸,对折,画出图案,用剪刀剪下图形,

再打开,观察剪下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3.对称点和对称线段的特征,对称轴有什么功能呢?

验证:试一试不沿着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左右两边会不会完全重合?

4.猜、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5.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6.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 理解题意。

以上结合课本第12、13页的数学活动及14页“试一试”的第1--3题。

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吗?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有怎样的特征?

“练一练”第1--3题 及“配套练习”相关章节。

---16页。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图练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课文提供素材,以及自己所认识的图形,感知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对称现象。

3.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通过练习,学生能进一步认识与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知识链接】:本节的知识是我们认识了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课。意在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学法指导】:

1.结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自己练习课本第15--16页,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2.针对练习中出现的疑难点,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反馈。

【学习过程】: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说一说0---9十个数字中,哪些数字是对称的,有几条对称轴?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感知对称点和对称线段的特征,对称轴有什么功能呢?

举例:你见过的哪些物品和图形是轴对称的,每生举3例,在小组内共享,并讨论其是否正确。

4.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5.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6.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 理解题意。

(1)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找的,并互相检查找的对不对,完整不完整。

(2)疑惑反馈,集体交流。

(1)按题目要求,说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2)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

(3)自己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7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镜面对称现象,判断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学习准备】:一面小镜子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纸片各一张

【知识链接】: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初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体会镜面对称现象具有的一些特点。

【学法指导】:

1.结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自己研究镜面对称现象具有的一些特点。

2.针对学习中出现的疑难点,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反馈。

【学习过程】:

观察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的不同?

1.照镜子时,所看到的镜子中的人的大小、上下与前后的位置与实际情况有什么异同点?

实际物体与镜面图形是对称的,它们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对折后,完全重合,但左右方向相反。

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发现什么?

镜面对称与轴对称没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把镜子看做对称轴,那么镜子内外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一些物体的位置与方向时,要利用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进行判断。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2.实践活动。

(1)学生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3.专项练习:

(1)站在镜子前,右手拿着数学书,左手拿着铅笔,镜子中的你是怎样的?

答:镜子中的人也是右手拿着数学书,左手拿着铅笔。错的,应相反。

(2)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面的时刻时,实际是5点整,在镜子中的时刻应是几点整?

(3)星期天中午,小明在家睡午觉,醒来看到对面墙上的镜子里的表是9时45分,小明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虚惊一场,你知道小明看到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2时15分)

根据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完成,集体反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我会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             。

“配套练习”第11、12页1---4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让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来描述平移现象的活动过程,发展抽象思维。

【学习重难点】:

能够熟练掌握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知识链接】: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等基础上理解。这些运动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能根据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实例。理解用数点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左右或上下的平移。

【学法指导】:

1.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实验,观察等方式认识理解平移现象。

2.针对学习中出现的疑难点,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反馈。

【学习过程】:

什么事平移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运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物体的运动,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旋转等基础上理解。这些运动是不同的,可分为平移和旋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习近平移。

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呢?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平移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

最主要的是确定原图的位置,虚线图形为原图,实线图形是平移后的图形,通过原图与平移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就是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来判断。

首先要确定应用前和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或对应边,然后在看对应的点或对应边平移了多少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多少格。

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按照要求平移相应的距离,将这几个平移后的突出点或线段的位置确定下来,最后按原图的顺序连接起来,即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图形平移,将一个点或一条线平移后,按照原图的样子画出图形即可。

学生结合上面六个问题,小组内探索交流,由于涉及一些专业术语,教师可作适当引导,以备在集体反馈时学生能表达清楚。

(1)学生独立练习,组内交流。

(2)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你知道吗?课本第19页“阅读材料”。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我会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按照课本实例联系生活经验,感知旋转现象,并会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想象等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能够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旋转运动的视频,自制小风车。

【知识链接】:上一节已学习习近平移现象,本节的知识是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旋转等基础上理解。

【学法指导】:

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学具认识理解旋转现象。

【学习过程】:

什么事旋转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运动?

怎样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呢?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

3.学生试着用学具做旋转动作。

学生结合上面三个问题,小组内探索交流,探索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的区别与联系,集体反馈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指导。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整体性的疑惑应集中解决。)

(1)学生独立练习,组内交流。

(2)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巩固加深:“配套练习”第13、14页第1、4、5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1页“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增强学生有关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等知识。

2.进一步掌握图形、方向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学习重难点】:

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知识链接】:本节课是我们在学习了平移与旋转现象之后,依据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实例,进行的练习课。理解用数点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左右或上下的平移。

【学法指导】:

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实验、观察专项练习等方式进一步巩固理解平移现象。

什么事平移、旋转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结合课本第20、21页,独立思考或2人组完成任务。)

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呢?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平移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

最主要的是确定原图的位置,虚线图形为原图,实线图形是平移后的图形,通过原图与平移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就是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来判断。

首先要确定应用前和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或对应边,然后在看对应的点或对应边平移了多少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多少格。

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按照要求平移相应的距离,将这几个平移后的突出点或线段的位置确定下来,最后按原图的顺序连接起来,即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图形平移,将一个点或一条线平移后,按照原图的样子画出图形即可。

学生结合上面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小黑板显示题目。

Θ

1.课本第21页“数学游戏”。

(1)学生独立练习,组内交流。

(2)教师设置相关平移问题,学生按要求完成。例如:将棋子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

2.“猫捉老鼠”。

学生按课本要求轮流做游戏。

五、自我小结。

1.怎样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画平移后的图形该注意什么。

六、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第14页4、5题。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2-23页。

【学习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能应用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绘制简单的图案。

3.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

4.认识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图形对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平移、旋转、对称知识的实际应用。

【知识链接】:本节知识是在我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图形变换即:对称、平移、旋转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已经掌握的图形变换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体会到复杂、美丽的图案 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学法指导】:

收集、制作精美图形;经历观察、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

收集一些美丽的图案,观察是否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图形组成的图案。

自己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设计一幅图案,课堂上展示。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课文第22页内容,及23页的“画一画”“练一练”)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些美丽图案,许多图案是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设计出来的。

要判断图案是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到每个图形的特征,从中找到每个图形的基本图形,再根据平移、旋转的特点来解答。复杂、美丽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设计图案,都要选准基本图形。平移要确定好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轴对称要确定好对称轴,选好对称点;旋转要选好旋转点,依次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

1. 课本第27页“画一画”的第(1)、(2)题。

2.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1 收集图案。

○2画出一个基本图形,一般要求简洁图形。

○3确定图形的变化的方案,即平移或旋转进行变化。

○4完成一副图案。

四、自我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第15-17页1、2、3题。

【课后反思】: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现象。

3. 掌握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镜面对称现象,判断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掌握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镜面对称现象,判断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知识链接】:本节的知识是我们认识了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课。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该注意什么?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进行判断。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侧对称的点完成重合、对称的线段完全重合。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判断轴对称突出的依据。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判断。

4.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先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然后根据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按已知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对称点,就绘制出与已知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5.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

镜子中的物体与实际中的物体是对称的,镜子中物体的大小、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与实际情况一样,即对折后完全重合,但是左右方向完全相反。

6.利用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根据镜子中物体的影像,可以判断一些物体的位置与方向。

《学案和作业设计》第39页1-4题,第44页1-3题,第47页1-3题。

四、自我小结。

你还有什么疑难未解决,在小组内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第17-18页1-4题。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欣赏与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增强学生有关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等知识。

2.进一步掌握图形、方向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学习重难点】:

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知识链接】:本节课是我们在学习了平移与旋转现象之后,依据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实例,进行的练习课。理解用数点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左右或上下的平移。

【学法指导】:

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实验、观察专项练习等方式进一步巩固理解平移现象。

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什么事平移、旋转现象,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副精美图案。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平移和旋转的意义。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者一个轴移动的运动现象叫做旋转。

2.平移和旋转的异同点。

相同点: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

不同点:平移是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改变。

3.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方法。

可以根据该图上某个顶点或线段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

4.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按顺序找出所画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或线段),按要求移动相应的格数,然后再把这些点(或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5.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6.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的方法。

(1)画出或选择一个基本图形。

(2)确定图形变化的方案:平移定好方向和平移的格数;旋转定好旋转点(或轴),依次按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对称定好对称轴,选好对称点(或线段)。

(3)精心装饰、修改完成的图案。

《学案和作业设计》第52页1-3题,第57页1-2题,第62页1-4题。

四、自我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第15-17页4-8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检测,充分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通过检测、练习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重难点】:

1.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

【知识链接】:本节课是我们在学习了对称、平移和旋转之后,进行检测内化的一节课。

【学法指导】:

勤思考,善动脑,会归纳,要仔细。

【检测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配套练习”17-19页“成长展示”。

一、自我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检测,我已掌握了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还有疑惑,今后的学习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讲评。

2.疑难汇总,集体讲评。

3.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

二、 疑难汇总,合作解决。

三、 全班性的问题,集体解决。

四、自我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检测,我已掌握了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还有疑惑,今后的学习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利用所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设计一幅图案,在全班展示交流。

【课后反思】:

北师大小学教案 篇4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补充成语的小游戏,好不好啊?

出示成语。

2.看到这些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3.是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花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平时,你觉得什么花最美啊?为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4.大家说的真好!我们的作者李天芳从乡间来到城市,住进了机关的四合院,种下一片太阳花。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种一片太阳花》。

(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指名回答)

归纳板书:太阳花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太阳花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想了解的真不少!有一些问题我们通过预习就可以解决;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共同解决。

那就请你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作出标记,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①生词会读了吗?我想请一组同学们来读一读,谁想读?

课件出示生词:

焦躁、斑斓、花圃、服侍、贪婪、充沛、缤纷、慵倦、炽热、兴旺、偃旗息鼓、昌盛、美人蕉。

②大家看着拼音能够准确的读出生字来,如果去掉拼音,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小组内读一读这些生词,看哪一个小组读得又认真,又准确。(小组合作读生词)

③读得不错。哪位同学想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4.看来大家对生词掌握的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评价:读得不错。

三、细读体悟

1.作者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

①请你仔细听录音,边听边思考,画出有关的语句。(课文第一自然段)

②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

北师大小学教案 篇5

目  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数位上的数的理解。

重  点 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师利用口算卡片,采用开火车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1、了解题目意图。

师: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大家从这统计表中还能了解到得信息有哪些?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唉!真是糟糕,小朋友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些弄脏的数据都恢复呢?不着急,我们一起来算算一班丢失的合计这栏的数据。

师:大家算出来了吗?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师:真聪明!我们已经帮助机灵狗找出了一个数据,大家再努力找找二班和三班丢失的数据。

师:不管是先减那一种,这两位小朋友都是用98连续去减。为什么呢?

师:哦,用三种报刊的总和减去其中的两种报刊数,就能得到第三种报刊的分数。

师:很好,这也是一种解决的办法,先算出知道的两份报刊的总数,再用三种的总和减去其中两份的总数,得到第三份的报刊数量。

那三班的《小画报》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同桌交流一下求三班《小画报》的方法。

3、小组合作。

三、数学游戏。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师:智慧老人会变魔术,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魔术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吗?

2、尝试游戏。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那你们也想一个两位数,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这节课大家帮助机灵狗恢复了统计表,机灵狗觉得小朋友们真棒,它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从现在开始,他决定和小朋友们一起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你们也要加油哦!

北师大小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讲了水变成汽、云、雨、雹子、雪的不同形态;第三段讲了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况;第四段讲水给人们带来的利弊;第五段用问句的方式与课题照应,并激励读者找到答案。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水的不同形态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3.让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谜语和水对人类的贡献及破坏的资料。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注意指导以下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硬:韵母是后鼻音,不要读成yìn。

散:多音字,在本课读sàn,不读sǎn。“散”的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助:翘舌音,不要读成zù。第五笔是“提”,不是“横”。

冲:翘舌音,不要读成cōnɡ。

灾:平舌音,不要读成zhāi。

2.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帮:三个部件要写紧凑。

硬:左窄右宽,石字旁要写小一些。

害:第七笔“竖”,上下要出头。

(三)词句教学

本课需要掌握的词语比较多,“温和、硬”两个词,可用找反义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飘浮”,可用图或课件帮助理解;“灾害、散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本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是一个长句。教学时,让学生明白“我”在池子里、在小溪里、在江河里、在海洋里是同时存在的,而不是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又跑到那里。

(四)朗读指导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可以用对比的语调表达出“我”的“温和”与“暴躁”。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的目的是巩固、积累和运用词语。先读,把每个字音读准;再写,要求写得正确、工整、整洁;两个带点的词语是生活中常用的,让学生口头造句,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北师大小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9个会认字,会写“在、也、风、走”4个生字。学会新笔画“横折斜钩()”。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像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难点2从读中领悟风来了,周围的情况。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课题。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

边播放动画课件,教师边口述谜面: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小树见它招手,

云朵见它让路。

2.指名说谜底。(风)

3.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风吗?(指名见过风的同学说说风是怎样的。)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风》。板书课题,7、风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同学们想知道风是怎样的吗?(想)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微风轻轻地吹着的树林去吧!不过,我们首先要过生字宝宝这一关。这些生字宝宝呀,真淘气,它们都藏到课文里面去了,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会认字和会写字分别标上“○”和“△”,再反复拼读或直呼。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音,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3.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看哪一列火车开得最快。

4.看到一列列火车开得这么快,生字宝宝高兴得连帽子也摘掉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播放动画课件,去掉拼音的生字宝宝(即贴着生字的小动物)蹦蹦跳跳地走过来。当走到屏幕中间时,就说:“你认识我吗?”(让学生齐认读)

5.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6.四人小组轮着每人读一遍课文,互相评一评,读得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7.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错的地方。

8.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

9.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课文,读错字音要及时出示拼音让学生再读。

10.小结,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行,几句。(告诉学生前四行是一节,后四行是一节,课文共有两节。)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来了?

3.指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听沙沙沙

看点头风来了

4.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秘密:其实,老师也没有见过风,谁也没有见过风,但只要听到树叶沙沙沙的响声,或者看到树枝摆动了,就知道风来了。

5.播放动画课件,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风来了,周围的情况。

6.风儿真的会跟树说话吗?那课文里面为什么说:“那是风儿在跟树说话”呢?(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告诉学生这是把风和树当作人来写的一种手法。)

课文里还有什么地方用这种手法写的吗?找找看。

7.四人小组讨论:联系自己平时的体验,还可以怎么知道起风了?(讨论后,指名学生说。)

8.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把这些句子读好。

9.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10.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指名九个同学站出来,发给拼音卡片,把去掉拼音的生字卡片发给下面的一些学生,全班边拍掌边唱《找朋友》,拿字卡的学生边唱边跳出来,找到朋友后敬个礼、握握手,把字卡放到拼音卡的下面。最后,师生检查找的朋友对不对,再读一读。

2.游戏:拼动物图。出示课件:点击九个生词拼出小白兔图案,读错的纠正后再点击。

五、汇报收获,布置作业。

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收获情况。

2.师:风虽然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从有形的事物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课后,请同学们画一画风,通过画一些景物来表现出风的到来。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北师大小学教案范例七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北师大小学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