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精品9篇

04-09

积极认真的投入书籍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全身心获得放松,当我们阅读了{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后,我们可以受到心灵的启迪。 读后感是通过写作表达对读书过程中的理解和思考。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是众多文章中的佳品,我们会不断地发布这方面的资讯以满足您的需求!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篇1

暑期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中国师德手册》一书,如一阵阵凉爽的风,吹入我的心田,如一股股清凉的泉水,洗涤我的心灵。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知道了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提到事关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决心更加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的表现,也对自己进一步提高师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德高为师。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引导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躬行实践,为人师表。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把师表第一原则解释为,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行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要躬行共学,要学生遵守的规则,教师要躬行共守。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2、学高为师。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斗水。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人不学不如物。经常学习可以明确是非,摆正关系,提高素质,增强后劲。古人云:教育者当先受教育。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看看电视报纸,浏览网络信息,经常订阅二、三份教育杂志,每年研读一两本专著等等,十分必要。老师不一定什么都要精,但什么都要学一点,知识面要宽,要不断更新,这不仅有利于教书育人本领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自身师德的人文底蕴。特别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生命周期缩短,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知识经济又呼唤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

3、技高为师。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要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小诗催人深思和启迪:“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安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如一阵阵凉爽的风,吹入我的心田,如一股股清凉的泉水,洗涤我的心灵。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孩子生活的环境花更红,草更绿,空气更加清新,天空更加蔚蓝!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篇2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应如何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通过学校的德育组织和学习,我对教师德道德风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努力成为与时俱进的学者。

2、 热爱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有奉献精神。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能热爱学生,献身于教育事业。

我们热爱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的真正努力,而不是用金钱来衡量他们的工作。因此教师只有职业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把这份对工作的职业深化为事业心,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三、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爱来尊重我们的学生。但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倾向于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偏向成绩好的学生。反之,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有经常违纪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甚至大发肝火,更甚者动之以体罚。

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在一些我们认为的“坏孩子”身上也有潜能,我们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些爱、一份尊重。所幸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观念已在许多学校,作为一个要求向教师提出。所以,在新形势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质量观、人才观,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不因学生的一时好坏而下永久性的结论,我想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如果要求学生不做,他们就不做。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把你当导师。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风度、正直、自尊、自爱、自信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篇3

“教育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这是教育部长周济强调的,也是《中国师德手册》的核心部分。手捧着《中国师德手册》细细品读,慢慢思考,我感觉最深刻的是一个字“爱”。爱岗敬业的爱,关爱学生的爱,都是那么的令我感到身上的责任之重大,对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一些。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最纯洁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那我们要如何来体现这份爱意呢?

一、真情实意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一种内心渴望。一旦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智,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恋感,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对教师的尊重,接受教师的教育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让真情时常涌动,用真挚、深厚的情感发出强大的爱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让学生品尝到被爱的滋味。

二、尊重理解学生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如此。只有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能尊重信任你,才能对教师无话不说,甚至把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告诉你,这样师生之间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教学工作也得心应手,效果好。所以说,尊重、理解、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实施爱的金钥匙。

1、尊重理解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应该有民主作风,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过去班主任总是高高在上,以威严换取尊严。但事实证明,这种所谓尊严,不过虚有其表。只有当教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学生时,其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和真诚的情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和敬意,教师的尊严丰碑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2、尊重理解学生,就要倾听学生心声,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学习落后、人际关系不好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年龄使然,班主任应该善于做个倾听者,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阴影。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都要放在心上,做在实处。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

3、尊重理解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理解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教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以形成学生的独创性。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上,要把个性的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才成为可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未来。

三、面向全体

师爱之所以崇高、伟大、纯洁、持久,很重要一方面就是它是一种真正的“博爱”,把教师比作太阳,它就应该照亮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把教师比作甘露,它就应该滋润课堂的每一棵禾苗。公平,公正、无私是师爱的基础和体现。爱干净、聪明又漂亮的孩子是人人都具有的情感,是人的天性,爱丑孩子、脏孩子,甚至“带病毒花朵”似的孩子才是真诚的爱,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班主任普遍提倡信奉和遵循的爱的原则。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对于班主任来说“爱的教育”应是面向全体的:有时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有时如“当头棒喝”,振聋发聩,令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四、讲究艺术

教育是一门塑造人的灵魂的艺术。有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热爱学生。”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地碰撞,在师生双方不断碰撞中,实现感情的交流、融洽、升华,由情知到理知。因此,班主任必须讲究教育艺术:以宽厚的师爱赢得学生的信赖,以深沉的师爱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高尚的师爱教学生怎样去爱。要知道尊重信任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赞扬褒奖饱含着爱:批评处分也体现着爱。

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爱是一付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测量的未来。班主任只有心理时刻装着“爱”,装着学生,学生心理才能也装着你。愿我们教师用发自内心的爱,使学生体验到一片真诚之心,在爱中健康成长。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篇4

——屈原学校皮蓉

当我第一次踏上神圣的三英尺平台时,我是多么的骄傲;当我第一次听到学生们的亲切问候时,我是多么高兴;当我第一次手捧着学生们的成绩单时,我是多么的喜悦……无数次的第一次让我对教育工作充满了无限的憧憬,那时我工作,我快乐。不知不觉中,我已在讲台上度过了十一个春秋,暮然回首才发现:昔日那可亲的笑容、激昂的声音早已随时间逝去,留下的只是无奈的脸,无味的音。

在岁月的洗礼中,我开始厌倦这份低薪工作。对于未来,我感到困惑和失望。像我的大多数同事一样,我失一个和尚和一个时钟。正当工作举步维艰时,我有幸拜读了由**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师德手册》一书,感触颇多。

这本书就像一剂补品,让我点燃了工作的激情;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让我看到前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价值,做到“生命的分量有多重,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

当迷惘的心灵受过《中国师德手册》这股清泉洗涤之后,我豁然开朗,我悟出了教师之道。

1、 要冷静下来,愿意寂寞,愿意奉献为自己最大的追求。每次同学们聚在一起,对我来说都是最沮丧的时候。我因害羞而感到不安。看到身边做生意的朋友,个个过得丰衣足食,我也曾想过下海经商,是那一张张稚嫩的脸、一双双天真的眼让我留了下来,在那些可爱的孩子身上,我找到了金钱所买不到的快乐。

在通读了《中国师德手册》一书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把有限的生命全部付诸于伟大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既没有钱,也没有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决不能在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丧失了道德底线,辱没了教师名节。记得小时候,我的恩师们总是在放学后给落下课的孩子补课,总是边炒着菜边帮学生背诵课文,总是在烛光下埋头批改作业。

是什么让他们这样的无私奉献?是钱吗?绝不是!

是那种甘愿寂寞,不为名利,甘愿奉献精神支持他们的人!现如今,条件优越了,生活富裕了,可先辈们的这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职业精神不能丢。我一定要紧随先辈足迹,静下心来,甘于寂寞,不为名利所惑,把乐于奉献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做一个安贫乐教、无私奉献、合格的、纯粹的教育工作者。

2、 我们要俯身爱岗,艰苦奋斗,把教书育人作为我们的最大目标。教育无小事,要实现教书育人的大目标,我们教师必须用“孺子牛”的精神,爱岗敬业,兢兢业业、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备课、讲课、评改作业和课后辅导。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战场,就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岗位,对待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必须满怀忠诚,心存敬畏,一丝不苟地对待我们的学生,让三尺讲台成为我们闪烁师德光彩的舞台!

热爱岗位和奉献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落到我们的实际行动中,让学生真正受益。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坚持做到:每天早到一点点,每天晚走一点点,每天关心多一点点,每天看书多一点点,一定能成为开启学生内心之门的钥匙,一定能实现教书育人的最大目标。

三、要弯下腰来,关爱学生,把学生快乐作为自己的最大乐趣。作为一名教师,最快乐的事就是让你的学生快乐地成长。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呢?

我认为,要放下架子,“弯下腰”来,用一颗童心、诚心和学生进行交流,成为他们的朋友,切不可高高在上,整天一张“苦瓜脸”,命令这个又命令那个。教师只有保持尊重姿态,才能理解、赏识、接纳每一个学生,才会公正、真诚、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我们殷切期待的目光中快乐成长。孩子们的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和最高的荣誉。

只要我们放下架子,用心倾听学生诉求,细心关爱学生生活,一定能为孩子们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也一定能为自己创建快乐的工作环境!

总之,只要你能“静下心”、“俯下身”、“弯下腰”,你就具备了良好的师德,你就是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你就一定能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篇5

烟草公司青年职工演讲稿:质量是打造经典的基础 class=““>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烟草同仁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质量是打造经典的基础》。

说到质量,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常常在我耳边回荡:谁砸了企业的质量品牌,企业就砸了自己的工作。可见,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靠的是质量;一个品牌的叫响,靠的是质量;一个经典的实现,靠的还是质量。

当我在省外上大学时,我感到最自豪的是**的香烟在省外的流行和普及。**烟草以其优越的原料、精湛的工艺、纯正的口感、稳定的品质和新鲜的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云烟品牌提供给消费者的核心价值是:

“中国经典,真正好烟。”

1959年,新中国十年大庆前夕,两件云烟满载**人民的深情,向党**和毛主席献礼,毛主席品吸了云烟后,称赞说:好烟,好烟啊,想不到**出了这么好的烟,可喜可贺。

1965年,邓小平参观了**的**卷烟厂。离开时,他特别问:“云烟是个好品牌。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质量。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始终激励着**烟草人民在质量提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1989年11月,他参观**卷烟厂,视察了丝绸生产线的半成品,称赞其色香味俱佳。江总书记认为,云烟闻名天下,这就是以质取胜。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没有质量做基础,经典将成为无水之鱼,无本之木,难以长久。

在**烟草业发展的金链条上,“第一车间”就是烤烟的田间生产。品种选择、移栽季节、管理措施、采摘烘烤、地理气候、科技创新等都影响烟叶质量。烟草生产由数量增长向质量竞争转变;烟草生产由满足原料需求向满足品牌需求转变;烟草生产由生产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烟草原料一直是卷烟工业企业的基础和核心,质量是烟草企业的基础,质量是烟草企业利润的源泉,质量是烟草企业品牌的灵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整个产业链的生命。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促发展,质量始终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话题。

我工作在全国烤烟生产先进县陆良,近年来陆良从标准化生产入手,从规范化管理着力,用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下大功夫打造全国特色烟叶产区,由烤烟生产大县向烤烟生产强县过度,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提高烟叶的质量,从大田理墒抓起,科学调整烤烟的株距、行距、墒高,抓实播种育苗,变一家一户分散育苗为集中统一育苗,降低了烟农的生产成本,节省了劳力,更重要的是杜绝了杂劣品种,提高了烟叶纯度。抓好合理施肥用药,抓死大田移栽的节令,抓紧烘烤设施的改善。

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吕良公司采取超前规化的战略,做了细致扎实的基础工作。以规范合同管理为手段,变烟叶合同的层层分配管理签订,为烟草公司与烟农直接签订,同时加强内部的监管,健全考核机制,严肃工作纪律,强化责任追究,把党和**的惠农政策送到烟农手上,送到烟农的心中。

在我工作的陆良**烟站,我时常会被烟站职工视质量为生命的自觉行动所感动,他们爱岗敬业,努力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把陆良打造成特色烟叶产区,打造成最重要的优质烟叶战略**基地,打造成骨干品牌核心原料生产基地”的要求结合起来。

朱红琼,一位忠于烟草、热爱烟农、素质高于一切的女科技工作者,蹲点在xx**烟草站,负责nc102千亩田间示范的技术指导和推广。朱红琼穿梭于田间地头,她对打塘、挖线、施肥,严格把关每一个技术环节,由于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紫外线过敏,身上、脸上长满了水泡疙瘩,奇痒无比,回到家里,儿子都不敢认她,见了就害怕得放声大哭,怎么也不肯叫一声妈妈。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篇6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枢纽,它决定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中国师德手册》这本书立足于师德建设的核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师德建设的细节,并结合优秀教师的经典案例,直观地给出了培养教师师德的具体方法。我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中国师德手册》,深有感触,对师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一个守法的好公民,一个好老师。

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源远流长。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奉献一切,传递爱国情怀。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在祖国的环境中进行的,我们需要依赖于她,像王季范老师那样,对祖国心怀眷恋、热爱的情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唤醒下一代人的忧患意识,使我们的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存的危机、发展的艰难和爱国的必要。我们爱国更要守法,针对日本非法“购岛”闹剧,我坚决支持中国强力反制日本的一系列措施,反对打着“爱国”的旗号打砸抢烧的恶劣行为。我们中国是法制国家,我们应用理性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在守法的基础上实施爱国的行为,还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要严格自律,绝不做损害国家利益和形象的事。我们的教师在成为教师前后都是国家的公民。作为公民,我们必须遵守法律和纪律,努力做一个好公民,为学生树立榜样。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篇7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同样一个没有师德的教师也就不成为教师了。在看了《中国师德手册》后,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的思考。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每一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美,同样的小学生更不会例外,他们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但是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赞美,忽略了学生的不足,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未来。任何的爱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转变自己高高在上的专制作风,懂得换位思考,在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多为孩子考虑,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而把一些措施强加于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弹心理。

有人说教师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有人说教师职业稳定,工作轻松;也有人说当了教师饿不死,也富不了……作为教师我们应怎么远离这些形形色色的影响——不要抱怨,要“甘于平淡”。俗话说“非淡泊无以致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情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来继续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呢?甘于平淡吧!最快乐的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庸,更不是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而是甘于平淡。教师应把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正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方宇所说的“责任是一种你别无选择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它,责任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让你永远有努力的勇气和劲头。”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

“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她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篇8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因此,教师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国师德手册》从教师的责任开始,认为要培养造就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不仅需要运用知识,更需要运用自身的身心特别是道德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心理问题将严重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国师德手册》正是立足于师德建设的核心,从“爱满天下”开始,设计了“心底无私”、“崇高品德”、“高度责任感”直至“不断超越”五大块师德修养、教育的核心内容,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师德建设和实施师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下面我就自己对《中国师德手册》的阅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是良好师德的基础,如果说一个教师很难对自己的学生产生感情,那么老师的工作,就无外乎空中楼阁,老师不走进学生,学生也难以接近老师,在学生中就很难树起威信,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如,他说:“张三你的作业,为什么不做完?

”一种质问的语气,本来这个学生对老师就没有多少感情,便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就不能客观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种紧张的气氛便生成,如果教师对学生很好,学生能够和教师很好沟通,你就会找出学生作业未完的理由,宽容和善待他们,并促使他们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二、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

挑战自我,时刻注意自我提高。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把他们教好。而要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

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课程大纲和课程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该比这广泛得多。

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才能建立起“尊师爱生”的和谐师生关系。渊博的知识,树立榜样,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篇9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筠岗小学郑霜

本学期我阅读了《中国师德手册》这本教育专著,并深刻感悟到:师德的核心和灵魂就是爱。在教育中,爱和责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爱幼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是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宽容,爱是信任,爱是赏识,爱是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中国师德手册》中讲到“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宽容所释放出来的爱,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宽广胸怀。”这就要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没有训练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当学生从内心深处把班级当成一个大家庭时,我们教师的角色就是“家长”。

除了宽容,学生也应该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每一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美,同样的小学生更不会例外,他们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但是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赞美,忽略了学生的不足,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未来。任何的爱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应转变自己高高在上的**作风,懂得换位思考,在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多为孩子考虑,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而把一些措施强加于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心理。

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中国师德手册》中讲到“做为人师表的典范”,就是要“为人师表。坚持高尚情操,知荣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合作,尊重同事,尊重父母。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以上就是我的学习体会。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