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观后心得体会通用五篇

04-17

焦裕禄观后心得体会 篇1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

电影《焦裕禄》,看完之后,我深深地被焦裕禄同志的“为民之心”所感动。焦裕禄这个名字体现了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给每一位党员干部提建议:

永远做一个忠于人民的公仆,永远不要骑在人民头上。只有时时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伟大,但又是那么平凡,他生活在我们中间,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奋斗、奉献、死亡和来世的事业中。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直面困难、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精神丰碑。

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必须克服前进中一个个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转变作风,必须像焦裕禄那样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党有一整套的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禄这样的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大大提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会更加充满活力。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

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是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生前的最后一句话。他把最后的希望和最后的祝愿,放在他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给世界留下了悲惨的遗幕。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

但我从电影中确实感觉到,历史总是存在的。没有歌,就没有生命,就像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焦裕禄用平凡而伟大的人生书写了人生的精彩篇章。他的光辉形象就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

焦裕禄观后心得体会 篇2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3月28日晚,在xx煤业三楼视频会议室,矿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学习活动中,我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1962年,40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是艰苦朴素的模范。他一年四季都穿打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衣成了他唯一能保暖的东西。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窝窝头, 小咸菜。

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 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中,与群众同甘共苦。无论最困难的地方,都有他的存在。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 唯独没有自己。

黄沙吓不走他,洪水挡不住他,盐碱难不住他,焦裕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忠诚,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治理“三害”;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电影深深震撼着观看者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在兰考的意年多时间里,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坚持日夜工作。后来,他得了重病,得了肝癌。然而,他仍然顽强地忍受着剧痛,在强风和大雨中奔跑。他在兰考县149个旅走了120多人。为了控制三害,改变全县人民的贫困状况,他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尽头。他42岁,1964年5月14日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一直生活在兰考和整个国家的中心。

焦裕禄同志担负着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责任,求真务实,取信于民,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无敌的精神丰碑。焦裕禄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良好教材。作为一名群众,我从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向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焦裕禄观后心得体会 篇3

电视《焦裕禄》影片多年前就看过,一些为之动容镜头一直烙在我的心中,至今难忘,焦裕禄的事迹也深深影响着我,教育着我,重看《焦裕禄》影片,一幕幕感人事迹再次令人感动,让人落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不但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我觉得,关键是要学习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无私无畏

对岗位的热爱就是要时刻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要以干好各项工作为最终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将学到知识,总结的经验、练就的本领,全部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各族百姓群众服务。影片中,焦裕禄同志的一句话时刻在我脑海中回响,“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焦裕禄同志的这种精神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对我们广大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焦裕禄同志在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领导干部学习。

二、实事求是、**研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在焦裕禄同志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在焦裕禄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研究,真正把求真务实融入****工作之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全力以赴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犹豫去改,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想、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积极有所作为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不怕困难、不惧风险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面对当时兰考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他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三害”方法,最终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这种精神,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飞扬的豪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在挑战面前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夙兴夜寐思改革,废寝忘食谋发展,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焦裕禄观后心得体会 篇4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看完电影《焦裕禄》后,深受感动,有许多感悟:

第一幕:焦裕禄到南考县,第一次开党会,就说了一句话:“我建议我们同志到火车站去看一下。

”与会同志到火车站后,看到大雪纷飞的晚上,大部分乘客坐在火车站外面露天的台阶上等火车。雪落在他们身上,他们无动于衷,气氛变得死气沉沉。看到这里,观众们可能会心碎,哪怕最好给这些人搭个临时帐篷!

然而,焦裕禄反思的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离开家乡?为什么我们火车站的救灾物资堆积如山?难怪老百姓不得不离开他们生活多年的家乡。

悟:当面对老百姓的疾苦时,光有触痛的眼泪是不够的,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苦痛根源才是关键。

当然,当面对苦难的人,连眼泪都不痛,那就是麻木不仁。爱民的情结是为民的助动力。

第二幕:当听到村长的女儿说大学生已经到了火车站,由于南考县的艰苦生活条件,准备离开时,焦裕禄追着生病的火车站。赶上了大学生,向他递上了一袋南考县的乡土时,说“我来的急,没有什么礼物,只有我们南考县的一抔乡土送给你。

”悟:这一幕也许大家并不陌生——《西游记》里面,唐太宗送玄奘西行时,送上的离别酒里面就掺有一抔乡土。唐玄奘在九一八十变后回到了家乡长安。

西汉张骞到西域时,汉武帝刘鹤送给他一袋土。张骞游历西域,历尽千辛万苦,甚至成为匈奴的俘虏。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去剿灭匈奴后,张骞有了逃跑得机会。

回到长安时,已经是二十七年以后了。

所以,剧中焦裕禄望着远去的火车几近绝望时,转头发现大学生“回来了”,想留住人才:留人不如留心。

第三幕:一个雷雨之夜,村长的腿被牛咬伤后,焦裕禄的名字在梦中不断被叫出。于是村长的儿子跑到焦裕禄家叫他起床。

焦裕禄又忍着病痛,冒着倾盆大雨跑到村长家里去看望村长。

吴:也许很多人认为看到这一幕很矫揉造作。我却要为《焦裕禄》辩解的是:

当老百姓对我党同志提出一些并不合理,几近荒唐或尴尬的要求时,我们该怎么应对?我想,学***禄是无可厚非的,他在教我们认真对待人民心声,合理的或不合理的,甚至近乎荒唐或尴尬的。xx同志从未应运动员的要求在篮球上签过总书记的名字。

这里包含的更深层次东西是“认真对待人民的态度。”这是一种为民、亲民的作风。

第四幕:为了解决基层干部营养不良的问题,他冒着破坏“统购统销”的政治风险,从产量富裕县搞来粮食,拯救了党的宝贵财富——基层干部。事发后,主动承担后果,接受上级检察。

启蒙: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国家政策好,党的纪律好,上级的秩序好,人民的生活好。当这些善恶标准相互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既然无所谓善恶,那么怎么知善,怎么为善?答案在于“意之动”。我们的意念该怎么动?

在国家的“统购统销”政策和党的宝贵财富——基层干部的生命之间,焦裕禄的知善为善之念动向了后者。

他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意之动向,始终是指向民意的。

第五幕:焦裕禄临终前三个愿望:

第一个是要看见南考县种出来的麦子。第二是在死后,能葬在南考县的沙漠里。第三个是看着子女成才懂事。

武则天的死,给后人留下了一块无言的碑,用来评说她的功过。因为她篡夺了李家,她总觉得对世人有点愧疚。

然则,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总要等待历史来评说总归是有点遗憾。看看焦裕禄临终时的感人行为,再看看他一生的行为。他用生命来诠释生命。他不需要历史来装饰他的生活。他过着真实、自由、宽宏大量的生活,没有内疚和遗憾。

如何做人民的好朋友、公平正义的捍卫者?焦裕禄给了我们答案。

“三严三实”学***禄心得体会

把焦裕禄精神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有干部学***:焦裕禄式好干部永不过时

学***禄有感

领导干部以焦裕禄为镜:学***禄精神

xx学***禄精神心得体会模板

学***禄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心得体会

人民群众在他身边——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学******焦裕禄精神:深学细照笃行

学***禄五种精神的心得体会

焦裕禄观后心得体会 篇5

焦裕禄是中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干部,他在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期间,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兰考人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领导力量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广大观众,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观看焦裕禄电影,我深受感动和启发。电影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焦裕禄领导力量和人格魅力,同时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电影中,焦裕禄在面对兰考的自然灾害、经济困境和干部腐败等问题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勇往直前,不断克服困难。他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焦裕禄也是一位非常有思想深度和远见的干部。他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战略目标,并积极推动兰考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得兰考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巨大进步。

电影中的焦裕禄形象,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干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干部应该是人民的贴心人,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发展,积极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干部也应该有思想深度和远见,要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出符合实际的战略和目标,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

观看焦裕禄电影,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电影中的焦裕禄形象,是中国人民优秀干部的代表,也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我相信,在焦裕禄的精神指引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