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记范例8篇

04-17

撰写好文案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好处,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参考一些范文来写作。你知道范文的写作方法吗?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一下“留学日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请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行业动态!

留学日记 篇1

新西兰中学学费

公立中学一年的学费为新西兰元9000至16000,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贵,大约在15000至25000新元。

新西兰理工学院学费

工程技术(电子,机械,建筑等)$13000-$16000

科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13000-$15600

商业/经济$10000-$13500

医疗/理疗$10000-$16500

艺术(电影,舞蹈,绘画等)$10000-$15500

新西兰大学本科学费

工程技术(电子,机械,建筑等)$22000-$28000

科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20500-$23500

商业/经济$18000-$23500

法律$18000-$21000

艺术/人文科学$18000-$22000

农业/园艺$17000-$21000

新西兰硕士/博士研究生

工程技术(电子,机械,建筑等)$19000-$28000

科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20000-$21000

商业/经济(MBA)$20500-27500

法律$19000-$23000

艺术/人文科学$19000-$23500

农业/园艺$19000-$22000

新西兰留学生活费用

新西兰移民局要求每个学生每年的生活费至少要有一万新西兰元。一般来说,一个学生一年大约需要一万新西兰元的生活费,其中包括住宿、食品、服装、交通和娱乐等。在您申请时可以要求新西兰的学校帮助您安排住宿。对于留学生,有多种住宿方式可以选择。

家庭寄宿(Homestay)--住在新西兰人家,提供单独的房间和学习家居,包早、晚餐,周末和节假日也提供午餐。学生和寄宿家庭的每个成员一样,参加家庭的各种活动。此种方式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了解新西兰人的生活,尤其适合于刚独立离家的中学生。所有寄宿家庭都必须先申请,由学校通过各种考试并精心挑选以保证质量。寄宿费用大致为每周一百八十至二百四十元新西兰元(包括餐费)。

公寓(Apartment/Flat)--很多高等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生公寓并可帮助国际学生寻找公寓。每个学生一个房间,一个公寓一般有两至四个房间。学生公用厨房、洗衣房等设施。费用大致为每周七十至一百六十新西兰元。学生另需三十至四十新西兰元的伙食费及其它生活费。

学生旅店(StudentHotels)--一般位于校内或在学校附近,有单人房间或双人房间,一般配有公用健身设施,好的还有游泳池。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旅店提供学生一日三餐,个别学校周末不提供午餐。费用大致为每周二百一十至二百六十新西兰元(包括餐费)。

达到留学的基本经济条件是您或者您的经济担保人能提供您在留学期间的学费及最低生活费。担保资金可以是自己的、父母的或者任何第三者的,可以包括股票,股息收入及未来的年收入(如目前你银行里的存款并没有达到担保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但你可以提供过去每年收入的凭证来证明你未来的收入能担负学习费用)。存在银行里的担保金需要存放半年年以上以证明这笔钱真正为担保人所拥有,或者做新西兰留学汇款专用账户。

留学日记 篇2

耶鲁留学生:朋友还是华人圈居多

耶鲁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常春藤盟校之一,目前在校学生约1.1万人,其中研究生约2500人。每年来耶鲁攻读博士学位的新生中,国际学生约占1/3,除了来自邻国加拿大的学生外,最多的就是中国留学生。耶鲁校长雷文曾动情地说:“没有中国学生,耶鲁将黯然失色。”

走出第一个中国留美学生

作为世界顶级 ・ 日本留学招生计划 100%保证签证 ・ 出国留学第一论坛 ・ 专家在线留学咨询 高等学府之一,耶鲁大学300多年的历史中,与中国留学生的渊源持续了150多年。

1846年,18岁的容闳随布朗牧师来到美国,成为第一位中国留学生。4年后,他梳着辫子、穿着长袍走进了耶鲁。容闳不仅是耶鲁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也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学院或大学学位的中国人。他的成绩优异,1854年容闳的毕业典礼上,不少著名学者特意赶来参加,为的就是亲眼目睹这位不寻常的中国人。如今,耶鲁大学档案馆还收藏着容闳毕业时写给同学的赠言:“礼之国,和为贵”、“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有志者事竟成”。

学成归国后,容闳于1872年组建了“大清幼童出洋肄业局”,连续组织了4批共120名少年赴美求学,其中包括詹天佑等20多位学生在耶鲁学习。1901,耶鲁大学成立了旨在对华传教的“耶鲁在中国”,后更名为“雅礼协会”,并在长沙、武汉等地创办了学校和医院。

聚餐、聊天全在公共厨房

改革开放后,更多中国学生进入耶鲁深造。目前,除了约300个中国留学生外,还有300多名中国访问学者在耶鲁学习交流。他们大多来自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以理工科为主。近年来也有不少学生选择了政治、建筑、法律等学科。中国学生大多有全额奖学金,不仅免去了昂贵的学费,学校还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每月还有1900美元左右的工资或补助。

在耶鲁的中国留学生几乎都在Helen Hadley Hall里住过。这是一栋研究生单身宿舍楼,也是中国学生最密集的地方,大家都简称它为3H。这里除了离工程、物理等中国学生多的院系较近,附近的中国杂货店和公共厨房也是中国学生爱住在这里的原因。中国的学长对师弟师妹们非常照顾。“刚来耶鲁时,我兴奋之余也有很多忧虑。住进3H后,师兄师姐带着我们注册、熟悉校园、购物,告诉我们如何申请信用卡,还细致地传授这里的生活经验,陌生和无措的感觉很快就消失了。”已经在这里住了快3年的张凌峰说。

每到周末,3H的公共厨房里热闹非凡,中国留学生们聚在一起做饭聊天,笑声和饭菜的香气传遍整个楼层。“我们每次聚到一起做饭都很开心。别国的学生看到我们高兴的样子都很羡慕。”物理系二年级的赵新悦说,“去年过年时,我们聚在一起包饺子,吃完一拨又来一拨,前前后后有四五十人,不少外国人也来凑热闹蹭饭。在3H能找到家的感觉。”

朋友还是华人多

在耶鲁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大多与中国人交往,来自其他国家的.朋友很少,美国朋友就更少了。“我的好朋友都是中国人。和他们在一起,大家可以说汉语,生活背景相似,共同话题也比较多。”中国学生汪洋说。刚到耶鲁快一年的赵欣欣也有同感:“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是异乡人吧,我有一些欧洲来的朋友,但美国朋友不多,和他们只有简单的问候寒暄。”

在美国,派对和酒吧是结交朋友的一个最常见的方式,而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不喜欢。赵欣欣说:“我觉得派对似乎就是一个调情的场所,很迷乱。我更喜欢和中国同学在一起吃饭聊天,很温馨。”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使中国学生和美国同学疏远:“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不一样。有时美国人讲了一个笑话,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可是我没听懂,只好假笑两声,很尴尬。”赵平说。

导师缺少经费,学生就得回国

“压力很大。”说到学习,多数中国留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物理系的谢芸说:“前两年我们每学期都得选不少必修课程,还得担任本科生的助教。休息时也要花很多时间做作业,期末考试前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工程系的学生王晓华说:“晚上或周末加班做实验是常事。工程系有些教授资金短缺时就会裁人,尽管他们不会针对中国学生,但美国学生可以转校换导师,中国学生如果不能马上另找一个导师,就只能中途回国。”

文科的学生也不轻松,学习政治科学的李若萍说:“刚来时由于语言障碍,我在课堂上非常吃力。周围的美国同学都很能言善辩,我的压力非常大,不过现在好多了。”

和校长合影的特殊礼遇

去年,中国学生韩雪梅在耶鲁大学受到歧视的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耶鲁大学的教授对待中国留学生大多都一视同仁,公平客观。由于中国留学生人数较多,耶鲁校长雷文先生甚至给了中国留学生一个特殊礼遇――开学典礼后,雷文校长会在自家后院举行的派对上和所有中国学生照张大合影。雷文校长非常欢迎中国留学生,他曾说过,这么多学生从遥远的中国来到耶鲁攻读学位,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物理系教授史蒂文・葛文先生说:“在物理系,中国学生和其他国家的学生没有什么不同,大家都很努力,成功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也非常高。”耶鲁公平的环境减轻了留学生们在异乡的陌生感。法律系的何宏说:“我周围的很多美国人都对中国很有兴趣,他们很想了解中国,学习中文。”

大多数中国学生都计划毕业后先在美国工作几年,再做下一步打算。物理系的于勇说:“我打算拿到博士学位后,先在美国做科研,等学术上有了成就再回国发展。”社会科学系的高晔说:“我也打算以后回国。在这里,不管待多久都没有归属感。有一次我和中国同学们一起看中国对日本的球赛。中国队赢了,我们一起欢呼庆贺,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我们的根在中国,这点永远都不会变。”

留学日记 篇3

学校名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Kungl. Musikh?gskolan

所在位置:瑞典,Stockholm

学校设置类型:享受高雅音乐会

学历:本科 专科 研究生

学生人数:0人

学校中文网址:

伦敦亚非学院留学生 xx

xx(左一)和朋友们在伦敦。

离家一年多了。

独在异乡為异客,这十几个月来最大的改变却是白头髮越来越多。朋友问起,自嘲地笑一笑说:唉,大不列颠的水硬啊!

其实原因也只有自己懂得—白头难免乡愁。

来到伦敦之后一直忙於学业,对全英中国学联筹办组织的各项活动瞭解不多。

前日蹭了朋友一张免费票,有幸前往King’s College 教堂,近距离欣赏几位年轻艺术家的现场音乐会。能静静地坐在西方的教堂中享受原汁原味的华人音乐,这样的经歷估计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

冯方舟演奏的是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一首30分鐘的曲目,令人惊异的是成千上万个音符他竟能熟记於心,甚至在演出中闭着眼睛全凭记忆来弹奏每一个音节。

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当夏夏演绎到“楼台相会”这一乐章,小提琴与钢琴深情对白的时候,聚精会神之间忽然觉得脸颊蛰疼。抬手一摸,才发现泪水早已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

这一刻才体会到,原来这串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表现古代男女爱情故事的音符,在此刻听来却是一

一首具有强大穿透力,无法克制自己情感的思乡曲。能将音乐的感染力发挥至此,使人不得不对乐手们指间输出的能量赞叹不已。

再说说武赫的唱功。虽然本人没有任何音乐修养,但每当她拔出一个高音来,都能使人心头為之一震。那种自上而下的共鸣和喜悦感,绝对不是任何一首流行歌曲能形容的。

回想起几个月前宋祖英等人的伦敦新年演唱会,哎,说实话也不觉得有什么高下之分。

张夏夏的小提琴,冯方舟的钢琴,武赫的女高音,假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将听到的和眼前的这几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联繫在一起。他们三人都是皇家音乐学院享受全额奖学金的高材生,小小年纪已有大成,不难想像,这都是建立在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之上的。

作為年轻的音乐家,炫目光环之下那些曾经的泪水和悲欢又有谁能瞭解。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他们都将成为华人世界的佼佼者,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美妙的音乐艺术谱写出新的篇章。

留学日记 篇4

到加拿大的理由便是教育。北美完善的教育体制是每个在一考定终身制度下的中国学生所想往的地方。 这儿的学校一年有三个学期,在11与12年级两年内修满54个学分便可毕业。然而除了英语科学等必修课外,其余的诸如社会学也并非好啃的骨头。

在确定了繁重的七门课之后,我一直在想,总得有一门轻松的课做陪衬吧。于是脑筋一转,Mandarin(普通话),就它了! 开学去课堂一看,果不其然,这里满满一个课室坐的都是中国学生。

这门课对我而言当然是游刃有余,可这里毕竟有许多在加拿大呆的时间太久而对中文过于生疏的学生,因此这个课堂上也就不自觉地成了笑话工厂。 如:我后面的后面坐着一个台湾学生。这天需要造句,有一词为“好大喜功”。他造好了之后拿给我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他救了一个小孩,真是好大喜功。”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怎么算是好大喜功呢?于是我要求他把读一遍,听完之后我不由得哈哈大笑。原来他是想说“好(HAO,三声)大喜功”啊,他救了一个小孩,真是好大的喜功,这么一想,它不仅通顺,而且还妙,妙绝了!

又比如:这天要写文章。某生写道“老师突然发火了,大吼一声,于是整个教室静鸟无声。”我拿着这篇文章暗自心惊,觉得自己实在才疏学浅,不知何谓“静鸟无声”。于是我虚心地拿着文章去请教他该词何解,他说道:“就是安静到了麻雀都不叫的地步啊。” “哦……鸦雀无声……” 我恍然大悟。 诸如此类的笑话不胜枚举,在下也不就再赘言了。

中国学生在海外,学习西方的文化固然上好,然而要以自己国家的文化为牺牲品,那么这个代价,也当真不算小了。如何在西方环境中继续吸取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是个令人头疼也难以解决的问题。

留学日记 篇5

澳洲墨尔本生活体验介绍

澳洲留学墨尔本生活体验介绍。在墨尔本体验五味生活。在墨尔本学习生活已经两年多了。细细回想,这段日子的求学生活让我获益良多。

学习上的进步很显着。且不说澳洲的语言环境对我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促进,就说说澳洲的西方式教育,都让我重启了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主求知的欲望。看似放任自流的教学风格,实际上却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年来不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教授们的鼓励,不仅让我对学业更加自信,更让我在领悟了全新的学习思维,让我能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更自如地探索知识。

与学习经历不同,在澳洲的生活注定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原本在家万事不操心,现在却常常为下顿饭没着落而发愁。曾因为煮饭上厕所而失火烧了一整面墙,也曾因为英语不好而被住房中介的鬼佬鄙视,还曾遇到过路上的种族歧视分子的中指。

当然,精彩的.日子也让人记忆犹新。足球赛、辩论赛、演讲赛都是我大放异彩的舞台。通过各种活动,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彼此了解,一同学习,一同玩乐。平日闲暇无事之时,也常约三两好友,找个馆子,肆意谈论政治经济,风月八卦,享受那份悠然自得的快乐。

这不可谓不辛苦乏味,亦不可谓不精彩纷呈的日子,让我收获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友谊,也收获了独自在外生活的能力与信心。

除了学习和生活,留学经历对我生命价值的改变也是潜移默化的。生活上的困难与挫折让我从原先的高调张扬到如今的低调沉稳;父母和朋友的帮助与温暖让我从曾经的只知道索取到现在常常心怀感恩。

千言万语,一句以蔽之。留学生活让我改变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如果现在重新回到两年半前,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依然会坚定不移得选择这条澳洲留学之路。

最后,必须感谢我的父母,这几年来一直坚定不移支持我的选择。

留学日记 篇6

作为Brunel中国学联文体部的一名成员,笔者有幸担任今年Brunel华人春晚的导演。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远离家乡和亲人的中国留学生而言,每年的春节都是一座成长的里程碑。

在海外,除了少数有幸回家过年的人,更多华人总会想方设法庆祝新年,以求从春节的喜庆中慰藉思乡之苦。

蛇年,我的第一个海外春节就在伦敦布鲁内尔(Brunel) 的校园里拉开了序幕。

作为Brunel中国学联文体部的一名成员,我有幸担任今年Brunel华人春晚的导演。春晚是每年Brunel大学中国留学生的重头戏,从参与策划到Brunel春晚的正式举行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每个人仿佛都背负着一种异国暖心的使命。

确定节目单,编排表演内容,落实节目细节,融合传统文化,带入娱乐气息,安排台前幕后,工作就这样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每个参与者似乎都对此倾注着一股归属凝聚力。

2月11日下午四点,我们所有演职人员早早来到晚会现场进行最后的彩排,与此同时,我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监督和再确认,以确保晚会的顺利进行,因为我知道,这样一个华人春晚对于我们的`意义。

随着演出时间的临近,嘉宾和观众陆续来到晚会的现场,这其中除了中国学联的部分领导代表和中国留学生外,也不乏一些外国的同学,对于满眼喜庆的中国红和传统的中国民族服饰,他们似乎沉醉其中,乐此不疲的交谈和询问着。

晚上7点15分,2013年Brunel蛇年春晚正式开始。行云流水般的中国传统武术表演,仿佛将中外观众带回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一段传统的中国古典扇子舞,引得外国学生不禁模仿起来,相信他们也一定被这优雅的中国美所震撼。

2012年国内各大网络流行用语,更是成了主持人信手拈来的包袱,引起台下观众一阵哄笑和掌声。除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晚会还穿插了喜庆十足的娱乐互动游戏,外国同学也被游戏的搞笑氛围所感染,他们积极踊跃参与,他们好奇的眼神和可爱的动作引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正是笑声成为了晚会的主题,从而排解了大家异国的思乡情。

Brunel华人春晚,在一片欢乐中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温暖却一直没有冷却。尽管它无法与央视春晚相媲美,但是对于我们留学生而言,它是一种慰藉、一种感动、一种经历,一种力量,它让我们在离家万里的英国,感受着“家”这片土地的温暖和幸福。

新的一年,寄语给所有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孤独是一种经历,承受孤独是一种成长,发现温暖是一种感恩。时间是一个首尾相接的圆,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对未来祈祷,愿我们生活充满期待和幸福。

特别的新年,特别的开心。

留学日记 篇7

波兰留学日记随想,结束了一年的波兰语预科学习后,我便开始在波兰正式攻读硕士学位了。

我在国内读硕士时所学专业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了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我决定在华沙大学的英文学院继续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应用语言学”。

华沙大学英文学院于1922年成立,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英文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享誉欧洲。

在 2014年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中,华沙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排名居全球101—150段。

华沙大学英文学院隶属于现代语言学院,由语言学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文化研究所、美国文学研究所、英国文学研究所五个研究所组建而成。

华沙大学英文学院原址 (ul. Nowy Swiat 4)

2014年9月下旬回到波兰后,我就前往华大英文学院联系注册入学的相关事宜。

首先接触到的是院里负责课程注册的Ms. Marta老师。

这位老师的英语不太流利,她只能用波兰语向我解释有关课程注册的事情。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细节,加上是波兰语的解释,所以当时听得似懂非懂,不过重点信息还是把握住了:华沙大学的选课系统被称之为USOS,我们所有的硕士课程必须自行在这个系统内选择完成。

Marta老师说,第一学期的选课由她来帮助我,但剩下的三个学期要我自己独立完成。

我们最重要的课程是M. A. Seminar,它贯穿硕士阶段的两个学年,由硕士生导师承担教学。

课程的主题在入学前就已经细化,学生今后选择参加哪些研讨会与此密切相关,毕业论文的方向也需要在此主题下细化。

入学前, 我们可以在USOS选课系统中看到当年承担M. A. Seminar教学的导师名单以及具体的研究主题,新生可以参照这份名单来选择各自的导师。

在这里列举几个我所在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的M. A. Seminar主题,有Computer-Aided and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Linguistic and Extra Linguistic Factors in Transla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Multilingualism等。

选择导师时,我对学院的各位老师并不十分了解。

于是,我先筛选出几个感兴趣的Seminar主题;然后在学院的网站上找到相对应老师们的主页,看哪位的研究背景、方向是我更感兴趣的;最终我选择的导师是Dr. Agnieszka Otwinowska-Kasztelanic,M. A. Seminar的主题是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Multilingualism。

后来才知道,我的导师是学生们公认的最友善和负责的老师。

我对入学第一周时最初的两门课程记忆非常深刻。

第一门课程是学术写作(Academic Writing),这门课程由我们学院的在读博士生Mr. Marcin主讲。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的教育体制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在国内,承担研究生课程的教师一般至少需要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而在波兰,在读博士生也可以给硕士生上课。

Mr. Marcin发给我们一张讲义,写明了这次课的任务:两周以后交一篇关于“语法”综述的学术论文。

他给了我们需要涵盖的六个重点问题,大家在课堂上就这几个问题逐一展开讨论。

Mr. Marcin先让同学们自由讨论,最后由他总结。

他强调写论文可以引用,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

因为写作课有特殊性,所以更多有关论文撰写、修改方法与技巧等的内容需要同学们提交作业后才能展开。

另一门课程是英国概况,任课老师是Dorota副教授。

第一次课,老师要求我们了解英国的地理情况。

她拿了一副很大的.英国地图挂在黑板上,让我们从城市、山、河、湖、海等几个方面详细了解英国的地理情况,这一刻她更像是一位地理老师。

与在国内上英美概况课不同的是,国内基本上是浅尝辄止,大家只要知道英国大致的地域划分就可以了,但是Dorota老师要求我们记住英国每一个城市、山河湖海以及海峡的名字。

下课之后的练习是老师自己画的空白英国地图,需要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把地图填充完整。

与导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入学第二周。

导师Dr. Otwinowska是一位平易近人但认真严谨的老师。

她2000年毕业于华沙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语言习得以及现代外语教育的研究。

第一次课,导师就带来了她上一届带的十几位学生的硕士论文,让我们了解华沙大学硕士论文的撰写要求与规范。

Dr. Otwinowska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又让我们11位同学逐一介绍自己,并要求大家详细谈谈自己的教育经历和研究兴趣。

导师说,我们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要在一起研究学习两年,希望我们同学之间能互帮互助。

印象最深的是,为了能与我们更好地互动,她让我们一起坐在教室的地板上翻阅师兄师姐们的硕士论文,彼此交流自己的研究兴趣。

留学日记 篇8

初到澳洲的同学都会发现,这里的银行、邮局周末许多都不开门,你还找不到电信局、税务局的营业室,而且,更可气的是,当你上班后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时间与这些部门相同,下班后只能回家了。面对这样的形势,你该如何办呢?下面就教您一些生活技巧。如果要发普通信件,可以投放到随处可见的信箱即可,否则,只能在营业时间去邮局办理。

对于银行,除了开户时必去,通常你不需要亲临。注意申请一个网上帐号。

存取款,找一部自动提款机即可,看清楚,有一些机器只能提款,还有一些机器存取款都行。取款限额视银行而定,通常一天内最大取款额为A$1000元,要认真阅读有关你的帐户的规定,一些银行视你每月取款的次数,在利息上有所不同;每月超过银行规定的取款次数,会被收费。

你还可在超市用银行卡付款时提款(cashout),不付手续费。

每个银行都设有24小时服务电话,如果你的银行可以帮你付各类帐单的话,你随时可打电话支付。你亦可使用internet转帐服务,丢失卡,可立即报案,一般2-7天内,即可收到新卡。

咨询电话通常工作时间为8:00_20:00。

如何付各类帐单(电话、煤气、电力、保险、上网、会员费等等,一些帐单如迟交,会另加收费)。基本上要付钱的机构都提供多种付帐途径(详细付款方式,请查阅你的帐单)。

1,24小时的付帐电话服务_creditcard,cheque/savingaccount;

2,直接去邮局或指定银行;

3,把支票寄去;

4,最简单的方法是应用网上付款,在你所开的银行申请网上银行。许多国内来的人总认为网上不安全,不敢使用网上银行系统。其实网上银行比你使用VISA卡安全多了。你拥有专门的银行帐号与密码。

使用网上银行进入自己的银行户头,选择付帐(BILL),输入帐单提供的网上付款信息(BILLCORD和用户号码),再输入你的付款数,然后提交。你的任务就完成了,一两分钟就可付一个帐单!省去上街的时间,随时付款,又没有手续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