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7篇)

04-22

作文就是反复构思撰写的一种文章,写作文有利于我们更好去组织语言词汇。好作文除了华丽的辞藻以外明确的主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哪些作文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7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再说曹操,众人评他为“奸雄”,在书中首回就写道,曹操“有权谋,多机变”,在其战略思想上也极具“胆智才略”,也十分爱才,多次招降关羽。而且听得进劝谏,对贤士郭嘉言听计从。他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许多战役中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曹操为人威仪不凡且对军队调度有方,最终也是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吞并蜀吴,成就魏武霸业。

但是最终他们两人也和孙权一样,政权倒塌,江山易主。原因很简单,刘备过仁。关羽死后,刘备一时冲动,不听诸葛亮的劝告,执意要出兵东吴。最后,由于时机不对,功成名就,刘备被东吴的陆逊将军烧死了。他几十年来一直在粉时机金会。最后,他孤身一人离开了白帝城,蜀国不再有战斗的力量。

而曹操过奸,他性格十分猜忌、狠毒、阴险,书中比较经典的故事体现在借故杀人与借刀杀人中。曹操在杀杨修时采用了借故杀人,由于杨修的侍才放旷让曹操十分嫉妒怕他喧宾夺主盖过了自己的风头,有了杀杨修的想法,但是碍于自己有一个“爱才”的名声摆在外面,所以他只能忍,但是偏偏这个有点自大的杨修在他军事行动不利,心烦意乱,有气没地方撒的时候窥透了他内心的秘密,揭穿他的“鸡肋”哑谜,所以才使曹操毫不犹豫地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给杨修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了,而且这个罪名很正当,使他因猜忌而杀人的恶劣行为成为合法的,曹操就因为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杀掉了很有才华的杨修。就是这样长此以往,群臣必然异心,为魏国的将来埋下了祸根。

最终魏国遭老臣司马懿篡权,终结三国,天下尽归司马家。由此可见,曹操也可以算是失败的。

通过《三国演义》生动的人物刻画,我们可以发现人总是优缺点并存,一个不起眼的缺点可能成为失败的根源,所以我们要时刻自省,完善自己。《三国演义》这部巨作中,不仅可以分析人物性格,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现在很多学者热衷于深入解读和分析三国,原因大致相同。

名著经得起反复阅读。好的作品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尹婷婷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因为《水浒》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发生和创作时代的苦难,带有一定的灰暗色调,少年读了可能会感到前途的渺茫,产生悲观情绪;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当年纵横四海、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所以老不读三国。而《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两部,对于国学经典,必定有他的独到之处,大学四年的时间,我利用闲暇时间,把《三国演义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再把《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看了一遍,两个做一比较,让我对三国演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林俊杰的音乐专辑《曹操》里面唱到,“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寂寞、、、、、、”既然《三国演义》有这么大的魅力,那么《三国演义》究竟是怎样的呢?

首先还是简单的介绍下这部经典,《三国演义》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改编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该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和转化,总结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

这里我们要关注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罗贯中先生,他对魏、蜀、吴三国有一套利弊。他认为,刘备的蜀国应该合法继承汉代,是正统的,而魏、吴只是篡位、篡位而已。基于这种认识,他在人物塑造、故事讲述和选材上都有一套风格。

例如对于曹操,要突出他的奸诈虚伪和用心险恶,同时又不抹杀他的机智和用兵的本领;对于刘备,便处处强调他是汉室宗亲,继承汉室有合法地位,强调他的忠厚爱民,待人厚道义气,等等,他不讳言蜀国的失败以至于灭亡,但尊蜀贬魏,却是一根主线,贯彻始终。 这也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有莫大的关系,他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摘。

他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虽然演义中有许多与历史事实的出入还是较大,但足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崇尚民族团结,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恶。这不是我们所遵循的榜样吗?我们在批判别人前该首先衡量下自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喜欢站在桥上或是河岸上看东流果汁的原因吧!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为“四大名着”之一,而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

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更有那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兄弟情义。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记,这是讲历史,但这是讲美丽的故事。我认为这是经典的不同之处。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的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它史书望尘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袁绍的多疑,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读《三国演义》,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所带来的温暖,其中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读三国更能让人体会到那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兄弟情谊,这也是告诉我们广阔的人脉是我们成功的一部分。

在现代生活中,读《三国演义》,它也告诉了我们许多真理,比如: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经验告诉我们,即使你是一个mba,一个营销错误可能会让你输给一个跨学科的!

虽说乱世出英雄,不要想自己生不逢时,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就不可能成为英雄传奇,只要我们熟读三国,领悟到三国中真理,对我们的人生也是大有益处。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毛阿敏演唱的《历史的天空》作为《三国演义》的片尾曲是再好不过的了。何计身后评!

是啊,一部经典之作,即使评价不一,那又有什么呢?用我们正确的态度去读这部经典之作就是了,休管他们何说,记住一点就是,经典始终是经典!

最后,我想说的是,关羽的忠心,我要学,诸葛亮的机智,我们要学,刘备定下目标不放弃,我们要多学。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3)

暑假中,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在书中,我知道有人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像曹操一样阴险,更像阿斗。《三国演义》中的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诸葛亮了,因为他很聪明,懂得那些兵法战略,而且通天文、知地理,敌人的什么战略都瞒不了他的火眼金睛。我还很敬佩曹操,说他阴险是没错,但阴险中带着一点机智聪明,我记得有一次他用土和水建成一堵墙,利用北风把那堵墙变成冰墙,坚固无比呢!

可是诸葛亮也有失手的时候!因为关羽和张飞被孙权手下杀死,刘备决心用大量兵力进攻吴国。然而,刘备对都督很感兴趣。刘备攻打吴国时正值盛夏,所以就住在竹林里。这是都督的计划。晚上,他可以放火烧了他们!此时,诸葛亮正在守城,不在刘备身边。

当使者叫诸葛亮刘备住在竹林里时,诸葛亮叫人拦住他是没有用的!因为孙权的人已经放火箭烧林子了!蜀人去救刘备的时候,军队全毁了,只剩下刘备一人。

我还记得,诸葛亮对着天说:“我们这些年积攒的兵,就这样没了啊!”孙权的妹妹孙小妹死了!

刘备也死了,他们死的是同一天!

阿斗也真的很窝囊啊!刘备死前,他请诸葛亮教他做大事。对诸葛亮来说真的很难!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向这个目标努力前进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4)

在寒假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视若珍宝,一有时间就津津有味地拜读起来。

在这本书中,令我最难忘的情节是《关公败走麦城》。故事内容是:关羽在进攻攀城时,被弓箭手用毒箭射中自己的右臂,只好令兵撤回荆州。过了几天,关羽的伤势越来越重,为了不扰乱军心,便不动声色。这时名医华佗听闻大英雄关羽中毒箭特来医治,在医治的过程中,华佗用尖刀割开关羽中箭的右臂,用刀刮去骨上的箭毒,敷上药,用针缝好。等清理完伤口,盆中都是流下来满满的血,可关羽还在和马良说笑,大家都很佩服关羽,关羽却安慰大家说:“这点伤算啥!”

又过了几天,东吴来强夺荆州。因为关羽的伤还没好,再加上兵粮不足,荆州便很快被东吴夺去了,关羽只好率领残兵残将逃向麦城。后来关羽因为丢失荆州不甘心回蜀国,便再次不顾伤势,率领剩下兵马准备夺回荆州。又因东吴兵多粮足,关羽很快就被擒住,无论东吴开什么样的条件,关羽誓死都不加入东吴,无奈之下东吴只好把关羽杀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悟。关羽真是个英雄好汉,不仅视死如归,坚强乐观,而且始终不背叛自己的国家,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5)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从智和勇来 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例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管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过分。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在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6)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可以充实自我。我翻开散发墨香的《三国演义》,读百年经典,悟人生非凡。

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故事和人物,“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空城计”等精彩生动的故事。

三国时期,不仅有一个血肉横飞的战场,还有一个充满凶猛将领的战场。还有在战场的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还有吕布、赵云等将领,也有诸葛亮、周瑜等,他们不用刀枪,但比谋士强。

更有像曹操,刘备这样的王者。我从这些英雄和历史中学到了很多。

在三国这个乱世里。其实每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刘备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爱心;曹操告诉我们,要有计划;诸葛亮扇扇扇,告诉我们,只有时时刻刻小心,才能成就伟业;关羽满脸悔恨:

“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结局。”赵云来了,吕布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我享用一生。《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

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和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读三国,让我在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继续探索吧。

你我也放下杂念,仔细体会三国气息!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7)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它讲述了从东汉未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故事叙述的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刘备、张飞、赵云等。

关羽、刘备、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平时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他,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心里就不这么想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的去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喜欢去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550字五

一本《三国演义》使我爱不释手,因为里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重情重义的关羽;有奸诈狡猾的曹操;求贤若渴的刘备。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战役要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主要是由于袁绍不听别人的好心相劝,才打败,而在这场战役中,袁绍的兵力多,占优势,失败是因为袁绍不善于用人的结果。就连曹操也说过:“如果袁绍善于用人,我对冀州连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中,曹操和刘备兵力都是占优势的,可是最后还败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刘备也被陆逊火烧连营攻破。相比之下,刘备不如曹操乐观,曹操在危难中还大笑三次,还说:“北方还是我的。”而刘备兵败后竟自己觉得无颜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国演义》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虽然他很奸诈狡猾,也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但是他善于用人,曾经颁发过好几道《招贤令》引得无数豪杰来投靠他,曹操那里才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将之首张辽,曾经差点活捉孙权。就连吴国的小孩只要听见“张辽”这两个字,都吓得不敢哭了。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以为自己很厉害,永远不能骄傲,否则就会让“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再次重演。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