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九篇

04-29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制定教案。精挑细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相关文章推荐给您,如果你正在遇到以下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

《制作简单的表格》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与表格相关的术语。

技能目标:掌握制作简单的表格和美化表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表格并修改表格。 教学难点:修改表格,美化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教师提出教室里有座次表、课程表、时间表……它们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给我们的,老师还带给大家一张节目单,也是用表格的形式。表格在生活中这么有用,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出这样漂亮的表格呢?老师相信,只要努力,我们就一定能行。

2、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为了帮助他熟悉我们的课程安排,我们就学着为他做一份漂亮的课程表,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3、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简单的表格。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1、首先,我们来了解几个和表格有关的概念。 多媒体显示表格,帮学生了解行、列、单元格等。

2、学习插入表格。

课件出示:“我相信,我能行”,独立完成操作。

根据课本上的步骤,自己动手试着在一个新的文档中,插入一个

7×6(7行6列)的表格。

老师示范和肯定刚才同学们的操作。

方法一:从菜单栏的“表格”菜单中,插入表格。

方法二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出现下图所示的表格模板。把鼠标指针指向模板中左上角的单元格,按住左键向右下方拖动,此时白格变成蓝格同时模板底部显示的行数也不断变化。

插入好表格以后,下面就可以向单元格里输入文字了。单击空白表左上角的单元格,把插入点光标移到这个单元格中输入即可。

小窍门:当一个单元格的内容输入完毕时,敲键盘上的上下右方向键就可以跳到相应的单元格中。在输入文字的时候,先别急着改变字体、字号什么的,等内容全部输好了再调整,会更方便。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1、学习练习。

(1)下面我们来完成这节课的目的,做一个课程表,按照屏幕上的要求完成之后,请美化你的课程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2)、巡视指导。

2、展示交流,评价。

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的课程表做的非常漂亮,字号,字体,颜色都做得跟表格比较适合,每有一位同学,给单元格加了底纹,并且每一行的底纹不一样,展示给大家。

再给大家分享个小知识:制作这样漂亮的表格,我们还有更好的

方法,那就来看一看这个神奇的“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吧!、

3、同学们实践,小组内总结哪位同学的课程表做的最好。

4、老师给予肯定、表扬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进行展示评价,然后共同完善作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收获了这么多的知识,还制作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真是很了不起!谁来说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相信凭借咱们班同学的聪明才智课下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老师期待你的作品!

表格教案模板 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表格式教案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空白表格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制作生日贺卡的方法

2、掌握图形的透明与不透明处理

3、能自己创作一张有新意的生日贺卡

(二)能力培养: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创作出有新意的生日贺卡

2、培养学生自学及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

能自己创作出一张有新意的生日贺卡

教学准备:

1、各种生日贺卡的图片

2、课件——制作的生日贺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如何使用“画图”的各种工具把图片装饰的更漂亮些?

课件演示:在“打开”^对面框中双击要打开的文件或文件夹,就可以直接打开,右击网页上的图片,选择“复制”,在画图工具中右击画布选择“粘贴”可以直接把网页上的图片粘贴到画布上。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想要创作的图片

二、互动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

(1)引导学生打开图像文件

(2)探究如何设计一张漂亮美丽的图片(关键步骤:选择、复制、粘贴)

(3)图像的透明与不透明对重叠的影响?

(4)如何将规则图像变为不规则图像(翻转/旋转)教师巡视

(5)保存文件

学生:

(1)打开自己喜欢的图片

(2)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得出^解答

(3)在粘贴时,发现重叠现象

(4)小组讨论分析问题

(5)独立操作

三、作品欣赏与评价

教师:

(1)根据巡视结果选择不同创意的学生作品展示

(2)回顾他们的创作过程,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勇于创作。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3)欣赏及评价他人作品

学生:小组共同讨论,小组评价

四、总结与作业

教师:

(1)总结:本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完成的?

(2)作业创作一张有新意的新年贺卡

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及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美妙的万花筒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第一单元《神奇的logo王国》的第五课。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logo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一些绘图方面的技巧,渗透编程的思想,初步建立程序语言的概念,为以后高一级的学习打基础。它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发现中去学习,再在学习中去探索,做到玩中学、学中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logo语言绘图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点是重复命令的嵌套。教材利用了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分析总结出重复命令的嵌套格式。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利用重复命令的嵌套格式画旋转图形的方法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重复命令的嵌套。

2、能够熟练运用重复命令嵌套的画图。

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重复命令的嵌套画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自学的能力。

情感目标: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理解重复命令的嵌套格式。

难点是:绘制旋转图形及程序的编写。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网络机房、电子万花筒图案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时,采用展示作品的形式引入,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实践,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去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他们完成自主探索的学习。然后让学生交流,归纳总结出嵌套命令的规律。教学绘制旋转的正方形时,采用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巩固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要注意分层次教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和启发点拨的作用,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出示图形学生观察。(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些图案千变万化,你知道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同学们想不想学?这些图案是用我们学过的LOGO语言画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LOGO重复命令的嵌套,等学完后你就可以非常轻松地指挥小海龟画出各种各样美妙的图案来。

(2).复习重复命令:(因为只有这些重复命令掌握好了,本节课才能应用熟练,学起来轻松。)

重复命令的格式:

REPEAT重复的次数[重复执行的命令]

如:画正多边形的命令为:

REPEAT边数[FD边长RT360/边数]

画长方形的命令为:

REPEAT2[FD长RT90FD宽RT90]

画菱形:

REPEAT2[FD边长RT30FD边长RT150]

画奇数多角星的命令:

REPEAT角数[FD边长RT180-180/角数]

画半径为R的圆的命令格式为:

REPEAT360[FD3.14/180*RRT1](REPEAT360[FD1RT1])

2、探究新授

(1)让小海龟画一个大风车:

教师导语:课本24页有两种方法,请同学们自己上机尝试练习,做完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学生上机尝试练习。(因为这一个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规律,从而总结出重复命令的嵌套。)

方法一:

在命令窗口中键入命令:

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90

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90

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90

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90

方法二:

REPEAT4[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90]

B.归纳总结:

先让学生说异同点,然后总结。

重复命令内又有重复命令,大的套小的,小的嵌入大的,叫做重复命令的嵌套。

(2)指挥小海龟绘制旋转的正方形

A.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上机分步操作,一次键入下列命令:

REPEAT4[REPEAT4[FD40RT90]RT90]

REPEAT12[REPEAT4[FD40RT90]RT30]

REPEAT36[REPEAT4[FD40RT90]RT10]

B.教师提问:绘制旋转的正方形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C.学生讨论.

D.归纳总结:绘制旋转图形的方法。

REPEAT旋转次数[绘制单个图形命令RT360/旋转的次数]

3、大显身手

(1)、试一试利用下列命令能画出什么图形。

①REPEAT2[REPEAT4[FD50RT90]RT180]

②REPEAT2[REPEAT3[FD60RT120]RT180]

③REPEAT6[REPEAT4[FD20RT90]RT60]

④REPEAT10[REPEAT5[FD30RT72]RT36]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因为学生只要把以上命令输入即可出来图形,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命令分析图形。

(2).指挥小海龟绘制图形

REPEAT12[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30]

REPEAT30[REPEAT360[FD3.14/180*30RT1]RT12]

REPEAT18[REPEAT2[FD50RT30FD50RT150]RT20

REPEAT6[REPEAT3[FD80RT120]RT10

4、作品展评。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说绘制过程。表扬做的好的,鼓励差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游戏

6、课后总结.这一节课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希望课下勇于探索,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研究更多有趣的图形。

七、设计说明(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无可限量的,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积极探索问题。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中,因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他们创造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4)

活动目的: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学习设计名片。

活动准备:教师--“名片树”两棵,上面悬挂各种各样的名片。

学生--每桌上放有铅笔、模板、彩笔、卡纸、剪刀;学习书写数字、名字。

活动过程:

一 、总结故事中名片的功能

1提问:小老虎来到森林以后,是什么帮助它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后来,小老虎生病了,又是什么帮助它请来了河马医生?

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

二、欣赏名片树上的各种各样的名片

1提问:小朋友,平时,你们见过名片吗?见过谁的名片?

3小结:名片树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片,都装饰得很漂亮。

三、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和设计名片的要素。

1提问:刚才,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名片,你们知道名片有什么用?

与朋友保持联系、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电话等设计要素,还可以写上自己的班级。

四、幼儿设计名片

五、教师巡回指导:名字、电话号码是否写清楚;是否会使用模具剪各种形状的名片;装饰得是否漂亮。

六、相互交流

2 学生,教师之间相互交换名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画图软件工具箱中各处各种工具的名称及功能。

技能目标:掌握画图软件几种常用工具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意目标:让学生大胆尝试,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并使用工具箱中几种常用工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撤消、清除图象”的菜单操作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具准备:

大屏幕或多媒体教学平台计算机复习用的得意简单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画图软件

1、我们过去曾经和画图软件交过朋友,你们还记得吗?哪位同学能把它请出来?

请一位同学示范启动画图软件

教师对其操作给予肯定,并要全班同学启动画图软件。

2、教师出示简单的课件(就是将画图软件窗口的几个部分用红边框闪现,让学生说出其名称)

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3、回到画图软件窗口,认识工具箱中各工具的名称

有谁知道工具箱中各工具的名称?你怎么知道的?

4、你们还记得怎样设置画图颜色吗?

请同学示范设置红色、蓝色和黄色的铅笔。

二、自学课文,尝试操作,学生示范讲解,教师适当点拨

1、自学课文试一试中的“试一试矩形工具”。

⑴打开课本,翻到第6页,默看“1、试一试矩形工具”(教师提示矩形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总称)。要求学生对照进行尝试操作。相邻同学可讨论、交流

(巡视观察,个别指导)

⑵谁来示范一下自己是怎么操作的?(适当点拨)

2、按上面的方法,学习“椭圆、刷子、喷枪、直线”工具(略)

三、学画课本7页上的图2—3中的几种图形,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或教师设置问题,进行“橡皮擦、撤消、清除图象”的教学

1、学生仔细观察图2—3。

请学生在教师机上示范画图2—3中的几种图形(白云、太阳、树、汽车、“学画”两个字。要求学生先说说用什么工具,再进行操作。

2、学生在画画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多画了或工具使用不对画错了等等)教师也可故意设置此类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从而掌握“橡皮擦、撤消、清除图象”的使用方法。教师要注意强调“撤消”的顺序及“撤消”几步。

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加以引导、点拨。

四、学生练习

课本9页上的做一做1或2或让学生自由发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下课前5分钟,让学生自由参观,推荐画得好的作品在大屏幕或多媒体教学平台上展示。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省编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七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wps软件进行简单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让学生了解表格在文档中的作用,表格的组成,以及插入表格、在表格中输入内容的操作。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学习热情,为后面制作电子版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表格和单元格,学会插入空白表格和输入内容。

②技能性目标:在教师演示、教学之后,学生在练习中要熟练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巩固输入文字的方法技巧,学会利用课本的工具性学习。

③情感性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表格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记笔记、记问题;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素养,如:主动探索学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分享。

3、教学重、难点。

①插入空白表格。

②在表格的单元格中输入内容。

③表格中的光标定位。

④复制与多次粘贴。

二、教法与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课,它有本身的特质——技术学习。而技术学习在中国的精髓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就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领”字,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基础操作要领上没有做其他教学形式的处理,而是单刀直入,演示、精讲、记笔记,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直接上手操作,把时间留给学生多做扎实的操作训练;与此同时,我还考虑了学生“修行”的空间,一些延伸的技巧、操作方法等,我都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留给学生自学、自悟,在学中悟,在悟中学。例如:表格删除,插入、删除行列,复制与多次粘贴等知识,均是这样处理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课堂中让学生反复接触课本,并且要做笔记。这些都是在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课本的工具性;其次,我在教学中的两次练习里都强调了“要记录自己新的发现及遇到的问题”,这就是信息技术素养形成的要点,“探索、发现、知识内化、自我学习、螺旋提升”,从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互助、分享等现代社会人必要的工作观念,为他们今后的人生给出一定的指导。

三、学法。

1、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经过了三年级的基础知识学习和wps文字录入的学习,在文字输入、修改、复制、粘贴、换行等基本操作上比较熟悉。

2、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模仿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设想。

从情景创设引出新课,教师多角度立体的“领”,学生踏踏实实的“修”,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的工具性,再加上自主的探究,达到一定的“悟”,之后通过成果展示、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进而“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教学环节描述。

(1)导课。(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课件展示:开学之初,我校四(1)班,王亚东生病住院了,虽然生病了,但他还是特别想上学,同学们把崭新的课本带到了病房,王亚东非常开心,他对班长说:“下次帮我打印一张课程表,我在床上也能够跟大家一起学了。”这一下,可把班长难住了,因为它不会用电脑制作课程表。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情境导入,打动学生,培养助人为乐,关心同学的风尚)

生:……

师:下面我就来教大家怎样创建一个课程表,希望大家学会后帮助班长解决这个难题。

(任务驱动,明确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2)新授。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边看屏幕演示,边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应的步骤。

(通过笔记、标注来辅助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发现课本的工具性。)

示范:1、运行wps。

2、输入“四(一)班”

3、插入表格,单元格的概念。

(针对这个重难点,我运用演示、学生标注来进行突破,同时要求学生记住撤销的操作,确保学生在尝试失败之后可以反复操作。对于单元格的概念,我运用建楼房来打比方,进行突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4、输入文字。

(对于光标定为这一难点,教师只演示鼠标光标定位,其他的光标定位,tab键移位留给学生通过交流或者探究课本来自主发现、学习。)

5、保存。

(以上演示步骤着重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教师的讲细、讲透、示范到位,来促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板书:(操作步骤)

(3)尝试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①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浏览课本,划出你认为的要点,以及教师没有说到的,你认为可能用到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对课本工具性的认识。)

②给出材料一(班长手抄的课程表),让学生自己操作,创建课程表。邻近的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有收获的、有疑问的请记在课本上,在交流时间里一起研究、解决、分享。

(材料一是手工绘制的课程表,这样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4)成果展示与交流提高。

①通过广播系统,展示学生成果,让学生自己谈方法、技巧、收获、问题,其他同学进行相应的记录、帮助解答和评价。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互助精神,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学习,是能够获得成功的。)

②教师对学生讲解的相应知识点给与一定的补充或说明,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并对发言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③学生结合展示的成果,小结知识点。

(5)巩固练习。

情境:王亚东收到课表以后非常开心,不但躺在床上认真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不少课外书,其中有两本书他特别感动,于是就画了两张表,希望我们能帮助它他出来交给班长给全班同学,大家愿不愿意在帮个忙?

①给出材料二(我国第三季度水电使用情况),材料三(我国近三届来的奥运奖牌统计),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制表。

(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需要。)

②通过广播系统,展示学生成果,教师对学生讲解的相应知识点给与一定的补充或说明,同时,通过这些数据,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体会国家自豪感。

(6)课堂总结。

通过一张完整的处理过的课表与今天学生自己做的课表对比,让学生自己说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今后还要学习的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小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望各位专家、同仁能给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7)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明白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吗?”学生明白,有七十二变。那么这天我们在计算机上也来一个七十二变。透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将一朵花转成了许多花。(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务必有必须的知识基础,否则就只能是盲目尝试。所以本环节对14课画出一个月亮进行回顾,演示月亮的“复制”、“粘贴”的过程。指出“旋转”命令在“图像”菜单中。以此来为学生完成任务带给基础,使教学难点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教师出示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是画一个大风车,在此利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因为这个操作的具体方法在课本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步骤讲解,而且,刚才在对月亮的回顾当中,老师将几个主要命令已经做了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主要提示他们透过这样的渠道来解决:1、阅读教材;

2、同学之间的帮忙;

3、举手请教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忙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忙学习慢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选取画出不同效果的同学的作品,让师生进行评价。这一步主要透过对好的进行表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对存在不足的进行指导,使他的练习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机会。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已经掌握了必须的技法,他们就有一种创作的欲望。为了让学生的创作有坡度的循序渐进,我让他们先在书后的练习中选取一幅图形进行练习。这时候书上没有了具体的指导,靠刚才学到的方法的积累。接下来再鼓励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这一个步骤,不仅仅仅是计算机绘画方法的运用,还有一个就是美术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能够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的结果要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设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潜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8)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山西省统编教材小学版《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身临其境话信息》。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目标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五、教学程序;

六、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单元:分别是进入信息王国、 亲密接触Windows和魔力画室。“身临

其境话信息”是这套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是学生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否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它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门课的窗口,同时为这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意义重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难点:是“信息”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1、本教材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等抽象概念,还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

2、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远远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3、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根据这种情况,我设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熟悉简单的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选用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方法,解决适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和参与“你做我猜”、“小小传令兵”、“逛超市”三个活动。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初步理解相关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历活动过程,增强体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2、感受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

3、初步形成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悬念教学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设置悬念。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游戏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游戏等活动,从形象的事物中总结出抽象的概念;

3、实践教学法:先让学生模仿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亲身实践。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信息处理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模块:导入、基本活动、拓展活动、小结和作业。

(一)导入

设计本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课,并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本模块的第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这学期你书包里的课本有什么变化?(对了,多了一本“信息技术”课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一起遨游,去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发现自己书包里课本的变化,多了一本书!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后将多一门“信息技术”课程。但什么是信息技术课呢?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接下来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我出示了一张“三年二班学生在电脑教室的座位顺序表”,然后问到:你们相信不相信只要你指一个座位号老师就能马上告诉你这个座位上的同学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学生会觉得好奇,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引出本节课题“身临其境话信息”,并板书课题,同时提出“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这几个名词,告诉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你也能象老师一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活动

设计本模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游戏,突破“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三个概念的教学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注意观察、积累信息的好习惯。活动是师生共同乘坐“信息快车”进行旅行,途中要停靠三站。第一站:你做我猜;第二站:小小传令兵;第三站:逛超市。通过这三个活动最终达到完成“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概念的学习任务。

1、你做我猜

这个游戏是:把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熟悉游戏规则以后,出示

我为他们准备的“动物”、“电器”、“球类运动”、“办公用品”四大类题目以供选择。游戏开始前先选择猜哪一类。下面,我以球类运动为例做简单说明:比如说:猜“篮球”这个内容时,可以表演投篮的动作,也可说这项运动每队由五人参加,或以人物说明,比如说姚明是什么运动员等等。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猜到是“篮球”这个内容。最后要评出猜得最多的组,以示鼓励;游戏做完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刚才你们的动作、语言要表达什么?目的是什么?答案是很显然,就是围绕屏幕上所写的内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信息的存在以及它的存在方式,同时也感受到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为后面信息、信息处理这两个概念的介绍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再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投影展示)

从这几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

(1)我看到的第一幅图是一张照片,是两个小孩拿着水枪和一个大人在河里游戏;

(2)我看到了两个小孩: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男孩穿着蓝短裤。

(3)我看到了第二幅图是一部电话,我知道用电话可以和朋友交流。

(4)我看到了第三幅画是报纸,从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闻。

(5)我看到了第四幅图是一台电视机,电视屏幕上显示的是一幅风景画。

……

再请看下面这些标志,你在哪里见过?猜猜它们的含义?

学生的回答是:

(1)第一个是“禁止吸烟”的标志;

(2)第二个标志是“人行横道”的意思;

(3)第三个是“工商银行”的标志;

(4)第四个是“红十字会”的标志。

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可以依附于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从而总结出“信息”的概念:“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方式传送的叫做信息。为了巩固学生对信息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过哪些信息?

比如:上课的铃声、120救护车的警报、教学楼里的“别把楼梯当滑梯”“别把楼道当跑道”……等等。

那信息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接着进入第二站:小小传令兵

我是这样设计的:按学生的座位每行分成一组。请一位同学读“游戏规则”让大家了解。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难易不同,传递的效果也有差别。比如,第一组内容,每个组都能传得准确快速;可是第三组内容,大家都出现了漏字或改变句意的现象。这时我立即把握时机进行总结:大家刚才都实践了一次“信息处理”的过程:第一位同学看纸条和后一位同学听前一位同学传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采集”的过程;要把自己得到的信息传递给他人,必须先经过自己大脑的存储和加工,这就是信息的“加工”和“存储”。那什么是传递呢?同学们之间相互转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什么是输出呢?前一位同学告诉后一位同学的过程及最后一位同学把信息写在纸上呈现出来就是信息的“输出”。

这时总结并板书:“采集”、“存储”、“加工”、“传递”、“输出”,最后得出“信息处理”的概念。

信息处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随处可见,接下来进入我们的第三站:逛超市

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页问:谁知道这几幅图的意思是什么呢?同学们很快地回答出,是逛超市。于是,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了逛超市的一系列活动。从而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在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输出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都叫信息技术”。

为了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我播放了一段有关生活、学习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身影。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把“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这三个概念掌握以后,我设计了第三个模块:拓展练习。

(三)拓展活动

本模块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呼应导课内容解决学生的困惑

在引课时,学生选一个座位号,我马上就能说出这个座位号上学生的相关信息。现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概念之后,就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老师在课前采集了三年二班同学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这些信息,然后根据座位号,对应做成这张表格,同学们的信息就一目了然了。

2、拓展练习

我是这样组织的:(出示公交车站牌)

下个星期天,班里要组织一项社会活动,大家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去动物园、汾河公园、迎泽公园。现在我给大家提供离我们学校最近的三条公交车的运行线路,请同学们根据站牌提示,设计一下你们需乘坐哪路公交车,乘车路线,算出要乘坐几站,分别经过哪些站点?设计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同一个组的可以进行补充、完善。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亲身实践了信息处理的过程,加深了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信息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三个概念。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身影,在接触“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处理信息。大家不仅要学好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而且要养成认真收集信息、正确处理、应用信息的良好习惯。

(五)课后作业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一个有关奥运会的、你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下节课上,我们请大家做三分钟的介绍。

到此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评价方法是:

1、观察评价法:就是观察学生的学习,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对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情感)

2、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理解的问题、汇报的结果要进行及时的点评。并且认真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流的态度、合作的意识、表达的方式。(能力)

3、实践活动(作品)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活动的效率、成果做及时的评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9)

让个别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前一课打开IE浏览器的操作,并同步解说:(双击桌面IE浏览器——输入网址——回车),并推荐自己喜欢的网站。

设计感悟:(如何正确输入网址在前一课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所以在新课前再次复习这个知识点)

环节二:引导自主学习新知,教师总结强调

1、六个按钮的功能:

我让学生打开刚才A同学推荐的“学生科技网”,看看这个网站主要有哪些栏目,并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一下六个按钮分别有什么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坐位相近的同学互相说说各自的发现,总结按钮各自的功能;

(学生边操作,边研究讨论)

在小组进行边操作边交流六个按钮的功能后,(抽熟练学生上台边操作演示各按钮的功能边进行按钮功能解说)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总结六个按钮的功能:

板书设计:

1、复习:打开IE浏览:双击桌面IE浏览器——输入网址——回车

2、新知识:六个按钮

“后退”按钮:返回上一页面

“前进”按钮:“后退”后,转到后退前所在网页

强调:“后退”和“前进”只能在此前访问过的网页中前进和后退

不能前进后退到还没去过的网页

停止:不想打开正在进行的网页

刷新:更新页面内容,不必要重新输入网址。

主页:游览器自动显示的网页,经常浏览的网页可设置为主页

菜单“Internet选项”——对话框“主页”输入网址——点“确定”

历史:近期上网的情况记录,可设置保存的记录天数;

3、收集优秀网站地址

我会在学生操作示范讲解后,总结强调本环节中的重难点:“后退”和“前进”只能在此前访问过的网页中前进和后退,却不能前进后退到我们还没有去过的网页,要想到其他网页,还是需要我们点击链接点或输入新的网址。

强调:历史“按钮”功能,设置“网页保存在历史记录中的天数”

2、设置浏览器主页

请同学把喜欢的网页设置成计算机浏览器的主页,比赛那个同学最先设置好。在过程中让学生试试:网页中的“主页”选项和浏览器工具栏中你设置的“主页”按钮有什么不相同?

(学生操作设置,自主探讨)

(抽学生演示自己的设置过程,并演示比较网页“主页”与浏览器“主页”两者的不同。)

我会在总结中强调本环节重难点

强调:小技巧:打开网站,点击“使用当前页”按钮,即可确定。

设计感悟:

1、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轻松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索,互相交流按钮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讲解过程中,我会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学生在讲解演示时,我多给学生表扬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2、分层教学的实施:在学生自主操作探究过程中加强巡视,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环节三:自主实践总结,教师正确引导

学生在知道历史“按钮”功能后,通过查历史记录把自己浏览过的优秀网站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抽学生上台操作,交流优秀网站)在课后记录、交流网址,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他们乐于共享学习成果,具有服务他人、贡献他人的习惯。

在本课结束语时我会提醒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意识。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可能已经发现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我充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我讲解少,把极大的空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协作学习。我利用板书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掌握了六个按钮的操作方法及技能。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所以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教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九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