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动中国观后感六篇

05-07

编辑根据您的需求精心编写了这份详尽实用的“感动中国观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看电影成了人们消遣放松的一种方式,此时不妨将心中所感所想写成观后感。观后感是真情实感下的产物,不可弄虚作假,写观后感时要关注文章细节,才能写出真实的感悟。那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一份观后感呢?我相信这篇文章会让您受益非浅!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

这是一个在星期四看过的故事,班队课上心跳声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教室里很安静。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望向电视机屏幕,看那感人的一幕。 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感动中国。那里面播放着一位位英雄,让你佩服他们的……

这是一个在星期四看过的故事,班队课上心跳声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教室里很安静。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望向电视机屏幕,看那感人的一幕。

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感动中国。那里面播放着一位位英雄,让你佩服他们的勇敢。心也仿佛随着他们的动作,飞向了他身边。让我们发出一声声的掌声和敬佩的感情。

他就是丁晓滨,一位伟大的英雄,用左手敬礼的军人,他值得让我们为他骄傲!20xx年洪水爆发了,就是丁晓滨叔叔他奋力抗战,虽然房子被淹没了,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但他还是拼了命救起了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可能随时都会失去生命,但他还是不怕危险,继续奋战。今天丁晓滨叔叔来到了感动中国的直播现场,他说:“那时很多人给他写了信,表示对他的肯定,不过有一位大学生却表示怀疑,说:”现在这种事经常会发生,说不定哪天也会有人变成英雄,如果接下来这几年,这种事还发生在你身边,那时我就承认你是英雄。虽然,他的事迹被有些人质疑了,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丁晓滨叔叔的事迹会让所有的人都认可的!

他的生命只有18年,18岁对别人来好所,正是一个大好时光,但对他来说却是恶梦即将靠近。他没有朋友、母亲。但他有一个跟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他跟父亲一路走到现在。在他生命的尽头,将要去做一件事,就是还恩情。怎么多来就是靠世间各地的好心人,他才能活到现在。从那以后他跟父亲黄水勇踏上了艰难的旅途。这为阳光少年就是——黄河。

感动中国,感动世间,让我们伴随着英雄的事迹,一路走下!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2)

看了这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的很感动,触动心灵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不错,她就是-老师。有人说当老师就是每天讲纪律,不怎么快乐,是不是这句话就是老师们的心声呢?

不是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同样,做一名老师应该用心去体会教孩子们的快乐,听到孩子们整整齐齐的说句:“老师,这堂课我学会了!”这便是老师的快乐。

-老师竟然在生活艰难的麻风村里教没有书读的孩子们,“无助的眼神”“世界的希望”这不就是-老师所期待的吗?

有人还说“好人难做。”我倒觉得不是。当一位好人,其实就是随手捡捡垃圾,给素不识路的老奶奶指路,这,便是好人。就如那位阿姨,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居然受伤了一只胳膊,值得我学习。

让我学会坚持的是拥有“隐形的翅膀”的大哥哥,因为小时候的意外,两只胳膊离他而去,他哭过,怨过,骂过,后来他觉得人生活着就应该创造价值,于是他去参加艰难的游泳训练,正在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准备参加奥运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情,让他不得不放下游泳这个梦想。

看到这里,我干脆索性捂住双眼。原以为他会放弃,会自暴自弃,竟没想到他没哭、没放弃、坚持自己的价值、梦想,他开始学音乐、坚持适应用脚去弹钢琴,最后,可想而知,他,成功了!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你做了一件事,可能会失败。但你不去做,一定会失败。”人生活着就是为国家创作价值。这,便是理智的选择。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3)

乡愁---观《2013年感动中国》有感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当我长大了,思乡是一张狭隘的入场券。我在这里,新娘在那里。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现在,怀旧是一条浅浅的通道,我在这里,大陆在那里

曾几何时,那个从未远行过的我每每读到余光中的《乡愁》,总会表现出稚嫩的“无病呻吟”。而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在经历了远离故土、亲人的感伤之后,终究深刻品味到了《乡愁》散发出来的淡淡情思。在变化无常的世界里,这种淡淡的悲伤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唤起、萦绕和挥之不去。

我习惯了冷暖,不容易被感动。但偶然间看到了《2013感动中国》之高秉涵的事迹亦让我的心为之感动。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的跌宕起伏,见证了两岸从孤立到沟通的特殊历史。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眼看着人已黄昏而归乡的日子遥遥无期,于是很多老兵、同乡就把“回家”的希望寄托在“年轻”的高秉涵身上,嘱咐他:“老弟啊,我是没有希望回去了,你还年轻、有机会,如果我死了,你有朝一日能回家一定要把我的骨灰带回去……”就这样,一个、两个……高秉涵肩负了很多深情的嘱托。1992年起,他带着第一个骨灰缸回到山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7个。

对这位身高175厘米、体重只有44公斤的老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骨灰盒是由蓝白大理石制成的,每一个都重达10公斤。为了不犯错误,高秉涵只能一次回去取四坛。

每次临近返乡,他都要跑到花莲、宜兰等地的军人公墓,将等待回乡的骨灰坛接走。 老人已为自己安排好,“如果我死了,骨灰一半留在台湾陪太太,另一半,一定要回到菏泽。”想着想着,老人不由得微笑了一下,“等我回去的时候,一定有整排老乡在下面列队欢迎我呢。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从离家到在这个城市学习,我有自己的家庭。渐渐地,这种淡淡的乡愁被我遗忘了。可就在这一瞬间,当看到这一幕幕场景,它仿佛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某个角落,唤起了我对远在他乡父母、家人和故乡的思念。

我们生来像幼虫一样生存,渺小甚至卑微。抛开自己的出生地,辗转流离,背景离乡。又像潮汐一样,努力奔向海滩,冲刷着岩石和堤岸。

用我们的青春和汗水,洒一路歌唱,却留下一些无奈。

然而,岁月的潮水抚平了我们的记忆,褪去了,模糊了,渐渐消散了。或转眼间恢复平静,不再看到过去的脚印、过去的道路。生命中能留下多少过往,能拥有多少时光,在黑与白的交替中亦将慢慢老去,随着时光沉入大海的深处,空留一份记忆于心底,挥之不去。

或者于更多的时候,在有限的空间里,压缩着时间,甚至是生命,无论是一年一年的过去,还是一天一天的过去,甚至一分一秒的过去,记忆的沙滩慢慢变薄,薄得如纸,薄得如丝,无法抓在手里,又无法铺展在眼前,飘散了,如一阵清风,化一丝浮云,又似细雨,转瞬即逝,无影无踪。

但无论如何,生命是弥足珍贵的。在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流浪之后,生活中还能留下什么?我们追求的、想念的、拥有的、还是渴望的?

那些美好的、刻骨铭心的、伤痛的、喜悦的,有多大的空间可以存放,有多久的时间能够停留?于是,在过往的岁月中,随着那渐老的青春,模糊了的不仅仅是那山,那水,那路,那喧嚣,还有那记忆深处根深蒂固的家乡烙印吧。

我清楚地知道,这些年,在外流浪,家的概念似乎模糊了很多,不知道当年流浪的初衷,为什么来这里?现在还不清楚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但它是在茫然和机械地前进,甚至目的也不再明确,不再明确。曾想着要落叶归根的,却想不清楚自己的出处,根又在**?

于是,我常常会茫然叩问自己的内心,有一天,是不是要撇下这里的一切回去呢?回归那旧日的出生地,回到亲人身边,过一种平淡且安然的日子?

于是,偶尔便会忆起家乡的人,童年的事,模糊或是清淅的,轻轻地来,又淡淡地去了,未曾留下太多的痕迹。生活就这样继续,忙忙碌碌。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4)

“科学泰斗”钱伟长,18岁那年以文史双百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为了科学救国,他毅然决然地弃文从理,感动中国的观后感。1939年他和同伴们去加拿大留学时,因为搭乘的轮船要在日本横滨停留三天,不愿在敌国停留的他们把自己的护照扔到了黄浦江,直至后来不用停留日本才去加拿大留学。最让我感动的是已成了国际著名科学家的他,放弃了国外每年8万美金的收入,回国工作,每月的薪水只够买两只暖瓶,后来还被错划为右派,以至于自己的孩子都没能上大学。

“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他用98年的人生,研究了一门他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爱国!

钱伟长的事迹让我想到了钱三强、钱学森,也让作为70后、小时候读过《红岩》、看过《青春万岁》《开国大典》的我,重新回味吉鸿昌在日本街头高举的牌子“我是中国人”,想到抗日英雄杨靖宇被敌人剖腹时胃里的树皮和皮带……

可是,现在,我们可爱的学生们,有多少人了解这些?他们在疯狂追星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关注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何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在观看一些电视娱乐节目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知道科学松鼠会,关注当今的科技动态?

或许有人说我迂腐,可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觉得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者、家长的责任重大啊!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的事迹我早有耳闻,我钦佩弟弟在哥哥一家五口遭遇车祸时信守承诺 、“砸锅卖铁不欠工人良心债”的精神,在他们眼中诚信大于天,诺言比金贵,观后感《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同时,他们的事迹引起的巨大反响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社会中某些令人痛心的缺失。我们老祖先,历来信奉欠债还钱的人生信条,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正因为这个社会中不守信用的大有人在,类似他们这样的事才会被广为传颂。君不见,前些年,甚至现在,拖欠农民工血汗钱的事屡见不鲜,社会上的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现象屡禁不止……

诚信,这两个字,是该我们认真学学的时候了!

“姐姐,我想要回家,请牵着我的手,我不再害怕!”刘丽的事迹正是对这句歌词中的“姐姐”最好的诠释。

14岁的刘丽因为家庭贫困,小学五年级之后辍学打工,为了贴补家用,为了家里能出两个大学生,辗转各地,辛苦打工,成为一个足浴城的洗脚妹。

弟弟妹妹没有完成她的心愿,没有考上大学,她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让有人因自己的努力而走进大学校门,她开始资助贫困学生。每月3000多元的薪水,她大部分资助给了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作为社会底层的打工妹,她的心底坚守着善良的底线,有人说刘丽代表的.一类人是都市森林中的蒲公英,真正中国的希望在他们脚下生根。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是往往是为自己,这些梦想往往会被岁月的流水冲击得支离破碎。而刘丽的梦想却是让更贫困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帮助走进大学校门,并且她在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坚持着。

抄下这段颁奖词,也写下对她的敬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5)

时光后退到1980年,19岁的支月英梳着两条大辫子从车站下车后,步行20多里山路来到了这里,当了一名教师,这一干就是36年,在这期间,她数次婉拒了上级领导要将其调离的好意,一直坚守。

看到这里,让我感触良多,很多人根本无法想象一名大山深处老师的窘迫与困顿。记得1995年,师范毕业后,我就被分配到了一所非常偏远的小学。还记得当时的中心校书记对我和另外一个本地的男老师说:“你们就去这个学校吧,条件艰苦了点,但谁让你们是本地人呢!只能先安排你们去了。”“只能”这个词体现了校领导的无奈,也间接表达了学校的艰苦,不过当时我并没意识到这些。当我骑着自行车,顺着坑洼不平的土路,拐过一道又一道山梁后,大约骑了50多里山路,才到达目的地,看到了眼前的学校时,才算傻了眼。

到了冬季,炉子肯定是要自己生的,不管是宿舍的还是班上的,周日晚上的饭也只能自己做。(那个时候车很少,为了不影响工作,老师们都是周日就返校了)其实生活的艰苦根本不算什么,最让人觉得折磨的是心灵的疏远与隔离。由于学校离中心校太远,交通不便,所以很多时候中心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根本无法参加,和外校教师的交流也极少。当集体阅卷时,看到别的老师熟络的互相打着招呼,而我两眼茫然,一片陌生,那种心灵的孤寂难以言表。结果我坚持了3年,和上级领导申请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学校,继续工作。那个时候真的很高兴,觉得自己逃了出来。

所以说,推己及人,支老师能在这么一个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来,是多么不容易!诚如《榜样》一片中字幕所呈现的那样:奉献。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这里,献给了这里的孩子们。她要用自己的坚守带给孩子们希望。

20__年2月,澡下镇最偏远的白洋村群众联名请支月英到该村教学点任教。家人考虑到她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都不赞同她去。她苦口婆心说服家人:“那么多山里的孩子等着我,那是他们对我信任!”由于村里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老人们很早就起来劳作了,孩子们还没起床,支月英老师还负责叫学生起床,接送孩子。她这么多年来,教完父母,再教孩子,足足教育了两代人。尽管她扎根大山,但她最希望的却是孩子们都接受教育,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在她内心深处,是对学生们真诚的祝福。看到母女2代人,穿着整洁的衣服,共同看望这个共同的老师时,她笑了,笑得特别开心。

这里的山风吹黑了她的面庞,吹皱了她的皮肤,但没有吹老她的心灵。今年她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就在《榜样》现场,她宣布:她不退休了,她还要回到大山里,回到学校中,继续工作,只要老百姓有需要,她就会干到教不动为止。

现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支月英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教师扎根山村,默默奉献的人生历程。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支月英,她无愧“榜样”一词。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6)

《郭小平感动中国观后感》

电视节目《郭小平感动中国》自播出以来,引起了激烈的社会反响。该节目让许多人看到了真正的感动,让更多人了解到以前可能从未了解过的一些人和故事。正是因为这样,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个节目以每一集一个地区为主题,选取了许多平凡而普通的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人坚强、勤劳、善良、无私的品质。例如,在第一集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叫杨得胜的残疾人,他在艰苦的生活中始终坚强,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一家四口。他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健康的心态使他克服了种种困难,甚至可以靠着腿部的一个关节完成跳高。这样的感人故事不仅让人感到惋惜,更让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另外一集的主题是“文化扶贫”,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位叫肖立根的教师。他在贵州的偏远山区教书,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是他坚定地认为文化可以改变命运。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多次去亲自走访贫困学生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的认真付出下,很多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社会上的中流砥柱。这样的故事表达了很多的寓意,不仅仅是传达了教育的重要性,更让人看到了希望的重要价值。

在看完这个节目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韧劲和他们的善良。中国人不但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更注重视他人为己而考虑,从而把自己的幸福与他人联系在了一起。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幸福不仅需要财富,还需要人民的美德和品质。

虽然这个节目早已夺得了许多奖项,但对于我来说,它是一部让人不断感动的影视作品。每一集的内容都是平凡而又朴实的,但是却让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通过这些感人的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更了解到了社会的真相。我相信,这个节目未来还会更加优秀,更加动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人的真正力量。

总而言之,这个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韧劲。在这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像杨得胜、肖立根这样的普通人,他们虽然生活不容易,但是他们秉持着一颗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奋斗着,用自己的行动和十年的光阴书写着“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这也许就是中国的力量所在,这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富强之本。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