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05-30

编辑为您推荐一篇题目为“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的优秀文章值得一读,你知道写观后感应该注意些什么吗?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对所看的内容加深印象,希望您能在本文中找到所需的答案!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

期末作业

姓名:万多荃

学号:***

班级:12信工(1)班

老师:石代娇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

安迪(tim·robbins)无疑算是个不一样的人,是一个真人,一个“great man”。不管是穷人堆还是富人区,普通大众人群又或是科学怪卡聚集地,安财或者清华北大,总有那些不一样的人,毋庸置疑!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好的影片,没有精彩的动作,没有浮夸的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的确,用一把小锤子,近20年来,在个人控制极其严格的法西斯监狱里,挖了一条小小的越狱通道。

也有人说,《肖申克的救赎》主要想向我们诠释“希望”的强大和宝贵,是的,片中直接讲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 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 或许这正是作品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这句话已成名言。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无疑向我们诠释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道理,但同时又向我们展示了《哈姆莱特》的成功,所以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给人多种感慨,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律绕梁间而许久不散。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个“鲨堡”监狱,构成了一个小世界,里面的囚犯和**,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海利警长和其他警察都很残暴,充当诺顿的**和卡坎囚犯的生命。他们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

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世界”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

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 “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最后把他带到了自由的另一边。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汤米被诺顿和海利**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钱,诺顿威胁说。

但博格斯最终还是被打败了,因为他欺负了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的权利。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我最震惊的角色之一。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

最后,他只能选择从不再属于自己的世界中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想导演想告诉我们,没有安迪,老布将是瑞德和其他大多数囚犯的未来。

他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而安迪,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

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瑞德告诉我们安迪挖完隧道后并没有马上逃跑。他最终离开了,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到了诺顿的残忍和他无法拯救其他囚犯的能力。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

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比如,建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读书,帮他考试。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尤其是诺顿和海莉站在外面警告安迪时,安迪笑了笑,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最高——外面是可怕的惩罚,但安迪没有退缩。

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

写到这里,不由想到郝云一首歌——《活着》,觉得歌词很精辟,也发人深省——“每天站在高楼上/看着地上的小蚂蚁/它们的头很大,它们的腿很细/它们拿着苹果手机/它们穿着耐克阿迪/上班就要迟到了/它们很着急……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难道说我的理想/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光/不卑不亢 /不慌不忙/也许生活应该这样/难道说六十岁以后/再去寻找我想要的自由……”。现在的社会,人们总是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总是一陈不变,为了生计,感觉被生活所奴役。

但我相信,每天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那些不一样的人,或行为、或思想,他们不会碌碌无为,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求,并且为之默默的努力奋斗,而我想做这样的人,像安迪一样——be a great man , not just a strong man 。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2

心灵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公映于1995年,在香港,该片被译为《刺激1995》,认为它将成为当年最刺激的影片,足以证明当年这部电影的影响之大。在那年奥斯卡的激烈角逐中,《肖申克的救赎》荣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等七项大奖的提名。可惜的是,最后在台面上,它一无所获,而影迷们则称之为真正的无冕之王。

影片根据史蒂芬·金的同名**改编,讲述了一个银行总裁安迪蒙冤入狱最后成功越狱的故事。店主公安迪因**妻子被判处无期徒刑。他一生都被囚禁在缅因州肖申克监狱的高墙里。后来有一个关于追求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越狱。

这是一个让人唏嘘震撼的故事,如果平铺直叙是没太多波澜可言,可是编剧的结构艺术和叙事技巧让故事变得灵动起来。这种成功,私以为主要得益于影片叙事技巧上的故意“逆转”,在男主角越狱成功后先摆出结果,后推出经过,完全打乱一般意义上的时间顺序。影片由第二男主角瑞德作为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男主角安迪的故事,140多分钟长的**中,没有空镜头,叙事紧密。

前一个半多小时都在设伏笔,最后半小时借旁人之口道出原委。然而,这样的设计你既不会觉得进程太慢,亦不会觉得叙事有漏洞。这可能是因为影片在技巧、悬疑的安排、人物的设计、主要情节的发展、镜头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近乎完美。

肖申克监狱是那么的残酷不堪,不仅仅因为那里狱警残暴,更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摧残。当一个普通人到了那里,他只能在高墙的禁锢中妥协。似乎只有放弃希望,他才能像尸体一样生存。但安迪不想。他眼中有光,心中有希望。丽塔·海沃丝的海报是他所有希望的源泉。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个黑暗的牢房里,有一张显眼的电影海报。女主角是一代国际影后后海华丝。正是这张巨大的海报堵住了安迪花了19年时间在监狱墙上挖出的那个黑暗的洞。这是他逃离黑暗,面对光明的唯一方法。最终,在他入狱二十二年之后,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冲出了肖申克的高墙,还自己一个自由身。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3

“把信仰寄托给神,把贱命交给我”。这是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也是主人公进入肖申克监狱时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充分的表明了在典狱长看来,那些罪犯的命就如同畜生一般的不值一提……

《肖申克的救赎》说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被自己的律师诬陷指控,用枪杀了妻子和妻子的情夫,因而被判了无期徒刑,送进了肖申克监狱,并且将在那里度过余生,该影片通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强调纪律,改造环境的恐惧。

救赎不是指只救安迪本身,他还拯救了和他同在肖申克监狱里的狱友,自己的拯救是自由方面的,对狱友的拯救是精神方面的。他让遇有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他用行动证明了生命的珍贵,让瑞得对自己有了生的希望,有了自由的向往。

生命中的希望是宝贵的。有了希望,肖申克监狱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监狱。有了希望,即使是一把小锤子和一张大海报,你也可以拯救生命和自由。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它会把你拉得越来越深。安迪成功后,他说希望是好的。只有抱着希望,我们才能有动力。是的,没错,希望是一切成功的动力。

安迪心怀希望,他才会在逆境中爬向自由,尽管他的安全只能寄托于一张海报,尽管8000天如一日的担心劳累,尽管要在下水道爬行。他依然没有放弃,走向希望,走向自由。

命中的可贵,在《肖生克的救赎》完美体现出来了男主的那种不放弃的精神,心怀希望的拯救自己狱友,这也深刻地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就一定能够冲破困难,走向成功。(李玲玲)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4

如果一次救赎需要20年,你还会回去吗?

信念,是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从一开始的小锤子,一副画面,到最后的画面我们看到了自由之路后面的美女,你是否感到顿悟?

但从一开始,谁能知道安迪就是那着这样一把小锤子,日夜不停地雕刻是为了在这个监狱里度过时光,还是内心向往自由。

现代的我们被困在囚笼里太久。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有人说要及时行乐,有人说要在生时书写自己辉煌的一生,死后名垂千古。但不管是那一种,很少有人能有这样自由安逸的生活。

古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都是在陶渊明的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写来的。我们喜欢他描述的美丽和他重返森林的决心。而作者真正的心境,只有当他明白后人的揣测,当然是为了破坏这种良好的心境。

一个人数十年之后便归于尘土,又何必斤斤计较这其中的不如意呢?

佛经有云:有形者,生于无形,无能生有,有归于无。在这欲望横生的年代,我们做不到一切虚妄,但我们可以做到胜负皆同,脱离那种世俗的眼光可是这样一点谁能做到?

如果一开始安迪就决定浑浑噩噩的渡此一生,如果一开始安迪面对看似**的狱友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如果一开始安迪就是放弃的姿态,那么他可能就会在那样铁笼般的牢房里,孤独终老,死后无人哭泣,无人送葬,无人铭记。而相反,他选择在那样黑暗的监狱中仍然积极地活着。也许他是在寻找自由,也许他从一开始就决定逃离监狱。

当他找到一个可以为他作证的人时,他很兴奋,但真证的催化剂是监狱领导不会那么轻易让他走。他让安迪替他洗钱,结果杀死了证人。这是安迪越狱的催化剂。安迪真的很生气。最后,安迪举起通往自由之路的砖头,那双渴望的、愤怒但充满希望的眼睛,照耀着雷雨之夜。

第二天,看到监狱长焦急的脸,有人叹气,有人幸灾乐祸,单大多数囚犯只崇拜安迪的勇气和耐心。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人生也并不是处处都是高潮。对安迪来说,他生命的最底层是他在监狱里的日子。也许即使他回到自由世界,他也无法取得太多成就。但他获得的自由没有什么可交换的。

活着就是救赎自己,不管你是否有信心。只要你相信自由,只要你相着你的心前进,你就是你的救世主,你就是能够获的救赎的人。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5

主人公Andy逃出监狱时的场景:先是穿过自己挖的洞,然后爬过下水道,之后在风雨中迎接“新生”,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这亦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即便你无罪也好。先用自己的双手去闯出最初的一片天地。然后等着你的是一段恶臭不堪,但同时也是你自己“砸”出来的一段长路。你通过了它,因为你知道在这之后等着你的.是什么。接着你迎来了风雨,此时的你没有抱怨,而是在风雨中享受人生,拥抱自己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监狱的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当你适应了上班,每个月拿那么一点工资。突然有那么一天下岗了,你会无法适应!这样你就被生活体制化了。

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逝。影片中安迪有这样一句话:“forget that there are … place … in the world that are not made up of stone, there is something … inside … that they can not get to … that is hope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的确,正像安迪所说的,监狱的高墙可以束缚住我们的身体上的自由,甚至于体制化的东西可以束缚住我们的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弃。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在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一直在为自己的希望努力着——每天晚上都要用那个小锤去挖瑞得认为几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而对瑞得和老布来说,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因为在他们看来希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甚至认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一个人能够在19年痛苦的监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信念,所以他成功了,夺回了自己的自由,主的审判迅速降临。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个人把它作为保留影片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深远主题。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 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 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6

这是一段传奇,关于希望与救赎、禁锢与自由的传奇。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前期,银行家安迪被指控酒后谋杀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当然,安迪是被误判的,他是无辜的。但除了凶手,谁知道真相呢?因此安迪被扔进了肖生克监狱。在经历了一个月的沉默之后,安迪开始与人交谈,他认识了瑞德,一个在很久以前被误判谋杀而被投入肖生克监狱的黑人大叔。瑞德是这里极有权威的一个人,因为他能弄到外面的东西。安迪就这样获得了鹤嘴锄。他用鹤嘴锄干什么?制作国际象棋?当然不是,他要越狱!他要用这个“挖六百年才能挖出去”的鹤嘴锄越狱。一个足智多谋、心思缜密同时又不乏毅力的家伙要是制定了这么一个目标,那么谁也阻止不了他!很幸运,安迪就是这样的人。一方面,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和宽广的胸襟,赢得了狱友们的尊敬,也避免了变态犯人的侮辱和殴打。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才能,开始接近典狱长和狱警。既充分掌握了典狱长受贿的罪行又为自己的成功越狱做好了准备。当这堵高墙渐渐将人们体制化时,安迪没有变。他仍在坚守着希望和自由。就像他第一次与瑞德交谈时所说的:“世界上唯一能通过这些高墙的,就在我们心中,那就是希望!”所以入狱N年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他成功的越狱了。越狱后的安迪利用假身份告发了典狱长。结果典狱长饮弹自杀,而瑞德,则获得了几十年来的第一次假释。当两个老友拥抱在遍洒夕阳的墨西哥海滩上时,瑞德才终于明白,希望真的可以穿过那些高墙的。

影片一反以往以“性、暴力、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好莱坞大片,选取了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也叙述了一个充满沧桑与希望的故事。这不是一部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故事,它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传奇。

在安迪到来之前,可以说,整个肖生克监狱,都沉寂在绝望之中。没有人试图越狱,或者是试图改善图书馆、在广播上放放意大利歌曲什么的。没有人敢去触碰那些高压线,所有人都在被“体制化”。导演借瑞德之口说出了一句话:“这么一堵高墙,开始时你厌恶它、恨它;后来你开始适应它;足够长的时间以后,你就会依赖它、离不开它。”瑞德如此,那个上吊自杀的老布更是如此,千千万万的肖生克监狱里的犯人们亦是如此。监狱消磨掉的,不仅仅是青春,更是对自由的希望。其实在监狱里,没有希望是最可怕的。没有希望就意味着你真正成了行尸走肉,没有希望就意味着你遗忘了世界,而世界,也必将彻底遗忘你。所以,当安迪为修房顶的狱友们争取到一人三瓶啤酒后,瑞德感慨道:“那一刻,我真的感到我们自由了。”所以安迪七年如一日的向议会申请图书馆建设资金;所以安迪冒着被关禁闭的危险拧开了唱片机,让音乐带着希望的力量直击到每个人的心中。所以,当安迪送给瑞德一只口琴时,瑞德会沉默良久……当安迪出现在他生命中以后,那些曾经不可逾越的“高墙”开始被跨过,那些曾经被他视作真理的话:“希望不是一个好东西,它会使你越来越痛苦,这是痛苦的根源”被打破。很难想象,没有希望的人生意义何在,所以老布选择了自杀,而“姐妹花”则开始心理变态了。

记得安迪初来之时,典狱长说过一句话:“我坚信两件事,一位管训,一为圣经。你们两样都少不了。在这里,你们把信仰交给主,把身体交给我。”依靠信仰和管训就能救赎吗?自然不会。因此肖生克监狱里的囚犯们并不理会这一套。但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有别的救赎之道。但安迪知道,救赎之道始于心中。那就是对自由的渴望和那生生不息的希望。这希望好像幽暗险恶的海上的灯塔,在十几年里不断指引着安迪走向自由,走向真正的救赎之道。

其实,这何尝不是现代人的救赎之道呢?在现代社会上,那堵高墙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无数的人正在“肖生克监狱”里挣扎。“这么一堵高墙。开始时你厌恶它,恨它;后来你开始适应它;足够长的时间后,你就会依赖它,离不开它。”瑞德无奈的声音犹在耳畔,这就是“肖生克魔咒”。不幸的是,困在监狱里的许多现代人都无法摆脱这个“魔咒”,在极度的不甘和绝望中慢慢离开。从此,这个世界上便多出了“蚁族”,多出了“房奴”、“车奴”,从此世界上有了“蜗居”这个名词。他们无不是“肖生克魔咒”的牺牲品,在现实的层层“高墙”中渐渐迷失,渐渐的,安于当下,听由所谓的“命运“的安排。但总有人突破出来,带着无限的希望突围。这时,我会突然想到两个人:大文豪苏轼和“破天荒状元”刘蜕。苏轼在贬谪岭南时就说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回朝时,他又说:“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我乡。”苏轼突破的是精神上的高墙。官场失意、乌台诗案给他构筑的“肖生克监狱”并没有困住他,他用希望和信念成功“越狱”。如果说苏轼是精神上的突围,那么刘蜕则是观念上的突围。自唐朝开国以来,江南荆州一直没有出过状元,世人皆讥之为“天荒之地”。唐宣宗大中四年,荆州人刘蜕一举夺魁。在辞谢地方长官的“破天荒赏金”时,刘蜕有一句话很值得大家记住,他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千里之外,岂曰天荒!”是的,社会虽然给现代人构筑了一堵堵“高墙”,但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世界上唯一能通过这些高墙的,就在我们心中,那就是希望”。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一部《肖生克的救赎》,一段希望的传奇,一个令人感慨的传奇经历。或许正如影片末尾所说的:“Never know the following,if you were not trying.”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7

视觉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震撼。《肖生克的救赎》,让我惊讶,让我赞叹让我反思。

这是一部还原监狱生活的电影,监狱中没有童话。这是一部讲述主人公含冤入狱自我解救的电影,美和希望不曾离开。这是一部剖析囚犯心理的电影,体制化以及归属感。

一幕幕残酷的场景,一个个温馨感人的画面,肖生克监狱里面年复一年的人性的救赎。

被称为“菜鸟”的新囚犯“入住”肖生克监狱,狱警的无情,“老鸟”的嘲讽,自尊的尽然消失,他们发现原来这是玩真的,自己真的坐牢了,于是入狱的第一夜便有人留下了忏悔的眼泪。故事的叙述者牛,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认为自己是个新手。不幸的是,一切都变得模糊了,因为20年过去了。“我不属于这里,放我出去,我要回家······”,看着那个啜泣着苦苦哀求的新囚犯,内心涌上一股同情感,因为他的恐惧因为他的眼泪,忘却了他的犯罪。

进了监狱后,我发现这是一出真正的戏,但漫长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始终忘不了,忘不了老囚犯老布把虫喂给衣袋中的小鸟吃的场景。他的笑声,甚至他皱巴巴的微笑,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小小的举措,大大的感动。

一只普通的鸟在监狱里是极其珍贵的。是高墙外的东西。它是自由和活力的代表。老布很在乎,也很喜欢,因为这让他的生活不再枯燥,像沙漠中的绿洲,带着一种希望的美丽和美丽。一只小鸟让老布很满足。监狱的生活是一段没有终点的孤独跋涉。

“想重温自由,即使只有一瞬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蕴含着莫大的渴望啊。被宣判无期徒刑的囚犯,当他们在户外修屋顶时,尽管有狱警在身旁,可是仍然感概此时作为自由人的幸福,“就像在修理自家的屋顶一样”······夕阳下,他们畅饮意外获得的啤酒,聊天,说笑,久别的生活,久违的温馨。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自由,原来如此美好。

“只有闯祸了才可以继续留在监狱里,我不想离开。”,无奈的眼神,颤抖地双手,年迈的老布诉说道。正如牛所说,50年了,老布早已习惯狱中的生活,他已经体制化,如果发生改变他就会无所适从。

在这里他有知识,有“地位”,他受到尊敬,可是假释出去,他就等于废人,连到图书馆借书也会受到歧视。尽管有千万个不愿意离开,可是监狱里没有童话,让你走就得走。他放走了那只喂养多年的小鸟,依依不舍;他拎着行李走出了肖申克监狱,步履蹒跚;他坐在公交车上,双手紧握护栏;他跨越马路,眼神迷离;他到超市当售货员,顺从与受呵斥······他发现,他早以跟社会脱节,他不属于监狱外面的世界。

因为不习惯,因为内心受尽煎熬,他把绳子挂在横梁上,桌子踢倒了,只留下横梁上“老布到此一游”的几个字。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愿意,因为不愿意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一直梦想的自由来临的时候,才发现早已不需要。

为什么?因为早已习惯了不自由。记得刘墉写过这样一句话:

“有一天,迷了路,才发现一生所寻找的,不过是一个家。”50年了,监狱已经成为了老布的家,待他年迈的时候,让他离开监狱就等于让老人离开自己家,成为“流浪者”,这是多么凄凉的事!

而迪呢?身在监狱,依旧泰然自若。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为何他的内心能如此平静?真真正正的含冤入狱,怎能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花6年的时间,每天写信给州**请求拨款购买新书,他是怎么做到的?

花一年多的时间让一位不识字的人获得毕业证,他是怎么做到的?花20年的时间私底下挖通通往外界的隧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为警狱长“洗钱”而他却是最终获得这笔钱的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臭水沟里匍匐前行100多码,他又是如何做到的?这就是他的大智他的大勇。有“智慧”的人到哪里都会获得成功。

心存希望,深思熟虑,不放弃不舍弃,他做到了。虽然他在监狱里,但他始终相信美丽和希望是不能被高墙隔开的,因为它们藏在他的心里。有希望就好。

牛三次申请假释,前两次被无情地驳回,当他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时候,第三次却“审核通过”。他像老布一样,不想离开监狱,却必须离开。当他来到老布曾经住过的地方时,他看到横梁上的字,他也有同样的恐惧和无助。

可是他比老布幸运,因为他有迪这个患难之交。未兑现的承诺,他来到了橡树下。生锈的铁盒,一封简短的信,“还记得那个地方吧,我摆好棋局等你”,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蓝色的海岸线上,老帆船旁边,他和迪拥抱在一起。美丽的结局,美好的遐想。

绝望-希望-绝望-希望,漫长的等待,漫长的救赎,美丽与希望!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8

《肖生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知道了,不能放弃希望,希望是最宝贵的。没有了希望,生命很快也会跟着消失。

电影主要讲了:有一位叫安迪的银行家,他的老婆和别的男人相爱了,安迪很气愤,于是,他上商店买了一把左轮枪、一盒子弹、一瓶白酒就开车来到了他老婆的情夫的家,他后来打消了杀死他们的念头,把左轮枪扔到了河里。然而,一个叫厄摩的人杀死了他俩。

安迪被律师陷害而被关进鲨堡监狱,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朋友,名叫瑞德,瑞德帮他买了一把镐子,差不多15厘米,和一张海报。过了不久,安迪他们出去拖地,无意间听到警官要用一大笔钱来干一件事,安迪走了过去,对警官说出了省钱的方法。典狱长听到了这件事,就让他看管鲨堡监狱图书馆。安迪一心想扩张图书馆,于是他一周写两封信,写了六年多,终于把州长写烦了,答应每年给他500美元,还送来许多书,恳求他不要再写信了。就这样,安迪的目标实现了!

典狱长发现安迪的理财能力后,就让安迪帮他洗黑钱。过了许久,一个叫汤米的囚犯来到了鲨堡监狱,他和厄摩曾经是狱友。在了解安迪的身份后,把厄摩给他说的杀人过程讲给安迪和瑞德听。安迪找典狱长说了厄摩才是杀人犯之后,典狱长不但没有把安迪放了,反而让安迪关到最坚固的监狱两个月,让他继续帮他洗钱。并杀死了汤米。回到普通监狱以后,安迪再也不想帮典狱长洗钱了。于是在某一天休息时,跟瑞德对话。安迪说:“我出狱以后希望到墨西哥的太平洋边,开一家旅店,买一叶扁船,客人还可以在上面钓鱼。”“希望是最可怕的玩意。”瑞德说,“我劝你放弃。”

这天晚上,安迪钻进密道越狱了,去了他所说的那个地方。瑞德出狱后,收到了安迪寄来的一封信,上面写着:“瑞德:你看到这封信就代表你出狱了,你还记得到地名吗,麻烦你来一下。其实希望并不可怕!”另外还有1000美元,于是瑞德动身去了墨西哥,找到了安迪……

现在想一想,如果安迪放弃了希望,那多可怕呀!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9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他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场关于笼中鸟如何飞往自由的梦。看过此片后,仿佛使我获得了重生,对人的认知和理解又加深了许多。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安迪的审判是不公平的。他被冤枉并被无情地判刑20年。他在监狱里受尽了折磨,失去了自由。通过老人出狱后的自杀,主人公的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衬托。

本片演绎了安迪惊人的信念,不仅救了他自己,更救了第一人称的“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面对不公平的安排,也能改变!

影片根据肖申克监狱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生活,讲述了安迪、杜兰德和瑞德在服刑数十年甚至数十年后,以不同的方式出狱的故事。虽然安迪是肖申克监狱里真正的英雄,但整部电影除了电影开头的叙述外,都是从瑞德的角度,用平静、平和的叙述把观众带入高墙世界。他的语言沉稳而又极具丰富的情感,令人为之动容。

瑞德给监狱的定义为“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他的叙述代表了大多数服刑人员的人生观,也向我们展示了安迪思想的变化,体验了人类对个体希望的驱动力。

安迪的性格在瑞德的言行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安迪并不像其他人一样眼神里充满愤怒懊悔,而是穿戴整齐,眼睛炯炯有神,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影片里有句话:“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安迪坚持自己的信念,所以他用19年的时间挖通了通往自由的道路。

但他并不急于逃跑,他还在等待,希望法律能给他一个公正的结果。但是,安迪等来的是监狱长无情的贪婪和**。同时,他也很执着。他每周发出一封申请信,要求建立一个真正的图书馆,最后成功了。

他也是无私的,他将一个关押着无数终身监禁者的监狱变成了重新走向社会的“学习园地”。安迪向往自由,这种自由是发自内心的,不被外界所屈服改变,私自播放那首意大利歌曲——《le nozze di figaro》,歌曲如同阳光般撒在每一个“拘禁者”的心田,飘荡在肖申克的上空。他对自己遭遇的一切感到失望,但是并没有绝望。

他没有因为虚伪自私的人而放弃信仰。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十九年就像一天,站在几乎不可能站起来的地方,在无法逃避的泥泞中获得新的生命。

人生道路坎坷,谁也说不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时是非只有一步之遥。对于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我们,也许生活不是歧途,而是我们不愿意的复杂境遇。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坚持我们的信仰,坚持我们不被社会同化吗?

在现代社会,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非法使用伤害他人、利己的东西,比如最近的龙姜、镉米等。他们也是由于某些人发现了一些“简便”方法,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减少输入成本,而跟着模仿传播。最终自食其果。

也许,肖申克能给我们更多。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压力,尝试和挑战时,我们是否不再勇敢,带着一颗安逸的心,转身放弃和逃避,为自己寻着一个淡泊和安静的美丽借口?尤其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但面对网络游戏和看书的抉择时,总是为自己找借口,或许是就玩一会,而现实是玩到吃饭,甚至旷课;或许是回来在看书吧,考试周远着呢,急啥,结果总是考前抱佛脚;或许是今天有游戏活动,明天少玩一会,今天多玩会,而现实是明天也没少玩。

另外,在即将步入社会的今天,我们是否已经习惯了大学的舒适生活?会不会有一个老囚犯,像被囚禁半个世纪那样,不能适应外界的生活,陷入恐惧。老囚犯已经习惯了监狱里的生活,并向囚禁屈服,终于,孤独、无所适从和对未来漫长岁月的绝望彻底击垮了他。就像张高平的叔叔、侄子一样,在经历了十年的不公正监禁后,他们无法适应社会,找不到工作。

我们要有危机的心,努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使在社会最黑暗的地方,他也从未失去对信仰和希望的追求,在黑暗中闪耀出一道痛苦而美丽的光芒。希望只给予那些始终抱有希望的人的。不管我们遭受什么样的痛苦、堕落和**,我们仍然想要生存。我们需要永远有希望和希望。

只要充满希望,只要能够持之永恒,你就能无所不能。

安迪的成功,归属于希望。当黑暗孤独中只剩思想,我们也必须心存希望,因为“上帝只救自救的人”。希望是在梦中绽放的花朵。只有有梦想和希望,我们才能拥抱明天!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0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生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于1994年上映的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讲述一个坚韧不拔的个体对抗不公正的社会体制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于正义、自由和希望的思考。观看完这部电影,我对于生活、人性和救赎有了全新的理解。

电影以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为起点,他带着原始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战胜了监狱系统内各种压迫和暴力,并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救赎。通过安迪的努力和智慧,他们的监狱图书馆成为一个知识和文化的宝库,改变了犯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尊严。这种审判和惩罚背后暗藏的黑暗面得到了完美呈现。

影片通过安迪的角色塑造和他与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红在监狱中的友谊和合作,表达出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当我们真正相信自己,坚持追求自由和正义的时候,都能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安迪通过读书、音乐和绘画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独立的精神领域,它帮助他在监狱中找到了乐趣和价值。而红则是影片中的智者,他帮助安迪找到了希望和目标。他们之间的友谊逐渐发展成了一种互相启迪的关系,这使得他们在困境中能够互相信任和帮助。

《肖生克的救赎》通过真实的人物塑造、情节的推进和隐喻的运用,向观众展现了一种对自由和正义的向往。监狱成为了一个微缩的社会,符号着整个社会中的权力和压迫。安迪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展示了一个弱者如何在这个庞大而不公正的体制下寻求自由和救赎。他在监狱中的每一个举动都代表着信念、智慧和无畏,使观众感受到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公正的愤怒。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在镜头中的表演令人难以忘怀。导演对每个细节都非常用心,为影片注入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影片的插曲音乐也非常出色,它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还为观众带来了更加全面的感官体验。

《肖生克的救赎》深刻地触动了我的内心,影片中的故事和情感让我对人性和自由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它告诉我,无论环境如何摧残,只要我们坚持追求真理和正义,并且相信自己的力量,我们就能够战胜困境,实现自己的救赎。安迪和红的友谊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在逆境中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真实的关系,相互支持和启迪。

这部电影展现了人性的辉煌和自由的力量,它给予了观众希望和勇气。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活、希望和自由的哲学作品。这部电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激励了数百万观众,同时也改变了他们对于生活和人性的认知。

总的来说,《肖生克的救赎》是一部思想深刻、情感真挚的电影。它通过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救赎的揭示,让观众思考生活的真谛和自身的价值。这部电影无愧于其经典之名,它给予了观众力量和希望,让我们相信在逆境中,自由和正义永远存在,人性和善良仍然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1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的羽翼太明亮,太耀眼,太夺目,即使主人不放它走,它也会在你喂食的时候,想方设法逃出去,你也只能为它高兴。《肖生克的救赎》全书贯穿了一个词:希望,正是有这份希望,安迪才会拥有与常人所不同的坦然,在他被控告杀害妻子与妻子的情夫时,他自始至终都非常冷静,没有想象中的咆哮与哭骂,他就好像旁观者在诉听一个毫不关己的故事一样,泰然自若。可能当时他觉得表现的再疯狂也改变不了无知自私的检察官对他的审判。最终,安迪被判处两个无期徒刑,就刑肖生克,在那黑暗,阴沉的监狱中,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发疯,崩溃,他就想披着一层隐形的,唤作自由的外衣一样,悠然闲逛,所有囚犯乃至于狱警都觉得他与这里格格不入,他根本不属与这里。然而监狱才不管你是谁,这里是暴力,欲望,血腥所铸成的大熔炉,在这里,所有的囚犯都是典狱长的一条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狱中有很多长期犯,因为太久没有性生活,从而变的性向扭曲,把矛头指向了那些白嫩,娇小的菜鸟身上(刚入狱不久的囚犯都被称为菜鸟)。安迪就是其中一个,他不知道被欺凌了多少次,但他每一次都奋力反抗,因为他知道,你一旦任他们施为,他们肯定会变本加厉。安迪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的眼中仍有希望,他向狱中有俗称百事通的里德买了一把石锤,一张丽塔。海华丝的性感图片,他称用石锤去雕刻石头,在监狱中需要用小爱好来打消时间,这样才不会忘了自己还是个人。

在一次修屋顶时,安迪帮狱警哈利处理了遗产逃税问题后,他就成了狱警的香饽饽了,因为安迪以前可是银行家呀,他的脑子里有数之不尽的财富,他帮典狱长洗黑钱,同时他也受到了特殊待遇,有专门的牢房,被安排去图书馆当管理员,不再受鸡们的欺凌等,他变成了典狱长眼中有用的狗了。

他的生活在囚犯中已经算是皇帝般的待遇了,但他仍向往自由,心中怀有希望,知道那里才是属于自己。在某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越狱了,他回到了那片自由的天地,他用了十九年或者更短的时间挖通了墙壁,爬过了臭气熏天的排水管,他不知道外面会不会有一堵厚实的铁栅网,他在赌,成功了便是一番新天地,失败了很可能就会失去生命,但在安迪的眼中,自由永远高于生命。

在《肖生克的救赎》中,安迪的越狱成功不是偶然,假如他没有对自由怀有希望,没有被典狱长赏识的才能,没有初心不变的顽强毅力,他就不可能成功。

道假诸缘,复须时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储备知识,应付一切危机的能力,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不至于太盲目,太无助,太平庸。

心怀最美好的希望,做好最危险的打算。

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2

希望《肖生克的救赎》从上学期间到现在工作,看过的次数应该有三四遍了吧,具体次数并不能记得清楚,现在想想回头一次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情景与当时那个心境中的自己,记得很清楚的是第一次看时,更多的赞叹是对于电影情节的巧妙构思,对于主人公安迪的强大意志力,对于影片本身所折射出来的深刻寓意并未理解,并不能理解它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心情。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境下,看这部电影的寓意是不同的。人生无处不存在着经历角色的转变,心中所想随着时间和现实的推移一些一些的磨平,理想与所在现实之间的差距让我们一点点的“体制化”,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因为其他外在的原因而改变,慢慢的融入到自己当初也“鄙视”的“体制化”,慢慢的慢慢的忘记自己的初衷,忘记了最初的那个自己。

电影主人主角安迪,从人生的大赢家某知名银行的副行长,跌落至一名终生监禁的杀人犯囚徒,在最受尊重的社会成功阶段,一瞬间含冤入狱沦落为受众人鄙夷的囚徒,人生最糟糕的也莫过于此了吧。但在安迪似乎很安静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在环境和身份的改变中,他很安静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倘若说他能“坦然”接受, 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接受环境并且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却未遗失自己,在“体制化”的环境中保持着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所认为的事情——hope,并最终改变了困境中的自己重新获得人生和自由!

最后用自己2014年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电影带给我的精神,“在不好的环境中,若能坚持自己而不随波逐流,做真实的自己,那么是你赢了,倘若因为环境让你改变的自己都不喜欢,那么是你输了,并且输给的不是环境,是输给了自己……”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