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集合5篇

06-02

我们通过阅读常常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当不同的人看完作者的作品,他们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为了更好地了解书中的内涵,我们应该写读后感来分析,如何从小的感悟着手撰写作品读后感呢?请看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搜集的有关“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的资讯,一起追求卓越共同实现梦想!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篇1)

在我最近的一次语文教学中,有一堂课让我终生难忘。

这是一节识字课,我要求他们用“是”字说话。一年级小孩子特别喜欢说话。他们把“是”字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及日常见闻紧密结合,表达得那么自然、流畅。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爸爸是个记者。”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

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得赶快躲着。“我是个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个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经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不少同学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还有脸说!”……说句心里话,此时此刻,我的内心真有些矛盾:想想平时他那些表现,我真想说“这就是你天天调皮捣蛋的结果”;然而看看这个孩子满脸尴尬的样子,心中又不免有些同情。矛盾之余,我示意他坐下。谁知他还真较上了劲儿,站在那儿不坐下。于是我只好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他果然开口了:“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他说出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却忽然停下来了,脸也涨红了。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个“坏孩子”。此时,我心中像打翻的五味瓶―

―我在为他突然萌发的强烈自尊所感动,我满怀深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他从我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从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我不是个坏孩子!”我情不自禁的带头为他鼓掌。这时,我发现他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

下课以后,我把刘涛叫到办公室想和他谈谈。我还没开口,他就主动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

这堂课给我的感触太深了。我一向认为低年级孩子年纪小,根本不懂什么叫“自尊”,尤其是那些捣蛋鬼,都是些“厚脸皮儿”,然而今天的事情让我改变了看法:刘涛不过是个六岁的孩子,但是他的三次造句两次改说句子,却让我真却的感受到了他对尊重的那份渴望。原来自尊并非成年所独有,也决不是那些“好孩子”的专利。对那些后进生来说,他们更加看中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尊重每个孩子,这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和完整人格的重要前提,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另外,我不得不佩服蕴藏于这个孩子身上的惊人的创造潜能――从“我是个好孩子”到“我是个坏孩子”再到“我不是个坏孩子”这一过程,不止是一个灵活运用“是”字进行语言表达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自我价值判断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周围议论否定与自我向往肯定这一对矛盾之中,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统一点――“不是个坏孩子”。这种机敏的创造力难道不值得赞叹吗?而此时,无疑也正是改变一个孩子的最佳时机!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篇2)

我们不是坏孩子,童年是美丽的,倘若被无穷无尽的作业所压倒,岂不是太可惜?

书与成绩只不过是人类作茧自缚的工具。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太多的孩子被埋没于书海之中,如同机器一般啃书本,只为了一个所谓的成功——第一名!

想起曾经读过一个故事。老师问同学们:“雪化了是什么啊?”一个孩子想了想,说:“是春天!”“你真是个笨孩子!”老师很生气,继续说道:“是水,你没有看书吗?”

雪化了是春天,这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回答啊!为什么一定要遵循书中的答案呢?为什么一定要把孩子眼中的天真可爱画上一个刺眼的红叉叉呢?

学校的文明班级,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班级,没有一丁点活力。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是,我鄙视以成绩衡量一切的老师,在他们眼里,学习才是正道,其他的一切都是歪门邪道!

于是,造就了一群学习好,不会扫地不会交际不会搭配衣服带上瓶底眼镜的懒虫!我有一位同学,画画非常帮。画画时,一手拿着几只画笔,嘴里叼着画墨,没有几分钟,一副画就完成。可是他的`家长和老师都认为,画画什么的是毫无用处的东西。

往往学习的同学,都是品德兼忧,可谁又知道他们心中的压抑呢?往往那些所谓的“差生”,都是抽烟喝酒逃课的坏孩子,可谁又知道他们心中的无奈呢?

我们有我们的快乐,你们,不要来打扰!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篇3)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一直是我认为的最好的学习方式。虽然对目前教育体制下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尽认同,但对“多读书,读好书”的倡议,我们一家都是欣然而为的。从买书到读书,再到写读书心得,我都欣喜的处于一种“被推动”的状态,孩子成了主导——不仅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自己认真地阅读、学习,还督促我读、主动与我交流感想,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

在读完《我不是坏孩子》这本书后,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好像最珍贵的东西像废纸一样被无情地撕碎。书中的叶小开,是一个单纯、活泼、热情的孩子,如果能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他肯定是完全另外一个样子。但故事中,他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公平地对待他,在孩子眼里,他已被抛弃,没有人相信他,甚至没有人愿意听他微弱地辩解。文中的结果都是我很不愿看到的,甚至我不太赞同作者把这样的结局写在书里给孩子们看,但叶小开似乎没有其它的出路。

对于教师来说,教好一个好学生固然重要,但教师更大的成就应该是教育好那些看似有“顽疾”的学生。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单纯而天真。他们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可,有时,为了达到被关注和认可的目的,他们采取的行动可能会超出常规,我们习惯于以成年人的视角评判他们行为的对或错,往往忽略了孩子最基本的动机,从而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简单勾画出好孩子坏孩子的界限。而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上的瑕疵将少数教育者的思维导向推向了功利主义,不仅没有心平气和的对待孩子行为上的偏差,甚至给他们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没有给他们公平的表达机会。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关注和服务于每一个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以此为出发点,作为一名教育者,将那些行为上有偏差的孩子引导到正常发展的轨道,远比升学率、高分率这样的数字游戏更有实际意义。

南非有一句谚语:“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作为家长,不能把教育责任简单地推给学校,因为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现在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不对称点,家长的受教育经历与现在孩子的受教育经历有着很大的差别,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差异很大。在叶小开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对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小时候对父亲的依赖,到后来对父爱的疑惑,甚至到了后来的畏惧。造成这个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得不到来自父亲的理解、宽慰和肯定,二是亲子之间正常沟通交流的缺位。叶小开的父母没有很好地解决两代人思想上的反差,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甚至丧失了对孩子的信任,这对孩子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也成为叶小开走向叛逆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一个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的孩子,面对着一个令他感到绝望的环境,会是怎样的心态?

我觉得,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公平的教育环境而努力:

一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慎用“标签”,不要轻易下“坏孩子”的定义。用同样的眼光看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会做错事,但不是坏孩子,一旦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为被肯定的愿望不能实现,孩子就会真的按照“坏孩子”的标准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缺少判断力的年龄,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我们的责任在于,不要轻易否定孩子,不要戴上有色眼镜,要给他公平的表现机会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成长环境。

二是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每个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但引导不是命令,不是包办,不是决定。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甚至对孩子也要有敬畏之心,在批评孩子之前先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还能做得更好。孩子有时何尝不是我们的“老师”,从“小手拉大手”到“廉政进校园”,孩子们的纯洁和真诚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吗?弯下腰和孩子说话,多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特别是那些看似有“顽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聆听他们的声音。

虽然都知道成长比简单的获取知识重要,但落后的体制、浮躁的心态往往让我们在实践中迷失,我不知道孩子眼中的教育公平到底是什么样的,也许每个孩子想的都不一样。作为家长,我只是希望孩子们以后能生活得比我们这一代更加从容而幸福。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作为这篇心得的结尾:中国的教育尽管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我们心底依然充满对教育的期待和热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篇4)

这本书我是利用睡前的两个晚上一气儿读完的,儿子也只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就看完了。我是先看的,看完后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但我什么都没有对孩子说,主要是不想给他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想他会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果然,儿子第二天看完几个章节后就连说了两三遍:“叶小开太可怜了!”之后,每次看完书挂在儿子嘴边最多的就是同样的这么一句话,随着情节地发展他会忿忿不平地替叶小开打抱不平:“高洁太可恶了、他的班主任太坏了、高洁的表哥真的很讨厌……”等等,感觉孩子非常能理解叶小开的心理,觉得他受了很多委屈却无处“申冤”。特别是作者在最后章节写了两种结果---一种是以叶小开跳楼作为悲剧收场,另一种以叶小开转学开始全新的生活给读者留下了希冀。当然,我想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都希望叶小开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我首先觉得叶小开的父母太“失败”了---他们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回家后情绪表现异常、闷闷不乐的情况下,作为父母却没有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只是一味地指责他,那么孩子怎么会有心情跟他们诉说“委屈”呢?合格的父母首先应该从作孩子的朋友开始,要努力成为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当他在外面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他才会毫无保留地向家长敞开自己的心扉。

其次,我和欧阳宁远的观点比较一致的是叶小开的班主任也不能算是一名称职的老师。作为老师肯定喜欢成绩好、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孩子,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会十全十美,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即使大人也是如此的)。好老师就像伯乐一样,应擅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他们自己或许尚未意识到的潜能!如果很轻易地就给孩子贴上一个不太好的“标签”并一直以这样的眼光看待他,那么这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是会被逐渐埋没的。如果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到孩子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表扬他们,那么每个孩子都能树立“我很棒!”、“我真的很不错!”等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意识。

同时,该书的作者引发了我和孩子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比如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才算真朋友?---至少我认为像刘大威这样的孩子是让人不敢作为好朋友去接纳的。欧阳宁远一度很排斥高洁,我问他:“高洁真的过分吗?男孩和女孩该如何相处?出现矛盾时该如何化解?”通过这样的提问,他也意识到同学间的交往也是一门学问。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到一个人物---王伟,我也曾问过欧阳宁远:“与叶小开相比,王伟是好孩子吗?”“他帮助叶小开就是好孩子!”孩子曾如此回“那么他偷人家的手机呢?他利用叶小开拿他家里的钱上网呢?”我又问,最终,孩子才意识到书中真正的坏孩子其实是王伟。

最后,感谢吴老师向我们推荐的这本书,它引发了家长和孩子们对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我们从中确实获益良多。谢谢!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篇5)

坏小孩整天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啥也不必想,啥也不必做,而好小孩要整天去做一些自个没有做过的工作,去应战自个,去弥补自个……

好小孩每日天都要做功课,背功课,而坏小孩啥也不必做,仅仅玩。

好小孩每天都要认真听讲,认真写工作。而坏小孩啥也不必做,仅仅不要找麻烦。

假如我是个坏小孩,我会把一个现已办妥的工作给拆散了,而在校园里我会把他人最重要的东西给弄坏,到时候,我再伪装不知道,这件工作就会过去了。

假如我是个坏小孩,我会上课不认真听讲,老是嘻嘻哈哈的。还一老气教师。

假如我是个坏小孩,我会去把他人的东西拿来,增加到自个的贮存箱,我还会去给他人添麻烦。让咱们都厌烦我。

尽管咱们都这样想,但不过咱们仍是要做一个好小孩,只不过时间用“坏小孩”来策鞭自己,提醒自个终究完成自个的抱负,将来可以协助坏小孩,让这个国际没有坏小孩。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