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学会的第一个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婴儿时期的孩子,哭泣是他们和爸爸妈妈交流的方式,但是到了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哭泣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有的孩子哭是性情使然,有的孩子哭是性格懦弱,有的孩子哭是颇有“小心机”,最后的这种哭是伴随着一定的“目的”如果孩子到了七八岁还是很喜欢哭,作为教育者就有必要告诉孩子,哭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最近我听家长讲了这么一件事情。
乐乐和小森是一对表兄弟,有一次乐乐妈妈晚上要上班,就把乐乐送到小森家里,请小森妈妈一起照顾。两个小哥俩玩的特别开心,很快乐的度过了一天。到了晚上要洗澡睡觉的时间了,小森妈妈先给乐乐洗,整个过程都很顺利,直到有一滴香皂泡沫进入了乐乐的眼里,乐乐虽然很不舒服,但却丝毫没哭,说:“姨妈,眼睛有点不舒服,好像是香皂的泡沫进眼里了,你帮我倒点水,我自己用水冲冲。”小森妈妈听了连忙给孩子冲干净,心里想“乐乐这个孩子一点都不娇气,如果换了小森,肯定又要哭了”于是她决定借机教育一下小森。换成小森洗澡了,小森妈妈故意很不小心,一滴香皂的泡沫也进入了小森的眼里,小森果然大声嚷嚷的哭起来。妈妈就当没看见也没听见,小森见妈妈不哄他,只好捧起水,自己把泡沫冲干净,妈妈这时告诉小森:“小森,刚才乐乐哥哥洗澡时,他的眼睛里也进了香皂泡沫,他没有哭,只是赶快告诉我,让我给他倒点水,他冲洗的速度,比你先哭,再冲洗的速度快,你都长大了,遇到事不能只会哭,要快点想办法解决,懂吗?”小森听了妈妈的话,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妈妈,我懂了,我以后也不哭了,要赶快想办法。”
听了家长讲的这件事,虽然事情不大,但是讲得道理却是挺深刻。遇到事情不能第一时间用哭来解决,这是孩子应该学的基本道理。最近我看了《读者》里面一则小故事,一位战士在战场上死了,有人将他的尸首带到了他的妻子面前。妻子见后却发起了呆,哭不出来。有人劝他说:“她必须哭,否则她将会死去。”但谁都没有办法让她哭。后来,一位聪明的奶娘将她的孩子带到了她的眼前,她哭了,说:“我亲爱的孩子,我为你而活着。”就这样,哭泣缓解了这突如其来的严重打击所造成的高度心理紧张,是她避免了不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极度痛苦的时候,如果能痛快的哭一场,往往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哭泣效应”适当的哭泣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可以排出我们身体里的毒素。但是,这并不代表,孩子每次的哭都是在排放毒素,作为教育者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哭泣。
教育笔记:《不是我干的》
早操时间快到了,老师组织幼儿排队下楼,准备做早操。当老师在一楼等待后面正在下楼梯的小朋友时,突然大班夏老师走过来跟我说:“我刚刚在楼梯口蹲着和我们班一个小朋友说话,你们班有个男孩子突然跳下2格楼梯,一下子撞到了我的头,他跑得太快,没看清,我就知道是一个穿蓝色衣服的小男孩。这太危险了,撞到我没事,估计他也撞得不轻。”我说:“不好意思哈!早操结束回去,我问问是哪个孩子?”
早操结束后,利用谈话时间,我将事情发生原委跟全体小朋友说了一遍,问:“是我们班哪个男孩子跳下楼梯撞到了夏老师?”孩子们纷纷说:“不是我!不是我!”我们经常强调不能连续跳着下楼梯,避免摔伤。小朋友纷纷表示不是自己干的。教师见没人承认,便说:“楼梯口有监控,会拍下小朋友的行为,但我现在不想去看,因为我相信我们班小朋友能够勇敢承认错误,如果你承认错误了,我依然觉得你还是个好孩子!”大部分孩子还是说:“不是我,不是我!”。教师又强调:“刚刚夏老师头撞得很疼,那个小朋友的头应该也撞得很疼吧!”这时,缪子豪小朋友低声嘟囔着:“可我没感觉到疼啊!”咦~听他这么一说,我发现他的眼神比较躲闪,游离!
于是我趁热打铁:“如果犯错了,能勇敢承担,还是好孩子,爸爸妈妈老师依旧会喜欢你,觉得你很勇敢!但是逃避责任,这样的做法没有人会喜欢!”听到这,缪子豪小朋友举手了,终于勇敢地承认了!老师和小朋友为他鼓掌,鼓励他是个勇敢的好孩子。接下来,教师再次对孩子们进行了安全教育,下楼梯一步一步稳稳地下,不能直接跳下去,否则容易摔伤。
中班的幼儿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偶尔的调皮可能会带来一些后果,但他们无法预料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所以,每日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另外,孩子犯错也许是无意的,教师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能勇敢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教育随笔:那次孩子教育了我
父母教育子女自古以来就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反过来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在生活细节中,不经意间忘掉了自己长者的身份,当着孩子的面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而被孩子发现,甚至说上一两句,那么我们是去随便找个什么借口来粉饰自己呢,还是该放低自己的位置去勇敢地直面而改呢?
就先从今年暑假里的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起吧!
当时妻子所在的学校已经早几天开学了,留下还没开学的儿子和我在家度假,于是便想着利用这几天难得的假期好好整修一下家里的水电。
于是一大早,我就张罗着去找来了水工、电工,在家里便开始忙碌了。我自然就成了找东西跑腿的小工,为了让上初中的儿子也能积极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我便让他也跟着跑腿帮忙。当然这也是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致认可的理念。谁都知道这大大小小修理的活儿实际上跟装修房屋是一样的道理,可谓琐碎凌乱,什么龙头、马桶、软管、角阀、灯泡、开关等等都得检修的检修更换的更换,至于这些材料的价格,还有工价,上涨到超出我们这些工薪阶层的正常想象范围不说,单就一会要这,一会要那,让你一个非专业的人楼上楼下来回的乱窜,绝对挑战你一个教书先生柔弱和无知的极限了。
折腾到下午结束时,看看家里已狼藉不堪,暗自发誓以后装修房子像自己这年龄一定不要像过去和今天这样再亲力亲为了,就干干脆脆找家装修设计公司全包出去省心省事,多花几个票票,省心,也值。
等到收拾打扫完屋子时已是黄昏,孩子的姨夫姨妈听说我们回来收拾房子了,便打来电话说累了一天了不用做饭了晚上一块到外面吃,再说一个暑假没见了好好聊聊,我便信口答应。
人常说年龄不饶人,一点也不假,这近不惑之年的人忙碌一天,此时已筋疲力尽,下楼后我就顺势给路边的台阶上一坐,说是顺便等着去吃饭,也许是天热的缘故,也许是看着家乡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一下子从身体到心理上放松了,所以坐下后竟无意间把脚从捂了一天的皮鞋中取了出来,随意地放在石头上,做出透气的架势来,可就在这时,站在旁边的儿子不屑地说了一句:“爸爸,你还是老师呢,看你现在的形象吧!”
话音刚落,就这简单的一句话,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竟无言以对了,虽然儿子的声音不大,但我明显感觉自己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新兵,而面前站着的就是我严厉的长官,我机械的站起来,很快地把脚放回鞋里,拍拍屁股上不知有还是没有的灰尘,拉拉不知平整还是不平整的衣襟,算是一个简单的整理着装,然后木讷地站在好像一下子比我高了许多的儿子面前,对视的是儿子那不再稚嫩的脸,和脸上一双不再稚嫩的眼。
此时此刻,我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在这刹那间丢失了什么,只是觉得刚才的放松和一天的劳累,一下子荡然无存,多少年来自己对儿子近似啰嗦的说教,似乎跑得无影无踪了。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应该庆幸自己对孩子的说教终于突然间看到了效应呢,还是应该反思像自己这样的不经意的言行曾经有过多少,以后还会不会再有?因为至少我知道我的孩子以后在他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决不会像我一样因得意或失意而忘形的,但我相信,这个故事注定将在我伴随儿子成长的史页上留下的一笔。
写到这里,也许是教育职业的习惯,我由个体的我想到了群体的我们,生活中,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我们习惯着说教孩子,也习惯着接受被孩子给予的伦理道德性的尊重,而习惯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可怕的,它往往容易让人麻木,当我们麻木的时候,可曾意识到我们如何用言谈举止、生活细节去佐证自己已经空洞而苍白的说教,以及赢得别人尤其是下一代对我们尊重的资本呢?
也许是习惯让我们在这样的“反教育”面前显得窘迫十足,尊严无从,但如果面对孩子第一次“说教”我们父母时,我们切莫用漠视或轻视的态度抹杀孩子的正义和勇敢,只有用虚心的接受才是作为对正确与错误的最潇洒回答。听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得是多么慷慨与洒脱,父子亦然。
当然,我是一直相信正能量传递的速度之快是不可低估的,其传播的广泛性也是难以预料的,但我还是想借此告诫我们父母或教育者:教育无小事,当躬亲尽力为。
我想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今年的九月份,我又教了一个新的小班。有一个叫小旭的小男孩特别爱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我们去家访,在他的家里。这个男孩大大的脑袋,忽闪着眼睛,笑呵呵地看着我们。真是一个快乐的孩子!一看到他,我就喜欢上了这个笑呵呵地男孩。
开学了,孩子们哭着闹着开始了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小旭挺有意思,他不哭,而是研究教室里的门是怎样打开的。门研究好了,知道怎样打开了,趁老师不注意,溜出门外,也不走远,看看走廊,好几次我们都把他抱了回来。
孩子们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啦,都喜欢上幼儿园啦,小旭每天也总是乐呵呵的来,乐呵呵的走。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孩子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的话,就连小朋友的话也不是太能听懂。每次入厕,老师总是要拉着他的手带他去卫生间,喝水也是帮助他拿杯子,因为他不能明白老师说“贝壳组的小朋友去喝水啦。”等等。老师们都有些着急,我对其他的老师说:“不要着急,要慢慢来,说不定哪天,他就明白啦。”
有一次,中班的张老师要在我们小二班试教,她组织的是艺术活动《纸盒变变变》,张老师请小朋友们把纸盒打扮的漂亮些,送给小熊宝宝,因为小熊宝宝要过生日啦。孩子们都很开心,张老师提供了很多的装饰材料,孩子们自由的装饰起来。小旭特别感兴趣,他先用橡皮泥把纸盒装饰成一条条美丽的花纹,又用小贴画贴在纸盒上,还用水彩笔画了图案,观摩活动的老师都称赞小旭,小旭拿着装饰好的纸盒又蹦又跳高兴极了,我也被他感染了,也跟着乐呵呵的笑。
回到班级之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班级老师,班级老师都很震惊,因为这个孩子连老师说话有时都听不明白,没想到在做手工时,那样出色。从那以后,我就特别观察小旭,这个孩子对美术非常有天分,我们带孩子做手工、画画的时候,他都特别认真、喜欢,做完了、画完了,他总是捧着他的作品,呵呵地笑。
这真是一个打动我心灵的孩子,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孩子,也许有的孩子做事情就是慢慢的,但是要多给孩子时间,慢慢地,我们就会有惊喜的发现!我愿意陪着这些乐呵呵的孩子们慢慢长大!
我们的一个男孩很会哭,经常在吃饭时,他就会莫名地流泪,其实也没发生什么事,但这种情况却迟续了一个星期左右,他的父母也为此感到很烦恼,所以今天我特意与他坐在一起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我适当地给予他一些鼓励,感觉他吃饭还是可以的,情绪也比较稳定。但是一旦坐到了小朋友当中,又会哭起来。
睡觉也是如此,他想要尿尿或喝水了就会哭,我只有走过去问他,他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他在睡觉时总喜欢用手蒙住自己的眼睛。不让任何人看到,并且很长时间都不能入睡,于是我坐在他旁边轻轻地拍拍他,但是这样效果也不好,过了会他又会哭,然后就说又要尿尿了,我感觉他在幼儿园总是习惯以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其实他是个脆弱且胆小的孩子,在家中经常由奶奶带着,奶奶难免会比较宠他,如同温室里的花朵。所以他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多多表扬他,增加他的信心,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请他上台来独自表演,以此锻炼他的胆子。当他做错事时,尽量不要批评他,因为他很脆弱也有些敏感,也许我们一句批评会让他难过很久,甚至变得越来越胆小。对于他,我要有十足的耐心与爱心,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慢慢地引导他,鼓励他能大胆地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意愿,并且用心去照顾他,关心他,让他感觉在幼儿园也能得到爱,从而使他愿意与我们一起玩耍游戏,能很好地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得不偿失,做“坏老师”只会让孩子们更加疏远你的同时让自己更无奈。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也是敏感的。当我走进孩子们的那一刻我就深深体会到了。这群小不点用询问的眼光望着我,“看,韩老师的头发变了!老师换新衣服了……今天一进门就听见孩子们在议论着。与这帮孩子的相处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点点滴滴。
今天加点的时候,我一边发饼干一边为他们打开包装袋,耳边不时响起孩子们的“告状”声。我着实有些不耐烦了,正想吼上几句叫他们安静下来,一只小手伸过来,轻轻地抚摩着我的手。我转过头一看,原来是一飞。“老师,你的手受伤了”,我帮你包起来吧。一飞踮着脚,涨红了小脸,眼里益满了对我的关切。我赶紧蹲下来说:“谢谢你,一飞”,或许是刚才给孩子们分饼干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划破了。孩子没有忽略它,是因为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点哪怕是小小的变化都是重要的。我深深地为自己刚才的不耐烦而羞愧。
回顾近来与孩子的相处,孩子们似乎对我疏远了很多,也许是因为我严厉的眼神、生涩的话语拉开了与他们的距离。我虽然换来了“耳根清净”,但与此同时孩子们为我敞开的心们也悄悄的关起来了。得不偿失,做“坏老师”只会让孩子们更加疏远你的同时让自己更无奈。
周六,在家陪刚满三岁的小外甥画画,看着他左手拿着彩笔认真涂鸦的样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左手拿笔写字是个什么感觉?于是我顺手拿起彩笔写了个字,尽管我觉得我写的很认真但是写出来的成品还是弯弯曲曲不成样子。
用左手写字,你会发现尽管你一笔一划写得非常的吃力非常认真可是那个字还是会写的歪歪扭扭,并且写起来很慢很吃力,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班上正在练习写数字的孩子们,他们的现在不就是我左手的样子吗?孩子们每写一个数字都在尽力的控制着自己的小手,就像我在控制我的左手一般,虽然努力的想把每一笔都写的端正却又力不从心。但是我们的孩子和我的左手一样都在努力的让他变得更漂亮。
我从我的左手上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体会到了他们想帮忙却又帮倒忙的内心,或许很多的大人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刚刚开始学习时的样子,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努力做却做不好而被训斥的孩子,或许上天留这样的一只左手给我们就是让我们有机会再去体验这样的成长,感受孩子的感受。
孩子,我用我的左手陪你一起长大,我不再要求你把事情做得很完美,只希望你很认真;我不再要求你重复的做你已经做过得事,只希望你能努力。
孩子,让我们共同成长!
相信《教育随笔:我不是“坏”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