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件推荐4篇

06-06

为了让您更加了解“软件工程课件”编辑为您撰写了一篇详尽的文章,期望本文能够成为您的灵感之源。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和发展全面能力的有效手段。

软件工程课件 篇1

软件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类人员的积极参与合作。用户、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开发管理人员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课件开发也应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技术人员、学校领导的积极参与与合作。这样才能让所开发的课件达到近善近美。因此,软件工程原理在课件开发中的运用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我们要在课件开发中引进软件工程的一些思想,并结合课件自身的特点,以此提高课件开发效率,保证课件质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优秀的课件活跃在各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课件给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更多人切身体会到计算机技术给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变革、腾飞。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7.

[2]郑人杰.using software engineering[M].No.2. Beijing: QINGHUA UNIVERSITY,1996.

[3][美]Roger 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4]温雅丽.面向对象技术在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4).

[5]方其桂.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9.

软件工程课件 篇2

摘要:在信息社会发展的大潮下,随着互联网+创新思维模式的提出,针对企业对高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创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高校的实验教学中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融合创新思维,以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内容的设置和实验环境的开放性上同时考虑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探索新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以创新为理念,最终提高高校工程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综合性;设计性;教学改革

1引言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工程类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工程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信息处理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开发学生智能的重要步骤,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类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融合了多门课程的知识,以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为探索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并融合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先例。

设计性实验的界定

2.1综合性实验界定

综合性实验是指某课程的实验内容涉及的知识是该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或与该课程相关的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一般来说,综合性实验的综合特征除了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以外,还体现在实验方法的多元性、实验手段的多样性,以及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方面[1]。综合性实验应能体现出实验内容的复合性和人才培养的综合性。

2.2设计性实验界定

设计性实验是指按照教师给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拟定实验步骤,加以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实验[实验内容的探索性。

设计性实验的目标

为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带动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和优质实验项目建设,本文提出了基于软件工程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以及编码测试等。软件工程课程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实现,使学生能够结和课程有关软件生命期的介绍,规范软件设计与实现过程的文档要求,掌握软件设计的规范,理解软件工程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与传统实验项目一样,应具有完备的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有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书等。

设计性实验的目标

首先是前期的准备工作,为了体现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主要制定包括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实验题目的拟定,以及教案的准备。开课前的资料准备充分后,邀请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及该课程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召开讨论会,共同对软件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在综合性和设计性方面的要求和开展进行讨论,集众之智对该课程的开展提出进一步的建议与完善。为实验课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软件工程实验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在线实验教学系统。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使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旨在结合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与技术,催生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高校教育模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现代教育方式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有单一的课堂授受这一种形式,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现代教育开始越来越多地走进各高校。在线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也开始被一些高校在尝试。在线实验教学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教师查看学生上传的实验结果;学生登录查看实验题目;学生查询自己的实验成绩。该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知识涉及软件工程,C#或Java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Web涉及与开发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综合性较强,能够比较全面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该实验题目切合实际,取材源于学生日常实验课的经历,激励学生采用信息化的思维和程序设计的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采用自己所擅长的程序设计语言,结合实验要求和自己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主动设计实现方案,结合所学的各相关专业知识,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充分考虑功能性、可用性,扩展性和友好性,最终完成一个初具功能的在线实验教学系统。并在实现过程中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在每个阶段给出该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说明书、需求分析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等文字材料。在实验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最终的实验完成情况已经体现了此次软件工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效果,学生主动性提升,体现在主动设计系统架构,主动思考系统功能的扩展,主动编码实现系统等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能够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程序设计、Web开发以及数据库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每个学生所设计的系统都有自己的创新点,架构的创新、UI设计的创新、新功能的创新、甚至开发语言的创新,可谓是百花齐放,让人耳目一新。

设计性实验的目标

软件工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从学生的参与度的提升、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的提升、实验成绩的提升等方面都显示了其积极的'作用。由此也引发了作为实验教学人员在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方面的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准备和执行实验方案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给学生的发挥与创新留下了比较广阔的空间,但与此相适应教师有许多准备工作,包括学生也有部分工作要在实验前的课余完成。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初步确定实验方案,画出相关的设计图、结构图等。或者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步骤。相关实验室要为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相应条件,包括网络环境,硬件和软件环境等。指导教师在检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时,必要的时候可以会同相关课程的教师或气他实验教师一起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5.2实验和实验中的指导

为了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不同的思路,正式实验前实验室应当软硬件符合多元的要求。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对个别思路狭窄的学生单独指导,着重引导学生如何综合所学知识和技能,合理恰当的用来解决所做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思考的能力,注重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

5.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所做实验的一个文字总结,指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实验报告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从实验方法的建立、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环境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方面着手,对整个实验的过程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是对自己实验过程的一个总体回顾。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对理论上有创新或有工程实用价值的实验成果,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写出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5.4教学总结

实验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所带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地对每一阶段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的整体完成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个别学生的闪光点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即知不足又开阔视野,通过实验能有更多的收获。最后,实验指导教师要注意将优秀的实验报告和完成的实验成果归类,提炼,作为今后实验的素材之一。

6结论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包含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包含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些特征和社会发展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实验教学人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且融入创新思想。在相应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符合学生水平的,满足当今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思路,创新方法,做到与时俱进。高校相关管理人员也应站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高度上,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从各方面加大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支持与投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长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3):96-97.

[2]田运生,刘维华,王景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26-129.

[3]沈为民,黄杰,杨凯.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2(8):21-24.

[4]王晓波,张雪,司红起.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互动教学与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66-67.

软件工程课件 篇3

CAI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软件,它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无不渗透着软件工程的思想。课件开发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开发,它要涉及教育、心理、专业知识等各个方面。下面以基于瀑布模型的课件开发模型为例,将软件生存期划分为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和评价维护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每个阶段都应建立完备的文档,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下一阶段的工作才能开始;前一阶段产生的文档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

3.1软件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首先要分析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包括学科领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层次、基础、特点和接受能力,分析课件所需的技术支持条件和运行环境,确定该学科课件开发的可行性,制定开发计划。

3.2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研究的对象是软件项目的用户要求。全面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能准确地表达被接受用户要求,是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应根据课程内容的总体要求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基础、特点和理解能力,制定课件的大体框架,涵盖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其次通过与用户反复交流获得用户的基本需求,在课件开发过程中,通过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充分了解目前教学的不足以及课件期望达到的效果,可以通过创建原型的方法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最后,对用户的基本需求进行反复求精、细化,经过多次的反复交流、修改,直到与用户的意见达成一致,得出对目标系统的完整、准确的需求描述,并进行认真审查,符合要求再进入下一步。

3.3软件设计阶段

该阶段完成的是教学设计和脚本编写。教学设计是一种用于计划教学、安排教学的系统方法,它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设计。考虑到教学课件的特殊性,在设计时还必须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其具体任务包括: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单元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确定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控制,设计学习评价标准等。脚本编写要特别注意吸取课程专家的经验,在章节编排、内容阐述、难点、重点处理方面,使之具有较好的逻辑性、严谨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各个教学单元之间的联系要符合学习规律,教学内容的出现要适应学生的心理规律,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专家的经验能最大限度地带进课堂,保证计划教学和实施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4软件实现阶段

实现阶段要把设计阶段所得到的教学逻辑顺序、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控制利用各种开发工具通过软件制作加以实现。根据脚本的内容,收集相关素材,例如整理文本、扫描图片、创建图象和动画,制作片头等。程序员根据创作构思和界面风格,运用确定的素材完成各模块的制作。

3.5评价维护阶段

通过课件在实际教学中的试运行,让该课程教师和部分学生共同复审,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对课件进行合理修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更新对课件及时更新或增加知识点,以保证课件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软件工程课件 篇4

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是面对复杂的问题,让软件的开发按照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模式来实施,要有计划地按照要求分阶段实现。对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软件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软件生命周期。按照事物从发生到消亡的规律,一般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计划、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等阶段。这几个阶段的衔接,通常用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做出直观的图示来加以表达。瀑布模型是目前软件工程中一种经典的软件开发模式。在瀑布模型中,各阶段的工作依线性顺序连接,并需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资料交付给下一阶段,下一阶段在上一阶段交付的文档资料的基础之上继续开展工作。这一开发思想在各个方面都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课件的开发属于系统工程,它也应该遵循软件开发的一般规律。因而,将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的原理运用于课件开发是较为自然合理的事情,开发人员在课件开发时应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进行需求分析、按需准备材料(分析教学大纲,把握教学重点),概要设计(采集教学素材,编辑脚本),详细设计(选择好课件制作工具,程序设计),软件测试和维护。从课件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软件工程与课件开发的可比性。.见图1和图2对比如下:

从上面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件的开发中应用软件工程方法的必要性,它不仅体现在步骤上,而且也体现在应用软件工程的方法上。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用软件工程的方法会大大提高课件的质量和可用性。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做软件课件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做软件课件”,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做软件课件(篇1)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视频已成为新时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制作视频时,如何突出重点、清晰易懂是制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需要使用三分屏制作软件来帮助我们完成视频制作。

一、三分屏制作软件的概念:

三分屏制作软件是指可以将一个视频画面分成三个部分,同时播放不同内容的制作软件。这种制作方式既能够让观众一次性了解到多个信息,也便于制作者快速将不同内容结合在一起,制作出优秀的视频课件。

二、三分屏制作软件的优势:

1、快速呈现多维信息:三分屏制作软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同时展现了三个画面,可以使观众同步观看多维信息,这种呈现方式比单屏展示更加生动形象,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简单易用:三分屏制作软件通常都拥有简单明了的操作界面,制作人员甚至不需要具备过多的专业知识,就可以轻松制作出具有专业感的视频课件。

3、适用范围广:三分屏制作软件不仅在学术界应用十分广泛,在企业展示、广告、宣传等领域也大有作为。这种软件能够让品牌、产品或政策等信息更直观地传递给观众。

4、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添加一些动态的多媒体内容,能够很好的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三分屏制作软件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

三、三分屏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1、选择软件: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的三分屏制作软件,比如常用的飞卢课件、瑞波视频制作软件等等。在选择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软件的特性来选取适合自己的软件。

2、添加多媒体素材:三分屏制作软件中,各画面的素材独立添加。可以添加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在添加素材时可以自由设置素材的位置、大小等属性,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3、调整时长:在合成视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调整画面的时长。这样可以更好的协调各画面的动态效果,提高整体的视觉效果。

4、输出视频:完成调整后,可以将合成好的视频进行输出、保存和分享。一般来说,三分屏制作软件会支持多种视频格式输出,可以方便的进行后期编辑和使用。

四、三分屏制作软件的使用注意事项:

1、素材的选择:在使用三分屏制作软件时,需要选择适合自己课件主题的素材,素材的质量也会影响最终视频的质量。因此,需要慎重选择素材,不要只看素材的外观而忽视素材的质量和内容。

2、画面的设计:三分屏制作软件虽然可以同时展示多个信息,但也需要注意画面的整体设计,不要让画面过于杂乱或信息过于重叠。应当合理制作出各画面之间的大小、排列、颜色等方面的差异,使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其中的信息。

3、时长的控制:在使用三分屏制作软件时,也需要注意各画面的时长,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对整体效果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合理控制各画面的时长和动画效果,才能使最终视频具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视频制作技术的提高和三分屏制作软件的出现,让制作视频变得更加容易。无论是在学习、宣传、创意等方面,三分屏制作软件都可以让我们更快更好的完成目标。

做软件课件(篇2)

办公软件课件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办公软件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办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而办公软件课件作为办公软件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办公效率和操作技能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办公软件课件”这一标题,详细、具体、生动地介绍办公软件课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办公软件课件。

一、办公软件课件的重要性

1. 提高办公效率:办公软件课件可以帮助使用者了解和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高效应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课件的学习,使用者可以了解到各种常用快捷键和操作技巧,例如Excel中的数据筛选、图表制作、公式应用等,Word中的文档排版、图文处理、样式应用等,PPT中的幻灯片设计、动态效果应用等,这些技能的掌握可以大大提高办公效率。

2. 创新办公方式:办公软件课件不仅仅教授基本技能,还可以让使用者了解到一些高级应用和创新办公方式。比如,通过学习Excel的数据透视表和图表制作,使用者可以更好地解读和分析数据;通过学习Word的合并邮件功能,使用者可以实现批量邮件的发送;通过学习PPT的幻灯片转换和多媒体应用,使用者可以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演示文稿。这些创新办公方式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感,提升工作执行力和创造力。

3. 促进团队合作:办公软件课件可以作为团队培训和交流的有效工具。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学习课件,掌握相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合作。比如,在Excel中使用“共享工作簿”功能,团队成员可以同时对同一个文件进行编辑和修改,实现实时协作;在PPT中使用“评论”功能,在演示文稿中进行互动和讨论。办公软件课件的学习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团队的合作和交流。

二、编写高质量的办公软件课件

1. 抓住主要内容:编写办公软件课件时,需要抓住主要内容,以满足使用者的学习需求。根据使用者的不同级别和需要,可以设计多个层次的课件,分别介绍基础知识、操作技巧和高级应用。在每个层次的课件中,应围绕核心功能和常用操作展开,避免过多的理论知识,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

2. 结构清晰、有序:一份高质量的办公软件课件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和有序的逻辑。可以按照功能模块和操作步骤划分章节,用标题和导航栏等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在每个章节中,可以采用分段、段落标题、序号等方式,使内容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 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办公软件课件应该注重图文并茂,通过丰富的样式和图示,使学习内容更加形象和生动。可以使用截图、示意图和示例等方式,展示软件的界面和操作过程,帮助使用者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技能。同时,课件中的文字也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枯燥。

4. 练习与案例:办公软件课件中可以设置一定的练习和案例,帮助使用者巩固所学内容和技能。通过练习,使用者可以熟悉软件的各种操作和应用场景,通过案例,使用者可以学会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中的练习和案例应该贴近实际工作,并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

总结:

办公软件课件对于提高办公效率、创新办公方式和促进团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办公软件课件需要抓住主要内容、结构清晰有序、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以及设置练习与案例等。通过办公软件课件的学习,使用者可以掌握基本操作和高效应用,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创造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做软件课件(篇3)

《网页的制作》教学设计

山东省昌乐二中 滕学梅

【学情分析】

1.在学习网页制作之前,学生进行了网站的规划与设计,还没有就网页制作真正着手练习,对Frontpage的使用比较陌生,但是已经有word等软件的操作基础,很多基本的操作可以迁移过来。并且,通过高一的学习与养成,学习小组的整体意识已经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已经形成,所以可以采用先进行自主练习,然后合作探究,通过各组推荐的作品展示进行评价,在展示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

2.学生操作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可以充分发挥各小组“技术顾问”的作用,帮助指导组内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网页制作和美化的基本操作,提高操作和审美能力; 2.大胆动手,积极实践,总结用网页表达主题的技巧和方法; 3.积极、热情地投入学习,体验网页制作的快乐。【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表格对网页进行布局;网页中的图文设置及超链接的使用。2.难点:网页间超链接的建立。【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提前做好小组座次安排,由学科班长组织大家按组入座。

一、展示导入,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

1.展示精彩网页(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网站首页),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网页风格。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与主要任务。

二、指导与点拨(3分钟)

1.分析北京大学网站首页,观察其网页布局(如图),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表格对网页进行版面设计。2.对网页制作所用的基本操作进行点拨:(1)文字、图片的添加与调整(2)网页背景的设置(3)超链接的建立

三、基本功练习(10分钟)

1.任务:快速“克隆”示例网页。(素材发到桌面“基本功练习”文件夹中)

与word中的操作类似,注意迁移 2.要求:(1)先独立练习(参考导学案的“操作导航”);尝试一遍后可与组内同学小声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2)每组的“技术顾问”完成任务后可下座指导;(3)完成后相互检查超链接的效果。

四、制作主题网页(15分钟)

1.任务:从桌面“主题网页”文件夹给出的四个主题中选择一个,快速完成主题网页的制作;

2.具体要求参看导学案“实践探究”部分;可两人合作,有能力者最好独立完成;

五、作品推选、上传:每组推选一个作品参加组间评选,并将作品文件夹传至FTP。

六、精彩展示(10分钟)各组派一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介操作要点。展示前,引导全体学生积极思考以下问题:

1.你从展示作品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2.你是否清楚各作品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若有疑问,及时提出。3.能不能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

注:1.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大家规范操作,对于重点加以强调。2.提醒学科班长记录参与展示和积极质疑、解答的同学,汇入评价。

七、完善提升:(5分钟)

1.借鉴所展示作品的优秀之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根据展示同学的演示,将新学到的操作尝试一遍。

八、总结:

1.网页制作要领:(1)灵活运用基本操作;(2)版面设计清晰、条理,或者有独特之处;(3)配色和谐,给人美感;(4)超链接顺畅、自由,方便使用。2.由学科班长公布本节课评价统计情况。

【教学反思】

1.在学生自主练习过程中,适时指导很重要,但教师一人肯定不能照顾全体学生,所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技术顾问”的作用很关键。

2.在“制作主题网页”环节,给学生准备四个不同的主题素材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兴趣不同,并加以利用,促进教学。

3.对进行展示的同学要进行简单培训(或者对各组长进行培训,由组长传达到展示者),防止展示时只宣讲他们网页中的内容,而忽略技术,浪费宝贵的时间。4.课堂即时评价很重要。学生初次接触一个软件,要经常收获一点成就感才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注意发现、及时鼓励。学科班长记录好大家的课堂参与情况,下课前公布,这项工作若坚持下来,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很大促进。

做软件课件(篇4)

概括起来,项目教学法应当主要把握下面三方面:注重整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在设计项目时,可以考虑现行教材中的一切可行的内容,大体上教材顺序,只要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以逻辑性即可,将这些内容与和本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技术、前沿问题等融入进入,最终形成课题。

让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具体学习和参与活动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起来,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最终实现学和教的目标。

具体的项目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步骤为:

①在教师的主导下,提出项目名称和问题,以及涉及基础理论;

②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提示项目资源,然后经师生共同研究,启示项目资源;

③教师对成果和结论进行评价,再由学生自我完善,直至达到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校外与校内),发挥教学设备、设施的功能。

在对项目教学课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将教学资源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进来:

(1)项目主题要明确:项目的内容应有可操作性,根据项目要素需要配置的资源力求实际。

(2)教学内容:有条理有计划地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项目。

(3)设计形式:关于理论性的项目需要以实验对前人的定律定理、经验规律进行验证,归纳总结知识点;而对于应用性的项目则可以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等综合方式。

《基础会计》是一门极重操作性和应用性基础理论课,因此,实验教学必不可少。

会计教学中,涉及会计业务时,只是让学生做等级“T”型帐和会计分录,这种教学其实和实际相差甚远。

要想使学生对会计业务有深刻认识,必须参与实验过程不可。

唯有经过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消化和理解,才可能真正提高应用能力。

会计实验并非简单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建立一套系统体系,该研究者认为这一体系要将学生的这些能力作为培养重点:

(1)设计的实验项目要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同时结合会计业务和会计法律法规,使学生拥有综合应用知识和职业判断的能力。

(2)将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程序和过程贯穿起来形成综合实验,使学生熟悉会计程序和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处理和分析会计基本业务的能力。

(3)在会计账簿、凭证等单项的过程中掌握会计工作规范,培养学生会计账证表基本的操作能力。

《基础会计》中各个章节联系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割裂那些相互联系的内容,要把教学内容连成一个知识整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把握好会计学科内在的规律、了解会计理论方法科学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内容,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将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会计报告、记录、计量、确认处理程序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财务成果核算与供产销的业务处理之间的关系,会计账户、会计科目以及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会计要素间内在关系讲清。

将知识总体的框架把握好能够让学生在整体上清晰的认识所学知识,进而理清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的内容机构能够划分成四部分:一是会计工作组织有关的问题;二是总结会计方法,主要讲的是会计核算程序以及账户分类;三是会计方法,主要对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加以介绍;四是总论,主要讲述会计的基本理论,是《会计基础》课程理论指导主要思想。

做软件课件(篇5)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无疑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然而,如果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 “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不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件作为一种用来控制计算机实现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应该以人为本,关爱教学双方,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

一、围绕教学目的、内容设计,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

A、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蜘蛛织网》一课时,学生对于蜘蛛织网的过程缺乏了解,这儿是学生认知理解的难点,可以制作蜘蛛织网的相关CAI课件(主要是动画),再加上声音的渲染,从空间概念上展示过程,让小学生仿佛来到了蜘蛛织网的现场,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溶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教师稍加点拨,即可为学生突破难点。

B、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琥珀》一文中,琥珀的形成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理解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视听一体化的特点,借助CAI课件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故事:松脂球形成经过清晰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重点部分。然后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容易得出四个必备条件:a.夏天,强烈的太阳光。b在松树林里c.蜘蛛扑向苍蝇,松脂下滴,正好将它们包裹。d松脂不断下滴。由此进一步懂得了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的道理。

  

做软件课件(篇6)

从课程本质与教学目标来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重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现代教学体系下,项目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项目的操作,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提升物流管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课程体系普遍存在偏差,很多教师对于教学重点把握不好,对于物流管理节点性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精力分配不足[3]。从现实教育改革角度来看,项目教学法给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提供了改革的有力契机,对于完善课程教育体系,也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项目教学,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围绕入库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分货作业等环节,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目标,提高课程教学整体水平。

利用项目教学法推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调节课程体系,明确教学重点,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要夯实教学理论根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营造现实职业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与操作能力。在项目教学法考评体系中,既要考虑操作的效率,同时也要考虑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理论的扎实程度[4]。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物流管理流程,提升对现实工作的了解以及认知程度,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带入感,让学生在正式工作之前,对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都有一个足够的认知,构建自身课程认知体系。

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技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近年来,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物流管理概论课程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课程教学体系中,很多教师自身也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虽然有深厚的理论支撑,但是由于缺少实践检验机会,总体教学水平仍有待提升。通过项目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给教师提供检验自身知识体系的有利契机[5]。通过实践检验,教师可以及时调整的自己教学方式与教学重点,进而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在项目教学模式下,一般也会有专业企业介入,这就给教师提升自身技能带来了重要机会,教师也可以了解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并及时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服务。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项目教学法被证实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危机与挑战,对于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物流管理工作实践具有极强的合作性,很少有工作是通过单独工作完成的,基于此,通过开展项目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协调与人际沟通能力,为将来走向现实工作岗位打好基础[6]。基于此,开展物流项目教学,重点在于转变传统课程的评价模式,通过引入多种评价要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提升协调配合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满足现代物流工作对于人才的需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推动总体教学水平的提档升级。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很多不足。通过项目教学法提升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现代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寻求有效的教学路径,发挥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推动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超才.基于项目教学的《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17):234-235.

[2]胡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效果调查研究———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21.

[3]周程,张曙红.本科高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革新探析———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34(6):143-145.

[4]刘秋平,王珏.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河北经贸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案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32(4):174-176.

[5]邹筱,赵锋.本土化案例在《物流管理》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3):130-132.

[6]赵忠.项目教学法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35(3):177-179.

行程问题课件推荐12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认为这篇“行程问题课件”文章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本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需决策请自行判断!

行程问题课件【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练习八5、6、8、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初步建立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科学引入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神州六号发射画面

(谈话引入:看到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感觉怎么样?陈老师非常高兴,我们班的同学从小就爱国、爱科学。有关神州六号的数学信息你知道多少?说到飞行速度时板书出来)

二、引入探究,自主学习

1、速度表示法

1)板书:神州六号飞行速度每秒7.9千米

用简单表示法写成7.9千米/秒

又如: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可写作160千米/时,人步行速度每分60米可写作60米/分都叫做速度

你发现速度表示法都是怎样写的?(/线右边是时间单位,可以是时、分、秒。/线左边是路程,通常是千米或米)

板书:路程/单位时间

2)试练:P56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投影验证

①猎豹奔跑速度可达每小1104千米,可写作:

②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写作:

③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可写作:

那个速度最快?

2、自主探究例3,合作探究关系式

①出示例3⑴、⑵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同桌探讨:解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③4人小组探究:你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④这三者之间可以怎样变换呢?

小结:通过例3的学习,你领会了什么知识?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识

1、填表(小组合作完成,口述答案)课件出示

交通工具

速度

时间

路程

解决方法

关系式

自行车

750米/分

8分钟

摩托车

16千米/时

3小时

汽车

80千米/时

320千米

飞机

2小时

1600千米

2、P56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口述算式和关系式)

3、P56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提问说出解题理由)

4、P57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提问说出解题方法并注意方法多样化)

5、聪明题:从广州到南宁的路程约1000千米,一辆长途客车从广州出发用了3小时行了30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长途客车还要行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南宁?

1000千米

广州南宁

300千米?小时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简单行程问题

速度表示法:神州六号飞行速度每秒7.9千米可写成7.9千米/秒

特快列车每小时160千米可写成160千米/时

人步行速度每分60米可写成60米/分

路程/单位时间

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行程问题课件【篇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结合解题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1、教师出示口答题:张华每分走60分,走了3分,一共走了多少米?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讲述:以前我们研究了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今天我们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要研究两个人或物体运动后相遇的情况,看谁学得快,学得好。(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1、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教师读题后设问:这里讲的是几个人的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2、填写表格,教具活动演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教具演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诚走过的路用绿色线段表示。

教师提问: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在图上分别是哪一段?路程和是多少?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2)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二分钟,当再走二分钟的画面为:(略)

(3)教师指着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诚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怎样求他们走的路程和?行了三分钟,两人的距离是0米,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张华和李诚走了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米时,走完了全程。表示他们相遇了。

(4)教师板书“相遇”后提问:张华和李诚相遇了,他们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到张华和李诚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1)教师把准备题改为求两地距离的应用题。同时,把线段图下的“390米”改为“?米”。

(2)教师提问:怎样求张华和李诚3分钟人行的'路程呢?数量关系式怎样?

引导学生理解“张华3分钟所走的路程+李诚3分钟所走的路程=两地距离”,算式为:60×3+70×3=390(米)

演示:表示张华和李诚在第一、二、三分钟所行路程的线段分别移动、合并在一起。

(4)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其中第二种解法比较简便。

2、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指出:“相向”、“同时”和“相遇”是指两个人或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结果,在行程问题中是很重要的条件,在解题中切勿忽视。

4、请全体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尝试练习,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指名读题后要求用两种方法解,只列式,不计算。

2、变式练习。把教材做一做1,改为:

李明和小龙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经过5分两人相距多少米?

引导学生解答并得出:虽然他们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但是它的数量关系和相遇问题是一样的。

七、教后感:

行程问题课件【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

2.通过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较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根据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

3.学会解答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能根据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相遇关系式解答相遇求时间的各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投影出示: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读题

(2)用两种方法解答

2.导入:

(1)引导学生把这题所求问题变为条件,改编成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出示改编后的例6,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二、尝试

1.教学例6,读题理解题后解答。

(1)这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相距路程,两人速度)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相遇时间)

2.演示自制投影片。

第一次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1)小东走了多少米?(50米),小英走了多少米?(40米)

(2)两人共走了多少米?(50+40=90米)

(3)用了多少时间?(1分)为什么只用了1分钟?(因为他俩是同时出发)

(4)这时两人相距多少米?(270-90=180米)

第二次演示:请认真观察,根据第一次演示的思考方法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1)现在小东走了100米,小英走了80米。

(2)他们都用了2分钟,老师追问:为什么两人用的时间相同?

(3)现在两人共走了180米。(100+80=180米)

(4)两人还相距90米。(270-180=90米)

3.归纳提问:通过以上两次演示还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1)小东和小英走的时间是相同的。

(2)小东和小英走1分钟就是90米,走2分钟就是180米。

(3)如果小东和小英再走1分钟就走完全程相遇了。

提问:是不是呢?师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东和小英走完全程(相遇)用了3分钟。

提问:(1)这3分钟就是什么?(相遇时间)

(2)讨论:是怎样得来的?

引导学生知道:

(1)小东和小英同时出发1分钟就走90米,270米里有3个90米,所以两人同时走完270米就用了3分钟,也就是这题求的相遇时间。

(2)归纳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知道:270米是路程,90米是速度,3分钟是时间,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4.列综合算式独立解答

5.完成做一做:(P.60页)

(1)根据图示讨论解题思路。

(2)独立解答。

三、应用

A组:

1.完成练习十四5题。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6题。(1)读题再画出线段图;(2)指名说解题思路(3)列式解答。

B组:

1.甲乙两个车站相距270米,两辆汽车从两站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开出几小时两车相遇?

改变条件出示:

提问:(1)根据今天学的数量关系解这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说解题思路。

①如果乙车每小时比甲车慢10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②如果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比甲车每小时少行10千米,车相遇?

思考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解题思路。几小时后两

③如果甲车3小时行150千米,乙走2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分组讨论,汇报解答思路,并列出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解答以上这三个小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我知道了解相遇求时间这类题,都要先找出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和相遇时间,如不直接告诉我们,根据题意求出来,再按数量关系式解答。

2.根据条件列算式并说明理由

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540千米。两辆汽车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1)(65+70)4=540(2)540(65+70)=4

(3)54065-70=65(4)54070-65=70.

(5)540-654=704(6)540-704=654

四、体验

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十四7、8题。

行程问题课件【篇4】

1、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像特快列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出示第45页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画及时速。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0千米/小时。读作:160千米每小时,表示特快列车1小时行驶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驶106千米怎样写呢?

2、出示小林步行图。

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的步行速度是60米/分。

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行程有关的问题,我们把这样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应用题。(板书课题:行程问题应用题)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分别指名读题。

在行程问题中,行驶所用的时间我们叫做时间,在一段时间里行驶的距离叫做路程。想一想,在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行驶的时间各是多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行驶的时间是2小时,要求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

(2)怎样求汽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呢?

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行驶了2小时,就有2个80千米,因此求汽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80×2=160(千米)。

(3)第2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解答的思路。

2、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在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中,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

3、练一练。

(1)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这三种速度,注意路程和时间的'单位不同。

(2)练习八第6题。

要求小强每天大约路步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应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来求。

1、练习八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第(1)个问题,如果知道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怎样计算时间呢?

2、练习八第9题。

想想:这段路程包括哪些部分?怎样求这段路程长大约多少千米?

3、练习八第10*题。

先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写一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

一、笔算下列各题。

二、李婷步行的速度大约是65米/分,她每天上学要用14分钟。李婷家离学校大约是多少米?

三、国庆节小林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这辆汽车的速度大约是85千米/小时。该车第一天行驶了5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两天大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四、两座城市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一座城市驶向另一座城市,去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少用了1小时。

(1)去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行程问题课件【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例3。

教学目标:

1.认识速度的表示方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3.初步学会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探索数学的乐趣,培养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落实教学目标,应把握以下几点。

1.从生活本源中抽象数学模型。行车、走路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情,但生活中的行路问题并不完全等同于数学中的行程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而是对生活中数量关系的提炼,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的数学模型。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数学模型的提炼、抽象过程,要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素材,如以赛车、运输、旅游等活动作为感性支撑,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引导学生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重要概念。

2.在解决问题中揭示数量关系。行程问题不仅要使学生认识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而且要引导学生寻找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中揭示数量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解决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体验、比较和归纳各算式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还要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加以研究,引导学生发现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路程会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数学建模的实际意义。

3.在深化练习中提高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解决行程问题,既要依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又要防止机械地套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师应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搜集和分析信息,在正确处理信息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提供缺少信息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一个思考、补充条件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课件创设赛车情境:一个赛车现场:A、B两车正准备进行紧张激烈的越野比赛。猜一猜,哪辆车会获胜?(课件动态展示比赛后B车获胜。)

2.讨论交流:为什么B车会取得胜利呢?在比赛的过程中,决定获胜的是什么因素?(引出“速度”概念。)

3.揭示课题。

4.课件出示:“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行走60米”、“飞机每分钟飞行12千米”、“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光每秒传播30万千米”。

5.初步感悟“速度”:“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都表示单位时间,“160千米”、“60米”、“12千米”、“340米”、“30万千米”都表示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我们把物体每小时(或每秒、每分、每天)行的路程的多少,叫做它的速度。

6.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将“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160千米”写成“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0千米/时”,将“小林每分钟行走60米”写成“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强调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单位时间)”来表示速度,指出“路程单位/时间单位”是用来表示速度的“复合单位”。

7.举例说明“速度”。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交通工具或动物的速度,并在班上交流。

8.完成课本第56页第5题用“复合单位”改写已知的速度,再交流改写情况。

9.抽象概括:组织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什么是速度”,进一步明确行程问题中“速度”表示单位时间所走的路的长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学习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速度”,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提升,加深对“速度”的认识,理解速度的意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1.学习课本例题,感悟数量关系。

(1)出示例3第(1)题: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讨论交流“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表示什么意思?求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3)反馈汇报,理清思路:“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表示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即1小时行80千米,求2小时可行的路程就是求2个80千米是多少。

(4)引导观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算式80×2=160(千米)或2×80=160(千米),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中80千米、2小时、160千米分别表示什么数量(板书:“速度”“路程”)。

(5)学生独立完成例3第(2)题: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①列式计算。列式为225×10=2250(米)或10×225=2250(米)。

②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算式中各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数量。

2.梳理解题过程,寻找数量关系。

总结以上两题的解答方法,观察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①这两题叙述的是哪方面的问题?

②两题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2小时、10分钟表示什么数量?80千米/时、225米/分又表示什么?

③要求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点?160千米、2250米表示什么?

④根据算式,尝试总结速度、时间与路程这三个数量的关系。

3.概括数量关系,抽象数学模型。

(1)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寻找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进行概括。引导学生思考:行程问题都有三个数量,即速度、时间和路程。从上面的例题中看出这三个数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具体在算式中是怎样体现的?

(2)沟通已知条件、问题与相应的三个数量的联系,让学生说一说。

(3)引导学生理清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抽象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DD抽象出数学模型DD解释说明模型DD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既掌握数量关系,又初步建立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1.巩固“模型”知识,学会解决问题。

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分析以下问题需要补充哪个数量才能解答:

(1)一辆客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求武平县城到福州有多少千米?

(2)一辆小轿车3小时到达目的地,这辆小轿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3)一辆货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这辆货车从武平县城出发,9小时能到达广州吗?

2.掌握数量关系,灵活解决问题。

(1)如果三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出发,都行2小时,哪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最长?哪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最短?如果都行4小时呢?你怎么想?

讨论得出:在出发地点、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快,行驶的路程越长;行驶的路程短,说明速度越慢。

(2)如果三辆汽车同时从同地出发,都到上海,哪辆汽车先到达?你是怎么想的?如果都到北京呢?你又有什么想法?

引导讨论得出:在路程相等的情况下,速度越快,行的时间越短;速度越慢,行的时间越长。

3.拓展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

(1)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去时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平均速度是多少?

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先猜一猜,再解答。

(2)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怎样知道这段路程有多长?

引导小结:在解决问题中,先要找出相对应的速度和时间,再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出路程。

[设计意图: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数学思想方法做指导,数学思维做支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为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奠定坚实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感悟、提炼和抽象,还要组织相应的训练,让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熟练,应用更自如。本环节通过学生补充信息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么学习的?学得高兴吗?

行程问题课件【篇6】

众所周知,未来的教育,倡导开放式学习,把学习的地点扩展到社会、网络;倡导探索式学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倡导合作式学习,通过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倡导多学科之间的整合、相互应用。未来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活动,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这两个方面,我依据维果茨基的支架理论,应用美国JAVA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实践《行程问题》第一课时的学习。

《行程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4~59页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比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

因此,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

2、解决问题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应用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相遇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相向而行速度和的含义。

课前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单个物体运动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课程资源:有足够多的计算机提供给每一个学生学习使用。

行程问题课件【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结合解题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具:演示相遇问题的活动教具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口答题:张华每分走60分,走了3分,一共走了多少米?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2、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以前我们研究了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今天我们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要研究两个人或物体运动后相遇的情况,看谁学得快,学得好。(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教学准备题(P58上)

1、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教师读题后设问:这里讲的是几个人的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回答后教具演示

2、填写表格,教具活动演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教具演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诚走过的路用绿色线段表示。

教师提问: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在图上分别是哪一段?路程和是多少?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2)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二分钟,当再走二分钟的画面为:(略)

学生自己填表

(3)教师指着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诚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怎样求他们走的路程和?行了三分钟,两人的距离是0米,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张华和李诚走了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米时,走完了全程。表示他们相遇了。

(4)教师板书相遇后提问:张华和李诚相遇了,他们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到张华和李诚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3、研究解法

(1)教师把准备题改为求两地距离的应用题。同时,把线段图下的390米改为?米。

(2)教师提问:怎样求张华和李诚3分钟人行的路程呢?数量关系式怎样?

引导学生理解张华3分钟所走的路程+李诚3分钟所走的路程=两地距离,算式为:603+703=390(米)

(3)研究第二种解法

演示:表示张华和李诚在第一、二、三分钟所行路程的线段分别移动、合并在一起。

教师结合演示提问:怎样求两人三分钟所走的路程?算式怎么列?

(4)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其中第二种解法比较简便。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题5及线段图(略)

2、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指出:相向、同时和相遇是指两个人或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结果,在行程问题中是很重要的条件,在解题中切勿忽视。

3、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4、请全体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尝试练习,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5、反馈矫正,说出两种解法的思考过程。(1)654+704

(2)(65+70)4

四、巩固练习

1、教材做一做第1、2题

指名读题后要求用两种方法解,只列式,不计算。

2、变式练习。把教材做一做1,改为:

李明和小龙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经过5分两人相距多少米?

引导学生解答并得出:虽然他们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但是它的数量关系和相遇问题是一样的。

3、完成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2、3题

4、及时纠正错误

五、小结(略)

六、板书(略)

七、教后感:

行程问题课件【篇8】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的实际含义。

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模型的建立。

情感态度: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另外,在生活中,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等数量有了一些较为浅显的认识,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价格和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单价”“速度”等概念,掌握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师: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你们乘过车吗?你们可知道在购物、行路这些事情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师:星期天,小明和爸爸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商城里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呀!可是他在购物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好吗?

师:(出示教材第52页例4(1)的内容),请大家认真读题,思考如何列式(生答),为何用乘法?(生答)。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52页例4(2)的内容。

师:那谁又知道,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怎样的问题?

生1、都是已经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

生2、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最后算……

师:回答的很好,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叫做总价。谁能说出例4中两个题目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各是什么?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及时小结: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师:逛完商场后,你们建议小明和爸爸该坐什么交通工具回家呢?

师:说起交通工具,这儿还有一道有趣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1、都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

生2、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

师:人们为了方便,把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指出:上面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叫做汽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及时小结:在速度、时间和路程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回答。

1、出示“典题精讲”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再说说自己是如何解答的。

2、出示“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跟大家谈谈你的收获!

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行程问题课件【篇9】

先板书:张老师每分钟步行60米,陈老师每分钟步行90米。

导入:同学们,这是我陈老师这是我的搭档张老师,我们向同学们招手问好。我俩都喜欢步行,步行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用步行的方法测量长度。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位老师在屏幕上步行测量,这是一个模拟计时用的表,只要两位老师一走,它就一分钟一分钟的计时。你们想让哪位老师先走?走几分钟?~老师~分钟测量的路程是多少米?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模拟分钟计时器计时。指挥陈老师和张老师在屏幕上步行,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测量出屏幕上陈老师家到张老师家距离,你能完成吗?

老师猜同学们可能有不同的测量方法,下面请你先告诉大家每分钟最少能测量多少米?问:怎样来测量?

演示,并板书算式,应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数量关系式?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张老师测量这段距离用了15分钟,由陈老师测量这段距离用的时间会比15分钟少还是多?(生……)看陈老师演示一下好吗?板书算式。我走得真快,每分钟能测量90米呢,是不是每分钟最多能测量90米呢?(指两位老师在两地相对而立的画面),

那么每分钟最多能测量多少米?怎样来测量?

生……(谁想补充?谁能说得更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我们再明确一下:

2、张老师向什么方向走?陈老师向什么方向走?(师边打手势,边和同学一起说3个词“向对方走去”、“相向而行”、“相对而行”)

3、走到什么时候两位老师停下来?

完成板书:

陈老师每分钟走90米,张老师每分钟走60米。两人分别从自己的家中同时出发,向对方走去。    相遇

8、板书:两家相距多少米?怎样根据刚才的测量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呢?(生在练习本上列式,师巡视)

师板书两个算式,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这两个算式都用到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式,怎样用的?你能发现吗?

练习1:先自己看屏幕弄清题意后师演示。指名汇报师板书答案并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课件:(同)时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走去(师边打手势,边和同学一起说2个词“向相反的方向走去”、“相背而行”)

开放题1:哪只小猫说得有道理?里填上什么语句最恰当?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开放题2:谁和谁在向日葵下相遇了?小乌龟和小蜗牛在相遇之前他俩是怎样而行?(师打手势)(课件)问:接下来,他俩继续保持各自原来的方向将怎样而行?

下面我们就以小乌龟和小蜗牛在向日葵下相背而行为开头,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语句。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他的想象合理吗?刚才几位同学的想象中小乌龟和小蜗牛是同时出发的,你能在这一点上有创新吗?这位同学的想象真有特色,如果有时间:谁愿意来评价一下刚才发言同学的想象?)

陈老师每分钟走90米,张老师每分钟走60米。两人分别从自己的家中同时出发,向对方走去。6分钟后相遇 ,两家相距多少米?

(60+90)×6=900(米)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和                           60×15=900

行程问题课件【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4~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相遇求时间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相遇求时间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会用综合式求相遇的时间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2、做第60页的复习题

先画线段图,再请学生口答这题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提问:怎样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呢?指名回答

改编:把问题与相遇时间3分对调,改编成例6

二、新课展开

1、把线段图上的条件与问题改编

2、根据数量关系,怎样求相遇时间?指名回答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3、根据例5的第二种解法想一想该怎样解答?

问:每经过1分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

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

经过多少分两人可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

4、让学生列式解答

5、讲每一步含义

50+40表示两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270(50+40)表示相遇时间

因为两人1分钟走90米、270米里有几个90米

这需要走几分钟,实际是包含除法。

6、练习P61做一做

做完后请几个同学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5题

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6题

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重点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与上节课学的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题目是相反的应用题。根据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和路程速度=时间,在解答相对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数量关系。

板书关系式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7、8题

六、板书(略)

七、教后感:

行程问题课件【篇11】

知识目标:

1、在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的数的范围不同,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这里着重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一方面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另一方面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法则,适当扩大小数的位数,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法:知识的迁移、对比法、尝试法等

教学案例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

2.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引子:

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下载

(一)小数加法的意义

(1)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2)小组讨论: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735+4.075(板书)

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二)探究小数的计算法则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

例1、3.735+4.075

(1)结合整数的计算法则,先试述自己的思路,大家讨论

(2)通过列式的过程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证书加法的意义一样

(3)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4)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小技巧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

行程问题课件【篇12】

《价格和行程问题》教学设计范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的实际含义。

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模型的建立。

情感态度: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另外,在生活中,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等数量有了一些较为浅显的认识,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价格和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单价”“速度”等概念,掌握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你们乘过车吗?你们可知道在购物、行路这些事情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教学例4

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师:星期天,小明和爸爸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商城里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呀!可是他在购物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好吗?

师:(出示教材第52页例4(1)的内容),请大家认真读题,思考如何列式(生答),为何用乘法?(生答)。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52页例4(2)的内容。

师:那谁又知道,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怎样的问题?

生1、都是已经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

生2、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最后算……

师:回答的很好,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叫做总价。谁能说出例4中两个题目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各是什么?

师: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

生1:(举例)……

生2:(举例)……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问: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汇报:我们发现“单价×数量=总价”。(教师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追问: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及时小结: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二)教学例5

1、建立“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师:逛完商场后,你们建议小明和爸爸该坐什么交通工具回家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起交通工具,这儿还有一道有趣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53页例5主题图)

师:你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生答)

师:这两个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1、都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

生2、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

师:人们为了方便,把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指出:上面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叫做汽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问:你知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汇报:我们发现“速度×时间=路程”。(教师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追问:如果知道路程和时间,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及时小结:在速度、时间和路程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典题精讲”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再说说自己是如何解答的。

2、出示“学以致用”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跟大家谈谈你的收获!

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设计软件课件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是教师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重要渠道。如果你对“设计软件课件”感到好奇请阅读下面为你准备的资料,请把这个页面收藏起来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查看了!

设计软件课件 篇1

从课程本质与教学目标来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重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现代教学体系下,项目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项目的操作,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提升物流管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课程体系普遍存在偏差,很多教师对于教学重点把握不好,对于物流管理节点性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精力分配不足[3]。从现实教育改革角度来看,项目教学法给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提供了改革的有力契机,对于完善课程教育体系,也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项目教学,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围绕入库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分货作业等环节,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目标,提高课程教学整体水平。

利用项目教学法推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调节课程体系,明确教学重点,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要夯实教学理论根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营造现实职业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与操作能力。在项目教学法考评体系中,既要考虑操作的效率,同时也要考虑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理论的扎实程度[4]。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物流管理流程,提升对现实工作的了解以及认知程度,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带入感,让学生在正式工作之前,对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都有一个足够的认知,构建自身课程认知体系。

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技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近年来,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物流管理概论课程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课程教学体系中,很多教师自身也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虽然有深厚的理论支撑,但是由于缺少实践检验机会,总体教学水平仍有待提升。通过项目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给教师提供检验自身知识体系的有利契机[5]。通过实践检验,教师可以及时调整的自己教学方式与教学重点,进而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在项目教学模式下,一般也会有专业企业介入,这就给教师提升自身技能带来了重要机会,教师也可以了解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并及时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服务。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项目教学法被证实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危机与挑战,对于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物流管理工作实践具有极强的合作性,很少有工作是通过单独工作完成的,基于此,通过开展项目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协调与人际沟通能力,为将来走向现实工作岗位打好基础[6]。基于此,开展物流项目教学,重点在于转变传统课程的评价模式,通过引入多种评价要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提升协调配合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满足现代物流工作对于人才的需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推动总体教学水平的提档升级。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很多不足。通过项目教学法提升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现代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寻求有效的教学路径,发挥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推动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超才.基于项目教学的《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17):234-235.

[2]胡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效果调查研究———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21.

[3]周程,张曙红.本科高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革新探析———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34(6):143-145.

[4]刘秋平,王珏.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河北经贸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案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32(4):174-176.

[5]邹筱,赵锋.本土化案例在《物流管理》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3):130-132.

[6]赵忠.项目教学法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35(3):177-179.

设计软件课件 篇2

通过CAI软件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CAI软件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 验 方 案 (阿坝州实验小学)

在社会信息化日益加快的今天,各种教学软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也有滥竽充数的,有的甚至是根本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大家知道,教育离不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而现代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是在教学软件中得到体现的,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更是直接影响教学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CAI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必须能使学生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即要给学生留出想象空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发明创造”①。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不可能谈创造。)的培养,以至能全面结合到教育的根本目的,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课题的形成及特征

研究并开发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CAI系列软件,并获得教育部们的肯定。

1、首先挑选2~3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教师作为主研人员开始开展工作。 2、从有关开发制作CAI软件的一些平台(如:Authorware 、3D MAX、Microsoft Powerpoint  、方正奥思、蒙泰瑶光、甚至Microsoft Winword、WPS及Web制作工具Flash 、Microsoft  FrontPage等)入手,分析它们各自的交互性能、实时反馈性能、超连接性能、动化性能,平台间支持兼容性能等优劣情况,从而选择有利于本课题研究和开发的制作平台。 3、认真钻研有关人类思维的理论,把握人类的“时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基本形式”②;明确创新过程都离不开思维的发散。从而避免一般教学软件的求同思维、正向思维和收敛思维的方式(虽然“有效率地”把学生引领到正确的答案上,但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扼杀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4、结合教学内容,探索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具有虚拟现实般的情景,又能激发学生浮想连翩地进行发散思维的CAI软件。 5、主研人员要不断研究,经常总结,带动全体教师开发研制CAI课件。

本课题的实验周期为二年(3月12月)。 实验步骤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3月至年7月),确定主研人员,对制作CAI软件的主要平台进行了解、学习和分析;分析探索他人的CAI  教学软件;研究学生的有关创造性思维;开始探索性地自做或指导教师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CAI课件。 第二阶段(2002年8月至2002年12月),主研人员继续深入研究有关理论;鉴定评价一些CAI软件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含量,并指导教师们选用;深入课堂听课、讲课,获取真实的资料,研讨CAI软件设计,初步制作出一些有特色的课件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实践,不断总结;进一步指导教师做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CAI课件。 第三阶段(203月至年7月),主研人员开始系统地开发设计基于个别化(人――机交互)和网络化(人――人交互)教学的CAI系统软件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实践;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本课题方面的教研;指导教师们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应用自己制作的CAI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第四阶段(2003年8月至2003年12月),主研人员在深入研讨不断总结的前提下,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和推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CAI软件开发活动;主研人员的CAI软件作品争取在阿坝州内得到运用,能在Internet推出,并得到教育部门的肯定。

设计软件课件 篇3

概括起来,项目教学法应当主要把握下面三方面:注重整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在设计项目时,可以考虑现行教材中的一切可行的内容,大体上教材顺序,只要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以逻辑性即可,将这些内容与和本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技术、前沿问题等融入进入,最终形成课题。

让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具体学习和参与活动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起来,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最终实现学和教的目标。

具体的项目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步骤为:

①在教师的主导下,提出项目名称和问题,以及涉及基础理论;

②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提示项目资源,然后经师生共同研究,启示项目资源;

③教师对成果和结论进行评价,再由学生自我完善,直至达到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校外与校内),发挥教学设备、设施的功能。

在对项目教学课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将教学资源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进来:

(1)项目主题要明确:项目的内容应有可操作性,根据项目要素需要配置的资源力求实际。

(2)教学内容:有条理有计划地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项目。

(3)设计形式:关于理论性的项目需要以实验对前人的定律定理、经验规律进行验证,归纳总结知识点;而对于应用性的项目则可以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等综合方式。

《基础会计》是一门极重操作性和应用性基础理论课,因此,实验教学必不可少。

会计教学中,涉及会计业务时,只是让学生做等级“T”型帐和会计分录,这种教学其实和实际相差甚远。

要想使学生对会计业务有深刻认识,必须参与实验过程不可。

唯有经过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消化和理解,才可能真正提高应用能力。

会计实验并非简单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建立一套系统体系,该研究者认为这一体系要将学生的这些能力作为培养重点:

(1)设计的实验项目要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同时结合会计业务和会计法律法规,使学生拥有综合应用知识和职业判断的能力。

(2)将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程序和过程贯穿起来形成综合实验,使学生熟悉会计程序和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处理和分析会计基本业务的能力。

(3)在会计账簿、凭证等单项的过程中掌握会计工作规范,培养学生会计账证表基本的操作能力。

《基础会计》中各个章节联系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割裂那些相互联系的内容,要把教学内容连成一个知识整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把握好会计学科内在的规律、了解会计理论方法科学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内容,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将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会计报告、记录、计量、确认处理程序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财务成果核算与供产销的业务处理之间的关系,会计账户、会计科目以及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会计要素间内在关系讲清。

将知识总体的框架把握好能够让学生在整体上清晰的认识所学知识,进而理清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的内容机构能够划分成四部分:一是会计工作组织有关的问题;二是总结会计方法,主要讲的是会计核算程序以及账户分类;三是会计方法,主要对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加以介绍;四是总论,主要讲述会计的基本理论,是《会计基础》课程理论指导主要思想。

设计软件课件 篇4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模式,其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对项目教学目标及表现特征、项目实施条件、项目设定、项目实施过程、项目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能力本位的建工测量课程项目化改造研究”(编号:JG1ODB085)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谷云香(1967-),女,辽宁省大连人,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木工程设计、施工、专业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应用效果非常好。《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土建类专业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核心专业技能课程,非常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通过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成果评价及反馈等“六步式”教学过程,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事件.并以此为教学手段,实施课程教学。项目教学法的最明显的表现特征是:

(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岗位意识。项目化教学是吸收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构建一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1]。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可以获得全面、感性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从而体验到真实的职业氛围,并培养和强化实际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以实训为手段,突出能力目标培养。项目教学按照真实或仿真的项目环境设计适宜的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展开教学内容。学生主动参与部分项目任务,并将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素质培养目标贯穿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项目教学过程强调边做边学.并始终围绕着各个任务的探究和解决进行。任务情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组织研讨,克服困难,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项目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做更多的课前准备,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备课,课前组织学生分好组.准备好相应的任务材料单、教具、素材等,要十分熟悉教学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充分掌握学生状况.、要求教师既有上好专业理论课的水平.又有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符合项目教学要求的教材。项目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传统教材必然满足不了项目教学的需要.应到工程单位收集大小和规模适宜的工程项目,重新编写一套新教材。新教材应以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中等规模的建筑工程项目资料为主线.以多个实际工程项目为单元编写教材内容,再将各个项目分解为不同的任务,使有关建筑工程涉及到的测量知识点穿插其中。

(三)数量充足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场地。项目教学对仪器设备和实训场地要求较高,设备数量和实训场地大小应足够分组教学要求.一般每个项目设备应在六至八套左右才可以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

项目设定可大可小.应根据教学要求而定,一般应满足下列条件:含有一定的教学知识点,突出体现职业核心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具有较高的实操性;是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活动的一部分或有较高的关联性:能给予学生独立计划、组织和安排工作的机会:有一定的难度;方便于学生成果进行示及考核评价。

根据项目设定条件要求,在设定课程项目和具体任务时可采用以下技术路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根据专业岗位群设置情况及技能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确定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与一线工程人员座谈,进一步确立具体课程的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目标要求.设计确定课程项目名称、具体工作任务等。

为体现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学科体系的课程构架,以项目为载体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结合我院现有的教学条件,确立了10个课程项目,其中包括5个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和5个综合能力训练项目.32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如表1.1和表l.2所示:

5个单项技能训练项目是基础,5个综合性能力练项目包含了整个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有一般项目,也有拓展和深入项目,难度逐渐加大。每个工作任务相对独立.每个项目结束时,学生均能实现阶段目标.教师也能较好的实现考核与评价。

项目教学法通常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主要起指导和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做事和动手操作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按照以上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程的项目教学中.明确了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采用了四段六步式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四段即教师准备学案阶段、学生形成实施方案阶段(步1、2、3)、任务实施阶段(步4、5)及成果展示和评价阶段(步6)。六步式教学过程指的是按照明确项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方案、组织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及成果展示和评价等这六个步骤组织实施该项目教学。考虑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流程表:

从表2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是学习的主体,为完成任务开展知识点学习,主要问题的探讨.技能的训练.团队分工、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等。而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和指导状态,并且在课前要做好教学设计、编写好学案、并准备好相关支撑材料。

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增强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建立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阶段考核与总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客观、准确、恰当地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价。

10个工作项目按照任务内容、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确定考核评价分值大小,学生每进行一个项目,教师就要对该项目完成考核评价,包括项目实施的过程考核和最后成果考核.以及学生个人考核和小组团队考核。根据课程特点,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还要对每个工作任务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总结和测试,测试成绩也要计入每个项目评价的成绩。期末学生课程成绩为10个项目成绩的总和。

这种评价体系评价全面,评价形式多样,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彻底改变了传统学科体系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其实施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受到师生观念、教师自身素质、配套教材、教学场地、教学仪器设备等的影响。进行第一轮教学改革前学校、师生应做很多“功课”,特别是教师,应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法,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既要熟悉整个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还要按照工作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学案和教学素材。同时要积极筹备,开发出以“工学结合”为切人点的、以项目为载体的立体教材。当然项目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是要有足够数量的教学仪器设备和符合要求的实训场地。

(二)项目设计很重要,直接关系到项目教学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项目规模可大可小,但应包含情境要素、任务要素、资源要素、过程要素、组织要素、考核评价要素等,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设计前应组织教师到生产企业调研.邀请10个左右的专家和技术工人座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进行充分论证后设定。一个好的教学项目,应有真实的工程环境.可以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理论知识点,又可使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充分训练,还能与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很好地衔接上。

(三)项目教学法流程和有关教学文件应制定统一标准以便参照执行。项目方案的选择及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课程单元设计等方面.目前各专业各课程都没有统一标准。只有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统一格式的教学文件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才会相对公正、更加合理。

(四)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固然是一种好的方法.但其究境适合哪些科目或哪一门课程的哪些阶段.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各个教学阶段是否都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2]柳小燕,《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测绘技术装备,(1).

[3]程鹏飞.项目教学,小班推进[J].中等职业教育,(14).

[4][5]洪霄.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6.

设计软件课件 篇5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习物流管理概论知识的过程中,管理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管理思维能力也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受益,但是,老师对此并不重视,相反,把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转变为单纯追求应试成绩和教学进度的程式化教学[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物流管理概论教学观念,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物流管理思维能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样也不例外。一直以来,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的提升方面,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因为项目教学法并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在解决项目难题的过程中,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这种方式恰恰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会相应地提升。

设计软件课件 篇6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随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的教学如果不利用这一新技术便会落后于时代。CAI在教学中的地位不会只是一种时髦,由于它的形象、方便、速度、效率等等方面的优点,这一方式势必会被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潮流。这一时刻的到来会比预想的快。实际上,当学校的教师们把计算机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他们自然会把CAI作为他们教学手段的一部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这一进程可能会来得更快,毕竟我国高校第一代计算机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出身于数学领域。

目前流行于市的CAI著作并不多见,但软件市场可见到不少cAI软件商品。其中绝大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性质的。实际上,CAI所涉及的面很广,它包括教与学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软件几乎都不可能覆盖它的全部内容。本文也只打算对数学课堂教学软件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任何一个软件产品,制作者都要事先确定该软件要达到的目的,然后根据此目的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设计要求。如果该产品已经很成熟,这些要求会成为公认的标准。数学课堂教学CAI软件的制作目的当然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即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最后效果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来衡量的,但大部分时间往往采取一种更简易的评价方法----就课论课。例如大部分的公开教学或观摩课,最后的`评价并不是去考学生而是听课者按照已有的或心目中的标准来衡量这节课的好坏。对教学软件的评价暂时也只好采取这种方法。实际上设计的原则与评价的原则应该一致。由于目前课堂教学软件不多,且大部分是各个教学单位为自己的教学而开发的,缺少统一的标准。笔者只是把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设想与心得写出来,与同行切磋。

2.1.“辅助”的含义就是以教师为主计算机永远也不会取代教师上课,就象计算机不能取代人的思维一样。把软件搞成录像式的就完全失去了教师的作用,这是最失败的软件。除了特殊情况,如偏远地区无教师或一些冷门学科找不到相应的教师只好采用纯电教手段外,教学软件应是主讲教师的助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任何软件也替代不了的。

一个好的软件应能适合不同特点的教师的要求,这就需要软件更加灵活。比如一个立方体,有的教师喜爱正等测投影,而另一些教师喜爱正二测,这大部分取决于他们使用该软件前的讲课习惯。如果一个图形,教师自己看着都不习惯,当然不能指望他会很自然和流畅地讲给学生。那么对这个软件来说,该立方体的随机旋转能力便是非常重要的了。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习惯来选择该立方体关于三个坐标轴的转角,旋转过程对学生是透明的。实际上,教师在选择合适方位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教师甚至可以安排图形的颜色、说明文字的位置……,这时教师才会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这个软件的主人。试想一下,如果对一个使用软件的教师来说唯一能作的就是控制它的运行和停止,所有的画面都是编程者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这会是什么感觉!

 

设计软件课件 篇7

摘要:电子商务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本文就如何在电子商务基础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展开论述。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使用的行列中。在我国大力推行信息化的政策下,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和专业知识要求均在不断提高。职业中学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希望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能够获得真正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以便毕业后较快地适应社会需求,找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思维的前提下,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应定位在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并特别加强动手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上。如何避免传统教学方法中重理论轻实验,老师死板讲学生机械地跟做,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线性教学模式?这就对我们教师在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内容教学时,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在电子商务基础中有针对地采用项目教学法,不仅非常有效地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还挖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员。

项目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建构理论知识的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讲就是把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为达成这样的一个教学目标,学生必须要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在其过程中,教师只是对项目进行简单的引导分解及适当的示范,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知识附着于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习者获得知识。项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切合工作实际需要,并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并有所创新。确立实用可行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在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涉及电子商务实训部分的内容就可以确定为若干个项目模块。例如可以分成B2B交易、B2C交易、C2C交易、网络营销等项目。在某一个项目中,可以继续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比如B2C交易又可以分解成注册会员、商品搜索选购、下购单、在线支付、选择送货方式等几个项目完成。

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要将项目进行模块化,分成多个项目模块,制订好项目的实施计划。这个项目计划应该由学生分组后和教师共同完成。各小组根据划分的模块商定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在学生的计划以及教学内容的计划之间进行统筹协调,尽量实现内容、时间上的一致性。学生制订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进行项目分工的过程,熟悉项目内容框架的过程。例如在C2C交易的项目计划制订过程中,可以将每组学生分成购买方、拍卖方两类角色,各自了解不同角色需要掌握的操作流程。这样在实际项目实施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明确好项目任务,制订好项目计划后,就进入项目的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监督、检查、示范、解惑作用,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创作和发展空间。这个过程中,要想让项目真正有效地开展,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3.3.1把握理论切入的时机项目教学虽然非常注重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而是结合工作任务来讲解理论,将理论基础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好理论切入的时机。

3.3.2引入生活实际,提升学习兴趣组织项目教学时,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对实施项目的兴趣,那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加投入到项目的开展中。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与我们最贴近的电子商务活动就是网上购物,这几乎已经深入到每个家庭。所以在开始我就先示范在如何在淘宝网进行购物,需要通过哪些操作流程。这一时尚的购物行为,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网上商务的初步感性认识。

3.3.3根据项目的难易,由浅入深地梯度实施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项目的难易程度有梯度地开展项目教学,先简后难,别让学生在项目开展初期就面临碰壁,失去学习的动力。在电子商务基础项目的教学中,可先进行C2C项目的实施,因为相对来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网上交易比较简单,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知容易到位,项目任务容易完成。让学生在冲关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依次进行B2C、B2B等项目的实施,由简入难,学习者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做事,从教学的边缘走到教学的中心。

传统的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项目教学的实施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因此,每个项目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进行项目评价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小组评价的运用,有助于激发班级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形成,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利用电子商务仿真平台,在每完成一个项目时,由学生自己操作讲解,其他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分析遇到问题后如何解决。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老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项目教学法也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出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我相信他们将更加符合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更满足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岗位零适应期的要求。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Z].(9).

[2]雷抗.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10).

设计软件课件 篇8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将授课内容寓于项目中,辅助和引导学生实施和完成项目,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学生完成这一项目时,教师也同时完成了教学内容。

项目教学法解决了许多教学法的难题。教学法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但实际上教师自导自演的状况十分普遍。但这一切都会因项目教学法而大为改观。项目教学法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只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辅助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其中便可得到充分发挥。

高职教育是特殊的高等教育,高职学生有别于高中生和大学本科生,他们的教学目标有很强的职业导向性,其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模式应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而对于利用项目教学法备课的关键在于能够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只有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兴趣,学生才会自主进行学习和发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而不能将知识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只有精心的准备才能面对学生的层层“发难”,否则难以达到项目教学的目的。而我认为采用项目教学法有效的备课有下面几点尤为重要:(1)吃透教材,感悟文本;(2)合理舍弃,突出重点;(3)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4)选好教学的切入点(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在自动机与生产线这门课程中有效的运用项目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对于教师来说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生产线的实际生产过程,而不是闭门造车自己凭空想象,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将生产场景完整的体现出来还要面对学生的层层“发难”,这就迫使教师必须了解关于生产线的相关知识,而不仅仅局限有本门课程中,那么久需要教师能在课前精心做好准备工作。在课前备课固然很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课前备课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他同时是教师思想和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备课、授课,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使得师生共同取得了进步。

参考文献:

[1]莫宁。有效备课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8(08)。

[2]王萍。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30)。

[3]戚长政。自动机与生产线[M]。科学出版社,-01-23.

喜欢《软件工程课件推荐4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软件工程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