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合集15篇

06-06

在作品中值得铭记于心的故事情节中,得到了一些感悟时。 写下读后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给您分享“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相关主题内容,阅读后如有所感请将本网页网址收藏以便随时阅读或分享给他人!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1】

看完《爱心伴孩子成长》后,令我不禁的感触起来。想起许许多多自己在校读书时候的回忆,想起了为我孜孜不倦地教导我的老师;肖陈颖老师说得很好,做人真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亲。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个漫长的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要在学***程中感受愉快的心情,那必须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那么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前提是要有一个颗仁慈的心,要让孩子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

想要真正帮到孩子,我们就要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爱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去控制和拥有。爱是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爱情,我们昨天唱的,就是无私付出,即使没有追求。那是真爱。不是我对待这个孩子。我现在的目的是请你在考试中给我一个好分数。是交换。这迫使孩子走上一条路。这不是真爱。

但我们认为,其实父母非常爱孩子,没有父母不爱。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回到原点,从一开始就懂得什么是爱,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2】

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完全从自己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己和学生的点点滴滴,鲜活的案例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尤其是一位乡下老妈妈的朴实而直白的育儿经令我印象最深。

那老妈妈有七、八十岁了。她的儿子是村长,教得很好,儿子又体贴,对人、处事又都处理得很好。而这位老妈妈一字不识,没文化,人家问她是怎么教儿子的?她说:“我有什么好教的,我不就是打呗,我又不识字。”后来又问她:“你打你的儿子,你舍得吗?”结果这个妈妈怎么讲,讲得很朴实,但是去体会却很有很深的人生哲理。她说:“自己还有什么舍不得打,自己打有轻重,要是自己不打,以后长大了让别人打,就不知死活了。”我们体会一下这句话,自己打有轻重,别人打不知死活。这是一个农村的不识字的母亲讲出来的话,一个没文化却有大智慧的母亲讲出来的话。请问现在有文化的父母有这样的育儿智慧吗?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教育需要惩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曾经讲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最近钱文忠教授在“第三界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也明确指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不相信。

面对现在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条条框框的师德规范面前,不敢对学生做出任何的惩罚,批评也很谨慎,生怕伤害温室中的小苗苗。老师们很困惑,也很担心,中国的教育会走向何方?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3】

有幸读了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她是来自四川的一名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后写的。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翻看了书中的内容简介,从简介里可以看出:孝心、爱心、恭敬心。

首先,《弟子规》作为童蒙养正的读物,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弟子规》让我茅塞顿开,要让我们学会尊重懂得感恩。然而,《爱心伴孩子成长》正是肖老师将《弟子规》应用在教学和生活中的心得和体会,能够为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教育的动机”决定成败。肖老师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考了好分数有可能能上个好学校,以后会有个好工作,甚至赚好多钱,但这并不一定就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人生。从中得知,真正的教育,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用心去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所在,想一想孩子们的动力发源地在哪里。同样是教育,同样是做,是怎样将孩子的“心”引往哪个方向。

最后,在《老师的威信从哪里来》这篇内容中。讲述了肖陈颖老师在刚刚开始当老师时,几位教龄比肖陈颖长的教师向她介绍了一位十分受孩子们欢迎的老教师,因为这位教师也是她们刚刚出道时的老师。她特意去拜访这一位老教师,从中也让她理解了当老师可以有三种威信:一种是暴察之威,一种是狂妄之威,还有一种是道德之威。要树立老师的威信,就要以身作则而已。“我们”自己说的话,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同时,也要向肖陈颖老师那样,自己应该也去学习一下传统文化。这让我知道了老师树立自己的威信是十分不容易的。

总而言之,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心中有爱。因此,德行教育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育孩子,首先要先教孩子做人,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和恭敬心,这样孩子不光学得很好,还会学得很快乐。要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落实,让孩子重力行、重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才能懂事、乐学。再次感谢肖陈颖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向我们证明了古圣先贤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行之有效。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4】

假期里,我认真拜读了肖陈颖老师撰写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内容浅显、语言朴实,但字字句句能看到一位老师的对孩子爱的写照,那种爱是发现、是理解、是宽容、是期待……读后使我耳目一新;肖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四个方面阐述她是如何抓住生活点点滴滴的事情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教育效果突出,方法独特,另我佩服。

不陵节而失之为逊,什么意思?就是不要跨越孩子当下的能力去让他做超出他能力的事情。其实换句话说,就是循序渐进,给孩子一个台阶。

根据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举个例子,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总是有一些孩子上课不发言,没信心,甚至有的孩子站起来哑口无言,怎么办?我们要针对他们的情况,给他降低难度。比如说有的孩子回答不了问题,我们会让他重复同学的问题都可以,同学回答完了,让他再重复一遍。有的同学讲话,一句都讲不通,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让他读一遍。

再比如:教学生问问题,怎么问?有的孩子就不会。那么我们老师就会给孩子一个模式,在黑板上写:[请大家翻到语文书_页][请大家看到第_段],[请问大家_是什么意思?]我们给他这些句式,让这个孩子即使以前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的这样同学,他站起来也没有压力。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发言的过程,其实都是在提升孩子心境的过程。

同时肖老师在培养孩子发言能力的时候,极其自然巧妙的把弟子规融入进去,如回答问题首先要起立,怎么站?“立端正”如何讲话“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声音要怎样?“将上堂,声必扬”目光怎样?“问起对,视勿移”这些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肖老师认为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虽然要付出很多很多时间和精力,看起来有时会很慢,其实不然,当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我们的教学会愈来愈轻松,甚至我们孩子的上课习惯很好了以后,他非常专注,老师讲一句他就记一句,效率非常高。他这种专注的态度不光让他在课堂上受益,甚至能够让他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他都会用这种专注的态度去做,他会受益一辈子。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5】

上周五,儿子从学校里带回一本书,说老师强力推荐这本书,让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一下,我瞄了一眼,书名是《爱心伴孩子成长》,口头上答应了儿子会看,但是心里却泛起了嘀咕:育子书哪本不是如此,说说容易做做难,理论的东西我们家长都懂,但是做起来就不是如此了。但既然我答应儿子我会读,我就在儿子作作业的时候把书捡了起来。

先端详了封面,原来这本书是马来西亚全国师资培训课程的演讲录,能作演讲,应该是有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吧!翻到卷首语,一句很简单的“为什么你的孩子学得不快乐”把我吸引住了,一直以来我都困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这们家长这么累,成了百分百的“孩奴”,可是我们的孩子却一点都不接受家长的心意,而且他学得也很苦,也不快乐。作者列了两个原因:

一是学而不学。为了在考试中得分,另一个是不明白什么是学习?她建议学习之前要先教孩子做人,先教孩子认真的态度,这样孩子的恭敬心起来了,孝心起来了,他学习的动力都不一样了,孩子不光是学得快乐,而且能学得很好。几句简短的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是的,现在的教育太注重名声了。我们必须先教孩子做人,然后再教他们学习。否则,只能培养不懂得尊重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那要怎么教育呢,看下去吧!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来自四川的小学语文班主任,她的这篇演讲稿,通篇没有深奥的理论,有的只是平易近人的口头语言,让人读得很轻松。她从自己身边的事例出发,动情地抒发自己对传统文化和《**规》的赞赏。文章的段式很容易阅读,作者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教学阅历和经历。

读完之后让我感动,也很受教育,具体感悟有以下几点:

那我们家长该如何做呢?书告诉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家,给他有爱的家,给孩子讲讲孝道,带他去感受周围所有的长辈对他点点滴滴的付出,让他们学会感动,这样孩子的心就整个都柔软下来,慢慢的把浮躁的心,愈来愈静下来。

二、教孩子学会做人。一直以来,我们做家长的,都陷入了光带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怪圈,殊不知做学问之前先让他学会做人,现在的中国不缺会考试的人才,但缺真正会灵活的处理每件事情,会做人、做事的人。为什么,就因为没人告诉这些孩子如何做人?

书告诉我们,家长要身体力行,告诉孩子如何做人。要告诉孩子上学不是为了大赚钱,上学是为了学本领,学会了本领可以服务大众。告诉孩子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尽自己的责任,让我们的心拥有无限的快乐。

告诉孩子要懂礼,懂礼了才会快乐,“走到**就守**的规矩”会让人快乐。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另外家长绝不教孩子奢侈与虚荣。

三、正确对待考试。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就特别注重考试和分数,包括我这个家长,作者对于考试的见解确实很让我反思,她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考试?考试有两种,一种是在试卷上作答,这是一种考试,还有一种考试,就是我们面对每个结果,当下的心境是什么?

现在,教育的目标定在试卷上,而不是孩子的情绪上。再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由于考试不好,孩子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地下降。每一次,他都被重击,意志也被磨练,使他没有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就要告诉他考得不好没有关系,不要一味的指责,但是应该帮他把原因找出来,找出错题,找方法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必须找出原因。其实,都是态度问题。你为什么学不好?即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纠正的方法也是从他的态度入手。家长不要太过于表面的分数,而要更在于分数背后孩子的那颗心境。

四、培养孩子的是非判断力和责任感。聪明的孩子是能说出一个词的意思的人。一个孩子真正地学习到、力行到为人处事的方式与方法,那才是真正的聪明。

父母怎么能帮助他?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帮助他培养对错的判断和责任感。家里是教孝道最好的地方,也是教孩子判断力最好的地方.

让孩子有对错的判断,他需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端正孩子做事的“动机”,要教育孩子,人与人的交往,绝对不是利益的交换。教导孩子交朋友要以道相交。

我们也应该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尽他所能。

5、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笔者对此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每个孩子都能学好。

孩子们现在有一些坏习惯。家长应该知道为什么?孩子犯错的时候是教育的好机会,不要怕他犯错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认错。不要一味批评他、责罚他,责罚以后,孩子很怨,下次仍然犯错误,但是他犯了以后的想法就是如何躲着不让家长发现,要用爱去体谅他。

我们应该帮助他养成正确的态度和习惯,教育他要有耐心。有时并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坏习惯真的跟着他很久了。这时,家长要有一个态度,树立榜样,对他要有耐心,而且自己也忍不住,让孩子如何抵制自己的坏习惯。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今后的学习会越来越快。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6】

怎样鼓励学生才有效

肖陈颖在她的书中有一句话:鼓励孩子们每天做得好。例如,当我到达教室时,我会受到极大的赞扬。我说老师从没见过有人把桌子擦得这么亮。

教孩子也一样。 我们经常责骂和批评他们,这导致了反对。 孩子们很难过。我们常常去启发他,鼓励他,这个孩子他的力量、潜能就会被开发出来。所以我们多谈鼓励,少谈批评。鼓励会带来潜在的刺激,而批评只会造成隔阂和伤害。

读后颇有感受。

总看到许多老师(包括自己)双手平摊,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如今的学生太懒,早读让出声朗读,从来都是莺声燕语,时断时续。让他们动动脑筋思考问题。不是没吃豆芽,就是没看到莲藕。

这就是说,他们要么不考虑,要么心不在焉。尤其是期末考试,它只是一个考试老师。当老师把茫茫题海研究得滴水不漏却依然担心学生不会时,大多数学生都是“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

”“哎,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太不好了。”甚至有老师慨叹:“想当年,我读书时……只可惜好汉都有当年勇啊”。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蹲下来审视我们的学生时,也会有“这年头,当学生也不容易混”的感慨。看他们表面上悠然自得的样子,其实他们内心并不快乐。虽然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家长不是让孩子上这个补习班,就是读那个特长班。

家长们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状元计划”和“神童计划”,难道我们做老师的果真有“点石成金”、“琢璞为玉”的魔法吗?答案是没有。

相信每一位在坐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存在着一些学习障碍。他们如何表现出应有的优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把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说出来,愿与诸位同仁共同切磋。

目标只有一个,方法很多,赞赏和鼓励不失为一种上策。

也许有人会说:我一直在鼓励学生!但效果却不十分理想。

那是因为我们只会用“好”和“很好”“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精彩的回答。要么就是“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这样的话说多了,学生对这些信口拈来的鼓励就有了免疫作用,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也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亮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

有时我们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用惩罚性的鼓励。对于早读同学们声音的吝啬,我干脆就把任务写在黑版上,让学生明确目标,并写上一句鼓励性的“凡人俗语“并且告诉学生谁读的声音小,就让他站起来领读。他们似乎不想读它,所以他们大声读出来,我到了。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同样,没有鼓励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惩罚和贴心鼓励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总而言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尽力甚至竭力鼓励那些在学习上有待提高的学生,只要是贯穿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觉得就是最好的。谢谢肖老师给我的启迪。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7】

刚开始抱着好奇的心情读《爱心伴孩子成长》,但是当我读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爱上它了。在书中提到,“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那么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一种美好的、执着的追求,昨天做的要比今天好,明天做的要比今天好,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超越,从而向着做最好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幸福这个目标无极限的接近。

肖先生这样解释,这样做。我对他充满崇敬。作为同行与肖老师相比我缺少的是积累,感触颇多。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说法:“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满了坏习惯的自己。你要想回复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

真正的英雄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这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当你打败别人时,你是最糟糕的失败者。因为你已经成为坏习惯的奴隶,你不再是英雄。”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再一次的颤动,我能做到吗?

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缺的是什么?我不断的思着p>

在书中,我看到肖先生经常在办公室遇到一些孩子,他们在街上捡拾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捡拾小鸟,带到老师那里。老师帮助他们培养他们。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也让我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当我们向孩子借笔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双手擎上呢?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理所当然,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我们的孩子放在与我们平等的地位。

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我又一次的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

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读这本书,像是给心灵洗澡,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肖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

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回归教师和教育最真实的面貌,是每个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21世纪,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理想的教师是什么?

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给我了一些启示。“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

”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

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服务性很强的职业,是一种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是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

“**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一个好老师,一个爱学生的老师,会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信任他们,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和伙伴,一起追求真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

“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教育的得失。

以上就是我读完《爱心伴孩子成长》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

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8】

刚开始抱着好奇的心情读《爱心伴孩子成长》,但是当我读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爱上它了。在书中提到,“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那么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一种美好的、执着的追求,昨天做的要比今天好,明天做的要比今天好,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超越,从而向着做最好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幸福这个目标无极限的接近。肖老师是这样阐述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作为同行与肖老师相比我缺少的是积累,感触颇多。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说法:“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满了坏习惯的自己。你要想回复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你打败别人的同时,败得最惨的就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变成了坏习惯的奴隶,你已经不是英雄了。”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再一次的颤动,我能做到吗?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缺的是什么?我不断的思着…… 在书中我看到:肖老师常常在办公室会遇到一些孩子在街上捡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捡到小鸟就拿过来,拿到老师这里,老师帮他们养。看到这的时候,我深深感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朋友关系。也让我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当我们向孩子借笔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双手擎上呢?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没想过这凭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把孩子置于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位置。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我又一次的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读这本书,像是给心灵洗澡,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肖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给我了一些启示。“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以上就是我读完《爱心伴孩子成长》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9】

这个星期,我们403班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它是

我们中国四川的一名叫肖陈颖老师接受记者采访后写的。

在这本书中,肖老师写了她在庐江汤池一个学校的一个有七十四个孩子的班级上课。那个班级当时是全校成绩最差、纪律最差,什么都不好的一个班级,换了好几个班主任。可是她才带了四个月,那些孩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行为、习惯的变化,学习成绩也变化很大。

其中,肖老师还在这本书中讲了几个故事,比如:“曾经有一对夫妻,先生喜欢吃鸡蛋白,太太喜欢吃鸡蛋黄。他们俩结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黄留给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白留给太太吃。他们俩到六十岁,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们六十岁的时候都变成老头老太了。有一天坐下来聊天,一聊才发现原来对方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两个人就大笑起来……”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孝心是宇宙人间永恒的真理,我们只要有了它,就会让自己的缺点一点一点的,慢慢地消失,直到无影无踪……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10】

什么是幸福?百度百科对幸福的解释是: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客观标准。

幸福源于每个人的内心,和外物没有必然关系。幸福和“爱”连接在一起,“拥有”不能让人真正地幸福,“给予”才会让人真正的幸福。

在我们一直学习的《爱心伴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题就是《什么是幸福》,肖陈颖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幸福是爱与感恩,而非欲望的满足。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与我们身边的人相处。

爱,是爱别人与被别人爱。爱别人让我们懂得了付出的快乐。爱我们的学生,当学生对我们报以热情的笑脸,我们会觉得幸福;爱我们的父母,当父母慈爱的目光看着我们的时候,

我们也会感到快乐;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甚至会感到路边的花草在跳舞。心存感激。当你被爱的时候,学会感恩。就像我们经常读到的感恩词一样,要感谢所有付出的人。

在科任组的办公室墙上,大大的字写着“不抛弃,不放弃,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讲要为孩子的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什么是幸福?肖老师在书中说:

“幸福是我们沿着自己做人的本分去做,我们的内心就会升起无限的喜悦。”身为教师,我们的本分就是好好的去教育孩子,用爱心去引导,用耐心去指导。让每个孩子在跃进都能幸福的成长。

所以幸福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时刻想着别人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时刻关心身边的人。每天都能感受到身边的人为我们一点点付出,感受到我们是否回报了关心我们的人,感受到美好的世界。

最后,我将以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演讲:幸福存在于生活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中!谢谢大家!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11】

读了李镇西同志写的,我感慨万分。说起教师这个职业,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当教师多好,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因为教师的职业最崇高,还因为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世间最高级的产品---人才。人本身就是宇宙间已知的物质的最高级形态,人对于人身的认识又还远远不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事人的教育更是一种艰苦的、带探索性的,后果往往难以完全确定的劳动。

那么怎样实施教育,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又是目前大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过去的教育最看重的可能就是成绩单,分数,高材生等等吧。现在还是有很多老师、家长把分数、名次看的过重,而忽略了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能力的培养。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教育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级学校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在幼儿教育方面,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怕幼儿不理解,着重研究怎样教会他们,常常采用“嚼了喂”的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幼儿的学。实质上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幼儿,阻止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作为幼儿教师,应当从幼儿各方面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出发,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将各领域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环境中获取各种经验。在教学工作中善于敏锐地发现幼儿的探索思维能力,发挥其创造力,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让幼儿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自觉去谋求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表现。

其次,做为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你必须对你的学生有一腔爱心,爱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只有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说法来贬低教师,其实,要做孩子们认可的“王”,真是谈何容易啊!

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孩子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12】

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和博学的人相比,我站在这里诚惶诚恐,但作为一名家长,我愿意就孩子读书的问题与大家互相交流。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名有用之才。我们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经验和教训教给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但是我们30多岁的年龄,有多少合适的经验和教训教给他们?书籍是浓缩的精华,浓缩了古人和今人的智慧,是无数人经验和教训的结晶。我相信伴着书籍长大的孩子是睿智的,心境是平和的,精神上是富足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的孩子将来写作文肯定是小菜一碟的。

关于读书的事,几年前的某一天,我确实认真的思考过,如何让孩子尽早地爱上读书,让孩子对书产生感情,让他知道书中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等着他去发现,我当时想了很多。我前后读过《卡尔威特的教育》、《和儿子一起成长》、《我的事业是父亲》、《让我们做最好的母亲》、《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妈妈不坏孩子不爱》、《世界上没有懒孩子》。深刻的明白读书对一个孩子多么的重要。

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我就有意培养他看书的兴趣,只要有空,每天晚上都会读书给他听。3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在家各自忙各自的事情,龙翔澈自己拿着一本书看,我很惊讶而且很惊喜,问他自己不认字,能看懂吗?他说没人和他玩,很无聊。那是他第一次主动的`长时间的看书。是的,在我们无聊的时候,书籍会是我们的朋友和心灵的港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孩子对书籍浓厚的兴趣,孩子才能爱上读书。有一次去书店的时候,看到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挑选儿童书,孩子自己看上了一本水果和动物的小画书,妈妈说不能买,要买这本古诗的书。孩子的兴趣就这样被妈妈无情的扼杀了。

为了培养孩子对书的感情,以前闲暇的时候,周末我会带孩子去书店买书,只要孩子喜欢看的书,就给他买下来。去超市的时候,也会去卖书的区域先让孩子选一本喜欢的书。书籍也成了他的玩具和小伙伴。因为看的书多,没有特意教他认字,他就早早地认识了很多字。

上了小学以后,特别是学完拼音以后,没有插图的厚一点的书他就能自己看了。因为喜欢看书,学习似乎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儿子现在已经过了三字经和古诗一级。平时的作业也不用太过监督,他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当读书成了一种习惯,儿子喜欢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午睡前或者闲暇的时候看。

据说学校为了营造校园浓郁的读书氛围,每个楼层的开放书架、楼道内的书形展板、各班教室后面的彩色书架等,都能让学生在学校拥抱、亲近大量的书籍,真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正如“书香伴我过寒假”作业的宣传页中说的,一个孩子一天看上30分钟书,一年就能看上很多书。读书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每天让孩子都能看上一会书,时间长了,效果是惊人的。一本优秀的书就如一支紫丁香,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恣意的芬芳着。这种经典的芳香还将润泽孩子的未来,让孩子受益终生。

一个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父母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家长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地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有的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光知道玩,不知道看书。如果我们做家长的回到家就玩游戏、看电视,孩子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在玩而他自己在读书,读书就成了一件苦差使,不是一件有趣的事了。所以,如果可能,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减少一些看电视的时间,准备一本枕边书,晚上睡觉前或者没事的时候看,孩子看到你在看书了,他自己也会觉得看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读书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重复,才能养成习惯。孩子们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

给孩子一对翅膀,他能够飞翔,给孩子一个支点,他能够撬动地球。我相信,书籍就是孩子的翅膀和支点,如何给孩子一对翅膀?如何给孩子一个支点?让我们在书中寻找答案吧。加油!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13】

看完《爱心伴孩子成长》后,令我不禁的感触起来。想起许许多多自己在校读书时候的回忆,想起了为我孜孜不倦地教导我的老师;肖陈颖老师说得很好,做人真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亲。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愉快的心情,那必须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那么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前提是要有一个颗仁慈的心,要让孩子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

想要真正帮到孩子,我们就要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爱是用心感受,绝对不是控制和占有,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爱,我们昨天唱歌,是无私无我的为对方付出,甚至无求的付出,那才是真爱。不是说我对这个孩子,我现在这样对你的目的是要你考一个好成绩给我,那是交换,那是在逼孩子走一条路,那不是真爱。但是我们去想其实父母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没有父母不爱的。我们愈来愈感受到,不管是老师也好、父母也好,都得回到原点,从头学起什么是爱,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福建厦门思明区松柏第二小学五年级:陈怡芳

看完第一段,恍然觉得中心感点落实得很好,重点写我们的感恩。然而看完第二、三两段我又糊涂了,不知道作者重点想表达的是什么,是想说如何做一名好老师,还是想说如何做一对好父母?这样一来,就导致文章三段之间没有统一的中心了,文章显得有些散。观后感其实和读后感一样,引——议——联——接,四步走。当然也可以首先点出中心感点,然后摘取片中相应的片段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中心感点进行论述和深化,结尾加以总结或升华即可,这样文章就有灵魂了。比如,本文完全可以围绕第一段“做人真的要有一个感恩的心”展开全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如此效果会更好。另外,本文第二三段还有一个问题,透过这两段的字面,我希望得到解答的是,作者究竟是学生,还是父母?如此问并不是怀疑作文真实性,而是想说行文造句要注意自己所处的角度和位置,否则导致读者误解。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14】

犯错时是教他的机会。犯错的时候不是你发脾气的时候,而是你教他的时候。犯错之后,更重要的是要改进,避免以后再犯错,这才是关键。

知过——认过——改过。帮助孩子坦然承认错误,勇敢承担后果,教师要学会坚持温和原则,做到不感情用事。用我们的榜样和耐心来引导孩子们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们摆脱不良习惯的控制。

成功的时候也是教育的良机。但是,别让赞叹毁了孩子。做对的时候提醒他不骄傲,在每个境界中都让他保持中道,所以,我们的赞叹一定要谨慎。

要评价到孩子的存心上面,就事论事,让当事人自己心里明白,他接受起来没有压力。

其实,每个当下都是机会,关键是我们自己如果有这样的心境,随时都能够捕捉到机会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我们收到的启发:教育随处都在,教育随时都在;教育的根本在“存心”;教育的机智在“时机”;教育者必须率先垂范;坚持,坚持原则才会有效果;

我自己的运用:体育课中预防法用的比较普遍。我们希望学生们在服装和设备方面有充分的准备。一是提前一天通知学生,明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重要性。然后,学生们将讨论如何保管他们的设备,如绳子、羽毛球、足球等。

然后,指出器材的看管和使用原则。开课时,要按规定检查学生器材的准备情况,对不按规定准备的学生进行批评。同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另外,开课前,还要安排好器材放在哪里,什么时候取,用什么方式取,什么时候收,怎么回收。这些细节都安排好,也就是避免了“不好的缘”,让孩子有一个清静的环境进入学习。不断应用,我已经感到,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他需要老师的智慧和一颗始终为了孩子的心。

这颗心在,相信方法就会不断产生,并结出硕果。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篇15】

本学期,细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我的普遍感觉是教育的本质是有爱。爱是付出,我们要时常关注学生、关爱学生,要时常与他们交流、沟通,谈谈心呀,拉拉家常呀,做他们最忠诚的朋友,做他们最好的“引路人”,以便能更好地走进、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走近我们。

因为“热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呀!

教师要认真观察孩子,全面了解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从而了解他们,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和缺点,为自己的对话和交流铺平道路。

此外,结合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要忘记教育学生感恩和情感的影响。当我看到一些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桌子上画画写字时,我对孩子们说:

桌子是我们学***中的好伙伴,每天为我们默默奉献,如果他会说话,可能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让小朋友各抒己见后,在桌子上涂涂画画的小朋友就再也不好意思这样做了,因为他们种下了感恩的种子,对默默奉献的桌子先生说一声谢谢,而且会好好爱护桌子先生或桌子小姐,这样的教育,小朋友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师并不是批评乱涂乱画,而是引导他们,甚至是让他们主动认识到这样做的不妥当,孩子们的心是柔软的,充满了感恩。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讲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感恩,为什么感恩,感恩的价值。简单地讲,感恩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并且回馈他人”。

“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里的一切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不是简单的报答,它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资本,为自己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细读了本书,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是一门艺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教育智慧,需要把学到的东西灵活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同样需要反思,这本书可以让我少走一些弯路,感谢本书的作者,与大家分享她的成功和智慧。费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