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观后感集合九篇

06-19

那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一份观后感呢?周末一个人宅在家看上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多是一件美事,我们可以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写下来,汇聚成一篇观后感。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下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特地整理的“禁闭观后感”,请您仔细品味本文并收藏以供日后查阅!

禁闭观后感(篇1)

今晚看了《禁闭岛》,那种局中局的感觉让我颇有深思啊,什么是事实,什么又是真相,在禁闭岛那里是模糊的,又是融合的黑暗。看着主角泰迪的纠结,以及他的无处可躲,我在频幕之外感到焦急,一步步的逼近真想,又或者是一步步的把自己逼向死亡,正如他最后说的一句话:“在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我是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

恩,从前看到后,发现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动荡,以及人类的贪婪,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这个问题上无法去纠结…看到泰迪的幻想,我分不清了什么是现实,就好像单单一个幻想中的人,可以有那么多的思想,又是那么鲜活,就像是还活着似的,这不单单是精神上的错乱,这何尝不是内心的呼唤呢?在一次次梦中,一次次的相遇中,最终分不清前路到底在何方,想着自己搭档,而是却不知自己从来没有所谓的搭档,那一声声的boss在耳边嘲讽着,似乎是说自己无法摆脱受摆一布的结局!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精神病人离我们太远,又或者说那些那病人做生物实验是存在的,就好像是我们一直在回避着社会的一陰一暗面,可是我们在正视它的时候,何尝不会失望呢?影片中的泰迪追求着真想,却在一步步地迈向死亡,如果在最后,他选择了另一种结局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久一点呢,但是这又是不确定的,所以影片看不到明确的结尾,只是在猜测中相信泰迪会有更好的选择,即使心中知道,他会被带到灯塔中被做实验,开颅做一个怪物!这也仅仅是我的猜测,似乎这样的结尾是悲剧的,但是却是现实的,在那么样的强大组织面前,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我们不能期待奇迹的发生,因为即使是邪不胜正,少数服从多数的定理也是不可违背的…

或许《禁闭岛》会有第二部,但是我不想去考虑那样的结局,因为那样的结局是虚伪,是为了大众的英雄主义而改编的,这样的结局是虚伪而更加遗憾的!所以看到泰迪跟着他们走的时候,自己已经将他当成另一个试验品了,这样的结局难道不是最真实的吗…

禁闭观后感(篇2)

看了一遍电影又看了一遍小说。先说下结论吧,医院有问题,泰迪本来是正常人最后变疯了。最后一节里跟他对话的恰克是他幻想出来的。

从一开始上岛就只有泰迪一个人孤军奋战,恰克是医院安排的,整个医院为了他的到来准备了一年,有他非常详细的信息。作为诱饵的女病人也是医院医生假扮的。他在收集信息的时候,有病人已经好心提醒过一次让他跑了。后来在c区,趁着暴风雨造成的破坏,泰迪发现以前离开过的那个病人又被抓回来(那人肯定是送到了灯塔没得救了)。并且那个人再次提醒了泰迪身边的搭档不是他的搭档,后来泰迪已经对恰克起了疑心并且他跟病人的对话也很可能被人听到并记录了下来(后面在灯塔考利复述并改编了他们的对话)。恰克知道自己被怀疑后就没再出现,而且泰迪一直想要找的杀妻凶手的资料也是恰克给的,那也是提前准备好的。悬崖那里遇到的女医生也没再出现,如果她出现并且说泰迪确实是个病人那我相信泰迪就是个病人。但是没有。强有力可以证明泰迪有病的一个是c区被打得面目全非的人(没有再出现),另外一个就是逃亡的女医生(也没有再出现)。如果是扮演,他们是最好的信念颠覆人。

最后,泰迪的偏头痛,考利说是药物戒断,但是期间给他喂了那么多所谓的阿司匹林,怎么会是药物戒断。明明就是致幻剂,泰迪上岛前就知道他们有这个东西,逃亡女医生所说的致幻剂服用后的症状也都在泰迪身上体现了。并且他梦里那些荒诞不经的东西也都是在服药后出现的。

精神病院真是可怕,正常的人进去,哪怕表现正常申辩自己是正常的也会被当做精神病,无法自证清白。而看电影时我也认为剧情反转了,泰迪就是个精神病,但是其实那些都是考利灌输给他的剧情,在药物的作用下在大脑里上演。

禁闭观后感(篇3)

这部在豆瓣评分上8.7的高分悬疑电影,在我看来远不止8.7分。

故事一开始,主人公一进入禁闭岛,沉重的**让人感受到了禁闭岛的神秘,而当进入铁门时,就像鸟儿进入一个巨大的笼子,一个巨大的阴谋。

一部以查案开始的,精神病为主题电影,结局总是扑朔迷离的,这部电影更是如此,主人公似乎总是深陷与自己的梦境,在这其中反反复复,与盗梦空间有一定的相似,但是这部电影似乎给人更多的反思,结局也给人更多的想象。

主人公走的每一步路都像是一个个陷阱。所有的声音,包括海浪声和老鼠声,似乎都把主人公恰当地引到了雾中,渐渐地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医生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泰德心中的一团雾。而无论是泰德是一名真正的联邦警察还是一名真正的精神病人,无论是他趋于现实的压迫,还是他的精神病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不管最后一句“我们要离开监狱,回到陆地上去,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太糟了”是什么意思?

查克的摇头又是什么意思?朋友还是敌人?而那个藏针的包裹是用来做什么?

熟悉的**为什么又响起来?这一切都取决于“你是想当一个活着的怪物,还是做一个死去的好人”而泰德的选择又是什么?而他又有没有成为那个他寻找的67号?

都是导演的一个留白。这一空白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思考。不管怎样的猜测,都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鲁迅说: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我想这句话就是对这部电影男主角结局的最好解读。

开放式的结尾似乎赋予了影片更多的意义,让人们更多地思考人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知道了有的时候人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不能轻易的就放弃自己的想法,也许前路有很多人的阻碍,也许你迫于无奈的向现实低了头,你并没有成功,但是你的灵魂是高贵的。你不是一个活着的怪物,你是一个死去的好人。

禁闭观后感(篇4)

马丁·斯科塞斯坞以是一位以独特风格闻名的好莱坞大导演。他从事电影行业多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站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对立面。没有超级英雄,没有没完没了的子弹,没有最后一分中的大逆转,没有外星人,没有所有人的欢乐,甚至没有打败**的正义,有些只是在他的心里。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冷淡而彻地地观察社会。影片《禁闭岛》被定义为悬疑惊悚片,背景被设置为了二战后的修复期,同时也是麦卡锡主义控制的极端政治时代。

这与斯科塞斯之前拍摄的小黑帮电影的风格相去甚远,也被认为是斯科塞斯的大胆尝试。在影片开头,在惊悚的配乐里,眼前先是一片迷雾,而后拨开迷雾,渐渐显现出一艘船,载着主人公驶来。这艘飞船就像一艘幽灵飞船,感觉不真实,预示着主人公的真实身份。

在小屋里,泰迪的头上戴着冰冷的脚镣。进入医院后,他看到的只是冰冷的高墙,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故事的所有情节都是压抑、恐惧和困惑,充满了未知和神秘的危险。观众逐渐被控制在冷色压抑的画面环境中,渴望摆脱这种环境寻找真相,越害怕,越好奇。斯科塞斯的整体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让观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电影上映后,大家议论纷纷。每个看过的人对这个故事都有不同的解释。泰底是精神病吗?禁闭岛上的真相究竟是什么?阴谋存不存在?

也许编剧和导演不知道,也许他们认为他们不需要知道。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故事。关于精神病患者的故事是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人们无法面对某件事并选择逃避时,有时他们会创造另一个自我,假设他们没有经历过,或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

我们跳出故事本来的逻辑,而去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时代隐喻以及与时代相结合的心理考证会更好,因为马丁是一个社会学大师,他的电影总是与社会,与社会心理,与社会下的人们息息相关。如果说禁闭岛是一个极权王国,那么灯塔就是王国的制高点,它聚焦于力量和黑暗。泰迪在灯塔里迷失了自己,就像美国人民在社会中迷失了自己一样。

泰迪只是一个代表,一个被美国社会压制扭曲的代表。影片结尾,泰迪在病床上醒来,接受了现实,在医生的询问下承认了自己的病情,但他真的接受了吗?我第一次看禁闭岛的时候是在2011年,翻了下当时的日记,“其实从个人角度看,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阴谋,一个teddy自己的阴谋。不过说到底,他还是不能够面对现实,之前是自己编织故事所有人陪他演戏,而现在是选择更彻底的遗忘。

以及,不得不说,演技真好。(又四年过去了小李还是没有拿到奥斯卡),不过电影开始一半了我真以为teddy就是teddy,尽管他自身有点疾病,但是这是插曲,人物本身的性格而已,那个岛才是个更大的阴谋,直到莱蒂斯穿着病服清醒的时候我还是认为这都是阴谋。虽然之后看起来他好像认清了现实,可到底还是在逃避,我觉得之后还是会发病的。

还有不解的是为什么他要炸掉那谁的车呢?用的是他老婆送的领带,虽然很丑,但这可是他说着“我爱你”的老婆送的。可为什么又点燃了呢?

这是不是也暗示着他可以亲手毁灭自己爱的东西?大概是吧,这影片里哪儿哪儿都是暗示,让我选的话,我会堂堂正正地活。”如今我又看了一遍,对于结局的看法其实也并没有过多的改变,只是觉得安德鲁认清现实的时间早了很多,他最后其实是被治愈了的,teddy最后说:

“这地方不禁让我想问,哪个更糟?是行尸走肉地活?还是堂堂正正地死?

”然而他还是选择清醒着不去面对现实。其实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够糟糕的,谁愿意去死?可又有谁愿意那样活?

现实与幻觉真的只是在一念之间,然而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标准,对于我们真实世界的观众,我们的生活可能并不会如影片那么悬念环生,我们也没有必要去选择大生大死,只求活在当下,不要迷失自己太久吧,无论做出何种人生的选择,但愿能向最后的安德鲁一样自己去选择自己的未来。

禁闭观后感(篇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禁闭岛,我们一点一滴的煞费苦心的建立起这样一座禁闭岛,然后把自己囚禁在里面不愿出来,我们宁愿自欺只为避开那赤裸裸的真相~

何谓成长?那些鸡汤式的成长都是狗屁,正真的成为意味着内心结构的重新构建,而构建的前提是必须把原有的结构摧毁掉,这需要去质疑,去否定,去推翻~你必须成为一个“侦探”,你必须去寻找“证据”,而证据就是你每一个活生生的体验,每一个为经过任何删减扭曲的经验。

影片中,男主角是高智商的人物,但内心的创伤以及防御机制却让他对诸多破绽熟视无睹,内心深处,他并不想去揭穿这一切,真相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唯有躲在心理防御的铠甲下,躲在自己编织的故事里。

这就像是一场战斗,充满未知的恐惧同时又充满激情,这是属于勇者的旅程,只有那些肯揭开自己曾经的创伤,肯卸下自己的防御机制,肯揭露自己编织的故事,肯放下自己的自欺面对赤裸裸的事实的人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部《禁闭岛》作为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的转型之作,因为剧情已经足够优秀,可以如是说,斯科塞斯只需要渲染好气氛,把握好原著的核心和尺度就是大成功了,而莱昂纳多则是想游走在思想幻境和崩溃的诸多内心戏,这绝对是一次演技的考验和提升,好在斯科塞斯御用的莱昂纳多在人物的刻画上,颇见功底了。而本部电影原本钦定的导演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大卫芬奇,主演则是同样被大卫芬奇御用的布拉特皮特。应该来说,大卫芬奇也许在内心戏的谋划上,要超出斯科塞斯,但是在电影的格调,气氛的渲染上,斯科塞斯也是有他独特的优势的。尽管莱昂纳多一直都不是真正的演技派演员,他演戏的脸谱化也是一直被大家诟病,比如在此部电影还是看到《血钻》的影子。但是个人觉得,布拉特皮特貌似也不是最佳人选。

写观后感时,不断的联想到罗杰斯《个人形成论》里的很多观点,这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对成长的认识——一个摧毁重建的过程。

禁闭观后感(篇6)

《禁闭岛》是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由美国制片,片长138 分钟,2010-02-13(柏林电影节) / 2010-02-19(美国)上映。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 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和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 饰)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离奇失踪案。手刃亲生骨肉的女犯蕾切尔(艾米莉·莫迪默 饰)从戒备森严的牢室神秘逃脱,藏匿于孤岛深处。泰迪怀疑监狱的主治精神病医师约翰·考利(本·金斯利 饰)有意隐瞒内情,并向查克透露他上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找当年纵火烧死他妻子德洛丽丝(米歇尔·威廉姆斯 饰)的管理员,并揭露美国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进行人体科学实验的罪行。但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却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真是很烧脑的一部影片,是豆瓣高分电影,看着挺费劲的。不过,应该是一部好影片。当初看《盗梦空间》也很费劲,同样是小李主演,同样是高分电影。这两部影片好像还是同一时期拍的。

小李的演技真的不错。看得我有点难辨真伪了,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幻觉了。最后他好像妥协了,非常配合院方的想法。但是到结尾好像又出现转折,和那群人走是不是去做切除手术,消除记忆?

还是不要精神上的折磨了,真的很痛苦。

禁闭观后感(篇7)

周末在家,把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禁闭岛》电影看了一遍。很坦白我不是聪明人,看了一次还不是很懂。上网查了不少影评,就里面提到的一些医学名词煞有其事地研究了一番,感慨良多。

一日主角下班发现妻子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悲愤而情绪失控的主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焚烧了自己的房子和尸体,然后逃跑。不久后被抓捕从此患上" 被害妄想症" 及" 精神分裂症" . 50 年代美国患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会被强制执行" 脑前额叶切除手术" .为了抵御这种惨无人道的治疗手段,精神病医学界的专家发明了一种叫" 角色扮演" 的群体治疗法,为了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替代" 脑前额叶切除术" ,主角成为最佳的实验品,被送到禁闭岛上。

很好奇究竟脑前额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个人切除了脑前额叶之后还能活着,个人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后来查了一些医学书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848 年9 月,盖奇被炸飞的一根一英寸粗铁棒插入脸颊,戳穿左眼后从颅骨顶盖穿出。但是奇迹发生了,经过治疗2 个月后,盖奇完全恢复了,可以走路说话,对周围环境也能做出正常反应。但是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经过解剖,盖奇脑部受损的位置就是脑前额叶。科学研究发现:脑前额叶接受和综合由脑的各部位传入的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组织传出冲动,给这全部结构以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达到整个高级心理过程的机能统一。可以说脑前叶是高级神经活动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精神病外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20 世纪50 年代),美国有很多人支持脑前叶切除手术,作为治疗精神病人的手段。

性格暴躁的好莱坞女明星弗兰西斯· 法默,也没有躲过这项手术,由于其过激的性格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终被其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并在她母亲的授意下,被切除脑前额叶。多年后她重返社会,已是一个目光涣散、神情呆滞的中年妇女。传记电影《弗兰西斯》最后一幕,她当年的朋友去见她,却被她异样的神情和举止所震惊,他们分别时,她独自一人穿过整条空旷的街道,直到走进黑暗。 切除脑前额叶的手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情绪让他们成为温顺的白痴,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可怕的并发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随境转移计划和组织能力差、原始反射、脑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个人自由权利赤裸裸的剥夺,是个人私欲极端膨胀功利主义的体现。因此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反对这项手术的呼声越来越大。

引用网站一篇文章的话,作者谈到"脑前额叶切除术终于不再被当作是施加给混沌世界里患者的天大好事,而是被最终废止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走弯路,总还是前进着。真理永远只是当时当地人们所认为的真理,等待着在将来被修正。"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被修正,脑前额叶切除手术废除后,对脑前额叶的研究一直没有终止。脑前额叶作为大脑的指挥官,对其的切除可以直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白痴。同样只要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必将使人成为天才。随着对脑前额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理论验证了脑前额叶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久保田竞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专注于脑前额叶的研究,他采取了独特的反向研究的方式,从刺激脑前额叶充分开发对人的积极影响作为研究重心,提出"人的大脑从出生之后就开始急速的发育。但脑前额叶到了2-3 岁时前额叶才正式开始发育,一直持续到6 岁达到高峰,6 岁后发育就会趋缓。在这3 岁到6 岁的急速发展时期,对脑前额叶的正确的训练,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脑前额叶控制下表现出来的五项基本能力。在儿童3-6 岁期间,通过对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锻炼能有效开发脑前额叶。而运动与做游戏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

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人类从不知道脑前额叶为何物,到任意生命权切除脑前额叶,到最终认识到脑前额叶的重要性,提出在儿童时期合理开发脑前额叶。这一个过程恰恰是人类自我探索和突破的过程。我们往往都被自己固有的认识去锁定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不能够冲破已有常识,停留在过去而固步自封,或许我们走向的只有灭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欲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应该成为永恒不变的奋斗主题。

禁闭观后感(篇8)

《禁闭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二战参战士兵莱蒂斯接受**的故事。他的妻子因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淹死了他们的三个孩子,而被重创的莱蒂斯在射杀妻子后倒下并烧毁了他的房子。受到刺激的莱蒂斯无法接受自己杀死妻子,妻子杀死孩子的事实,于是在强烈的心理作用下,莱蒂斯出现了人格**,他将自己想象为一个模范丈夫泰迪,将妻子和孩子的死归咎于一个凶恶的杀手莱蒂斯,并发誓要找到**。

为了对抗莱蒂斯,医生们配合莱蒂斯的想象,建造了一座不存在的禁闭岛,意识到设计的场景让莱蒂斯意识到自己想象的事实并不存在。然而莱蒂斯对于杀死妻子的事实难以接受,并最终选择了以好人泰勒的身份死去(医生们为他实施了“额前叶切除手术”)而不愿象怪物一样活着。

这部电影对心理学的理解和运用,真是让人钦佩。有时候我们想的世界不是我们看到的世界,而是我们想看到的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消费观念,因此可以运用到消费心理学中。如何使消费者对消费品有一种主观的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通过商品本身的属性带给消费者的体验。

禁闭观后感(篇9)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特定的情况下,判定只是幻觉的世界可能就是事实;笃定这是现实中的真实,到头来却可能猛然发现这只是幻觉。有时候,不是我们看到和相信,而是我们相信和看到。

这部电影其实我看了两遍,直到第二遍才真的看懂。故事发生在1954年,二战刚结束不久。特迪警官和查克同事被派去调查一名从精神病院失踪的女杀人犯的下落。

主管医生考利接待了他们并负责协助调查。泰迪此行还有一个秘密目的——寻找他妻子的死因。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泰迪的推断,在这66名有档案的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名编号67的人存在,但无论狱警还是医生或者其他病人,对此都矢口否认。

泰迪确信第67个是杀害他妻子的莱迪斯,这里一定有一个大阴谋。他发誓要把典狱长和主管医生绳之以法。但他的同伴查克提醒他这可能是**的秘密试验所,而**派泰迪来,是因为泰迪在遭受妻子惨死后遗留精神创伤,是他们最好的实验对象,泰迪予以否认,说来这里调查此案是他自己申请的,他怀疑导致自己妻子惨死的**就被人藏匿在这个岛上,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泰迪的偏头痛症状在调查中变得越来越严重。他经常有幻觉和噩梦。当他参军时,纳粹集中营的悲剧在他面前闪现。他发誓不再让纳粹行为出现在这里。从山崖一处隐秘的山洞,他发现了失踪的女犯人雷切尔,雷切尔告诉他,她本来是这里的精神病医生,**在这里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她无法接受事实,被其他人设计陷害,被当作“精神病人”看押起来,她才设计逃跑的。瑞秋告诉泰迪,如果你想解开谜团,就去灯塔,因为那就是一切的**。

泰迪强忍着头疼和幻觉,潜到灯塔上,却发现只有一个看守,他打晕看守抢过枪冲上顶楼,却发现岛上的主管医生考利一直在等着他的到来,而灯塔上也没有任何进行人体试验的痕迹和证据,只有一间简陋的办公室。考利向泰迪说出了所有事情的原因,而他的新搭档查克则解释说自己其实是泰迪两年来的首席**师希恩,令泰迪有如晴天霹雳般震惊,原来这一切都是设计好“陷阱”,那个神秘的67号病人,泰迪一直怀疑的莱迪斯,就是他自己!医生告诉泰迪,他的真名叫安德鲁·莱迪斯,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迪”,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

而这一切行为,都是考利医生为了医治泰迪的病症和配合他的意识而制造的一场戏,希望他能自己从中解脱出来,考利医生深信这种方法可以**大部分精神病人,泰迪(莱迪斯)想反击考利医生的“陷害”,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无力,越来越迷茫。考利医生告诉他,如果他还不能清醒过来,依旧认定自己是好人“泰迪”,那将不得不对他进行“道德性措施”,就是对其进行“额前叶切除手术”(使精神病患者变成听话的白痴的手术)。自从他来到岛上,他几乎伤害了所有的警卫、医生和病人,但他对此一无所知。他受过特殊训练,在战争中长期失火,非常危险。

泰迪从头到尾闪过很多片段,最后他知道这是真的。到了检验考利医生诊断是否有效的时候,他的**师希恩问他“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泰迪回答“我要带你逃出这个鬼地方,查克”。

“查克”的称呼让希恩医生误以为泰迪(莱迪斯)还是沉浸在幻觉中,无法从精神**中清醒过来,于是只得向一旁等待的众人无奈的摇了摇头。此时考利医生沮丧无奈的放弃了,只得妥协并同意执行之前约定的“道德性措施”——对泰迪(莱迪斯)实行额前叶切除手术。其实此刻泰迪(莱迪斯)已经明了一切,泰迪最后向希恩问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最终他选择了像好人一样死去(接受了手术便会丧思考能力,也就是对自己**人格和自身悔恨的“处死”),不愿继续生活在痛苦之中。此时希恩医生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最后喊了声“泰迪”。

但英雄没有回头,因为此刻只有莱迪斯清醒,决心寻求解放。所以几个医生和典狱长把他带走了。在电影的结尾,有悲伤的配乐和寂静的灯塔

是的,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封闭的岛屿,它是我们温暖的灵魂家园,是我们灵魂休息的港湾。不管我们在外面受到多大的伤害,我们都可以回来疗养。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莱迪斯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封闭而完美的世界。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写到这儿心里觉得特别难过,尤其看见结尾时考利和希恩的那种失落的神情。禁闭岛上的工作人员值得人尊敬,每天面对这些重罪犯和精神病人,对他们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考利和希恩等支持新**的人更值得尊敬,他们对待如此尊重这些病人,他们愿意倾听病人的心声,愿意面对主流精神学派的巨大压力而坚持自己的**方式;而像莱迪斯这样的病人又是多么值得同情,在外人看起来疯疯癫癫可怕又可笑的他们,内心承载了多大痛苦创伤才会成为今天这样,而最后明明已经清醒的莱迪斯,又需要多大的勇气来主动接受那样痛苦的手术,是多大的创伤让他宁可去接受这样的结果。

电影中每一处场景设计,每一件道具放置,都逐渐显得别有用心,角色的每一个眼神、每一记举止、每一句对白,都自然而然衍生出双关含义,甚至随着多次观察而变得引人注目的穿帮镜头,也沾染了一抹意味深长,譬如主角审问那一场,女人喝水时的杯子、字迹在笔记本上的位置,都存在细看就会啼笑皆非的穿帮,这究竟跟大多数电影一样,是剧组的疏忽所致,还是导演为了暗示幻觉、**而故意设置,无从知晓。

影片将观众拖入激烈的心理拉锯中,不断向真相天平的两边各添加砝码,狡黠的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答案永远游离在似是而非间。互联网上至今可见对立者各执一词,辩论不休,双方论据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镜头分析和情节解读,延伸到古典**、心理学、药物学等领域,以细枝末节向对方发起新的攻势,佐证着各自观点。我毫不怀疑,几十年后仍会有球迷为彼此而战。

《禁闭岛》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它恒久的话题性,单纯的智力挑战非老马丁追求,否则他大可将线索埋藏的深不见底,让所有观众在结尾猛拍大腿,肯定比这般不置可否更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创了一种革命性的叙事架构,编织出一座充满岔道和机关的时空迷宫,这是对人类精神世界最生动的展示,归根到底,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感知永远处在这种游移不定中,因此百思不解比柳暗花明更叫人着迷,因为它更像真实世界,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只有无尽的追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