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必备

06-21

我给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文章,您也在思考怎样去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好的影视作品能给人带来不少感悟,被剧中人物的演绎深深打动,内心有所感悟。需要好好的将所收获的东西写成一篇观后感了,请认真阅读以下提供的信息希望能够为你提供帮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

刚刚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豆瓣喜剧类高分榜前几名,印象中以前看过,好像不如传说中好看,也可能看了几眼,发现不是自己的菜,就快速跳过了。这次正好有大段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可以不急不忙欣赏这部名气很大的印度电影。

电影名称有宝莱坞三个字,但实际上和印度高仿“好莱坞”的宝莱坞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是讲三个大学生大闹印度最好的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印度理工学院)的故事。

尽管是一部主打喜剧元素的电影,但说教意味十足,据说这样可能拿到imdb和豆瓣的高分影评,你看看哪一部豆瓣9分以上电影没有讲人生大道理?这部电影同样如此,尽管没有讲高分电影的最爱——人性,但讲了一个大家既爱又恨的话题——教育。

电影的背景是印度的最高学府——印度理工学院,类似中国的清华大学。一个出身贫贱,但智商很高的学生替有钱人上大学拿文凭,带着另外两个家庭背景普通、资质平庸的同学挑战学校死板的教学方法,闹出很多笑话,其中有悲有喜,悲的是有人跳楼自杀,喜的是三傻毕业后都被社会认可,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电影的讽刺意图很明显,矛头对准了印度死板的生产线填鸭教育,我们这些有着相同求学经历的几代人应该感同身受——上学没有太多乐趣,忍着只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和体面的生活。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有弊,好处在于批量生产,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工程人才,也能快速提高学生家庭的生活品质;坏处也很明显,学生对所学内容根本没有兴趣,大学里上课睡觉的比比皆是,就连清华大学这种顶尖学校也不例外。电影里有一段情节,兰彻把老师恭维校长的演讲稿偷偷改了,从恭维变成诋毁,负责朗读的好学生却没有发觉,只知道照本宣科,最后闹出笑话得罪了校长。

虽然这段情节和演绎都比较夸张,但背后的主旨却传递得十分清晰,盲目相信别人(特别是权威)的话和观点,虽然省事,长期来看很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最主要的影响是自己失去判断力。就拿我最近修车为例,如果我早一点在哔哩哔哩上搜索相关故障的诊断方法,就不会白白被修车师傅,换掉一个不该换的大件,白白损失一笔钱。修车和看病一样,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判断力,在专家面前就是傻子一枚,任人宰割。

电影给出的建议是遵从内心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带着质疑的精神学习一切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计较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也不在乎短期的利益得失。

电影在学生中树立了一个反面典型,即照本宣科、听老师话、每次都能考第一名的好学生,后来发展得也不错,开了自己的公司,只是一位追求金钱和功名,从闹出的各种笑话看,导演不太喜欢这类人,观众不好说,有的人应该会比较羡慕,毕竟也是一种成功方式,多数人望尘莫及。

学习要有批判和质疑精神,读书和看电影也应如此。对于这部电影可以有哪些质疑的地方呢?比如看完这部电影,你会不会放下手中没那么喜欢的工作,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千万别,不能因为一部电影,就轻率做出决定,要多方面收集专家关于学习和就业的意见,做出慎重的选择。

我比较赞同吴军在《见识》里关于学习和就业的观点。学习首先要有好奇心,这样才能做到主动思考,学习比较愉快,也能学到别人学不到的知识。其次兴趣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尽量选择社会最需要、价值最高的职业,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这样才能获得社会认可和相应回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2

暑假应学校要求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至今电影里的一幕幕景象仍在眼前回放,那三个傻瓜的身影不停在我面前跳动。

老实说,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片名时,我以为它只是一部简单的喜剧,但后来我觉得它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影片通过倒叙手法,一步步让我们了解到这个关于友情、关于学习、甚至关于人生态度的故事。

主人公兰彻是一个替富贵人家读书,学到知识了而感到快乐的人,来到一所学校和两个成绩最差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并帮助他们找到了自我,然而在毕业后,却再也没有相见。在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值后,两个最差的成功者想要找到兰彻,然后故事从记忆和现实的间隙开始。兰彻是一个透明的人,他对生活、事业和社会有着非同寻常的看法,并努力实践。

虽然一次次受到权威和社会的排挤。然而,兰切尊重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达到了目标,最后成功了。

在影片中兰彻被认为是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可他真的是有“问题”吗?还是学校本身的教育理念有问题呢?在这样一个并不让学生学会去享受科学,造福社会,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的学校里,大家都感受不到学习知识的幸福感,只剩下了唯恐“落后”的压力。

这使得院长拿出那只价值百万的太空笔做奖赏时,都争先恐后地举手争取,而不是像兰彻一样思考“为什么不用铅笔呢?这样会省下很多钱”,这也使得兰彻被老师逼得用他自己的方式上台教课时,他写下了两个并不存在的单词后,甚至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在那里飞快的翻书,没有人好奇,没有人发问,大家都变得不会思考,不会创新,只会机械地获取书本上的知识。但这又能带来什么呢?

也许是很高的分数、很好的工作以及很优厚的待遇,而科学中那种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却被人遗忘了,这样的“人才”又怎能真正地造福于社会呢?

可毕竟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当面对来自学校、学业、家庭等一些方面的压力后,兰彻的死党法汉和拉朱开始犹豫、退缩,甚至都决定回到以前的生活中,但所幸的是他们的好朋友兰彻帮助他们真正地认识了自我。他们很幸运,因为他们有一个好朋友,一个能互相帮助的朋友,一个能自我引导的朋友。没有这样的朋友,拉朱可能不是工程师,法汉也可能不是他喜欢的摄影师。

做你不喜欢做的事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的好,就是成功,就是幸福,就是人生的价值。正如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所说: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追随你的内心和直觉。只有你的心和直觉才能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在影片的结尾中,电影的思想也最终得到诠释:

“无论遇到什么阻力,相信自己,做你最喜欢的事,并努力追求卓越,因为当你追求属于自己的卓越的时候,成功离你就近了。”

而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人称“病毒”皇家理工学院院长,一个古板**的人,从来都以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在他32年以来担任院长的生涯中,他使皇家理工学院成为了全印度“名气”最大的理工学院,但由于他的打压学生积极性的做法,使乔伊这么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最后选择了轻生。而这种做法也只是让学校成了一个“高压锅”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这只能使学生增加越来越多的压力,而不是知识。

这无疑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而最后,在兰彻用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在院长看来很荒唐,但又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的事情后,这才使得院长真正意识到,一味的死板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生活中有时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创新。

也许有人会说电影终究是电影,生活并不像电影那么简单。但正如剧中所说,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相信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将自己的热情转变为动力,在遇到困难时,对自己说一声:

all is well!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3

油坊联小孙恺

《三傻大闹宝莱坞》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育喜剧。它给生活带来的不仅是启迪和思考,更是强大的指引!虽是喜剧却引人深思,用一句话来说:

一部电影,一种态度,引发人生思考。看完这不电影,我充满了思绪,长时间沉浸在电影的感人情节中,引发了我的思考:

关于教育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初次看到片名认为不过是阿三们又一次没耍事的恶搞,让人想到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懒得去看,也就错过一部经典、富有哲理的电影。然而,真正去看的人会意识到原来的想法是多么愚蠢。兰彻、法汉、莱俱是印度最好的工程学院的学生。

填鸭式教学是印度第一所工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生活在高压之下。兰彻遥控着飞机飞向乔伊的窗口,没有看到乔伊兴奋的样子,却是凌空的双脚和白墙上的“iquit”。“两种方法让自己拔尖,要么提高自己,要么降低别人。

”大多数人上大学只是为了一个学位,主角兰彻只是为了学习的乐趣。看看我们中国的教育,有多少学生不抱怨这种应试教育?又有多少学子深受这种教育的毒害?

我们尽力满足父母的期望,为了成功,为了得分,为了排名,为了争取第一

一、为了文凭,埋头奋斗。规章制度的定义和概念大家都很熟悉,但真正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又有多少呢?这是教育的失败?那么这又是谁造成的呢?

关于友情

这是一部以友情为主线的影片。一开始,这是非同寻常的。为了迎接一位老朋友,法汉在刚起飞的飞机上假装生病,飞机不得不返航。但拉朱却忘了匆忙穿裤子,这说明朋友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法汉喜欢动物摄影,但由于父亲的反对,他几乎放弃了。拉朱差点自杀,因为他无法承受被导演退学的压力。最后,他不得不因为兰切而改变。

可见友情在这三人见的可贵。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渴望这种能够感情的吗?就像剧中歌词唱的一样“烈日下他如同一片绿荫,大漠之中,他便似一片绿州,对受伤的心,他是良药一剂,恐惧着,我们都泥足于井底,无畏着,他畅游于海天之际。

毫不犹豫地迎接潮水,他就像一朵浮云独自飘浮,但我们是最好的知己。”这就是友情。

关于成功

出人意料的还在结尾,揭示了主人公兰彻得真正身份。他根本不在意学位而是出于热爱才读书,看似没有苦读却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那只像征卓越者的钢笔。兰切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400项专利,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建立了一所理想的学校。

影片最后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什么是卓越?成功如何定义?

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美好的生活应该忠于自己内心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影片中兰彻说道“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

因为我喜欢机械,工程是我的兴趣。你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法汉劝爸爸让其放弃当工程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摄影时说道:

“爸爸,如果我是摄影师会怎么样?我可能挣的更少,房子会更小,车会更小,但是我会快乐,我会真的快乐,我为你做的一切

会饱含真情...”这部影片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的学生如果也象兰彻一样因为热爱而学习,而不只是为了钱及炙手可热的职业,不把财富及职位升迁做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我想他们会快乐地学习,他们会更具有创新思想,他们走向卓越的机会会更多,成功的概率会不会更大。

关于态度

在影片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alliswell!这到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可以经常的对我们自己去讲吗?

也许我们在生活、工作或是情感世界中有过很多的迷茫和低落的心情,同样的,当我们发现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被人所理解,我们被别人划分为另一类的时候,甚至是被大部分人所拒绝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坚持我们自己的初始理想与信念吗?是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严格的训练场,同样的是不能马虎的,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的方式,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当我们的追求,内心要想实想的理想与现实有所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坦然的去面对这一切,当在生活不尽意的时候,或是自己内心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处时,我们还能坚持对自己说“alliswell!

”吗?面对求来的生活、工作或是自己还没有规划好的人生,我们要放下对以后生活的恐惧,摆好自己的心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去看这个世界,无论发生什么,我们只要坚持对自像兰彻那样对自己己说“alliswell!”。

相信我们以后的人生会更美好。

除了教育,友情,态度,还有很多关键词来描述视频,比如:爱,自由,乐观,勇气,力量,现实,欺骗,现实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太多,我们需要学习太多,我们需要思考太多。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4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可以说已经充分地诠释出了应试教育的特点。电影中,兰彻可以说就是冲击这个应试教育的领头人,他认为动手能力,比所谓的理论更重要,不要让学生束缚于分数,才能做出更好的机器。

还有令我形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剧中的“消音器”,他那埋头苦读的样子可以说正是广大高中生的缩影,我们在中学阶段又何尝不是像他这样,为了提高一分,甚至把书“吃”了都愿意。

诚然书上的东西,理论确实也重要,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书上的理论,在高压锅中学习,这样的效果并不会达到最好,动手能力也很重要,要不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思考,什么东西都按着书上来做,这样又怎能达到学业上的更高的高度呢?

以喜剧的形式,折射出社会的现象。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不忘初衷,做好自己想做的。

在当今物质的社会,让自己依然拥有着一个充盈的灵魂。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喜剧,但它并没有很刻意地制造笑点,电影呈现出来的快乐往往建立在悲伤上,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不自觉地思考自己。

我们要全心全意去学习,但不只是为了成绩。我们这一生,很多时候都在为别人而活,走着别人走过的路,模仿别人的成功。引用一位智者的话: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受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兰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拉朱与法兰的一生,同时改变了“病毒”校长的旧观念,在兰彻追求自我、追求创新的渲染下,法兰为了追求自己的初心与父母交谈,内容虽朴素,但真实有感,拉朱也不愿去不适合他的公司工作,校长的二女儿为了兰彻逃婚等等。我不禁在想自己敢不敢像他们一样改变。

兰彻对待朋友真实善良,对待事物敢于探索,这些都令我向往。

就以兰彻的话结尾吧: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自己的心“一切顺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5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个大学生的故事,不同的家庭背景注定了他们求学的目标不同。有人是为了求得一份体面的工作来养家,有人是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摄影,只为完成父亲对他的期许,有人是为了替主人家的公子去上大学。他们为了这个全国最好的学校挤垮了大部分的竞争者,最后来到这所学校。

而这所院校的校长一心追求,苛刻地要求每一位学生按照他的填鸭式教育完成各门学科,而不是激发孩子们内心的学习动力。

兰彻,与院长倡导的填鸭式学习方式背道而驰,他是个内心热爱机械动力学的学生,因为热爱,所以努力。后来,他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开办了学校,除了教更多的孩子学习,还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反观我们的孩子,又何尝不是为了应试而漫无目的地在学习。作为孩子的父母,是真的希望孩子能找寻到内心真正的热爱,并明确地懂得自己为了什么而学习。

“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亲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的学习是出于一份热爱。惟有热爱,才能一直努力向前,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幸福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6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看之前以为这仅仅是一部喜剧片,看完之后却发现并不仅仅是一部喜剧片这么简单。这部电影教会我的,很多很多。

1.要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法尔汗会读工程系,当一位工程师,完全只是他父亲的愿望,而并不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他学的并不开心,成绩也每次都是倒数。他喜欢摄影,想当一位摄影师,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后来,他终于有了勇气,向爸爸说出了自己的梦想。他说的那句,“也许我赚的钱会少一点,买的车小一点,住的房子小一点,但我是快乐的”,很让人感动。没有什么比一个梦想追寻着更伟大。

2.勇于追寻,成功就会追寻着你的脚步而来。兰彻不像其他学生一样死读书,他读工程是因为他喜欢。同时他认为教育,不能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以及如何去学。同时他也在十年后证明了他的成功。

3.不要让生活的压力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拉杜家里有一个瘫痪在床的爸爸,一个嫁不出去的姐姐,全家就靠以前当老师的妈妈的退休金过活。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的他也过得并不开心,整天想着家里的事情。兰彻教他要学会去放下一切,才能走得更远更轻松。

4.“Aal izz well”是出现得最多的一句台词,翻译成英文应该是“All is well”。一切都会好的。我想很多情况下,这句话都适用。遇到什么倒霉事的时候,心情烦躁的时候,跌倒受伤的时候,伤心失落的时候,也不妨告诉自己一句All is well。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7

让成功追着你跑

一位“劣迹斑斑”,被众多老师以及校长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学生,却在每次考试中都夺得桂冠,成为了“最优秀学生”,还得到了校长的认可。这种叫人“难以想象”的故事,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成为了现实。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像电影中那样“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残酷现实,但“成绩”、“排名”仍然给了无数寒窗苦读的芸芸学子巨大的压力。

“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

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另一项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有自杀念头。北京大学生自杀率在9-24/10万之间,即自杀死亡已占至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61.38%”数据无疑是直观的,也无疑是冰冷的。

套用北野导演的话:哀悼是一种非常私人的经历。不能笼统地概括成“自杀了24人”,而是“自杀一个人”的事件发生了24次。

24例死亡,每一个死者都有人为之撕心裂肺,并且将这悲恸背负至今。

“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达45.5%”就连影片中的主角兰彻也说过:“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制造出能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

如果制造出来,大家就都知道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

我们无法改变制度,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主角兰彻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兴趣是动力之源。有了兴趣,工作和学习似乎就在游戏中,轻松无比,也能取得好成绩。

“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如果没有兴趣,只是迫于压力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那么无非就是在欺骗自己。“去活出你自己!

”去倾听自己的声音,去跟随自己的心走。

主人公的朋友法汉最终选择了他真正想做的事——一个摄影师。“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房子小,车小,但我会很开心,会很开心。

”当法汉流着泪向他父亲说出这番话时,他真正直面了自己的内心,真正做了一次“自己”。

拉朱,兰彻的另一个朋友,对他的专业很感兴趣,但他继续失败。为什么?“因为你是懦夫,害怕未来,看看这个,戒指比手指头还多。

一开始,为了姐姐的嫁妆,为了工作,如果你那么害怕明天,你怎么能活在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害怕明天,害怕未来的人在明天还没到之前就已经被打败了,不是被“未来”或“困难”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被自己的恐惧打败。

曾看到过一句无法忘怀的箴言“失败者‘让’事情发生,成功者‘使’事情发生。”一字之差,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是要被“未来”主宰,最后抱着“恐惧”坠入“失败的深渊”,还是主宰“未来”,用“勇气”迎接“成功”?

一切由自己抉择,也由自己承担。

拉朱在跳楼自杀,双腿骨折,差点成为植物人后才明白了“怯弱”只会成为一把将阳光都阻挡在门外的“锁”。当他面试时,他勇敢地对企业高管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好不容易获得了这种态度,我不会改变的。

你们留着这份工作吧,而我保留我的态度。”最终他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份好工作。

这部电影给了我许多启迪,值得我细细去品味。整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是电影结尾的叙述: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追着你跑。”

“锻炼你的技能,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8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五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

最后他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一位具有400项专利,日本人求之不得的天才科学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法撒克望杜。 《三傻大闹宝莱坞》剧照“三人帮”中兰彻和莱俱梦想成为工程师,法汉却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影片中随时穿插着幽默的语言,行为。他们把教授称为“病毒”,把查图尔称为“沉默者”。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故事随之结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9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题记

五一假期,和妈妈一起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原本以为是一部喜剧片,但是影片中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兰彻和查图尔,他们是同学,却在学习方式与学习目的上截然不同。兰彻以学习为乐,主张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查图尔只知道死记硬背,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走向世俗定义的成功。

十年后,老同学再次会面。当查图尔得知他一心要胜过的兰彻居然是决定他职场命运的拥有四百多项专利的科学家——冯查。旺都,故事也就圆满结束。

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学习?学习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从电影里找到了答案。可是,在我的身边,不少同学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沉迷在游戏、短视频的虚假快乐里无法自拔。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对于学习,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就是缺少对于学习的激情。你比别人笨,你可以用勤奋去弥补,但你如果对学习缺少了激情,那你就不可能学好了。”

对于这些过早厌学的同龄人,我只能努力发出我的声音,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清醒过来,尽早在学习的世界里享受到追求卓越的成就感,这才是最真实的快乐。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0

信息学院 09通信二班周勇波

首先,这种夸张的表现形式谈填鸭式教育体制的弊端和对理想的追求等。这种方法很有表现力,但我认为其感染力就显得太弱,也就是说它描绘的东西再是完美,说的再有道理,但我直观的就认为这故事太假了,我内心深处就会抵触。所以,我认为就从影视作品的角度来说“三傻”这电影实在是不敢恭维,因为真实的东西才能够打动人,而它离真实差太远了。

以上是对影片的看法,但是虽然如此,“三傻”里面表达的东西还是有一些有道理的,这是基于我们过去身处的环境与电影里的还是很相似的。这一点确实是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电影里还是有一些很有深意的经典台词的。

电影中的经典台词—all is well,这句话总展现于整个故事中,all is well展现着一种心态,不过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能淡定的拍着胸口说声all is well,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不能“做自己”,总能说声“all is well”也是好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 我觉得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竞争,我们需要努力向前;二是我们应该要有自信,因为我们已经在生存竞争中战胜了3亿个同胞,我们生来就是优胜者。

我们要自信的努力奋斗,这样终究会取得成功。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工程是我的兴趣。你知道你的兴趣吗?这是您对工程理论的兴趣崇拜,与摄影行业联姻,充分发挥您的才华。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父亲强迫他成为拳击手。阿里的父亲要他唱歌。后果有多可怕?

”这也是我十分认同的一句话,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对知识的兴趣。只有从兴趣出发,我们才能学习得更有力量、更有激情。

“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这可能就是成功之道,我们不能老师抱怨成功迟迟不来,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不断的努力,这是一个过程。

由于我对这部电影的不喜欢,感触也不是很深。最后,让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怀着梦想和自信,继续奋斗。你马上就会成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11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物理系秦磊***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我近期所看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电影震撼了我的心。对我影响最大。它会影响我的生活。我第一次听说这部电影,是团委老师介绍给我的。老师说这部电影非常适合我们的师范生看。所以我看了。我认为这对我的教育意义重大,将对我未来的教师生涯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一. 剧情介绍。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印度著名的传统学校。这里测试学生的唯一标准是第一!

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但兰奇并不跟风。他用他的善良、开放、幽默和智慧来影响周围的人。他用自己的物理知识给野蛮的长者上了一课,用自己的智慧打破了大学的传统观念。

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三傻大闹宝莱坞》剧照

。“三人帮”中兰彻和拉朱都梦想成为工程师,法涵却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影片中随时穿插着幽默的语言,行为。他们把教授称为“病毒”,把查图尔称为“沉默者”(消音器)。

二.兰彻人物分析。

这部电影是多种因素巧妙结合的产物,上了四年大学的男生们会产生很多共鸣。兰彻一个大学的新生,他貌似一个腼腆害羞的男孩,但他的第一天到来就给学长辈来了个下马威,接着是在院长“病毒”的致辞上让他下不了台,他的到来仿佛在平静的湖水里抛下了一颗石子,每个环节他都敢于突破常规。兰彻并不是出于想吸引人的注意,他真正的想自己去思考。

他才思敏捷,口才杰出,反驳权威,用自己的方式演示给他人看‘事实的真像’。终于有一天“病毒”对他忍无可忍了,他拖着兰彻上了讲台:‘你以为你比教授都聪明吗,那你来上一课!

’。兰彻一言不发地在黑板上写了“法涵”,“来俱”:‘30秒钟你们定义这两个词’。

下面的人试图找到它。当时是30秒,但没人找到。兰彻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时你们有好奇吗,你们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这样的第一有什么意义,这样增长的不是知识,是压力,而这儿是大学不是压力锅。

”“这只是我两个朋友的名字,我不是在教工程学,是在教怎么教书!”

三.《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教育意义。

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填鸭式教育问题。这也反映了填鸭式教育对学生身心的损害,给学生的生活带来巨大压力,间接导致学生的自杀行为。兰切反对这种教学方法。他积极思考,做他想做的事。在课堂上,他向老师们反映,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陷入疯狂的学习竞争,而是学习多少知识。

兰彻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学校的反抗是他对补习教育的反抗。

学习策略的理论在这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所谓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学习过程的复杂程序。在开学第一天在课堂中,古板的老主任叫兰彻解释机器的概念,兰彻基于自身的理解回答的很实际,但是那个主任批评了兰彻,主任的定义只局限于课本:

“机器是由相对运动固定的由相互连接的零件组成的,意味着,功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这无非是盲目的死记硬背。这些都反映了现实教育的弊端,现实教育只注重学生在课本上的成绩和知识,而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能力的缺乏,尤其是在现实社会中。

四.结束语。

我觉得整部电影最值得称赞的是它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这能鼓舞人们的士气。它涉及到许多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如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和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愿望。中国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中国的核心科技不能上去,也没有诺贝尔奖。

事实上,中国人很聪明,但我们的教育抹杀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认为,西方学校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发明家和技术研究人员,是因为他们有创新精神和打破传统的勇气。这部影片哲理和思考性无处不在,男主角兰彻常说的“ all is well”就是一种乐观的信仰。

而电影结尾给我们的那句话,跟随我们的强项,成功就会追求你,这也很有意义。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