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教案内容

06-28

想要一篇好文章建议您去读“文言文阅读教案”,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帮助。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详细的教学课件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文言文阅读教案(篇1)

摘要: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很重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水平能力,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的一个占分比重较大的题型,由于文言文比较艰涩难懂,和现代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别,所以高考文言文阅读也是难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教育部发出了培养学生古典文化素质的号召。高考中又加大了对文言文的考察力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阅读除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外,还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而《考试大纲》中特别要求学生具有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能力。近十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因此培养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就日渐重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通过培养整体感知的能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水平。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指导:

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分析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对于一篇文章,文中的实词虚词学生不可能都明白,而且文中肯定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内容,因此让学生一定有心理准备,不能遇见几个没见过的词汇就懵了,读不懂很正常。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结合上下语境运用“猜读法”大胆推断,所谓的“猜读法”就是指导学生必须要读完一整句话后进行分析意思,因为句子在语段中是互证、互补、互释的关系,须整体把握上下联系,不能读半句话就翻译,要结合一整句话的上下文语义、语法结构、词性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指导学生通过“跳读法”将疑问暂且跳过去,捕捉文章中重要的信息材料,如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我们在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如在讲解节选自《史记郭解》这篇文章时,我针对开头一段话设题,问学生“郭解年长后仍恶习不改,为非乡里”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如果学生能抓住原文“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这一句作者评论中“更折节为俭”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又如高考文言文辨析“文武之道一也”一句,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看,很可能翻译为“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但是细细把握文章,全文谈的是文以处世之才为标准,武以料敌之智为标准,文才武将对国家的作用,而“道”并非是成功的道路,还可以解释为规律,这样,全句应解释为“文、武的规律是一致的”。

学生应知道考试中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是人物传记性质的,知道了这一点,就应明白人物传记的行文思路,基本上写主人公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做到在读文章前心中已经有数。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整体把握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多少、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等,这就构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出题者常常将测试点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交叉变化上。因为所选材料中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采取了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手法而使其隐含了错误,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如果没有整体感知和认真分析就很难发现问题所在。因此在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对时间、地点、事件变化的词格外注意,用笔将其勾出,在答题时不要只检查选项中所说的人和事符合不符合事实,还要回到原文,整体把握时间、地点、事件对不对。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文中的人物姓名写到草稿纸上,然后把文中涉及到该人的相关内容罗列姓名下面,这样就清晰了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做题时减小张冠李戴的可能性。如高考试题(湖北卷)试题第13题要求选出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阅读文段中“这个人”为“魏元忠与张氏兄弟”,而选项③中“将使与昌宗廷辨之”为太后之所为,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为宋Z劝说张说之语,假如得罪被放逐,也比党附邪恶、陷害正义以求苟且偷生好得多,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小人之言”为张说据实回答。这样一来,③⑤⑥的叙述对象与题干中的`“这个人”无关,故可排除,一下子就可以确定答案。

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贬低、嘲讽,对所写的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作者的观点并没有明确说出来,我就训练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的分析,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倾向、写作的意图、文章的主旨等等。对议论文还要求学生通过论点、论据的分析,再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议论性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阅读难点,要把握其观点则不容易。在这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其本人的身世、经历,以准确地把握其论点的能力。

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概括,我还提醒学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全面性;二是概括的准确性,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注意肯定其积极意义,如忧国忧民、反抗压迫、抨击黑暗、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赞美劳动人民的美德等;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消极因素,如轻视劳动人民、宣扬封建思想、强调因果报应、提倡愚忠、不辨是非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实践着“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意识,提高综合阅读能力”这一理念,并且及时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使得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日渐走进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我发现我的教学思路与理念首先是正确的,同时也是比较成功的。当然,我的理论仍然需要在今后大量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

文言文阅读教案(篇2)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一)教学案(苏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内容:《劝学》、《师说》

2、掌握积累“劝、绝、假、望、闻、师、传”等实词和“于、而、之、其、则、焉”等虚词

3、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4、背诵《劝学》、《师说》

5、建立作文素材库--课内外素材超级链接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劝、绝、假、望、闻、师、传”等实词和“于、而、之、其、则、焉”等虚词。

2、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背诵《劝学》、《师说》

教学方法:知识梳理、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字音

木直中(    )绳    槁暴(    )    参省(    )    跬(    )步

句读(    )    郯(    )子    老聃(    )    以贻(    )之

锲(    )而不舍    李蟠(    )    (    )而望矣

二、实词积累

1、通假字

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木直中绳, 以为轮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

2、一词多义

解释下面句子中多义词的词义。

(1)劝

①劝学                    ②果行,国人皆劝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2)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以为妙绝                         ④佛印绝类弥勒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望

①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③先达德隆望尊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

(5)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博闻强志

③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④初闻涕泪满衣裳

⑤以勇气闻于诸侯                        ⑥扫后更闻香

(6)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不耻相师                               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吾从而师之                             ⑥齐师败绩

(7)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⑤朔气传金柝

3、词类活用

找出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名词作动词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吾师道也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

(4)意动用法

①吾从而师之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③而耻学于师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4、古今异义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假舆马者                             (4)蚓无爪牙之利

(5)古之学者必有师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8)吾从而师之

(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三、虚词归纳

解释下面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耻学于师

⑤不拘于时                             ⑥其皆出于此乎

(2)而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之

①择师而教之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⑤句读之不知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⑦蚓无爪牙之利                     ⑧君将哀而生之乎

(4)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焉

①盘盘焉,镅桑蜂房水涡              ②或师焉,或不焉

③且焉置土石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四、特殊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不拘于时,学于余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五、名句名篇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4)锲而舍之,                   ;                ,金石可镂。

(5)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6)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7)古之学者必有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终不解矣。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                。

(9)                     ,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六、超级链接

1、素材储备

名言名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素材挖掘

素材1:孔子  韩愈

适合话题:借鉴

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浪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名姓与容颜,依旧生动,依旧臻若群星。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

素材2:荀子

适合话题:凭借

荀子也曾说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也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方法,我们可以拿来,化作已有,去巧妙运用,一定会事半功倍。

素材3:《劝学》

适合话题:持之以恒、用心专一

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成大事。《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句子,论证了做事情要学会持之以恒的道理。荀子在《劝学》中还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是古往今来一切成大事者的成功金律。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东山再起,复国雪仇,就是因为他心无旁骛。王安石曾经说过:“有志者事竟成。”但是应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文言文阅读教案(篇3)

(15-广东惠州一中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云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①,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竞陵王萧)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郎。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子良对曰:“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文惠太子尝幸东田观获稻,云时从。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及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曰:“不谓今日复见谠言。”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畡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畡亡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门入,躬自营唅,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及居选官,任寄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武帝九锡②之出,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文伯曰:“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政恐二年不复可救。”云曰:“朝闻夕死,而况二年。”文伯乃下火而壮③焉,重衣以覆之。有顷,汗流于背即起。二年果卒。

:①《毛诗》:指现今通行的《诗经》。②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高势显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③壮:中医艾炙,一灼称一壮。

答案及解析:D。结合上下文意,此处是范云随文惠太子时的劝谏,太子对他的忠言表示感谢,因此处太子也并无过错,所以不能译为“道歉”。应为“谢,感谢”。

答案及解析:B(事,事奉。A①名作状,按政令;②通“正”,只,仅;C①缺少,②轻视,看不起;D①担任,②替)

答案及解析:D。D项中的“耳目”是偏义复词,因后面是“观”侧重在“目”;其它三项或并列或对举都各有所指。

A.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范云天生机智敏锐,很有见识,善于作文章

B.日“公辅才也”——说“(这孩子)是三公等辅佐大臣的人才啊”

D.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爱讲气节,崇尚(行动)不同于常人,专门在人有急难

答案及解析:C(①、②分别从侧面、正面体现。③是萧缅对范云“识具”的赞扬;④是尊重寡嫂的行动;⑤是助人的行动;⑥是助武帝的急切心情。这些都不是“识具”本身)

A.范云从小就用功读书,每天能将九页《毛诗》读熟到能够背诵的程度。

B.范云因为箴谏朝政有功,被授尚书殿中郎,齐武帝将下命令要范云弼子良。

C.范云在选择官员时,对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满门宾客的提问,处理神速,应答如流,时人个个佩服。

D.范云在武帝即将称帝时突然发病中风,为了助武帝成功,宁愿只活两年,请求医生为他快速治病。

答案及解析:D(A将“诵”说成背诵;B将授官与“箴谏”挂钩,将“方今”解作“将要下命令”;C将“居选官”解作“选择官员”,对文件和宾客的解说更是望文生义。这些都与原文不符。)

文言文阅读教案(篇4)

--结合045年高考题分析

一:引号的作用,不要与书名号的作用相混。引号的作用如引用、强调、讽刺、目标、节目、报刊电视栏目等,书名号的作用如书名、报刊杂志名、文章篇目名等。

l 04年全国第一套B项: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析:题中书名号应改为引号,因“健康秩序、健康生活”是“主题”不是书名,作品杂志名等,不能用书名号。

l 山东卷B项: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48届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析:题中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与上题相同,同时题中引号应去掉,因“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一普通地点名,无特殊含义。

l 05重庆卷D项: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析:题中两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重庆日报”是单位名与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并列,“不朽的红岩”是栏目名,二者都不是书名,故不用书名号用引号。

二:引号与引文点号的位置:

1、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点号放在引号之内。

l 04年江苏卷D项:“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云桩。”      析:“木根也”做是的宾语,引文不完整,引文作为整个一段话的一部分,点号放在引号之外;“今俗云桩。” 独立成句,意思完整,点号放在引号之内。故此项正确。

l 05年江西卷B项: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析:引号中的内容独立成句,意思完整,点号应放在引号之内。故应把句号放在后引号之内。

2、引文意思不完整,引文作为整个一段话的一部分,点号放在引号之外。

l 04年天津卷C项: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析:前一个引号内的内容可以作“所云”的宾语,把“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后的`句号放到后引号之后,亦可在“所云”后加冒号;后一个引号内“溪头荠菜花” 作为整个一段话的一部分,句号放到后引号之后。

l 05年山东卷C项:“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析:“总关情”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后边。因引文作为整个一段话的一部分,引文不完整,点号放在引号之外。

3、不管引文完整不完整,问好感叹号除外。

l 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人教版,年出版版,2003年山东第三次印刷版本教材附录部分)

文言文阅读教案(篇5)

散文阅读13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云南看云

沈从文

(1)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2)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3)云南的云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的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它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唯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而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其余平常小职员、小市民的脑子,成天打算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那个真正的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4)近两个月来本市连续的警报,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就在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下,卢先生却来昆明展览他在云南的摄影,告给我们云南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值得注意。即以天空的云彩言,色彩单纯的云有多健美、多飘逸、多温柔、多崇高!观众人数多,批评好,正说明只要有人会看云,就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还可望将这种可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种人。换言之,就是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还可望由一个艺术家的心与手,间接来教育人。可是我以为得到“赞美”还不是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我意思是如果一种可怕的庸俗的实际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层间普遍流行,腐蚀我们多数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还象是正在把许多人有形无形市侩化,社会中优秀分子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无一种较高尚的情感,更缺少用这情感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怎么办?大学生读书目的,不是站在柜台边作行员,就是坐在公事房作办事员,脑子都不用,都不想,只要有一碗饭吃就算有了出路。甚至于做政论的,作讲演的,写不高明讽刺文的,习理工的,玩玩文学充文化人的……出路打算也都是只顾眼前。大家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这个国家的明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我们如真能够像卢先生那么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的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我以为这才像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目的。正因为这个民族是在求发展、求生存,战争已经三年,战争虽败北,虽死亡万千人民,牺牲无数财富,可并不气馁,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就为的是这战争背后还有个壮严伟大的理想,使我们对于忧患之来,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我们其所以能忍受,不特是我们要发展,要生存,还要为后来者设想,使他们活在这片土地上更好一点,更像人一点!我们责任那么重,那么困难,所以不特多数知识分子必然要有一个较坚朴的人生观,拉之向上,推之向前,就是作生意的,也少不了需要那么一份知识,方能够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放在同一目标上,分途并进,异途同归,抗战到底!

(5)所以我觉得卢先生的摄影,不仅仅是给人看看,还应当给人深思。

1940年(选自《沈从文随笔生之记录》,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有删改)

16、“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句中“俨然”的含义是        ;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解析】第(1)问:原句在第一段。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一般是将其本义与文中所指内容融为一体:参考答案中“庄重或严肃的样子”就是其本义;“觉悟到……”则是文中主要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的概括。

(第(2)问:难度不大,据开头的作用,考生一般能正确作答。

【思路点拨】考生作现代文阅读一定要整体关照,先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内容、情感、主题等等),然后再来据中心(文章的中心就是文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的魂)作答。

【参考答案】许多人看云之后觉悟到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以及人生价值后的庄重或严肃的样子; 总括并领起全文。(4分)

17、作者希望“我们”也“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的目的是什么?(4分)

【考点】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评价。

【解析】据文章主旨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不大。

【思路点拨】考生首先据题干找到信息源在末段。前后勾连,据标志词“我以为这才像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目的”中的“目的”一词,那既是艺术家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目的”。

【答案】让云物的美丽景象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就在“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后面,照抄即可)

18、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

【考点】考查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技巧。

【解析】信息源在第(2)段和第(3)段。第一问实际上考查文章的思路(谋篇布局),考生只要看看上下文的内容不难概括出来。

【思路点拨】第一问:文章在第二段写了各地的云的地方性,实际上是写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各地的人们的性格、生活迥异,显然其用意是“由云→人”的一个过渡,其作用便有下一自然段集中写云南的云所蕴含的特定历史意义(抗战)张本。

第二问:回答出表现手法,三五个并不难,考生要注意多角度思考。

【答案】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将“云”与人事勾连起来,为写云南的云给人的深刻的教育意义铺垫张本。运用了对举、铺陈、比拟、夸张等艺术手法。

19、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5分)

【考点】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

【解析】第一问不难,据第三段第一句话即可。

第二问:象征意义要根据全文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概括。

【思路点拨】考生要有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在通读全文的时候,把文章的写作对象及对象的特征,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的重点词语勾画出来,并对它们加以整合。

【答案】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素朴、单纯。云南的“云”的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DD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抗战到底)。

六、文章赏析(14分)

20、紧扣《云南看云》一文中的“看”字,赏析该文主题的表达300字左右。(14分)

【考点】考查对文章的综合赏析。

【解析】自主命题以来,湖南省已经连续几年考查了这一题型。应该说,尽管难度较大,但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盏明灯。文章阅读本来和个性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作为高考试题,即使是这种开放性试题也必须有评分标准。这就是考生平素训练时要积累的。

【思路点拨】题干中“紧扣‘看’字”和“主题的表达”便是评分的重要依据(即可从这两点判断考生是否跑题)。

【答案】(1)根据题意,须紧扣“看”字,赏析文章主题的表达。

要求意思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300字左右。

(2)既可作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方面或特点作具体深入的赏析。

(3)赏析要点如下:

①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人们看云的不同结果比照叙述,寄望人们从“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的意义中等到教育和启发,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坚定信念。

②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

A.提纲挈领的概括式赏析:“看”一字是全文的主脉,通过看云,看地方的人事,看卢先生的云物的摄影,在比照中,“深思”自燃与艺术之“云”的现实教育意义,进而“向远景凝眸”,“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将文章主题逐渐“看”出来,眼中之景之事与心中之思之虑之望相间相隔,臻于一体。

B以点带面的对比式赏析:a从“许多人”看云的实用和自利(“得到一点晴雨知识”“把一个颈脖昂起酸”而“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的得失的忧心罢了”)与艺术家看云的感兴和热情(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的对比中赏析主题的表达;

B从看到“云”的美丽景象与看到“人事”的庸俗(“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糊口混日子了事”)的比照中赏析主题的表达;

C从“向远景凝眸”与“只顾眼前”的对比中赏析主题的表达。

罗小平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文言文阅读教案内容》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