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精选8篇

06-30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师在教学上面的专业素养,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路程速度时间教案”进行了编辑,请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行业动态!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 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2.议一议:笑笑和淘气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

3.算一算,比一比

继续出示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出谁快谁慢了吗?

4.汇报反馈:笑笑快。

5.初步理解“速度”含义,引出“速度”一词。

6.揭示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激活内需,目标导学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什么方面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

三、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写法、读法教学:70米/分,读作70米每分;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

2.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练一练:

(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

(2)国产小型飞机6分钟飞行了48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

(3)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 。

4.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1)它们的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它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速度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不但要看路程还要看时间,它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

5.速度概念提练,概括

(1)小组交流: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概括地说说什么叫速度吗?

(2)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物体每小时、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每小时、每分钟、每秒……叫做单位时间。

四、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中速度的快慢

依次出示一组图片,引导感受速度的快慢。

1.刘翔8.5米/秒

2.动物界的猎豹30米/秒

3.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30 0000千米/秒

五、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先出示图片,认识限速标记。

2.再出示文字:张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花2小时行完140千米。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那你建议张叔叔按( )的速度行驶。

3.同学们给出了合理的速度,那么我们按这个速度来解决两个问题

(1)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要求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六、阅读课本第53页的内容。

七、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八、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镇政府与北团中小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今天早上,吴老师7:30分从北团镇政府出发,以100/分的速度赶往北团中小上课。我能在7:50分到达学校吗?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每分钟行的路程

笑笑:420÷6=70米/秒 读作:70米每秒

淘气:640÷8=80米/秒 读作:80米每秒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2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向学生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学生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路程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不久前举行了田径运动会,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运动会中四年级女子组400米赛跑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设计意图:我们学习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实际,又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我在引入新课时,就选择播放我们学校开展的校运会的400米赛跑的情境,像这样的运动会相信每个学校每年都有开展,每个学生都会对此既熟悉又极感兴趣,都会乐于参与解决问题之中来,这时候老师的问题再抛出来,相信孩子们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回答当然也就会精彩啦!) (出示成绩单) 名次

姓名 李丽 孙琪 丁文

400米 400米 400米

秒 秒 秒

师: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孙琪跑得快,因为她用的时间最短。 师:像这样,路程相同,怎样比快慢? 生:路程相同,看时间,谁的时间越短谁就跑得越快。

(设计意图:在这张表中我们能很快看出,在400米相同的路程中,孙琪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这个项目里应该选孙琪。在这里我主要是想让学生比较一下,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要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2、时间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师:运动会后,班里的小毅不服,与冠军进行了一场比赛。 (出示成绩单) 名次

姓名 小桐 孙琪

路程 350米 400米

时间 秒 秒

师: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还是孙琪跑得快,因为虽然都用了秒,但是孙琪跑的路程是350米

师:时间相同,怎样比快慢?

生:时间相同,比路程。谁跑的路程长,谁的速度快。

3、导言: 师:观察这两个表格,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生:速度的快慢与时间和速度有关。

师:什么是速度?它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路程一样,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跑得越快;时间一样,跑的路程越长,说明跑得越快。下面请看这样一组信息:

小杨2分跑了500米。小高用3分跑了900米。哪位同学跑得快些呢? (1)师:请说出数学信息有哪些?

生:小杨2分跑了500米。小高用3分跑了900米。问哪位同学跑得快些呢?

(2)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看谁想出的方法多?想好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汇报各自的解决办法。 生1:500÷2=250(米) 900÷3=300(米) 250米

生2: 900÷3=300(米) 300×2=600(米) 500米

生3: 500÷2=250(米) 250×3=750(米) 750米

(4) 比较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异同?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两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

师:像这样的思考过程还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出示线段图)

2、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师:我们把这样,他们1分跑的路程叫做他们的速度。

小杨1分跑了250米,我们就说小杨的速度是250米/分,(板书:250米/分)观察表示速度的单位,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 生: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 师: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读作250米每分。

你知道250米/分表示什么吗? 生:250米/分表示小杨1分跑了250米。 你能像这样写出并读出小高的速度吗?

生:小高的速度是300米/分,读作300米每分。

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时,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只需比较什么就可以了?

生: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时,我们只需比较他们的速度就可以了。

师:那么怎样求速度? 生:路程÷时间=速度 师:请写出下面各物体的速度

①一列火车2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②自行车3分钟行驶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③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__ 生:这列火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 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 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

4、理解单位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这三组速度,他们都是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 生:他们都是一时、一分、一秒行驶的路程。

师:对,我们把这样的一时、一分、一秒都称为单位时间。你现在能来试着说一说什么是速度吗?

生:在单位时间里行驶的路程就叫速度。

(设计意图: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通过观察和比较几个速度单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既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理解了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

5、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再到体育场上去感受一下。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四年一班李伟参加赛跑,用了4分钟到达终点,速度是200米/分,他跑了多少米?

②教师家长接力赛中,每人的速度是10米/秒,60秒跑了多少米? 生:①200×4=800(米) ②10×60=600(米) 师:这两道练习题有哪些共同点?

生:这两道题都是知道了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师:怎样求路程? 生:速度×时间=路程

师:猜测一下怎样求时间?为什么这样猜?

生:路程÷速度=时间,我认为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知道了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师:同学们猜测得到底对不对,想来验证一下吗?计算下面两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①四年一班李伟参加赛跑,他跑了800米,速度是200米/分,用了几分钟到达终点? ②教师家长接力赛中,共跑了600米,每人的速度是10米/秒,用了多长时间?

生:①800÷200=4 (分) ②600÷10=60 (秒) 我发现了这两道题都是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用路程÷速度=时间,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经历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6、小结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三、实际运用:

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物体的速度。(课件出示)

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8米/时。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神州七号飞船的运行速度大约8千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见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生:我们应该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

(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通过实例和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加深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2、解决问题

杨老师距离裁判席72米,李老师距离裁判席90米。

(1)师:杨老师和李老师同时从场地内出发去裁判席,谁会先到达? 生:72÷6=12(秒) 90÷10=9(秒) 12秒>9秒 答:李老师先到达裁判席。

(2)杨老师的速度是6米/秒,李老师的速度是10米/秒,谁先到达裁判席?

生:7×9=63(米) 63米﹤72米 答:杨老师9秒钟不能到达。 (3)如果杨老师必须在9秒钟内到达裁判席,她的速度是多少?

生:72÷9=8(米/秒) 答:杨老师的速度是8米/秒。

(设计意图:三个练习的难度由浅入深,训练的侧重点由理解概念到选择计算

的方法到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又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下面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等方面,向各位老师说说我的这节课将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首先,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分析。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最后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路程时间和速度是小学阶段常见的几个关系量中单独拿出作为新授内容讲解的数学模型,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理解了量的意义,明确了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路程、时间和速度”目的就能达到。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等常见的量,理解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并体会速度的提升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和主动学习知识的情感提升。

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会书写速度的单位。

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下,我准备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并以四人小组形式,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单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出发,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情景激趣法,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的各种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同时配合启发式谈话法,比较质疑法,讲解法等展开教学。

本节课我的教学预设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首先表象感知“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量就是速度,然后深度理解“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行驶的路程”,最后才是建构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所以,如何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价值,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是我本节课重点思考和将要践行的教育理念。

《课标》要求我们:“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鉴于此,本节课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进行探究,学习。

综合其他学科知识在数学学科的体现和应用,既有物理学科对速度的两层定义,同时有语文学科的诗歌创作,还有地理历史学科的古代蓟州是现在北京等知识点,这也是我本节课的创新思考之一。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使学法和教法收到实效,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揭示主题”“自主探究,建构模型”“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回顾,情感提升”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从刘翔比赛的多媒体动画切入,引入速度的感念;

2、通过刘翔和其他两位对手的比赛,引导学生得出: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相同比路程,并让学生质疑:路程、时间均不同如何比较?

设计意图:设计精彩的开头,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设疑提问,揭示主题,促其产生学习的内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三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创设校园中女生比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路程时间均不同,怎么比较速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调动已有经验,联系除法知识,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出路程÷时间=速度这个数学关系式,然后通过画线段图初步感知“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设计意图】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对于9岁的孩子们来说较难以理解。通过计算得出:飞船的速度是8千米,人的速度也是8千米,这样的半成品单位,迫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并质疑,启发学生不得不在原来的表达形式上进一步完善单位,即复合单位来表达速度,从而达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效果。随后结合生活中的人的速度,飞机的速度,电闪雷鸣等四幅情境图,再学生例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速度。

【设计意图】在突破速度单位这个难点之后,我准备再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对速度自主归纳其精准定义,让学生逐步达到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继续创设校园中男生跑步的情景,有了前面五次对速度的计算,加之对速度概念和单位的深层次理解,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进一步得出要求路程和时间的另外两个关系式。

1、唐朝时,从长安(西安)到蓟州(北京)约1200千米,马车不停歇的走60小时才能到达,马车的速度是多少?

2、现在高铁的速度约为300千米/时,去北京需要几小时?比之前坐马车节约几小时?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时空穿越的时间情景串,巩固三个不同的数量关系式,感受祖国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品质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让学生在知识层次上得到提高,还让学生在情感受到了一强烈的震撼,深刻体会到速度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数学知识对生活的作用。

1、学生回顾知识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收获。

2、诗展示:

以前,老师想你们的时候,翻过绵延不绝的山岭,走过几个昼夜;

现在,老师想你们的时候,收拾好行囊坐上高铁,经过两三小时;

未来,老师想你们的时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感慨,达成共识:速度改变世界,知识创造未来!激发学有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增强责任感,在情感上受到更大的鼓舞。

最后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突出比较速度的三种方法,以及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4

速度、时间与路程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54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能用(路程)/(时间)表达式写出速度。

2、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关系式解决问题。

3、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关系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本

1、说一说你们是怎么自学的?

2、自学要求:(1)划出重点内容

(2)用问号表示出不懂地方。

(二)、检查自学情况: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理解速度的含义

1、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速度的含义(如果说不出来,

先进行下一个环节)

2、表示速度:

神舟六号飞船每秒约行千米,

也可以记作:千米/ 秒。

神舟六号飞船每分钟约行468千米,

也可以记作:

神舟六号飞船每小时约行468千米,

也可以记作:

3、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飞机900千米/小时

火车100千米/小时

汽车80千米/小时

喷气式飞机2100千米/小时

卫星千米/小时

„„

小结:单位时间内交通工具或人、动物所行的路程叫作速度。

(四)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说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证明: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成立的。

3、想像:从这条关系式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4、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问题,我们会解决吗?

1、练习八第6题

(1) 独立列式。

(2) 反馈校对,说说数量关系式。

2、练习八第8题

(1) 理解题意。注意:要根据问题来选择信息。

(2) 独立解题。

(3)反馈(重点是第2小题)第二小题求的是什么?

要知道返回时的速度,必须知道什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来求?

3、第9题

(六)总结:还有不明白的吗?

教学反思:学生对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这一等量关系式并不陌生,这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已经碰到过,学生并不会很难理解。我觉得这节课学生难在对速度的理解,虽然已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学生并不是真正地理解。所以这堂课我着重让学生充分理解“速度”的概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也是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这堂课主要采用自学的方法,先通过学生的学习,然后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我觉得本节课的设计学生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也学得很开心。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速度、时间、路程,沪教版,(4)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速度教学设计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5

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54页的内容《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构建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

速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我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引入,比较两名同学谁走的快,学生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做出答案,真正比的是速度,但是学生不知道,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在讲解速度单位写法时,引导学生说出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学生通过读收集速度的资料,从而发现速度中的时间单位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等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之后我又详细的讲解了刘翔的跨栏速度、猎豹的奔跑速度、蜗牛的爬行速度,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速度的感性认识,然后承接蜗牛的爬行速度,出示了两道有关蜗牛的小题,一个是求路程的,一个是求时间的,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种成就感,激发其浓厚的学习欲望。

在拓展练习环节,练习题设计的不多,只有一道题,是与生活紧密接触的,虽然只有一道,但是既渗透了速度的概念,又涵概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三个关系,三个关系三种方法,三条途径,每种都是正确的。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新知,还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一题多解的道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习数学也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教学设计的简要说明,如果在哪个环节设计的不周全,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5“商的变化规律”第三个“商不变的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裴老师教学的这一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和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语言表述和思维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困难,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同步性,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变化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两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完善了三个规律,使商的变化规律更完整,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课通过研究商不变的规律,在学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存在着变化的规律基础上,抓住学生这个知识的生长点,从单纯的算式计算延伸到算式内部、算式之间的联系上,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进而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研究,经历数学规律产生或发现的一般过程。

本课使学生在平常的口算练习中,根据思考,得出一个初步的推测,这个推测是否正确,是否具有普遍性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不仅仅使学生学会从广泛的正面举例中证明自己的推测,还要全面的分析,从相反方面思考举出反例,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全面、正确。举反例对学生来说是个突破,能用逆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整节课就在学生不断的猜测-验证-总结结论中,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尝试了这种数学学习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6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注重情境的创设。收集来的一些与速度有关资料,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也使学生感觉到人类创设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激发兴趣注意力集中。

5、情感融入。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因此在上课的开始,我是以钓鱼到事件入手,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总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 、虽然创设情境设计得好,但没有充分利用,还可以再深层发掘。

2 、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上新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如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很有创新,但教师没有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教学,激励学生从更多的方面去解决问题。

3 、讲课的时候缺乏激情,而且延伸得不够,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还是太少。

4、课堂上还是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特别是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的时候,更是不敢让学生说。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7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潮阳区金灶邹阳德真小学

陈楚容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至第56页例3,练习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表示法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新知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用教具直观演示,增强感染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品味成功的喜悦;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由形象到抽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板书“速度”)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已有感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你们看,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有关速度的信息。(教具出示信息:图片)

1、出示课本45面彩图挂图:从这些关于速度的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教师肯定学生对课本45面彩图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叙述。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速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继续探究:以上列举的速度中,都是以“每小时”为单位时间,如果出现其它的“单位时间”呢?(板书:时间)

(3)小结:比较速度的大小,就要有相同的单位时间才能比较,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等。

3、“路程”的含义:路程就是指两点间的长度,可以是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直线的距离。

4、速度的表示

(1)描述:像以上这样“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每分钟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是速度。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2)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人们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小时

1 (3)把课本45面的挂图中的速度改写成统一速度表示法。

三、提供思维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出示例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1)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很密切,那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继续来学习。

(2)学生小组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情况,教师板演。 80 × 2 = 160(千米)

(边板演边讲: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 小时就要行两个80千米,两个80千米的和可以列式为80 × 2)

2、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想一想:算式中每一个数量表示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关系式来吗? 80

× 2 = 160(千米) 速度

时间

路程

(2)请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关系式 教师板书:速度 × 时间 = 路程

(3)引导学生继续探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板书: 160 ÷ 2 = 80 (千米/时)

160 ÷ 80 = 2 (小时)

路程 ÷ 速度 = 时间

路程 ÷ 时间 = 速度

3、出示例3: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1)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2)指出各个数量表示什么

四、课堂练习:大家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1)卡车2小时可行120千米,卡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丽乘一辆速度为70千米/时的车回家,要走210千米,几小时她能到达?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并用 统一的方法来表示速度,还学习了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八第5-6题。

2、课外作业:(1)完成练习八第7-9题。(2)熟记三个关系式及速度表示法。 板书设计: 速度

时间

路程

例3(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80

× 2 = 160(千米) 答:2小时可行160千米。 速度 × 时间 = 路程

60 ÷ 2 = 80 (千米/时)

160 ÷ 80 = 2 (小时)

路程 ÷ 速度 = 时间

路程 ÷ 时间 = 速度

例3(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225

× 10 = 2250(千米)

答:10分钟可行2250千米。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篇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路程、时间与速度”。

1、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感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速度的方法。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学数学的情感。注重运用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全面发展。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话说比赛后兔子越想越不服气,它又要和乌龟比比谁的车更快,请看。

1、认识速度。

到底谁的车更快?

(2)画线段图分析,小组交流。

(4)问:“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说着多麻烦啊,谁能更简单的来表达它的意思?(一速度)速度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那么120千米可以怎么说?2时呢?(板书:路程,时间和)

l 神洲七号飞船在太空中每秒飞行7.8千米,20秒可以飞行156千米。

l 小林家距离学校1200米,他每分钟走60米,20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6)归纳求速度的方法并介绍速度单位表示方式。

师:根据刚才这道题,你能说一说怎样求速度吗?(第一辆车2时行了120千米,2时是时间,120千米是路程,速度=路程÷时间)说明每小时行60千米出可以写成“60千米/时”,那么每小时70千米可以怎么表示?

(7)课件出示“关于速度的小知识”,发现:物体在单位时间(1时、1分、1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l 一列火车2时行驶了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

l 自行车3分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l 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__。

(3)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

喜欢《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精选8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路程速度时间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