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老有所依观后感集锦

07-15

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一定包括周末看上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大多数人对度过的书的印象不深但是对所看过的电影的印象很深,写观后感让我们慢慢成长不断吸收营养,您是否已经领悟写好作品名观后感的关键呢?栏目小编在大量阅读中选出了一篇特别有用的“老有所依观后感”,谢谢你的关注我会继续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1)

近来很少写东西,倒不是因为江郎才尽,无话可说。实则是我结婚了,也觉得没那么多的悲处和牢骚,上天对我也是颇为倦顾的,我是从来没有想过我还能结婚,况且老婆比我小九岁。

我也不是有意在同事面前隐瞒我的婚姻。只是觉得同事们对我真是太好了,一听说我结婚了,肯定会问:”新娘是那的?是不是那个送你’温暖牌羽绒服’的张珊萍”。我惭愧无地,根本无力面对同事的疑问。

但一切总还是坦坦荡荡好,既然我不能给张珊萍更好的生活,现在又有病友敢不顾一切地跟我从张家界来到成都,我还犹豫什么呢?想想自己,也快“奔四”的人了。如果错此机会,怕是真得孤老一生了。于是不顾和郑敏只认识了二十余天,也不顾没有取得母亲的意见,来个先斩后奏,就和郑敏办了结婚证,当然,这一切是得到郑敏全家人的支持的。

婚姻生活和一个人的自由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有了更多的“求同存异”,我现在发现,一个男人没有经过婚姻的洗礼,就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我也觉得:”婚姻是前世的姻缘”。就如同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虽是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的芳心。但更多的是两人的心意相通。司马相如在长安得意之时,有一天想纳个妾(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事),卓文君听说后,给司马相如回了两句“闻君有两意,顾来相绝决”,于是司马相如立即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我和郑敏也一样,虽是从认识到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更没有一起生活的经验,有时也吵架。但我能感受她对我的好,有时看着她忙忙碌碌的企鹅般的背影,我却有些自责。她不远千里来到成都,没有一个亲人,我是她唯一的亲人,而我却让她伤心。

过去的我,有一种大气,那就如四川的俚语――“死了当睡着,牢改当工作”,然而我一人解脱了,郑敏该怎么办呢?老有所依,本是年老之时应面对的问题,而“小脑脊髓共济失调”患者不得不提前面对养老的问题,不得不面对自己无法工作而要生活的问题。

老有所依,是较沉闷的话题,每个人或早或迟地要面对它。而对“小脑脊髓共济失调”患者来说,却是随时随地要面临的问题。未雨绸缪总是好的,Danny曾对我说,要提前对未来做好准备!但如何做准备呢?我们真得要好好想想了。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2)

  已过不惑的我虽也感受到上有老、下有小的艰辛,但因孩子尚在读书,父母身体还算可以,这种艰辛仅仅停留在父母生病需要陪护时,至于父母的养老问题还从未有过困扰和纠结。而电视剧《老有所依》透过一些生活琐事,讲述了三个不同生活背景却又同样面临养老困惑的三个家庭的生活百态,进而折射出养老困局,将父母养老问题提到了生活日程上来。剧情反映的是80后独生子女如何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的普遍困惑,也通过江木兰夫妇体现了坚韧乐观的当代精神,看后令人回味。

  “作妈”方琼  剧中方琼的“作”给不少青年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世人眼里子女孝顺、衣食无忧的方妈本应快乐地享受幸福的晚年,可她偏偏爱“折腾。”为证实自己怀疑小保姆偷家里馒头的猜测,一口气蒸了50个馒头;为证实女婿与小保姆有染,偷偷盯梢,还在邻里间大肆诽谤、诋毁;为证实外孙女的“不孝”,不惜与孙亲家大动干戈;为证实女儿的孝心,从头至尾地拍片、检查,还无理地提出换家医院再做更细致地检查,她的霸道彻底惹火了女儿,“谁有病,谁忍着”。方妈不止在家“作”,在养老院也不省心,整天闹得鸡飞狗跳,别人不安心,她自己也不痛快,常常一肚子委屈。其实,她的种种“作”就是为了引起女儿的注意,得到家人的重视。方妈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吃穿不愁,就是感到孤单寂寞、无依无靠,这让我联想到春晚上的小品“陪聊”,年迈的父母需要的不再是子女物质上的孝,更多的是子女时间上的孝和意愿上的顺,正如歌词所写“常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啃老余淼  余淼和田咪这对小夫妻虽然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却好高骛远,总想凭借自己的小聪明、小伎俩换取不劳而获的幸福,他们对母亲雅芝的啃和榨令人发指。田咪时常利用余淼的“癫痫”骗取雅芝的同情和怜悯,可他们像个总也填不满的无底洞,做生意需要赞助、买房子需要交定金、养孙子需要婴儿房……他们在啃老上可谓是绞尽脑汁,就连最后雅芝车祸后他们还要趁机大捞一笔。都说养育之恩大于天,当余淼得知自己是母亲的养子时不但不感恩,反而连同江家一块啃——找工作、借钱,甚至把自己的母亲推给江爸,自己则打起母亲房产的小算盘。剧中田咪在桐城江叔家的闹剧耐人寻味,既有对余淼小夫妻厚颜无耻的鄙视,也有田咪报复江婶带来的快感,人在做,天在看,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缠。现实生活中像余淼这样的子女不在少数,希望该剧的播出能给更多的余淼、田咪一个警醒——让他们明白天道酬勤、丰衣足食的道理。

  模范夫妻剧中家庭温馨、事业有成的江木兰和吕希一心为父母子女着想,应该算的上是一对模范夫妻。面对父母的渐渐老去,这对双独子女不得不一次次面对养老和事业之间的平衡问题。面对吕母的瘫痪,请保姆在情理之中,可剧中保姆的歹毒和劣性让人叹为观止,并非是花钱就能照顾好父母。吕母为了不影响儿子、儿媳的工作,面对保姆的种种劣习,她选择了隐忍,直到保姆事件“东窗事发”,江父提出帮木兰照顾吕母,瘫痪在床、行动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要靠人照顾,面对异性的亲家,吕母的尴尬可想而知。尽管吕希面对母亲的“不治疗”采取的同意不够人道,但却让吕母从心理上得到了彻底解脱,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真的要到了吕母这般田地还真不如一了百了来得痛快。

  慈母雅芝  对于余淼的啃老和田咪的嚣张,雅芝的慈爱与呵护是罪魁祸首。对于余淼的癫痫,雅芝总持一种负罪感,总想让自己尽最大努力多陪伴一些、多补偿一些,她却忽视了培养余淼的自理和自信。前段时间报纸上报道的“玻璃男孩”李帅,22年里骨折上百次,只有嘴巴和脑袋能动,但他没有玻璃心。他凭借自己的坚强和乐观一路走来,开过网店、写过27万字的网络小说、会弹吉他、弹钢琴,喜欢旅游,还攒钱买了微型单反相机,关键是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大学生。李帅爸爸的话令人深思“这22年来,与其说是我们支持李帅,不如说是他支撑着我们这个家,我们三口人相互扶持,坚持到今天。”与李父相比,雅芝用慈母的爱毁了余淼的一生——养儿反而害了儿。

  最后我还想说说江父的孝父之心、爱女之情。江父始终如一地赡养、孝敬自己的父亲,也为木兰做出了榜样,尤其是父亲患了老年痴呆后,他更是对老人不离不弃。可当他得知自己的眼睛再也看不到光明时,为了不拖累木兰,他竟然选择了与痴呆父亲一起回归大山,“人死不过是一了百了,可你了了,木兰能了的了吗?!”痴呆的爷爷总在关键时刻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啊,如果江父的“愿望”得逞,留给木兰的将会是深深的自责和内疚,这远比照顾二老的胆子重得多……1/2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3)

“吾善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在与齐宣王的对策中,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保障原则,后半句抚养幼儿一般来说都容易实现,而前半句赡养老人往往是有心无力,特别是当前。中国已经彻底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国民收入普遍还是中等,至于家庭人口架构普遍是代际迅速递减,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上有一两代老人,下有孩子,难以承受自身以及一大一小的风吹草动。从1970年代末期开始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多年以来,本应该过渡到社会化养老为主流,然而“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制度性困境,国有、集体的养老机构排队动辄十几年,而家政服务早就是买方市场,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于是,绝大多数老人只能在家庭养老,而家庭本身早已经支离破碎,往往三四代人在三四个城市,少子化和人户分割的大前提下,即便子欲养而亲不待,天边与眼前永远是无解的议题。

由赵宝刚、侣皓吉吉执导,陈彦编剧的都市话题剧《老有所依》,日前正在浙江、北京、东方、天津四大卫视黄金档热播,探讨的就是养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剧集名唤老有所依,所谓强调什么就是缺什么,自然是美好的向往和愿景。赵宝刚是特别善于从现实社会里挖掘社会核心话题的导演,《奋斗》、《我的青春我做主》、《男人帮》、《婚姻保卫战》更多关心年轻人与中年人的婚恋观,而《老有所依》则聚集老年人的养老的过程和归宿。

假如老无所依,这个世界注定不会好。剧中角色,几乎无纯粹恶人,无论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有多大差异,还是讲良心,道德感在优良以上,然而他们的责任心也难以真正兑现。大城市的工作繁忙,道路拥挤,实难有太多时间陪护老人和关怀身心诉求。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富贵人士,(即使是北京籍老人)退休之后,养老金替代率不高,外地老人进京投靠子女也难以在北上广置换适当的居住环境,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身为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难有逃避之法,更是觉得住房公积金、社保体系、教育医疗资源等等的设置是负福利,不能生活在《新闻联播》里的普通人,只能是像过了河的卒子只能努力向前拱。

超市经理刘涛,父亲和爷爷在老家相依为命,父亲眼睛要动手术,格局便有严重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老人老了,未必想与子女在同一个屋檐下生存,四世同堂也不易,于是只能在燕郊等京畿买老年公寓,结果被骗。门店长刘蓓,本人白骨精,妈妈吕中更是强悍的老人,时时处处有主张,从小保姆到女儿都被折腾和牵涉的慌张,看似精明强干事事冲锋在先,实则也是生活一世精打细算遇到骗子无能为力,中国老年人对于各种养老之道、灵丹妙药有着骨子里的盲信。至于乔任梁和王倩一饰演的“小骗子”夫妻档,有些好高骛远有些瞎胡闹,眼瞅着还要从摆报摊的奚美娟那里啃老。这三组具有典型特点的中青年人,基本已经可以代表都市中人的家庭关系生态现状。富豪和赤贫阶层之外,稳定感缺乏的中产阶级,不由得喟叹21世纪最宝贵的便是时间。以冷冰冰的数目字来说,分居的父母子女之间余生也没太多时间相聚,同城的家人就恐惧的也是突如其来的疾病、诈骗。相对来说,如今的家庭养老要比二三十年前改善很多,物质条件的相对富足,精神领域已经渴望相互扶持过这一世的父母子女的缘分。

目前的中国老人,从1910后到1950后,在他们的青少年、中年、壮年时期,遭遇远比70后、80后更为磨难,身心都有着难以言说的隐私创伤,几十年风雨之后,他们的价值观大多与当前物质主义横行和去政治化小日子不相径庭,他们的人生阅历与90后、00后来说,楚河汉界鸿沟阔,中年人的调解必然有难度。如果他们普遍能够老有所依,70后、80后也就更能够带领下一代人走向普通的、寻常的、一般的现代人的生活,这个世界也会真正好起来。孟修斯开始做的中国梦,才有可能在两千多年可持续的实现。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4)

正在各大卫视热播的年度超强电视剧《老有所依》因聚焦当下非常关切的社会话题――养老,一经推出就备受热议。“老无所依”的现实与“老有所依”的愿景让不少剧迷、观众感慨万千,共鸣阵阵。而由刘涛演绎的江木兰,也因“新时代刘慧芳”的完美形象饱受追捧。有观众表示,江木兰是很多现实生活女性的代表与缩影。她的,敢于担当,善良温存,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敬老爱幼的品德与个性是80后知女的典型化身。不少剧迷坦言,在江木兰身上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周围人的踪迹。因而,观众能随着江木兰痛而痛,乐而乐。可以说,刘涛饰演的江木兰已经在万千观众与《老有所依》间搭起一座无缝沟通交流的平台,在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间架起了真诚理解释放的桥梁。

《老有所依》中,刘涛出演“女汉子”江木兰――一个“无死角美女”(家庭事业兼顾,尤其是能善待老人,赡养老人)。她是独身女,上有爸爸、爷爷,孝顺的她尽职尽责赡养老人,却也因此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她是妻子,有丈夫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她是超市生鲜部主管,果敢机敏,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赏罚分明又不失人情味,深得上上下下交口一片。她是自然人,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七情六欲,优点突出却也不乏小缺点;她是女汉子,却又不缺小女人的温柔;她是影视角色,更是真实存在的现实写照。刘涛用精湛演技将自己与江木兰融入一体,观众追看《老有所依》时,也难分谁是刘涛谁是江木兰。

有观众把刘涛饰演的江木兰盛誉为“当代刘慧芳”(曾几何时,一部《渴望》让刘慧芳成为“好女人”的代名词)。与刘慧芳相比,江木兰在传承其诸多优点美德的同时又紧贴时代脚步,彰显时代特色。江木兰更现代、更独立、更有思想。工作中,她总是一身简单平实却又干净利落的职业装,眼神犀利,言语温和,刚柔相济,80后“女汉子”风采喷薄而出;生活中,她勤勉持家,温柔贤淑,既是贤妻又做良母;对老人,她一天几个电话,嘘寒问暖,体贴入微;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矛盾,她也有所思考与抉择...现实生活中已身为人母的刘涛将江木兰所经历过的生活细琐事儿演绎的丝丝入扣,真实可信。一颦一笑、一动一举、一止一言、一招一式,一眼神一表情,无不浸透着生活的气息,江木兰因此而丰润饱满,立体鲜活。

随着剧情深入,尽管《老有所依》给人以悲戚戚、酸楚楚的感觉,但江木兰身上却始终迸发着正能量,面对困难与棘手问题她总能积极乐观笑对生活。无处不在的正能量也时时激励着观众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江木兰这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观众对“老有所依”的愿景也充满了希望...这,都归功于刘涛的精彩演绎。

2013年刘涛以四部大戏宣布强势回归。无论是《妈祖》中的神女,《今夜天使降临》中初为人母的妈妈,抑或是《贤妻》中的贤妻,再或是《老有所依》中的完美女人江木兰,刘涛都拿捏得精准有力,入木三分。尤其是《老有所依》中的全能女王江木兰,更因贴近生活,走进现实,而深得观众赞赏,“无死角美女”形象也跃然屏中。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5)

由赵宝刚导演的都市情感话题剧《老有所依》已于本月18日登陆天津卫视、爱奇艺、PPS双平台全网独家播出。此次赵导将镜头聚焦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后青春时代”,与观众一起探讨“中青年人如何与老人相处”的话题。日前,李宇春参加爱奇艺特别策划《爸妈去哪儿》时也是自曝家庭趣事,与父母关系很好,尤其是妈妈很听话。

《老有所依》热播李宇春自曝家庭趣事

《老有所依》中,刘蓓饰演的女强人雷颂华事业有成家庭稳定,更诚意尽孝,母亲方琼却偏偏是个爱闹的老小孩,家庭生活中也充溢着无奈的不和谐音符。而不同于剧中“女强人”刘蓓与“作妈”吕中老师这对“麻辣母女档”的冲突不断,李宇春和妈妈的关系非常和谐,“我觉得父母需要我,尤其是我妈妈。妈妈更愿意听我的话,有时候我爸爸给她一些建议,她都不太愿意听,但我打电话给她讲,她都非常愿意听”。而面对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变老的问题,唱着《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的李宇春显得十分坦然,她表示这是自然的事情,做好准备面对就可以了,不需要害怕。“因为你知道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其实我从21岁出道就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你知道这件事会发生,你也有心里的预估,它就会来啊,那就面对啊,为什么要害怕呢”。

《老有所依》关注养老李宇春:陪爸妈的时间太少

《老有所依》所讲述的故事,是现实形态下每个人都正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的养老问题。对于初入而立的独生一代,“养老”的触感逐渐变得清晰,曾经为自己牺牲一切的父母终于动作慢了下来,更可能逐步与自己调换角色,彻底成为需要被照顾的一方。而正处在事业巅峰期的李宇春就表示,独自在外打拼,父母又没有在身边,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父母在支持她工作上做出了很大牺牲。“主要是陪伴他们的时间少,因为我的爸爸还在工作,并没有退休,所以爸妈他们长期的居住还是在成都,但是他们假期会飞到北京来跟我在一起待一段时间”。身处在这个行业总会要放弃一些陪父母的时间,当提及如果转行会做什么工作时,李宇春表示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并且也没有如果。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6)

" 以青春剧见长的导演赵宝刚在去年推出《北京青年》后,他今年的新剧《老有所依》关注点落在了养老话题上,但他强调,这仍是“青春”三部曲的延续。是的,当“北京青年”“自己的青春自己做主”,通过“奋斗”渐渐地实现了理想之后,他们要面对的就不光是自己的问题了,他们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可以说,《老有所依》比赵宝刚之前的“青春三部曲”更为写实,甚至很多情节都有真实的原型,也许有的观众会觉得从飞扬的“青春”一下转到“养老”话题有些沉重,但它提醒我们,养老是父母和我们都将面对的问题。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这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面对和应对的问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至少有三处以上提到了养老问题,强调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赵宝刚说起自己拍这部电视剧的初衷时说,当今社会孝道的传承受到了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老人的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年轻人要服侍老人又要开创事业,其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而且“421”的家庭模式更加剧了这种矛盾,所以现在很多人都面临着养老的困局。这个困局不仅是老年人在面对,更辐射到子女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主张要用当代意识在文艺作品中为大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出路,不为了苦难而写苦难。

《老有所依》似乎将所有养老难题都落在女主人公江木兰身上,照顾家中老人的重压一波一波地向她汹涌袭来:原先中风半瘫的婆婆由公公照顾,爸爸在老家照顾爷爷,江木兰与丈夫吕希、女儿悦悦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可突然之间公公意外去世导致婆婆二次中风,成为丧失全部行为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失能老人,父亲买养老公寓被骗光了房子和积蓄,不得不带着爷爷到北京跟着木兰一起生活,而后爷爷患上了老年痴呆,父亲眼睛将逐渐失明,丈夫和她先后失业,木兰在工作与家庭的重压下一度心力交瘁而崩溃。

但江木兰不愧叫“木兰”,她顶住了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努力地践行她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赵宝刚在诠释这个角色时谈到,江木兰不是个苦情的角色,不是一味忍辱负重,她以智慧、坚韧、乐观解决了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养老问题,她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老人安度晚年。这一观念不仅贯穿在她对待自己的爸爸、爷爷、婆婆、公公身上,还体现在工作上。作为大型超市的生鲜部经理,她提出为社区老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并在利润与口碑的平衡中,不断完善服务方式。这种创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她在工作上的进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突出了生活不会让善良的人吃亏这一道理。

前者重于在解决生活上的具体问题,后者重于为年轻人分析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相信有不少人有与雷颂华一样的感受,自己的父母随着年纪的变大,怎么越来越“作”,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雷颂华的母亲方琼是位老革命,当了一辈子领导,退下来之后,前后跟着两个女儿生活,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可是爱闹别扭,生生把二女婿闹得要离婚,孙女婿也要离婚,常用自尽来博得女儿们的重视。老戏骨吕中把方琼的好面子、好强但是内心脆弱,想着法地让孩子们“看到她”演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这位老人可气又可爱,也为现实中的年轻人在理解这样的老人时,提供了心理的依据。

“不给人指出出路的苦情戏对于社会精神进步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只会让人感到更为绝望和痛苦。”赵宝刚说。所以在《老有所依》中,他树立了几个当代人的典型形象,他们都具有先进的当代意识,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将老人当做自己的包袱,他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所有磨难,用自己的爱与坚强为家人构筑起一座老有所依的温暖港湾。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出路,而社会养老首要破解的就是孝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生活是不是就是“不孝顺”?《老有所依》的最后,几条线汇成一条线,木兰的爸爸爷爷,方琼等都进了养老院,他们在养老院中有同龄的伙伴,有共同的语言,也没有在儿女家住的不自在甚至是寄人篱下的感觉,江木兰和雷颂华的养老难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引发大家对养老机构的布局和建设的重视。

《老有所依》给年轻人提供的不仅是他们要解决的养老问题的思路,更促使年轻人未雨绸缪,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老去”:重视健康问题,老来健康是年轻人最大的福气;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如何度过退休后的生活,甚至应该在家庭之外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孝”的传承。剧中的反面典型余淼从小患病,被母亲溺爱,以致于成人后不懂担当和回报,造成了母亲谢亚芝晚年的不幸,这一条线意在提醒年轻人,从现在开始就要在家庭教育中注意这一点,不然,子女将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独立的人,更谈不上为父母尽孝。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7)

很多人寄希望于政府能解决“老无所依”的现实问题,事实上政府也为此花了不少财力物力人力精力来面对这个棘手问题。但政府的行为也只能在物质方面给予老人有所依靠,比如建更多更好的养老院,医疗设施等等等等,情感、心理等关切血缘命脉的精神依靠只能由儿女或孙辈提供,这恰恰是真正解决“老有所依”的最终难题。

在刚刚闭幕的三中全会的公报上,“生二胎”的问题终于见到了一丝曙光,尽管还有不少条条框框,但已经能让人感到些许温暖与温情。而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日渐加速,国家也在想方设法面对、正视“老有所依”的问题,并一直在付出努力,甚至出台了儿女必须回家看老人的法律法规,且让人看到了不少希望。但是,养老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长期任务,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

从“老无所依”到“老有所依”,字面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现实中要让“无”顺利过渡到“有”却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事要做。

电视剧《老有所依》中的最终结局一定是中国式的合家欢,一干老人在经历了各种千辛万苦后也许都能真正享受到“老有所依”的天伦幸福。但现实还在继续,生活也要继续。《老有所依》所呈现出的美好愿景与最终实现如何能照进“老无所依”的现实,还需全社会的努力,尤其是儿女们的努力、关心、体贴、慰藉……而对于那些正在或即将老去的70后80后们来说,也应该提早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出规划。

毕竟,一切大事小事事无巨细都靠政府和儿女其实都是很不现实的。

或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我特别喜欢看《老有所依》,也特别容易被带入进去。个人觉得《老有所依》的可贵之处在于比较真实地面对、反映“老无所依”的现实问题。尽管有些凄惨,甚至不忍直视,却都是活生生的现实。

对于这些问题,赵宝刚导演既不夸张也不回避,所以很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共鸣。发现问题,摆出问题,还原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方式方法,因此,随着剧情的深入与高潮的叠加,《老有所依》所呈现出来的缕缕希望之光还是能够带给观众希冀与温暖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