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十三篇

08-07

经过反复试读和修改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终于打造出了今天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我能给您的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对方需要完全听从。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编写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几道练习题。

,45+3=33+4=23+5=63+2=

,45+30=33+40=23+50=63+20=

抽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谁能说说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要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对着十位上的数相加。

教师:我们今天学习有关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得图中的数学信息。

要求学生理解:图中有54只千纸鹤,其中有30只是小明折的,剩下的全是小华折的。

小华折了多少只千纸鹤?该怎么列式?为什么?

引导学生列式,算式为:54-30=

并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是: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数就是另一部分数。教师:前面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是对齐数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计算方法来猜想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觉得54-30应该怎样算?

引导学生猜想出64-30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同学们在计数器上算一算54-30,看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的。

学生在计数器上操作后回答,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的。

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你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的呢?教师: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减3呢?教师:十位上的数对着十位上的数减,就是体现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教师:如果不计数器,你怎样计算54-30?

学生可能说出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想50-30=20,20+4=24;或个位上4减0得4,十位上5减3得2,所以54-30=24.

不管采哪种算法,都是把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对着十位上的数减。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说明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会这样的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吗?大家来试一试。

出示:45-2038-3097-6053-40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自己的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教学54-3

教师:如果我们把54-30中的30改成3,这个算式就变成了54-3.计算54-3和54-30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这是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相同的地方,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指导学生说出54-30是在十位上减3,是减去的3个十;而54-3是在个位上减3,减去的是3个一。

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如有的学生从十位上减起,有的学生从个位上减起,只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就行了。

教师:同样的方法算一算58-4,39-7,26-5,94-4.

学生计算后汇报答案,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指导学生说出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3、练一练【jHt868.coM 合同范本网】

,43-20=56-40=77-60=86-50=

,43-2=56-4=77-6=86-5=

学生自己练习,抽学生汇报,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再翻开书41页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自由练习,全班集体订正。

4、解决问题

出示:小红口算44道题,其中错了3道,小红正确口算了多少道题?小华口算44道题,正确地口算了40道,小华算错了多少道题?是小红口算正确的题多还是小华口算正确的题多?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后抽学生回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算。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学了什么知识?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5,6,7,8,9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优化计算策略,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

一、复习

20是()个十50是()个十100是()个十

13个十是()30个十是()70个十是()

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大象运木头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头大象,每头大象运2堆,每堆10根。带着学生数一数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

该怎样列式呢?

生口述、师板书:20×3

20×3是多少呢?该怎么算?(先想一想)

3、交流方法

指名汇报:

(1)20+20+20=60,可以吗?

(2)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

(3)2×3=6,20×3=60。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觉得这种方法怎样?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口算,接下来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

4、试一试

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

“照这样算”什么意思?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

学生独立列式完成。交流算法。

有没有用连加的,为什么不?(比较麻烦)

这次大家都用想乘法口诀的方法来算了,就用这种方法来算一算吧!

5、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交流。

在每组下面补充一题。

4×30 7×80 50×6

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你能想到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想相应的乘法口诀,再在算出的积得末尾添一个0.

6、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河同桌先说说口算过程。

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出示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每只猴子采了14个桃子,它们采的桃子都是放在两个筐里的,一个筐里放10个,另一个筐里放了4个。

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2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

2、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14×2

14×2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说说。

3、交流:

(1)14×2就是求2个14的和,是28。

(2)4×2=8,2×10=20,20+8=28。

对于第二种想法,教师问:你听明白了吗?我们可以先算右边2个筐里的,(4×2=8)再算左边2个筐里的,(2×10=20),最后把两次算出的积加起来。(20+8=28)

4、刚才我们是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得数,这道题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呢。对应着口算的过程写竖式:

1 4

× 2

8

2 0

2 8

边写边讲解:(1)先用2和14的个位上的4相乘,(标出箭头)得到8个亿,8写在个位上。

(2)再用2和14的十位上的1相乘,(标出箭头)“1”其实是1个十,得到2个十,即20,2写在积得十位上,个位写0。

(3)把两次乘得得积,8和20相加,得28。

追问:“8”“20”“28”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5、一般写法

平时计算时,我们一般写成一种简洁的形式。谁知道怎样写?如果有学生会就让他说,师板书,追问: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6、试一试

你会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来算一算吗?3×21

比较与例题的不同。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把两位数写在上面计算方便。

7、验算

这个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四、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直接写在书上,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说说计算过程。

小结:计算时,一位数先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积写在十位上,最后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2、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先想一想再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校对。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

第3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第61页例1情景图)、小棒若干。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xx+2=

50+3050+3=

2、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3、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三)新授。

1、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景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1)数学书有多少本?

(2)语文书有多少本?

(3)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4)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每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2)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本课无关。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

(3)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4)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①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观的,可以摆小棒;无须借助直观的,就在头脑里思考。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②计算35+30=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算法有较充分的估计。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

(5)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6)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尝试练习。

40+17=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5、完成课本第61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挑选若干题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练习十一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五、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的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

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了创新的机会。实际上课时,学生确实也提到很多算法。但是当我要求学生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好时,大多数学生认定课本上出现的方法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出示目标:

1、我能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我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回答问题是做到谦让。

小朋友们想去森林公园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我们来到森林公园门口,售票员阿姨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快速回答门票上的口算题。

听说小朋友要来,小松鼠特意拿来了3种水果,有10个苹果、20个香蕉、30个梨请大家吃,可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水果提出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2)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3)香蕉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小松鼠看到又来了一些小朋友,准备送给他们10个梨。小朋友们,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个梨?

原来有30个梨,小松鼠送给小朋友了10个,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个梨,怎样列算式?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乌龟先生在干嘛呢?他正准备把这些信送给住在森林里的小动物,你想和他一起送信吗?

1.口算。

3+2=4+5=6-4=

30+20=40+50=60-40=

小兔子在玩凑百的游戏,他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也一起玩好吗?

请听好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报整十数,另一个同学答整十数,两个同学报的数相加要得一百。谁来和老师先玩一玩。

接着我们继续往前走,这里有一个小池塘,小猫花花在钓鱼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钓鱼?这鱼怎么钓呢?先算出每个小鱼身上算式的答案,然后,放在相应的小桶里。

2、口算。

2+3+4= 20+30+40= 9―4―3= 90―40―30=

6+1―3= 60+10―30= 7―5+4= 70―50+40=

然后,我们来到一片草地上,草地上三个小猴子在分花生,谁来说一说图上的意思,还剩多少个花生?我们一起算一算。

你学到什么?

20+10=30 10+30=40 20+30=50 30―10=20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3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啊?

学生可能提出: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要解决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要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该怎样列式?那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26+

3、26+30、30+3,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护绿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26+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29 。

师:为什么等于29呢?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也可能拿不准。师: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算一算好吗?)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计数器,然后算一算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用小棒或计数器把研究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6根加3根?教师适时把9根单根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6根和3根都是单根的,都表示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3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师:我还有个问题,十位上这几个单个的珠子,它们表示——? 学生回答。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9,20+9=29。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小棒和计数器帮着我们把26+3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6+3=9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

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9(棵)

(5)随机巩固:①24+3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小能手:42+3=

5+33= 54+2=

6+23= 31+8= 44+4=

2.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26+3你们会算了,26+30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和计数器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2捆加3捆?教师适时把5捆整捆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提升:对,它们都是整捆的,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次要把3拨在十位上,而不把它拨在个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0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30=50,50+6=56。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我们又把26+30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先算的这一步20+30=50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亮亮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棵)

(5)随机练习①32+20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大王:35+20=

40+23= 54+10= 60+27= 31+30= 22+70=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3.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6+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观察这两道题,想一想,为什么26+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6,框出6), 而26+30的这个3要加在十位上呢(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2,框出2)?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强调:做这样的加法时要注意: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借助对26+3

和26+30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画画算算(先在画有计算器的图上画算珠,再计算33+4和33+40)

2.对比练习:过桥游戏

3.综合练习:跳伞游戏

4.发展练习:课后探究“芳芳、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设计意图】练习和教材情境串连成串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在练习中注意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对比,有助于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7)

教科书第67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2,3题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尝试练习,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概括、操作、合作等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具:每小组准备20个小圆片。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小组合作,分一分

以4人小组为单位,拿出20个小圆片。

提问:将20个小圆片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注意有序思考、及时记录。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①20÷2=10(个)②20÷2=10(份)

③20÷4=5(个)④20÷4=5(份)

⑤20÷5=4(个)⑥20÷5=4(份)

……

3.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每7个分1份,又怎样分呢?

[点评:学生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除法的意义,同时又为新授知识作铺垫。教师通过深层次的提问,自然过渡到新课,同时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每7个分1份,可以怎样分

学生小组合作分小圆片,教师巡视。

当学生提出不能分完时。提问:看看能分成几份,还剩几个?

学生继续操作。

2.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小圆片的过程:把20个圆片,每7个分成1份,可以分成2份,还剩6个。

教师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学生回答,教师正确引导后板书:

20÷7=2(份)……6(个)

强调:在商后面打6个圆点写出的数,就表示是余数。

3.读算式

“20÷7=2(份)……6(个)”读作20除以7等于2份余6个。

4.归纳小结,揭示课题

像这样“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5.及时巩固练习

完成课堂活动第1,2,3题。

提问:你准备怎样分图中的糖葫芦?还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分?

交流后可以得出:

①可以在图上圈一圈、连一连或划竖线来分。

②也可以用小圆片代替糖葫芦来分。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再填空。

学生完成后用实物投影的展示进行评价。

[点评:通过提问交流,学生知道解决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多样性,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

过渡: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能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题图,分析题意

提问:你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交流后得出:一共有57个羽毛球,每6个装1筒,可以装几筒,还剩几个?

2.探索算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8)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20+3020+350+3050+3

二、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

(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

(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

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师:兔姐妹俩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找,她们发现了4个蘑菇,怎么采也采不动。这时候,蘑菇讲话了:要想采到我,就要先找到我的密码,兔姐妹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

2.分组接力采蘑菇。

(1)对比计算题;

(2)两位数加一位数;

(3)两位数加整十数;

(4)变式题。

3.延伸出进位加法。

师:在大家的帮忙下,兔姐妹又发现了一片草地上有几堆蘑菇,这时候她们只剩下一个筐子空着,能装33个,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哪两堆蘑菇正好装满筐子。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4.人人采蘑菇。

师:兔姐妹采了这么多的蘑菇,你们想采吗?请大家到黑板上去采,看谁采得多。

学生采蘑菇,计算,再放到指定的篮子里。

四、课堂小结(根据课堂情况而定)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9)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

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1课时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首位除时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一)导入新课

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30÷3=80÷4=18÷3=

16÷4=48÷6=24÷6=

81÷9=18÷9=20÷6=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二)讲授新课

把4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谁能分一分。找同学出来分一分,其他同学看一看。

(先分给每班2筒,是20个,余下2个,每班再分得1个。每班共分到21个。)

学生在练习本独立列式计算。

同桌的小朋友交流如下问题:

你在计算的时候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困难的?

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学生说说笔算过程。

教师边说边演示:如果再添一筒羽毛球,也就是5筒羽毛球和两个羽毛球。

出示:教材例5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分得多少个?

(三)重难点精讲

列式:52÷2=()

尝试列竖式计算:

让学生观察、试除,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将注意的重点集中到首位不能整除上。5除以2不能正好除完,还有余数,怎么办?

引导:这类题该怎样解决呢?谁能分一分?

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学生分的时候,先分每份2个十,剩下的1个十没法分怎么办?重点说清要把余下的1捆拆开,和2根合起来再分。即:每份先分得2个十,余下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再分,每份6个。

根据刚才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么写呢?谁来说一说,按照刚才摆的过程,先算哪一位?(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十位上的板书。)

追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接下去怎么除?(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完成剩下的板书,其余学生完成书上第56页的填空。写成除法算式如下:

用彩笔把竖式中的关键标出。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是怎样除的?

检验:这题计算是不是正确呢?可以怎样检查?

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比一比52÷2和复习题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试一试:55÷3=找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

重点追问:十位除后余2表示什么意思?十位上剩下2以后是怎样除的?(用彩笔把竖式中的关键标出)。

有余数的除法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当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时,该怎样处理?

(四)归纳小结: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时,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五)随堂检测: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96÷860÷474÷266÷5

3、想想做做第3题

48÷4=64÷2=

48÷3=64÷4=

75÷3=96÷6=

77÷3=99÷6=

4、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计商是几十多,再用竖式计算。

64÷585÷395÷491÷2

5、想想做做第5题

6、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54÷2=78÷5=68÷4=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10)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把握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精选教法。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五、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是够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真实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文档为doc格式。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加两位数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学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数,说数的组成。

出示计数器,老师拨数,学生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3223505

2、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0+540+3

20+5040+30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并板书课题

二、新授部分

1、出示主题图

2、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3、课件这出问题

(1)公共汽车和中巴车共有多少个座位?45+30=75(座)

(2)公共汽车和小车共有多少个座位?45+3=48(座)

(3)中巴车和小车共有多少个座位?30+3=33(座)

4、教学45+3=48

(1)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摆小棒,老师和其他学生看

(2)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3)共同回忆我们在计算45+3的时候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计算的过程。

(4)即时练习3+45=48

(5)21+346+2

3+212+46

说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教学45+30

(1)请学生动手摆小棒。请小朋友自己开动脑筋试试摆小棒时是怎么得出结果的。

(2),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老师板书计算过程。

(3)即时练习30+45=75

(4)27+4010+58

40+2758+10

6、比较45+3与45+3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7、:45+3先算5+3而45+30是先算40+30

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说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6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哪里算错了。

2、钓鱼比赛

42+205+2457+235+2341+32

四、巩固提升练习

1、帮小狗找到答案和它一样的小动物去它家做客,参加小狗的生日会。

7646+320+5665+1

5+214+72

2、给小猫排队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40+1217+7224+32

40+304+72

五、全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在计算中的不同处。

教学准备:

主题情境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生活中有关我们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小结:原来你们可以找到身边这么多用加法的例子,老师真佩服你们,课后老师一定把你们的例子全部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3、我这有一幅图画,是红星小学第一天开学,同学们到学校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主题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1)语文书有多少本?

(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3)数学书有多少本?

(4)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

该怎样列式?

4、承上揭示课题。

30+8我们已经学过了,谁能说说得多少?

对35+3、35+30、38+38怎样计算,我们还没学过吧,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计算像35+3、35+30这样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探索1,35+3你会算吗?

(1)先用小棒摆一摆是怎样计算的?再在头脑里想还有什么好方法?

(2)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学生互相交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计算方法:35+3。

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刚才同学们用数数法,摆小棒法,数的组成法计算35+3,做了一回小小发明家,那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呢?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师:在计算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这三种方法在计算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想想它们都是要先算什么?

小结:我们在计算像35+3这样的算式时,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和整十数相加。

(4)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出示“35+3”的变式题“3+35”你会算吗?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探索

(1)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那么35+30该怎样算呢?(学生自己用小棒或自己动脑想)在小组内说说,请生汇报(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种算法)

(2)35+30应该先算什么?

(3)小结:在计算35+30这样的算式时,应先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个位上的数。

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十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板书)

三、应用练习,巩固提高

(1)出示书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指一组题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书练习十一第3题。

独立做,集体订正。问:为什么用加法?

四、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2.使学生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表达。

6.巩固:把复习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加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加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

7.迁移:加法会算了,减法会不会?把复习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减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减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

8.指导学生看书上P56主题图:要求观察图的中间部分,按从左往右顺序看。提问:有几种颜色的花?数一数,红花有几盆?黄花有几盆?紫花有几盆?

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个部分合并成一部分)

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一个整体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那部分)

1.P58第一题,指导学生先看懂图,说清图意再计算。

2.P58第二题,要求按竖行做,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快速算法: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在个位上写零。

3.P58第三题,看图列式,独立完成。

你学到了什么?

相信《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十三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位数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