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与方程课件模板五篇

10-02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圆与方程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圆与方程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不同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它的圆心坐标与半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应用,渗透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圆的相关知识的探讨和几何画板在解与圆有关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索”的教学方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在概念的形成与深化过程中,以一系列的问题为主线,采用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构建新知识;通过层层深入的例题配置,使学生思路逐步开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借助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

1、 提问: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哪些图形?

初中平面几何中所学是两个方面的知识:直线形的和曲线形的。在曲线形方面学习的是圆,学习解析几何以来,已经讨论了直线方程,今天我们来研究最简单、最完美的曲线圆的方程。

2、提问: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是圆?

强调确定一个圆需要的.的条件为:圆心与半径,它们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与大小,

二、概念的形成:

1、让学生根据显示在屏幕上的圆自己探究圆的方程。

教师演示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圆的方程,教师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由学生讲解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展示学生的想法,将两种解法同时显示在屏幕上,方便学生对比。

学生通常会有两种解法:

解法1:(圆心不在坐标原点)设M(x,y)是一动点,点M在该圆上的充要条件是|CM|=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r。

两边平方,得

(x-a)2+(y-b)2=r2。

解法2:(圆心在坐标原点)设M(x,y)是一动点,点M在该圆上的充要条件是|CM|=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r

两边平方,得

x2+y2=r2

若学生只有一种做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不同的坐标系,有自己发现另一个方程。

2、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当a=b=0时,方程为x2+y2=r2

三、 概念深化:

归纳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

①圆的标准方程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②圆的标准方程由三个独立的条件a、b、r决定;

③圆的标准方程给出了圆心的坐标和半径。

四、 应用举例:

练习1 104页练习8-9 1、2(学生口答)

练习2 说出方程 (x+m)2+ (y+n)2=a2的圆心与半径。

例1 、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

(1)圆心在点C(-2,1),并且过点A(2,-2);

(2)圆心在点C(1,3),并且与直线3x-4y –6=0相切;

(3)过点A(2,3),B(4,9),以线段AB为直径。

分析探求:让学生说出如何作出这些圆,教师用几何画板做图,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由学生自己解答,并通过几何画板来验证。

例2、 求过点A(0,1),B(2,1)且半径为 的圆的方程。

分析探求: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先让学生自己求解,再相互讨论、交流、补充,最后教师将学生的想法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思路一:利用待定系数法设方程为 (x-a) 2 + (y-b) 2 = 5,将两点坐标代入,列方程组,求得a,b,再代入圆的方程。

思路二:利用圆心在圆上两点的垂直平分线上这一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设方程为 (x-1) 2 + (y-b) 2 = 5,将一点坐标代入,列方程,求得b,再代入圆的方程。

思路三:画出圆的图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直接求圆心坐标。

由例1、例2总结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五、反馈练习:

104页练习8-9 3(要求学生限时完成)

六、归纳总结:

学生小结并相互补充,师生共同整理完善。

1、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2、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

3、求圆的方程的方法;

4、数学思想。

七、课后作业:(略)

圆与方程课件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第一课时。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分析及构思

本节知识,是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一种模式,学习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发现了方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M.03KKK.CoM 零思考方案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以上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而确定的。

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

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获取“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借助生活经验,感悟等量关系

师谈话引入:这是我们在科学课里用到的天平,它和大家玩过的跷跷板非常相似。当跷跷板平衡时,说明跷跷板两边人的体重有什么关系?(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回答道:一样重)。那么如果我在天平的右边托盘里放一个300克的砝码,请你们在左边放你喜欢的东西,使天平平衡,你会放什么东西?(学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只要放上的东西的质量是300克都行)。接着展示教材例1天平图,老师提问:看看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两种东西的质量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自由放东西的过程中较自主的体会到等式的特征(左右两边相等)。

二、探究学习,发现方程

出示例2情境图

师问:第一张图天平往左边下垂说明什么?(左边物体的质量大)天平左边托盘里物体的质量可以怎么表示?右边的质量呢?怎样用数学算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不相等关系?另外三个算式请同学们自己填写。

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内容来自9word第九文书网

教学至此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老师在这时及时指出方程的定义: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学生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而且也是“等式”。

3.根据方程编数学情景。X+5=12,8x=48(大家都有能够根据数学情景写方程了,反过来,你能根据我的方程编数学情景吗?同桌相互说来听听。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说一说。)逆向训练,有助于学生开阔数学视野。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觉得方程在数学里、在生活里有什么用?(学了方程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表示多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老师觉得今天大家很能干,其中,有46个孩子表现超级棒,有X个孩子还如果再认真一点,全班50个孩子就都超级厉害了。请大家根据我们班今天的表现情况写一个方程。准备好了,跟老师一起说:x加……为我们自己的精彩鼓掌。这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学生易于接受。

五、个性作业。(A基础题:书P2练一练第⑶和练习一⑴、⑵、⑶题;B拓展题:哥哥有180枚邮票,弟弟有60枚,哥哥借弟弟的邮册看了后,弟弟发现两人的邮票一样多了。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写出一个方程吗?你能想办法验证你写的方程是否正确吗?)分层对待,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同时又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这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方程含义,老师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其他算式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学生对方程含义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实际我在这里暗示了学生找方程只要从等式当中去找就可以了)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另外,这道题里有既以x又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学生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接着安排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讨论出一下几个结论:

⑴等式包含方程。

⑵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⑶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⑷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对于学生的这些结论,我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充分的肯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

三、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为引出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看来大家对方程已经很熟悉了,大家想想,你觉得学了方程有什么意义呢?

1、看图列方程:

出示试一试第一张情境图。对于看天平图列方程,学生已经很熟悉,因而很容易就能列出方程2x=500。教师追问:你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生回答: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列方程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就是天平左边物体的质量=右边物体的质量。接着出示试一试第二张情境图,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这里突出的是两个或几个部分数相加等于它们的总数。这一题学生可能会找到多种等量关系,如:

⑴文具盒的价钱+笔记本的价钱=总价钱

⑵文具盒的价钱=总价钱-笔记本的价钱

⑶笔记本的价钱=总价钱-文具盒的价钱

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12=20-x和x=20-12.教师指出:提倡大家列第一种方程,第二种方程是可以的;但第三种x=20-12坚决不提倡。因为这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学习也是有弊无利的。

2.根据题意列方程。树上原来有x只小鸟,飞走了6只,又飞来了8只,树上现在一共有23只小鸟。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圆与方程课件 篇3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的形式,会将圆的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2、明确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常数之间的关系,会用这种关系求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3、逐步学会用配方法将圆的一般方程表示为标准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圆的方程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随着探索研究的不断推进,逐步让学生发现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3、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在合作交流中采用问题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数与式之间的内部的和谐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数学属于“难攻”的科目,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因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激发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圆的一般方程及一般方程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

一、复习与回顾:

1、圆的标准方程

2、圆心在(-1,2),与 y 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3、已知圆经过P(5,1),圆心在C(8,3),求圆方程

二、探索研究,引出新课:

1、问题引入: 方程(x+3)2+(y-4)2=6为几元几次方程? (展开整理)

2、将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

注意:①圆的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 ②x2、y2的系数相等; ③不含xy项。

3、 用配方法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x2+y2+Dx+Ey+F=0 ④D、E、F满足

4、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可以相互转化: x2+y2+Dx+Ey+F=0 常数D、E、F与a、b、r之间的关系: r2=a2+b2-F

三、应用举例:

例1:判断下列方程能否表示圆的方程,若能,化成标准方程,写出圆心与半径。

例2:求过三点A(0,5),B (1,-2),C(-3,-4)的圆的方程 (一题多解)

例3、 已知一曲线是与两定点O(0,0)、A(3,0)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求此曲线的方程,并画出曲线、

四,课堂练习:

(1)已知圆x2+y2+Dx+Ey+F=0的圆心坐标是(-2,3),半径为4,则D=______,E=_____F=_____;

(2)圆x2+y2-2ax-y+a=0表示圆,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圆x2+y2+4x+2by+ =0与X轴相切,则b=_____;

(4)已知点P在圆C: 上运动,求线段OP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五、课堂小结:

1、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其中D2+E2-4F>0)、

2、圆的一般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的关系: 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它明确指出了圆的圆心及半径,而一般方程突出了方程形式上的特点、

3、圆的标准方程与二元二次方程Ax2+Bxy+Cy2+Dx+Ey+F=0的关系: (1)A=C≠0,(2)B=0,(3) D2+E2-4AF>0时,二元二次方程才表示圆的一般方程、

4、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x2和y2的系数相同且不等于0、 (2)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因此只要求出了D,E,F就求出了圆的一般方程、

六, 布置作业:

基础题:P99:A组1,2 B组1,2

圆与方程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圆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

(二)、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适合的条件①

化简可得: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为圆的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三)、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例1.(课本例1)写出圆心为,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探求:可以从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入手。

探究: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点在圆外

(2)=,点在圆上

(3)

解:

例2.(课本例2)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三角形有唯一的外接圆。从圆的标准方程可知,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三个参数。

解:

例3.(课本例3)已知圆心为的圆经过点和,且圆心在上,求圆心为的圆的标准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如图,确定一个圆只需确定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圆心为的圆经过点和,由于圆心与A,B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上,又圆心在直线上,因此圆心是直线与直线m的交点,半径长等于或。

解:

总结归纳:(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比较例2、例3可得出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1、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的`值,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②﹑根据确定圆的要素,以及题设条件,分别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然后再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四)、课堂练习(课本P120练习1,2,3,4)

归纳小结:

1、圆的标准方程。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3、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作业布置:课本习题4。1A组第2,3,4题。

课后记:

圆与方程课件 篇5

椭圆方程教案


椭圆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数学中的一种曲线。它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天文学、物理学、工程学等等。椭圆方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将从椭圆方程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一、椭圆方程的定义与性质:


1. 定义:椭圆方程是平面上的一类曲线方程,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x² + By² = 1(其中A、B为常数且A、B>0)。


2. 性质:椭圆方程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


a. 离心率e:椭圆的离心率e满足0

b. 焦点和直径:椭圆有两个焦点,焦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椭圆的长轴长度。椭圆的两个直径之和等于椭圆的长轴长度。

c. 离心率与焦长之间的关系:椭圆的离心率与焦长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即焦长等于离心率与椭圆的长轴长度的乘积。

二、椭圆方程的应用:

1. 天文学中的应用:

a. 行星运动:根据开普勒定律,行星围绕太阳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b. 彗星轨迹:彗星的轨迹也是一个椭圆,因此可以利用椭圆来预测彗星的轨迹和运动。

2. 物理学中的应用:

a. 电子轨道:在原子物理中,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轨迹可以用椭圆方程来描述。

b. 行星运动:行星围绕太阳轨道上的速度和位置也可以用椭圆方程来计算。

3. 工程学中的应用:

a. 地理测量:地球的形状近似为一个椭圆,测量地球上位置时,经纬度使用的坐标系统也是基于椭圆方程来定义的。

b. 折射光线:光线入射到一个凸透镜或凹透镜上时,经过折射后光线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三、椭圆方程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1. 椭圆方程的引入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飞行轨道、汽车椭圆跑道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离心率、焦点和直径等概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测量地球形状、验证椭圆焦点性质等,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椭圆方程与现实世界中不同学科的应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椭圆方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椭圆方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例和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椭圆方程。通过深入学习椭圆方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奠定基础,也能提高数学素养和学科综合能力。

喜欢《圆与方程课件模板五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方程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