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结构体课件(范本九篇)

10-02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结构体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结构体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第2小节,在教材中属于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内容,它与前面学过的第一章的知识,有关细胞的化学成分和细胞分裂相联系,同时也是学习后面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基因突变知识的基础。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几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特性;

(2)让学生掌握DNA分子复制的含义、复制的过程和复制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对DNA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本节教材中有关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理解遗传学基本理论的重点,甚至对于学生理解后面的有关DNA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突变等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由于教材中直接给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而这个模型本身涉及到了学生还没有接触的化学知识,同时还要求同学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因此,对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理解,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由于这节课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根据教材的这种特点,我主要借助直观教具——DNA的双螺旋结构的模型进行教学,这样能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也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分析法、谈话法和讨论法,使课堂气氛能更加活跃。这样也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形象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基本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

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侧重于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参与意识,实现由学会到会学过程的转变。

二、说教学程序

首先是导言,我是这样设计的: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们是怎样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具有遗传物质的两个特点,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那么,作为遗传物质的DNA还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呢?”学生这时可以通过回忆说出:“遗传物质还应具备另外两个特点,那就是分子结构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那么,DNA在结构上是否具备这样的特点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导言设计,过度自然,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关于DNA分子结构的教学,先让学生理解有关DNA分子的化学组成,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引导同学分析DNA的五种基本元素组成(C、H、O、N、P),三种基本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四种基本结构单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以及化学结构等。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中的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图解,使学生明确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它们以聚合的方式形成多核苷酸长链。

在讲解DNA双螺旋结构时,先让学生观察DNA的立体结构模型,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具有大体上的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然后,师生共同总结:从外观上看,两条长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这种结构是稳定不变的,是构成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因素之一。其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间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可变的,这便形成了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使学生对于DNA的结构特点和特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介绍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时,要着重强调,从碱基数量上看,双链DNA分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腺嘌呤碱基总数等于胸腺嘧啶碱基总数,鸟嘌呤碱基总数等于胞嘧啶碱基总数,即A=T、G=C,由此可推导出(A+G)/(T+C)=1,另外,还要补充说明(A+T)/(G+C)的比值具有物种的特异性。也就是说,不同种生物的DNA分子,其比例式的比值是可变的。这些内容的补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有关碱基含量计算方面的题目,若能熟练掌握一般规律,解题时也就非常顺利了。

总的来说,对于DNA结构的教学,我是按照这样的知识链展开的:五种元素→三种物质→四种单位→两条链→一个双螺旋结构。

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内容,先向学生介绍DNA复制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说出活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时间,引导学生联想过去学过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发生在分裂间期,减数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方面的知识。接着,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挂图,概括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大体上分三个阶段,复制需要的模板、原料、酶和能量等基本条件;以及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式复制等特点。然后,启发学生通过分析DNA复制过程及其特点,领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与其复制的密切关系。另外,还应强调指出,双链DNA分子复制时,解开的两条链分别都可以作为模板,以便区别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只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的情况。最后,让学生通过分析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的特征,明确DNA自我复制的意义。

小结:可采用师生共同进行总结的方式,这样活动起来会更加和谐、自然,还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巩固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主要设计了两种题型:填空题和选择题。对于填空题部分,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针对的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对于选择题部分,则是要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针对的是中等以上的学生。(附后)

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的板书,便于学生记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三、DNA的结构和复制

(一)DNA分子的结构

1、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2、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

2、复制的过程

3、复制的意义

结构体课件 篇2

知识技能 1. 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2.使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过程

方法 通过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态度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物理课中了解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EMBED PowerPoint.Slide.8 【归纳、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的示意图,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

(讲解)以钠原子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般情况下,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结构体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用一上一下均匀有序绕的方法来编织花篮。

2、激发兴趣,乐意参与活动,提高编织技能。

活动准备:

毛线若干、每人一个塑料瓶底剪的模具、各种材料编织的篮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竹篮:这是什么,是用什么来做的?

2、你还看到过哪些不同的篮子?

3、今天我们自己用毛线来编一个花篮吧!

二、教师示范

1、出示模具: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编?

2、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3、请个别幼儿来试一试。

4、教师示范:

先把毛线固定在一根瓶条上,然后一上一下,均匀有序地,一根隔着一根绕,一圈一圈慢慢地绕到模具的上面,花篮就编好了。

三、幼儿操作

1、提出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操作,表扬一些编得好的幼儿,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给其他的幼儿看。教师提醒幼儿在编的时候要一圈一圈挨牢,不让它散掉。

四、讲评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这是谁编的花篮?你是怎么编的?

3、你们觉得他编得好不好?为什么?

4、教师小结。

5、收拾整理。[工作总结之家 m.dG15.COm]

结构体课件 篇4

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eq o(sup 6( A),sdo 2(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导入新课】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2.现象:

(1)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 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结构体课件 篇5

2.下列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绕核运动 3、在M能层中能级数目为( ) A.1 5、在M能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 A.2

6、下列能级中可容纳电子最多的是 ( ) A.6s B.4p C.3d 7、某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它的N能层上电子数是 A.0

8、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Ca2+: 1s22s22p63s23p6 C.P:1s22s22p63s23p3 A.ns2np2和ns2np4

9、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组成为AB2的离子化合物,则A、B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

B.ns1和ns2np4 C.ns2和ns2np5 D.ns1和ns2

10、某元素正二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

A B C 第一文库网 D 1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基态硅原子的是

12.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

14.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

A B C D 15.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二倍,其理论依据是( )

16.4p能级只填充一半电子的原子,其原子序数是 ( ) A.15 B.33 C.35 D.51 17.下列原子各电子层中电子数不合理的是 A.21Sc:K(2) L(8) M(8) N(3)

1

B.24Cr:

18.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19.第三能层含有的`轨道数为 ( ) A.3 B.5 C.7 D.9 20.下列能级轨道数为3的是 ( ) A.s能级 B.p能级 C.d 能级 D.f能级 2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 ) 22.当氢原子中的电子从2p能级向其他低能量能级跃迁时( )

A. 产生的光谱为吸收光谱 B. 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C. 产生的光谱线的条数可能是2 条 D. 电子的能量将升高 A. K 1s22s22p63s23p64s1 B. F 1s22s22p5

C. Mg2+ 1s22s22p6 D. Br 1s22s22p63s23p64s24p5

A.1s22s12p1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同一原子中,2p、3p 4p

A.一个小黑点表示1个自由运动的电子 B.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

26、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在多电子原子中,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____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_______,例如第四能层有____个能级,分别是_____ ___________。 27、用“>”、“

(1)1s____2s____3s____4s; 2p____3p____4p____5p; 3d____4d____5d; (2)2s____2p; 3s____3p____3d; 4s____4p____4d____4f; 28、填写下表:

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29、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 (2)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

(3)C元素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D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四分之一

2

结构体课件 篇6

引言:

左右结构教案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它以让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通过左右结构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左右结构教案的设计要点和实施步骤。

正文:

一、设计要点

1. 教育教学目标的明确

在设计左右结构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教育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2. 任务的设置

教师要设计一系列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任务应具有明确的目标,结构合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任务可以以问题为主线,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思维能力。

3. 左右结构的设计

左右结构是指将学习内容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特定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步骤。左侧部分通常是学习资源的探究和整理阶段,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整理成适当的学习材料。右侧部分是知识的运用和拓展阶段,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完成任务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二、实施步骤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在教学前期,准备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实验材料、图片资料、课外阅读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使他们主动探究学习内容,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新知识。

2. 学生整理学习材料

在左侧部分,学生根据所获得的学习资源,整理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笔记、图表、汇报等。教师可以提供学习模板或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学习材料,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可视化和便于理解。

3. 学生运用知识拓展

在右侧部分,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和问题,学生利用左侧部分所整理的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或完成任务。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造力。

4. 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在实施左右结构教案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评价要客观公正,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偏差。

结语:

左右结构教案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任务,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整理,最终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左右结构教案的实施,学生可以逐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构体课件 篇7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 什么是原子?

过渡启发: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认真听题;思考并回答。

? 由回忆旧知识引入课题,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又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结构。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

那原子是否像同学们想像的那样呢?

阅读课本53页“原子的构成”这一部分的内容。

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2)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

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

教师讲解:对,确实是这样。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观看原子构成的动画,小组交流后汇报。

原子原来不是一个实心球,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

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知原子可以再分。

? 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播放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结构体课件 篇8

我说课的题目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七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为本节课的内容做好了铺垫,同时本节课知识是学好多分支结构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中职专业计算机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在顺序结构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控件的添加、属性的设置、动作的实现等内容,对于VB程序的建立、运行、调试过程也有了多次实践经验,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IF语句的格式

2、掌握IF语句的执行流程

3、学会使用IF语句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说重点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IF语句的格式和执行流程。

教学难点:使用IF语句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

2、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此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资源:

VB演示程序、多媒体课件、学案、Microsoft Visual Basic 计算机网络机房、网络广播教学软件。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VB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中职计算机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到课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演示已做好的改变窗体的颜色VB应用程序,让窗体背景颜色红、黄、蓝循环变,并在窗体上显示对应的背景颜色值。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学习新课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要实现改变窗体的颜色,需要用到选择结构语句IF语句。任务一、IF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

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学习、研读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难点,我主要设计三种方法进行突破:

同学间合作讨论 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总结出

IF语句的格式:

IF语句的执行流程:

任务二、IF语句的应用(制作改变窗体颜色VB应用程序)

本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作品,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作品完成后并将作品交到教师机,再让学生总结本组的作品,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总结出本任务的实现步骤,以及在本任务中遇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本组作品的创新之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X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本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部分是本节课的亮点,是让学生思考在如果让背景颜色随机改变该如何实现,提醒学生可以用前面所学过的RND和RGB函数。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学生学会后会有一种成功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以上各个任务完成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的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总结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将总结内容通过课件展示出来。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左边是白板,右边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

1、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舒畅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索,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构体课件 篇9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2、技能目标:通过自学、交流、讨论、质疑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学法指导:

1、对照学习目标,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感知大体结构及重点

2、对照自学提纲精读课文(可充分利用插图、投影、录像等,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并标出重点(△▲)疑点~~~~~~?

3、进行知识小结

三、自学探究

(一)表皮

自学提纲

1、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并在图上指出。

2、表皮是由哪两种细胞构成?并指出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3、思考:许多植物(如莲、蓖麻)的宽大叶片上有水珠流动而不会渗到叶片内部,这是什么原因?

4、气孔的功能是什么?它的开闭由哪种结构控制?

5、讨论:气孔在阳生叶的上、下表皮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浮水植物贴浮水面的叶片是怎样分布呢?为什么?

自学检测

1、叶片基本结构包括 ……

2、气孔的开闭由 控制。

3、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是含有 。

(二)叶肉

自学提纲

1、为什么大多数的叶都是绿色的?

2、比较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什么不同点?

3、思考:一片绿叶正面颜色总比背面颜色深,一片落叶通常正面朝下,背面朝上落在地上,为什么?

4、讨论:大白菜外层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内层叶片却是白色的,请你分析原因。

自学测评

1、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 ,其中含有的 只有在 下才能形成。

2、下面结构中,不含叶绿体的是 ,含叶绿体最多的是 。

A、保卫细胞 B、栅栏组织细胞 C、海绵组织细胞 D、表皮细胞

(三)叶脉

自学提纲

1、叶脉有哪几种功能?请你说出为什么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叶脉有何不同?

自学测评

1、叶脉具有输送有机物的结构是 ,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因此,叶脉中这两种结构属于 组织。

2、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具有 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具有 脉。

喜欢《2024结构体课件(范本九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结构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