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观后感(锦集14篇)

10-20

到底该如何写好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呢?好的电影可以激发我们浓浓的兴趣,就算时隔多年,再次观看仍然充满感动。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丰富,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入殓师观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入殓师观后感 篇1

然而,像殡葬师这样豁达的看透生死的人毕竟是少数。影片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小林大悟在处理完高度腐烂的老妪遗体时止不住内心的恐惧与恶心,到澡堂疯狂的搓澡,回到家中疯狂的亲吻他的妻子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我忍不住看了这一幕——这是人们面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也是他们对生命的渴望!每个人都惧怕死亡,入殓师亦不例外。然而,入殓的过程使入殓师比普通人更了解死亡,也比普通人更尊重死亡。

在生与死之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影片中,殡仪社的职员说了一句话,“人一辈子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由他人决定的,说来是个讽刺”。面对死亡,世界上所有高贵和卑微的差异在走向黑暗和虚无之前都消失了。

生前一切极致享受都被抛在了身后。至此,还有什么放下抑或放不下?《入殓师》为我们展示了日本文化中尊严如何还给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通过这最后的优雅仪式与死者和解。

死亡,通过入侵者出色的工作,不再可怕,它成为一个连续的生命整体。这就是《入殓师》在不经意之间散发的魅力:看似在讲述不同的死,其实更是阐述不同的生:

死亡不再是冷酷恐怖的终结,而是优雅从容的超然。透过《入殓师》,日本民族豁达通透、虚幻无常的死亡观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影片结束时,离家多年的小林大悟的父亲在异国他乡去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小林最终决定参加葬礼。在他精心地为父亲剃须更衣进行入殓仪式时,他在父亲僵硬的掌心中发现了他给父亲的唯一信物——小石子。这一发现也摧毁了小林内心的冷漠与矜持。

从最初听到父亲去时的心理冲突,到忍住身体的泪水,小林从怨恨父亲多年的心理围困中解脱出来。隔绝不断的毕竟是血缘亲情,而升华到爱的理解宽容似乎更为可贵。最后,大悟把父亲手中的小石子轻轻掰开,放入已经身怀六甲的妻子的手中,妻子面带微笑,把小石子紧贴在微凸的腹部上,此时此刻,伴随着久石让舒缓的大提琴曲,小石子无疑具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

人间的爱从未消逝,反倒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这部力求简洁唯美,细腻表现人文关怀的散文诗影片,不仅折射出了日本的历史传统、文学艺术、生死极致、佛教轮回影响等社会文化习俗诸多层面,更充分表现出了日本文化那豁达的生死观以及对死亡,对死者的充分的尊重。《入殓师》的“死亡教育”仿佛提醒混沌生活着的现代人,面对浑噩的生,肆意挥霍的生,你的每一天,似乎都是无可挽回的夭折死亡……而对于有幸周游的智者,“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我们还会再见的……

尊重死亡,也热爱生命!

入殓师观后感 篇2

生命的永恒之美——

把失去的人带回来,给他们永恒的美。这个过程平静、细致、温和。充满爱是很重要的。见证了生死的每一次离别,抚慰和完美,深深打动了我——小林大悟

影片《入殓师》作为家庭伦理题材的影片,影片中不仅仅刻画了夫妻爱情、父子亲情、往年交情,其贯穿始终的生死观,同样深厚动人。在影片中,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本是管弦乐队的大提琴手,他也深爱这一职业,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大提琴。然而,管弦乐队的解散迫使他放弃了他热爱的事业。

面对漂浮在河里的章鱼,大悟突然想到了回老家的想法,而妻子选择了和丈夫一起回去。回到故乡需要重谋生路的他看到了杂志上的招聘信息,“年龄不拘,保证高薪。实际劳动时间很短。

旅行的家务助理。nk代理商。”模糊的描述、简单的要求让小林大悟欣然前往应聘。

当他在事务所里和社长佐佐木交谈后,知道工作的际为入殓师,出乎意料的他有些惊慌失措,但是迫于生活,他开始尝试接受这份工作。同时,他对自己的妻子隐瞒了实情,只是告诉妻子自己从事结婚礼仪会场的工作。

显然,在小林大悟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适应这份工作。接触到第一具尸体后,他不停地呕吐,疯狂地洗了个澡,无法吞下新鲜的鸡肉。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他接触到了不同的遗体,参与了不同场景下的入殓仪式,有留下年幼女儿死去的母亲、外形是美女但实际身为男儿的年轻逝者、脸上留下后辈尊敬爱戴的唇印的老爷爷,以及如愿穿上长筒袜离去的老奶奶……不知不觉的他开始慢慢的理解并深入入殓师这份工作了。但是,知道真相后的妻子并不能接受他的工作,争吵之后独自一人回到了娘家,同时,自己的朋友也嫌弃他的这份职业,偶然的街口相遇,却被自己的朋友嘲笑,但是,小林大悟在经过挣依旧选择了坚持这份职业。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面对一次次的入殓,大悟选择了虔诚的对待,他的手温柔的握着死者的双手,抚摸过他们的脸颊、额头,为他们擦拭身体,送他们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程……

在工作中的小林大悟接手主持了澡堂老奶奶的入殓仪式,澡堂老奶奶是自己朋友的母亲也是妻子熟识的人,在大悟细致的为老奶奶整理遗容、主持入殓仪式的过程中,他的朋友、他的妻子也开始理解了他的入殓师的工作。最后,大悟遇到了30年前离家出走、痛恨他30年的父亲。看着冰冷苍白、像一个孩子一样软弱无助的父亲,望着他苍老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小林好像一下子全都明白了,泪水像断子线的珠子般滑落,而一直在身旁守候的妻子此时也是泪流满面……最终大悟温柔地握着他的手,陪他走完了最后的路。

影片的故事叙述采用的插叙剪辑,在没有出现影片名字之前,插入了一段小林大悟第一次亲自入殓的经过,当他学着老社长的样子给死者更衣,擦拭身体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美女竟然是男儿身。最后,在家人的要求下,死去的丈夫终于化上了漂亮的女儿妆。他的父亲憔悴地拿着死去儿子的画像,用沙哑的声音亲切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在大提琴舒缓的悲鸣声中,片头“入殓师”映入眼帘。这样,在片头的简短十几分钟的时间,自然而然地引入正题,先是让观众们熟悉了一下入殓师的工作,又为以后的叙述埋下伏笔。《入殓师》这部影片的故事简单却不枯燥,一切发生的很自然,生活的无奈使男主角选择了入殓师这份职业,并且最终得到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理解。

但是这样一部影片,打动人的也许并不是故事的本身,透过影片表达了太多太多的感情,自始至终都使观众出于一种伤感却温暖的氛围中。

观看这部影片。一开始便是怀着一种敬重的心态,在没有观看影片之前,对入殓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仅仅是专门为死去的人化妆整仪、纳入棺中。在看电影的过程中,随着剧情的逐渐深入,直到电影结束,我发现自己也跟着电影中的男主角当了入侵者。

入殓师在世人眼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工具,让死者有尊严地进入另一个世界,在生命的尽头安慰生者。也许他们有时不被理解,但他们仍然用耐心和专业技能来弥补逝者生命中最后的美丽。为什么他们不能给死者最后的尊严得到我们世界的尊重?

在影片的许多部分,都对入侵者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将入侵者的作品刻画的淋漓尽致。入侵者的作品也如此圣洁庄重,正如小林大伟所描述的:整个过程平静、细致、温柔。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始终贯穿有大提琴的演奏,旨在以大提琴为主的浑厚音律,打破死亡带来的沉重,同时,大提琴也是影片故事的一条引线,影片中对男主角的几次大提琴的演奏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一开始在音乐礼堂陶醉而深情的演奏、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适应伤感的演奏、圣诞节夜晚的演奏、草原之上的演奏。

演出现场的每一场演出都是对主人公心理的描绘。当他看到自己的大提琴在开阔的草地上演奏,自己帮助别人交替安葬的画面时,他突然觉得此时大提琴的旋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此时,主人公的大提琴比他在舞台上演奏的大提琴更感性、更严肃。也许这是他对生活的真正理解。

观看完《入殓师》这部影片,感觉最多的不是悲伤,而是对生活种种的感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孰不清究竟是上天对灵魂的惩罚还是对我们的恩赐,生活赋予我们很多,尽管其中有许多的波波折折,我们可能会为了生活不停的去奔波,可能会与周围的人甚至自己挚爱的人产生误会,但是,我们始终被种种爱紧紧包围着,亲人之情、恋人之爱……也许生命不是我们能够主宰,茫茫玉宇,我们仅是其中的一尘埃,随波沉浮。我们需要做的是接受生活在我们身上的礼物,积极地生活在我们的挑战中。

《入殓师》这部影片,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整部影片中始终表现着的爱情、亲情、以及人们在最后的生死之别体现出的种种感情,铸成生命的永恒之美。

关于爱情:影片中小林大悟与妻子的爱情也是夫妻生活的一种颇为真是的写照,“全世界的城镇都是我们的新居,一边演奏一边旅行一边行走”,这是大悟对妻子的求婚蜜语,但是现实的残酷将这一承诺击打的支离破碎,但是,妻子对小林大悟却是毫无怨言,跟着他回到乡下过着简单的生活,而大悟也是负责任的丈夫,可以说他之所以选择一开始并不喜欢的入殓师的行业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责任、对妻子的责任、对爱情的责任。也许,生活中的爱情本就是这样,经营好一段爱情一段婚姻的基础便是责任,因为爱你,所以我有包容你的责任,因为爱你所以我有理解你的责任,因为我们爱着彼此,所以我们有着共度生活艰难的责任。

影片中的爱情表现不止于男女主角,女职员为了爱情舍家弃子,却始终不敢回去看望自己的亲生儿子;大悟母亲依旧挚爱着离家出走的父亲、收藏有他喜欢的碟片;社长佐佐木深切怀念着已经逝去的妻子,为妻子进行了第一次的入殓之后一直从事着这份职业……直到最后,拿起石头的美香,脸上充满了柔情。大悟轻轻地握着美香的手,握着石头。这两只手抚摸着美香的腹部,美香用另一只手捂住它,这就是对爱的完美诠释。

关于亲情:影片中多处对亲情进行了描述,以小林对父亲的感情为主线,影片中多次出现小林大悟提起父母离异的往事以及怀念与父亲玩耍时其乐融融的尘封旧时。小林大悟的父亲离家出走,让大悟觉得自己一直恨父亲。直到最后,父子相见,却被阴阳分开。大悟看到父亲手中的石头,眼里含着泪水,明白自己对父亲的深情。

同时,影片中还穿插有多个亲情支线:澡堂老板娘去世后,老板娘儿子悔恨当初不该生母亲的气,应多陪陪孤独的母亲;hk公司的秘书道出痛苦的往事,因为当初和别人私奔而抛弃了自己的孩子,至今悔恨不已;看着化着女儿妆的儿子,痛苦的老父亲。无论是谁,无论你身在何处,都会有血浓于水的心或埋藏在心底。

关于生死:影片总体讲述的入殓师的故事,穿插了许多的生死元素在里面。小到随波漂浮终难逃一死的章鱼,逆流而上回到原始地方死亡的鲑鱼,大到各种的入殓场景,生活中我们要面对各种死亡,而影片中一些场景以及对白也对生死进行了诠释:

“自己以前坚信不移的梦想,可能根本不是梦想”;“死亡就是一扇门,他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个阶段”;“生命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里的一条鱼。无论如何努力回溯,终究是无功而返”。同时影片中的运用的蒙太奇手法,时空以及场景的转换也让人对生死有些许感悟:

影片中一处是澡堂老奶奶死亡后炉中的火焰,与天空飞翔的天鹅重叠在一起,腾空而起的白天鹅,飞向那碧空如洗的蓝天,或许燃烧过后真的是一个新的开始吧;另一处则是大悟专心地演奏着,神秘的、带有某种官能美的旋律,使佐佐木听得心醉神迷。两行泪水,从上村的面颊淌下。各种入殓的景象(从冬季渐渐变换为春季〕在大提琴的乐声中,画面表现了多个入殓的景象,而其中大提琴的乐声,一直持续到这组画面的最后。

而在影片的最后,大悟在为自己的父亲整理遗容的时候,浮现了父亲教习自己练琴以及与父亲交换石头的场景。如此情境,无不让人深深感受到生死之别。

死亡,一直以来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字眼,但是,万物轮回,终究会有一死。在很多地方对死亡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中国的藏族对死亡的理解是:亲友的死亡,不过是暂时的离别,重逢有时,当然也就用不着极度悲痛了。

而在圣经中,死亡被认为是只影响到肉身,而不会影响到灵魂的。人们相信灵魂在死亡时会被解脱并继续生活下去的。而在日本民族的生死意识中,他们钟情短暂,看重瞬间之美,对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终止能够淡然视之。

面对死亡,我们应该敬重而不是恐惧。其实更多地时候,我们并不是害怕死亡,只是,生活中的我们有着太多的不可割舍,活着固然美好,理应珍惜每一天,把握生命里的每一份感动,珍惜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死亡既然无可避免,与其担忧恐惧不如泰然处之。

也许尘世中总有太多的纷纷扰扰,会有不如意、会有误解、会有离别。但我们始终相信,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我们爱着也爱着我们的人,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爱情、亲情、友情,我们要做的便是感恩生活的赋予并珍惜每一份感情。生命不至于死亡,生与死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当肉体消逝,精神却还存在与亲人朋友之间。

也许当人们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发现越来自己藏有这般深的感情。死亡铸就生命的永恒之美,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坦然面对,也可以骄傲的说,这世界,我来过,拥有你们,便也知足快乐。

入殓师观后感 篇3

其他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包括一位异装癖逝者的父亲对儿子的,一位与男友发生车祸离世的不良少女的母亲对女儿的,nk女社员对儿子的,澡堂老板娘的儿子对母亲的。

第三,是入殓师和逝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这部分需要分两方面讲:入殓师对逝者的,逝者家属(即一般人)对入殓师的。

入殓师对逝者的感情无疑是最点题的地方:入殓师怀抱着温柔的感情,为逝者进行入殓仪式。在入殓的片段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男主人公或者nk社长对逝者的那种尊重,关爱的态度。

这可以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说男主人公和nk社长询问异装癖的逝者家属,是要化男性的妆还是女性的妆;男主人公为澡堂老板娘戴上她最喜欢的黄色围巾;nk社长问女性逝者的家人是否有逝者生前用过的口红。我想它甚至超越了尊重和爱,而是一种温柔如水的感觉。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能做的没有什么,也许让他在死去的时候能够以自己生前最喜欢的样子离开人世,是人们最后能做的事。

逝者家属代表着一般人,他们对入殓师这个职业的态度,算是这部电影要反映的一个一般社会视角。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人们对入殓师这个职业是鄙夷的,这可以体现在女性逝者的丈夫对nk社长和男主人公的态度,车祸死去的不良少女家属认为入殓师是一份赎罪的职业,澡堂老板娘的儿子,即男主人公的好朋友劝他找一份“正经”的工作,甚至男主人公的妻子也非常反对男主人公的这份职业。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态度的转变。

男主人公的妻子和好友的态度转变,是在澡堂老板娘死去的时候,男主人公专注的,认真的为老板娘进行入殓仪式,妻子和好友看在眼里,态度是明显的产生了变化,他们在那个时候真正的体会到入殓师这份职业的意义——这并不是一份羞耻的职业。直到男主人公将殡仪馆工作人员拨离父亲的遗体时,妻子的态度已明确的表现出来,她对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说:“我的丈夫是入殓师。

”这是妻子对男主人公职业的一种肯定。

事式上,在澡堂主人的火化仪式上,殡仪馆保安和主人儿子的对话,真正体现了电影想表达的对死亡的理解:死亡是一扇门。但是我认为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更多的是感情方面的东西。

这些感情是深刻的,弥漫在整部电影当中的。也许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让nk总统,男性和女性成员进入殡葬行业,但他们都可以在这项工作中体验经验和感受,就像人们看这部电影一样。

入殓师观后感 篇4

一个失业的大提琴师,一份与演奏毫不相关的职业,一场以死亡贯穿全片的故事情节,一个有关人生的终极命题,随影片的缓慢铺陈,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没有剩余的修饰,一切但是生活的常态,却道出生活的真谛:人生必有其仪式,即使在人死亡之后——《入殓师》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把尊严还给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透过这最后的优雅仪式与死者和解。

死亡,是一个禁忌,我们是惧怕死亡的,更不愿意理解死亡。当小林的妻子明白了他工作的资料后那撕心裂肺的叫喊“别碰我,肮脏!”更是表达了生者对死亡的不理解与惧怕。是的,对冰冷尸体的寒噤,对腐烂肉体的恶心,对已逝的死者的恐惧无不影响着我们对于生与死的正确认识。

男主人公小林大悟一开始偷偷地背着妻子从事着这份工作。直到之后,妻子亲眼目睹他为邻居浴室老板娘入殓,她才深深地尊敬这个职业。入殓师在为往生者送行,进行纳棺仪式的时候,他们的恭敬,虔诚,那完美的动作,将逝者最后一刻的美化为了永恒。这于生者是巨大的安慰,于死者是最大的尊重。因为入殓师,这个本就应是灰暗、阴沉、甚至略带点狰狞地时刻,有了一丝光亮,温馨。他们让生离死别这生硬地悲怆变得舒缓和柔美。

如果葬礼是一扇门,那么入殓师就是那个转动门把手的人。葬礼表面上是送别亡者,象征着其走向下一程的仪式,但其实,这一切更多的是为生者而做——它给生者最后尽孝,表达爱或者赎罪的机会。生者在举办葬礼时所挑选的形式和用具等,其实都是跟从自己的意愿,而入殓师就是帮忙生者完成他们意愿的人。一个好的入殓师必须会将对于死亡的恐惧置之度外,他会以虔诚的心为死者整理衣容,将死者再一次活现,给予生者心灵最后的慰藉并融化牵绊在死者与生者之间的障碍,使之将人类情感全部表达,再无顾虑。一个成熟的入殓师要经历多少次的生离死别才会坦然平淡地应对死亡?一个成熟的入殓师要经历多少精神上的压力才会让亲朋好友理解他的职业?一个成熟的入殓师要以怎样的心态才会用温柔的心对待每一为死者?——我钦佩入殓师的平凡,而同时,我有敬佩他们的不平凡。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那里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向死而生,但是死亡的原因各有不同,入殓师只是人生通向死亡道路上的一个过客,他做的只是让活着的人记住死去的人。但是,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就应记住入殓师?因为,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死者才获得了最后的尊严。

看完这部电影,我最深的感受是: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与亲人在一齐的时间,不要等到亲人离开了才去后悔。尊重生命——无论是正在生活的还是已经逝去的生命。同时,人生充满着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来自于心底对于生命的尊重,因此,我们要尊重任何职业,因为劳动没有贵贱。

入殓师观后感 篇5

观看完《入殓师》这部电影,其实心中有许多的感触,从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到想要传达的思想。都完美的表现出了亲情。这部电影有很浓的日本味。通过日本古老的建筑、手表、自行车、土墙、小径、倾斜的电线杆等元素,总是将电影渲染成一种怀旧的美。

这些元素的运用只能在日本电影中看到。所这部电影的一切事情都缓缓的在发展,没有什么太大的跌宕起伏,却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可以称得上静谧的剧情,却通过一些些小事情可以让观众的心里跟着不跌宕起伏,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影片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音乐虽宏大、哀伤却带有丝丝暖意。音乐贯穿电影始终,对电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很好地衬托了电影的氛围。

比如,在大悟的妻子美香离开家之后,大悟和社长以及女职员在一起庆祝圣诞节的时候,大悟用大提琴演奏的乐曲,中间穿插着大悟帮人入殓的镜头,更衬托出入殓这个仪式的神圣和入殓师这个职业的光辉。

看完整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是殡仪馆的老板和大悟的妻子。丧葬店的社长说,在他老婆逝去后,他就开始接手这份工作了。虽然说每天都在接触逝去的人,但是从他阁楼上种满了生机勃勃的植物却看得出他对生活充满着希望。

而大悟的妻子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入殓洗澡堂阿姨的时候,妻子终于了解到丈夫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对待逝者的,因此而感动,继而以自己的丈夫为荣,骄傲的说出自己的丈夫是个入殓师。

《入殓师》这部电影似乎一直都是在讲述逝去的人,但是真正的点睛之笔却是在这个正在孕育的新生命,新的生命,代表着对生活的希望,代表着对未来的憧憬,也代表着这是大悟一家生命的延续,大悟的父亲走了,但是他的孩子却即将诞生,这就是人生。活着的人缅怀逝去的人,却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所以片中逝去年轻孩子的亲人才会能够感觉的到很浓郁的惋惜与哀伤。虽然讲的都是逝者,但是却是积极向上的。

火葬场的老者说过这么一句话:“ 死亡无非是一扇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另一段行程的开始。”这句话能够从一个生者说给另一个生者听。

逝者之死,面对生者,面对困难,面对生活,对待亲人,及时尽孝,不要等到一切都成定局才开始后悔。

入殓师观后感 篇6

《入殓师》这一部电影在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一匹绝对黑马。随之世界各地争相放映,使之从无人问津的地步一下子上升到了风靡全球。

《入殓师》通过表现人物的想法和性格的多面性从而探讨日本人对于死亡的看法。影片的主要情节是: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因解散管弦乐队而失业后,带着妻子回到农村老家。

小林除了演奏大提琴外一无所长,就在他为找工作而发愁时,看到了一则待遇优厚又无任何年龄要求的征人广告。小林被社长轻松地录取后才发现,所谓的“旅行助理”其实是为死人入殓的入殓师。尽管小林非常排斥,但最后在社长佐佐木先生的极力挽留和优渥的工资待遇吸引下勉强接受了这份工作。

通过与死亡的接触和入殓仪式,小林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意义,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

从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departure”,我们不难推测出这部电影对死亡的定义:踏上新的旅程。正如电影中的台词所说的: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整部电影对于死亡的态度是怀着敬意为死者送别。

日本人对死亡的美的定义,正如“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所要表达的意境。在许多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死亡场景往往是暴力、血腥和充满恐惧的。而在《入殓师》这部影片中,我们在死亡中所看到的是一种优雅淡然的境界。

这部影片呈现的是一种对死亡的尊敬,抛却死亡的那种恐惧感,给死亡蒙上了一层令人惬意的色彩。

影片中让我关注到的一点是,入殓师每进行一道程序,都要向一旁的家属说明并且征求对方的同意。这是对死者的最后一次悼念,整个过程极为安静和庄严。整个涂鸦过程被生动地描绘出来。仪式的每一个细节都以日本传统文化的色彩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尊重入侵者庄严优雅的姿态。

影片中的许多场景,如小林第一次目睹佐佐木先生葬礼的全过程;为澡堂主人山下夫人;小林为父亲举行葬礼。这些场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心理挣扎与矛盾,导演运用近景和特写镜头突出细微心理变化,在高潮的瞬间用悲伤肃穆的氛围来化解矛盾。让人有种亲历现场的感官体验。

这种感受下的死亡之美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非常容易容易便会使观者对入殓师、对死亡产生敬意。

影片中时常出现的意象——成群白天鹅。它们象征了死亡是优雅而又纯洁的。除了对死亡的艺术化,我认为《入殓师》一片也揭示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脆弱:

太多太多的人,面对死亡时,充满悔恨。我后悔没有善待活着的人,没有理解活着的人,没有诚实地面对活着的人。我们必须怀着对逝者的崇敬之心,去感悟《入殓师》这部作品所揭示的生命真谛。

入殓师观后感 篇7

死亡不过是一扇门。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题记

生活总是一如既往地向前发展。有人说结局是死亡,也许是,也许不是。一个生命已逝,但另一个生命诞生了。新诞生的生命承载着逝去的生命、延续着逝去的生命。而死亡也就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并非尽头。

期待即将诞生的人,珍惜活着的人,善待逝去的人。我想这应该就是《入殓师》想要表达给我们的思想。

观看完《入殓师》这部电影,其实心中有许多的感触,从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到想要传达的思想。都完美的表现出了亲情。这部电影具有浓厚的日本风味,透过古老的日本建筑、手表、自行车、土墙、小径、斜杆。

等等这些元素,都无时无刻不把电影渲染出一种怀旧的美感,而这种怀旧的美感,正好能够勾勒出《入殓师》所需要表达的亲情。这些元素的运用只能在日本电影中看到。所以说,这部电影有很浓郁的日本味道。

这部电影的一切事情都缓缓的在发展,没有什么太大的跌宕起伏,却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可以称得上静谧的剧情,却通过一些些小事情可以让观众的心里无法不跌宕起伏,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这部电影之所以会取名为《入殓师》,我想大概是通过主角的第一人称的经历,去表达或者说是一种呼吁。从主角第一次接触到的顾客一个无亲无故终老的老妇人,到最后一个顾客,也就是主角的父亲。为一条线索,其中有面对逝去的亲人,表现出不舍的,也有面对逝去的亲人,进行责任的纠纷。

也有强颜欢笑面对逝去亲人的,或者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等等这些,都在主角的经历里面一览无遗,然而这些经历也恰好让主角开始正视自己的亲情。

主角一直怀恨父亲与母亲的离异,恨自己的父亲狠心抛弃了自己,从而导致三十年后,父亲逝去的消息传来,都还会犹豫不决的要不要去安葬父亲。最后在妻子的鼓励以及丧葬店社长秘书的拜托下,终于下定决心去见父亲最后一面。这大概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吧。

《入殓师》一片中,主角大悟的妻子其实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从妻子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入殓洗澡堂阿姨的时候妻子终于了解到丈夫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对待逝者的感动,

其实作为大悟的妻子,她又何尝不希望大悟能够释怀他与他父亲之间的恩怨,从大悟的妻子发现大悟母亲留下来的唱片,是他父亲喜欢的曲子,她就已经意识到父亲肯定有难言之隐才离开大悟母子,至于是什么难言之隐,本片在最后也没有一个解释,却给观众留下了一点可以猜测的地方,或者说这个没有的解释可以是一切事情,但是这个一切事情都不能阻挡亲情的回归。我想这也许也就是本片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吧。

关于主角的妻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存在点就是已经怀有大悟的孩子,《入殓师》一片似乎一直都是在讲述逝去的人,但是真正的点睛之笔却是在这个正在孕育的新生命,新的生命,代表着对生活的希望,代表着对未来的憧憬,也代表着这是大悟一家生命的延续,大悟的父亲走了,但是他的孩子却即将诞生,这就是人生。

活着的人缅怀逝去的人,却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所以片中逝去年轻孩子的亲人才会能够感觉的到很浓郁的惋惜与哀伤。此片电影的主干线索应该正是大悟与父亲的关系,虽然说快到了结尾电影才开始正式出现大悟的父亲,但是从大悟小时候在河边与父亲交换石头的记忆,以及那把旧旧的大提琴被大悟找出来。都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了大悟对父亲的思念,贯穿本片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大悟回忆起父亲时候拉响的那首大提琴曲《memory》 久石让的《记忆》却是本片最经典的音乐,记忆是绝对不会被抹去的,哪怕已经很淡很淡了,但是只要被轻轻的一点东西勾起了,那么立即就会变得很清晰,就像主角大悟看到小提琴想起了父母,哪怕已经时隔三十年。

在故事的结尾,大悟从父亲手中找到那个当年在河边交换的石头,这个时候本片才为主角与父亲的关系打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为了这个主线剧情的发展,本片的作者所安排的支线剧情也是无一不恰到好处,就像一开始男扮女装的逝者父亲说的,无论他怎么样,他都始终是我的孩子。这就像告诉主人公大悟,他的父母从来没有抛弃过他。然而故事的结局大悟父亲的死难免让观众觉得惋惜,或许再让大悟经历几次生离死别,他会原谅父亲,并且从新找到父亲善待父亲,但是本片恰好以大悟开始思考生死的时候让主角的父亲逝去。

我想大概是想给世人一个很简单的呼吁,——行孝要及时。

丧葬店的社长所说,在他老婆逝去后,他就开始接手这份工作了。虽然说每天都在接触逝去的人,但是看得出他还是对生活充满的希望,这一点可以从他阁楼上种满了生机勃勃的植物看出。其实,这也是对主人公和观众的提醒。死人死了,好好面对活着的人,积极面对困难,积极面对生活,善待亲人,及时尽孝,直到一切都成定局才后悔。

在本片的最后,主角把父亲的石头放在了妻子的肚子上,肚子里是主角的孩子,这也许是一个美好的夙愿,也许是一个企盼。但观众可以肯定的是,主人公不会像以前那样忽视家庭。亲情的纽带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入殓师》一片给我的感触也绝对不止这些,或许是笔拙,不能很好的抒发出来,但是我的心不拙我能能感觉的出来。

火葬场的老者说过这么一句话:” 死亡不过是一扇门。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这句话能够从一个生者说给另一个生者听。

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品位。

入殓师观后感 篇8

主人翁大悟原本是位管弦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然而因为乐团的解散他不得不放弃了演奏家之路,而返回到了故乡。这时他发现了一则征人广告“年龄不拘,保证高薪。实际劳动时间很短。

旅行的家务助理。nk**商。”看着这个门槛要求很低的工作,于是大悟欣然前往应聘,他来到了一间不知为何摆着棺材的旧事务所里,社长佐佐木连看也没有看他的履历表,光是看看他的脸便决定录取他了。

然而当吃惊的大悟问他关于工作的职务内容的时候,没想到并不是“旅行的家务助理”而是“安乐出发的家务助理”,nk便是纳棺的nk。看着这份工作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惊慌失措的大悟犹豫了一下,同时,她不得不和妻子美香说,她在婚丧单位找到了一份工作。美香以为大悟是搞浪漫婚礼的。

大悟的新人入殓师的生活就此开始了,在见习的这段时间中,他看到了尸体腐烂不堪的孤寡老奶奶、长相是美女但实际身为男儿身的人、留下年幼的女儿死去的母亲、脸上留下后辈尊敬爱戴的唇印的寿终正寝的爷爷、穿着长筒袜离去的奶奶……在这里有着各式各样遭遇的离别在等待着。不知不觉中,大悟也开始能够理解入殓师的工作了,但是因为美香的误解,在事情败露之后,很不能理解他,丢下一句“肮脏”便跑回了娘家。对大悟来说,美香是他唯一的家人。因为母亲几年前去世,父亲小时候和咖啡店的服务员一起失踪,美香的离开让大悟很难过。

不过,为了尽自己的一份力,大悟还是拿出最真诚的态度出席了仪式。另一方面,他也在等美香回来。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悟已经很熟稔入殓师的工作了,而且在各式各样的仪式中他都可以感到很充实很骄傲。然而面对美香的怀孕、童年好友的母亲过世以及30年来不知去向的父亲的死亡,到底身为入殓师的大悟要怎样去面对自己作为丈夫的角色,而面对身边重要人物的去世又应该怎样去面对呢?

当然,主人公是被迫选择这份工作的,但后来,他爱上了这份工作。面对朋友和妻子的威胁,他选择了坚持,婆婆在澡堂里的死终于让妻子理解了丈夫。最后,主角是给自己恨了30年的离家出走的父亲入殓,故事也自此推上了高潮。

父亲手中的石头默默地告诉了儿子他很快乐,观众一时间又被泪水遮住了眼睛。

这部电影有两个部分值得深思。一是美香带回邻居送来的章鱼,但章鱼还活着。她让小林大悟把它扔回河里。但当章鱼回到河里时死了,大悟看到那样的情景,触景生情,发现自己的命运是自己所不能掌握的。

第二个场景是大悟蹲在桥边看上游的鲑鱼。为什么那些鱼总是试图游回来?大量的鱼在途中死亡,但它们仍然不知疲倦。洗澡堂的大叔经过他身旁时,也看到这样的情景,随口说了一句:

“它们大概就是那样的吧!”死亡是谁都会经历的,但是死亡的原因不同,入殓师只是人生通向死亡道路上的一个过客,他做的只是让活着的人记住死去的人。所以当大悟和妻子为入侵者的工作争吵时,大悟说你会死,我会死,每个人都会死,而且死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入侵者没有羞耻感。

影片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片段,比如店长让大悟吃河豚鱼时的对话,以及妻子洗澡时对奶奶工作态度的改变。

电影中描写了很多入殓的场景,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当店长和大悟因为争吵而耽误了顾客家人入殓时间,被顾客奚落的那一段。开始时顾客对他们的态度非常的冷淡和蔑视,但是当入殓完毕,顾客看到生前的妻子从来没有像死后被他们打扮的那么漂亮,非常悔恨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妻子。通过入侵者,顾客看到了他们的错误,所以当店长和大武离开时,顾客完全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给了他们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这些场景都是顾客对亲人的忏悔,对自己的过错的忏悔等等。同时,这些场景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意识到,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是多么宝贵。不要等到他们离开时才后悔。我想这是这个电影中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生命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里的一条鱼。无论如何努力回溯,终究是无功而返。”剧中这一情节的寓意便在于此。

我们也大可不必为生命的逝去悲痛欲绝。虽然这个世界上有些生命的存在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有些死亡的到来也是出人意料的,但当生命突然从存在变为虚无时,人们会慢慢释放。入殓工作于死者毫无意义,或许只是给生者最后一次将厚重难言的情感释放出来的机会。

而入殓师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一切,才总是能以其对死者的尊重在最后一刻赢得人们的尊敬与对入殓这个行业的改观。

人都是有缺点的,也都会犯错的,所以人生都是不完美的,甚至是严重残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只有两件事最完美,出生和死亡,有始有终使生命的轮回得以圆满,这一点人与动物也没啥不同,但是人比动物具有更深沉丰富的情感。死亡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情感的漠视,这将导致人生完全失去希望。于是当小林在装殓孤独终了的父亲时,在他手中发现了自己小时候送给父亲的那块代表自己心语的小石头,于是那张一直在小林记忆中模糊不清的脸被彻底复原了。

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生与死,其实人生不过在睁眼与闭眼间徘徊,其实《入殓师》看似通篇在讲述不同人的逝去,但它笑中有泪,散发着亲切的人情味。回想男主角其名“大悟”,不惧怕死亡,大彻而大悟,生活中坦然接受各种真情,才能更好享受着“人生”这门艺术。

入殓师观后感 篇9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

刚看到书名时,我对《入殓师》一书有一些恐怖的联想,看完以后才发现全文并没有任何关于恐怖的描写,反倒因细腻的笔调展现出一种唯美的平静祥和,因深沉缓慢的悲伤之调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对人性的赞美。

文中的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是一名大提琴手。由于乐队的解散和生活的压力,他成了一名入侵者。显然,在小林大悟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适应这份工作。接触第一具尸体后,他不停地呕吐,疯狂地洗了个澡,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

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他接触到了不同人生的入殓:留下年幼女儿死去的母亲、貌若美女但实际是男儿身的止夫、脸颊印满儿孙祝福唇印的爷爷,以及如愿穿上长筒袜离去的奶奶……不知不觉的他开始慢慢的理解并爱上入殓师这份工作。尽管遭受白眼,被说成是吃死人饭;尽管妻子不堪忍受,说他“脏”而拒绝肌肤之亲;尽管每次面对陌生的冰冷的尸体他的内心都要经历挣扎与煎熬,但是一次次见证肝肠寸断的的诀别,一次次经历爱的潮汐,让他彻底突破了心理防线,最终由他那双艺术家的手在冰冷的逝者身体上奏出催人泪下的的温情旋律……

事实上,和殡仪师一样,我们的职业也总是面临着生死存亡。医院是一扇门和一个驿站。它欢迎新生和逝者,见证生命的衰落,也见证健康的回归。

记得刚到急诊抢救室时的一个晚上。第一次,面对死亡,一名晚期癌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他的家人仍然守在床边不肯离开。他们一直在读圣经,安慰死者。虽已相隔两个时空,但是他们坚信逝者的灵魂仍在,他们担心他会害怕黑暗,担心他会疼痛,担心他会孤独。

看到这一幕,竟有一种无名的沉痛冲撞着我的心脏,眼泪浸湿了眼眶,我不禁感叹生命竟是如此脆弱,刹那便消逝,感叹身为医护者的我们竟是如此无力,不能与死神搏斗,只能听任生命如沙漏一般,一点一滴的漏尽。

在经过几次这样的场景之后,我终于明白,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但终只是窥见生命奥义的普通人之一,有无可奈何,有无法挽回,也有暗自神伤。我们只能用最平静的心态和最严肃的方式,为患者争取最有意义的生命时间,让他们在一步步被死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显得尊严而不慌张。

书末,离家多年的小林大悟父亲在异乡去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小林终于决定参加追悼会。当他在父亲僵硬的手掌中找到他给父亲的唯一信物小石头时,这一刻摧毁了小林的冷漠和矜持。从最初听到父亲去时的心理冲突,到忍住身体的泪水,小林从怨恨父亲多年的心理围困中解脱出来。

隔绝不断的毕竟是血缘亲情,而升华到爱的理解宽容似乎更为可贵。最后,大悟把小石子紧贴在妻子微凸的腹部上,此时此刻,小石子无疑具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人的生命其实从未止于死亡,而由血脉的传承,用另一种方式得以继续。

卒读作品,《入殓师》一书看似在讲述不同的死,其实更是在阐述不同的生。正如殡葬师说的一句话“死亡无非是一扇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另一段行程的开始……”尊重生命,尊重死亡,我想这就是《入殓师》如此强烈吸引我的魅力所在。

入殓师观后感 篇10

《入殓师》是我一直都很想看的一部电影,我这个人有点精神洁癖,这样的一部影片,我一直都想静静的,一个人看完它,今天终于看完了。

看着小林大悟和他的社长每一次为死去的人入殓,深受触动,活着的人分三六九等,可是在死亡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如何让逝者走完庄严又体面的最后一程,是入殓师们的神圣责任。

小林大悟是一个平凡而渺小的普通人。他甚至在城里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他不得不做这样的工作。

从最初的自我反抗、批判,到最后的尊重,小林大悟的心灵之旅极其艰难。

社长说看他第一眼就认定他适合这份工作,他的眼神坚定又清澈,一眼看进了你的心底。

送走死者的人应该有一颗慈悲的心。小林大悟是一个善良谦虚的人,所以他真的很适合。

火葬场的焚化炉说死亡是一扇门。当大家推开焚烧炉的门后,他会在心里默默地说,希望你一路走得好,我们会有一个未来,因为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团聚。

在这部影片里,死亡不再充满恐惧,更没有满含悲伤,每一个告别逝者的人眼里,逝者不过是先走了一步,多么静谧又安详的场景啊!

小林大悟为死去的父亲举行丧礼时,发现父亲进紧握在手里的那块小石头,这是他们与石头交流的心语。

小林大悟不能原谅父亲一直跟家人道别,但目前,他完全放下了。

他又想起了他父亲的样子。他把石头放在妻子手里,妻子把它贴在胎儿的心脏上。那一刻,正是亲情的传承。

电影在这样的时刻结束了,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回味!

人的一生,总是要送走很多人,有的是活在外,有的是死在外,就像一列火车,它缓缓地驶向终点站,无论你多么想念窗外的风景,火车总会继续前行。

不要难过你失去了什么,你曾经得到过的东西才会失去,可是得到过的那一份美好会永存心底,谁也带不走。

我们要感恩每一个参与过你生命的人们,有了他们,你的生命才是完整的!失去了他们,你的生命才会留下印记!失去是为了更深的回味,《入殓师》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谢谢这部影片,为我的心灵做了一次洗涤。

入殓师观后感 篇11

人生没有脚本,不知在哪里改变。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结局注定是孤独的,即便是最爱的那个人也不会陪伴我们一生。我们每个人都会一个人离开,没有人陪伴,我们也不愿有人陪伴。夫妻也只是陪你走一程的人,夫妻总要分别的,被留下是痛苦的。

我曾经和先生说我要先离开,他说为什么是我留下?我是想让先生比我多活一段时间,我以为这是爱。其实我是自私的,害怕孤独,害怕一个人面对以后的人生。我可以为先生送行,不让他一个人留在这个世界上孤苦无依。我们要做的是活在当下,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不要在纠结什么对与错、多与少。

我们可以选择离别的方式,分别可以在脸上印满口红,用爱去告别。

亲人并没有离去,我们不会分开,他们只是换个形式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会比他们多活一段日子,然后我们会团聚的。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且超越,走向下一程。

看淡生死,那是我们人生必经旅程。死亡是下一个开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传承。

父母是我们与死亡之间的那道门。有父母在,我们不用也没有想到去直面死亡。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我爸爸是个有着大智慧的人,他说他离开的那一天不喜欢哭哭闹闹的,爸爸喜欢简单隆重的仪式。

父母离开的那一天,我会平静地送走他们。然后说:“亲爱的爸爸或妈妈,我还会继续活一段,最终我们会在另一个世界团聚的。”

入殓师观后感 篇12

《入殓师》的第一个镜头,就让我的心很神奇地平静下来。车上的人紧绷的眉头里有一种淡淡的忧郁,车外白色调的场景庄严肃穆。当小林大武小心翼翼地擦拭死者遗体,当**耐心地向家人征求男女化妆的意见时,我发现涂鸦职业是如此神圣和庄严。

透过殡葬师的双手,我们可以看到如何让死者恢复尊严,看到生者与死者之间优雅的告别仪式。死亡在这里不再可怕了。生死攸关。死亡是生命的延续,是花朵的凋谢。

从误入歧途时的脆弱和反抗,到对这个职业的无私奉献,小林大悟经历了太多的分离。忘不了那个趴在棺木上看着妻子遗体泣不成声的丈夫,忘不了那个为去世的男人留下满脸红唇印的一家人,她们一边大笑一边痛哭着说:“谢谢了,爸爸”。

那亲属们对死者的不舍、怨悔、留恋、误解都随着一场场庄重的入殓仪式归于平静。原来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也可以如此温柔的对待,原来人在死亡中也可以如此平静,如此安静,如此美丽!入殓师,以他那无比尊重死者的心态,使死者以干净优雅的姿态踏上另一个崭新的旅程。

一直在大悟老家开澡堂的艳子,为了给邻居们一点方便和温暖,把澡堂开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送她火化时平田对她说:“后会有期!

”是啊,后会有期。一直以来我们怕什么呢?怕死亡,因为觉得那是一种永恒的失去。

村上春树说:“死亡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当“往生者”安息,当活着的人坚强,当释怀后的爱在每一个人心中流淌传递,片刻即成永恒,万物也许就这样生生不息。

影片的结局美好得让人想哭。大悟的妻子终于接受了丈夫的工作,大悟也放下了对父亲的仇恨。那些昔日的痛苦都随着眼泪而烟消云散。

正所谓花落后的花开,大悟用他的经历用他的心,在黑暗无情的死亡之上盛开了一朵美丽的花,升华了他的生命,并且去迎接在妻子肚子中的一个新生命……

入殓师观后感 篇13

从音乐师到入殓师,在他身上是偶然,也是必然,仿佛一开始他就是为了入殓师这个职业而存在的,尽管他深深的爱着大提琴,尽管他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才不得不接受这个职业,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一切都是定数,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生命就像一条婉转的静静的河流,该来的怎么都躲不掉。

故事以一支华丽的交响乐团开始,导演似乎有意将音乐家和演奏家的职业安排在一起。在世人眼中,前者是多么高尚,后者是多么庸俗。当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时,他仍然是一样的,因为他看到了生命的重量,让已经寒冷的人可以焕发青春,给他永恒的美丽。这应该是冷静,准确,并带着温柔的感情,在离别的那一刻,告别。

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他是入殓师,但是离开了东京舞台的他,更加成为了一个“音乐师”,音乐梦虽逝去,但是他有了对生命的尊重。他在野外玩耍,在河岸上,在大自然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死亡,猝死,二杀,自然死亡之间的生死,他开始思考生与死的意义。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死亡是他最后的归宿。入殓师的圣灵是让死者保留最后的尊严,以最美丽的形象踏上另一段旅程。

世俗的心,永远有着高低贵贱的这样的势力。入殓师这个职业是不被人理解的,朋友的疏离,妻子的离开,他似乎被世界抛弃了,而他也心生动摇。他要离开!

可是最终他理解了社长,一句“好吃的让人为难”留下了他,的确,河豚这样剧毒与美味并存的食材与我们绝望而美好的生活确有相似之处——好吃的让人为难。

妻子的归来似乎表明启蒙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全世界都不懂,只要他们所爱的人深深了解你,陪伴你,生活就足够了。在影片中,他的妻子第一次看到了他为澡堂的阿婆入殓,也许是他专注的眼神感动了她,也许是他的虔诚的态度感动了她,总之,他被认可了!

当他们把老朋友一起送走时,也许每个人都明白死亡只是一扇门。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死亡就从这扇门进入下一站。我看到了那么多生命的终结,我明白生命的目的不是轻视生命,而是更加珍惜生命。

其实,人生于自然死后亦回归自然,不过是来感受了一趟人间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而人的生命注定是要生生不息的,这就是生命的价值。其实,面对死亡,我们中很少有人能豁达,甚至在我的心里埋下了许多未知的恐惧。

虽然我心里知道每个人都有被派遣和被派遣的日子,但这是人们永恒的主题。主人公的名字叫 “大悟”,真正地悟到“不惧怕死亡,大彻而大悟,生活中坦然接受各种真情,才能更好享受着‘人生’这门艺术,大悟最终是“大悟”了,懂得了爱情,也懂得了亲情。

每个人都有一段过去,也许那段过去让他没办法去面对,但很多时候已经走了的路已经不能回头了……也许他们会后悔,也许他们会彻悟,但是在死面前,那些事情还有什么重要的呢?原谅和宽恕,本来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勇气的事情,他理解了他,也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看电影时,没想到会哭。事实是哭了,哭的一塌糊涂,哭的不明所以。平淡的故事,非同寻常的情节,当他坐在草地上,轻轻地拉着大提琴,当音乐响起时,我看着他,泪流满面,看着此刻的宁静,突然感到那一天找不到的宁静。

喜与忧,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放下;很多事,一旦沉醉,便无法自拔。但在此时,所有都可以静得沉淀下来,一切消散了……

入殓师观后感 篇14

早前就已经听说《入殓师》是一部好片,也获得过很多大奖,但是因为不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也就从未耐着性子把他看完,但是借着这次老师组织观影的契机,我很耐心的把它看完了,并且发现自己差点错过一部好片。真正好的电影应该是这样的。没有过分夸张的情节,没有帅哥美女的噱头,但它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意义深远。

大雾中,一辆车缓缓驶来,照亮前行的路。一开始便是男主角为一位死者化妆,初以为是以为温婉的女子,却发现不过是名男子。男主角问死者父母画男妆还是女装是,他们起初的回答却让我没有理解的我很气愤,我以为是他们不喜爱男孩子,而这种来自于父母的不满让其最终选择了自杀。

当我终于知道这只是死者的意志,在一个偏颇的社会里很难接受这样的人时,社会的压力使他选择了早逝。这样的死因让我很心痛。现代的社会其实已经算是开明,我们处处宣扬着平等对待,不要以有色眼镜看待那个人看待那个人,却在以看好戏的心情看待那些男着女装,性向有异的人。

社会不断地利用他们的隐私,给他们施加压力。谁能真正实现平等。我不会歧视他们,但我真的不能接受。我心中有排斥。死者选择自杀,也许他认为只有死亡才能摆脱这些不理解,只有死亡才能选择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而死者也确实在入殓师的手下终于成为自己想要变成的那个样子。当然,我的确也许能理解一部分死者自杀的原因,但是我却是很排斥自杀的行为的。我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的人。简单地说,我害怕死亡。再说,有那么多人和我们有联系。死亡对你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对很多人来说,这真的实痛苦和悲伤。

我最初看到的是梦想与现实,命运弄人的带有“悲剧色彩”的男主角。还有默默支持他的妻子。我不是命运论的人,觉得一切皆有天意,但是人生的确有太多的偶然,我们没有办法扭转局势,正如男主不能改变乐团解散的局面,但是我们要想办法度过难关,不是非要再撞同一片南墙,另谋他方,总有办法。

但面对这样的经济困难,我妻子愿意和他同甘共苦,离开城市回到农村。我认为她的精神非常令人钦佩。爱情让他们步入婚姻,而家庭爱情的沉淀让他们愿意同甘共苦。虽然后来妻子不理解丈夫的工作,甚至选择离开。

但我也能理解,特别是我们的文化和日本很相似,我们有很多禁忌。整日面对逝者,总觉难以忍受。谁又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谁又希望自己的丈夫与逝者整日相对呢。

况且自己对于这份工作还存在着误解呢?在妻子面对新生命的来临的时候,又怎么可以接受自己的丈夫整日面对逝者。但是男主角在穷途末路遇到的机会又怎么能不抓住。

而且在深入了解了入殓师的工作以后,他再也放不下。

虽然说职业平等,职业本身的不平等却是客观存在的。入殓师每天接触的是已逝的死者,很多人觉得这样子是不祥的,如果不是不得已,谁希望每天做这样的工作呢。然而,事实上,医生作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也需要经常接触病人和死人。但是,由于收入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高,受到尊重;法医学也是如此。

而入殓师却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因为的工作一直很少人了解。但是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入殓师对死者的尊重,也看到了入殓师对于无论是死者还是生者的重要性。男主角为澡堂老板娘入殓,整理仪容的时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最后男主角为老板娘围上她所爱的围巾,我有种她依旧活着的感觉。

入殓师把逝者最爱的模样定格,让他们以最好的形象离去,也把逝者最美好的形象留给生者,让他们内心得到些许的宽慰。入侵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这部电影之前,这可能是不被理解的。

亲情也是本片的一大主题。且不说男主角与其妻子爱情深刻而来的亲情。男主角与其父亲的亲情也是发人深思的。

这里我没有说感人,因为我很介怀男主角他父亲曾经抛弃他们母子的事情。每次听到男主角与他人平静的谈起抛弃自己的父亲的时候我总会非常心痛,是习惯了这种疼痛所以才会如此毫无波澜的面对。他说他记不起他父亲的样子了,但当他起自放上唱片时,他立刻知道这是他父亲最喜欢的歌。

他的妻子说他母亲一定还记得他父亲,因为她没有毁掉他父亲留下的一切。其实男主角也一样,他始终还念着父亲,也从未丢弃父亲给他的那块石头。血浓于水,直到父亲孤单的去世,妄想狠下心置之不理终究欺骗不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就如父亲至死还紧紧攥着那块有父子共同回忆的石头。仇恨在死亡面前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但真挚的爱在死亡面前会发光。

我注意到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在入殓前,我会请我的亲戚和朋友清理死者的脸。我也不知道中国各地是否有这样的习俗或者个别地方有我不知道。但是就我所知而言,应该是没有的。

印象中其实我们对于死人还是很避讳的。虽然我们也有敬重,但是心甘情愿的为死者擦脸应该没有什么人了吧。入殓师为逝者洁净身体、着衣、化妆,也许是他们以肉体形式存在世上最后接触的人了。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死,对死者的恐惧可能真的会被抛弃。但是人有时候往往就是这样,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退缩而没有按照心中所想行事。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并不是所有的死亡都带着悲痛。这也是我被这部片子深深震撼到的一点。入殓师为有一位逝者入殓时,哪位逝者的表情是温和的,而她的家人们也都是快乐的。

也许他们才是这部片子里真正懂得生命真谛的人。由生到死,是每个人都在经历的过程。走向新世纪,走向理想都逃不开我们在走向生命的终结。

入殓师把他们的工作叫做“陪旅客走向旅程”。我宁愿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灵魂,当我们在人世旅行完以后,还有一段全新的旅程等待我们去探索。我希望我走的时候,也能如此欢欣而豁达。

遗憾肯定会有,我相信每个人在人世上都会有遗憾的地方,但是在即将结束人生旅程的时候,我不应该再去回想那些不满与伤心,而是回忆那些美好,愉快的结束旅程。而身边的人亦能看开,死不过是一件最简单的事情,没必要为此而过于难过。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没有突出的高潮也没有特别的低潮。平平淡淡的讲述男主人公的际遇,工作。他与一个个逝者之间从未有过交流也无法交流,却通过他小心谨慎的动作,认真严谨的态度感染者我们,用安静激起我们内心的波澜。

他与生者短暂的交流,逝者亲朋好友的各种表现也展现着各人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对生命的不同理解。我也很难完全看出他们都是持何种态度的,但是渐渐地,我也有了自己的观点。死,不过是死罢了。

安然的面对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