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慢吞吞的“小老鼠”
大家一听说“老鼠”这俩字,第一反应肯定是速度很快了,为什么说成是“慢吞吞的小老鼠”呢?此事说来话长啊!
听我慢慢给您道来。我这里指的“小老鼠”不是别人,正是我再也熟悉不过的女儿诺诺,她是2008年出生的,因为属鼠,有时我们大家都会亲切的喊她声“小老鼠”。
我的“小老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穿件衣服得需要半个多小时,穿双鞋子得需要十多分钟,吃起饭来有时甚至都一个小时了她还吃不完。唉!你无论给她讲多少她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多了她就会不厌其烦地嘟囔一句:“你到底是不是我的亲妈妈啊,怎么总说我不好,还总拿我跟你们中班的小朋友比!”。嗨,我真服她了。
每周一早上我们园里都会进行一个关于全体教师的礼仪教育展示,所以园所要求每位教师要比平常早到5分钟,也就是7点25分到园,我担心迟到不好,所以每周一都让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加快速度,在不断地催促之下,本想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的,没想到事实上反而“欲速则不达”,反而引来她牢骚满腹:“妈妈,亏你还是幼儿园老师呢?你就是这样对待你的小朋友的?我怎么感觉你对我不如对你们班小朋友好呢?”“我怎么了,我拿着你和我们班小朋友一样好呀!”我说。“是吗?我不觉得。你对你们班小朋友可有耐心了,对我一顶点耐心都没有。还不如我们班的老师对我好呢!”“小老鼠”说道。
孩子说的一席话真的非常让我震惊,想不到只有六岁的她,小小年纪说话竟一鸣惊人,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
我到底是怎么了,自己辛辛苦苦做了这么多年的幼教工作,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孩子,到头来竟然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扪心自问,我真得静下心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才行。
大家都知道,做我们教育这一行的真的是把自己最大的耐心留给了自己的学生,也把人世间最真、最美的爱心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正所谓“爱生如子”,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自己一下多多善待自己的孩子呢?是的,这是肯定的,这也是作为一个母亲所必需的。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这一切,也没有权利抹杀掉这一切。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决定付诸行动。不仅平时多关爱她,而且不再对她大声斥责,在想尽各种方法多多鼓励她的同时,给她讲了好多好多的名人从小立志的故事,从而使她懂得人生就像一张单程车票,今天的时间应该好好珍惜,过去的时光会一去不复返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从那之后,诺诺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做事再也不磨磨蹭蹭的了,原来问题的根源在这啊,这下“慢吞吞的小老鼠”可以去掉“慢吞吞”了。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聪明,根本不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讲解很多,从这件事上让我彻底明白:现在的教育观再也不能仅停留在工作当中,而应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来,学以致用。做家长的应该成为孩子内心深处真正的朋友,只有这样,也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做到这一点,才能成功取得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才会让彼此疏远的两代人心贴的更近。
育儿心得:读懂“慢孩子”
常常看到一些“慢孩子”和听到一些家长关于“慢孩子”的个案咨询。所谓的“慢孩子”,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火烧眉毛不着急”,“泰山崩于前与我无关”。他们起床慢、吃饭慢、做作业慢。家长的心急得火烧火燎,原地直跺脚,可孩子仍然我行我素:慢吞吞地起床、慢吞吞地穿衣、慢吞吞地吃饭、整理书包、系鞋带,再慢吞吞地下楼……好多前来咨询的家长说:“那一刻,看到他慢吞吞的样子,真恨不得一巴掌拍死算了。”而据我所知,因为慢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还真不算少。
许许今年六岁,就是我遇到的一个“慢”孩子之一。如若不及时提醒,他一节课也画不出一幅画,图不好一幅图。一幅简单的小图要看N遍才能画出来,其实他并不是笨而是慢。因为“慢”,这孩子在家中没少挨揍。在咨询过程中,他的妈妈抢着说,这孩子天生就慢。问及孩子,孩子也告诉我:他天生就慢。在那一刻我就明白了,这孩子的“慢”,主要是周围人(尤其妈妈)评价的结果。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周围人总是说这个孩子“如何如何”,那么这个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慢慢的就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周围人对一个个体的看法在心理学上就叫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具有强烈的渲染效果,对评价个体会产生“质的变革”。
在交流中,妈妈多次说到孩子的“慢”是天生的。对一般人来讲,孩子的慢是气质类型所致,属于性格问题。但我相信,这种“慢”是一种人为的“心理疾病”。
许许的妈妈问:“孩子为什么慢?难道他喜欢慢?有没有办法让他快起来?”我告诉她,对于一个孩子的“慢”有这么几种状况:第一种慢人是有意识的慢的人,他们清楚急躁的害处而有意慢下来,知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应该说这类人头脑清醒,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心,不会随波逐流。第二种慢人是缺少生命动力的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想改变的人。他们内在的生命里缺少奋进的意识,生命的前方缺少吸引他的灯塔,他们只能慢下来。第三种人是想快却快不起来的人,他极可能是处于焦虑状态或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在孩子身上最常表现的是“感觉综合失调症”。妈妈很肯定地告诉我,张许就是第三种。因为孩子的种种表现比较符合第三种,例如看书画画,常常是眼睛看到的,经过大脑后,用手画出来的时候,要么错了,要么变了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家长或老师再在一旁一个劲的催促、批评、挖苦,很容易使孩子处于焦虑状态,大脑麻木或一片空白想快更快不起来,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到了孩子的其它功能的发展,慢也就是理当所言的了。
如何改变孩子的“慢”,我告诉家长:首先,家长要调整心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在孩子慢时告诉他:“慢点不要紧,能做多快就多快”。让孩子不再处于由于“慢”让妈妈催促的恐惧状态,从而逐步降低焦虑指数;其次,孩子的手眼不协调是由于小时候缺少运动的结果,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如打球、做操、做动手动脚动嘴的游戏等,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改变孩子的现状;最后,教会孩子做事之前列计划和安排时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加强联系沟通,告诉老师孩子的现状,请求老师的帮助,使家校形成合力。
一年后,许许这孩子“慢”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变。
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一样”,孩子的慢一定是有原因的,关键是找到它,对症下药,才会有效果。
育儿心得:一路陪伴心得
3月8日伴随着清晨温暖的阳光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进入满天星幼儿园,我家宝贝在这次节日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小医生”,我很欣慰,让孩子走进没大人的世界,他很开心,因为这样一个活动,让孩子懂得了关心爱护妈妈、奶奶、姥姥。从小知道这样一个节日,并在其中学会爱自己及家人。
紧张忙碌近两个小时后,参加了“妈妈沙龙育儿经”活动,宝妈们在这里畅快淋漓的诉说自己的育儿经验,在这样的环境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交流让优点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天单行路,当走过后,错过了就是错过,没有回头路,所以以下几个问题是我家孩子常见问题:
坏习惯永不断,特喜欢接触不良事物,他的心里觉得这样很帅,因为这样在幼儿园给带班李老师、顾老师增添了很大的麻烦,在这我想说两位老师辛苦了,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有一种宽容的心对待,正确引导。因为我家是男孩,还特别好动,真正该学的东西他往往不感兴趣,学不良事物劲头很足,时常用这样的方式想来引起家长注意,每每遇到这样的时候,首先我们都是给他讲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还要讲明白为什么不对,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其次对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地呼和斥责他,做到好好说,以后不能在这样做了,如再次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让他对自己做的错事负责,会有相应的惩罚方式,就必须接受惩罚了。
其次就是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的孩子一直是偏胖儿,所以做起事来就很笨拙、拖拉,所以很多事情我都会插手,逐渐养成了孩子事事依赖,后来为改他的坏习惯,我和爸爸的共识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多听孩子的想法,多商量问题,换位思考,不用自己的观念模式,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空间,让孩子有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解决问题。
经过宝妈们的讨论,自我深思下,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我们应该用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父母只有用宽容、平等的心去看待孩子,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成长问题与困难,才能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空间,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的童心。
育儿心得:“慢悠悠”地成长
孩子的教育是门大学问,但我不是专家,只能摸索地进行,摸索的过程中也有一点小心得。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他有自己的节奏,根据孩子的个性,掌握好节奏,他的成长之路会更丰富多彩。
男孩子一向活泼好动,调皮捣蛋。我家的男孩处于中间水平,不过分调皮,但也不十分踏实,并且性格“慢悠悠”,那我也快不起来,只能坚持基本原则不放松。原则重点是培养品行和独立自主。
我发现有一个法宝是孩子爸爸这个角色。同为男人,爸爸是孩子眼里将来的目标,所以爸爸在家如何表现,绝对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孩子。爸爸爱锻炼身体,就可以带上孩子一起锻炼;爸爸爱关心国家大事,就会和常常和孩子讨论一二;爸爸为人宽厚和善,孩子也会善良懂礼貌。爸爸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男孩子不讲道理的时候,可以进行武力教育。不要小看武力教育,这可以让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知道错得离谱,以后绝不能再犯。所以讲道理也有底线,当低于下限的时候,必须用武力让他明白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爸爸在适当的时候严肃一点,才有家长的风范,让孩子不光有亲密感,还要有敬畏之心。
从罗煦博小时候我开始培养他各种自理能力,这中间当然有来自家人的阻力,爷爷奶奶总是娇惯孩子的。所以好习惯培养起来都会有反复。但是坚持原则是我的长项,奈何我不能每天在家监督,所以一个习惯要很久才能帮他巩固起来。所以坚持原则是另一大法宝。孩子发现没有商量的余地就只有乖乖执行,那么一个习惯在坚持一段时间总会养成。
在学习上我家的男孩虽不是出类拔萃,有些时候也可圈可点。但这一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三年级暑假,因为期末考试作文写偏题,暑假要求每天一篇日记。对他来说就是天大的困难。我每天都会在上班的时候接到他的电话。电话内容千篇一律:“妈妈,今天日记写什么呀?”我哭笑不得,还要跟他耐心对话。我说可以写写今天做了哪些事情,看到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实在不行,写写身边的小物件,比如文具,书籍,电视节目都可以。即使是这么一一指引,回到家有时候看到的只是几句话,两三行字。这种时候真是痛苦万分,也惩罚他重写过,但是没有效果。后来我把惩罚改成鼓励,气氛轻松多了,他能坚持写下去了。四年级写作文还是要每次问我怎么写,他有一个习惯,写的作文草稿都会第一时间给我看,即使我不在家。这时我都会夸奖他写得好,再稍微分析一下,让他修改。渐渐地,他的写作情绪不再是抵触式,而是觉得写作文也没什么难的。每每能写出几百字,超过老师的要求。后来老师要求每周一篇周记,虽然不是大作文,但是我让他认真对待,跟他说每次都是练笔的机会,多写东西,以后随时都可以作为素材使用。
通过这两年的积累,他写作文已经不是痛苦的事情,而是发挥自己想象的机会。从以前作文前都要三番五遍的问我,到现在已经毫不费力的完成,虽然没有特别好的佳作,但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大部分质量都是过关的,时不时的还能得到一些小奖励,如美文晒一晒。这里也总结出,凡事不能急于求成,边坚持边鼓励,进步总在或远或近的将来。
作文一事也得益于他爱看书。看书倒是个好习惯。从婴儿期我们就给他看各种婴童书,他当时就很感兴趣。稍大就要拿着书让我们讲给他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再大些我们不愿意再讲,希望他能自己看,独立阅读。他是不愿意的,我们就我读一段让他读一段。小学之后,他看书就开始偏向于科学知识类,有选择性的,只看自己感兴趣的。其实这类书对写作文帮助不大。但我认为开卷有益,不能强逼他看不喜欢的,最后会连看书的兴趣和耐心都消失殆尽。所以我还是很鼓励他看自己喜欢的书。现在他已经是个小百事通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稍差点。我们常对他宽阔的知识面自叹不如。渐渐地,我会给他一些文学类的书,加上学校要求的必读书目,他最终还是爱上了阅读。只是有时候过于看重情节,其他细节没有关注,但也不能心急,迟早爱读书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学习上也坚持独立原则。培养他独立思考和自己安排学习计划的能力。即使有问题也要自己思考出一个结果(即使是错的),然后在通过老师或我们的帮助修正错误。在家里有问题要在全部作业完成后才能发问,首先要高效完成作业,再重点攻克难题。提供帮助的时候我一般坚持讲方法,不讲结果,方法到结果需要他再次独立思考完成。也许他在没有我们监督的情况下,低年级表现的不是那么好,但是进入高年级后他都自己能够完成作业,不需要再反复的问,不会的东西自己查字典,或者资料,实在不会的也尽量写出自己的答案,订正作业的时候才会更用心。渐渐地,学习也在进步。我认为掌握学习的方法,拥有学习的能力,比起暂时的作业100分更有长远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常跟孩子说的话。
学习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天读过的书,做过的题,写过的字,看过的世界,都会“雁过留痕”,潜移默化在成长过程中。所以给他空间和时间,激发出他自己的潜力,让他相信自己,靠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期待“慢悠悠”的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吧!
育儿心得:巧做蜗牛妈妈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亦是如此,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可复制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家妞妞是个汉子型的女孩,喜欢运动,爱斗陀螺,钟情益智类拼装,迷恋一切可以变形的玩具。但是大班以后,如何合理地做好幼小衔接,成了我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的运动量足够,但是安静的阅读时间却比较少,严格的说,安安静静的坐下来都比较难。都说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我这个笨妈妈也没法别出心裁,只有陪着她。每晚洗好上床,我翻开一本书看着,催促妞妞好看书了哦,打算做个好榜样。妞妞磨磨蹭蹭的,再变一个奥特蛋就来……翻开读本也有种应付我的感觉,妈妈你给我读一遍吧,看完规定的量马上说,妈妈我可以再玩下乐高吗?看来榜样的作用不大啊,这个阅读习惯,要怎么才能养成呢?普通读本对她来讲都不足以吸引她!
思量再三,还是要从兴趣点着手。读本,也是可以走益智类道路的,于是暂时把普通读本搁置一边。我买了一堆花样走迷宫、找不同、逻辑思维训练的书籍,想要做题,总得读题啊,这也是阅读。之后每天吃完晚饭,妞妞都迫不及待抱着绘本说,妈妈我们比赛走迷宫吧。我像只蜗牛,慢慢在迷宫里爬行,妞妞经常率先走到出口,兴奋不已,一玩就个把小时。比赛找不同,蜗牛妈妈一定是老眼昏花了,慢悠悠的,总是妞妞先找完,有了兴趣的驱使,再复杂的题目妞妞也愿意听完。逻辑思维训练,蜗牛妈妈记忆力不行,经常掰着手指,算不过这个小丫头,每晚都变成妞妞抱着读本不肯睡觉。
突然发现,一个指指点点的妈妈,不如一个蜗牛妈妈更让孩子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