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李老师!你看我画了一个昆虫世界。”刚进教室,彬彬就双手举着画向我跑过来。我用双手接过彬彬的画,迎着他兴奋而急切的眼光,对他说:“彬彬,你画的画真好看。原来彬彬知道这么多的昆虫。”彬彬带着灿烂的笑容说:“我还会画更多的昆虫呢!”看着他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欣喜地感到:彬彬好象变了。
彬彬是这个学年转入我园的一名幼儿,曾经在外地的幼儿园学习。
家长反映孩子比较自我,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家长也是伤透了脑筋,煞费苦心找到了我们的幼儿园。刚开始发现彬彬的确有家长所说的情况,但更让我们棘手的是彬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总是自言自语、站不住,坐不好,上课没有一分钟能听进去,小嘴巴经常会说出希奇古怪的话,前言不搭后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时彬彬说出的怪话总让孩子们忍俊不止,我也是哭笑不得。但是彬彬有个特点,只要是画画,他总是很安静很仔细的完成,让我看到了彬彬在画画这门艺术上的天赋,他也会在作画的过程当中享受快乐,这是彬彬的特色,也是他的特点,我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寻找着可以表扬他、鼓励他的机会,孩子们在画画中也把彬彬做为自己学习的好榜样,彬彬也有了自己班级的好朋友承承,彬彬改变了,爸爸妈妈紧皱的眉头也绽开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充分的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快乐!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小猫吃鱼》。
小猫吃鱼不小心被鱼刺卡了喉咙……”
看着婷婷站在大家面前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样子,我真高兴。
婷婷开学前段时间,上课能和小朋友一起大胆发言、思维活跃、声音响亮、平时爱说爱笑。
但请她一个人讲故事、念儿歌的时候就往后缩:低着头,红着脸,声音小小的、眼睛红红的想哭。
她妈妈为这事还挺着急,总是说:“老师,你多让她锻炼、锻炼,她在家给我们讲故事讲得好着呐。
怎么到这里就这样了,真让人着急!”我安慰妈妈说:“您别着急,这得慢慢来。
在家和集体面前感受不一样,得让她一点点适应。
您放心,我会尽量帮助她的。
”
此后,我尽量多为婷婷创造机会,让她给大家讲故事、念儿歌,但并没有多大的进展。
只要一听到自己的名字就先哭,但我发现婷婷讲故事时虽然边哭边讲,可声音仍然很清晰、而且内容也丰富。
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给以鼓励,并利用游戏时间问她:“你的故事讲的很好听,你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呀?”“我跟录音机学的,我天天都在家里听故事。
”所以我在上语言课、音乐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叫她站起来说上一两句,并适时地进行表扬。
没想到她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上课能主动举手发言了。
还经常自我陶醉地表现自己。
有一天放学时,婷婷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真的,真棒。
婷婷有进步了。
明天,你还给小朋友讲故事,好不好?”“好!”婷婷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现在的婷婷越来越爱给小朋友讲故事了。
只要学了新故事、儿歌,她就和老师预约:“老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新故事,您第一个请我好吗?”在大家的鼓励下,她的胆子越来越大。
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
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婷婷竟然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面唱歌了。
在婷婷的带动下,经常有小朋友来讲故事给大家听。
渐渐地,班里爱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
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中午安排了讲故事的时间。
孩子们争着讲,最有意思的是楼旭坤,只要和老师在一起,总要说“我给您讲个故事吧,就三分钟”,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真是乐在其中。
大自然是知识的主要源泉——陈鹤琴。
现在的农村幼儿家长卫生意识加强了,在家长的视线中孩子再不敢去触摸一些石子、土、沙等,家长怕他们弄脏衣服。
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近大自然,很多孩子居然不认识很多种作物,很多植物、动物。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尽量说服家长,让家长支持幼儿园的做法,教师应在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春天,观察小草、花儿、柳树等。
秋天,各种农作物成熟了,家里收获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地瓜等作物。
这些都是城里小朋友接触不到的事物。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让孩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还要让孩子们模仿农民劳动的各种动作。
编成小舞蹈,知道舞蹈来源于生活,秋天,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种植区收获萝卜,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孩子集体进行故事《拔萝卜》的情景表演,这种随机性、随意性、现场性的教学活动,比之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效果肯定好得多。
总之,在保证孩子们安全的情况下,应多带孩子到田野上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
让孩子们有愉悦的心情,在玩中学到知识。
狐狸是什么?狐狸大婶又是什么?狐狸是好的还是坏的?狐狸大婶是好的还是坏的呢?今天的孩子们就在讨论这样的问题,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早上孩子们在等待上课前,我给他们讲了一个《两只笨狗熊》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两只狗熊为了分一块干面包而发愁,此时狐狸大婶看见了,就动了歪脑筋,“好心的”帮助两只狗熊分干面包,分到最后就只剩下两个面包渣。听完故事,孩子们似乎还沉浸在那个故事中,从他们的小眼睛中,我似乎看到了他们的疑惑。“宝贝,你们有什么问题么?”我突然问道。这时,小谢急匆匆地对着我问:“老师,狐狸大婶是干嘛的?”他刚说完就有孩子举起小手要回答,“有谁知道狐狸大婶是什么吗?”小肖爽快地说道:“我知道,狐狸大婶就是很大的。”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一愣:很大的什么呢?小婕也积极地站起来回答:“老师,狐狸大婶就是扎这样辫子的。”小婕用手在自己的头上比划着。就这样几个女孩子也比划着想象着自己理解的“狐狸大婶”。突然一个声音冒出来“狐狸大婶就是一只狐狸呀!”回头一看原来是星星说的,我笑着点点头。终于听到一个正确的回答,于是,我顺势就让孩子们了解下狐狸。“你们知道狐狸是什么样的动物么?它是好的还是坏的呢?”问题刚出来,孩子们就开始议论开了:狐狸是好的?狐狸是坏的吧?正当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时候,星星又冒出了一句:“老师,我知道狐狸最喜欢偷吃鸡了,它很狡猾的。”“哦!星星一定听过和狐狸有关的故事吧?你喜欢狐狸吗?”星星连忙摇摇头。看着孩子们对狐狸这个动物一知半解的,又显得挺感兴趣的,就这样,孩子们和我一起谈了谈与狐狸有关的知识。面对这群“初来乍道”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有种天真可爱,也正是他们的童真,让我不忍心一下子就给定狐狸这种动物的评价,因为每样生物存在都是有他的作用的,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否定了。对孩子来说更是不公平的,他们应该有权利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样的结果才是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也就是这样一种自我追求和探索的精神,才一直支撑着科学世界中伟大奇迹的发现。
一次角色游戏时,萱萱突然跑到我面前报告:“老师,你快过来,小松把那个东西弄坏了!你快过来。”说完拉着我的手,往门外走去。
原来是果果理容店里的发套断掉了。萱萱将坏掉的发套递给我,说:“老师,是小松干的。”小松连忙反驳道:“不是我,不是我干的。”“那是谁呀?你能告诉我吗?”我没有生气,只是弯下腰问小松。“是……反正不是我。”他的话越说越小声。“真的不是你?那是谁呀?”小松的眼睛这边望望,那边看看,就是不敢看我。我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小松,看着我,请你看着我,再说一次,可以吗?”小松望着别处,小嘴微微动了动,没有发出声音。“小松,你可以看着我吗?”小松非常勉强地与我对视了一秒,又看向了其他地方。
我不由地扪心自问:“难道是我吓着了他?”那我换一种方式。“小松,发套坏了没有关系的,老师不会怪弄坏它的小朋友,老师还可以把它修好。知道吗?”小松点了点头。“那现在你可以回答我发套是你弄坏的了吗?”“是我。”小松非常小声地说出了两个字,并低下了头。“没有关系的,老师还可以把它修好,那也请你好好地爱护它,好吗?”“好。”这一声他喊得响亮了。我摸了摸他的头,进教室修发套了。
针对这个案例以及案例里的小松,我反思孩子的个性与个体差异情况与孩子本身的家庭教育有相当大的关联。之前通过家访,我了解了小松的家庭教育,了解了小松的好胜心如此之强的缘由。我知道小松其实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大部分用在了耍小聪明上。针对他的情况与类似的现象,我会将事情发生的后果弱化,直到小松能接受,再与之交流,相对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我直冲冲对他说:“我知道是你!你自己去把它修好,”他肯定会辩解到底。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洛克说:“孩子就像一块白板。”在孩子单纯的天性还没有真正地被抹杀掉之前,我会努力地寻找正确的教育方式去对待每一个不同的孩子。
在孩子们课间活动时,我打开杯子正准备喝茶,皓皓走过来说:“老师你看,你的茶杯在冒烟,”“为什么会冒烟呢,”我追问着,他说:“茶太烫了呗”。
在午休时我组织孩子一起接着这个话题进行观察讨论。刚刚我喝茶时皓皓发现我的茶杯在冒烟,我这儿有个热水瓶,请一个孩子来打开瓶盖看看有什么?尧尧来打开瓶盖,大家一起观察,大家看看发现了什么?
乐乐:向烟一样冒出来。
芸芸:像云朵一样飘上来。
尧尧:我打开瓶盖感觉到热气里还蹦出来一点水,还感觉到有一点点热量。
老师:大家知道冒出来的气是什么吗?
熠熠:我知道是水蒸汽。
老师:你在哪里也见到过这样的水蒸气?
红红:家里的热水壶上冒出水蒸气。
涵涵:煮开水时会有水蒸气。
萱萱:去动物园路上看见冒烟了
,那是不是水蒸气?
尧尧:那不是水蒸气,那是着火了。
老师:着火冒烟和水蒸气冒烟是不一样了,有什么区别?
熠熠:水蒸气冒烟要有一定的热量。
尧尧:还要有水才行。
老师:那水蒸气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电脑里怎么说的。
老师打开电脑,与孩子一起看水蒸气的形成过程,孩子们看完后了解了形成水蒸气温度要足够高,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就蒸发了,如果水蒸气凝结成较大的水滴,水滴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今天,在皓皓的发现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了解了“水蒸气的形成”。我想,孩子脑子里无数的知识,就是这样懂得的,只要有发现的眼光,只要有老师的正确引领,我们班的孩子会有越来越丰富的知识。
秋天赋予大自然一种五彩缤纷的美丽。
在这样一个诱人的季节,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秋游。
孩子们一路走着说着看着,那劲头,仿佛要向所有的人说我们看到了秋天,闻到了秋天,听到了秋天。
不信,看看绿绿的麦苗;闻闻野菊花的清香;听听枝头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它们会告诉你这一切的。
走累了,我们坐在草地上休息,可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与这秋天不和谐的音符。
孩子们自顾自的吃着,没有一个小朋友把自己带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而且吃完后,干净的草地上有了垃圾。
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寻找快乐》。
是说一个人把快乐丢了,他到处去找,最后一位老爷爷告诉他,快乐到处都有。
别人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你会快乐;把你高兴的事和好东西与大家分享是快乐的;哪怕你随手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也是快乐的事。
快乐有好多,就看你怎么去找。
孩子们听完故事,好像懂了,他们主动把自己带来的玩的、吃的拿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而且把吃完的垃圾装在袋中扔到垃圾箱里,草地上和谐的音符又回来了。
一个小故事,包含了许多的道理。
让孩子通过这种简单易懂的文学形式明白了一些道理,然后让道德意识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是教师的责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