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许多没有礼貌的孩子,自己学生尚可以教化,邻家孩子只能由他。关于礼仪,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门立雪、孔融让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遥远的礼貌,还是开口叫人。
几乎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
有个表姐的孩子上初中,见人从不搭理。有一次送孩子去夏令营,母子俩晒得黝黑回来,还向我抱怨说:“夏令营老师照顾得倒挺周到,但老觉得他们跟我家孩子不够亲近。”因为是亲戚,我便旁敲侧击地问她:“孩子是不是很少跟老师讲话?”其实我是想说——是的,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讲礼貌的孩子,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她若有所思,因为,她懂的。后来再见面,小外甥就忽地懂事了,小嘴巴可甜啦。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冰雪聪明的父母,你的心里必须跟明镜儿似的。中国人好成人之美而不揭人之短,几乎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因为,那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儿
礼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证
朋友聚会,一个初次谋面的朋友带着孩子来出席,孩子的老爸见面先打圆场:“我这孩子,就是从不叫人。”然后话锋一转:“唉,只要他的学习成绩好,我也懒得管他了!”这位宽容的爸爸不懂,倘若孩子早已习惯了被周围原谅,知书未必就能达礼。
礼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证!不懂礼貌的孩子,世界就为他关上了一扇门,空有一纸文凭和一身本领也难以登堂入室。
如果不懂礼貌,你的人生将不会及格
以前有个女学生,我教她语文。因为住同一栋楼,我们常在电梯里相遇,她却从未主动跟我打过招呼,我以为孩子是害羞,总是主动跟她搭话,你好啊吃了吗去玩呀……
有一次刚刚考试完,又在楼下遇到她们一家子在散步,女生的妈妈拉着我问分数,女生照例没有理会我,和爸爸在一侧旁若无人地闲聊。唉,比孩子没有礼貌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浑然不觉。
我想,让孩子叫声老师比帮她打听分数,要重要一万倍。即便一个考了满分的孩子,如果不懂礼貌,他的人生也永远不会及格!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父母为孩子的婚事、工作殚精竭虑?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逆反甚至忤逆父母呢?答案很简单,问题出在了教育上!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一些缺陷,我们很少能看到如何让孩子面对挫折、面对仕途、面对婚姻家庭方面的教育,所以现在很多孩子遇到问题茫然失措,比如:工作不顺利我该如何应对?夫妻之间的矛盾怎么处理?如此等等,很多时候,不能怨孩子,因为从小就没有人真正的去教他们这些,再加上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在生活、事业、婚姻等方面都欠缺足够的应对能力。今天杨老师就和朋友们谈谈这个问题,也想问问年轻的父母们,你们真的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出生之后其五行气场就已经定型了,都有着自己的喜、忌、生、克,如果孩子在一个适宜于自己的命理环境、风水环境中成长,命理存在的缺陷得以补救,有利的需要能够得以生旺,能够扬长补短,那么这个孩子的成长就是正常的。但是由于一些做父母的过多的用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刻意的改变孩子的成长轨迹,“精心”为孩子打造了一个并不适宜的成长环境,却反而导致了孩子的性情、性格等方面出现扭曲,最终与父母的意愿背道而驰,甚至给自己和父母带来灾祸。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不然,有的孩子身弱,生性胆小,缺乏自信,往往会表现的怯懦或没有主见,这样的孩子家长就应该是多多鼓励,多多表扬,树立其信心,培养和提升孩子的自信。但是有的孩子本身就是自主性特别强,凡事喜欢自己拿主意,甚至个性特别张扬独特,这样的孩子如果夸赞太多,往往会导致其骄纵张狂、盲目自信、固执己见甚至严重逆反。由此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培养孩子,并非一定要采取某种固定的套路和模式,而应该因人施教,因人而异。
这些年,杨老师处理过很多各种各样的孩子教育方面的案例,深知“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内涵,但是,我仍旧对很多父母的“爱心”持不赞成的态度。孔子提出,人有三知可以立世,知礼、知命、知言。我想,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命理、了解了孩子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知晓哪些对孩子是有利的,哪些对孩子是不利的,那么在教育和培养中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就像有的父母不断的尝试让孩子去学音乐,不成了再去学舞蹈,再去学美术,再去学……一事无成百不堪,一转眼孩子长大,还有的父母让孩子一年又一年的考公务员,结果进入仕途却如笼中鸟,直到工作也没有搞清楚孩子适合做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又有几个人能完整的回答这些问题呢?我想,这样的父母的确是“可怜”的。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在父母的意志下走入了弯路,蓦然回首两相伤。
杨老师是研究命理和风水学的,因此就从专业的角度来给朋友们一些建议:
1、要了解孩子的命理。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知命”,应该了解孩子的五行喜忌,了解孩子的性情特点,了解如何去抑制孩子的短处,如何补救孩子的缺陷,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孩子今后人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为父母如果掌握了这些,那么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就会非常明确而有针对性。比如孩子的性情急躁易怒,那么从小就要有意识的训练和传授一些修身养性的方式方法。
2、给孩子打造适宜的成长环境。这里包含有两点,一是周边的人际环境,一个是周边的物质环境。人对人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要分清哪些人对孩子会有坏的影响,哪些人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促进。古有“孟母三迁”,其实就是说明了周边人际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再有就是风水环境,并非物质条件充足就好,最重要的是适合孩子,在适宜的环境气场里,孩子生活的心情舒畅,学习也会事半功倍,这些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不少的描述,朋友们可以参考。
这里不妨给家长朋友们留几个小问题,就算是对你们做父母是否合格的一个小测试吧。
1、你知道孩子喜欢什么颜色吗?孩子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2、你知道孩子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一起玩吗?
3、你知道孩子头朝哪个方向睡觉最安稳踏实吗?
4、你的孩子在春、夏、秋、冬哪个季节最活跃,哪个季节最低沉?
5、你的孩子在同龄人中人缘好吗?孩子在别的同龄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6、你们最不欣赏孩子性情中的哪一点?
相关的问题会有很多,这只是举出的其中几个,但是我想有不少做父母的会忽略这些问题,而恰恰这些就是孩子的命理的外在表现和对外部环境的真实反映。最后我希望父母们都能认真的思考和分析,究竟自己的孩子应该如何去教育和培养,才能让孩子成长与生活的平安、快乐、幸福。
倾听也是一种从精神上和感情上关怀孩子的重要方式。在物质丰富的当今,一旦孩子哭闹着要某个东西,很多时候,为了让自己尽快摆脱麻烦,让孩子安静下来,我们会满足孩子,不会对孩子说“不”。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孩子被“宠坏”了。本书第七章节,对孩子说“不”,也让我再次明白,学会倾听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很幸运,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在育儿的路上,我们不断的在学习,在探索,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
很赞同,虽然文化背景,国情不同,但对于孩子,我们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们尽自己所能为他们铺平成长的道路,努力让自己成为好父母。
本书上篇孩子分8个章节,分别是专门的时间,游戏中的倾听、孩子哭泣的时候、孩子恐惧的时候、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愤怒的时候、对孩子说“不”、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下篇听你听我有4个章节,建立倾听伙伴关系:倾听与诉说、再谈有效倾听:有效倾听的第五个原则、培养倾听伙伴关系、如何有效地帮助父母们。最后附录是作者帕蒂的信箱。
我现在也开始尝试用这些理念来对付我那淘气包儿子,希望自己成为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在成长的路上,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关注和喜悦。
较小的时候,如果**发脾气,在我怎么劝都不行的情况下,我就会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走。我气呼呼地甩开**拉着我的手,就往外冲,每当这个时候,**都会大哭叫着:“妈妈,妈妈,你别走,你别走,我再也不闹了,再也不惹你生气了,再也不哭了......。”看着哭得伤心欲绝,泪眼婆娑的小人儿,我忍不住心软,蹲下来,抱住妞儿,安慰她。这个时候我是后悔的,后悔不该对她发脾气。
可是,我终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也是无法控制她的脾气。她还是会就同样的问题和我闹(比如,在我的时间很紧张的情况下,她非要让我给她穿衣服,穿鞋,爸爸和奶奶谁都不能给她穿;出门一定要妈妈抱,即使妈妈胳膊都快累断了,也不能让爸爸抱等等。),我还是一样会发怒,**一样会在我发脾气的时候,给我说好听的哄我高兴。每次,我都能够感受到**心中的恐惧,害怕妈妈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她就再也没有妈妈了。我们两个就像是针尖遇到了麦芒,谁也不肯就服输。
有时候,在**会无休止地闹,而且是不明原因地闹。这时,我会感觉自己要发疯,我会控制不住地说些狠话:“**,你想把我气死呀,气死我,你就开心了,就再也没有妈妈管你了。”**听到这些,就会哭着说:“妈妈,我再也不气你了,我听话了,我不闹了,我不让你死。”最近,她不再说我听话,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之类的话了,而是在我生气的时候问我:“妈妈,你能原谅我吗?你能原谅我吗?你能原谅我吗?”如果我不说原谅她了,她就会一直不停地问下去。
上个周六,我们两个又因为一点儿小事儿顶起了牛儿,我对**吼了几句,**突然哭着冲我作揖:“妈妈,我道歉,我道歉,你能原谅我吗?你能原谅我吗?”看着**眼中的恐惧,我忽然有了深深的自责,我这是在干什么呀?我干嘛把孩子吓成这个样子呀?我没怀孕的时候不是就已经想好了吗?一旦自己生了孩子,我一定要对她好吗?怎么现在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儿非要和孩子争个你死我活呢?我真是如lg所说,涵养太差吗?**恐惧的眼神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我想,不管我是不是涵养差,我确实需要改变一下自己对**的态度了。
我不知道,我现在的做法会不会给**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我希望不会。现在看来,**还是个很开心的小孩子,还是和妈妈最亲,也许她并没有把我对她的“不好”记在心里,但是,她的恐惧眼神,她冲我作揖请求我原谅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铭刻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无法原谅自己的每一次冲动。
我写这篇博文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自省,再一个就是希望所有的母亲在冲孩子发脾气之前都深吸一口气,尽量把自己的火气压下去,我相信除了发火,我们还可以有另外的可以解决我们和孩子之间冲突的办法。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疼还疼不过来,怎么还能让他们用如此恐惧的眼神来面对我们呢。
开学一个星期,学校就有通知,报兴趣了,一起玩的几个小女孩要跳舞的跳舞,要画画的画画,我问小孩:你要不要画画啊?小孩:不要!他爹回来问:学武术吧?小子:那能打赢涛涛了吧?感情学武术就为了打架!我告诉他学武术可能会累,但是能锻炼身体,身体强壮不生病,长的高长得壮,人家只记住累了,不学!
其实我对于兴趣班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如果孩子有哪方面的天赋,作为父母是很清楚的。孩子特别喜欢跳舞,那就让她去学,兴趣所在,学起来开心,锻炼身体,健美体型。孩子喜欢音乐,就让他去体验音乐的美妙。一个前提就是孩子喜欢,平时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带着这个兴趣去学,就是后面再难,只要家长引导适当,孩子也会坚持。
现在差不多都一个孩子,宝贝啊,别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一定得有,别人孩子没有的,我的宝贝也得有,这种心理的家长大有人在,跟风是一个;第二,孩子真喜欢,培养一个特长;第三,孩子多方面发展,多才多艺;第四,自己小时候条件不好,啥子没得学,让自己的孩子啥子都要学。给孩子上兴趣班无非这几种吧。这其间,家长也有不少纠结,像给孩子报了钢琴课,我所知道的没几个不烦恼的,孩子开始很有兴趣,报个班,买架琴,不久孩子兴趣大减,陪着孩子去上课就像押犯人,奶奶陪着不行,管不住,只得妈妈亲自押去。唉,做父母真不是省心的。
虽然我对兴趣班不以为然,但这次也得跟跟风,小孩昨晚回来说,涵妹和他说,画画不累,好玩,他也要学画画。听这话就知道这小子吃不得苦的,什么都怕累,男孩子哪能这样呢!不过我的态度是:即然你去学,第一要认真,第二不怕苦。至于把美女画成张飞什么的,我就不管了。
做了几年妈妈,孩子上了一年幼儿园,我好像已经淡定下来,也或许是到了一定年纪才能更懂生活,心止如水,笑看人间聚散离合,这境界还没达到,但也明白自己所要的,还没到不惑之年,已经不惑了,得得得,赶紧挣钱去,哈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