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孩子的争吵”,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今天早上,正是孩子们入园的时间,就听见小刚妈妈拉着小刚往活动室走,边说着:“别怕他,吵架打架不要吃亏,别人打你,咱不能怕他,你也打他,要不然,别人会老是欺负你。
”听到这些话,我感到非常不舒服,家长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孩子之间的争吵打斗是经常的,有的是因为游戏中规则不合理,有的是在玩耍时为争东西,还有的是因为对方妨碍自己游戏等,当孩子吵完打完后,即刻了事,很快又会兴高采烈的一起玩,根本不像我们大人想象的那么复杂,那么不可理喻。
所以,家长不应该这样袒护孩子,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家长这样做会给孩子留下不良印象,这是害了孩子。
但是也有少数家长代替孩子道歉,这也有一定的弊端,使孩子养成严重的依赖性,有时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老师和家长应从正面来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不用争吵打斗也能解决许多问题,家长也不能用不恰当的语言来误导孩子,以便让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不知道本文“孩子的争吵”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竞争的魅力每次放学站队的时候,有很多调皮的小朋友总是先去玩别的,不去站队,还要等老师多次吆喝。有一天,我心生一计,对小朋友说:“从今天开始,我们进行队列比赛,放学的时候,哪一队站得又快又齐,哪一队的小朋友就可以先走,’’每一队我还安排了队长,负责本队的纪律,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立刻站好了队,等着先走,我也是履行我的诺言,哪一队站的好哪一队先走。从那以后,我班的放学队站的又快又齐。
户外活动时,有的幼儿在玩球,有的幼儿在玩沙包,有几个调皮的幼儿经常把别人的沙包,扔到树上或墙上,而孩子们也因此会招来一顿批评。
偶有一天,事情有了转机,有一天户外活动玩沙包的时候,一个‘‘沙包’嗖地一下飞上了树,下不来了,这时孩子们安静下来,愣愣地看树上的沙包,无可奈何,然后扭头望着我。我没有作任何反应,没看见似的,几分钟以后,沙包的主人一点点地向我靠进,老师我的沙包下不来了,这时,我趁机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从那以后,沙包乱飞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现代社会中,竞争与合作都是不可缺少的,竞争能激发人的潜能,但竞争也能使人产生紧张和不安,合作能使任务更出色的完成。
一、让合作与竞争一起奏响和谐的歌
读了《合作与竞争》这篇文章后,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认为竞争与合作就像两个永不分离的亲姐妹,现在竞争充斥着社会的角角落落,人们常说我们正处于一个竞争的时代,而忽略了充满积极韵味地合作,只是一味地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个人的风采。
不顾集体的利益,认为在某一方面占有了一席之地就成功了,就会拥有鲜花和赞誉。
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把合作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丢在一边,采用卑鄙、劣质的手段去竞争,得到的荣誉和丰厚的利润,不会让人们感觉荣耀和灿烂,相反会得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
因此,竞争和合作是息息相关的,永不分开的,无论失去哪一个,都会让你的企业、你的班级、你的家庭失去无限的魅力。
例如:在我园组织的“卫生流动红旗”活动中,每个班级的老师和孩子们都积极合作,去维护本班级卫生,要求孩子们不要到处乱扔垃圾,吃饭时要注意卫生,不掉米粒,老师也及时擦玻璃、窗台、洗手绢并进行消毒,让自己班级有一个卫生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最根本的,鼓励孩子们争取夺得全园那面唯一的“流动红旗”为目标,这就是一种竞争,是一种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相互合作的,积极向上、充满生命力的一种竞争。
与别人合作是一个人品德和人格的表现,“家和万事兴”这句话是自古至今人们信奉不移的一句话,句中的“和”字是实现万事兴的必经之路,而且在不断竞争中建设和谐社会成了今天的主旋律。
因此,让我们端正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态度,齐心合力,从大局正确的认识问题、大胆的提出问题、合理的解决问题,在合作的基础上互相学习,互相超越。
让合作与竞争不再暗淡无光,而是精神抖擞,一起奏响一曲和谐的歌,在美的旋律中使我们的理想和目标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吧!(作者:刘霞)
二、友好竞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已经无处不在,为了立足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有必要而且应该参与竞争。
幼儿园里为了激发全体教师的干劲,设立了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等名誉。
为了争优,老师们之间也在竞争着,这种竞争应该事一种公平的竞争。
通过竞争,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本学期有幸和沈老师做了搭档,沈老师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真正做到了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沈老师的认真态度着实也感染了我。
为了在会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认真训练,从队形的整齐到队列的变化都动了很大的脑筋。
虽然比赛的结果很不尽人意,但我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端正心态,一如既往的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认真上好课、搞好班级环境卫生,虽然很忙碌但是感觉很充实,因为我们坚信任何付出都会有所收获。
通过竞争,势必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被评为先进,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被人诋毁的对象,我们都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是孩子们学习的楷模,我们都是经过培训的,相信在幼儿园里举行的这些比赛中,不存在一些不良因素,通过公平竞争,我们会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而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在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进步。
(作者:刘宪芳)
三、竞争同时不忘合作
现代社会中,竞争与合作都是不可缺少的,竞争能激发人的潜能,但竞争也能使人产生紧张和不安,合作能使任务更出色的完成。
从前,有一个长者听到五个手指在议论:大拇指说:“我最粗,干什么事都离不开我,别的四个手指都没用。
”食指说:“我的个子最高,只要我一个人就能做很多事。
”无名指说:“真讨厌,大家都不给我一个名字,我真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
”小指说:“他们长的那么长,那么精,有什么用,我是小而灵,我的作用最大。
”
长者听了他们的话,语重心长的说:“你们当中的竞争我不能否认,但是你们要好好合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可五个手指根本不去理会,于是长者拿出两只碗,其中一只里面放了一些豆子,要求五个手指各自把豆子拿到另一只碗里,结果没有一个完成这件事,然后长者又让五个手指一起合作把豆子放到另一只碗里,结果很快完成了,手指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惭愧的低下了头。
其实很多人认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一决雌雄,有了竞争就不能有合作,有了合作就不能有竞争,所以无论干什么不能没有竞争与合作。
因为竞争能不断推进科技的发展,但是有了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希望大家能更准确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竞争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合作!
实录1:
一天,玲玲和艺艺发生了争执。我注意了她们一下,是为了一个娃娃而吵的谁也不让,局面僵持了一段时间,艺艺作出了让步把娃娃让给了玲玲,但要求曹君玲玩了一会后就要让她玩了。过了一会儿艺艺就要求玲玲把娃娃给她玩,玲玲也就主动让了出来。分析:
这一现象说明幼儿间在交往的过程中已经自觉不觉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对同伴作出让步。如果幼儿间一发生争吵老师就出面调解,小朋友也许会养成有事信赖老师,做的更多的只是告状,那种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就相对减弱,也失去了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机会。主动控制情绪和谦让的行为,在思想上就没有了概念。因此我们要给幼儿自己处理矛盾的机会,仅可能的只提供引导和帮助。实录2:
早晨,幼儿自由活动进行晨锻。我在指导幼儿做值日生工作。这是活动场上传来了哭声。原来,辉辉踩了晟晟的脚,晟晟跌了一跤,正躺在地上哭。辉辉傻傻地站着说:“你自己跑过来撞的,又不是我撞你。”晟晟边哭边说:“是你踩着了我的脚,我才会摔跤的。”阳阳走过来扶起承晟边替他擦眼泪边问:“你有没有摔伤。”晟晟说:“说没有。”阳阳象个大哥哥的发话了:“没有摔伤,哭什么呀,辉辉又不是故意的,辉辉你说句对不起吧。”辉辉说了“对不起”晟晟说了“没关系”三个人又开心的象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又自由活动去了。分析:
整个我都没有去干涉,因为孩子自己已经把问题处理好了。活动过后我找了块干净的抹布,悄悄交给辉辉,让他去把晟晟的新皮鞋擦干净。晟晟呢,也不用辉辉擦,自己接过抹布把皮鞋擦得干干净净。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儿年龄虽小,却已有了一定的首先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争吵,是因为都认为自己有理,停止的原因或者是认识地自己是有错,或者是原谅了对方。这说明他们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幼儿的这种是非观念,虽然比较肤浅,但是,是很可贵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师只是在观察争吵过程的发展情况。让孩子们自己去分辨对与错该如何解决。然后给予他们不露声色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孩子们的成长更有利。实录3:
一天,午睡起床,小朋友都在玩各自喜欢的玩具。梅梅和奇奇为一套拼图玩具争吵起来,梅梅说:“你为什么抢我的玩具,我先拿到的。”奇奇理直气壮地说:“不对,我没抢是你抢,刚才是我在玩的,等我上完厕所,你就抢去玩了。”梅梅委屈地说:“我没抢,没人玩了我才拿来玩的,谁叫人去上厕所。要不,咱们一块玩吧。”奇奇坚持说:“不行。”梅梅语气温和地说:“咱们一块玩吧,一个人玩多没意思。”奇奇想了想说:“好吧,咱俩比比,看谁拼出的图样多。”于是两个小朋友一块玩了起来。分析:
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儿之间的争吵和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孩子对玩是很感兴趣的,但是玩有玩的规则。一件拼图玩具应该由谁来玩,孩子们的判断在争吵过程中会表现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事物,获得了与同伴相处的各种技巧。如果孩子之间始终和平相处,没有矛盾没有争吵,就缺少了学习与人相处的机会。孩子们一分钟前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朋友”。在玩耍中,他们最大的利益追求是玩得开心,尽兴和获得成功。为了这种利益他们可以马发生冲突,也可以马上成为朋友,作为成人应该对孩子的这种“争吵”现象持积极态度。因为他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思考:
孩子是在“争吵”中成长的,有句话叫“会吵嘴的孩子聪明”。一个孩子能够自己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说服对方,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在争吵中最终服从了对方,说明他从这次争吵中学会了生活中必要的“听取”和“放弃”。孩子们正是在一起玩耍,一起争吵,然后重归于好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能力、体力、智力;切身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学会了申辩是否,学会了与人交往,逐步形成了互相合作、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个孩子在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后,是免不了与同伴发生争吵的,这是因为孩子们的年龄、经验、能力等方面都彼此相仿,他们始终处于绝对平等的层次上。相处过程中各自的行为态度一旦出现矛盾,只有通过互相协调、平等争论来解决,虽然在争吵中孩子在双方关系上会有短暂的障碍,但是这种“吵了又好,好了又吵”的过程,正是孩子们逐渐掌握处世技能,学会适应未来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益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人的重要意义。
插塑游戏时扬扬趁涵涵不注意时拿了一块雪花片,可还是被涵涵发现了,平时一向不喜欢说话的涵涵突然大声的说道:“还给我”,扬扬说:“给我一块嘛”,涵涵又说:“不行,这是我的玩具。”扬扬说:“你这么多,我只有一块,给我玩一会嘛!”涵涵也不甘示弱:“不行,就是不行。”说着就要动手抢回来。我见势不妙,正要制止。又听扬扬说:“我们一起玩,好吗?”涵涵收回手来想了一会儿,说:“那好吧!我们一起玩。”两人通过一阵争执后问题解决了,他们俩开心的玩起来。
这次争执引起了我的深思,怎样看待幼儿间的争执呢?难道争执现象都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必须马上给予帮助并制止吗?不,我认为幼儿间的争执有利有弊,作为教师,不应过早的介入去帮助孩子,而应充当观察者,通过孩子们的争执,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争执过程中学会了谦让,学会了调节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而且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争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中心,他们逐步明白要遵守约定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才能使自己和小伙伴玩的开心、尽心。这时,他们学会了谦让,学会互利,学会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同时,社会化的发展也向前迈出了一步。
幼儿在争执过程中明白了“是”与“非”,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当孩子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时,我们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旁观者,观察者,倾听者,让孩子自己探讨总结出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让他们自己解决争执问题。如果刚才从一开始我就制止他们的争执,那就扼杀了一个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幼儿在争执过程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涵涵是一个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可刚才争执时却声音洪亮,语言不断,可见,在争执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挥,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表现得很有主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正是一个训练幼儿讲话的好时机。幼儿间的争执现象很多很多,留心观察,真的非常有趣,他们让我们懂得:孩子是他们世界的主人,他们会交往,他们会解决一些事情,他们很聪明!我们应相信孩子们,并为他们的表现而喝彩和欣慰!
教育叙事:孩子之间的争执
插塑游戏时扬扬趁涵涵不注意时拿了一块雪花片,可还是被涵涵发现了,平时一向不喜欢说话的涵涵突然大声的说道:“还给我”,扬扬说:“给我一块嘛”,涵涵又说:“不行,这是我的玩具。”扬扬说:“你这么多,我只有一块,给我玩一会嘛!”涵涵也不甘示弱:“不行,就是不行。”说着就要动手抢回来。我见势不妙,正要制止。又听扬扬说:“我们一起玩,好吗?”涵涵收回手来想了一会儿,说:“那好吧!我们一起玩。”两人通过一阵争执后问题解决了,他们俩开心的玩起来。
这次争执引起了我的深思,怎样看待幼儿间的争执呢?难道争执现象都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必须马上给予帮助并制止吗?不,我认为幼儿间的争执有利有弊,作为教师,不应过早的介入去帮助孩子,而应充当观察者,通过孩子们的争执,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争执过程中学会了谦让,学会了调节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而且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争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中心,他们逐步明白要遵守约定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才能使自己和小伙伴玩的开心、尽心。这时,他们学会了谦让,学会互利,学会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同时,社会化的发展也向前迈出了一步。
幼儿在争执过程中明白了“是”与“非”,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当孩子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时,我们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旁观者,观察者,倾听者,让孩子自己探讨总结出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让他们自己解决争执问题。如果刚才从一开始我就制止他们的争执,那就扼杀了一个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幼儿在争执过程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涵涵是一个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可刚才争执时却声音洪亮,语言不断,可见,在争执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挥,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表现得很有主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正是一个训练幼儿讲话的好时机。幼儿间的争执现象很多很多,留心观察,真的非常有趣,他们让我们懂得:孩子是他们世界的主人,他们会交往,他们会解决一些事情,他们很聪明!我们应相信孩子们,并为他们的表现而喝彩和欣慰!
相信在经历了数不清的纠纷、争执的教训之后,宝宝会逐步适应,有所收获的。
获得心理平衡宝宝受到欺负后心里会很不舒服,立即就想讨回损失,因此动手,这是一种自卫心理。
爸爸妈妈要让宝宝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醒他不能动手打人,更不能主动去攻击别人。
如果宝宝被别的孩子欺负,可以将他拉开,问问他的感受或替他说出感受,让他明白爸爸妈妈了解他的心情。
接着爸爸妈妈就要做正确的引导,比如说:“他撞了你,你很疼,那你动手打了他,他不也同样会疼吗?”当个“小绅士”面对争执,爸爸妈妈首先应正确评估事情的性质,不要看不得宝宝受委屈、流眼泪。
要让他学会处处谦让,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反而会让他在同伴中获取信任与好感,赢得更多的友谊。
学会主动道歉一旦发生争执、纠纷,爸爸妈妈要及时帮助宝宝调整情绪,舒缓紧张、沮丧、愤怒的心情。
待他平静下来,再与他谈话,让他认识到,不管对错,只要动手就不对。
比如,妈妈可以对先动手的宝宝说:“我知道你有委屈,可的确是你先把人家推倒的,这就是你的不对。
去跟小朋友道个歉,好吗?你们还是好朋友。
”制止攻击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打架斗殴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击行为可追溯到幼儿期。
因此,对宝宝在争执中出现的攻击行为爸爸妈妈必须坚决制止。
不能怂恿宝宝施以拳脚,更不能亲自出马为宝宝讨公道。
在争执中成长爸爸妈妈既不要以“好孩子不哭”,来制止宝宝委屈流泪,也不要用“坚决站在宝宝一边”来强化他的痛苦与仇恨。
压制和纵容都不可取。
争执,是孩子必修的一门功课,是相互学习、相互适应、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由此,宝宝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所以,爸爸妈妈完全可以用豁达的心态看待争执,引导宝宝在争执中学会交往,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