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学会放手刚刚从门卫处得知,有一位爸爸要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因为孩子刚入园不久,他实在不放心。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都被门卫伯伯拒绝后,很失望、很沮丧。可怜的父亲,“多想再看你一眼”,真缠绵。
我很理解他的心理,但是并不认同他的做法。儿子已经三岁了,上小班,应该是个棒小伙了,他将来要独立去适应社会,并要学习着懂得谦让照顾老人妇女儿童,如此让爸爸牵挂的孩子在家里一定被百般呵护,那他将来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呢?
作为青壮年男人,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肯定不只限于照顾好孩子,虽然我很希望爸爸们能分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但目的是让孩子们更阳刚,让男孩们更有男子气,而不是连上幼儿园都依依不舍啊。既然孩子白天上幼儿园,那就放心交给老师,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有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外婆或奶奶身上的,也有少部分妈妈会这样,不过在我从业的二十多年中,近几年来这种“黏糊糊”的爸爸越来越多了,不知道是现在的爸爸更爱孩子了,还是现代人的性别差异越来越不明显了?
不过很多妈妈带着孩子出去后总是有很多的顾虑,比如:会不会被别的小孩欺负啊?自己会不会乱跑啊?那里脏不脏啊.........
因为我家xx也大了,我也就不那么像她小时候那样费心了,基本上是带着去了就不管了,我直接就玩我自己的,或者看手机,或者跟别的父母聊天,要不就那本书坐到椅子上去看。等她玩累了或者渴了自己就来找我了。
前天周日,因为想着下午的人比较多,所以很早就带着xx去了。我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个小朋友在哪里。我把xx带到那里以后,照样没有管她,让她自己玩,我就坐到一边看书去了。过了一会,我听见一个妈妈在大声的叫着:哎!慢点慢点,弟弟小一些,你让一让。因为xx比较大一些,所以我就抬头看了看,不过xx没有在那个出口,在另一边。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妈妈正趴在滑梯上,有个穿着深蓝色线衣的小男孩从上面滑了下来。小朋友滑下来后,那个妈妈说:那里有大的小朋友,你不能在这里玩,换个地方吧,这样要是踩着了怎么办?你那么小,看见有大个的就要走开啊。
我看了一会,没什么事情,我又继续低头看我的书,可是每到两分钟,又听见这个妈妈的尖叫,赶紧下来,那里很危险,你现在还小,不可以到那么高的地方去玩你去那边矮一点的地方去玩。(男孩估计有三四岁的样子了,我觉得滑梯也并不算高,它是类是环形的,最高的地方我们的手都可以够的着)。我想,估计这边妈妈有点太担心他了。不过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矮的确实是要安全一些。妈妈担心孩子摔下来也无可厚非。
因为经常听见这个妈妈在叫,一会叫小心点,一会叫,不可以撞着小弟弟了,一会又叫这里不可以玩,所以我对这样特别紧张的妈妈很注意,怕万一xx撞上去了就麻烦了,毕竟小孩子有时候再怎么懂事,还是会有疏忽的时候。于是我也不看书了,眼睛就瞪这滑梯看,瞪着看xx在哪里玩,免得碰上了。xx还好,一直在一边自己玩,刚好有两个小朋友能玩到一起去,xx就带着那两个小朋友在一个滑道上在玩小车子,一个人在上面把车子滑下来,另外两个就捡,过一会就轮流玩,然后他们又去捡树叶之类的。
过了一会,那小朋友估计没有人在滑梯玩了,一个人玩的也没有那么起劲,于是也不想玩了。就下来走,走到旁边,因为两边都是树木来着,地上落了一层层的树叶。小朋友可能看见个什么东西,想下去捡来玩,于是那个妈妈马上说:不可以去那里啊,哪里很脏,而且有很多的虫子,到时候虫子会咬你的。于是小男孩估计是害怕了,就没有去了。然后他就在边上走,走着就朝我一头走去了,他妈妈又叫起来,你去哪里啊?别去,就在这里玩...........
那一中午,就听见这个妈妈在那里不可以去,这里不能玩,那里要小心点,这里有多脏,小朋友听多了,不知道该干嘛了,就站在一边看别人玩,然后这个妈妈又说:不要站在那里啊?带你出来就是玩的啊,你去玩啊,要是总站着我们就回家吧,然后那个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办了,哇的一声就在那里哭起来了。妈妈在那边哄了好久,也不见效,慢慢的人也多了,估计妈妈也觉得没面子或者是因为孩子一直哭就烦躁了吧,于是一边说孩子不懂得变通,一边拖着孩子就回去了。
其实,很多妈妈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因为怕孩子受伤而总是限制孩子玩,于是xx的性格也变得非常的懦弱,后来经很多妈妈的经验分享才放手让孩子自己玩,就算是摔跤了,或者打架了,总让她先学会自己去处理,实在不行的然后再去解决,孩子摔跤了也让她自己起来,所以xx也慢慢的变得知道了如果处理事情,就算妈妈不在身边也能很容易的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再也不像原来那样不知道怎么玩了。所以,妈妈们如果想让孩子能自由开心的玩耍,那就放手让孩子自己玩吧。哪怕受一点点小伤,那也是为孩子的成长铺路。
育儿心得:放手让孩子成长
孩子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宝,是主心骨,是重中之重,是一切。孩子的好可以让一个家庭神采奕奕,扬眉吐气,孩子的不好会让整个家庭愁眉苦脸。所以如何教育孩子成了现在的热门话题。
在自理能力方面,起初,我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包办。直到孩子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团团连自己穿衣服裤子吃饭都从没自己独立完成过。马上要过集体生活了,总有老师照顾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才发现要放手了。不实施的时候,很随性,一旦决定了就要立竿见影。呵呵。这个就是家长的性格问题吧。吃饭不想自己吃,好,那就不吃,坚决不再喂他,饿了你自然会叫。同时,家里还完全控制零食。
家庭生活中,希望团团能够参与一些小家务的时候,我会强调妈妈很辛苦。请问有人心疼妈妈可以来帮帮我吗?哈哈,这个时候爱听好话的孩子就屁颠屁颠的过来搭把手了。小家伙爱跪在地板上玩,又可以拿这个做文章了。你要跪地板可以,要不我们一起把地板打扫干净吧,分工明确,一个擦,一个拖。虽然他擦得不够干净,也经常半途而废。我的目的只是让他知道原来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辛苦。有些事情重在参与是关键,让他能够有个概念就好了。就这样,我一般选择的都是诱导、鼓励的方式。也许这个方式不一定很好,但对团团还是有一点用场的。
放手吧,给孩子一片自我成长的天空!
育儿心得: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流行音乐中,有一首歌曲叫做《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暑假的一天,在那个熙熙攘攘、人潮如织的东纵大道的十字路口上发生过的一件事,让我深深懂得还有另一种爱同样也叫做放手。
虽然是三四年前的事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那时我女儿才四岁,我牵着她的小手穿梭于沃尔玛、采怡百货等逛街热点,我们手牵着手,如影随形,生怕一放手,她就会消失似的。那天骄阳似火,天气非常炎热,从彩怡百货出来,我牵着女儿的右手直冒汗,站在十字路口的安全岛上等待绿灯的时间显得特别漫长。突然,我的脑海冒出了一个想法:让女儿自己过马路。开始时,女儿显得有点犹豫不决,因为长期以来,都是我牵着她的手过马路,只是我太多虑,生怕女儿独自过马路,会出了什么乱子。
后来,在我的鼓励下,女儿终于同意了自己去过马路。我静静地站在安全岛上,眼睁睁地看着女儿一小步一小步在离我而去,心里却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看着她小小的身躯渐渐地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时,心想:一切顺利,每人按照信号灯行事,那还不简单吗?正在这时候,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摩托车的发动机的声音,只见一辆红色的男装摩托车正高速向过马路的人飞驰而来!糟了,有人闯红灯!我的女儿!我想冲出去,但已经来不及了,我的心头不禁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女儿这么小,懂得应对这突发的事件吗?可是我平时只跟她说“红灯停、绿灯行”,而从来没跟她说过,有的人会闯红灯......我的心像一团火,热热地燃烧着。我责怪自己,怎么偏要选择今天来训练女儿独自过马路呢?.....正在摩托车疾驰而过的一刹那,只见女儿小小的身躯急促地停住,并敏捷地退了两步,摩托车与女儿擦身而过。我冲上去,紧紧地抱住女儿,生怕她又会遇上什么意外,又会有会么损伤,但女儿用力把手一甩,:“妈妈,放手吧!我能自己过马路!”
我笑了,我发现女儿又长大了许多,而让促进她成长的是一种爱,那种爱也叫“放手”。
这件事让我想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许多家长往往只看到孩子的弱小,不容易发现孩子的成长中不断掌握本领,经常把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的,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孩子渐渐失去自我,缺乏自信,胆小懦弱。其实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表扬和激励,让孩子大胆尝试,掌握生活技能,锻炼孩子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在亲人鼓励声中健康成长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