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育儿心得

幼师读书心得 浅谈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心得 12-03

我家的育儿心得

现在宝宝们的家长基本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更何况宝宝们,所以全家老小对宝宝们更加关爱并且寄予更多的希望!我的观点是要像朋友一样相处,但是习惯和观念方面的问题一定要严肃对待。

在如今物质掺杂的社会,我个人比较注重宝宝的情感和生活习惯的培养。虽然现在的竞争确实有点厉害,但是我从来没有让宝宝和别的孩子比赛谁识字多,谁会背诗。我觉得幼儿时期是宝宝的心智、观念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更应该注重培养精神层面的这些东西。相对我们小时候而言现在的孩子更多的是被宠爱出来的强势和自私。我感觉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和原始的状态很重要,幼儿时期的宝宝是最天真纯洁的。最近因为店里有老鼠,所以家里养了一只小猫。宝宝每天都要陪小猫玩,激发了宝宝的爱心,小猫刚刚领回家的时候才出生十几天就离开了猫妈妈,宝宝很心疼小猫,说小猫想猫妈妈了,如果我们一家对小猫好一点,小猫就不会那么伤心不会太想念她的妈妈了。宝宝说这句话的时候让我很惊讶是出自她口中,她的话让我听了很有感触。现在她很喜欢小动物,还会给小猫喂猫粮,陪着爸爸一起给小猫洗澡,时不时去抚摸小猫,陪猫一起玩球嬉闹。宝宝说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本来是无意识地养了一只小猫,现在觉得意外的收获也很多。还有,最近奶奶的手受伤了,宝宝一直会去关心奶奶,帮奶奶做点小事,陪奶奶聊天。家长是宝宝的第一任教师,有些东西并不是手把手去教就能感悟和学会的,不是像教科书一样,我觉得更多的东西是感受出来的,它们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感受的积累和激发。

生活习惯方面就是榜样的力量,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不断地影响和效仿。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学会独立,要知道并不是只有索取,也应该适当地谦让,适当地学会付出,往往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最能为宝宝的未来打下扎实的基础。总而言之,在幼儿时期,把宝宝的精神、心智、习惯和观念方面的东西打好基础之后,以后的升学,哪怕上了社会,这些东西养成了都不会被轻易改变。关于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的东西,只要建立在刚才养成的那些精神和习惯的基础之上,是都能被学会并且学好的,因为那些都是在后期附加上去的东西。

上述的一些体会虽然没有那么专业和精辟,但是我觉得那些东西是最真实和最现实的,是每个宝宝都不可缺少的。其实还有很多感触想要一起分享,我是一个80后的母亲,有时候孩子对待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想法是最本能和最纯真的,我们还是要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该指导的要指导,该感受到的也要感受到那份美好。让我们都和宝宝一起探索一起成长,给宝宝一个快乐又有意义的童年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心得:我的好家风


育儿心得:我的好家风

——乐于助人

关于“家风”一词,在我的家庭很少提及,总觉得这个词和深宅大院有着莫名的联系。父母没有用固定的文字、规章去约束我们的行为,而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影响我们。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渐渐培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品质。今天接到这样的一个题目,我脑海中首先映出的就是这个词——乐于助人,我想着就是我的家风吧。

爷爷奶奶留给我们的记忆已经比较模糊了,我印象中父母帮助人的场景可是举不胜举,每一年都有好多人到我家,让我父母帮忙办这办那,大到孩子上班上学,小到夫妻拌嘴吵架,没有他们不操心帮忙的,后来有一部电视剧叫《闲人马大姐》热播,我妈妈也就从此有了一个外号叫“闲人殷大姐”。为了他们的热心,我和弟弟没少和妈妈吵过,妈妈却总说,孩子,能帮到人是一种幸福。那时候太小,不太能理解父母的意思,只是知道他们每次帮完人总是很开心。后来的后来,我们慢慢大了,不知不觉就开始帮助人了,也真正的体味助人为乐的含义。

2010年4月23日我的小公主诞生了,经历过生产的阵痛,我为宝宝许下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她健健康康成长,她也如我们所愿,几乎不怎么生病,但是我的心却总是紧紧揪着什么,我发现她其实并不健康,至少在我眼里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我开始试着以一个旁观人的角度来观察她,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作为独身子女的她,从一出生就有着别人所给的无限的爱,而她自己太小还不知道怎么付出自己的感情,久而久之就养成自私的坏毛病,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不愿意为别人分担,理所当然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我该怎么去纠正她呢?这成为我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深思熟虑后,我觉得除了我得和自己的父母学习以身作则以外,还得把自己变成她的“姐姐”,让分享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接下来,我就着手开始改变我家的“公主”。

第一步,我先邀请一些比她小的孩子到家里做客,平时缺少玩伴的她,看到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很是高兴,我抓住机会和她渲染她是姐姐,要给弟弟妹妹帮助,比如给他们撕开饼干的包装,给牛奶打开插入吸管,帮他们收拾散落一地的玩具。一开始她是拒绝的,可是当她慑于我的威力之下做完这些事情后换来了其他孩子对她的赞美的时候,她也露出开心的笑容,我知道,在她幼小的心灵已经种下了乐于助人的种子了。

第二步,我得慢慢让她知道,不是只有小孩需要帮助,大人也需要帮助。有一天,我下班很迟,回到家很累了,我随口说了一句,今天真累。宝宝瞪大眼睛看着我,过一会说,“累就歇一会”。我听后灵机一动,说:“妈妈好累,宝宝能给妈妈按摩吗?”她扭动着自己胖胖的小屁股,凑到我身上,给我东一捶西一敲的,很是舒服。看她累的气喘吁吁,我让她停下来了,并且及时的告诉她,因为有她的帮助,妈妈舒服很多,可以恢复力量继续爱她,她不好意思笑笑。再下一次,我就听到奶奶兴奋的说,她的孙子好懂事,知道体贴奶奶的辛苦,知道帮助奶奶做家务了。我想乐于助人的种子终于在她心里生根发芽了。

孩子进入实验幼儿园学习后,我发现老师们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也很注重孩子们在一起团结互助,也很注意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真正做到让孩子健康成长。而我们作为家长及时有效的配合学校老师开展的集体活动,也有助于她继续强化各种品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家风家德,让她心里那棵助人为乐的树苗伴随她茁壮成长。

我想在她未来的日子,她可能还会对助人为乐产生很多困惑,如同我们大人一样,总会有做不对事情的时候,总会有利益失衡的时候,总会有好心办坏事的时候,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还能很义无反顾坚持助人为乐,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吧。也许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这么深奥的道理,也许她也会退缩不敢前进,我想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助人不是功利,只是快乐,所以为了自己的快乐坚持下去。

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能将助人为乐这一品质在家里传承下去,让其真正成为我们的家风!

育儿心得:我家有女


育儿心得:我家有女

“你家宝贝真有礼貌!”、“你家宝贝真懂事!”……见过我家宝贝的家长一边投来羡慕的眼光,一边赞扬道。作为一名母亲,当然自以为豪。但在育儿之路上投入的心血和精力也只有做母亲的才了解和有深刻的体会。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在她蹒跚学步时,她摔倒后,我从不主动扶她,我装作没看见,偶尔会鼓励一下孩子,孩子会迅速爬起来继续她的游戏;从女儿开始会走路时,我就让她帮我拿东西、找东西,她乐此不疲;孩子一周岁左右,吃饭时我帮她系上罩衣,把她的饭放在她面前,再给她一把小匙子,然后我基本上不管她了。虽然一开始她的吃相有点难看,饭菜撒得到处都是,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女儿的吃饭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我在洗衣服时,故意挑出几件小衣服让孩子洗,虽然洗的不干净,我还需要再洗一遍,但父母对她的的鼓励和她自己的实践会让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在与人交往方面,我注意引导和提醒孩子,当然少不了父母的身正示范。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带她出去,通过实践告诉她要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帮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现在上大班的女儿在家里是我的小帮手,各种家务活都帮我干,无论洗碗、扫地、收拾房间还是洗衣服,出门时她还叮嘱我注意交通安全;在学校,她是老师的小助手,我女儿一直是班长,还是学校“文明礼仪之星”、“知识大王”、“劳动之星”……

我的育女经验告诉我:父母不要过多独揽大权,孩子只有亲身体验生活,才会有自己的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才会有信心和勇气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将来才会去开辟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番天地。

育儿心得:爱住我家


育儿心得:爱住我家

儿子自小腼腆,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很少说话,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任何引诱、教唆,他从不配合,更不用说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了,他的交往能力极差,这与我平时对他的严厉要求是分不开的。记得刚上幼儿园时,他只是呆呆坐着不肯同小朋友玩耍,看到其他小朋友打闹,他只是笑,儿子的表现让我很伤脑筋。

为了改变儿子内向的性格,让他变得活泼大方,我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哄、骗、甚至打骂,道理讲了一大堆,他依旧如此。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喜欢画画,于是我决定利用他的这一爱好,试着改变他的性格,让他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刚开始,他画得看不出什么,但我没有嫌弃他,总是给他的画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鼓励他为画面添上更多的内容。于是,儿子画出了像乱草一样的鸟窝,像雨点一样的小蝌蚪,像伞一样的大树……儿子在家里乱涂乱画,我从不制止,怕挫伤他的积极性。我家的墙壁上、桌面上、床上、柜子上到处都有儿子的作品。就这样,儿子的绘画水平在逐步提高,他的画面内容丰富,涂色均匀,线条流畅,儿子每次作画,我都做好孩子的指导者和欣赏者,让儿子讲一讲画面的内容,鼓励孩子想象还可以添画上更多的内容,指导孩子涂色。这样不仅锻炼了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孩子的思维,增强了自信。

为了让儿子更加自信,我特地在家里为儿子设立了一个专栏,上面贴有儿子从小画的每一幅画,记录着儿子每一天的进步,正是由于我的耐心,我的爱,让儿子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他充满了自信。

儿子的老师告诉我,孩子变化很大,他不再是腼腆的“小姑娘”,而是活泼开朗的“大男孩”,他主动同老师打招呼,谈论家里的事情,抢着回答问题,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有与众不同的答案,爱提问更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身为教师的我,在教育子女方面会时常面临许多困惑,自从幼儿园组织开展亲子工程学习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针对孩子的情况,抓住孩子的优点,在生活中改变过去的教养方式,以“放手式”教育代替“包办式”教育,让胆小、怕事的他逐渐增强自信心。

作为家长,我彻底醒悟:对待孩子,不要过于严厉,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总归是孩子,把快乐和幸福还给他们,让他们在欢乐的海洋里自由的飞翔。

育儿心得:家风之我见


育儿心得:家风之我见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国家、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沉积淀,是五千年文明延续不息的营养土壤,是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家风是美德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财富,需要长期的熏陶和积累,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是以德为先。一方面要立德,家风首先就是一种道德规范,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清代的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为后辈树立起一座伟大的道德丰碑,受其德恩泽被,其子孙至今已传至九代,代代都有卓有建树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据记载,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120多种“家训”的核心内容即“重德修身”。另一方面要立戒,曾国藩秉承父祖“八字三不信”治家之道,又作《曾国藩家书》,严格要求后辈,家族先后出现过外交家、学者、诗人、教育家,曾家代有贤人,这与曾家代代严守家训,注重以德立家关系至密。另外要立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人为本、德为先”是教育的必然选择,家风是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的影响孩子的心灵。孟母三迁,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以德业遗子孙”……,我国自古就重视家庭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的建设。“有好儿孙荒成业,无好儿孙业成荒”,孩子就是一颗幼苗,不仅需要成长,更需要扶正。对于孩子我们常会利用看书、游戏的机会,给他讲一些道理,同时坚决不允许有说谎等行为,以德为先,教子树人。

二是崇尚学习。首先,学习能够开启心智。学习是实现自我增值的一种手段,好学则智,诸葛亮《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善读者可以医愚,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道理也是同样的。其次,学习能够改变家道。我国自古重视读书,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更是将读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门大户、寒门庶户都倾力供孩子读书,不仅造就了无数个“书香门第”,更是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有一位美国人叫阿姆斯特朗,他原来是小黑奴,不甘命运的他发奋读书,后来先后被几任美国总统聘为撰稿人,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家道。第三,学习能够优化家风。知书才能明礼,才能脱俗。读书使魏晋南北朝时的谢氏家族,从一个平民之家、小官僚之家,三代便上升为名门望族,也造就了谢氏家族的特有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在开启了人们的心智的同时,也点燃了文明的火把,一代一代书香熏陶,一代一代文化陶冶,能够塑造一个家族的气质,“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父母也没有放弃让我们姐弟读书。如今,我们也经常买书给孩子看,读给他听,希望能够将读书学习的种子播种到孩子的心田。

三是传承发扬。首先,要注重养成。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风、家训、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传承老一辈的美好品德和作风,使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风的传承中,我们既是传承者,也是发扬者。其次,要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好家风既要我们谆谆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更要我们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教育孩子,一辈讲给一辈听,一辈做给一辈看。相反,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出现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悲剧。我的父母是一个纯粹的农民,讷口少言,都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克勤克俭、诚实守信等为人处事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也教育孩子要互帮互助、要懂得分享、要懂得感恩,不仅说给他听,也做给他看。第三,要兼收并蓄。时代在变更,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在不断改进和融合,从《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到《傅雷家书》,千百年来,家风的内在愈加丰厚,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的健康与否,决定了一个集体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春节贺词中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正则国兴,家风好则国旺。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弘扬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