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成绩单发下来了,没出意外,又是倒数,说实话分数不算低,我内心很矛盾,怎么办?期末考试结束了,老师阅卷也已经完成了,家长们即将看到孩子成绩。有的就家长像这个提问的家长一样,看到孩子成绩非常差,不知如何是好。
家长的愿望肯定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方面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因为以后升学成绩占主要。所以说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但是五根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不是所有的孩子成绩都优秀,总有几个成绩不够好的。
当我们的家长面对孩子成绩不优秀的时候,心情肯定特别不好。你发火、骂人、打孩子都起不了作用,成绩已经出来了,现实就是这样子。
面对考试成绩差的孩子,我觉得做家长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待。
一,仔细分析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如果是孩子成绩一直都差,突然之间想让他一下能考很高,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往期成绩还可以,这期成绩下降幅度比较大,那么就要问他下降的原因。是因为这期不够努力吗?还是因为考试的时候不够细心吗?还是考试的时候身体状况不行,情绪受到影响了吗?问清情况之后才去对症下药。
如果成绩一直都那样差,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就要真正的要面对现实。如果还是小学一二年级,那么要补,还补得起来。但是如果上了初中高中。一时半会儿要补起来,那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孩子这期成绩是突然下降,就要耐心细致的问他这期成绩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上课不专心吗?是因为玩手机玩的太多了吗?还是因为耍朋友去了吗?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是因为考试不细心吗?如果是前者,就告诫孩子以后上课一定要专心,只有专心听讲,才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如果是后者,那么就要告诉孩子,以后考试要细心一点,这样避免过失性的失分。
第二,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很快,我们对孩子的评价,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动手能力很强,也许他有很好的特长。以前是自古华山一条道,现在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如果我们的孩子成绩实在太差,以后升学有困难,可以让他去读职高学一门技术,将来走上社会,依然会有
但是不管孩子成绩如何差,我们都不能放弃对他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教育。只要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算他成绩再差,他以后走上社会,也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
我是睿心妈妈,今日头条育儿问答达人,今日头条原创作者,期待你的关注、阅读、收藏、分享、转发、评论。
27评论
好好老师讲作文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01-2910:49
33赞踩
期末考试结束,家长会刚开完,很多家长就在朋友圈和家长群里,讨论孩子的成绩,考得好的开心,考得不好的纠结,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当然也有比较淡定的家长,但那是极少数。下面看看家长们都说了些什么——
一年级的孩子,语文数学分别考95、94都觉得很差,家长都不开心。还有家长说孩子不爱学习,死的心都有,未免太过夸张了吧?
作为老师,我完全理解家长的心情,是啊,当今社会,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研究生考试,甚至公务员录取,哪一样不是靠分数呢!但是我要说——
孩子的世界不该只有分数,家长的眼里不能只有成绩!
一个学期紧张的学习结束了,放寒假了,孩子有理由好好放松一下了!
不可否认,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考试分数是检验学生课业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我认为,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
当你的宝贝是个女孩时,你一定会思考你的女儿在各个阶段将会出现哪些最让人担心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你考虑这些事情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以下跟父母们分享十件养女儿需要知道的事情。
1、投资厕纸
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你可能想要考虑订购大量的卫生纸。她们年龄越大,使用的卫生纸就越多,她们很容易在每周用掉25-30卷卫生纸。
2、藏好厕纸
如果孩子看到你有很多存货的卫生纸,她们不会小心节省使用,因为她们会认为你还有很多卫生纸。
3、多添置镜子
家里如果只有一个厕所的话,会带来很多问题。然而,当女孩们在同一时间都在打扮时,在房子周围有大量的镜子可以帮助很多。
4、购买耳机
女孩会说很多话。她们谈论的一切。有时她们会自己跟自己说话。耳机是最好的淹没她们说话声音的东西。
5、远离时尚杂志
有很多东西可以描绘美丽的女人。就像芭比娃娃还不错。你不得不停止购买那些赞美所谓的“完美尺寸的女性”的杂志,因为它的确会让你的年轻的女儿眼前一亮。
6、谨慎给出意见
女孩们会问你,“这些牛仔裤穿着会让我看起来发胖吗?”或“我的体重增加了吗?”或“我不能忍受我穿这件泳衣”!研究表明,女孩从她们的母亲身上会学到很多关于自己的自我形象方面的事情。所以要小心你说出的话。
7、不指责情绪问题
真理是女人比男人更情绪化,减少她们的感情,让她们为自己的感情感到愚蠢,或者指责他们荷尔蒙,会灌输给你的女儿负面的影响。其实没有什么,情感本身并没有错。
8、培养女儿的二元性
女性的二元性是最美妙的事情。她们可以玩长笛和打曲棍球。她们可以在她们的头发上戴蝴蝶结,也可以在肮脏的垒球场玩耍。提高他们的性别中立会让她们开放许多,可以给她们在未来提供更多的路。
9、表达对她们的爱
每天,不止一次的表达你对她们的爱。即使她们表现的像一个疯狂的人。确保她们知道她们是被爱着的。
10、不要让她们分享各自的衣服
如果女儿愿意的话倒也还好,但是如果过于保护各自的衣服,那么你该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顺从她。
家庭对孩子习惯的形成担负着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具体要怎样做,经常是立了规矩却无法有效实施。儿童心理学专家王文娟博士日前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家长学校告诉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要约束自身行为。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实可行,科学地奖励和惩罚孩子,不要羞辱和责骂。
王文娟说,培养好习惯首先要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开始。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穿衣服,学会生活自理。另外,还应让孩子从小承担一部分家务,比如倒垃圾、扫地等。孩子对生活有了责任感后自然就会对学习有责任感,并且懂得照顾人,会受到同学的欢迎,孩子的领导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了。
第二,上课要专心听讲,提高课堂效率。
鼓励孩子在学校解决问题,尽量不回家复习。同时,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比,孩子年龄越小,发展的差异越大。
第三,让孩子养成专心做作业的习惯。
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避免孩子分心。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精力不容易集中,家长可以准备一个闹钟,规定孩子学习10分钟之后玩20分钟,不搞疲劳战术。
第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多和孩子讨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孩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现象。
第五,坚持和孩子一起运动。
运动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第六,少让孩子参与成人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
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互换、互惠的。与同龄人交往能够学会妥协、付出、协商,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过多参与成人活动,会导致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最后,不要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毛病。
经常给孩子花钱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钱来得太容易,这样孩子干什么事情就不肯努力了。王文娟说,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从小就要给孩子立下规矩,否则长大后会处处碰壁。
作为家长在和老师沟通交流时,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呢?首先,下面这五个忌讳,一定不能犯。
1.没搞清楚事情之前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往往爱子心切,一时焦急愤怒都是正常的,但是在去学校讨说法前,务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主动道歉,如果是别的孩子犯错了,尽量心态平和地和老师反映情况,让老师帮助协调处理,如果是学校和老师的问题,可以协商解决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十分重要,这样会给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和老师大发雷霆,会让老是觉得家长无理取闹,这样的负面影响对孩子是十分不利的。
2.不把学校、老师的规定当回事
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例如不让带手机去学校,禁止无故迟到早退等等,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地方,家长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顺从孩子的心意,跟学校和老师作对,帮助孩子调整心态,配合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对于孩子日后适应环境,自我调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不参加家长会、不和老师沟通
孩子的教育,第一负责人应该是家长,而作为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和孩子在一起的老师自然是最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的,老师希望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个渠道就是家长会。
因此家长工作再忙,也务必抽时间去参加家长会,如果实在无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师沟通,否则如果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都是不重视的,老师也会觉得心有余力不足。
孩子最后的成长状态,是家长、老师、社会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整体把握,自然很难因材施教。
4.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
现在很多家长会觉得,教育是服务行业,交了学费,老师和学校就听该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教育并不是服务,或者说不是单纯的单向服务,而是心灵的引导和滋养。
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激活老师内心深处最崇高的情感,让老师更加安心放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用心培育孩子,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
切忌,以领导的姿态面对老师。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学会和老师平和、融洽地相处,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地成长空间,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美好的明天!
常有这样的场面发生:人来人往的大商场里,有小孩子赖在玩具柜台前哭闹,一旁的父母在面子大失之下,不免心烦意乱地“赏”孩子一记巴掌;宾客满堂的时候,孩子却倒地撒泼,一屋子人尴尬之余,父母把孩子拖进了小房间,关起了“禁闭”……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纵容和溺爱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日渐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拒绝孩子的时候了。
不同年龄的孩子 不同的拒绝招式
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也有不同的拒绝招式。
0~2:直截了当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语言功能还不完善,如果父母对他讲比较复杂的道理的话,孩子可能会听不明白。
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应采取的拒绝方式是直截了当的体验式。如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是对他摇头。当孩子有危险举动,例如去拿打火机玩的时候,父母就要马上制止,甚至可以给宝宝一点小苦头吃,如取消孩子下午的甜点心等。
2~4:冷处理
2~4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叛逆性十足。对这个时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尽量避免采用强硬的处理手段。
“冷处理”是对付这阶段孩子不错的办法。当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双方都冷静下来了,再同他讲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众场合撒泼的话,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拖回去,再进行冷处理。这样做对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护作用。
4~6:讲道理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处于一个过渡期,正从“自我中心”发展到认识周围的环境事物。同时,孩子在语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父母这时就可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来同孩子沟通了。坦白而简单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来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别对孩子说谎或说得模棱两可。
“冷处理”的方式也同样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冷处理之后再晓之以理,最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爱的表达来抚慰他。
不同气质的孩子 不同的拒绝招式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气,爸爸妈妈也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独特的气质,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拒绝方式。大致有以下的方法。
容易兴奋的宝宝──强制休息片刻法
对过于兴奋、听不进劝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带到另一个场所,让他脱离使他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看着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有好奇心的宝宝──转移注意力法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它新奇、有趣的地方。这样,孩子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胆小而又依赖的宝宝──轻柔的暗示法
如果孩子不愿意睡觉,缠着妈妈,你不妨问他:“妈妈明天还要上班,你觉得妈妈累不累?”“你该怎么做呢?”
好胜心强的宝宝──激将法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让拒绝变成鼓励。如:孩子不愿打针,父母可以说:“奥特曼连怪兽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针。小明呢?”
父母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树立规矩的过程。只有言行一致的父母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来。
父母对孩子的拒绝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因为今天心情好,便纵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对孩子严格一些。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拒绝不是因为金钱缺乏、心情不好而采取的行动,它是一个让孩子对周围环境、对行为规则进行认识的教育机会。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树立行为规则,一开始需要父母和外界的不断点拨、刺激;时间长了,在父母的拒绝过程中,孩子便能学会自我控制,提升内省智能,从被动接受外界的教育内化为自律、自觉地自我克制。如:父母一开始便明确规定孩子睡觉前不能吃糖,并一直贯彻执行,孩子自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说“不”之前,请先自我反省
当你急急忙忙拒绝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也请省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
有没有以身作则
例如,带着孩子出去用餐,父母自己高声谈笑,却要求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好,不要到处乱跑。试想,孩子会听你的吗?
所订的标准是否合理
例如,当孩子提出是否可以不练钢琴时,请先想一下你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已经超出他的承受范围了。
有没有尊重孩子
父母的尊重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所以尽量不要当着许多人的面拒绝孩子。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成年人的恐惧并无两样,只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情感发展的阶段。
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地战胜恐惧心理呢?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1、不要惩罚或嘲笑孩子的胆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应是承认孩子害怕的东西确实存在,这样,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恐惧,也就会相信你的劝慰、解释,才能解除恐惧的心理。
2、教育孩子不要掩饰害怕。有些孩子往往会否认自己害怕,这是孩子常用来对付恐惧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越是这样,孩子自己越是恐惧。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说出恐惧的具体内容,让孩子解除心理上的羞耻感,并逐渐克服恐惧心理。
3、平时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强刺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你不听话,大灰狼就会来把你吃掉”、“你不吃饭,就把你关到黑屋子里去”等等的话来吓唬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讲授有关知识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如有的孩子害怕雷电,爸爸妈妈可以给他讲解有关雷电的知识,虽然孩子不完全懂得,但他会减少恐惧,感到安全。
4、利用孩子的愉快情感来克服恐惧心理。应经常让孩子参加游戏、去公园玩等活动,产生愉快情感来克服恐惧心理。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用讲故事、绘画等活动,讲出或画出自己最害怕的东西,把内心恐惧表达出来,宣泄出去,从而解除恐惧心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