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睡眠姿势是爸爸妈妈常常会忽略的问题,大家都会觉得,睡姿怎样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孩子能睡着觉,不哭不闹已经是很省心的了。
这样想的父母就大错特错了!错误的睡姿往往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八种睡觉的坏习惯,就应该及时去纠正了。
枕着手睡有不少孩子会喜欢枕着自己的小手睡觉。
睡觉时将手枕在头下,或者觉得这样比较有安全感,但是这个睡姿不仅影响血液循环,还会导致胳膊麻木酸痛。
起床后会让孩子觉得疲累等,有时还会使腹内压力升高,久而久之还会引起胃食管反流,伤害食道。
所当孩子发现宝宝枕着自己的小手睡觉时,要及时帮他把小手拉出来放好,用一个小枕头给孩子垫着,帮孩子改掉这个错误的睡姿。
张嘴呼吸
有的妈妈会发现,孩子睡眠时喜欢张着小嘴呼吸,那样子特别可爱,流出来的口水,还表现出一副似乎饿了的表情。
其实,睡觉时闭口才是保养元气的最好办法,如果张口用嘴呼吸,不但容易吸进灰尘,还极易使气管、肺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影响睡眠质量。
长期用嘴巴呼吸,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而且会变丑哦~
当发现孩子有张嘴呼吸睡觉的坏习惯时要几时带去医院就诊,检查一下是什么原因,是因为感冒发烧造成鼻堵塞、还是急性鼻炎或慢性鼻子,或是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引起的,对症下药。
蒙头睡觉
有的宝宝喜欢“蒙头大睡”,盖着被子感觉比较安全,其实这是不科学也不健康的。
睡觉时用被子蒙着头,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会不断下降,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缺氧,造成睡眠质量不高,易做噩梦,醒后感到头晕、乏力、精神不足。
当妈妈发现孩子用被子盖着头睡觉的时候,要及时把孩子的头露出来,让孩子可以呼吸道新鲜的空气,不要闷坏了。
吹着风睡觉
夏天的时候因为炎热的天气,家里都喜欢开空调;当冬天寒冷的时候,不开空调为了很通风就喜欢打开窗。
其实如果常常吹着风睡,脖子、背部受寒后会导致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晨起僵硬疼痛,动作不利落。
对着风睡,还易受凉生病或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睡觉应避开风口,床要与窗、门保持一定距离。
睡衣太紧
有的妈妈喜欢给孩子穿上紧身的衣服,觉得这样比较保暖。
但其实睡衣太紧不仅会影响呼吸,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睡中容易惊醒。因此,要给孩子穿宽松一点的睡衣。
要给孩子保暖,不一定要穿紧身的衣服,可以给孩盖厚一点的小被子。
你家孩子睡觉前各种磨蹭折腾总是不肯睡?了解一些知识,或许能帮你不少忙。
记得有个逗比孩子曾跟他妈说:“我喜欢说晚安,但我不喜欢睡觉”……
最近有个妈妈说她家的女儿睡前很闹人,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不肯停,躺到床上后一会说要喝水、一会说要上厕所。熄灯后还不老实,一会滚到爸爸耳边说悄悄话,一会蹭到妈妈身上磨。有时还自己爬起开灯,要爸妈陪玩……每晚几乎都在吼叫和呵斥中,孩子才肯安静下来,委屈地躺着。两夫妻都身心疲惫,由于缺觉经常处于烦躁中,白天上班没精神,回到家跟孩子家人也没有好态度。
爱玩的天性
这种情况不少见。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会经历“闹觉”。稍小的宝宝躺床上会哭闹,稍大的孩子各种借口各种折腾,反正就是不想睡。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6岁孩子的主要成长任务是游戏和玩耍,所以无论哪个孩子,无论什么时候,他们总是爱玩,即使困得睁不开眼睛,也还要玩。(难怪呀,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当妈的都需要经历这段”折腾期“呢。)当我看到这个解释后释然了,面对孩子的闹觉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耐心。想必那些对”闹觉“孩子怒吼的父母该脸红了吧?
孩子晚上不肯睡,有时还参杂其他原因
1、白天睡过多
孩子白天睡得过多,乱了作息时间,到晚上时就不容易入睡,这是受生理影响使然。所以最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让孩子遵循平时的作息时间,白天宁愿睡得少也不要让孩子睡得过多。
2、睡前过于兴奋
孩子有时睡觉前看了扣人心弦的电视,或听了激动人心的消息,或听了吓人的故事会影响心情,导致不容易入睡,爸妈需要避免这样的影响因素对孩子的干扰。
3、睡前吃太饱
孩子睡前过于饱食,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导致孩子难以入睡。一般建议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不要再进食,1岁内宝宝除外。
看看这三个妈妈的催睡妙招
1、闭着眼睛听故事
小木是个故事虫,妈妈有时候晚上讲了4,5个故事还不肯睡。后来妈妈跟他做了个约定,每晚只能讲3个故事,如果还想听的话要闭着眼睛听,否则就不讲了。小木答应了。让妈妈意想不到的是,小木有时闭着眼睛听不完一个故事就已经睡着了。孩子们作息时间如果规律的话,在固定时间就会昏昏欲睡,让孩子闭着眼睛听,既免去了跟孩子嚼舌头的麻烦,又能帮助孩子安静下来,有助于睡眠。
2、妈妈装睡
楠楠是个晚上静不下来的孩子,经常在床上也要玩1,2个小时才能睡。有时要妈妈讲故事、有时要玩游戏、有时还要唱歌跳舞……常常折腾到很晚,把爸妈累得够呛。某天妈妈采取计划,早早让爸爸在隔壁房间睡了,妈妈”半睡半醒“地陪楠楠玩了十多分钟游戏,“一不留神”载床上睡着了。无论楠楠如何摇晃如何挖鼻子都醒不过来,自己玩了一会的楠楠觉得无趣也躺下睡着了。
3、每晚固定时间熄灯
皮皮晚上喜欢玩玩具,但有时过了时间仍不肯回房间睡。一天晚上,皮皮还是一副充耳不闻的样子,对妈妈让回房间睡觉的话当耳边风。妈妈干脆熄了灯,皮皮才怏怏不乐地爬上床。自此之后,爸妈每晚固定时间熄灯,皮皮也养成了熄灯即睡的习惯。
上面3招我经常一起用,效果还是不错的。曾记得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医学院博士Hannah Chow说过,睡前一个安静的例行常规,会让孩子启动睡眠模式,上面三位妈妈的做法,也带有常规的特点,大家不妨试试。看来每晚睡前坚持“一个小举动”(例行常规),孩子准时睡不再难!
一般来说,养成习惯的时间规律
有些妈妈说,我让孩子这样做了三天,满以为孩子会自己按时睡了,没想到当父母哪天没留意,孩子便又恢复往常了。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早睡,最好还是跟孩子同一时间睡,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因为对成年人来说,早睡早起也是一个不错的习惯。
保证孩子睡眠的禁忌
忌孩子睡觉时家人仍在看电视,不公平感会让孩子执拗,越发不愿睡觉。
忌让孩子睡前看电视,电视情节会让孩子回忆,影响睡意。每晚睡前最适宜的是轻松的亲子活动。
最后,幼儿说整理最权威的儿童睡眠时间列表供大家参考:
安静充足的睡眠,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但是有时候孩子就是不想睡觉,愁坏了家长。孩子若非处于自愿,即使被迫上了床之后,也久久不会入睡。结果,父母亲越加催迫,孩子越不肯睡觉,双方都不能放松心情去享受充足而舒适的睡眠。所以,父母必须掌握令孩子入睡的秘诀。
保持轻松入睡的气氛非常重要,孩子被迫睡觉,心情反而紧张,就象大人失眠时一样,因紧张而更不能入睡。家人可视一些特殊情况让孩子多玩一会儿,然后以轻松愉快的口吻提醒孩子是睡觉时候了,上床时间偶尔晚了一些,也用不着大惊小怪。
有些父母由于白天忙于工作,于是,陪伴孩子玩耍的时间就放在晚饭后一段时间。这时候不宜玩一些过于刺激的玩意,以免孩子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
睡前活动宜选择讲故事、听音乐、唱儿歌等轻松活动,至于跑跑跳跳的活动,最好留待假日进行。
每晚到了一定时间,开始帮助孩子做好睡前准备,例如洗澡、更衣、讲睡前故事、哼一首歌......或为孩子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孩子一边欣赏,一边进入梦乡。如果父母此时仍未入睡,必须避免高声谈笑或发出噪音,影响孩子入睡。
关灯前先问一问孩子:“还有什么事吗?”以免关灯后孩子又嚷着要上厕所,要喝水。
如果孩子怕黑,可以留一盏小灯给他,或把房门打开,让孩子安心去睡。切勿嘲笑孩子胆小,因为恐惧之情若得不到安慰和平息,会由恐惧而变为焦虑不安。
如果孩子不肯入睡的原因是要看电视,那么父母也只好自己作牺牲,一起关灯睡觉,不要禁止孩子看电视而自己却继续看下去,影响孩子安睡。
对年纪较大的子女,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由孩子自己决定睡眠时间。
事儿的起因是安睡群里一位妈妈在群里发了一句话:
“我娃在睡,我怕我老公回家开门声把他吵醒,不让我老公进来……他现在在外面站着。”
这话在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此有共鸣的家庭那可真不是一星半点。我把话发微博上了,评论里亮点很多,分享出来跟大家苦中作乐地笑笑吧。
【一】
“我老公最经典的是,我娃哄睡时唱小燕子,我老公在娃睡的时候,跟我说话都用小燕子的调唱出来。”
脑补一下太有趣了,这爸爸觉悟真叫一高!
【二】
“刚睡着,老公开门进来,亮光中娃一下蹿起来,好想踹死老公。”
这应该是千千万万有娃家庭的日常……
【三】
“自从有女儿,我家队友就非常喜欢在女儿睡着后跟我聊天。比如他最近想去钓个鱼,比如什么东西缺了想买(一般指不实用、贵又和我无关的),比如周末原本要陪我们的结果有什么幺蛾子了…如果我不同意,他就开始唤我女儿的名字!而我一般在他叫第二声就抓狂跳脚,然后同意。”
这么机智的爸爸也是没sei了,发出来会不会让更多爸爸学会这技俩?
【四】
“开门?我家连冲水都不行,孩子去睡我去大号,没有指示不准冲水,遇到他睡得不好的,我就要和那啥共处大半个小时。”
来自一位爸爸的怨念……
【五】
“娃睡着了,夫妻俩讲话像特务一样,走个路都得踮起脚尖,踩到了一块空了的木地板,完蛋了,娃要醒,大人就保持那个姿势站在那儿。”
这画面太美我竟不忍直视……
【六】
“冬天,我让娃爹在阳台站岗,等娃睡了再进来。阳台没空调,等睡渣放倒,他爹说骨头都上冻了……”
队友难道不能选择去客厅然后一动不动?
【七】
“娃儿睡着以后如果有什么事儿,即使在一个房间里也用微信说。”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在我面前玩手机,而是我们之间隔着一个睡着的娃。
【八】
“我们孩子三岁了,睡觉也没那么轻了,可是她爸爸还是总担心,有时半夜上完厕所就把拖鞋脱在卧室门口再进屋。”
突然很想知道当年她爸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些评论简直看得让人又笑又泪的,估计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类似的心情。当然也会有觉得这太夸张的,睡个觉而已,至于搞成这样么?
其实真的至于。
可能是每个家庭摊上的娃不一样。有的娃天生敏感,真是地上掉根针都能醒,没办法,这个大多就怪天生,你想培养锻炼都不见得有用。遇到那种连打雷都不醒的孩子,那个也算是中彩票了,真是怎么折腾都无所谓。
不过抛开天生敏感的特点不谈,也有一些娃的确可能是从出生就被过于呵护睡眠环境的,一睡全家就彻底安静进入冬眠状态,长此以往孩子对睡眠中安静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其实对于小婴儿来说,正常的生活动静是可以有的,打一开始先别打紧张,一边正常过日子一边观察一下孩子的性格特点,如果能适应那就继续下去,如果真的天生容易被声音打扰,那也没必要强求去给孩子人为制造一些噪音来“调教”。我们可以在清醒的时候告诉孩子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比如做饭、走路、洗衣服等,让他们对这些声音更了解和适应。
不过突然的声响还是要避免的。突然大声说话,大声开关门,摔碎了什么东西,这些对于睡眠中的孩子来说还是不那么容易接受的,我们成人睡眠能力已经不错,尚且也会在睡眠中对一些大的动静无法做到忽略,孩子也一样。如果怕孩子睡眠中易醒,可以睡着后放着轻柔的白噪音或轻音乐来抵挡一下干扰。
也别太担心,随着年龄长大,孩子们的睡眠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会增强。可能敏感的娃永远做不到天使娃那般无所谓,但毕竟跟自己比,已经是成长了。
据研究数据显示,在晚上21:00—凌晨01:00,早晨05:00—07:00,生长激素分泌会达到最高峰!
1
放寒假了,考完试的孩子会突然松懈下来,白天玩得嗨,晚上睡得晚,生物钟完全被打乱。
如果是在上学期间,那绝对是不被允许的。
可是一到放假,又临近春节,很多家长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殊不知,一次两次还好,如果整个假期都不管理孩子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只会祸害孩子的健康和未来。
其中,最受影响的便是孩子的身高发育。
2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决于父母基因,30%取决于后天因素。
而这30%的后天因素中,睡眠对身高的影响比运动和饮食要大很多,排在第一的位置,这是因为人在睡眠中会分泌生长激素。
据研究数据显示,
在晚上21:00——凌晨01:00,
早晨05:00——07:00,
生长激素分泌会达到最高峰。
也就是说,这两个时间段对长高至关重要!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生长激素只有在深度睡眠中才会大量分泌。
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所以,娇妈建议各位家长,最好在晚上20:30前就让孩子上床睡觉,最迟不要超过晚21:30,并在早上7点以后再叫孩子起床。
3
可能有些家长看到这里,会觉得“我们夫妻俩都是高个子,遗传身高基因完全没问题,孩子爱晚睡就晚睡吧!”
额,娇妈当然不会不负责地对这些家长说“身高遗传有保障,爱任性就任性吧!”
毕竟,英国伦敦大学一项研究显示,晚睡或睡眠不规律除了影响孩子身高,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更会降低孩子的反应、阅读和算术等能力。
2015年,《国际肥胖症杂志》更证实,睡眠不足会让人大脑发出指令,多吃点食物来补偿,以致肥胖。
所以,这个寒假,还是保障孩子好好睡吧!
借生命时报在微博上分享过的一句话说:睡得好,人生才会好。
很大程度上,孩子的美好人生,就是从睡眠开始的!
4
可能又有家长要说:我也想孩子早点睡,但是TA就是睡不着。
其实,不是孩子睡不着,而是不具备早睡的条件。
记得在最近热播的《萌仔萌萌宅》中,前几期的嘉宾都无法让几个孩子午休入睡。
结果刘畊宏一来,就达成了这个令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任务。
他是如何做的呢?
分三步走,循序渐进引导。
第一步,营造良好睡眠环境——把房间的窗帘拉上,漆黑或阴暗的空间会激发困意;
第二步,不管睡不睡,先躺到床上去——躺到床上后,引导孩子玩闭眼游戏。
孩子说话,大笑都可以,但是必须闭上眼睛,这是睡着的基础。
第三步,播放睡眠音乐——心一静,又闭着眼,很快就会入睡。
当然,对于年龄比较小,仍需父母陪睡的孩子,可以随着音乐,再给孩子讲故事,声音轻柔缓慢,助眠效果会更好。
5
另外,每一个不喜欢早睡的孩子,背后必定都有不喜欢早睡的父母。
心理学上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孩子通过观察、模仿父母,形成性格特质、兴趣指向、行事风格、作息规律等。
当你希望孩子早睡早起时,别只会说“我是为你好”。
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道理都懂,但是缺少强有力的榜样,教育就是无效的。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个寒假,保证孩子早睡早起,从家长做起!
尽管很难,可是想想孩子的身高发育、智力发展、反应能力等,很值得!
幼儿午睡是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睡眠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体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正确良好的午睡流程会有效提高午睡质量。作为一名生活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下面来看看午睡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
◆ 喜欢在幼儿园午睡,能独立入睡。
◆ 懂得午睡对身体有益,养成按时午睡的习惯。
◆ 做好情绪、如厕、物品等方面的睡前准备。
◆ 知道脱衣入睡舒服,能正确穿脱衣服、鞋袜。
◆ 入睡时盖好被子,避免着凉,保持安静,尽快入睡。
◆ 知道正确的睡姿有益健康,入睡时能保持睡姿正确。
◆ 睡醒后不打扰同伴。
◆ 有便意、身体不适或发现同伴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告诉教师。
◆ 按时起床,不拖拉,不等待,学习整理床铺。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睡前、睡中、睡后的状态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其特点给予具体、细致的指导。
一、睡前环节
托、小班
◆ 拉好窗帘,准备好床铺,根据需要开关窗户,调节好室温、光线,营造温馨的午睡环境。
◆ 午餐后带领幼儿进行散步、自主阅读、讲故事等安静活动,帮助个别需服药幼儿服好药。
◆ 上床前,将幼儿随身携带的小物件(纽扣、皮筋、发卡、线头等)集中放在一起,避免睡中玩耍,发生意外。
◆ 帮助或指导幼儿睡前如厕。
◆ 播放优美的轻音乐,组织幼儿轻轻进入寝室、找到自己的小床。
◆ 指导幼儿脱换鞋子,并将脱下的鞋子整齐摆放在鞋架上,放置在户外晾晒。
◆ 帮助幼儿脱掉外衣,并以亲切、温柔的语调让幼儿懂得脱衣入睡舒服,使幼儿愿意配合。
◆ 帮助或指导幼儿学习脱上衣、裤子的正确方法,并叠放整齐,放在固定位置。提醒幼儿先脱鞋子,再脱裤子,最后脱上衣,动作要紧凑,避免着凉。
◆ 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放平枕头,钻进被窝,把手放在被子里面。教师再用轻柔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讲述温馨简短的故事或儿歌,平静幼儿的心情,帮助其尽快入睡。
◆ 用轻柔的语言提示幼儿安静、独立入睡,右侧卧或仰卧入睡。
◆ 对哭闹厉害、入睡困难或者有恋物习惯的幼儿,教师可用轻轻抚摸、拍一拍、抱一抱或送句悄悄话等方式,安抚情绪,使幼儿平静地入睡。
◆ 逐步培养幼儿喜欢在幼儿园午睡的习惯。
中、大班
◆ 做好午睡环境准备,组织幼儿进行散步、阅读、区域自选、午睡小讨论等安静活动,使幼儿懂得睡前不做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
◆ 提示幼儿主动将小物件集中放在一起,避免睡中玩耍发生意外。
◆ 提醒服药幼儿配合保健大夫按时服药。
◆ 指导幼儿独立脱叠衣服、鞋袜,并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重点指导幼儿学习脱袜子、衣袖的正确方法。
◆ 指导幼儿盖好被子,保持正确睡姿,安静、尽快入睡。
◆ 播放柔美的音乐,用轻柔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朗读优美的文学作品,使幼儿在温馨的情境中入睡。
◆ 对于入睡困难的幼儿,可采用适当陪伴、延缓上床时间、与其有个美好的约定 ( 比如,“你今天的睡觉时间比昨天提前了5分钟,下午的自主区域活动老师会第一个请到你,可以吗?"或者“今天睡得早,就会有个神秘礼物飞到你的枕头下面。”等他睡着后,教师将小礼物放进他的枕头下面。)等方式,逐步改善不良午睡习惯。
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做到:
1.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品,嘴巴里有无异物(小纽扣、头卡、小拉链、瓜子等)。
2.纠正睡姿。有的幼儿上床后总爱俯卧,或左侧卧。这时候要告诉他:"宝贝,趴着睡对肺不好,朝左面睡对心脏不好,咱要有个好身体,对不对?请你面朝上睡或身子朝右睡觉。"有的把头埋在枕头里,就要告诉他这样做对呼吸不好,请露出头睡觉。
3.认真仔细地为每一位幼儿盖好被子并试体温,看他们是否发烧。
大部分幼儿会在这舒缓的音乐或动听的故事中慢慢入睡,而后关掉录音机或停止讲故事,让幼儿安静入睡。
二、睡中环节
◆ 全面关注幼儿的午睡隋况,随时巡视,为蹬被子的幼儿盖好被子。
◆ 用轻柔的语言提示、温柔的动作调整,帮助幼儿保持正确睡姿。
◆ 适当开窗,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吹在幼儿身上。
◆ 轻声提醒并照顾常尿床的幼儿起床如厕,发现幼儿尿床要及时换洗、晾晒寝具。
◆ 鼓励幼儿在感觉身体不舒服或发现同伴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告诉老师。
◆ 幼儿出现高烧、惊厥、腹痛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必要时通知保健大夫或相关人员,立即带幼儿去医院就诊。
◆ 个别幼儿做恶梦哭喊时,教师要迅速赶到他身边,用轻柔的语言、亲切的抚慰或者帮他调整睡姿,使其恢复平静继续入睡。
◆ 提醒早醒的幼儿保持安静,不影响同伴。
◆ 夏天酷热时可使用空调,室温在23℃一28℃,空气湿度在30%一60%,准备柔软毛巾随时为幼儿轻轻擦去汗水。冬季严寒时保持室温在l 8℃一25℃,控制室内空气湿度在30%一80%。
◆ 及时缝缀幼儿服装、鞋袜上脱落的纽扣及破洞。
◆ 看睡时注意集中,动作轻柔,轻声说话,不离岗、不做私活、不会客、不吃零食、不睡觉等。
◆ 建立午睡巡视制度,将幼儿午睡时的具体情况详细记录在表中。如情绪状况、是否咳嗽、流鼻血、睡眠异常等,便于离园时及时反馈幼儿午睡隋况,提醒家长注意。
◆ 根据幼儿年龄和季节调整幼儿午睡时间。托、小班1.5~2个小时左右,中、大班l~1.5个小时左右;夏季适当延长。
三、睡后环节
◆ 播放音量适中、轻松欢快的音乐,组织幼儿按时起床,可做2~3分钟的起床操,唤醒幼儿身心。
◆ 全面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关注、抚慰。
◆ 逐一帮助幼儿穿好衣服,重点指导幼儿逐步学会穿开身衣和套头衫,掌握穿衣顺序(先穿上衣、裤子,再穿袜子)。帮助动作慢的幼儿提高速度。
◆ 起床前,先将晾晒好的鞋子收放到寝室适当位置,指导幼儿独立穿好鞋子,把拖鞋整齐放人鞋橱。
◆ 仔细检查幼儿衣服穿戴是否整齐,鞋子有无穿反,并帮助调整。
◆ 帮助幼儿梳头,组织幼儿如厕、盥洗、喝水,为带药的幼儿服药。
◆ 起床后开窗通风,整理床铺,湿布擦地,保持寝室内整洁、有序。及时缝补开缝的被子、枕头。按时对寝室进行紫外线消毒。
◆ 将起床后的特殊情况及时补充到午睡巡视记录表中。 中、大班
◆ 播放轻音乐,组织幼儿按时起床,提醒个别动作慢的幼儿不拖拉、依赖性较强的幼儿不等待。
◆ 组织随音乐做3~4分钟的起床操,唤醒幼儿身心。
◆ 指导幼儿独立有序地穿好衣服鞋袜,重点指导幼儿学习整理床铺。
◆ 组织幼儿有序地进行如厕、盥洗、喝水等活动,帮助或指导幼儿学习梳头发、系鞋带。
◆ 组织幼儿进行“甜蜜午睡"分享活动,分享午睡过程带给自己的轻松、甜蜜的感受,简单了解睡眠、做梦、睡姿之间的关系。
◆ 起床后开窗通风,整理床铺,湿布擦地,保持寝室内卫生、清洁、整齐、美观。缝补开缝的被子、枕头。
◆ 按规定时间对寝室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及消毒后开窗通风。
◆ 将起床后的特殊情况及时补充到午睡巡视记录表中。
四、午睡环节的问与答
午睡环节中,托、小班幼儿在情绪适应、独立能力等方面需要教师做更加细致的引导和帮助,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发展水平,使其愿意在幼儿园午睡并逐步达到午睡自理。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问题诊断
刚人园的幼儿离开家人陪伴,独自在幼儿园午睡,从开始的哭闹到逐步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脱衣、上床、入睡、起床等都需要教师的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班,幼儿对午睡就会有了良好的适应,大都能安静、按时午睡,能够自己脱下较轻便的上衣、裤子、鞋子,并放到指定位置,形成了独立午睡的习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1.入睡困难
刚人园的托、小班幼儿一到午睡时间就会比平时哭闹得更加厉害,原因有多方面:一是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很大改变,原有的午睡秩序被打乱,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再加上对家人的依恋和对教师没有建立起信赖感,心理上感觉非常不适应,缺乏安全感。二是每个幼儿在家的午睡习惯不同,有的需要成人抱着、陪着才能入睡;有的午睡时间与幼儿园不一致;有的甚至没有午睡习惯,对午睡非常排斥,不肯上床;有的午睡时要抱着依恋物才能入睡;还有的因为自我服务能力欠缺,如不会穿脱衣裤等,产生畏难心理,不愿午睡。因此,午睡时会出现幼儿哭声不止、教师应接不暇的情景。
2.不会盖被子
有的幼儿会把被子横在身上,有的幼儿会把脚露在外面,还有的幼儿不知道裹严被子,很难保持被窝的温暖,容易因此而着凉。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一是因为托、小班幼儿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大都分不清被子的长和宽,对盖好被子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还不能理解;二是被子过大或过重,幼儿手部力量不及,盖被子难度较大;三是自我服务能力欠缺。他们在家睡觉大都是成人帮助盖被子,独立打开被子、钻进被窝的技能和方法没有得到锻炼。
3.穿、脱衣服有困难
托、小班幼儿穿衣服和鞋袜时经常会穿反,秋冬季节脱套头毛衣等比较厚重的衣服时也明显感到困难。原因在于:一方面幼儿受认知水平和动作发展的限制,分不清衣服的前后和左右,从而出现穿反衣服和鞋袜、脱不下套头毛衣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成人包办代替过多,教育引导缺失。幼儿穿脱衣服遇到困难时,成人马上代他去做,而不是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或引导他掌握正确的方法解决。因此,当幼儿独立面对穿脱衣服时困难重重。
4.不会求助
托、小班幼儿午睡时出现流鼻血、肚子不舒服、穿不上衣服等情况会突然大哭,憋不住尿在床上或大便在床上时也不会告诉老师。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幼儿不会求助,只会本能的用哭叫或等待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无助。二是性格胆怯,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不敢向教师求助。
5.个别幼儿午睡时喜欢玩小东西
个别幼儿在午睡前或醒来后喜欢玩一些小东西,比如,有的幼儿将户外活动时捡到的小石子或小树枝装进口袋,午睡时悄悄拿出来玩。还有的幼儿将小玩具、线头、发夹,甚至将活动区的豆粒或小玻璃球带进寝室,躺下后藏在被窝玩,有的还将其塞进耳、鼻、口中而导致危险事件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一是托、小班幼儿正处于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喜欢玩一些细小的东西。二是他们睡前和醒来后会感觉很无聊,摆弄这些东西作为消遣。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才会出现一些危险事件。
6.醒来后不能安静,影响同伴
托、小班幼儿睡醒后往往不顾及周围环境,有的会自言自语,有的用手去碰触还未睡醒的同伴,还有的则不管不顾大声喊叫“老师,我要尿尿”等。其主要原因是托、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强,白控力较差,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7.尿床现象时有发生
午睡时有的幼儿偶尔会尿床。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唤醒水平较低,睡眠过程中有便意时不能及时醒来;二是个别幼儿因为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睡眠过沉,也会出现尿床现象;三是家长没有为幼儿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由此可见,解决刚人园幼儿的睡前情绪问题,使其愿意在幼儿园午睡;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穿脱衣服鞋袜,掌握基本的穿脱方法;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午睡习惯,是此环节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仔细分析解读其现象背后的原因,从幼儿情感态度、能力发展、习惯养成等多方面考虑,采取有效的策略逐步加以解决。
五、问题应对
根据托、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活动吸引、说做一体、巧妙帮助、悉心引导等策略,有效帮助幼儿解决午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