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都是如此的简单

简单的幼儿故事 简单的说课稿幼儿园 12-23

放学的时间到了,每到这个时间,在幼儿园呆了一天的孩子们就会特别的兴奋,不是交头接耳的说话就是手忙脚乱的收拾东西,要不就是上厕所喝水,就在家长来的那一刻特别的乱,怎么强调纪律效果都不好,怎么办呢?这个头疼的问题纠缠了我好久,怎么样就能让这些孩子们变得听话点呢?

今天无意中听到了小朋友的谈话,刘一冉说:“来,咱们来唱歌吧,”接着刘一冉就和许多娇唱起了我今天教给他们的歌,其他小朋友为了表现自己也唱了起来。我突然想到:这招能不能在放学的时候用呢?

放学的时候到了,今天我提前让孩子们上完小便喝足了水,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歌,孩子们玩的可高兴了,教室里安静极了,嘿嘿这招还真管用,孩子们还沉浸在愉快的游戏里时就被一个一个的接走了,感觉着今天的放学时刻,心理还真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呢!于是YJS21.COM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在放学的时候复习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我们放学的纪律变好了。原来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就会发现什么事情都是如此的简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幸福是什么


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经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时常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那些幸福和快乐是孩子们给予的.其实幸福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一次,户外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我突然发现空着一个座位,“这是谁的座位”?一个小朋友说是宁宁。宁宁哪去了?我正要出去找,宁宁推开门进来了。“宁宁,你去哪儿了?怎么没一块上来呀。”他红着脸说“我、我去小便了,去的时候忘了告诉老师了。”看着他紧张的表情,我心中有一丝丝歉意,如果我在上班前点数一下孩子,不就没有此插曲了吗?“对不起,是老师的原因,以后老师不会丢掉你了。”宁宁笑了,全班的孩子都笑了,我也开心的笑了,是发自内心的笑。其实在孩子们的眼中,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老师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正确的,他们没有想到我会跟宁宁道歉。作为教师的我们,平时一直在教育幼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个样子看一看。所以我们必须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自身的修养。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只有时时处处做好孩子的表率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形成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人格,以无穷的魅力和较高的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什么是快乐?


在一次游戏过后,我问朱朱,你觉得玩游戏快乐吗?朱朱说快乐啊。我又问,为什么你觉得快乐呢?朱朱歪着脑袋说:“因为有小朋友和我一起玩啊

但是,佳佳小朋友却不是这样认为,她举着小手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可能是因为经常有人跟它讲笑话,所以觉得很快乐!”这出乎我意料的奇特想法,使我很惊讶,我马上反问他:“那你什么时候觉得很快乐?她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有人跟我讲笑话时,我觉得很快乐!

这一问一答,使我悟出了她平时为什么喜欢傻笑的原因,也使我回想起前不久的一件事:那次离放学还有一段时间,我就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好朋友一起玩,这时,佳佳就指着邱宇对我说:“老师,我想和邱宇一起玩!”当时,我不介意地反问了一句:“为什么?”她笑着对我说:“他老喜欢说笑话,我跟它一起玩觉得很快乐!所以我想跟他玩!看来,我平时对他的傻笑批评是偏面的、不切实际的。

俗语说的好:千人千模样,万人万脾气。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个性。老师的同一句话,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却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多和孩子交流沟通,走进每个孩子的情感世界,悉知他们的所思所想,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孩子。

快乐是什么


快乐本身是简单的。

孩子的快乐是什么?我问了很多的家长同一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孩子需求什么?”大部分家长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有的家长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的需求是“拥有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知识”,我认为孩子需要的是“快乐的成长”。

孩子的快乐其实是简单的,哪怕是一块糖、一个小红花、一句赞美的话,都会让他快乐。既然孩子的快乐来源那么多,为什么我们要吝啬自己的一句话,一个礼物呢?

那老师的快乐又是什么?每个老师的快乐来源都不同,我个人的快乐就是---孩子们快快乐乐,每天能高兴地来幼儿园,喜欢我,能在幼儿园里当好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体现我自身的价值,便是快乐。

家长的快乐其实更简单,只要自己的孩子快乐了,他便会更快乐。

孩子、老师、家长三者之间的快乐,都是围绕着孩子这一主体,如果明白了这一事实,那么我们的工作就迎刃而解了。

你都陪宝宝做什么?


孩子在幼儿园呆了一整天,回到家是不是有好多的悄悄话要和孩子说,是不是有很多的事情想和他们一起做,那你们是怎么来安排这个时间的呢?当爸爸妈妈回到家在忙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宝宝在做什么呢?你们是在交流、商量过后做什么事情,还是宝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呢?根据晚上时间的安排和几位家长进行了交流后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1、爸爸妈妈来安排时间,比如:爸爸妈妈做饭的时候,您可以为孩子安排,玩玩具、画画、看智慧树等事情,饭后可以请宝宝帮爸爸妈妈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饭后您忙的话可以提前为宝宝安排一些小项目。2、商量来的时间安排,您可以在接孩子途中和宝宝商量好今晚要做的事情有什么,这方面现在最好是以爸爸妈妈为主,但要充分介入孩子自己的意见,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积极的表达出来。3、孩子自己安排时间,这个时间的安排主要是以孩子为主,家长提出意见。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的益处在于充分把握好时间,自己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为以后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当然刚开始孩子自己安排时间肯定会有很多的麻烦,这时就是对家长朋友耐心的考验了,让他们自己完成每天的事情,做完后可以进行简短的总结,把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进行列举,(当然这时候最具发言权的还是孩子自己)然后如何改进,以后怎样来做比较好,要有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法。其实最希望的是爸爸妈妈能够多一点的时间给孩子,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一起玩玩具,可是只要是上班族都免不了会被各种的工作、学习、计划占据着,所以为了让宝宝们在我们忙的时间也能玩得更充实,请我们一起想办法合理安排时间。

情到深处都是爱


三月二十五号上午全镇师德报告会结束后,我挂念着孩子们,迅速回到了幼儿园。在与幼儿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我的同班老师忽然告诉我说:“忘了告诉你了,今天早上于涵林的家长在送于翰林入园的时候给你捎来的烫伤药,我放在桌子上了”。刚开始听到的时候心里有些发愣,但随即明白过来,一下子心里感到特别激动。我的腿烫伤有十几天了,拿药的时候医生就嘱咐不能多走路,不能包着,露着好得快。我当时也没往心里去,觉得就那么点面积,又不是很厉害,我不能耽误了给孩子们上课。所以就一直没有请假,路虽然没多走多少,却一直坚持给孩子上课,蹦蹦跳跳总免不了的。烫伤处用了药也一直不见好转,而且还有点感染了。孩子们都看到我的伤了,唧唧喳喳的问这问那,有几个家长也很关切的的安慰我几句

,我心里感到热乎乎的,可我没想到于翰林的家长却一声不响的居然给我送来了药!我的眼睛湿润了,来到于翰林身边说:“涵林,你哪来的烫伤药啊?”涵林说:“是我爸爸跟人家要的”。我说“告诉你爸爸,就说老师谢谢他”。涵林腼腆的笑了。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在门口等到了涵林的妈妈,还没等我说话,涵林的妈妈就问“药你用了吗”?我连忙表示了深深的谢意。涵林的妈妈说是孩子的爸爸前几天不知道给谁要的烫伤药,孩子知道了就说:“我老师烫伤腿了,给我老师拿些去吧”。听着这些朴实的话语,看着孩子那可爱的笑脸,我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激动:这是一种多么深的师生感情啊!情到深处都是爱,想想上午做师德报告的那些老师们,无一不是因为爱,才获得了学生们诚挚的爱戴,因为学生们诚挚的爱戴才又进一步加深了这份师生感情!而这份深厚的师生感情不就是我们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吗?

原来如此


有一次手工课上,我教孩子们用剪刀剪纸,把老师画好的蘑菇剪下来贴在画有草地的纸上。在剪之前,我提了要求:“一手拿剪刀,一手拿纸,用剪刀沿着轮廓线把蘑菇剪下来。”为了让孩子们更明白我的要求,我又补充了一句:“把纸上空白地方剪掉。”

孩子们开始操作,我巡回指导,一个一个地看。当我走到璇璇旁边时,心里“噔”的一下,她桌上没有一个完整的蘑菇,她把蘑菇全都剪碎了,我很生气地问:“你看看你剪的蘑菇,怎么会变成这样,你没有听见老师提的要求吗?璇璇本来是很认真地剪着,听我这一说,”哇“的一声哭起来。

放学时,我重新给璇璇一些没有剪下的蘑菇,让她带回家剪。第二天,她把作业交来了。作业做得很好。我问她:“你为什么在幼儿园里不好好剪呢?”她告诉我:“老师说把空白的地方剪掉,蘑菇上有白点,那也是空白,我就把她剪掉了。”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竟然成了误导。我有些脸红,因为昨天我没有问清原因,便批评了她。

从这件事以后,不管哪个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我都会轻轻地问一句:“你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

心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我发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至关重要。就拿一节课来说吧!外界的环境创设再好,教具再多,准备再充足,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就等于一个人穿着华丽的外衣却没有灵魂。试想: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精神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学习效果如何呢?结果可想而知。那应该为孩子创造一种怎样的心理环境呢?我认为,这种心理环境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只有四、五岁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想而知。往往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抹杀了孩子的童真;教师对孩子的要求太严了,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童年只有一次,为何不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呢?意识到这一点后,我首先从我做起,从我班做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带动幼儿,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以便能给孩子健康的影响。每一节课都让孩子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尽情表现。我要让我班的孩子在快乐中求和,在自由中成长。老师们、家长们,当我们要检验我们的教育是否成功时,请先问一句:“孩子,你快乐吗?”

教育随笔:都是“慢”惹得事


一日早餐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就餐完毕后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到后面的圆圈去坐,在照顾未吃完的孩子时,我听到后面有哭的声音,走过去一看,便看到了庞**嚎啕大哭的样子,一询问才知道,原来他是想挨着女生乐乐,可乐乐的周围已经坐满了人,他挤不进去,没法挨着乐乐就开始大哭发泄了。我问他:“你既然想挨着乐乐,怎么没有早一点来,早点坐下不就行了吗?”他带着哭腔回应我说:“我吃饭吃的很慢了,来的时候都没有位置了,他们都不给我让位置”。我说:“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等着别人让给你的,而是需要自己争取的,你今早上先做到有空的位置,等中午吃饭的时候快一点,早吃完了自己选择位置,不就可以挨着乐乐了嘛”。宝贝点点头,悻悻的搬着椅子去找位置,嘴巴里面还嘟囔着说:“中午的时候,我一定快点吃,吃个第一名”。

中午午餐的时间到了,庞**如自己所说,迅速的吃完两份饭,早早的到外面去找位置,等着乐乐,等乐乐吃完出去后,他毫不犹豫的把乐乐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如愿以偿的庞**宝贝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庞**是一个活泼、热心肠的孩子,但是却比较缺乏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哭鼻子,经常满怀热情的和别人交往,最后却矛盾重重。就这次来说,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就哭鼻子,希望别人能给他让出位置。教师需要引导他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而不是等待小朋友们让着自己,好在我的意见他欣然接受了,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挨着自己好朋友的权利。平时我们也要多和他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正确的对待自己和小朋友间的关系,让孩子更多的体会交往的乐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