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减压从家长自己做起

教育孩子笔记 说课稿相信自己幼儿园 03-25

据报载,只因给孩子提前占好的座位被抢,两位年轻妈妈在北京市少年宫食堂内大打出手。撕扯中,座位被抢的家长手部受伤,前来劝架的一位孩子奶奶也被意外抓伤。专家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父母让孩子“报班”都是因为焦虑。目前,孩子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而父母要想帮孩子减压,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首先,身教胜于言传。我们相信,两位妈妈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才会引发这种冲突,但面对突发情况,父母更要冷静面对。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两位妈妈的表现实在不值得孩子效仿。相比之下,抢座妈妈的小女儿非但没被吓哭,反而特别懂事,看到妈妈为了自己和别人打架,她用小手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阿姨手都流血了,咱们给她擦擦吧!”我们真该多向孩子学习,学习宽容和理解……想想自己的做法对孩子的影响,相信两位妈妈都会反省自己的行为。学会与人相处,这比上一次辅导班重要得多。

其次,父母不要因补偿心理而给孩子报班。不少父母工作繁忙,没办法投入太多精力在孩子身上,因此就给孩子报辅导班,求个心安。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可取。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班代替不了父母。尤其是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最为重要。所以,做父母的要尽量多抽出时间陪孩子,无论是一起学习,还是游戏,都是亲子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

最后,不要把孩子绑上学习的“战车”。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更重要。在升学压力面前,有的父母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奥数”班也是屡禁不止。我们理解父母的苦衷,也相信他们的做法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还是想提醒一句,报班的时候请考虑孩子是否感兴趣。如果孩子对辅导班产生厌烦、逆反心理,反而有可能影响正常学习,那就得不偿失了。比如,大家都报“奥数”,最终能脱颖而出、获得学校青睐的有多少呢?更不用说其中有几个孩子长大会去学数学专业了。与其让孩子白白去当“分母”,不如在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方面加以培养。在这里父母要勇敢一点儿,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

总之,教育不是一种产业,孩子更不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孩子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源于父母。因此,父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乐观向上,和孩子一起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培养孩子自信,从三点做起


一是对孩子要尊重和信任。

要尊重孩子,使他切实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要信任孩子,放手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做好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做错了,要帮助他分析原因,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但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二是给孩子合理而及时的赞扬。

这里强调合理性,孩子能够分辨出家长的赞扬是否真诚,虚伪的赞扬只能使孩子感到家长的心不在焉,这样做反而刺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要注意赞扬的及时性,做到合理和及时,有助于将孩子好的行为加以确认和巩固,促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审视自己的视线从学习方面扩展开,这对于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尤为重要。培养孩子一技之长,给孩子一个自我骄傲的理由,这在自信心的培养中意义重大。如果你的孩子没有特别的天赋,就教给他如何爱人,如何与人合作。

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所追求的目标上。只有坚信自己能成功的人,才会取得成功。相反,如果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就会对精神产生压抑,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也会变得麻木起来。在孩子努力拼搏,尽力向成功的顶峰攀援时,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吧!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从身边家务做起


因为让9岁儿子独自坐纽约地铁,提倡要少管孩子,Skenazy女士被评为“美国最差妈妈”。她的言论“让孩子发挥智谋才能让他更成熟”则引发了一场关于“家长过度保护症”的讨论。

不宜让小孩自己乘地铁

虽然赞同Skenazy女士让9岁孩子独自乘地铁的做法,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刘翔平教授认为,这种做法并不适合国内,例如北京上下班高峰期地铁和公交车很拥挤,成人挤车都很难,何况9岁的孩子。只有在家距离校园较近、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家长才不必亦步亦趋地接送孩子,让孩子自己走不失为锻炼孩子自主能力的方法。

从身边家务做起

刘翔平还指出,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责任感,否则孩子会觉得事事由父母包办是很自然的,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中孩子还会形成依赖,最终导致孩子丧失掉全部的独立性。因此,建议家长先从安全系数高、风险小的身边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比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收拾房间、管理自己的零用钱、买礼物计划等。

让孩子懂得尊重从自我做起


我和儿子一起在小公园里玩,夏日的傍晚自然有很多人三三两两在小公园里散步、乘凉或者透透气。旁边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非常引人注目,原因是陪伴他一起在小公园里的家人包括他的妈妈、爷爷、奶奶三位大人,而大人们那种“众星捧月”的派头,“大呼小叫”的作风,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大概是小男孩想要草坪中间落下的一个树叶,而他的妈妈不想让他去草坪中玩,就一直拉着想要冲进草坪的小男孩不放手,同时焦躁的大声说:“宝贝,妈妈给你讲过,草里有蜱虫,咬着了就会死人的!”

大约是听到“蜱虫”两个字,小男孩收回了自己即将迈开的脚步,却回头用手推着妈妈大声喊叫:“不行,我就要那个树叶,就要那个!”说完,还不忘用力跺脚表示自己没有达到目地的气愤之情。

小男孩的妈妈毫不在乎小男孩对自己的推搡,连声说:“一个破树叶有什么好的?非要那个破树叶呢,玩你的玩具吧!”说完从奶奶手里的拿着的大袋子里掏出玩具塞到小男孩手里。

小男孩啪的一声把玩具摔到了草坪中间:“不玩这个臭玩具,就要树叶!就要!”然后他又跺着脚回头指着跟在后面推着车的爷爷说:“你去给我捡!”

小男孩的爷爷听到孙子让自己去捡树叶,就嘿嘿笑着把小推车放在路边,迈步去了草坪中间。

小男孩的奶奶在旁边打趣的问:“要是蜱虫咬爷爷怎么办?”

小男孩歪着头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爷爷的背影,问妈妈:“爷爷不怕蜱虫吗?”

小男孩的妈妈笑着对小男孩说:“爷爷老了,不怕疼!”

……

儿子在旁边听得真切,拉着我的手示意我坐下,然后对着我的耳朵说:“阿姨说的不对,只要是人就会怕疼的。”

我搂着儿子的腰,点点头:“你说的对!”然后顺势亲了亲儿子的额头,让他继续去自己玩。

我坐在公园的石凳上,看着小男孩的爷爷从草坪中间把树叶以及小男孩扔掉的玩具全部捡了回来,又看到小男孩先是如获至宝的将树叶拿到手里,左看右看后,大概是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称心如意,就直接将树叶扔到了小路中间,然后蹦蹦跳跳而去。

小男孩的妈妈一边大喊:“慢点儿跑儿子,别摔着了!”一边匆匆跟着小男孩小跑离开。

小男孩的奶奶跟在后面,胳膊上依旧挎着大包小包,看着并不轻松。

小男孩的爷爷再次推上小推车蹒跚走在最后,里面也是满满当当的堆着的物品。

真的是一个小皇帝带着随从出游的感觉!

看着这一幕有一种很无语的感觉。我想天下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但是有些爱,却来的如此沉甸甸。

尊重长辈,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虽然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也会偶发两代人在认知上的冲突。但是这一切都不会影响到本质上对亲人的爱,对老人的尊敬。

而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嘴巴里的口号,更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自我做起,从小事上注意。

忽然想起来前两天晚上回家儿子说想吃买西瓜,当时我两手都提满了东西而且有些累,就和儿子商量:“如果非要买西瓜的话,就需要你自己抱回家。”儿子一口答应下来后,我就在瓜车上挑了个里面最小的西瓜,差不多十斤,让儿子拿着。他提了一会儿就有些吃力,走的汗流浃背,还要不断地左手换右手,后来干脆抱一会儿,再背一会儿的坚持到了家。

宝仔从小出来玩耍,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陪着。如果我拿的东西多了,他自然就会搭把手。他知道我陪着他同样很累。我让他看过我手上拎包勒出的勒痕,告诉他我真的很疼也很累。我想他从小都知道,父母的身体不是铁打的,为子女的付出是心甘情愿;但作为子女,也要清楚明白并愿意尽自己所能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也会时常告诉宝仔,我想我爸爸妈妈了。现在儿子会主动的提醒我该给姥姥姥爷打电话了,并且每次通话,他也积极的问姥姥姥爷好。

隔上一段时间,我会带着他去看爷爷奶奶,让他知道爷爷奶奶年龄大了,需要我们多去陪陪他们。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万遍不如亲自做上几遍。我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也知道耳濡目染中孩子自会有自己的体会与心得感受。育儿先育己,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家长就要努力让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

家庭教育:从陪孩子做作业聊起


从陪孩子做作业聊起

前段时间,网络上对小孩的作业问题,各路家长发表着各自的意见,有说,我们家长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被孩子的作业给绑架了;有说,督促一个小学生的回家作业,怎么比上班还累啊;更有甚者说,陪孩子做作业,我好像要得焦虑症了,家里整天一个咆哮一个哭的……。如何让孩子又快又高效率又和谐的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呢?今天我作为四年级小孩的家长,给大家支3招。

第一招,独立完成,安静学习。可能每家的孩子不同,但大部分写作业\"累”的小孩,首先是\"坐不住\",一有问题就问家长,不能独立地完成作业。在以前我也是直接告诉她,简单处理,但后然演变为无论大小问题,只要稍稍看看心中无数,就开始问,而且到考试时当初不会做的,由于一知半解,仍就做错,真是坏处多多。从三年级起,我改变策略,放了学不直接回家,到附近图书馆,写完当日作业再回,在人比较多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说话声音小多了,人也安稳多了,起先她还不怎么适应,做一做作业跑过来说几句悄悄话,渐渐发现会影响别人,她也就不敢走来走去,就象平时教她的,\"不认识、不会写的字,查字典\",再复杂点不会的题目,回家请教\"度娘\",就这样,做作业的效果与效率都得到提升,改掉了做作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的状况。

第二招,限时完成作业。小孩平时生活中都有摩摩蹭蹭的习惯,不仅仅停留在写作业的时候,要改掉它,只能限定时间。比如,今天语数英科都有作业,语数均在2个作业以上,英科则1个作业,一般规划在一个小时左右,口头作业除外,这个时间一般看每个小孩实际情况而定,观察她做作业的精神状态,如果比较懈怠则说明她的心思不够集中,需要点激励机制;如果比较积极,那就不必过多打扰她。长期坚持,不仅仅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而且对小孩毅志品质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三招,管理好双方的情绪。记得有一次,小孩考得成绩一般,路上双方的情绪已经逐渐激动起来,那天没马上让她做作业,而是吃过晚饭一起去散步,校园体育馆里正组织全省少儿散打比赛,由于她平时在练跆拳道,马上被吸引了,看得津津有味,半路还说:"哎呀!还有作业没做完呢,不然全看完。"再和她谈考试成绩的事情,立马接受批评,并保证会进步,在这时候作业也就高效的完成了。

以上这三招,虽然可能做不到立竿见影,但只要长期坚持,不仅作业能高效完成,而且成绩也会相应提高,尤其对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起到一定作用。

下面来说说我们自己,作为家长,也不能盲目的只要求小孩,而不检查一下自身,一对焦虑的父母是培养不出情商与智商双高的小孩。最近网上流传的“佛系妈妈”,概括为“见识过各种糟心情况,修炼成冷静、淡定、平和的心态,面对任何状况,都泰然处之。”举例之,小孩晚饭不吃或吃得较少,佛系妈妈:“不吃拉倒,饿了自己会吃”。所以和孩子相处,也要做一个冷静的家长,智慧的家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是我陪伴女儿四年学习生活所积累的一点点经验,与大家共享,最后祝各位读者家庭美满幸福!

前段时间,网络上对小孩的作业问题,各路家长发表着各自的意见,有说,我们家长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被孩子的作业给绑架了;有说,督促一个小学生的回家作业,怎么比上班还累啊;更有甚者说,陪孩子做作业,我好像要得焦虑症了,家里整天一个咆哮一个哭的……。如何让孩子又快又高效率又和谐的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呢?今天我作为四年级小孩的家长,给大家支3招。

第一招,独立完成,安静学习。可能每家的孩子不同,但大部分写作业\"累”的小孩,首先是\"坐不住\",一有问题就问家长,不能独立地完成作业。在以前我也是直接告诉她,简单处理,但后然演变为无论大小问题,只要稍稍看看心中无数,就开始问,而且到考试时当初不会做的,由于一知半解,仍就做错,真是坏处多多。从三年级起,我改变策略,放了学不直接回家,到附近图书馆,写完当日作业再回,在人比较多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说话声音小多了,人也安稳多了,起先她还不怎么适应,做一做作业跑过来说几句悄悄话,渐渐发现会影响别人,她也就不敢走来走去,就象平时教她的,\"不认识、不会写的字,查字典\",再复杂点不会的题目,回家请教\"度娘\",就这样,做作业的效果与效率都得到提升,改掉了做作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的状况。

第二招,限时完成作业。小孩平时生活中都有摩摩蹭蹭的习惯,不仅仅停留在写作业的时候,要改掉它,只能限定时间。比如,今天语数英科都有作业,语数均在2个作业以上,英科则1个作业,一般规划在一个小时左右,口头作业除外,这个时间一般看每个小孩实际情况而定,观察她做作业的精神状态,如果比较懈怠则说明她的心思不够集中,需要点激励机制;如果比较积极,那就不必过多打扰她。长期坚持,不仅仅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而且对小孩毅志品质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三招,管理好双方的情绪。记得有一次,小孩考得成绩一般,路上双方的情绪已经逐渐激动起来,那天没马上让她做作业,而是吃过晚饭一起去散步,校园体育馆里正组织全省少儿散打比赛,由于她平时在练跆拳道,马上被吸引了,看得津津有味,半路还说:\"哎呀!还有作业没做完呢,不然全看完。\"再和她谈考试成绩的事情,立马接受批评,并保证会进步,在这时候作业也就高效的完成了。

以上这三招,虽然可能做不到立竿见影,但只要长期坚持,不仅作业能高效完成,而且成绩也会相应提高,尤其对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起到一定作用。

下面来说说我们自己,作为家长,也不能盲目的只要求小孩,而不检查一下自身,一对焦虑的父母是培养不出情商与智商双高的小孩。最近网上流传的“佛系妈妈”,概括为“见识过各种糟心情况,修炼成冷静、淡定、平和的心态,面对任何状况,都泰然处之。”举例之,小孩晚饭不吃或吃得较少,佛系妈妈:“不吃拉倒,饿了自己会吃”。所以和孩子相处,也要做一个冷静的家长,智慧的家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是我陪伴女儿四年学习生活所积累的一点点经验,与大家共享,最后祝各位读者家庭美满幸福!

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作为父母应该遵循的:

1.言传身教。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2、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给孩子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重播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作为父母应该遵循的:

3、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教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例如,当孩子要养些花草动物时,家长在答应前,可以让孩子承诺定时浇水或给小动物喂养等。

4、培养孩子的耐心。

心理学家提出了用“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则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放学回家后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或玩耍;让孩子学会忍耐,先面对痛苦解决问题,事后享受的快乐才会更大。否则尽管他们智力不比人差,成绩却因不肯用功而落后。

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作为父母应该遵循的:

5、让孩子体验成功。

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家长,请帮帮你的孩子


一个孩子的学习,如果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学习上得不到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

六岁半的小春就是这样一个在学习上得不到父母关心的孩子,母亲说:“我们很忙,哪有时间管他啊!”这话很冷漠,很刺耳,让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个母亲之口。瘦弱的男孩小春,上课不是很专心听讲的小春,回家无人辅导学习的小春,学习上已有些落后的小春,那天家长会上低头默默坐着的小春,孤单得像一只被遗弃的小鸟。

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小男孩,是缘于他的爷爷。那天是开学前的幼小衔接报名,一个老人走进教室就大声抱怨,他抱怨天气太热,路途太远;他抱怨学校撤并,没有校车接送;他抱怨不是正式报名,还要上四个半天;他抱怨……好在那天我心情特好,一直微笑地听着,不跟老大爷一般见识,只告诉他这几天可以不来。然后我就注意到了他身边一直沉默的小男孩,我甚至有点替孩子感到尴尬。还想:以后这个孩子分到哪个班,摊上这样的家长还真有的受!

结果,小春同学来到了我的班里,每天布置的拼读作业,家长几乎不签名,小春的过关情况也很不能让人满意,因为他是班中两个坐车的学生之一,平时根本碰不到家长,打电话过去,得到的就是开头那句话。

周五开家长会,发了通知和两遍校讯通,嘱咐孩子们一定要让父母中的一位来,开始家长们都在大会议室里集中听讲座,然后到后操场观摩新队员入队仪式,仪式结束,家长们一个个站到了孩子的身边,牵起孩子的小手回教室,那和画面真的很感动人。也在此时我才发现小春家长没来,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走着,我连忙拉过他跟媛媛小朋友一起走,因为媛媛爸爸此时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课。然后回到教室,其他小朋友坐到了家长的怀里,没有家长到来的小春只好孤孤单单地独自坐在座位上。

后来我给小春妈妈打了电话,她说自己忘了今天开家长会,我告诉她今天的活动安排以及孩子的孤单,希望她向自己的孩子解释一下,她母亲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是那句话:“我们都忙,哪有时间管他啊?”这真让我替她的孩子感到难过。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仅仅只是抚养。像小春父母这样的家长,真希望你们好好帮助孩子。

育儿知识:家长如何帮孩子打理压岁钱?


随着经济的发展,晚辈们收取的压岁钱也是水涨船高,一个年过下来,有的是数千元,有的是上万元,这也给家长帮助孩子打理压岁钱提出新的考验,南都记者了解到,家长打理小孩压岁钱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有培养理财型、劳动回报型、部分抽取型等。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晚辈们收取的压岁钱也是水涨船高,从十元、几十元,到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样的红包变化,也给家长帮助孩子打理压岁钱提出了新的考验。

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

家境殷实的陈小姐去年决定陪儿子去美国读小学三年级。起先陈小姐并没有决定这样早把儿子送出去,但不少朋友在国外,在这些年带儿子出去旅游的过程中,朋友及丈夫都劝她带儿子出国读书,关键是儿子小佳在美国旅游期间喜欢上了国外的环境氛围,强烈表达了去国外读书的愿望,这最终促使陈小姐辞职专职陪儿子去国外读书。由于家庭条件不错,小佳每年都能收到上万元红包,这些年积存下来已有十多万元。“想当年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个条件,都是十元、二十元的红包,而且还全部要上交给父母,没有压岁钱的概念,也没有理财概念。”陈小姐说,自己决定从小培养儿子的理财意识,一开始就给儿子办了张银行卡,密码也告诉儿子。从儿子上幼儿园起,陈小姐就开始告诉儿子,这是他自己的钱,可以通过一些理财的方式增值,增值部分他可以抽取20%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书籍。

从上小学起,在父母指导下,小佳已慢慢懂得通过部分定期存款、部分定期购买理财产品,及部分委托父母购买股票的方式来理财的不同,及收益不同,每年平均收益率能达到8%左右,而且可以从收益中抽取20%购买玩具和书籍。“一是培养他理财的概念,让他从小有这种意识,二是控制他花钱,避免他因家庭条件好就乱花钱,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陈小姐说,在这种引导下,儿子已经开始有理财意识。

红包得给孩子留一点

“小时候过年收到的红包也有几百元,当时心里美滋滋的,可一过完年就被爹妈全收回去了,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失落。”严小姐说,为此,她后来决定等女儿懂事后不这样做,满足女儿收红包的美丽心情。

严小姐说,现在条件好了,每年女儿收到的红包都有三四千元,她给女儿定的原则是,少的话就是留一半,多的话留四成,作为平时零花钱,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请同学吃东西,但是要记账。“而且我定了个要求,如果第一年零花钱用得合理的话,第二年预留则更多。”严小姐说,这样培养女儿的理财意识,也让女儿懂得节约,并从合理节约中获得奖励,效果不错。

干活才奖励一点红包钱

为了培养儿子的劳动意识,李先生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从红包使用开始。“以前儿子小的时候都是请钟点工,或大人自己做家里的卫生。”李先生说,儿子读到小学后,他们决定让儿子做家务,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李先生说,儿子以前收到过年的压岁钱,总会提出要求自己留一部分使用,但担心小孩乱花钱,李先生并没有完全满足这一要求,而是与儿子商量达成协议,可以通过做家里的卫生来获得报酬。“现在多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孩的自理能力都比较弱。”李先生说,让儿子做家务,一是锻炼他的自理能力,二是让他从小懂得获取金钱必须靠努力的道理。李先生定的要求是,扫地拖地一次20元,洗碗一次10元。一个月下来,李先生的儿子也能通过劳动挣到几百元,但由于是自己劳动所得,李先生儿子从不乱花这些钱,而是都用在购买书籍或学习用品上。

“拯救男孩”从妈 妈做起


“拯救男孩”从妈妈做起读过了《拯救男孩》这篇文章后,我感觉自己茅塞顿开,不再认为**是个淘气顽皮的孩子,相反,觉得**越来越乖。

我也明白了,男孩的天性是什么。

引用小巫老师博文里的一段话:

“男性是一个空间的动物,他需要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实践,来发展他们的身体和大脑。相对于时刻有人陪伴的生活,男孩子更需要独立的私人空间。相对于“安静”“读书”“写字”这些女孩子比较适合的学习方式,男孩子更擅长在自由的空间里奔跑,经由身体的感受丰富大脑的认知,他们需要身体的冲撞,强烈的运动,启动大脑灵活运转的开关。他们通过冲撞,通过奔跑,通过快速变化的景观,活跃大脑的思维,认知身边的世界。现在状况时,独立的空间被养育着,父母、老人完全侵占了,生活的经历也被压缩到极其狭窄的范围里,在这样的环境中,男性的优势处于被抑制和弱化的状态,他们逐渐失去了个性成长的空间。”

我承认,**很顽皮,很不老实,总是不闲着,总是不停的在动。我甚至都怀疑过,**是不是有点多动症啊。现在总算是明白了,是自己不够了解自己的儿子。身为男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好动、顽皮,这是他们的天性,我之前总是试图要改变他,现在想想,我为什么要改变他的天性,那不是成了逆天而为了吗?为什么要说自己的孩子顽皮,为什么要说他不听话。不要总是找孩子的原因,试问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他们活动的机会,足够他们活动的场所。既然要选择接纳孩子,就要承认这个好动的事实,就要陪他一起动起来。如果说,一个男孩子,从小就像一个小姑娘那样的听话,那我们是不是会更担心。谁也不愿意,把一个男子汉培养出娘娘腔吧。

说了这么多,总结只有一句话,我要陪**一起动起来。

屡屡思绪,以前教育**的时候确实忽略了这点,我也说过“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类的话语,现在想想,其实并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提出的要求太多太高,孩子达不到我们要求的标准,不听话是相对而言,如果我们换一种理解方式,是不是孩子都会变成听话的呢?

男孩子本来就好动,再加上他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就构造出了一个“顽皮小子”,如果我们把“顽皮”看成是这个小子的优点,那是不是就是另一回事了呢?

还有点一最关键,就是家长的耐心,在“拯救”男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因为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转变这个观念,事实上,“顽皮”这个概念在我们的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顽皮”是男孩子的天性。切记!切记!

**喜欢在屋子里跑,一圈一圈的,之前,我总是怕他磕着碰着,不让他乱跑。但是现在,在保护**安全的情况下,我和他一起跑,一起玩捉迷藏。我藏在屋子里的某个角落,他找不到我就会发出咯咯的笑声,我不清楚,为什么找不到妈妈还笑得这么开心。但是只要他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我就满足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