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指点:宝宝吃饭困难支招《吃饭进步棒宝宝》

宝宝入园 小班教育笔记吃饭 07-30

导读:我们还布置了“我是吃饭棒宝宝”,谁一天三顿饭都能吃得好就可以成为“我是吃饭棒宝宝”中的一员,可是在周三吃中午饭时,几名幼儿都吃完饭去贴小贴片了,何玲喜忽然对我说:“老师,我不想贴小贴片”,我低头看她碗盘中还有许多的饭菜。

我们班的幼儿吃饭都较为困难,每顿饭几乎都是吃一半送回小灶一半,为了引导幼儿不挑食正常进餐,这周我们在进门处墙角布置了“我吃饭香”互动内容,幼儿吃饭时不挑食能把自己一份饭菜吃光,同时又能注意保持桌面、地面干净就可以往自己的大苹果上,贴一个小贴片,以示奖励,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还布置了“我是吃饭棒宝宝”,谁一天三顿饭都能吃得好就可以成为“我是吃饭棒宝宝”中的一员,可是在周三吃中午饭时,几名幼儿都吃完饭去贴小贴片了,何玲喜忽然对我说:“老师,我不想贴小贴片”,我低头看她碗盘中还有许多的饭菜。

熹熹的话给我感触很深,这种方法是否忽视了一些像蒙蒙一样,本身饭量就小,经常不怎么吃主食的幼儿,以及生病了,食欲不好的幼儿,思考后,我开始调整了这个内容,每天不仅凭“我是吃饭棒宝宝”,还增加了一项就是评:“我是吃饭进步棒宝宝”,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照顾到全体幼儿,使活动内容能对大家都起到激励促进作用,而不至于使一部分幼儿,由于总得不到小贴片,情绪越来越抵触。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宝宝拼拼拼、宝宝吃饭饭


宝宝拼拼拼我们班里有不少的宝宝特别喜欢拼图形,特别是我们班的茹茹和豪豪拼的图形最快.首先,我把要拼的图形给他们画在了一个纸箱上,然后把我画出来的几个宝宝最喜欢的小狗,小猫,小汽车,给他们剪了出来,分别都画了五个,每个小朋友一人一个图形,看谁拼的最好最快,于是宝宝们就开始兴奋起来,我把这三个图形给宝宝们都打乱了,他们就开始找啊找的,拼了有6分钟,茹茹就把小狗和小猫拼了出来,然后我就跟我班里的小朋友说,茹茹是第一个啊;还有没有拼出来的啊,豪豪一口气站了起来说;我拼完了。

我当时就笑了,不一会,宝宝们就开始一个一个的跟我说我拼了只小狗,我拼了只小猫,最后,每个小朋友都拼完了时,小朋友就拿着自己的成果告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心里是多么的开心,快乐啊。

宝宝吃饭饭

何婷婷

开学时,我们托班的小朋友不会拿勺子,吃饭时我们还得喂了才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班的小朋友逐渐的都会自己吃饭了,而且吃饭时一点也不会浪费,特别的听话,我们心里也觉得很开心。

每当吃饭时,我们都会给小朋友们演奏一首歌曲,这样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很开心,为了宝宝安静的就餐,饭前五分钟我们会给他讲故事,以稳定他们的情绪,能好好吃饭,同时,我们还给宝宝讲一下吃饭前要洗手,这样肚子才不会长虫虫,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的可爱,自己的碗里没饭了,会跟老师说,老师我吃完了,我问他们还吃吗?他们笑着说老师我吃饱了。我当时就想开学的时候什么也不会,话也不怎么会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竟然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感觉很不错。

不爱吃饭的宝贝


开学已经两周时间了,每次吃早点、午饭、午点,轩轩都很被动很不乐意的,同一组里的小伙伴们都陆续搬着小椅子到桌子旁边去入厕洗漱了,唯独他一个人坐在中间的位子上,身体侧着靠在小椅子上看着,老师也鼓励宝贝自己动手搬椅子,小家伙就光摇摇手不愿意搬过去用餐,在老师的帮忙下搬着小椅子牵着宝贝一起过去,小家伙也很勉强的,带着宝贝洗手入座后,他就扒在桌子上不愿意自己独立进餐,老师边鼓励边哄着喂给他吃,小家伙才勉勉强强的吃个三四口就又转头不肯吃了。而且他就只要吃白米饭,不管是荤菜还是蔬菜,伴着米饭里喂到他嘴巴里,立马就全吐出来了,摆手示意不要吃,掘强的小脾气就凸显出来了。

轩轩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班里其他小朋友相比相对来说比较弱,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是家长过分的溺爱包办代替。锦轩在家中主要有奶奶照料,由于隔代宠爱,奶奶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喂他吃饭,帮他穿衣服,导致孩子在家中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缺少练习机会,久而久之他跟不上他的年龄阶段所应该有的生活自理能力。.

采取的策略:

1.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把宝贝在园的表现实事求是的反应给家长,建议家长能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家园合力,让孩子在家中也能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得到锻炼。

2.建议幼儿的爸爸妈妈多于幼儿相处,让父母担负起教育的重任,要给予宝贝树立自信心,帮助宝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和奶奶也进行交流,让奶奶也初步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不要总包办代替。

宝宝吃饭“七分饱”更易长高


按照一般规律,一个人的身高所受遗传因素影响占到了70%-80%,另外20%-30%的后天因素是可以掌控的。父母只需注意喂养方式,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就能将孩子的身高潜力发挥到极致。

宝宝喂养七分饱最好

对于宝宝来说,全身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它们的活动能力较为有限,其中消化系统更是如此。父母在给宝宝喂食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使宝宝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特以“七分饱”最佳,这样既能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又不会吃得太饱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

否则,宝宝长期吃得过多,极易致脑疲劳,造成大脑早衰,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此外,吃得过饱还会造成肥胖症,从而严重影响骨骼生长,限制宝宝身高发育。

Tips:避免吃过量妙招

1、给宝宝的喂食量要少于你想象的量,如果孩子吃完不够的话,让他自己再向你要。

2、当宝宝开始不专心吃饭,或说“不要”的时候,应拿走食物,不要迫使孩子多吃。

3、让宝宝慢慢进食,这有助于提高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并可调节进食量。

教育随笔:我们都是会吃饭的好宝宝


《**区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点》是从上个学期就一直学习的文件,里面的内容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字眼都蕴含这深刻的道理,上学期我写了关于《**区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点》里的午睡环节,在午睡环节中,了解到了在幼儿园午睡活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餐前活动中一些重要的要点,以此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我目前带的是小班幼儿,在班级中总会出现一些挑食、偏食的小朋友还有一些不怎么会使用餐具的幼儿。我们班的毛宏伟小朋友是班级年龄最小的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大的幼儿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在吃早餐时,都会有鸡蛋,或者鹌鹑蛋,其他小朋友都是将他们弄成两半放到碗里面,而毛宏伟小朋友总是喜欢用她的手,去将鸡蛋或者鹌鹑蛋一片一片的剥开,弄得到处都是,每次都是保育员收拾“残局”,问他为什么总是用手,他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我“老师我不会”。在后面的观察发现中,他其实什么都会,只是不是那么的熟练,在家爸爸妈妈也是锻炼他的自理能力,他也在不断的成长。

挑食的情况很常见,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在幼儿园中,幼儿的食谱都是根据幼儿每天应该摄入多少营养,而搭配的,营养价值很高,因此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方式。家园配合,引导家长根据幼儿园作息时间调整晚餐时间。适当搭配能锻炼幼儿咀嚼能力的食物;通过情景游戏、故事、儿歌等。

在幼儿园进餐时,可以通过介绍菜品,增加幼儿的食欲;餐前活动时开展平静而舒缓的活动都有利于幼儿进餐。

在《**区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中学到的不止这么多,但我会付诸于实践中,让幼儿都能茁壮的成长。

争做爱吃水果的好宝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争做爱吃水果的好宝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冬季来临了,空气干燥,宝宝身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

而许多新鲜“健康”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是冬季养生保健的最佳辅助食品。

为了让孩子了解吃水果的好处和更加喜欢吃水果为主题,实验幼儿园举行了“争做爱吃水果的好宝宝”活动。

1、通过《爱吃水果的牛》这个童话故事:一头牛吃了许多水果,身体好,不感冒,还能挤出各种水果牛奶,从而引出希望大家也能做个真正爱吃水果的好宝宝。

2、以提问的形式:请孩子说出常见水果的颜色、大小、形状以及种类等。

3、让孩子制作水果拼盘,在制作水果拼盘的过程中提升了孩子知道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进一步引导幼儿多吃爱吃水果。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多吃爱吃水果;都能像“爱吃水果的牛”一样那么幸福、甜蜜地享受各种水果。

关于“争做爱吃水果的好宝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你是个很棒的宝宝


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中,老师大多喜欢“安静”、“乖巧”、“听话”的宝宝,可中班的宝宝们用俗语来讲,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久而久之“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会容易被“另眼相待”。

每次写教育笔记,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出一个小主人公——刘磊磊。刘磊磊性格比较犟,并且不爱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容易从他身上发现问题。我记得他妈妈跟我说过:“我这个孩子性子犟,你不对他凶一点儿他是不会听的!”我听后笑着回答:“我来试试看!”

一次,我上课呢,有位小朋友刚从兴趣班回来,站在外面打不开门了,刘磊磊第一时间跑过去打开了门。我亲他一大口:“宝贝儿,你真棒!我看得出你是个乐于助人的乖宝宝!”我这一表扬,他一下子变得很害羞。时间一长,我发现他喜欢干一些让老师高兴的事情。比如:上课时,有小朋友打闹,他会主动去制止那些小朋友、看老师的杯子空了,去帮老师打一杯水等等。在他的心中,他知道,我只要做对了,老师就会非常喜欢我。

其实每个孩子天性都是善良的,只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不同。换一种方式与其交流,结果也就变得不一样了。

三个小游戏帮助宝宝改掉口吃


学说话期间宝宝口吃,父母一般都会很着急,怕形成习惯改不了,偏偏有时候父母越让孩子改,孩子越改不过来。其实孩子口吃是由于语言练习不够造成的,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口腔运动,慢慢把口吃的情况矫正过来。口腔运动具有健脑的作用,它能使面部血液循环加快,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经常做口腔运动,可以使孩子吐字清晰、讲话流利,对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

下面介绍的口腔运动都很简单,不妨把它当作一个游戏,和孩子一起做。

一、唇部运动

嘴巴张大说“啊”,持续3~5秒。

嘴巴咧开说“一”,持续3~5秒。

撅嘴说“呜”,持续3~5秒。

嘴形从“啊”到“一”,连续做3~5次。

嘴形从“啊”到“呜”,连续做3~5次。

嘴形从“呜”到“一”,连续做3~5次。

嘴巴用力闭紧向内吸,发出“啵”的声音。

二、舌头运动

将舌头伸长到最大限度,持续3~5秒。

舌头快速伸出、缩回,连续做3~5次。

舌头分别伸向左、右嘴角,持续3~5秒。

舌头分别伸向上、下嘴唇,持续3~5秒。

舌头伸出,按顺、逆时针方向各转1圈。

将舌头放在牙齿面上,左右移动做清洁牙齿状。

三、脸部运动

用手轻拍脸颊、下巴和嘴唇。

紧闭嘴唇,吹起使脸颊膨胀。

用力吸气,使脸颊凹陷。

做各种表情牵动脸部肌肉。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如吹泡泡、吹蜡烛、使用吸管等等都是很好的口腔运动。另外,注意在孩子说话出现错误时,不要大声训斥他,要有耐心地细心教导;和孩子说话速度不要太快;不要与其他口吃的人频繁接触;对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不要强迫他改用右手。

低龄宝宝入园指南


导读:小年龄段宝贝入园一方面满足了妈咪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给妈咪更多的苦恼。妈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紧紧的:宝贝那么小,他在幼儿园会遭遇些什么呢?他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 

为了满足妈咪的需要,不少幼儿园已经敞开门户,开始招收小年龄段的宝贝入园。小年龄段宝贝入园一方面满足了妈咪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给妈咪更多的苦恼。妈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紧紧的:宝贝那么小,他在幼儿园会遭遇些什么呢?他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

妈咪有什么苦恼?

每到宝贝准备入园时间,无论是网上论坛还是朋友聚会,到处都是一片唉声叹气之声;也有不少妈咪来邮件来电话,倾诉她们的烦恼和疑虑:宝贝刚上幼儿园,天天早上哭着不肯去,甚至夜里睡梦中哭醒。

妈咪每天早上送到门口,宝贝总哭得一塌糊涂,可老师说,妈咪刚一走,宝贝就好了。这到底是老师安慰自己,还是小宝贝是个超级小演员?宝贝明明前两个月挺爱上幼儿园的,可现在突然不肯去了。妈咪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幼儿园对宝贝不好,还是自己的宝贝太脆弱?

宝贝的困难在哪里?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以后,我从家长和老师两个角度,对宝贝入园问题做了观察,据我观察分析,宝贝入园的困难来自两方面:恐惧感和不适应。

与我们小时候的传统社区环境相比,目前独生子女家庭里的宝贝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因而对陌生环境适应较慢。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宝贝对幼儿园不了解,自然产生恐惧感。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与宝贝熟悉的家庭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宝贝要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让宝贝爱上幼儿园?

1、消除恐惧感

借鉴国外的做法,我们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宝贝入园前几天进行陪护,让宝贝在安心的情况下对幼儿园进行探索考察,慢慢熟悉幼儿园,这样能够消除宝贝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我们也尝试过从亲子班入手,让宝贝一点点熟悉幼儿园环境,然后再过渡到幼儿园的方法,也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在有不少幼儿园组织新小朋友参观,老师到小朋友家家访,集体办入园前的亲子班等等,都是帮助宝贝了解幼儿园的好办法。

妈咪可在宝贝入园前多带宝贝参与这些活动,通过这些方法,不少敏感的宝贝都可以平稳地度过入园适应期,让焦虑的妈咪松一大口气。

2、提高适应能力

宝贝对幼儿园没有恐惧感之后,是不是就一定爱上幼儿园了呢?也不一定。还会有一些宝贝存在着对幼儿园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一般那些在家里比较娇惯的宝贝表现得更为强烈一些。

有的大人对宝贝的培养不够理性,以为爱就是替宝贝做事,就是立刻满足宝贝的一切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结果造成宝贝自理能力弱,过度自我中心。从家里的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宝贝转,到幼儿园里两个老师带二十几个小朋友,宝贝得到的关注锐减,这对宝贝是个考验。在幼儿园里宝贝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又要学会和别人相处,每天有一定的活动安排,想玩的东西也不一定马上能拿到手,这又是一种考验。宝贝每天遇到的小挫折增多,自然变得不开心,一些从未出现过的问题——比如打人——也开始出现。

要帮助宝贝减轻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其实需要家长早早准备。儿童需要通过做事发展自身。替代宝贝做事,是剥夺宝贝的发展机会。家长应该在宝贝很小的时候,就不怕麻烦,为宝贝创造自己做事的机会,培养宝贝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妈咪对宝贝的关注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宝贝逐渐走出自我中心,了解他人也有需要,了解与他人相处的规则,以减少宝贝今后的挫折感。

尤为重要的是,家长要意识到,宝贝从家庭走进幼儿园,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耐心地帮助宝贝消除恐惧感的同时,坚定地帮助宝贝战胜不适应。

3、妈咪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宝贝的哭闹看得太严重

作为妈咪,当别人告诉我,分离时哭得泪人一样的儿子在我离开他的视野之后,很快就又开心地玩了起来时,也很不能理解。

但是,自从我自己创办幼儿园之后,我确实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所以后来我和家长们开玩笑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可以给你录下来。我们过去听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老师“赶”妈咪走,说“别磨蹭了,越磨蹭越哭得厉害”时,心里有些反感。可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头,甚至抱了宝贝离开的妈咪,她们的宝贝往往哭闹的时间更长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宝贝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发现,哦,我一哭,妈咪就能多和我呆一会儿!结果,妈咪的犹豫变相地奖励了宝贝的哭闹,他当然越哭越起劲了。

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奥妙,那么妈咪应该理性地处理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宝贝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大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宝贝刚进入幼儿园的表现看成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步,平静而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

以正确的方式了解宝贝在幼儿园的情况

宝贝入园之初,妈咪想了解宝贝在园表现时,可以向老师提问,或查看幼儿园的家园联系簿,

幼儿园也应该主动向家长说明宝贝的情况,但妈咪最好不要一见到宝贝便立刻问长问短,显得格外焦虑。

曾经有一位小朋友,适应得比一般宝贝慢。后来和家长聊起来,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奶奶很不放心,每天宝贝回到家,妈咪都要当着宝贝的面给奶奶打电话,报告宝贝今天哭了没有,看上去情绪是否低落等。家长如此紧张,对幼儿园如临大敌,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当然会传染给宝贝,进一步引起宝贝的紧张情绪。

让宝贝坚信上幼儿园是他的责任

当宝贝在家哭闹,不想上幼儿园时,如果您确信这只是宝贝不适应的反应时,可以淡然处之。入园期间,妈咪可以多陪陪宝贝,与宝贝多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但一定不要随便哄宝贝说:“好好好,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妈咪可以简单向宝贝说明:“宝贝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咪上班一样。”然后就转移宝贝的注意力,对上幼儿园的问题不再讨论,也不深究。这样的态度,会让宝贝认识到,妈咪的决心不是哭闹可以改变的。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能缩短宝贝哭闹的时间,减少大人宝贝的痛苦。

总之,随着幼儿园的管理日趋人性化、个别化,随着家庭教育的理念日趋理性化,相信更多的宝贝会平稳走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