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自信并非遗传而来,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在培养孩子的自信时,要关注易被常人所忽略的一些生活细节。
*在宝宝2—3个月刚刚学会微笑时,你就应该对他发出的每一次微笑都报以同样真诚的微笑。感受到重视和关注的宝宝的自信会随之大增。
*当宝宝半岁多在床上学爬时,你就应该对其做出由衷的赞扬:“宝宝爬得真带劲,宝宝真是好样的!”尽管他还听不懂你的赞美,但他定会体会到大人在肯定自己,由此他的自信会更加充足。
*宝宝刚刚学说话时,可能会把“牛奶”说成“牛莱”。此时不必急于纠正他的发音,更不要讥笑他。不妨耐心地等一段时间再教他,相信他肯定会做到字正腔圆的。要知道,在宝宝的学话阶段,来自大人的任何急功近利或冷嘲热讽都会让他丧失学习语言的信心。
*宝宝学用餐具时撒泼了饭菜,此时你千万不要为了避免麻烦而索性“代劳”。因为“行为倒退”会使得他对自己的动手能力产生怀疑。
*让宝宝多做点小事,如要求“把笔递给妈妈好吗”或“请帮爸爸关上门”等等。孩子每次完成尝试后,你都应该不忘作出道谢。无疑,成功和道谢都会使他信心备添。
*学会倾听宝宝的倾诉。只有通过耐心的倾听,大人才能发现孩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快速有效地予以解决。而每次宝宝心结的迎刃而解都可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其自信心。
*不要小看宝宝获奖的小红花、小金星——不妨将它们安置在宝宝房间的醒目位置。事实上,荣誉比赞扬更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准备一个玻璃柜,展出宝宝的手工、书法和图画作品。成就感也会平添孩子的自信。
*让你的家庭生活充满温馨——这会让宝宝心态宁静平和,而这种心态反过来又有助于宝宝“自我感觉”良好。
*注重培养宝宝拥有一颗“平常心”。要知道,如果一个孩子有了太多的“好胜心”,那么他就可能难以抗击波折或痛苦,甚至每每遇上失败或挫折便一蹶不振。
*为宝宝多多提供成功的机会。要保证孩子经常获得“成功”,便应该多多向他们提供种种他们“力所能及”而不是“高不可攀”的“任务”。
*表扬要及时、真诚、中肯、具体。有的孩子十分敏感,特别是对来自大人的表扬容易起疑,怀疑大人仅仅是“说着玩”。明智的做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孩子展现出他们“聪明能干”的每个实例及时作出具体的肯定。如说孩子“你画的花儿真美”,就比空洞地赞美“你是个出色的小画家”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给宝宝更多的关爱。儿童心理矫正专家早就发现,被包围在关爱氛围中的孩子,往往比那些缺乏关爱的孩子更具自信心。这是因为亲人的爱是孩子信心的依附和支持。
*自己为宝宝树立样板。想让孩子充满自信,父母自己首先也须有自信。
*引导孩子认可自己的长相。如可告诉他,他的个子虽矮,但动作灵活、形体健美同样值得称道。其实,孩子的许多不自信可能来自对自己长相的疑虑。
*耐心地听宝宝讲故事,宝宝唱歌时予以应和,宝宝说笑话时跟着会心地大笑——大人的参与往往使得孩子感到受到尊重,而这又是生成更多自信的催化剂。
*让宝宝结交尽可能多的朋友。赢得友谊本身便可激励宝宝克服失落或沮丧。
*帮助宝宝克服困难实现梦想。对五岁孩子来说,要自行制作一架模型飞机确实很难。但父母还是积极为孩子准备材料和图片,帮助他实现梦想。孩子从此对自己的才干更是信心十足。
*不妨面对孩子如实承认自己的过失,如骑车撞上了树等,让孩子知晓:人人都可能犯错误。这样在他自己有过失时便不会陷入自暴自弃的泥坑难以自拔了。
*严禁体罚。因为打骂可以对孩子的自尊、自信起极大的负面影响。
*带领孩子参与种种社区活动和旅游活动。见过世面的孩子往往更具自信。
*不要刻意改变孩子的个性,因为这只会让他感到不安和悲观。不妨顺其自然再善加诱导。
*有意淡忘负面的经验或经历。幼儿的自信丧失可能是以前某些负面的“经历”使然。故父母不妨有意帮助孩子淡忘,如最简单有效的办法闭口不谈。
*让孩子参与家中某些事情的决策。如购物时可征求他的意见:“你看买哪一种灯好看?”主人翁的感觉会使他觉得自己的重要,进而会进一步肯定自己。
*多说几遍“我相信你能行”。这句话对宝宝有一种潜在的激励力量,特别在孩子退缩畏难时可起到鼓励之效。
*当然,自信也应有“度”。大人对宝宝的夸奖和鼓励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对于个别自满的孩子,不妨在他旁边敲敲边鼓,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自以为是的“超人”宝宝和缺乏自信的宝宝同样是不受欢迎的。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调查,长期暴露于电视环境中的婴幼儿,将减少从家长那里听到或自己学说的词汇量。
华盛顿大学的儿童行为学研究专家克里斯塔基斯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实际调查研究。他说:“在一般的家庭中,显而易见的是,听得到、看得见的电视声音与画面,减少了婴幼儿与其照料者交流与说话的机会,这对婴儿的语言发育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对美国家庭的调查发现,有大约30%的家庭有开着电视但不看电视的习惯。这种习惯对初学走路阶段的婴儿是非常有害的,会影响婴儿的语言发展能力,进而影响婴儿的脑部发育。研究者警告说,大人不要把电视当作哄婴幼儿的“工具”,电视不仅不能“照顾好”婴幼儿,反而会减少婴幼儿与成人的直接交流,进而影响婴幼儿的认知能力。
研究还表明,除语言表达迟缓之外,过多看电视还会导致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迟钝。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解释说,这是因为语言发展是婴幼儿脑部发育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房间中电视每打开1个小时,电视前的婴幼儿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说:“通常情况下,照料婴幼儿的成人每小时对孩子说大约941个单词。
但研究发现,一旦儿童面对电视,1小时之内大人的话语减少770个单词,与孩子的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2岁以下婴幼儿不看电视,年龄稍大儿童每天看电视不要超2小时。
本报讯研究者表示,那些经常喜欢把电视当作哄孩子工具的家长应该注意,不能让孩子过多沉浸在电视环境中。
目前,看电视多的坏处都被一一批过。比如,孩子长期看电视,会造成近视、远视、斜视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电视会剥夺孩子的思考力;对电视的过度关注,会让婴儿忽略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不愿和他人交流,甚至出现“电视自闭症”。日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要让2岁以下婴幼儿看电视,年龄稍大的儿童每天看电视也不要超过2小时。另外,有专家建议,哺乳和进餐期间应关掉电视,不要在婴幼儿居住的房间里摆放电视机等。还有专家建议,3岁前的儿童每周看电视最好不要超过2次,每次不超15分钟。做父母的应该加强与婴儿的直接交流。
整理了宝宝的亲子阅读赶紧做起来吧,希望对父母了解孩子智力开发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是给宝宝看书的最好时机?答案是: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可是,很多的爸爸妈妈会质疑,这么小就给他读书有意义吗?孩子根本连话都听不懂。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时候给孩子读书是有意义的。
很多第一次当妈妈的人都觉得,在宝宝出生以后,照顾宝宝的起居是最重要的事情,每天准备好宝宝的饮食,准备好宝宝要穿的衣服,准备好宝宝的玩具……一件件事情都需要爸爸妈妈去做。
其实,爸爸妈妈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早一些让宝宝开始阅读。大部分的爸爸妈妈对亲子阅读的要领还停留在宝宝认字以后,如果爸爸妈妈现在脑袋里还是这种想法的话,那么就OUT了。
如今时代在变化,在孩子一出生后就可以开始阅读了,爸爸妈妈千万要抓紧时间呀。
1.零岁也能亲子阅读
要刚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宝宝开始进行亲子阅读想想的确是有些难的。不过与其说是亲子阅读,其实这就是妈妈在宝宝的身边给宝宝讲故事罢了。那么,讲故事和亲子阅读的区别是什么呢?
其实两者是差不多的,都是爸爸妈妈给宝宝讲一些书中的故事或是故事中的情节。相关专家提醒爸爸妈妈,孩子阅读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点让孩子接触语言有助于孩子的听力发育,同时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非常好的。
2.六个月宝宝要听书
宝宝在半岁以后,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听懂一些爸爸妈妈说的话了,但这个时候宝宝大都以倾听为主,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多在宝宝耳边给他讲一些故事。
另外,妈妈也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电子书箱产品,其实,书店里面有很多为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设计的音频书籍,孩子的小手触摸一下书页上的图片或文字,就会有专门的软件跟宝宝进行对话。
六个月大的宝宝会特别喜欢动物类的电子书籍,所以,当他听到动物的声音时,他会兴奋的手舞足蹈,这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多的好处。
3.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爸爸妈妈的坚持。所以爸爸妈妈在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能自己今天心情好就给宝宝说故事,陪孩子说说话,不高兴了就对宝宝不管不顾的。
爸爸妈妈最好是能够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然后在一个轻松温馨的环境下陪孩子亲子阅读。亲子阅读能够促进宝宝的听力发育、语言发育、智力发育。另外,在爸爸妈妈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还能够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所以,爸爸妈妈一旦开始给宝宝讲故事了就要坚持下去,不能三分钟热度。
4.重复阅读并没有什么不好
有的爸爸妈妈会有疑问,一个故事反复给宝宝讲了很多遍,为什么宝宝还是想要再听。儿童成长专家想跟大家说的是,宝宝一直想要听同样的一个故事,其实是好事。这说明宝宝喜欢这个故事,他想通过一直听这个故事来更好地进行理解,发挥他丰富的想象能力。
整理了如何让宝宝说话更清晰,希望对父母了解孩子智力开发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听不懂孩子说话的问题,他们说的话好像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语言,只有他们自己可以听懂,而父母无论多么仔细听也还是听不懂。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太担心,这是由于宝宝正处于语言探索阶段呢。
那么,在语言探索阶段,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宝宝提高语言能力呢?
一、创造语言环境
家长应让宝宝处在语言丰富的环境中。首先,父母及家人应该多与宝宝沟通,并且在宝宝语言发育期让宝宝自己说出来。专家指出,现在宝宝语言发育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宝宝可以不用说出口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这就无法刺激宝宝的语言发育。
并且,家长可以多给宝宝讲故事或者说唐诗,可能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像是对牛弹琴,但其实宝宝在听的时候已经在吸收了。等宝宝会说话了之后,你会惊喜的发现他居然会背诗!
二、多鼓励宝宝说话
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小宝宝也不例外。如果当他说出一个之前没说过的词,或者是一句没说过的话,而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及鼓励,就会刺激宝宝更多的表达。因此,在宝宝说了应景的话,或者突然会背了句诗,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宝宝信心大增,就会更爱说话了。
因此,在宝宝语言发育期间,家长要给予充足的语言环境。即使宝宝还不会说,家长也要在生活中随时告知物品的名称,语速要缓慢、重点字要重音、重复,这样会加深宝宝的印象。
还要在宝宝第一次说出单词或者句子的时候给予充分的鼓励,增加宝宝的自信心,让宝宝从“会说话”逐渐变成“爱说话”,这样宝宝的语言就可以既说的多又说的清楚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