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暗示,可能帮助孩子也可能害了孩子。积极的暗示让孩子充满自信,主动而积极地面对生活;消极的暗示让孩子自卑、意志消沉、失去自信和主动的勇气。父母应审视自己的言行,看看你带给孩子的,是正向的积极暗示,还是负面的消极暗示。
事例1:周末我在家教儿子算术题,一开始我很有耐心,儿子也听的很认真,给儿子演示了几遍之后,我想考考儿子,就开始出问题。
“1+1等于几?”儿子很快答出来了:“2。”
“那2+2等于几?”儿子想了想说:“4。”
儿子挺聪明嘛!于是趁胜追击:“2+3等于几?”
儿子想了半天也没回答我,我有点急了,跟他说:“你有2颗糖,妈妈又给了你3颗,现在你有几颗糖?”
儿子还是茫然地看着我。我本来就是急性子,拉过儿子的手,提高声音说:“你好好数数自己的手指头,两个手指和3个手指加在一起时多少?”儿子继续摇头。我不得不皱起了眉头,忍不住把记数道具扔在桌子上,真想不通,这么简单的问题儿子怎么都不会。
分析:这位妈妈无疑在行为和语言上都直接暗示孩子,他做得非常不好,是个笨孩子,连简单的算术都不会。孩子这个时候会非常沮丧,为自己的“不会”忐忑不安,对自己做出“我很笨”的判定。在孩子不会的时候,家长应该思考,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还是孩子的能力未到,或者他当时并不能专心学习……而不是武断地传递给孩子“你很笨”的信息。
事例2:假期我们带着宝宝和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玩,在游乐园的时候,好几个小朋友都嚷着要坐过山车,一个朋友说:“小优跟哥哥姐姐一起去。”我看看小优,她小声说:“妈妈,会摔下来吗?”于是我告诉朋友说:“我们家小优平时胆子就小,还是不去玩了,会哭的。”后来我们去动物馆的时候,小朋友们可以和大象合影,别的小朋友都抢着去,朋友说:“小优不拍吗?”我看看小优涨红的小脸,赶紧帮她解围:“大象看起来挺吓人的,小优胆子小,不敢靠近它,还是算了,你们拍吧。”
分析:妈妈的话可能是无意的,而且出发点还是为孩子好,但却会害了孩子。孩子还没有行动,父母的行为就已经给他贴上了标签,孩子本来也许还跃跃欲试的,但父母的话无疑会让他心里开始嘀咕:“我是不是真的做不好?”于是,孩子躲在爸妈的身后不敢尝试。父母不正确的、消极的暗示,无疑是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孩子活在这种错误判断的阴影下,渐渐地就真的不会了。心理暗示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尤其在孩子犹豫、不积极的时候,给孩子动力。而如果父母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不仅不能给孩子动力,反而让他产生逃避的心态和低落的情绪,孩子渐渐地会习惯自我否定。
事例3:周末我在家大扫除,调皮的麦兜跟前跟后,好奇地打量着我。观察了一会之后,小家伙开始提要求了:“妈妈,我也要擦地板。”看着他一脸渴望的表情,我就给了他一块小抹布,让他跟在我后面。小家伙立马卖力地擦起地板来,虽然他确实帮不上忙,偶尔还得让我收拾下烂摊子,不过看他一脸认真的样子,我还是忍不住夸奖他:“麦兜真厉害,都会帮妈妈擦地板了。”听了我的表扬,小家伙更卖力了,整整半个小时,麦兜居然没有半途而废,晚上我特意在全家人面前表扬了麦兜:“麦兜越来越能干了,都会帮我擦地板了,可懂事了。”吃饭的时候,平时最多事的麦兜居然乖乖吃了一大碗饭!
分析:这样积极的暗示对孩子才是有利的,首先,妈妈让他参与这个活动会让他变得比较积极主动,而妈妈的赞美,让孩子充满干劲,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个能干的孩子。妈妈的行为给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心:我需要你的帮助,你能做的很好。这有利于孩子肯定自己,认可自己,以后在类似的场景下,他也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成为一个主动有担当的孩子。
积极暗示对孩子的影响
1 积极的暗示对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非常有必要。
2 积极的暗示能让孩子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3 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当孩子在做意见正确的事情时,得到来自他人的积极暗示,他会在心里认可自己的做法,并将这样他认为不错的做法延续下去。
4 积极的暗示,对孩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让孩子更坚定地往美好的方向前进。
5 积极的暗示会让孩子相信自己,变成一个乐观、开朗的人,面对困难的时候也会更加勇敢和有耐力。
6 积极的暗示能让孩子更自信,从而可促进孩子的潜能开发。
善用暗示,让孩子更聪明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接受到的他人暗示主要是语言和行为上的,家长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下功夫,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1 积极的语言暗示
家长经常赞许孩子,正面引导孩子。如对孩子说:“宝宝今天很乖,自己主动吃完了午饭。”“宝宝今天和隔壁的小朋友一起玩时,主动让妹妹先挑玩具呢!”让孩子在你的语言间感受到你对他做法的肯定,产生自我认同。用孩子的优点和正确的做法暗示孩子,能让孩子乐意延续他的这些做法,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2 积极的行为暗示
孩子很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家长要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尽量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暗示,让他们所看见的、所模仿的,是良好的行为。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最直接和最形象的教材,因此,提供的信息,一定是要利于孩子的,不然就成为害了孩子的消极暗示。
消极暗示对孩子的影响
1 消极的暗示传达的是消极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多了,会让孩子形成消极的心态,变得多疑、恐惧、沮丧,也不能接受一点点挫折。
2 让孩子变得被动。消极的暗示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很不顺利,产生不良的情绪,因此采用消极回避的态度,没有积极去克服困难的动力。
3 消极的暗示让孩子的心理发展受挫。孩子在消极的暗示里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认识,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4 消极的暗示让孩子变笨。这是事实,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从家长和他人的暗示里读出“我不聪明,我什么也不会”的信息,他会自暴自弃,真的朝这个方向发展。
坚强是儿童不可忽视的品格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三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那么,父母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呢?
制定合理目标
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要具体明确,让孩子明白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达到目标。长期目标则要定得高、远,最好有具体榜样,使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并肯努力去实现。一个心中有目标的孩子,会表现得坚毅、顽强和勇敢。
给予自由空间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失败,他需要父母给予他不断尝试的机会,父母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活动,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孩子会在最终达到目标时,获得一份满足感,并因此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设置必要障碍
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困难中磨练出来的。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更要让孩子学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它。
适时激励表扬
赞扬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意志的锻炼。特别是对幼儿,父母要注意在孩子通过努力而表现出点滴进步的时候,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对于孩子都是鼓舞。
一般地说,胆怯的孩子意志品质都较为脆弱,父母更应该注意放手让他自己活动,积极鼓励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而天性活泼、好表现的孩子,要多给予指点,多约束,给他创造“逆境”,多设障碍,磨练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
据中华眼科学会上海分会近日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上海市青少年中,近视眼患者占1/3,目前这一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中。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曾对300名正视学生和300名近视学生的握笔姿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错误的握笔姿势、不当的坐姿、看书时光线欠佳都会影响学生视力。而导致近视眼的“元凶”并不是传统认为的眼睛离书本太近,而是错误的握笔姿势。
上海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王惕也指出:不正确的写字姿势确实会增加近视的发生率。如拇指与食指相碰、拇指与食指交叉等,调查发现,采用这些姿势的学生中,近视眼比例分别高达52.44%和53.82%。
当握笔的拇指与食指对捏或交叉写字时,手指容易遮挡视线,孩子看不清笔尖,就会低头或头向左歪,从而拉近眼睛与书本的距离。长此以往,不仅增加近视率,也会加深近视的度数。
因此,王大夫建议,当3~4岁的孩子模仿大人拿起笔涂鸦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笔杆应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并且两者不相碰,手指尖距笔尖约2厘米。
孩子学习时正确坐姿应是上身自然坐直,眼睛距书本33厘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沿一拳,笔杆与纸面保持60度的倾斜。
另外,孩子看书写字时光线不宜太强或太暗,虽然眼睛能因光线强弱作出适应性调节,但长期处于光线不足或强光环境下,眼睛易感疲倦不适,进而影响到视力。
王大夫还提出,桌、椅的高低也要随着孩子的身高增长而适当调节,否则会使孩子不由自主歪着或趴着看书写字,不仅有损视力,还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对于创造性这个词,其实我们一点都不陌生。然而提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许多家长可能会很不以为然,认为这不是孩子成长的重点。
但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教育学家刘佛年教授说过:“你如果仔细观察儿童,看他们的游戏、图画、手工、劳动、唱歌等,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儿童都不是机器人,都不是只按老师讲的、家长讲的去做去说。他们所说的、所说的一切当中都有自己的创造因素。即使在你认为不聪明的孩子的言中,也都在丰富的创造性。所以应该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那么,为什么有些成人以后有创造力,有些人却没有创造力呢?我看,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你培养它,它就成长;不培养它,它就萎缩。”
只要细心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孩子,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在做什么游戏,就会发现:原来我些娃娃们的小脑袋中还真不简单呢!作家长的可能都看到过,自己的小宝宝拿出她的洋娃娃在做各种游戏,有时候,她把你的绒线针拿来给娃娃打针,因为她想布娃娃会生病的;有时候,她又拿来一根绳子,两头各系上一钮扣,当作听筒,给娃娃检查起身体来了;有进修,她用手帕盖在娃娃的身上,一边拍娃娃,一边还唱着儿歌在哄娃娃入睡......大家还可能看到自己的孩子用积木搭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孩子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动物园,里面有好多的小动物;那是比北京白塔还高的大楼;那些一个很好的儿童乐园,里面有飞机、飞马、飞碟等。这里面,不就包含了许多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美丽的幻想吗?人类的众多的发明创造不也就是从幻想之中得到启示的吗?
你如果到幼儿园去你会看到:在沙坑边,许多天真的娃娃在那儿“堆小山”、“造房子”、“搭小桥”......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高兴地回答:“我们在造动物园。”多大的口气啊!你要是走到活动室,那就更丰富多采了,有的孩子用粘土在做各种玩具,有些孩子在玩着扮演角色的游戏:“售货员”满面笑容地接待着“客人”,“妈妈”带着孩子在挑选自己喜爱的各种玩具,有小飞机,有小汽车,有建筑模型,还有洋娃娃、小皮球等。孩子在红嬉中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想像力、思维力、制作能力,探索并“改造”着自己周围的世界。你能说,他们的慊没有创造的潜能吗?
当然,以上种种,只是孩子们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对成人的模仿而形成的,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创造阶段,还只是一种潜在的才能,它有待于培养和发展。
可见,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身为家长者,不可熟视无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