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乐给孩子,就是把世界给了他昨天晚上上了一下QQ,碰到我的老师。我说,稿子还没写出来,因为带孩子。真是急。而且孩子老是不肯早点睡觉。
老师在报社工作。他是怎么样的人呢?他不认识我的时候,给我出过一整版专版,我写的每一篇稿件,他都会亲自批阅指点。甚至他自己的投稿心得,都要和我分享。关于男女关系,他这样说:……要相信,快乐重要,但伦理同样重要。只有在一个方框内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听罢我的牢骚,他就问:“孩子不睡时,做什么?”我说:“折腾、在我身上跳啊、笑啊,发现种种有趣的事啊。”结果,我的老师说:陪他!相信我,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岁月会将他推向他人的怀抱,你会失去美好的愿望。只有当下建立亲密的深刻的记忆,你才有可能挽住一线的牵扯。你的一切并不重要,因为,你原本是要在为母之前完成的,你占用了他的时间了。我是多么的羡慕你的时光啊。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愿放弃许多别人认为有用的。其实,孩子要的是依附。多少人觉得带孩子是苦和累,忘了这是结缘。可惜,我原来真的不懂。
把快乐给孩子,就是把世界给了他。除此之外,其实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从内心说,我是多么愿意你完美地完成角色。
……
我真的觉得很有感触。是的,成为了母亲,就意味着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应该学会承担,更要学会享受。付出的同时,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曾经看过一个美国孩子写给父母的信:“我的手很小,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脚很短,请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那时的我初为人母,并不是很懂得孩子的心理,但是我却深深的体会到了孩子渴望被关注,渴望爸爸妈妈的鼓励。
我们现在这个温馨的小家庭里有爱与包容。因为爱,我能读懂孩子明亮的眼睛中闪现的那份天真与烂漫;因为爱,我明白孩子纯真的笑容和稚嫩的声音背后那份无忧与快乐;因为有包容,孩子能在意识到犯错的第一时间勇敢的、真诚的认错;因为有包容,我们幸福的家庭里缺乏争吵的声音。记得在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某一天,丢三落四的她回到家里时脸上欢愉的表情被微微的担忧代替,当我准备询问时,女儿稚嫩的声音略带着小心翼翼的说道:“妈妈,我的笔不见了”。爸爸微笑着问:怎么不见的?此时女儿激动的说道:“我坐在窗户旁边的座位上,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放在桌子上的笔就不见了”。眼看爸爸就要再次开口击破谎言,我大声的笑着走过去搂着女儿:“那支笔也太倒霉了,就这样被刮走,不能陪在主人身边参加考试”。女儿明显愣了一下,估计她是没想到,我们就这样轻易的相信了她。当第二天我来到校门口又买了两支笔给她时说“好好保护这两支弱小的笔哟,没有主人的爱惜,它也会孤单的”。在我转身离开校门时,女儿吞吞吐吐的小声说:妈妈,我的笔……不是大风吹走的,是……是我弄丢了。我摸了一下低着头的女儿笑着说:妈妈相信你!
在我们的世界里说谎是一种不好的思想品质,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撒谎是一件很重要很不好的表现,但是我却认为孩子撒谎其实是说明他的心智在成长,更何况他在说谎的时候能用三两句简单的话语概括整件事情的发生,让我感觉孩子正在长大。当然,我们成年人的谎言绝对不能再孩子身上出现。都说:“一言一行育桃李,一举一动做表率,一字一句润心田,一颦一笑爱无限”。我们的言行举动会在孩子身上得到重现。女儿与同班好友已经成为习惯的每天相约一起回家,然而某天我突然来到学校接她,兴奋过头的女儿没有等到好友一起就与我开心的离校了。晚上写完作业后,依旧是我们一家三口聊天的时间,和往常一样我和老公微笑的听着女儿叽叽喳喳的讲述着学校发生的有趣事情,突然手表电话的来电铃声打断了女儿愉快的声音。只听女儿在房间低声的道着歉,然后断断续续传来哭泣声,最后一边大哭一边说着什么绝交之类的话语。我伸手拦下想进房间安慰女儿的老公,我想这应该就是孩子要面对的交友世界了,同时也是情商发展的最好时机。女儿在房间蒙头哭泣的声音确实让我也紧张起来,几分钟后,女儿红着眼睛却没有挂泪出来问我:“妈妈,你和陈阿姨现在和好了吗”?原来女儿还记得同事因为误会我没有帮忙而来家里质问我的事情。看着女儿哭过的小脸,我却不在紧张,因为我相信,我在处理和同事之间的误会时,女儿赞同的眼神已经告诉我,我的处理方法和态度都是她认同的。所以我笑着告诉女儿:陈阿姨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女儿想了想转身去洗手间洗了脸后告诉我她要出去一会,保证在八点前回家。现在女儿和同班好友依然是形影不离的朋友。我想作为父母的我们其实不用说出什么大的道理,更不用告诉孩子什么是错,只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自己的工作生活,相信孩子会在身边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我体会到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正在努力正在进步的我们会在家庭教育中盛开出香气满满的幸福之花,让孩子欢笑声语从家里出发。
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孩子教育中有一个东西是万万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特别是家有男孩,这个更不能少。因为一个怕苦的男人注定是没有担当的,你不要怪他没有责任心,实在是他没有铁肩,用什么去担?
不能吃苦,终究是会让身边人吃苦,自己也苦。而且这样的影响是一生的。
01、看看我们村的两个老头,就会有这样的感触。
当你看着他们从你面前走过,就会感觉岁月匆匆,人生不过几个十年啊!
我们村这两个老头,一个是年轻时就不能吃苦,一切靠妻子去张罗的。
50岁的人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在外边做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做几下就玩去了,说太苦了。然后骑着车去外边寻牌友,钓鱼,胡吹海侃,整日不回家,村里也没有多少人待见他,他就去外村玩。
而老妻呢?天天在葡萄园里劳作,酷暑时节全身包裹着衣物帽子,在烈日下除草施肥,挣几十块的工钱。因为一个家庭一年的开支,人情往来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光靠种几块地肯定是不够的。
老妻收工回家后还要张罗饭菜,风吹日晒下的脸常常像裂开的老树皮,那双手更是又大又黑。
我们都觉得她苦,但是她好像没有感觉,她也许觉得自己就是这命吧。
还有一家人就不然,老头是天天做事,家里家外忙活,一家人过得滋润自在,走在外边也是腰杆子挺拔,受人尊敬。
吃苦不可怕,劳动让人有尊严。
02、很多人长大后成了一副自己都不喜欢的模样,都是成长的时候从根处坏掉了。
而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的观念是关键。
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个家庭如果有好几个兄妹姐妹,假如上面有姐姐,最后一个是弟弟的话。这个弟弟大部分是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
因为从小有爹妈疼着,遇事有姐姐罩着。很多父母中年得子,愈发珍惜,视为掌上明珠。稍不留神,父母爱的天枰就朝着小的那个倾斜了。
我以前的一个同事,还常常被老父催着寄钱回去,给弟弟建房子娶媳妇呢。
很多的父母是不想让孩子吃一点苦的。自己省吃俭用惯着孩子,结果把自己的人生全部让孩子给绑住了。
有一个妈妈曾留言说,老公家里有一个弟弟就是被溺爱的,现在26岁了,从来不为别人着想,家里条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农村种地的,过年都舍不得买点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苹果手机跟风买,还出国去玩,还找我们借两万块钱去整鼻子,好多这样的事情,之前觉得是他不懂事,后来才发现都是他爸妈惯的,而且我婆婆还说他从小就这样,要的东西没得到都不行的。所以我自己带孩子,不需要她的帮忙,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变成那样。
每次看到这样的父母,我就感到心疼。是什么让他们甘愿成为一个寄体,养出寄生虫呢?
溺爱只会害了孩子。有妈妈会跟孩子说,你只要读好书就行,其他事你不要管。所以家务活不要孩子干,家里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过问。很多孩子长很大了都不知道盐是多少钱一包,油是多少钱一桶。
记得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位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03、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这样的回答,让很多父母陷入了深思之中。因为我们很多的家庭,父辈努力打拼,积攒可观的家产,期盼孩子不要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样劳累。结果,就养出了白眼狼,养出了啃老族。
我们还会常常听老人说,省着点,因为你生了儿子就要考虑给他买房,在农村就要考虑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
我们老家那边,如果是因为家里没有房子让儿子娶不到老婆,大家指责的竟然是老子无能,而不是说儿子没用。
我觉得这个逻辑很混蛋。为什么儿子娶老婆一定要老子管呢?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前段时候,一个多年没见的同学在微信群里借钱,说自己要做生意,结果本来热烈交谈的群,一下就鸦雀无声了。
这位同学是出了名的,因为他的好吃懒做。记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他每天的起床的洗脸水是奶奶打好,然后由奶奶穿衣服,爷爷喂饭,上学的书包永远是爷爷背着。
读中学后更是这样,每次一堆臭袜子脏衣服塞一袋子,放假的时候就拿回去给奶奶洗。
最主要的是还爱借钱,读书的时候就几乎把所有的同学借一个遍。
没想到现在30多岁了,还是老样子,听说刚刚跟妻子离婚,家里的孩子判给了妻子。也没有一个正经的工作,天天就是瞎混,不想努力,就想通过借钱来发财。
结果混成了一个这样的光景。
其实这样的结果父母是要负责的,为什么当年让他在爷爷奶奶这样的溺爱中成长。
他就如同掉在一个蜜罐子里,不知道外边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更不知流汗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他当年的享受换来如今的吃苦。
不要看他无所谓的样子,表面风光的很,也许在某一个深夜,他也会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日渐衰老的脸,狠狠地责骂自己,追忆童年的甜蜜,然后痛诉命运的不公吧。
04、从小被娇惯的孩子,何曾能想到,吃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苦难这所学校的教育,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智慧。
告诉孩子,生活有甜,但是也有苦,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一定要有一个让孩子吃苦的意识,能不帮忙就不要帮忙,孩子流点汗,吃点苦是好的。
平时让孩子多做家务活,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一起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自己的手脚。
为人父母就要让孩子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劳动是光荣的,能够为一个人赢得尊严,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一个人的价值。
这些话说起来像口号,但是多年后,一个快30的子女还跟你伸手要钱去吃饭的时候,就会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所以,吃苦教育,要越早越好。
1
最近,跟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孩子们。
当我们说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幸福时,有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就凑了过来说:
“叔叔,我们可过得一点不幸福,你看我每天要起早上学,然后晚上还要熬夜写作业,周末还要去特长班,太累了。”
“而且压力很大,大人们上班可轻松多了。”一个女孩补充了一句。
可是孩子,你看到了父母的辛苦,体味到父母的不易吗?
要知道,如今让你们吃点苦,努力读书,也是为了你们自己将来生活的更好一点。
因为你脚下的路,就是你看世界的路。
你玩乐、慵懒、放纵,误入歧途,最终吃苦的是你自己。
你努力、拼搏,那会走得更远,看到更美好的风景。
2
孩子,别说你压力大。
当你长大后,会发现世界会善待努力的人。
总有一天,你也会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敲开面试官的门。
才会发现自己以前的努力,如今都会化为力量,成为展示的资本,赢得青睐。
从而拥有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还记得我当年大学还没毕业,在最后的一个学期,就开始找工作。
因为家里送我读书已经是山穷水尽的地步,实在拿不出生活费,我得自己去挣。
所以当我的邮箱收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时,几乎在宿舍里蹦了起来。同寝室的兄弟也都纷纷为我祝贺。
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认真的做着准备,自己去实地取景,做好方案,然后又把面试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一检查。
大家玩的时候,我在埋头做方案,为此足足准备了三天。
但是那天面试的时候,恰逢面试公司有一个重要的签约仪式,经理满头大汗的跑过来,匆匆扫了一眼我的简历,然后就要走。
就在这个时候,我说了一句“您看看我做的这个方案。”他就把我那一摞厚厚的方案拿去看了一下,过了一会就说:“你明天来上班吧,不过要先实习三个月,表现好的话一个月转正。”
然后他就匆匆忙忙的走了。不知是不是我的幸运,他因为太忙,所以匆匆收了我。
不过一年后,经理跟我谈及此事,我开玩笑说面试那天是不是他太忙了,当时根本就没细想就招了。
他很认真的说:“我是看到了你的用心和勤奋,那时候有10多个比你条件好的应聘者,简历都在我的桌子上。有名校的,也有几个有经验的,但你是唯一做了方案的那一个。”
这时,我才明白,哪有什么幸运啊。而是自己曾经的努力,是准备时熬的那些夜。是汗水浇筑出来的。
3
很多孩子会抱怨学习苦。那是因为真没吃过苦,吃过苦的人才会知道,学习是多么轻松的一件事。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会有困难,而且遇到瓶颈的时候,更是让自己揪心。可是一路上咬紧牙关,看到自己的进步时,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努力有回报。也会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每年到了毕业季,媒体就会报道有几百万大学生就业,就业压力大。其实,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很多在没毕业时就被抢走了。
而你如果打着一个大学生的牌子,而肚子里没有一点专业知识,脑子里满是玩乐。你觉得哪个公司敢让你去练手呢?商业可是逐利的,不是儿戏。
前几天一个朋友公司新春招人。他说公司的一个副总带了一个小伙子到他们人事部,说看一下,有没有适合的工作。面试经理看了小伙子的专业是平面设计。
于是就说看看他曾经设计过的作品。小伙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没有”。
然后一个复印资料的同事回来说没看到毕业证,是不是漏了。小伙不高兴地说“没毕业证,我二叔说不需要。”
那个“二叔”两个字说得非常洪亮,估计他二叔在办公室也听到了。这时整个人事部的人都傻眼了。
最后把他划到了他二叔下辖的企划部。结果没三天就跟企划经理吵了起来。他指着经理鼻子说会要让经理滚蛋。
幸好这家公司不是他们家的。不想把事情闹大的副总还是识趣,赶紧把他带走了。给整个公司的人增加了一个饭后笑料。
如果你有真才实学,何惧那些暗流急湍。而你只是混的话,那就不要去让人笑话。
当然很多人不需要奋斗也家里有很多套房,有好几辆车。钱怎么用都用不完。
但这种人是投胎技术高超,普通人就不要妄想了。
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努力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4
孩子,真的不要说读书苦,因为很多很多事比它要苦。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建筑工地,去了那个地方回来的人,但凡有一个读书的机会,都不会想回去了的。
我那时候因为家里穷,高中时的暑假就会去建筑工地跟着亲戚做点小工。
给他们搬运一些钢管、钢扣子。虽然都是拣轻便的活给我,但是夏天还是热得吃不下饭,好几次差点晕倒。
赶工程进度时,常常熬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又要起床,浑身都累的软趴趴的。
每天要喝很多的水,因为汗如雨下。
我说自己得到故事给孩子听,他们都会觉得生活不易。
我说为了挣钱,有时要吃苦才行。
儿子就吓得说不想挣钱。
我说,你现在不要为钱操心,因为有爸爸在。
但是你要答应我努力读书。
每天都读一个小时的绘本,学习一小时好不好?
儿子懂事地点点头。
我知道,总有一天,孩子也会如我当初一样。
小心翼翼地走进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环境。
也会为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奔波劳神。
也会感慨人生太苦,活着不易。
所以,我要在他最需要努力的时候,在最好的最该学习的年华里。
告诉他,多读一点书。
告诉他,你若不去拼搏,谁去帮你?
有个妈妈问我有没有想过生二胎,因为她怕生两儿子,要给孩子买房取媳妇,压力太大。
我说没事啊,我真的不怕,因为我一直觉得,孩子学习上的事,我尽全力。
至于将来那些买房和娶妻的事,孩子自己去拼。
做父母的,只能送这一程,不管一世。
前途嘛!还得孩子自己去挣。
导读: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儿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时候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甚至于存在着与童心世界相隔离的心理障碍,经常发生剥夺童心
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儿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时候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甚至于存在着与童心世界相隔离的心理障碍,经常发生剥夺童心、童趣的事情。例如:不许弄湿鞋袜、不许玩泥沙、不许上树等,认为玩耍是浪费时光,强行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如加做家长的作业、练书法、学弹琴等,没有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不管家长认可与否,游戏是孩子抒发情感、认识世界的主导活动之一。也许孩子的许多言行、举止、乐趣和嗜好,在大人眼中是荒唐可笑的,难以理解的,但是在孩子心中却是美妙的,是他们的天堂和乐园。孩子通过自由游戏获得感性知识,接触世界,观察世界,开发了智力和创造力。在自由游戏中,他们渐渐明白了人怎样和自然界打交道,劳动怎样改变世界,自己应怎样接触世界。不管是做什么,如搓泥巴、挖沙子、绘画、做玩具、过家家、垒房子等,孩子的双手灵巧性受到锻炼,四肢的运动促使了大脑最富创造性区域的开发。如果认为孩子会越玩越野而横加阻拦,试图缚其手脚,那么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正确的是只在孩子玩耍入迷或出格时,教育他们注意安全和卫生,诱导他们将兴趣转移到高雅、益智的游戏上,而不应粗暴地干涉、严厉训斥甚至拳脚相加。幼儿时期,不要过多地进行抽象思维的教育,如识字、背古诗等,只能用孩子的感性认识所能接受的形式来指导孩子认识世界。通过讲童话故事,以及绘画、唱歌来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和社会,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能力,使他们能在自由游戏中冲破框框,表现新事物。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总得走进成人世界,只是我们不妨“悠”着点,当孩子还倘徉在童年世界时,家长不必急于催赶,不要拔苗助长,应让他们多享受一些童年的欢乐时光。自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知识实用性的基本命题,在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也兴起了实用主义讨论风潮。而在一个工业化迅速扩展,甚至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时代,实用性和功利化似乎成了生活世界一个不成文的标准。他们讲求效率,提出了合格与不合格、成功与非成功的概念,并以此为衡量尺度,标记一切事物,将其延伸至幼儿的生活世界中来。
1、“体验”幼儿生活世界的“目的性”
自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知识实用性的基本命题,在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也兴起了实用主义讨论风潮。而在一个工业化迅速扩展,甚至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时代,实用性和功利化似乎成了生活世界一个不成文的标准。他们讲求效率,提出了合格与不合格、成功与非成功的概念,并以此为衡量尺度,标记一切事物,将其延伸至幼儿的生活世界中来。
在某幼儿园综合探索活动中,主题是“镜子的秘密”。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镜子、白纸、水、塑料盆等材料,辅助幼儿发现“镜子的秘密”。实际上,教师在观察评价表中关于镜子的反射现象的项目,将幼儿是否发现沾水的镜子可以在白纸上反射出彩虹作为评价成功的标准,并认为只有发现彩虹,这一活动才算得上“成功”,而没有发现彩虹的,就应当继续尝试。以成人制定的这一标准出发,教师在活动中的行为即变成了利用各种途径,包括语言启发、实地操作等,将幼儿引向目的地,并用诸如“成功”、“失败”等言语来划分幼儿的发现成果,违背了自由探索活动的初衷,也挫败了某些幼儿的积极情绪,使主动尝试变成了被动完成任务,收效甚微。
这一活动中,教师完全以成人生活世界的想当然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和评量幼儿生活世界的活动,他们并没有看到,其实仅仅将水洒在镜子上,对幼儿来说便是一种欣喜,而他们看到白纸能反射出带水珠的皇冠,脸上就已经露出收获的满足了,更不用说摆弄镜子、玩水、剪纸这些生活中自然自在的情境中,他们还可如万花筒般变幻出多种模样,该是一种怎样的欢呼雀跃。教师假若能抛弃既定的成人世界中的成功标准,尝试体验幼儿发现的快乐,就能够走入幼儿的生活并与其共同成长了。
2、“体验”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知识获得的两种主要方式。由于成人已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因此其可以较为灵活地选择知识获取的方式。而从效率和实用的角度,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已有经验成为知识获取的主要方式。但幼儿的年龄小,主要学习方式是自发反应,手的操作,以及多种感官与具体事物相互作用,在游戏情境中完成的。因此,幼儿的学习方式更为直接。如果成人对此没有完全的了解,认为幼儿的极其简单的反复操作是毫无意义的话,即很容易打断幼儿的活动,惯于纠错,或将答案直接告诉幼儿,并以此为宜。但这种方式恰恰是无视了幼儿的体验,从而也体验不到幼儿的体验。
小龙的玩具柜里又添了一个新伙伴——一只会唱歌的小百灵。每当悦耳的音乐从小百灵喉咙里传出,三岁的小龙总是目不转睛地侧耳倾听,同时用双手不停地摸索——怎么才能让小百灵唱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秘密就藏在小百灵脚爪之间的小开关里。小龙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很多尝试。她先是试图把小鸟的嘴巴扒开,但是用尽力气也没能成功;她又在两只翅膀下寻找,但除了软软的羽毛,仍然是一无所获。在几乎探寻了小鸟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之后,小龙又试着把小鸟往地上、桌子上扔,甚至还往玻璃窗上擦来擦去,但小鸟发出来的声音跟唱歌的声音差别太大了。小龙尝试了很久,虽然没有进展,但她似乎还有继续尝试的打算。这时,母亲关注到了小龙的活动。几乎没有半点犹豫,母亲走了过来,轻巧地找到了那个埋藏得深深的开关,并示意小龙怎样使用。很快,百灵鸟又唱出了动人的歌曲,但没过几次,小龙便对唱歌失去了兴趣,忙着其他的尝试去了。可见,这位母亲并没有理解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仅仅是从成人的想当然的角度出发,将其所认为的快捷、方便的结果告诉幼儿,但未必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成人忽视了多种尝试的体验对幼儿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体验不到幼儿的生活世界的情趣,产生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了。成人如果能够给与幼儿更多的时间,甚至能够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给与恰当的支持与帮助,体验到幼儿的真情实感,交流才能有效,幼儿也能从其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想要的东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