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晚饭时儿子忽地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放暑假了呀?”“怎么问起这个?”我惊讶的反问儿子,“今天我们同学在一起说电脑游戏,我很羡慕,但是我知道你是不会让我现在玩的,等放暑假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玩电脑,看幽默书都可以了。”听他这样说,我的心里虽然不是滋味,但是也能体谅他的感受。
是啊,现在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时间赶着跑,一会儿练琴、一会儿练字的,游戏的时间也被削减,使得不能悠闲玩的孩子们,动不动就觉得累,没有什麽事也会觉得烦,不开心,但是学习的效率却不是很高,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不够。虽然心里很明白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玩耍,才能使他身心感到轻松愉悦,才能有情感去创造、想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从而使孩子的个性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然而现实中却总是给孩子一些学习的压力,无形中也学别的家长那样,让孩子学这学那的……
千言万语,做人父母的,尊重孩子,培养孩子是永远学习不完的课程,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最近,**爸爸管孩子的事情多了,目的在于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居然从不动武力的他也动起了武力,上了瘾似的最近两个星期打了四次,脱了裤子打屁股,小屁股上一条一条的红印子。
怎么说呢,不听话的时候,我也很烦躁的。可是……。
昨天,我下班回家,本来蛮开心的,答应他吃完饭可以玩游戏,结果,吃饭不好好吃,还咳嗽(上了幼儿园两个多月,都咳嗽了三四次了,一听我就紧张),一会玩,一会吃,还不停讲话,把汤都弄翻了,我和他的裤子都换了。说了他两句,就哭了。然后奶奶还说,今天接回家没有睡午觉。我一听就更火了。问他:“你为什么没有睡午觉?”他急了直说:“我睡了,我睡了,我睡了。”就是不承认,哭的更大声。我生气的大生说:“奶奶不是说你没有睡吗!不睡觉,明天不要接回家了,接回家就是想让你好好睡觉,不生病的。”他一听,大哭。过了一会还要玩游戏,我当然否定了,说:“不好好睡觉,不好好吃饭,就不能玩游戏。”他一听,不依了。然后哭哭啼啼,还是跟我争,最后边火片讲道理,终于把饭吃了。吃了饭还是要闹着要玩游戏,我就是不依,他奶奶居然给他爸爸打电话,他跟爸爸说:“爸爸,妈妈不让我玩游戏,我好伤心……。”我其实是想说给我婆婆听的,但是我却把发火在儿子身上了:“你还告我的状,我今天就更不会让你玩了。”最后哭声一片,他看我很强硬,屈服了,说是要看巧虎,我也同意了,但是他要我陪,我坚决不陪,奶奶也出去了,他又找奶奶,一个人还是不敢下楼去追。就去找爷爷,爷爷上了一天班说:“不要哭了,哭不乖,要打的。”哎。后来他自己开了电脑,放了碟子,拉上爷爷才算止住哭。我就在卧室看书。
看完巧虎,他来找我,有点讨好我似的跟我笑,和我说话。我当然不能再板着脸了。然后帮他洗脸,洗屁股,洗脚。他还“记仇”的跟我说:“妈妈,你大声讲话,我把你的五角星撕下来了。你伤心吗?”假装去有贴纸的墙上撕了一下。说那个就是五角星。(老师跟他说过,他不听话就把他的五角星撕下来。哎!)我就说:“没关系,我会尽量做好的。我是不该大声讲话,但是你可以听话吗?”他每次答的倒是蛮好的:“好的。”可是……。大人都不是只说一遍就听得,何况孩子。何必要这么严格呢!?
后来,我才听他说,今天奶奶打他了,还拧他屁股,因为他不睡觉,其实应该说是他睡了没有睡着。哎,大人都是怎么了。我也跟他讲了道理:“明天好好睡午觉,好好吃饭,有能量,有力气,我就同意你玩游戏。”他也答应了。说好一言为定了。这算是过了。
可是,今天早上,哎!他因为昨天没有睡午觉,所以今天早上醒来也快8:00了。我们叫他起床,他一会起来,一会说是要睡一会,结果,闹了一阵,我给他换衣服,非要把脱了的睡衣再穿回去,哇哇大哭,非说要再睡一会。结果,好说歹说不听。又开始咳嗽,今天降温了,被他爸爸一顿屁股,还是不听,倔的很。怕他真的着凉了,也折腾了一会了,我就强行给他换睡衣,穿毛衣,居然双手把穿的衣服从肚子上扒开要脱掉。好了,又是被他爸爸一顿,这次是打手的,打一下还问要不要脱了,小家伙真是倔,就是不屈服。结果,哭哭闹闹,我看这小子今天是倔到底了。这样也不行。我把他抱过来。他还不让我抱。我强行抱过来,搂在怀里,拍拍他,亲了亲他,跟他说:“**,爸爸是怕你着凉了,让你穿衣服,不穿衣服要生病的。咳嗽你开心吗?”哭着说:“不开心。”他哭着跟我说:“妈妈,爸爸打我。打我两只手。”我帮他揉揉。他慢慢止住哭声。老公在一旁,其实也不忍心的说:“帮他把屁股也柔一揉。”我继续说:“就是的。我们最乖了,要穿衣服。再说了现在不早了,不是老师说过要妈妈早点送你去幼儿园吗?你想让老师说你吗?”“不想。”和他讲了一会,告诉他:“你不好好睡午觉,游戏也不能玩,今天还起来的晚。这样不好。你今天要好好睡午觉哦!你要是睡不着,就用妈妈教你的。闭上小眼睛,嘴里数12345,或是说小绵羊。”他说:“我可以说12345上山打老虎吗?”我说:“当然可以,但是要闭上小眼睛。”聊了几句他就好多了,止住哭声,穿好裤子。
正好爸爸拿了他昨天穿的衣服拉链上的一个圆形标记。他又带着哭腔跟我说:“妈妈,老师说要没收我的这个。”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玩它,老师不让。”我就明白了三分。那个拉链上的拉的掉了,他和一个小朋友在玩,老师没收了。他就伤心了,不高兴了。奶奶就开始跟**爸爸说,老师说**上课怎么怎么。**急忙否定:“我没有,我没有。”爸爸说:“**,错了承认错就好了,没有关系的,知道改正就好。”不知道他听懂了没有。他又跟我说:“老师不在上课,在弹琴。”我就跟他讲:“弹琴也是上课,老师在教孩子唱歌。要尊重老师的,不然老师要不高兴的。比如你和妈妈讲话,妈妈不听,你高兴吗?”他说:“不高兴。”他还是担心老师没收了他的东西。我安慰他说:“老师会还的,不是还给你了吗。老师不还妈妈可以去问老师要的。”他居然说:“妈妈,问俞老师要。”我问:“为什么?”他说:“马老师不给我。房子电视机上。”还带着哭腔。哎,我的儿子啊!
儿子还是蛮厉害的,吃了早饭,吃了药,他就同意去上学了,我知道虽然他心里不是很舒服,但是看他基本调整过来了,也不哭闹了。
**爸爸一早揍了孩子一顿,心里也不好受,直到送孩子上了幼儿园才和我一起上班。在路上,我们分析,估计昨天上课被老师说了,还被告了状,所以回家睡觉没有睡着,奶奶可能也说他了,然后更没有睡意,还打了他,他心里更不想睡了。结果,到了晚上,妈妈也不了解情况,没有再耐心一点。好了,一早爸爸妈妈看时间来不急了,又是白白吃了一顿打。孩子爸说:“以后我做白脸,你做红脸。”我心里想,能不用武力的还是不要动用武力为好。一时的屈服又有什么用呢!
凡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大人打了孩子总是会愧疚。但是过去了就过去了,还是要总结经验。可是不打孩子也不行!什么事情总是要掌握个度子。不能太放纵,不能太专制。学问啊!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学问啊?!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怎么中国政府机构没有这种孩子教育方面的咨询和辅导呢?
孩子不开心,我心里总是有点不怎么爽,我没有出息,呵呵!今天就是投入不了工作,也没有心思看书复习,晚上的工作聚餐也不想去了,就在网上游荡,看看朋友一个个都在忙。只有自己找渠道解压解压。还是那句话,耐心些,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尽自己的努力做个好妈妈!不会到会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孩子是上天给父母的礼物,如此珍贵,令人父人母百般呵护与爱怜。于是乎,最大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其所能,把最好的给他们。
想给的实在太多,好书、好玩具、好衣服,好的各类物质环境……,不胜枚举.可以细致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可广泛到孩子成长的空间;可以追朔到孕育前的准备,也可以扩展到出生以后的无数日日夜夜。
初为人母,我常问自己,什么是我最想赋予孩子的?一句名言,或许面太窄;一本好书,或许有特定的背景;一个好的玩具,于她的成年获益无多;一份金钱,也终有用尽的时候。我想我最应该教会我的孩子一种生活的态度。
教会她面对挫折,不服输不气馁的态度。无论以后的学习,生活,哪怕就是她婴儿时的一次翻身,走路,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有困难,她必须要有勇气和忍耐力去克服、去面对,而不是轻易放弃和退缩。
教会她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世界是纷纷扰扰,喧嚣而物质的,也有很多东西是努力了也未必能得到的,对待荣誉,名利、财富,不是充满嫉妒,充斥贪欲,她要能平静,从容地去面对。
教会她要坚持,坚持做每件事情,能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教会她要有一颗仁慈友善的心,要乐于和他人相处,要能谦和,礼让,懂得团队的力量
教会她坚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价值评价,有自己的观点立场。
我想我的孩子若能拥有如上的生活态度,她必定有能力去获取知识,有能力去追求和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有能力应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乃至婚姻;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她应该能感到幸福快乐,感到充实。在人生的路途中,就能更多去品位沿途的风景,或是风暴。这样的她就是快乐的,那么我也是幸福的!
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又何尝不应该具备这样的生活态度呢?这不仅是给孩子的,也应该是给父母的,就让我和我的孩子都拥有这份礼物,分享这份礼物,一起牵手走过我们的平凡生活。
听到买玩具,儿子眼睛亮了,他最爱的就是车子了。家里最多的玩具就是车,各种造型,大的小的都有,可还不满足,每次去超市看到车子就想着买,当然我们有各种理由不让买,他也没有太闹。听我一说可以玩玩具,于是他就说“我们去超市买个车子吧。”我没有同意,家里这些车子已经很多了,都没有地方摆,家里地方也不大,也没法闯开了玩。要买就买个自行车,老早就想给他买了,可以到户外去骑,又可结识一些小朋友,还锻炼了身体,这也是我和他爸商量的结果。对他说了“买个漂亮的自行车,每天都去骑一个小时,锻炼身体好吗?”他连忙点头同意,很开心的说天天都骑。
坐在沙发上的奶奶听到了,有意见了,“这么小,买什么自行车?过个节就要买礼物,助长了这个风气,以后不得了,碰到什么节日就要买。”当然我知道她是好心,一是怕咱们花钱多,因为老公的性子就是这样,给孩子买东西很舍得花钱,买就买好的。二是觉得不应该给孩子买多了东西,怕他以后总是要买这买那的。三是老家有两个小孩,都没有买过这些,所以咱小孩也可以不用买,反正就这样也长大了。
说实话,买自行车是我老早以来就有的打算,只不过借着儿童节这个名号。因为城市里不比农村地方大,到处可以撒野着玩,这里小区不大,孩子也不多,能活动的地方就不多。再说城市里左邻右舍的关系也就那样,我们作为外来人员,也不太受本地人欢迎,他们对我们这些讲普通话的人有种莫名的排斥(我们这个小区是以前一个国企的宿舍楼,大多是地地道道地本地人,比不得那些新楼盘,外来人员多),所以孩子们也很少在一起玩。所以买了自行车,就可以每天放学带他去大的广场上去,那里的小朋友多,四面八方的都有,大家不是玩滑轮就是骑车,孩子之间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的道具,会更容易熟悉起来。
另外一方面,周末带孩子去看人偶剧,他们班的小朋友和家长都坐在一起。小朋友还是小朋友的思想,得到了什么好东西是会拿出来炫耀的。有一个小朋友就拿出来一个漂亮的玩具,会发光的手表吧(我没有拿到手上近看),说是姨妈从香港带来的六一儿童节礼物,让周围的孩子们眼馋得不行。另外一个就说,儿童节我要和爸爸妈妈去香港迪斯尼玩。xx在旁边看着,看得出他的小眼神里还是挺羡慕的。当然我并不是说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礼物或节目,咱们就得跟上,也让孩子有炫耀的资本,只不过也应应景。咱不去比谁的礼物更贵更好更有意义,孩子还小,跟他说你不要有虚荣心,不要跟人家攀比,这个年纪的人是不懂的。孩子就是孩子,即使我只是买一块巧克力作为儿童节礼物,他也会高兴地说他的节日里他也收到了礼物,他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如果别的小朋友都有礼物,他没有,他心里的失落会很大,心中会想很多,为什么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会买礼物,我的爸爸妈妈不买呢?他不会去想是不是我爸爸妈妈太穷了,而会想我爸爸妈妈可能不那么喜欢我吧。
所以,这礼物得买,往往孩子们精神上的愉悦大过礼物的本身。但作父母的确实不能去和别的家长攀比,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咱买适用的,买有意义的。比如咱们家的自行车,加上装备咱们也花了五百六十多,单纯作为礼物,这个价钱是贵了点,但这个可以用好几年,说不定咱还有二胎呢,二宝可以接着用。比如有些家长会给孩子买书,或带孩子自己去挑,这个也很有意义。还有一些家长会带孩子去旅游一趟长见识,或带孩子去尝试还没吃过的美食,或参加一场有益的亲子游戏……总之,量力而行,让孩子开心,也让自己没有遗憾。
不仅上床睡觉这一类的事情,xx从奶奶回家也如此,什么时候说走她几乎都会说没玩够,尤其是表姐在时更是如此,只要说好钟表的长针到哪儿之后,她便自己会看,到时间大部门时间都能够起身穿外套,准备跟我们一起回家。
孩子是需要一个缓冲时间,或是给自己一个计划的时间,接受了事情安排后,便会按自己接受的时间进行。四岁多的孩子已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是家长说啥就立刻认同的,她要做自己的选择,即使选择的结果跟家长的安排一致,孩子还是喜欢自己来做选择,更多是体现孩子的自我意识,要求父母更多的尊重吧!
而且孩子在家跟着总是觉得无聊,也只有每天中午对面的小姐姐放学回来的时候可以跟她玩一会,其它的时间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玩,然后就总是想着要玩电脑游戏,也许真的是太无聊了吧。
其实孩子玩电脑游戏,我不怎么反对,只要不是太成谜于其中就可以了,毕竟以后这个社会什么事情估计都离不开网络。或许是因为自己在家太无聊了,或许又是我最近因为孕期反应太厉害了,都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管她,有时候她说想玩游戏,xx爸就会直接给她玩,而我现在基本就是吃完马上就得躺床上睡一觉,要不统统的都要吐出来,所以我会跟xx说玩了半个小时候后就要离开,不可再玩了,xx小朋友也同意了,可是刚开始一两天还好,接着后来,竟然慢慢的时间越玩越长,有时候我在床上睡了一觉起来,她竟然还在玩,然后说她,她说,我玩了这一个就不玩了,于是每每时间都开始延长。弄的我很生气。然后我就会跟xx爸发脾气,或者跟xx说如果下次还这样就不让你玩了。
可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合理的安排好孩子,孩子的自制力当然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其实有时候大人都没有自制力,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不够上心。当然这点就是我的错了。既然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就要马上解决,我也准备给孩子计划一个日常的表格,写上她每天都要做些什么,然后时间又是多少,当然,上网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不能让孩子还没有上学,眼睛就开始近视了。不过最好还是尽快给孩子找个幼儿园,让她有个规律的时间和有自己的小伙伴,也许就会要好很多了
春节快到了,家长们都在琢磨要给孩子送什么礼物。也许,大多数家长选择的是“压岁钱”。他们的想法是,就一个孩子,趁春节多给点钱,让孩子尽兴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的家长给孩子的压岁钱数额不断攀升。孩子则多多益善,任意使用。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孩子犹如幼苗,正确引导则茁壮成长,反之从小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长大后要他们勤俭节约则难上难。
有儿童教育专家提出用“压岁言”代替“压岁钱”,从精神上激励孩子。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倡议。
以言育儿,古今中外早有先例。诸葛亮“淡薄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诫子书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生于英国一个贫苦家庭的享利·布拉格,圣诞节得到的礼物是一双父亲穿过的破旧皮鞋和写给他的赠言:“儿呀,真抱歉,家中的经济不允许我为你买一双新鞋……如果你一旦真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旧皮鞋奋斗成功的。”布拉格牢记父亲的赠言,穿着旧皮鞋在科学的征途上奋力拼搏,终于在191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当然,也有家长到书店挑选一些精美的儿童读物,作为送给孩子的年礼。这些家长觉得送书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要让孩子知道,在父母的心目中,书是知识的代名词,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过年给孩子送几本书,同时还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大人之所以选书籍作为年礼,是因为书才可称得上“最珍贵”。倘若孩子有了这种价值观,那么便拥有一生最大的精神财富。
过年给孩子送什么,其意义已远远超过礼物本身。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瓜豆效应”确实值得家长们深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