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懂得火不能玩,有基本的安全知识。
2、初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过程:
一、认识火警电话119
饭后散步活动时,波波透过院墙看见焚烧树叶的烟,他大叫起来:“老师,着火了!”我没有直接理会,而是弯下腰来问他:“你怎么知道着火了?”我们的交谈吸引了其他幼儿,有的幼儿呈现紧张表情,有的幼儿紧张大叫(这说明幼儿已有初步的自护的意识)。为保护幼儿这意识,并在随机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我立刻蹲下来和幼儿聊了起来:“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的回答是找消防叔叔,打110,甚至有的幼儿还真的表演起来。“消防电话到底是多少呢?”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有120,有110,就是没有119。
这说明:
(1)平常的安全的教育还是有效的,
(2)实际联系不够,需要在随机教育中加以强化,做到不但有意识,还能助帮幼儿形成自护能力,尽最大能力离开火源,找大人寻求帮忙
。我立刻在地上用石头写了大大的119,并告诉幼儿:这是火警电话119。你们还小,当有火灾时,你们要赶快离开,告诉大人请他们帮忙。
二、初步感知火的危害和益处
我便带幼儿去观察火源,让幼儿略知火有好处,也有坏处。看到枯叶还在燃烧并发出很多烟,幼儿的反应还是以为真的着火了,需要请消防叔叔,打119电话。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烧的是什么?为什么烧它?烧了有什么用处?这种火有没有危害吗?”幼儿七嘴八舌,我相信他们已经明白这种火的意义。
三、 进一步感知玩火所带来的危害
正好前面有一片枯草被调皮男孩烧掉,我趁势带他们来到此处观察,“这一大块黑黑的地方怎么了?周围的草漂不漂亮?柔软不柔软?”引导幼儿明白随意玩火的危害。
回来的路上,还讲了一发生在大哥哥身上的事,由于玩火,点着了稻草堆,引燃了房屋,最后是在消防叔叔和大人的帮助下这场火才被扑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相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已经种下了安全意识的种子,使他们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知道如何自护。
随着安全事故的增多,安全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特别是小朋友们,幼儿园安全教育能够让小朋友们的安全意识更强。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的我们,想要在课堂让孩子听懂,写好安全教育教案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你是否会写相关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过程:
1、燃烧蜡烛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建议: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消防安全儿歌小朋友,不玩火,不让父母吃苦果。不乱动用火和电,自我保护是关键。
火警电话'119',发生火灾不乱走。心不慌、意不乱,按照顺序慢疏散。
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底地。防火知识要牢记,人人夸我好宝宝。
消防安全儿歌小朋友请记住,别拿火烛玩游戏,小心火灾随时起。火灾逃生要牢记,进入公共场所里,逃生方向看仔细。万一火灾燃烧起,看到浓烟别着急,先拿湿巾捂口鼻,快快趴下向前移。
记住别回火场里。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自己生活、活动中容易发生危险的事情。
2.能迁移已有经验,掌握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方法。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能迁移已有经验,掌握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尖尖的物体等。
2.《幼儿画册》(第一册第46、48)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教师:贝贝的手受伤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二、出示图片讨论,知道生活中容易发生的危险的事情。
图一:贝贝在教室里拿尖尖的棍子与同伴嬉闹。
图二:贝贝从家里的阳台上往下扔瓶子。
图三:贝贝在玩爸爸的打火机;图四:贝贝在公园里从高高的地方往下跳。
教师:贝贝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生活中你像他这样做过吗?
三、迁移生活经验,掌握避免发生危险的做法。
提问:在家和幼儿园里,还有哪些容易引危险的东西?(如:尖尖的物体、易碎的器皿、煤气灶、电源插头等)讨论: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能不受到伤害?使用尖尖的东西时要小心,不要将易碎的东西摔坏,不玩煤气开关,不把手指伸进插头,关门、时要手握把手轻轻地开或关上。
四、为班级制作危险警示卡,提醒大家遵守。
教师带领幼儿在班级教室和周围寻找发生危险的地方,引导孩子画下来作为标记,提醒大家注意。
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警示图,和孩子一起贴在相应的需要提示的地方。
教后反思:
在平日里,孩子们总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小伤难免的,所以整个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故事画面里,听得很专注。知道了以后哪些东西不能碰,不能做哪些危险的事情,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学会保护自己。通过故事画面,孩子能准确判断是与非,增强自己的安全意思。其实,也提醒老师在平常生活里要比较注意孩子的安全。
小百科: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预设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大人陪伴,并懂得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树立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好品质,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汽车撞人,人会受伤、甚至会死亡。
2.多媒体课件。
3.自制的红绿灯、布置公路场景所需的道具。
预设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猴去上幼儿园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被车撞呢?小朋友可以自己一个人过马路吗?
(幼儿讨论)
2.认识 "斑马线"和"红绿灯"。
师:原来小猴一个小朋友去过马路,没有走斑马线,才发生了车祸。那什么是斑马线?你们认识吗?
(1)认识斑马线。
(出示斑马线)这是什么?斑马线有什么作用?
小结:斑马线是主要是保护行人安全的,所以也叫"人行道"。当我们需要过马路时就要走斑马线,这样我们就更安全。
(2)认识红绿灯。
(出示红绿灯)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红绿灯是干什么用的?
小结:红绿灯是指挥灯,红灯亮时说明行人要停,绿灯亮时行人才可以通行。
(二)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1. 看一看人们过马路的情景图片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斑马线和红绿灯,是不是认识了就会用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不正确过马路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过马路好吗?会发生什么事?让孩子说一说不安全的地方。
2.说一说过马路的正确做法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过马路,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出示正确过马路的图片)小结:在过马路的时候,小孩子要和大人陪伴。一定不能闯红灯,闯了红灯就会发生安全事故。要绿灯亮时才能行走,而且还要左右看一看,最后走在斑马线上过马路。
3.播放动画--我会过马路,再一次巩固过马路知识。
(三)游戏--看图片说对错交代玩法:幼儿分成两队,男孩一队,女孩一队。教师出示有关过马路图片,让幼儿快速抢答,说说哪些过马路的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以又快又对的一组为胜,并奖励笑脸你真棒!
(四)呼应身边人--遵守交通规则小结:刚刚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希望小朋友把这个过马路的本领带回家,告诉你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你所认识的人,小朋友一个人是不可以过马路的,要大人相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朋友。我们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因为它和我们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的!
延伸活动:与幼儿一起玩"交通"游戏。
(1)与幼儿一起将交通标志布置在"马路"的各个角落。
(2)全班幼儿分两组,一组当行人,一组当司机(身戴汽车胸饰),两名幼儿当交通警察。(一个管行人,一个管汽车)
(3)未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及行人,交通警察给予罚单。
(4)老师与幼儿一起评议游戏情况。(重点放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你为什么会得了罚单?你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
(5)行人与司机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三月是文明月,围绕《我会过马路》这个主题,在本组成员的共同研讨中,设计了此次活动。教案几经修改和试教后,上周四由我执教,展示了我们组的教研成果。
整个活动思路清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遵循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原则。活动中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讲述法、游戏体验法”等,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使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活动设计的两大亮点:
1.体现幼儿的认知特点。
从设置悬念,再现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动静交替的原则。
2.呈现趣味性、综合性。
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境,画面生动活泼、直观,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
执教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教师的回应不够及时
当幼儿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情况时,我未能及时回应获得的信息,“抛接球”处理不够协调,可见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很重要。
2.细节处理欠妥
游戏规则讲解不够精炼,示范的方式过于单一,幼儿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因此,平时的活动中应关注细节,时刻注意创设合适的教育情境,使幼儿接纳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知道洗发水进眼睛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2、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小女孩玩偶一个(或教师自己进行情景表演)。
2、教师自备《我爱洗澡》音乐磁带。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韵律活动《我爱洗澡》开始活动。
(1)教师(操作小女孩玩偶):小朋友,你们好!我们一起来洗个澡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律动《我爱洗澡》。
2、情景表演,提出问题。
(1)教师(音乐结束时,操作小女孩玩偶):哎呀,眼睛好痛啊!
(2)教师:小朋友,你怎么啦?
(3)小女孩:洗发水进眼睛里了,小朋友们,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4)教师:洗发水进眼睛里了,该怎么办呢?
3、展示挂图,学习洗发水进眼睛力的正确应对方法。
(1)教师:请小朋友们看挂图,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教师小结:用清水冲洗眼睛,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不停的眨眼睛,可以让清水和泪水一起把洗发水冲洗出来。
(3)教师:用手或用毛巾使劲揉,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教师小结:手和毛巾不干净,用手或毛巾使劲儿揉,手上的细菌会污染了眼睛,可能会引起眼睛发炎。
(5)教师:如果冲洗后眼睛仍然很痛,怎么办?
(6)教师小结:如果冲洗后眼睛仍然很痛,就应该马上去医院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4、练习洗发水进眼睛里的正确应对方法。
(1)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我们来帮助小女孩吧。
(2)教师(操作玩偶,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幼儿练习动作):用手掬起一捧清水,泼向眼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个别幼儿讲讲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
三、寻找危险品
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在教室、院子、午休室及各个角落寻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然后大家一一记录进行交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四、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的自救方法。
六、安全游戏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
活动延伸:
家园共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反思:
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3、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招惹捕捉小蜜蜂。简单了解被哲后的急救方法。
2.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知道躲避它们。
3.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图片--蜜蜂、马峰、黄蜂、蜘蛛、蜈蚣,蜂巢。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引出小蜜蜂。
教师:小朋友,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花快开了。勤劳的小蜜蜂开始采蜜了。
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小蜜蜂的故事好不好?
2.故事:生气的小蜜蜂
请幼儿了解招惹蜜蜂带来的危险。
二、展开
1.讲述故事的前半段。
(1)小蜜蜂为什么要哲三个小朋友?
(2)看到小蜜蜂应该怎么办。
(3)遇到成群的蜜蜂追过来怎么办?
小结:告诉孩子们看见蜜蜂应该尽量避开,千万别去招惹,遇到成群的蜜蜂应该赶快跑开躲避,如果来不及就用衣服或者其他东西遮住头、脸等外需部位,并迅速蹲下千万不要大喊大叫扑打蜜蜂这样会激怒蜜蜂,引来更猛烈的追击。
2.讨论:如果被蜜蜂哲到了应该怎么办?
3.总结做法:
如果被蜜蜂哲了一定要赶快拔出毒 刺。
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必要时去医院治疗4.了解几种常见的会带来危险的小虫子分别结合画面介绍蜜蜂,黄蜂。马峰。蜘蛛,蜈蚣。
三、延伸让孩子们了解各种蜂哲人时毒液就会被注入人体内,使人 皮肤红肿,产生水泡,甚至中毒死亡。
蜂哲人后自己也会马上死去。所以它们不会轻易蛰人,马峰。
黄蜂攻击能力很强被它们蛰到很危险千万不要去触动它们的蜂巢。
很多蜘蛛蜈蚣等小虫子也会带来危险,不能用手去碰要远离。
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明白不应当私自离园,了解私自离园可能产生的危险。
2、能够理解并遵守幼儿园安全规则,为了自身安全不私自离园。
3、体会私自离园的后果以及家长和教师焦虑的心境。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观看教学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并提问:
(1)仔细看图,看看小朋友在做什么?
(2)有意个小朋友正往幼儿园门口走呢,他要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情景剧表演
(1)教师: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小朋友尧自我偷偷地离开幼儿园,你们觉得他做得对不对?如果他溜出幼儿园,可能会发生什呢?让我们一齐来看看吧。
(2)教师表演情景剧表演《皮皮留出幼儿园》,表现私自离园可能产生的危险。
①情景剧表演:配班教师扮演男孩皮皮,留出幼儿园大门,主班教师扮演人贩子。
配班教师扮演人贩子。
表演资料:
教师旁白:一天,皮皮趁教师不注意,偷偷地溜出了幼儿园门口。
皮皮:哈哈,溜出幼儿园真开心!可是车这么多,那路这么宽,我怎样过去呢?人贩子(在旁边观察了皮皮好一会儿):小朋友,我带你过马路去一个好玩儿的地方吧!(皮皮不假思索地跟着人贩子过了马路。人贩子给了皮皮一颗糖,皮皮吃了之后晕倒了,人贩子把他带走了,人贩子把他带走了。
②教师:皮皮溜出幼儿园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3、活动展开:讨论私自离园的危险性。
(1)讨论:如果私自离园,还会有那些危险?
①教师:除了可能碰到的坏人,私自离园还可能产生哪些危险?
②教师小结:小朋友还没有保护自我的本事,如果自我偷偷地离开幼儿园,可能会遇到紧急情景,又没有人明白,时分成未见得,比如有可能被车撞伤、被人贩子拐卖或者迷路等。所以,为了我们自我的安全,不能私自离开幼儿园。
(2)讨论:如果私自离园,爸爸妈妈和教师会怎样?
①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偷偷地离开幼儿园,爸爸妈妈和教师会怎样想,会怎样办?
②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体会亲人和教师对自我的关爱以及自我走丢后他们的心境。
③教师小结: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如果你从幼儿园跑丢了,爸爸妈妈和教师都会十分着急,会十分担心你的安全,会十分悲痛,会报警,或者到处找你,没有办法安心工作,教师就顾不上班里的其他小朋友。总之,会产生很大的混乱。
4、活动总结:不应私自离园。
(1)教师:请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应不应当私自离开?(经过讨论:引发幼儿的安全意识)(2)教师总结:虽然幼儿园外面有很多趣味的东西,但也有很多十分危险地事情。小朋友在幼儿园有事要跟教师说,不能自我偷偷地离开幼儿园,不然会让关心你的爸爸妈妈和教师十分担心和悲痛的。
5、活动延伸:表演情景剧。
请幼儿分组讲述幼儿用书上的故事资料,然后分主角进行进行情景表演。
预设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大人陪伴,并懂得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树立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好品质,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汽车撞人,人会受伤、甚至会死亡。
2.多媒体课件。
3.自制的红绿灯、布置公路场景所需的道具。
预设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猴去上幼儿园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被车撞呢?小朋友可以自己一个人过马路吗?(幼儿讨论)
2.认识 "斑马线"和"红绿灯"。
师:原来小猴一个小朋友去过马路,没有走斑马线,才发生了车祸。那什么是斑马线?你们认识吗?
(1)认识斑马线。
(出示斑马线)这是什么?斑马线有什么作用?
小结:斑马线是主要是保护行人安全的,所以也叫"人行道"。当我们需要过马路时就要走斑马线,这样我们就更安全。
(2)认识红绿灯。
(出示红绿灯)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红绿灯是干什么用的?
小结:红绿灯是指挥灯,红灯亮时说明行人要停,绿灯亮时行人才可以通行。
(二)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1. 看一看人们过马路的情景图片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斑马线和红绿灯,是不是认识了就会用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不正确过马路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过马路好吗?会发生什么事?让孩子说一说不安全的地方。
2.说一说过马路的正确做法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过马路,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出示正确过马路的图片)
小结:在过马路的时候,小孩子要和大人陪伴。一定不能闯红灯,闯了红灯就会发生安全事故。要绿灯亮时才能行走,而且还要左右看一看,最后走在斑马线上过马路。
3.播放动画--我会过马路,再一次巩固过马路知识。
(三)游戏--看图片说对错交代玩法:幼儿分成两队,男孩一队,女孩一队。教师出示有关过马路图片,让幼儿快速抢答,说说哪些过马路的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以又快又对的一组为胜,并奖励笑脸你真棒!
(四)呼应身边人--遵守交通规则小结:刚刚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希望小朋友把这个过马路的本领带回家,告诉你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你所认识的人,小朋友一个人是不可以过马路的,要大人相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朋友。我们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因为它和我们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的!
延伸活动:
与幼儿一起玩"交通"游戏。
(1)与幼儿一起将交通标志布置在"马路"的各个角落。
(2)全班幼儿分两组,一组当行人,一组当司机(身戴汽车胸饰),两名幼儿当交通警察。(一个管行人,一个管汽车)
(3)未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及行人,交通警察给予罚单。
(4)老师与幼儿一起评议游戏情况。(重点放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你为什么会得了罚单?你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
(5)行人与司机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推荐一篇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安全是生命的基石,是生命的保障,特别是小朋友们安全意识薄弱,幼儿园通过安全教育可以帮助提高小朋友们的安全意识。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需要认真书写安全教育教案,才能引导孩子们认真听。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教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见过五颜六色的蘑菇吗?请听故事《蓝蘑菇,红蘑菇》。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宝宝豆豆和萌萌喝了美味的蘑菇汤为什么会哭?
故事总结:宝宝豆豆和萌萌到山上采蘑菇,他们把颜色漂亮,形状特别的蘑菇先煮了吃,可是他们的小脸蛋都变了颜色,原来都是有毒的蘑菇。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能随便的乱吃东西。
3、"看"动画提问导入:乱吃东西会带来危险吗?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妈妈为什么不愿意给宝宝买路边摊的食物?
(2)宝宝为什么会肚子痛?
(3)儒灵童告诉我们吃东西时应该注意什么?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 小朋友们,吃东西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然会生病。大街和路边摊上的食物特别不卫生,有灰尘、细菌、不能吃;不把有危险的东西放在嘴巴,不随便乱吃东西,你们能做到吗?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在吃东西之前一定要先询问大人,吃了有危险或不干净的食物就会像图中的小朋友一样肚子痛还要去医院打针吃药,我们要学宝宝做听话的好孩子。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乱吃东西有危险准备:各种食物的图片(如果冻、街边小吃、小摊)以及一些不正确的吃东西的行为图片。
规则:教师将所有图片放在一个神秘袋子里,请幼儿拿出一张图片,并说一说图片内容,说说这些食物能否吃应注意事项等等。例如:小朋友一边走一边喝水,容易呛到。游戏结束后,教师针对游戏进行小结。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1)带领幼儿唱读《儒灵童》儿歌。
(2)督促幼儿不随便将玩具、积木放进嘴里,以防危险。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除了用自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还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
预设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大人陪伴,并懂得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树立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好品质,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汽车撞人,人会受伤、甚至会死亡。
2.多媒体课件。
3.自制的红绿灯、布置公路场景所需的道具。
预设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猴去上幼儿园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被车撞呢?小朋友可以自己一个人过马路吗?
(幼儿讨论)
2.认识 "斑马线"和"红绿灯"。
师:原来小猴一个小朋友去过马路,没有走斑马线,才发生了车祸。那什么是斑马线?你们认识吗?
(1)认识斑马线。
(出示斑马线)这是什么?斑马线有什么作用?
小结:斑马线是主要是保护行人安全的,所以也叫"人行道"。当我们需要过马路时就要走斑马线,这样我们就更安全。
(2)认识红绿灯。
(出示红绿灯)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红绿灯是干什么用的?
小结:红绿灯是指挥灯,红灯亮时说明行人要停,绿灯亮时行人才可以通行。
(二)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1. 看一看人们过马路的情景图片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斑马线和红绿灯,是不是认识了就会用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不正确过马路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过马路好吗?会发生什么事?让孩子说一说不安全的地方。
2.说一说过马路的正确做法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过马路,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出示正确过马路的图片)小结:在过马路的时候,小孩子要和大人陪伴。一定不能闯红灯,闯了红灯就会发生安全事故。要绿灯亮时才能行走,而且还要左右看一看,最后走在斑马线上过马路。
3.播放动画--我会过马路,再一次巩固过马路知识。
(三)游戏--看图片说对错交代玩法:幼儿分成两队,男孩一队,女孩一队。教师出示有关过马路图片,让幼儿快速抢答,说说哪些过马路的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以又快又对的一组为胜,并奖励笑脸你真棒!
(四)呼应身边人--遵守交通规则小结:刚刚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希望小朋友把这个过马路的本领带回家,告诉你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你所认识的人,小朋友一个人是不可以过马路的,要大人相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朋友。我们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因为它和我们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的!
延伸活动:与幼儿一起玩"交通"游戏。
(1)与幼儿一起将交通标志布置在"马路"的各个角落。
(2)全班幼儿分两组,一组当行人,一组当司机(身戴汽车胸饰),两名幼儿当交通警察。(一个管行人,一个管汽车)
(3)未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及行人,交通警察给予罚单。
(4)老师与幼儿一起评议游戏情况。(重点放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你为什么会得了罚单?你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
(5)行人与司机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三月是文明月,围绕《我会过马路》这个主题,在本组成员的共同研讨中,设计了此次活动。教案几经修改和试教后,上周四由我执教,展示了我们组的教研成果。
整个活动思路清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遵循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原则。活动中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讲述法、游戏体验法”等,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使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活动设计的两大亮点:
1.体现幼儿的认知特点。
从设置悬念,再现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动静交替的原则。
2.呈现趣味性、综合性。
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境,画面生动活泼、直观,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
执教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教师的回应不够及时
当幼儿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情况时,我未能及时回应获得的信息,“抛接球”处理不够协调,可见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很重要。
2.细节处理欠妥
游戏规则讲解不够精炼,示范的方式过于单一,幼儿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因此,平时的活动中应关注细节,时刻注意创设合适的教育情境,使幼儿接纳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火的用途,知道用火不当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2、使幼儿认识“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火警119”等标志,知道它们的含义,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教育幼儿懂得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知识,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玩火。
活动准备:
1、“严禁烟火”、“安全出口”标志各一张。
2、有关火燃烧的图片(烧饭菜、水,炼制钢铁,照明、取暖、发电)。
活动过程:
1、谈谈火的用处。
(1)教师出示图片,观察片刻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在燃烧?”“小朋友想一想,火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哪些好事?”(火在燃烧,火可以烧饭菜、水,还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等)。
(2)老师总结并补充火的用途,让幼儿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火。
2、谈谈火的害处:
刚才,大家说了许多火对人类的好处。你们知道吗?如果用火不当,火也是很危险的,它一旦发起脾气来,就会形成火灾,谁也管不住。
谁知道火灾怎么发生的呢?(让幼儿知道用火不当会造成火灾,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
①火柴、打火机等能产生火的东西都不能玩;小孩玩火是非常危险的,不仅自己不玩火,看到小伙伴玩火也要及时阻止。
②蚊香等带火的东西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怕火、容易燃烧?(木材、煤炭、棉花、纸、煤油等)
3、出示并认识“严禁烟火”、“安全出口”标志,教幼儿知道其特殊含义并懂得预防火灾。
4、讨论:万一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
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
着小火了怎么办?着大火了呢?(不能坐电梯,不能往上逃)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小火,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5、小朋友说的都很好,但是光我们知道还不行,还要让大家都知道。下次如果和好朋友或者弟弟妹妹一起玩的时候,告诉他们,让他们也知道一些预防火灾的知识,好吗?
活动目标:
1.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自觉抵制校园欺凌现象;
2.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
3.掌握与校园欺凌做斗争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关注校园欺凌现象》视频,引入新课。
二、思考:
1、什么是校园欺凌?你遭遇过校园欺凌吗?幼儿结合观看的视频以及生活实际回答。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幼儿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欺凌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2、讨论:校园欺凌有什么危害?幼儿回答并归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想一想: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首先引导幼儿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要忍着不吭声,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东西,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其次引导幼儿从施暴者的角度想: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观看消除校园欺凌专题教育片。
反思:
略。
活动名称:
紧急电话的用途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2、了解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的具体情况。
3、具备初步的自救意识。
活动准备:
1、写有"110"、"119"、"120"、"114"等电话号码的图片。
2、画有警察和警车、医生与救护车、消防队员与消防车的图片若干,电话或手机1部。
3、幼儿用书:《紧急电话》。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电话):小朋友,你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我们用这部电话打给爸爸妈妈好吗?
请幼儿现场打电话给家里熟悉的人。
教师: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它们是很有用的,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幼儿自由讲述)
二、教师指导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知道它们的用途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写有"110"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号码,它与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个电话号码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打了这个电话什么车子会出现?谁会出现?他们会做什么?
依次出示"120"、"119"等电话号码的图片,指导幼儿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及其活动,并知道这些人员的活动与人们关系。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
三、游戏"怎么办,做什么"。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看谁说得好。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看看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以打什么电话帮助他们解决呢?谁出现了?他们来做什么?(游戏可进行多次)
幼儿分别扮演需要帮助的人及警察、医生、接线员等,进一步熟悉几种特殊电话号码及其相关人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认识台风及其危险性,知道台风的基本预警级别。
2. 学习当台风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3.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台风的看法。
4.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 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视频《台风的由来》,和风的声音
2. 关于台风各种图片的PPT
3. 画图纸和彩笔
4. 幼儿的阶段发展和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起幼儿表达情感的兴趣,导入主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呢,老师要介绍一位宝宝给大家认识,但是,这位宝宝很淘气,先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声音吧,猜一猜他是谁?这风破坏性很强,看看图片,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1. 教师播放PPT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有天,台风宝宝问老师他是哪来的?老师也不知道就请来了燕博士来帮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燕博士是怎么说的?
二、组织幼儿观看视频
(台风的由来)
三、组织幼儿学习台风的五个预警级别及其危害
(播放PPT图片,帮助幼儿认识台风的五个预警级别。)
教师:小朋友,台风也有大小的区别,那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
(播放PPT图片,让幼儿认识到台风的危害)
教师小结:台风经过地区将会发生大风、暴雨天气,狂风会破坏建筑物、倒翻船只,暴雨会引发洪水,造成水涝灾害,有时还会造成雹灾。
四、引导幼儿思考与讨论,学会交流分享
教师:告诉老师当你们遇到台风的时候在哪里?心里是什么感觉?那小朋友们知道么?当台风来的时候,该怎么办?
(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与幼儿总结讨论台风来临前后的自我保护方法)
教师小结:
1.发生台风时,电视上都会出现红色,橙色,黄色三种颜色的警报,见到台风警报后,尽量不要出门。
2. 准备充足的水、手电和食品,关好门窗。
3. 尽量躲在房间的墙角,不要到处走动,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4. 发生台风不要害怕,要想想如何保护自己,逃生,自救
五、让幼儿用图画表现自己眼中的台风,并展示作品
活动总结:
台风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灾害,在福建这个台风多发省份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必要的。通过这堂课,让幼儿认识台风,知道台风的基本预警级别,了解台风的危害及影响,使幼儿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保护自然生态,面对可怕的台风时,冷静思考,学会逃生,自救。
活动延伸:
1. 在区角增设其它气象灾害,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气象灾害。
2. 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按图标设计并进行作品展示。
安全牵涉到千万家庭的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幸福和一切,特别是小朋友们,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小朋友们懂得更多的自我保护知识。身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怎么才能让小朋友们听得懂呢?首先要有一篇优秀的安全教育教案。你知道如何写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校园安全教育教案大班”,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习独自在家时如何应对不同身份的陌生人,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并要学会有礼貌的拒绝。
2.懂得生活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媛媛的故事》,幼儿了解《小兔子乖乖》的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唱首歌吗?《小兔子乖乖》你们会唱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唱一遍!
2.讨论:谁知道《小兔子乖乖》这首歌里讲的是什么事情?(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讨论)
二、幼儿讨论独自在家的经历
1.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呢?
一般你都是在什么情况下独自在家?
2.请小朋友回忆一下,爸爸妈妈出门前对你们说了些什么呢?你是怎么做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幼儿相互讨论
1.播放课件:《媛媛的故事》
师:有一个小朋友叫媛媛,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出门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家时,她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提问:
媛媛遇到了什么情况?(一位陌生的叔叔敲门)
如果是你,你是开门?还是不开门?现在我们来看媛媛是怎
么做的。(播放课件)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如果媛媛不开门,那她该怎样拒绝陌生的叔叔呢?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媛媛想想办法呢?
四、创设情境,师生共同表演
1.看图片中的三种情境
(1)一天,当你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说他是检修电线的工作人员,你该怎么办?
(2)一天晚上,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陌生人说他是邻居家的乡下亲戚,你该怎么办?
(3)星期天,你独自在家,有陌生人说他是饮水公司送水的工作人员,你该怎么办?
2.请幼儿自选其中一种情境和老师、同伴一起演一演
3.老师小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当你一个人在家时,不能轻易给陌生人开门,要学会有礼貌的拒绝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过程:
1、燃烧蜡烛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建议: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消防安全儿歌小朋友,不玩火,不让父母吃苦果。不乱动用火和电,自我保护是关键。
火警电话'119',发生火灾不乱走。心不慌、意不乱,按照顺序慢疏散。
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底地。防火知识要牢记,人人夸我好宝宝。
消防安全儿歌小朋友请记住,别拿火烛玩游戏,小心火灾随时起。火灾逃生要牢记,进入公共场所里,逃生方向看仔细。万一火灾燃烧起,看到浓烟别着急,先拿湿巾捂口鼻,快快趴下向前移。
记住别回火场里。
活动目标:
1、遇到突发事件时,幼儿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幼儿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撤离图。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录象或图片,让幼儿感知遇到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煤气泄漏、火灾等)。
提问:"如果遇到突发事情时怎么办?"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二、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认识信号等标识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三、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四、熟悉警报录音,组织幼儿"实战演习"。听到警报声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活动反思
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次两次的教育就能见效的。我们教育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引导,使之形成习惯,同时还要经常督促和检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给孩子讲解安全方面的知识,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
2、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准备:
1、课件;
2、实物:鞭炮、气球
3、录音机、图片、方向盘
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今天,大班哥哥姐姐到我们这来玩,看!他们在干什么?
(大班幼儿表演放鞭炮不小心炸伤手的事情)
老师问:大班哥哥姐姐这样做安全吗?为什么?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2、观看录像,讨论娃娃丫丫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娃娃、丫丫的妈妈不在家,他们做了许多不安全的事,请小朋友仔细看,他们做了哪此错事,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①不能戴大人的眼镜;不能玩煤气;不能玩插头;不能玩刀。
②手破了不能用脏抹布擦;不能乱吃药;喝水前要试试水温;不能用手捡碎玻璃。
③不能在看电视时离电视太近;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能玩锤子;不能乱掏耳朵、眼、鼻。
3、平时在幼儿园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请幼儿讲述。
4、电话铃响,原来是邀请小朋友去看健康安全图片展(征求小朋友的同意)
幼儿判断图片上安全行为的对与错,并说出原因。
当幼儿讲到玩滑滑梯注意安全时,与幼儿一起唱滑滑梯歌曲,并与幼儿一起出去玩滑滑梯,然后结束。
延伸活动:
①在滑滑梯过程中再次渗透安全教育;
②可将活动中的一些安全知识编排成情景游戏,让幼儿自己比比谁对谁错,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幼儿的安全意识;
③结合阶段安全教育的要求,在教室设置“安全小卫士”评比栏,巩固教育的内容。
④通过亲子活动家园配合,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幼儿和家长的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知三种交通标志,初步了解马路上的基本交通安全知识。
2、教育幼儿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交通生活经验。
2、课件:《交通安全很重要》
3、实物:交通安全标志图片、玩具方向盘。
三、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
1。教师以带领幼儿外出旅行为话题,引入课件。
2。(播放课件)幼儿观察课件内容,初步了解过马路的时的危险状况。
3。通过课件,引出“熊猫博士”这一交通出行的专家,带领幼儿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二)观察讨论。
1、(播放课件)幼儿观察、认识马路上的红绿灯、人行道。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怎样过去才安全?
2、认识常见的三种交通安全标志。
出示标志:禁止行人通行、人行横道、步行街三种人行交通标志,让幼儿学习认识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3、危险案例分析(出示课件)
(1)组织幼儿观察翻越栏、路边玩耍、横穿马路等危险行为,引导幼儿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2)教师小结。
4。乘车安全要注意
(1)幼儿自由讨论有关乘车的安全。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乘车时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播放课件:小朋友把头伸到窗户外看风景。
提问:这样乘车好不好?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播放课件:小朋友在出租车上随便开门。
提问: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3)小结:乘车时要坐在座位上,不能四处走动,并系好安全带,不能随手把垃圾从窗户扔到外面,不能把头、手伸出车外……
(三)体验互动。
1、师:熊猫博士要考考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这些交通安全知识,如果合格了,就带你们去旅游,好吗?
2、(展示电脑小游戏“马路上的交通意外”)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角色出行的对比图片,让幼儿找一找、说一说,判断课件中角色出行的正确和错误,错在那里、怎么改正等。
(四)模拟游戏:《快乐的旅行家 》
1、教师:让我们背着行李,一起出发吧!
2、马路情景创设,结合已认识过的交通标志师生做出应有的反应。
五、活动延伸师:“马路上还有很多标志!我们再去找找吧!”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招惹捕捉小蜜蜂。简单了解被哲后的急救方法。
2.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知道躲避它们。
3.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图片--蜜蜂、马峰、黄蜂、蜘蛛、蜈蚣,蜂巢。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引出小蜜蜂。
教师:小朋友,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花快开了。勤劳的小蜜蜂开始采蜜了。
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小蜜蜂的故事好不好?
2.故事:生气的小蜜蜂
请幼儿了解招惹蜜蜂带来的危险。
二、展开
1.讲述故事的前半段。
(1)小蜜蜂为什么要哲三个小朋友?
(2)看到小蜜蜂应该怎么办。
(3)遇到成群的蜜蜂追过来怎么办?
小结:告诉孩子们看见蜜蜂应该尽量避开,千万别去招惹,遇到成群的蜜蜂应该赶快跑开躲避,如果来不及就用衣服或者其他东西遮住头、脸等外需部位,并迅速蹲下千万不要大喊大叫扑打蜜蜂这样会激怒蜜蜂,引来更猛烈的追击。
2.讨论:如果被蜜蜂哲到了应该怎么办?
3.总结做法:
如果被蜜蜂哲了一定要赶快拔出毒 刺。
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必要时去医院治疗4.了解几种常见的会带来危险的小虫子分别结合画面介绍蜜蜂,黄蜂。马峰。蜘蛛,蜈蚣。
三、延伸让孩子们了解各种蜂哲人时毒液就会被注入人体内,使人 皮肤红肿,产生水泡,甚至中毒死亡。
蜂哲人后自己也会马上死去。所以它们不会轻易蛰人,马峰。
黄蜂攻击能力很强被它们蛰到很危险千万不要去触动它们的蜂巢。
很多蜘蛛蜈蚣等小虫子也会带来危险,不能用手去碰要远离。
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活动目标:
1、教育孩子认识什么是食物中毒。
2、使孩子认识食物中毒的危害及明白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二、活动课时:
三、活动准备:
食物中毒情景表演、演示仪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孩子明白病从口入,教育他们有正确的饮食习惯。
难点:用自我的话能叙述自救方法。
五、活动过程:
1、导入语:
看小朋友表演:一包膨化食品。
(1)师:今日,教师要请小朋友来看一个表演,看看有谁,在干什么?之后怎样样了?
(2)幼儿观看一小朋友表演,资料大致如下:
小朋友手里拿着一包膨化食品,说:“我今日在商店里买了一包膨化食品。”然后,打开食品袋吃这包食品,之后假装肚子痛。
(3)引导幼儿讨论:
师:这位小朋友怎样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肚子痛和不舒服的?
让幼儿根据自我的经验发表自我的观点。
幼儿:吃了这包食品就肚子痛了。
幼儿:教师,我有一次吃了一个烂苹果,之后也肚子痛的,还拉肚子了呢。
小结:看来小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不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啊?
2、物中毒有哪几种呢?师逐一介绍
(1)夏天,天气炎热,各种病菌繁殖最快,这时候人如果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会得痢疾、霍乱、伤寒等病。这种中毒叫细菌性食物中毒。
(2)中毒还有化学性的食物中毒。如:吃了沾有残留的农药的蔬菜就会引起中毒。
(3)吃了有毒的动植物,也会这样中毒,这种叫做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后,对人体健康有什么损伤呢?凡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健康损伤是很大的,轻的可损伤肠、胃,严重的还会损伤肝、肾等器官,有的还可能会留下终身的病根……后遗症。
3、发生食物中毒之后你应当怎样做呢?
(1)立刻用手指轻搅喉咙,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
(2)多喝温开水,促进新陈代谢,让有毒的物质快速排出体外。
(3)若出现发烧、上吐下泻等症状,应立刻去医院。
4、们怎样才能防止食物中毒呢?
(1)瓜果食用前要浸泡、清洗干净,去除上头的细菌和农药。
(2)不吃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等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3)不生吃海鲜、肉类,不吃编制、腐烂的食物。
(4)采购时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小结:
孩子们,今日我们一齐来学习了什么是食物中毒以及食物中毒后怎样办。期望小朋友们能记住,防止食物中毒。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