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modern city is too crowded,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re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Most people believe that we should fist practise the policy “Late Marriage” and “One Couple, One Chil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irth rate. Secondly, the city government must have a tight control over rural people entering cities to engage themselves in trade or do various physical jobs so as to lessen the pressure on the city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population. Finally more and more people suggest that living blocks with shopping centers, schools, hospitals as well as cinemas and theatres round them or even satellite towns should be built in city suburbs or the countryside round the cities. In this way city citizens will be encouraged to move there to live and work. If these three proposals are well carried out, the city population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我们现代城市太拥挤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大多数人认为我们应该在政策上“迟婚”和“一对一”,以降低出生率。其次,城市政府必须严格控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从事贸易或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减少人口增长造成的.压力。最后,越来越多的人建议,居住在购物中心、学校、医院、电影院、剧院等生活街区,城市郊区或郊区的城市应该建在城市郊区或城市周边的城市。在这个方式中,城市居民将被鼓励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如果这三项建议都很好地实施,城市人口将大大减少。
Toda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our life, the biggest of which is pollution.Everyone wants to have a healthy environment.so, what should we do?
My ideas is to reduce pollution and save energy.For example, we can go to work or school on foot,by bike or by bus instead of driving a car. Also,before we leave our houses,we should check whether the lights are turned off. We also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hings and repair them first instead of throwing them away and buying new ones.we should always save energy and resouses.If we can use products made from recycle materials,such as recycle paper,we can help save trees.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we must act from now and each details, and I believe we can do this.
如果说关爱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关爱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招摇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If love is an evergreen tree, then what is watered must be a clear spring from the heart; If love is an indestructible flower, then what flaunts it must be the sun rising from the heart.
多少笑声都是关爱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关爱揩干的。关爱的港湾温情脉脉,关爱的清风灌满征帆。关爱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How many laughter are awakened by love, and how many tears are wiped dry by love. The caring harbor is warm and tender, and the caring breeze fills the sails. Care is not an investment in emotions, it does not require dividends or bonuses.
其实,唠叨也是关爱的一种。
In fact, nagging is also a form of care.
有一次,我和朋友感慨万千地抱怨爸妈的.唠叨。“他们为什么总不理解我的想法,我干什么他们都要唠叨。太不体谅人了!简直受不了!要命!”“和尚念经,比唐僧都烦!”......我和朋友发了一顿牢骚,讲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在“理解万岁”的高呼中挂了电话。
Once, my friend and I complained deeply about my parents nagging. "Why dont they always understand my thoughts? They nag me whatever I do. Its so thoughtless! I cant bear it! Damn it!" "Monk reciting scriptures, even more annoying than Tang Monk!"... " I had a complaint with my friends and talked for about half an hour. Finally, I hung up the phone amidst the shouting of "Long live understanding".
“讲什么讲了这么久”妈问。“怎么,电话也不让打了?”大概是刚才那激昂情绪的余波还未消散,我冒出这么一句话,转身进入房间。妈妈默然了。
"What have you been talking about for so long?" Mom asked. "Why, Im not allowed to make phone calls anymore?" Perhaps the aftermath of the passionate emotions just now had not dissipated, and I said, turning around and entering the room. Mom fell silent.
晚上书桌前仍是妈妈送来的一杯温热的牛奶。妈妈没说话,出去了。平时,她要问上一两句。我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刚才的话,或许伤了妈妈的心。可妈妈还是给我送了牛奶。
At night, there was still a warm cup of milk sent by my mother at the desk. Mom didnt speak and went out. Usually, she would ask one or two questions. I realized I made a mistake. Perhaps what I said earlier hurt my mothers heart. But my mother still sent me milk.
回想,当母亲为了让我添一件衣服而唠叨时,无非是怕我着凉;回想,母亲为了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母亲为了不让我影响学业;回想,母亲唠叨的每一件事,无非是颗爱子之心的体现。
Looking back, when my mother nagged me to add another piece of clothing, it was nothing more than fear that I might catch a cold; Looking back, when my mother nagged me to watch TV, she wanted to prevent me from affecting my studies; Looking back, every thing my mother nags about is nothing but a reflection of her love for her son.
“时间不早了,收拾睡觉吧!”妈又忍不住唠叨起来,“睡晚了明天起不来,会影响学习的。”我突然想到,唠叨居然是母爱的表达。我照办了......
"Its getting late, tidy up and go to bed!" Mom couldnt help but nag, "If you stay up late and cant wake up tomorrow, it will affect your studies." I suddenly thought that nagging is actually an expression of maternal love. I followed suit
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柔和的月光,像妈妈的手,轻抚着我的面颊,熨贴我的心灵。将心比心地想一想,爸妈真好。
Moonlight shines in from the window, soft moonlight, like a mothers hand, gently caressing my cheeks and ironing my soul. Think about it heart to heart, my parents are really kind.
将心比心,爸妈真的好伟大!
Heart to heart, my parents are really great!
我爱您!妈妈!
I love you! Mom!
此时,我更深刻的了理解了“关爱”这个词。关爱,就是无私的付出,无偿的给予。
At this point, I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care". Caring is selfless dedication and giving without compensation.
期末考试一完,就迎来了快乐的寒假。同学们开始了上网,旅游,而有的在撕书,但是我却宅在家里。
这个寒假算是无聊的,因为没有了老师,同学。说也奇怪,上学的时候总想着放假,放假时却怀念上学的日子。我特意买了几本书,第一个名字叫《靠自己去成功》。它的作者是刘墉。刚开始看它就吸引了我,它也讲了许多道理,如泪水是看不清敌人的,泪眼只可能遭遇更致命的伤害。
第二本是《老人与海》,老人拥有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精神。
这个寒假,虽然很无聊,但是书让我的生活有了色彩。
As soon as the final exam is over, we welcome a happy winter vacation. My classmates started surfing the internet and traveling, while some were tearing books, but I stayed at home.
This winter vacation is considered boring because there are no teachers or classmates. Its strange to say that when I go to school, I always think about holidays, but when I do, I miss the days of school. I specially bought several books, the first one being called Success on My Own. Its author is Liu Yong. At the beginning, I was attracted to it, and it also taught me many truths. For example, tears cannot see the enemy clearly, and tears can only cause more fatal damage.
The second book i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 old man possesses a spirit, a spirit of fearlessness and hard work.
This winter vacation, although very boring, books have given my life a touch of color.
Hello! I’m a student from Class 10, Grade 7.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 school life. It’s very intersting.
你好我是七年级十班的学生。让我告诉你一些关于我学校生活的'事情。这很有趣。
Classes begin at 7:50 am. I have five classes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 have three classes. We studay many subjects. They are English, art, history, biology and some other subjects.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It’s easy and interesting. I like P.E. and music, too. Our P.E. teacher is very funny. But I don’t like history at all. I think it’s difficult and boring.
早上7:50开始上课。我早上有五节课。下午,我有三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科目。它们是英语、艺术、历史、生物和其他一些科目。我最喜欢的科目是英语。它既简单又有趣。我也喜欢体育和音乐。我们的体育老师很有趣。但我一点也不喜欢历史。我觉得这很难也很无聊。
After school, I like playing soccer on the playground with my classmates. Sometimes I go swimming. Every Tuesday and Thursday, I go to the library.
放学后,我喜欢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有时我去游泳。每周二和周四,我都去图书馆。
I like my school life a lot.
我非常喜欢我的学校生活。
在上《背影》一课时,我把指导写作与范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学习《背影》一文的构思。父母之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高尚的爱,也是许多作品炬久歌咏的主题之一。朱自清的[背影]也是表现这一主题的文章。他选取的表现主题的构思却独出心裁,不写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写送行,买橘子等小事;不是正面写父亲高大的形象,而是抓住背面的“背影”来刻画。这是最能体现朱自清“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的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的`地方。通过背影,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等都是显示出来了。正如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选取小的角度同样也能表现大的主题。抓住这点以小见大,敢于创新的构思我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那些蕴含着深情的细微的动作、眼神、话语等。学生在此启发下,说出很多表现爱的细节。像彭金云的“读初二了,父亲见我书包太重,怕我压矮而帮我背书包”的细节,朱偏偏的“母亲给我生活费送我上学时偷拭眼泪”的细节,段莉莉的“我不理解父爱,可在冲突后看到父亲修好的手表时又理解了父爱的细节等。学生的发言说明,对于以小见大的构思学生已心领神会了,学生也认识到创新也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与众不同的细节。
其次,学习《背影》一文真挚的感情和适当的写作技法的交融。一篇成功的文章是感情与技巧的完美交融。光有感情,没有适当的表现手法,如同茶壶里倒饺子倒不出来;光有技巧却没有真挚的感情,会让人觉得空洞或虚伪。这也是学生习作 中常见的病。我用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习文的收获;看到了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写作上的经验呢?经过阅读、理解、思考、归纳,学生说出了铺垫、烘托,详略的安排,重点刻画结构、顺序等各方面的启示。学生的发言说明了他们深刻地领会写作技法和真挚情感对一篇文章的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们对这一问题有话说,有收获,然后我又让他们将学到的经验加以运用,让他们写写父母或其他亲人关爱自己,让自己最受感动的瞬间。学生的习作中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法了。
但是,在同行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在教学本课时,我注重了写作上的指导,注重了“理性”的学习,但却忽视了“感性”的学习,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子深情上做得不够,情感投入不够,学生未能深深受到感情上的触动,仅仅是把它当成一篇范文,而不是能让人情感产生共鸣的裁体。
可见,教学与写作是同一个道理,技法与感情是缺一不可的。
有些学生感到生物很难学,怎样让学生愿意学生物、学好生物。在实践中我感受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还发现,把生物课教学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走入实践,帮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更会取得意外的收获。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的乐趣
生物学知识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识宝库。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些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也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会常常利用各种时机,主动为学生们建立这种联系创造条件。比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我事先发动学生到自己的家乡对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使学生们的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点拨引导,使学生们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把它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到了“活”的知识,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二、把生活知识带进课堂
讲授“发酵技术”一课,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而我在教学中提前安排学生回家做这个实验,学生们兴趣高,积极发言,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就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了。
三、动手动脑,在生活中探究、运用生物学知识
学生学习的快乐,不全部在于考试得了理想的分数,更在于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去解决了具体问题。所以,我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作业,让学生们去完成。在学习了“发酵技术”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根据生物课本里学到的内容,自己回家制作一份酸泡菜,请父母做出评价。学生们对这样作业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用这样的情绪去进行学习,怎么会不使他们劲头倍增,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呢!
总之,学习生物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学。把学到的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使学生乐学、会学,在生活中得到启迪。是我们每一个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去做的。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围绕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和Where do you …?这一话题开展,使学生能够运用核心句型来询问和回答周末的活动。学生已有了前面所学的旧知识Do you … at the weekend?做知识的铺垫,比较易于深入与扩展,体现了教材的循序渐进,又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也体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连贯性,本节课是本册书中的难点。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表现欲极强,更重视老师的表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的形象思维好,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而为他们创设真实、有趣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游戏、竞赛、表演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挖掘他们学习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学会并正确使用核心句型: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和 where do you …?
2.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询问回答周末的活动,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听说能力,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兴趣,并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精神,灌输他们热爱生活的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正确使用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和 where do you …?句型。
难点: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周末活动并能够自主的用英语询问朋友周末活动。
教法、学法 通过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运用了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多渠道接受信息。
教 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说唱韵句,激情导趣。 说英文歌遥: What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your bike. I like your kite. Let’s ride my bike. Let’s fly my kite. 课堂伊始,通过课前的简单交流和热身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英文歌曲巩固强化旧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并通过歌曲简单的接触到what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动词短语。 2. 设计游戏,复习旧知。 通过学生做出教师展示的动词卡片,让其他学生猜出动词短语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动词词组,使学生学习新知更具有吸引力和乐趣。 go swimming fly a kite ride a bike play basketball play football 最后出示play football, 教师运用旧知识询问Do you play football at the weekend? I play football at the weekend, too. 引出本节课新词too. 3 创设情境,任务呈现。 通过创设找朋友,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导入新课做准备,由此展开教学任务。
(二)教学新知,层层深入
1. 初听课文,感知新知。通过学生自主听课文,初步感受心知 2. 再听课文,理解课文,Listen and repeat with the whole class, and find the key sentences: what, 引出本节课重点句型: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3. 听读课文,巩固新知。 通过反复听课文,逐层深入,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并通过小组活动练习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I play football at the weekend。解决本节课重点。
(三)游戏巩固,互动操练
通过采访新朋友的小游戏,准备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型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和Where do you …?对朋友进行简单的采访,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四)拓展提高,语言运用
通过找朋友真实语境,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运用所学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核心句型,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热爱生活的品德。
作业布置,课外延伸 1. 听读课文5遍 2. 用英语调查小朋友周末的活动,做一份简单的调查表。
课题:《It’s raining》
教学用具 电脑、录音机、卡片
教学用时 一课时
设计模式 教师:创设情景――激发爱好――组织活动――指定目标
学生:交流探究――合作活动――锻炼能力――升华习惯
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完了全部字母,一些简单的单词和日常用语,为学生提供“字母—单词”的复习游戏素材,巩固已学到的知识从而引出新课、It’s raining是新标准英语第一模块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围绕天气状况为题材展开的。在日常生活中,“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怎么问答天气便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交际用语,是教学大纲要求把握的重要语言功能项目之一。
学生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初学英语的孩子对语言运用意识不强,设计一些简单的句子进行提问,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爱好。同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好,能读出所学词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设计理念
英语课程的教育理念中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本节课就是根据这些理念进行设计的,以培养爱好为前提,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以及合作探究来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以游戏的方式检验学生对26个字母的把握情况,要求能听懂及正确识别。
2、词汇: hot, cold, raining, snowing, windy,sunny以及怎么问答天气的交际用语
3、争做小小天气预告员。
4、学唱英文歌曲
(二)能力目标:本节课通过课堂活动,完成了听、说、读、写、唱的技能练习,使学生通过感知、实践、合作完成任务,感受成功,提高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懂得要爱护我们四周的环境,爱护树木,从自我做起,保护地球漂亮的家园。
(四)情感目标:在学习中,我留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提高自信心。
教学重点 词汇: hot, cold, raining, snowing, windy, sunny以及怎么问答天气的交际用语
教学难点 对What’s the weather like?的答语,It’s raining、It’s snowing也可说成It’s rainy、It’s snowy。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铺垫,知识回忆
想一想,到现在你学会了哪些英语知识?说说看,比一比谁学到的多?
2、激趣,字母游戏: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大家学会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应用所学会的一些字母做一个游戏,你们喜欢吗?
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卡片,上面有一些字母,下面同学们仔细听,把老师读到的字母划掉,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每个小组第一桌的同学到前边来做,看哪组分高。
师读:C、D、I、J、K、M、N、Q、S、U、V、X、Y
Now, tell me please、What do you find?
生:单词flag, go, zoo, bag, pen。
师:OK! You are very clever。
完成最好的同学得一朵小红花。
师:这里有一个单词同学们没有找到,那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weather。
( 游戏能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快乐,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的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
二。利用多媒体学习新单词
1、练习生词的读音
课前让学生查找与天气有关的单词,学生通过搜索资料提高搜索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然后进行六个单词的重点学习,在听完磁带后,找学生读单词,纠正他们的发音。
( 利用电教多媒体能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图文并茂,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交际英语
运用What’ the weather like? 就图片上的天气进行提问。
( 英语要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作为交际工具来学,做到学用统一。)
3、图片与句子相连接,学生走到微机前进行连接。
三。争做小小天气预告员
就各地区的天气进行预告。
(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而爱好来自好奇,来自体验,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参与表演,这既符合儿童好动、表现欲强的年龄特点,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把握。)
四。学唱歌曲
1、运用肢体语言教学生词snoring, bumps his head,确信学生理解歌曲的意思。
( 肢体语言,可使学生在语言和动作、表情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从而获得形象的感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建立超连接,运用新标准动画光盘教唱歌曲,在演唱中配以相应的动作,然后小组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唱得最好,为唱得最好的学生发小红花,并鼓励他们把新学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
( 小学生性格天真活泼,特殊喜欢唱歌,在演唱中配以相应的动作会更引起他们的参与和投入,在英语歌曲中学新词,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
五。总结升华
以沙尘暴为例对学生进行爱护四周环境的思想教育,让我们的天空更蓝。
六。课堂小结
在活动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把握了怎么问答天气,以及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一首英文歌曲,增强了学英语的自信。
七。课后作业
1、观察本周天气情况,进行预告。
2、假如你想了解天气的更多知识,请同学们登陆www。hongen。com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天气预告员。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模式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应用了游戏法,分组合作法、启发诱导法,演唱教学法。教学设计按照 老师:创设情景――激发爱好――组织活动――指定目标 学生:交流探究――合作活动――锻炼能力――升华习惯,使全体同学在充分的活动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九、板书设计
It is raining。
Word list:
Hot、cold、raining、snowing、windy、sunny
Sentences: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t is raining、(snowing、rainy、snowy)
一、 说教学内容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IV Unit 6 At a Farm.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sheep, lamb, goat, cow, horse, hen六个新词..
二、 说教材
本节课是单词教学。它是在同学们初步学习了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新词,感知句子What are they? They are….How many….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课时容量大,但难度不大,并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三、 说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同学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同学们实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 使同学们能听、说、认、读sheep, lamb, goat, cow, horse, hen等单词。
(2) 初步感知:“What are they? They are…. How many….How many……”等句子,同学们能听懂并理解其意思.。
2、能力目标:
(1) 能听懂Let’s do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如Shear a sheep.
(2) 能区分农场的动物, 培养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 培养同学们注意观察、认真模仿的良好习惯和主动竞争的竟识。
(2) 激发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同学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 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点
学习新词sheep, lamb, goat, cow, horse, hen, 能正确认读.。
五、 说教学难点
1. 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自信心。
六、 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新旧单词卡片、录音机、磁带、流动小红旗、写句子的纸条、挂图。
七、 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同学们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强、表现欲旺盛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活动,合作为主线,让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游戏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组织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授—受”的教学模式,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八、 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同学们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同学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同学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同学们带来新意、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同学们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同学们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景。
因此,在热身的时候,首先让同学们分角色演唱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这样的导入能很快吸引住同学们,同时还渲染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二)自由会话,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同学们在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是放松的,敢于说、敢于参与教学。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把同学们当成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拔、尽可能地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氛围充满活力。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与同学们进行了朋友式的会话。It’s time for class. Are you ready ? Hello !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 ? 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渲染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三)呈现新知,合作互动。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同学们保持一种积极的紧张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外部动机,引发他们一系列的自主活动,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Unit 6. At a Farm.”. I’ll divide you into four groups . Which one is best, they’ll get the flag, OK? Now, Let’s start.于是我提出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引入学习主题,并通过挂图和音乐创设情景Let’s go to a farm. There are many animals自然引入新词的学习。在呈现新知时,我尤其注意了小同学们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对比,听音,看动作等不同的方式引出新词,给同学们以深刻的第一印象。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会使每一位参与者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于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因此,在操练时,我首先进行了一些机械的练习,如:“Listen, point and repeat. ”听音、指词、跟读,“Look and Guess”看口形、猜单词。同时,我更注意抓住小同学们好动的特点,辅以全身反应法,如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与之相关的动作(挤牛奶)等有趣的活动,充分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学习生词时感知句型,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重视对同学们思维,观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同学们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同学们们们在师生,生生,小组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为同学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堂总结,及时评价。
通过对知识的小结,帮助同学们将本课的信息进行加工、储存,从而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培养小组团队精神,激励同学们大胆开口,积极活动,为小组争得荣誉。最后做活动手册,是一个常规练习,其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及时检测同学们对本课时掌握的程度。
九、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游戏的设计,都能紧紧地抓住同学们,吸引同学们,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同学们主体参与、体验感悟、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尊敬的家长:
您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我国江苏、湖南、广东等地相继出现本地病例,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关联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新冠病毒依然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有序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快构建人群免疫屏障,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经济、最有效、最科学的干预措施,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必要举措。
接种疫苗,不止是个人的事,也关乎全家健康、学校安全、社会稳定。全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全国新冠病毒战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最大限度构建国内人群有效免疫屏障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省教职员工和高校学生主动接种疫苗,做到了应接尽接,为孩子们构筑起了第一道抗疫防线,也充分证明了我国疫苗的安全性、可靠性。
为更好地构筑校园免疫屏障,最大限度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国家和省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统一部署,学校将分时段组织开展12—17岁中小学在校学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具体安排将由学校各班主任通知到每一位家长。
请广大家长正确认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响应号召,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及家庭责任,积极行动起来,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宣传动员工作,让孩子及时主动进行疫苗接种。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于孩子自己而言是免疫、是健康;对于家长而言是对孩子的.呵护、关爱;对于社会而言更是责任、是义务。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守护他们的健康是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保护好孩子就是在守护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祝愿您及家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如今,随着我国自行研发的新冠疫苗问世,推广疫苗接种工作也在我国全面展开。我们倡议广大家长及亲属朋友,疫情面前不做旁观者,接种疫苗做个好榜样。凡是年龄处于18—59周岁,身体状况符合接种要求的情况下,均可以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请您与所在单位或社区联系疫苗接种相关事宜,亦可使用手机在各大应用市场(建议在华为应用市场、苹果APP Store等非第三方软件)中搜索“预防接种服务”APP进行下载,点击“新冠疫苗预约”模块进行预约接种;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广州健康通”进行预约。请各位家长积极行动起来,响应政府号召,配合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接种新冠疫苗,尽快建立免疫屏障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手段,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大家及时、主动、迅速接种疫苗,共同构筑免疫屏障,共同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胜利成果,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家园!
为提高防疫效果和覆盖面,更有效保护校园师生身体健康,大力倡导与学生密切接触的18—59岁人员(同住者、父母等人员)尽快到海珠区各接种点接种疫苗。海珠区接种点信息可参考附表,实时信息可登陆微信公众号“广州健康通”预约及查询。健康和安全有赖于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衷心祝愿您和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如果您的孩子还未接种新冠疫苗第一、二针,请您尽快完成接种。
近期国内多地报告本土病例和聚集新疫情,市内也新增了中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科学研究和调查数据显示,孩子接种新冠疫苗是安全可信赖的,能够获得相应免疫力,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是预防新冠最有效的办法,是国家对每位公民最真挚的关怀,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或许您觉得孩子不出远门无需接种,实际上不出远门不能确保百分之百不会感染。或许您正为孩子目前身体状况是否能接种而犹豫,实际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科学决策,确保接种安全。您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孩子相遇,请您本着对自己、对孩子、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带孩子接种新冠疫苗。早一天接种,多一份防护,少一份风险。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立即行动起来吧,请带没有完成全程接种的孩子马上接种疫苗,给自己和孩子多一份安全保障。
XXX
20xx年XX月XX日
我说课的课题是冀教版初中英语第三册第六单元Lesson41 A Phone Friend.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Part1. 教材分析
This lesson is the first lesson of Unit6. So if the students learn it very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them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
根据这一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
重点: How to make phone calls and how to express when you can’t follow others.
难点:运用所学语言点自编电话对话。
八年 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对英语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于41课重难点的突破就在于大量的口语训练以及笔头练习。
Part2.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Four skill words : idea, phone, encourage, follow, repeat, sentence, understand
Or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pardon, have a good talk, have an idea
Oral English: May I speak to……? This is …… speaking. Is this/ that……?
Who’s this/that? I can’t follow you. Pardon?
2.能力目标: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 作精神,并通过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Part3. 教法和学法分析:
Lesson41是对话课,对话课的特点就是要进行对话。所以我采用听、说、读、练的教学方法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老师的指导作用。
Part4. 教学过程分析
I’ll finish this lesson in eight steps.
1. Lead in.
Lesson41 A Phone Friend.
通过讲Phone一词,我有意识的和一个同学设计了个小品,而其他同学都不知道。我的设计意图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Listen an d answer.
Books closed!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Wh at does Wang Mei want to do? When do they make a teleph one?
我的设计意图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3. 表演完小品我有引出一个疑问:学生多久给老师打一次电话。
我的设计意图是:使课堂过度到。“Think About It”
4. Come to “Think About It”
Guide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first question in English. If they can’t answer the second, they can answer it in Chinese.
5.Listen and read.
Books open. Listen and repeat the text.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it silently and find the new words, phrases and the phone language. Then I can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with the help of the students, such as:
New words Oral English
idea May I speak to……?
encourage This is……speaking.
follow Who’s this/that?
give a good talk Is this/that……?
have an idea Pardon?I can’t follow you.
Point to them on the blackboard and say to the students: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se words and oral English and try to use them freely.
我的设计意图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以及阅读理解的能力。
6. Work in groups.
Divide the class i nto several groups. Each group has four people. Practice the text in groups of four. Ask them to try to act it out in front of the class . They can use their own hands as telephones. Six minutes later, check several groups and give them scores and see which gro up is the best.
我的设计意图是:以小组合作以及竞争意识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7. Practise in class.
I design A and B exercises for the class.
Exercise A is about the words and expr essions. It’s easy for all the students.
Exercise B is a dialogue with some blanks . It’s a little hard for several students. Ask them to do the exercises by themselve s, then check the answers orally in class. Correct the mistaken ones in time.
我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使同学们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自信和愉悦,并且及时反馈信息和改正错误。这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8. Homework:
Must do: Make up a dialogue using the phone language learned in this lesson.
Choose to do: Rewrite the text into a passage.
我的设计意图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成就感。
Part5. 效果分析
我认为,在本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电话用语中的“我是……”“你是……吗?”的实际运用。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要多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多创设这样的情景,相信效果肯定会更好。
一、教材分析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是(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的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 ! Students,Book 八年级下册Unit7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对整个单元的升华。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用Would you mind??有礼貌地对别人发出请求.。本节课通过文章进一步加深对有礼貌请求的句式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同时通过对中西方礼节的对比和描述,使同学们认识到礼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忘记“有礼貌地发出请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Learner -centered , teacher – assisted ),通过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earning )创造性地使用英语。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到英语学习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可以用他来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增强我们交际能力的科目。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求知欲也很强。所以本节课采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为辅 ”的教学指导思想,并通过网络搜集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及动画材料。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语言技能目标
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二)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听、说、读、写)
voice ,term ,Asian, Europe, ,impolite, allow, public ,cough, smoke ,drop ,litter, pick?up, behave
2.语法
理解“Would you mind doing?”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三)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及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
3.激起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愤恨,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
(四)学习策略目标
1、学习利用文章中的主题句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2、根据图片、上下文猜测、理解语篇中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获得信息。
(五)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中西方礼节的不同与相同,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意识。让学生产生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添砖加瓦的愿望。
四、教学方法设计
1、独立分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2、任务型教学法。
3、情景激励。
五、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利用任务型及合作式、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和自信心,促进合作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六、媒体设计思路
教师本着“课件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课堂”的原则在课前,从星沙英语网及人教出版社下载有关Unit7 的部分图像,图片资料。给人生动、活泼、耳目一新的感觉,变“死”的知识为活生生的声音及图片信息,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通过电子屏幕把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上课时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对于学生来说,在情节中学习可以学会如何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趣味性。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 ! 八年级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东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 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这几天不知为什么,手边的东西总是四处乱丢。一天大约二分之一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找东西。因此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Where is my pen?” “Where is my book?”(我的书在哪里)等等,通常同事们都是用there be 句型+方位介词做回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于初一人教版第十单元37课,标题为 Where is it? 由此可见,初中人教版的对话编排几乎都是从生活中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能掌握生活中基本的常识交流。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侧重于对方位介词的理解与应用。无论是情景对话实际应用还是考试练习,它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熟练应用介词 on, in, under, behind, near.及there be 句型。
能力目标: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造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文化差异。
德育目标: 乐于为别人提供帮助。
(三)教学组织:
为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热爱体育运动的NBA,另一组为擅长文艺活动的OSCAR。
(四)学法指导: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单词—句子—情景对话—情景短剧—实际应用,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情景兴趣教学。多以问答形式出现。
如何使用英语,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会自己自主推测发现归纳提高,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五)教学步骤:
1. 提问,问出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其共性是简单直接明了。前三个问题都是复习了九单元有关家庭的话题。第四个问题依据地点从小到大的原则问出了很多关于”Where is it?”,并用介词作简单回答。在复习时,教师是位”强化记忆者“。我采取快速地口头提问,要求学生迅速反应。这种复习方法在于培养学生在无法预先准备的真实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现场演示第四)
2. 分析讨论。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了解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提供一张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到介词。并提出问题:中英文在表示方位时有何区别与联系?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总结,陈述意见。
3. 反复操练。
(a)从两组随意抽取两人。一人根据录音听力画图,一人根据图片作文字描述。(出现there be 句型)初中英语说课稿
(b) 把图片擦掉,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比赛。根据记忆重述图片。(强调there be 句型)
(c)小组互相就图片内容展开知识竞答。题目自拟。
(d)各组总结性发言。(提出there be 句型的小组加双倍的分值)
补充说明:教师做示范。所有内容与介词有关,引导学生用到there be 句型。
4. 编写短剧。 根据已有图片提示。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尽可能使用介词及there be 句型。小组内讨论展开。教师作为评分者。评分标准为:1.介词使用率高 2. 想象丰富,幽默诙谐。3. 结尾出人意料。
5. 扩展练习。以上所学内容着重于对方位介词的理解与应用。在介词中,in,on 的用法很多。小组收集有关in on 的其他用法。并分析以下句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着手解决问题。
(a) The window is ____ the wall. The map is _____ the wall.
(b) The apple is _____ the tree. The bird is ____the tree.
There is an apple ____ the radio. I heard the news ____the radio.
(d) There ____ a book and two boxes on the desk. There ___ two boxes and a book on the desk.
6. 知识升华。
(a)NBA 组对现场一位教师进行描述,OASER 组进行猜测。依次进行。
(b)假如你是一位动物园导游,你能否现场示范?你可能欠缺什么方面的内容?
7. 作业:第六部分的b部分。
语 文
本试卷共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
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
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沿着舷梯爬下登月舱。
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
材料二:
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新华社的报道没有透露“嫦娥四号”发射的具体时间,只是说将在2020年之前发射。自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抵达月球之后,中国的“嫦娥三号”首次于2013年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它搭载的“玉兔一号”月球车共有6个轮子,在任务结束前共行驶了约114米。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兔一号”的探地雷达探测到其着陆点下方有9个明显不同的地下层,表明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史,这与“阿波罗号”宇航员探索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今年6月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布的信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要工程目标包括进行月球背面着陆和深空数据中继。中国方面已邀请国际社会围绕“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
(摘译自斯蒂芬·克拉克《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2015年9月22日,英国“当今天文学”网)
材料三:
从古至今,人类举头望月,传颂动人神话,谱写优美诗篇,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亿万年来,月亮的“图案”从未变化。月球绕地球一圈的公转周期完全等于月球自转周期,所以人们只能看到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我们把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称为“月背”。2019年1月11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科技人员见证了“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国家。人类开启了探索月球背面的新纪元!
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科学探险。月背探测是中国航天的首个世界第一,它具有巨大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玉兔二号”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智慧,像一位孤胆英雄,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得益于驾驶员团队的悉心照料与陪伴,“玉兔二号”已经创造了人类月面巡视器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玉兔二号”探测到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地下结构以及月球背面的最低温度等,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本书完稿之际,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飞离地球,中国航天人的目光又随之投向深空。我由衷期盼这本书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滋润心中科学的幼苗,点燃胸中追梦的火焰,更希望年轻人能够沿着这一代航天人的足迹,不惧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摘编自吴伟仁《<月背征途>推荐序》)
1. 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A. ⑥②④①⑤③ B. ②④①⑥③⑤ C. ⑥④①②⑤③ D. ②⑥①④③⑤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土星5号“体型”庞大,因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舱送入月球轨道,不过在飞行途中它会不断地分离,以减轻自重。
B. 鹰号的着陆过程并不顺利,飞船飞过了预定着陆区,前方情况不明,但是两位宇航员镇定、冷静地解决了突发问题。
C. 2013年,“嫦娥三号”搭载“玉兔一号”在月球安全着陆,这为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D. “玉兔二号”在月球的生存时间已经超过了“玉兔一号”,它探测到了全新的科学数据,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期待着”“此时此刻……人们鸦雀无声”等语句,烘托了登月舱即将着陆时的紧张气氛。
B. 材料二引用我国学者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将“玉兔一号”和“阿波罗号”的探测结果进行比对,然后对后者提出质疑。
C. 材料三使用“世界上首个”“首个世界第一”等词语,表明“嫦娥四号”探测器取得不凡成就,也表现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动的心情。
D. 从材料一的成功登陆月面,到材料二“探测到……不同的地下层”,再到材料三的月背征途,可以看出人类在不断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
4. 《<月背征途>推荐序》对读者了解这本书有哪些帮助?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
5.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A
3. A 4. ①提供背景信息:通过月背知识介绍,强调了月背探测的科学和工程意义,突出了中国航天的创新和突破。
②突出书本主旨:介绍了“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任务的成功,展示了中国在月球探测方面的成就。
③鼓励读者追求梦想,展望未来航天任务:鼓励读者了解探月和航天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5. ①从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到中国航天人通过“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任务持续深入地探索月球,以及对月背的研究,都展现了全人类在探月领域的不断探索和进步,这体现了“科学无国界”的探索精神。
②他们在国际会议上分享探月任务的进展,邀请国际社会合作,体现了开放和合作的“无国界”态度。
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探索,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勇气,体现了科学家有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图表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画线句首先阐述了“船箭分离”的过程:“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而图解中,②展现的是第三级火箭一开始的全貌,④则体现了“弹出”的过程,故②④应位于最前面。
然后,作者进一步介绍了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的“鹰号(登月舱)”的样貌特点“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接下来,则是“飞船慢慢转身”“‘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的`过程。而观察图解,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到,①中哥伦比亚号方向与④有明显不同,体现了“转身”的过程,⑥中两者接触则体现了“对接成功”的过程,所以紧接着是①⑥。
最后,材料描述了宇航员们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的过程。图解中,③体现了合体后的“哥伦比亚”与“鹰”离开火箭的过程,到⑤时,它们已成为单独的飞行体。因此最后是③⑤。
所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②④①⑥③⑤。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舱送入月球轨道,不过在飞行途中它会不断地分离,以减轻自重”曲解文意。土星5号的庞大体型不仅是为了送逃逸塔和登月舱入轨,还包括其他设备和燃料的需求,从而满足其巨大的推力和运载能力,以便将宇航员和飞船送入太空。而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分离是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阶段,而不是为了减轻自重。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然后对后者提出质疑”无中生有。材料二只是简单地提到了“玉兔一号”和“阿波罗号”探测到的情况有所不同,并没有对“阿波罗号”提出质疑。
C.“也表现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动的心情”曲解文意。选项中的“表现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动的心情”在材料三中没有直接体现,文中主要强调的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就,而非驾驶员团队的心情。
D.“可以看出人类在不断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说法片面。材料一、二、三的内容确实展示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不断探索,但材料二主要是针对未来的规划,说“在……探索”,不够妥当。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三中,作者通过描述月球背面(月背)的概念和特点,即月球绕地球一圈的公转周期完全等于月球自转周期,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月背,这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月球的基本知识背景。由此,读者或许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月背探测的艰难,以及中国探测成功背后的科学、工程意义。
作者在推荐序强调了月背探测作为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和中国航天的首个世界第一的重要性,特别是详细介绍了“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尤其是“玉兔二号”探测到的科学成果,如冯·卡门撞击坑的地下结构和月球背面的最低温度等。这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从而帮助读者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和价值。
根据材料三结尾作者的呼吁“我由衷期盼这本书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不惧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可知,作者通过这本书的推荐序,鼓励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并希望年轻人能够不惧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未知的太空世界,这种激励和鼓舞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对这句话,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理解。
首先,“科学无国界”强调的是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展现的是一种开放态度。而材料一中火箭的各级分离、飞船的对接、鹰号的着陆等细节,突显了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成就和技术复杂性。材料二介绍了中国“嫦娥四号”探月任务的计划和进展。材料三则聚焦于“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特别是“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的探测成果。整体来看,文章通过对比历史与现状,展示了人类在探月领域的不断探索和进步。这种探索精神,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无国界”的;
此外,在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第一次登月这一盛事,获得了全人类关注;而材料二最后还提到“中国方面已邀请国际社会围绕‘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可见中国在取得月球探测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并没有闭门造车,搞封闭战术,而是秉持着和国际合作的开放态度。这充分体现了开放和合作的“无国界”态度。
而“科学家有祖国”体现的则是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从材料中检索与此相关的信息。比如,材料三“‘玉兔二号’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智慧,像一位孤胆英雄,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得益于驾驶员团队的悉心照料与陪伴”等内容,展现了中国航天人为了国家科技发展不懈奋斗的精神,以及对于中国在探月领域的不断进步的自豪。这些,都体现了“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江山图(节选)
孙甘露
叶桃离开上海去了南京。那时候陈千里还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父亲叶启年做的事情,自己却又加入进去。后来他才知道,叶桃去的地方是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在叶启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机要室干事。
当时他反复问过自己:难道在上海,兆丰花园、夕阳、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对天鹅,这些都是他在做梦?难道他们手握着手、心怦怦跳时说的话,都只是分别前一时的冲动?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
新闸路楼上的厢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妆台前,他们在说话,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话题中,可说着说着,她忽然站起身,急匆匆奔出了家门。他心里总是隐隐觉得,别处某个地方,必定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她。
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
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间小屋。白天他给书局做翻译,等着叶桃下班。有时她给他打电话(巷口烟纸店有一台公用电话),让他去她上班的地方,她也会支使他做一点事情,到哪家铺子买一包点心,或者去裁缝店取几件衣服。
只要叶启年不在南京,瞻园对叶桃来说就是一个十分自由自在的地方。那是个大园子,据说从前是座王府,门前有影壁,园里有假山。机要室在园子最北面,过了假山就能看见那排平房。他到了那里,让门房打个电话,叶桃就会出来接他,有时候也会让门房送他,到后来门房索性让他自己进去。在记忆里,那几个月过得特别安宁,叶桃也特别快乐。她好像找到了真正有意思的工作。
他们去梅花山,正是早春二月,虬枝上开满梅花,山坡上像笼罩了粉色云雾。他们心心相印,觉得整个世界退却到远处,眼前只剩下梅树、蓝天和那张脸庞。他们满心喜悦,一起背诵着涅克拉索夫:“他们说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不禁露出微笑。”
但是世界仍旧在这里,叶桃置身其中的环境十分危险,瞻园里有许多阴鸷的壮汉、狼狗、不许人碰的文件和禁止入内的警示牌。从园北假山后面偶尔会传出一两声惨叫。后来在栖霞山上,叶桃告诉他,那里是党务调查科,是叶启年参与搭建、充斥着阴谋和杀戮的世界。
直到最后那个月,他才知道她究竟在做什么工作,虽然他早些时候就猜到了一些。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她真正在做的是一些秘密工作,这些工作对她意义重大。而他心里很明白,她所做的那些事情,很可能是去破坏她父亲的工作。但在让他知道真相前,她就为他指明了方向,让他了解了一个人应该投身于什么样的事业,才会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几天就给他写信,这些信件延续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现在他才理解,写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点风险,幸亏她在瞻园上班,有办法不让这些信落到邮电检查人员手中。她还托人给他捎书和杂志:《共产党宣言》《远方来信》《布尔什维克》,还有她喜欢的涅克拉索夫诗集。
端午节的前一天,叶桃给石婆婆巷烟纸店打了个电话。那些日子他很少见到叶桃,她好像整天都非常忙碌,就算见到他也很沉默,问多了,她会忽然发火。在电话里叶桃让他去瞻园,去之前先到秦淮河边的城南茶食铺,帮她买一包闽南橘红糕。叶桃一直喜欢吃零食,在上海时他就常帮她跑腿,到了南京,她的很多旧习惯都消失了,但喜欢吃零食这一样依然如故。除了这家的橘红糕和酥糖,她还喜欢一个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总是在瞻园门口那一带叫卖。
他买了橘红糕,却在瞻园门口被人拦住了。几个月来,南前北后两道门,几班门房都认识他了,见他进门,连忙打电话到机要室找叶干事。叶桃告诉门房,今天她不能离开保密区域,叫门房登记一下,让陈千里自己进去。
陈千里在机要室那一排平房里见到了叶桃。她吃了一粒橘红糕,说,今天这个橘红糕怎么那么干?这放了多久呀?生气地扔到一边,冷冷地半天不理他,机要室里另外两个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过了一阵,叶桃又叫他:“帮我到门口买碗桂花糖芋苗。”
刚刚进来时陈千里并没有看见瞻园门口有挑担叫卖的小贩。但他没说什么,每次叶桃让他到门口买桂花糖芋苗,那个小贩总会出现在那里。
“如果没看见,你就往前跑到马府街,他一般就在这几个地方。”
他提着保温筒出来,门房朝他笑。出了瞻园,果然看见担子在那里。小贩揭开盖子搁在一边,从大锅里舀了几勺红艳艳、香喷喷的芋羹,装进提筒,往里撒了点桂花末子,又拿起抹布擦了擦盖子,盖上,收钱。陈千里把糖芋苗拿进机要室,叶桃喝了一口,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几天后他才知道,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叶启年在广州破获了共产党地下组织,逮捕了广东的负责人欧阳民。由于情报送出及时,与欧阳民有联系的上级党组织全都撤离了。
他知道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牺牲前,她告诉陈千里自己是共产党员,从前没有告诉他,是因为她受党组织派遣潜伏在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必须保守秘密,但现在她可以说了。她说她一直打算发展他入党,党组织也认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验,已经可以接受陈千里入党,可她现在没有时间了,她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说明叶桃的性格活泼多变,让年轻的陈千里琢磨不透。
B. 叶桃喜欢城南茶食铺的橘红糕和酥糖,以及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表明她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
C. 端午节的前一天,叶桃把陈千里买的橘红糕扔到一边,半天不理他,反映出她斗争经验不足,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
D. “现在她可以说了”而“从前没有告诉他”,表明叶桃与恋人相处时也严格遵守地下工作的保密纪律。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叶桃和陈千里在梅花山背诵诗句,既表现出两人的精神风采,也点出时代氛围。
B. 选择壮汉、狼狗、秘密文件、警示牌、惨叫等来写瞻园,凸显其阴森残酷。
C. 描写机要室另两个女人微笑以及门房笑的细节,用以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
D. 文本记叙叶桃和陈千里在上海与南京的经历,将个人爱情与革命斗争交融在一起。
8. 文中画线处说“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又说“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请谈谈你的理解。
9. 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①两人日常交往中,叶桃总是先离开,但依然通过多种方式和陈千里保持联系;
②叶桃思想上更早觉悟,先于陈千里参加革命,又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
③虽然叶桃后来在斗争中牺牲,但她永远活在陈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为陈千里所继承。
9. ①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
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情节脉络清楚;
③展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通过叙述时间的跳跃,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谜团逐一解开,行文跌宕起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说明叶桃的性格活泼多变”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可知,此处是说明陈千里感到叶桃的工作重要并且神秘。
B.“表明她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几天后他才知道,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可知,叶桃喜欢城南茶食铺的橘红糕和酥糖,以及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是为了给党组织送情报。
C.“反映出她斗争经验不足,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他提着保温筒出来”“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可知,叶桃把陈千里买的橘红糕扔到一边,半天不理他,是想办法让陈千里把紧急情报送出去,及时交给党组织。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用以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分析错误,根据原文“机要室里另外两个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他提着保温筒出来,门房朝他笑”可知,机要室另两个女人微笑以及门房的笑容并没有反衬紧张诡异的气氛,反而是表现了一种日常的、相对轻松的氛围,与叶桃和陈千里的关系和情感互动有关。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从句子表层意思分析:“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说明在叶桃与陈千里两人的日常交往中,叶桃总是先离开;根据“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几天就给他写信”说明“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是指叶桃虽然不在陈千里身边,但依然通过多种方式和陈千里保持联系;
②从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根据原文“这些信件延续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现在他才理解,写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点风险”可知,“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是因为叶桃思想上更早觉悟,先于陈千里参加革命,通过文中对叶桃与陈千里交往的描写,结合原文“几天后他才知道,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可知,“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是指叶桃引导陈千里走上了革命道路;
③从句子情感内涵分析:根据原文最后“她说她一直打算发展他入党,党组织也认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验,已经可以接受陈千里入党,可她现在没有时间了,她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可知,“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是指叶桃在斗争中牺牲,而陈千里继续革命;“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是指虽然叶桃后来在斗争中牺牲,但她永远活在陈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为陈千里所继承,陈千里会向她希望的一样,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产生的叙述效果的能力。
①从小说内容分析:根据选文“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这些标示时间线索语句,说明小说内容是回忆的故事,小说整体上是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
②从情节脉络分析:“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这些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使陈千里去南京,叶桃潜伏在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并保守秘密,帮助党组织考验陈千里,陈千里知道事情的真相等具体情节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使文章情节脉络清楚明了;
③从人物形象分析:文中这些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从“过去”到“现在”,通过时空转换,展现出陈千里这一人物在叶桃的帮助下由疑惑到明白,逐渐成长的漫长历程,使小说中叶桃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从行文特色分析:“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这些语句叙述时间,由“过去”直接转到“现在”,具有跳跃性,通过陈千里这一人物的衔接,使小说内容将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叶桃所做的事的谜团逐一解开,这样的衔接使行文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同“宴”,指宴饮,成语有“新婚燕尔”,其中的“燕”字意思与此相同。
B. 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相同。
C. 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
D. 式,同“轼”,指扶轼,与《周亚夫军细柳》“改容式车”的“式”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文侯曾经师从子夏学习儒家经艺,他崇礼敬贤,在诸侯之中享有美誉。每次乘车经过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时,他一定会行礼致意。
B. 汉高祖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吕后为此十分恐慌,派人强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认为如请到汉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贤人,将会对太子有利。
C. 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士,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念头,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
D. 王充认为,假如有儿童持刀与孟贲相斗,儿童肯定不能取胜;如果儿童对孟贲恭敬有加,孟贲就不忍心伤害,魏国与秦国的情况正与此相类似。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14. 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
【答案】10. CEH
11. A 12. C
13. (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
(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14. 敬贤礼士:太子敬重四皓,魏文侯礼敬段干木,都是通过尊重贤士来赢得他们的支持。
化解危机:太子通过敬重四皓,化解了汉高祖废太子的危机;魏文侯通过礼敬段干木,使得秦国不敢轻易进攻魏国。
德行感化:太子和魏文侯都通过自己的德行感化了贤士,使得他们愿意为其效力,从而达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谋取。
“贤人是礼”是宾语前置句,意思是“礼贤人”,做“魏君”的谓语和宾语,在后面C处断开。
“国人称仁”是主谓宾结构,在后面的E处断开。
“上下和合”是主谓结构,在后面的H处断开。
故选CE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错误。同“宴”,宴饮/同“宴”,安乐,欢乐。句意: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宴。/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B.正确。怪,以……为怪,意动用法/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句意:皇上感到奇怪。/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C.正确。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句意: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刘邦献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
D.正确。同“轼”,车前横木。此用为动词,古人立而乘车,低头扶轼以表敬意的礼节。句意: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留侯亲自招来的”错误,“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是说这四个人原本是留侯推荐,吕后“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最终招致而来的,不是“留侯亲自招来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辟”,通“避”,逃避,躲避;“自”,自愿;“游”,交游。
(2)“……者,……也”,……的原因是……,……是因为;“贤”,以……为贤;“高”,形容词做动词,推崇。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王充的观点从行动、效果、策略上点明了二者的相似之处。
从行动上看,“太子敬厚四皓”,材料二指出“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四皓是当时著名隐士;“魏文式段干木之闾”,材料一指出“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太子”“文侯”都礼敬贤士。
从效果上看,“以消高帝之议”,材料二指出“上欲废太子……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竟不易太子”;“却强秦之兵”,材料一指出“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材料三补充说明“秦兵为之不至”。二人都巧妙化解了危机。
从策略上看,王充认为“强弱不敌,众寡不同”“力少则修德”。“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消高帝之议”和“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都是采用了“修德”的策略,达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文侯师从子夏学经书,以客礼对待段干木,经过他的乡里,没有一次不凭轼敬礼的。秦国曾想进攻魏国。有人说:“魏君对贤人特别敬重,魏国人都称赞他的仁德,上下和谐同心,不能谋取。”文侯因此得到诸侯的赞誉。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竭力要挟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留侯说:“回想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恭,驾着(用四匹马拉的)安车,趁机派能言善辩之士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大帮助。”汉十二年,皇上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发想更换太子。等到宴饮的时候,设置酒宴,太子在旁侍奉。那四人跟着太子,他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奇特。皇上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上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道义,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跑躲藏起来。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善始善终)地好好调教保护太子吧。”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起身离去,一直到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有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议论者中有人说:“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秦军因此不去攻打魏国,并不是法制的功效。虽然在保全国家方面有好处,也不值得重视。”那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养活三军士兵,明确赏罚法令,严厉刑法,富国强兵,这就是法制。六国灭亡,都灭亡在秦国的军队。六国的军队并非不精锐,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强,然而甚至于被打败灭亡,这是因为强弱不相当,多少不一样,即使明确了法制,那又有什么益处呢?假使小孩违背了大力士孟贲的心意,孟贲发怒,小孩持刀跟孟贲对打,小孩肯定不能取胜,因为力量远远不如孟贲。要是孟贲发怒,而小孩讲究礼节,对他非常恭敬,孟贲才会不忍加害。秦国与魏国,就像孟贲与小孩一样。力量弱小就该修养德行,军队强大就该发扬威力。秦国凭借军队强大,威力无穷战无不胜。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汉高皇帝主张想废掉太子刘盈,吕后很担忧,张子房(张良)教太子用谦恭的态度去迎请四皓,并丰厚地礼遇他们。太子的地位安稳了太子敬重厚待四皓,来消除了高皇帝废掉太子的想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对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强大的秦军一样。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 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 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 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 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听阴虫鸣砌。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③尾联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趣祝福 zFw152.COM]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三联描写诗人雨后独卧为山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人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其实诗人独卧为山亭,是不可能听到刁斗声的,诗人的错觉恰恰反映出他心中放不下军营,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在军营征战,为国效力;
颔联和颈联写多次看到薄月过轩,心惊于又一次阴虫砌鸣,汹涌的南江在夜色中静静浮动,孤寂的北斗星独自高挂城头。貌似宁静的夜晚,诗人无法成眠,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听着,等待天明,恰恰反映出诗人因不得重用、年华空老而夜不能寐,心事重重。
尾联则直接点明“白发心事”是“惭愧”,惭愧的内容是“儿童话请缨”。此句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儿童”尚且“话请缨”,想要为国效力,而诗人却只能独卧为山亭。这“惭愧”的背后,是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却不得的无奈、愤懑,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也有英雄老去的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如此。
【答案】 ①. 木欣欣以向荣 ②. 泉涓涓而始流 ③. 锦城虽云乐 ④. 不如早还家 ⑤. 洛阳亲友如相问 ⑥. 一片冰心在玉壶(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欣、涓、锦、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18. 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 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8. 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19. 本句是无疑而问的反问句,故意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增强情感力度,强调作者和朋友们不打伞在雨中淋着而行的惬意美好,表达对北京的云和太阳雨的喜爱和享受。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步骤为:提取主干;切分修饰成分,转换成主谓句子;根据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语序。
第一步,提取原句的主谓宾:大块云和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第二步,将定语转换成主谓句:将定语“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变成主谓句“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将定语“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 变成主谓句“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去掉连词“和”。
第三步,按照逻辑关系调整语序:先分别叙述“大块云”“小块云”的特征,然后对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总结,故答案为: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赏析标点符号用法,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问句可以分为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其中是问句却不表示疑问的是反问句,“不是吗”属于反问句,无疑而问,用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和语势,使表达意思更肯定,引导读者思考和想象。“不是吗”是对上文作者与朋友在街道上闲逛,恰好遇上了太阳雨,便淋雨而行这一行为的肯定和强调,表达作者对太阳雨的喜爱,对淋雨而行的喜欢和享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B. 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
C. 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答案】20.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21. ①虽然身体很累(虽然身体很疲惫);②都能高强度运动。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文“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中,关联词“不但”语序不当。根据原文,这句话的“疗效”是“立竿见影,令人信服”的主语,但不是“适用范围很广”的主语。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该放到前句开头。用“不但……而且……”连接,逻辑合理,分别说明了运动治疗的效果和适用范围方面的特点。所以正确的句子应为: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后句“但心情很好”,与①处形成转折关系,该处应使用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如“虽然”;前句提到“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可推知该空应该衔接上句,可填“虽然身体很累”,或“虽然身体很疲惫”。
②处,后句“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与②处形成转折关系,该空应该填写与“轻微运动”相对的内容,本段语境强调的是“连续高强度运动”对人身体的益处,所以该空可填:都能高强度运动。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相信”表示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表达一种推测和信任。
A.“相信”是有信心的意思。
B.“相信”是认为的意思。
C.“相信”也是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与文中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
D.“相信”是期望、盼望意思。
故选C。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肩负人生使命 抵达未知之境
上古神话里,炎黄子孙渴望御龙乘鹤、摘星揽月,对灿烂星河充满向往;当代太空之旅中,航天英雄冲破云霄,直上九天,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深空。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上下求索,抵达一个个未知之境,吾辈青年也应追风赶浪,探索不息,不断抵达生命的未知之境。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人生使命在于永葆好奇心,永葆求知欲,探查未知之境的秘密。
天马行空的好奇心,是通向未知之境的灯塔。面对浩瀚无边的宇宙,先民们早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萌发出探索宇宙的念头,浩如烟海的神话故事中更是不乏“嫦娥奔月”般唯美的遐想。人类迈向星空的脚步更是不曾停歇,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到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再到“中国天眼”的诞生,我们在好奇心灯塔的指引下,一次又一次地探索更辽阔的世界。探索的乐趣与未知的诱惑,给予了人类不竭的动力,让我们一步步接近科学和宇宙的奥义,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千淘万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人生使命在于脚踏实地,不懈拼搏,让遥不可及的未来变成踏踏实实的已来。
想要抵达远方之境,必须心中有信念,脚下有行动,走过千山万水,还要跋山涉水;跨过雄关险隘,还要闯关夺隘。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才终于圆梦禾下乘凉;如樊锦诗,扎根大漠,梦爱遗迹,才取得数字敦煌的举世瞩目;如张桂梅半生奔波,半生坚守,才实现让贫困女孩走出大山的梦想。“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孰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说如是。抵达远方不是挂在嘴边,喊喊口号,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要把它转化为内生动力和实际行动,日日夜夜的奋斗、持续不断的探索,才能一步一步抵达未知之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使命在于不满当下,探索不止,奔赴下一个大海星辰。
抵达之境是上一次探索的终点,也是下一次探索的起点,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对生命进行追问与探索,这种前赴后继的研究与追寻带领我们从这个已知之境奔赴向下一个未知之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航天时代,从活字印刷术的派生到如今快速便捷的互联网,从物种起源到克隆技术的发展,从扫地机器人到ChatGPT ……踔厉向前,笃行不怠,才能看得见一路的彧彧花繁,才能抵达下一个未知的美好之境。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让好奇之心点燃求知的热情,让探索的足迹化合成创造的交响乐,让永不停歇的脚步带领我们抵达一个又一个充满吸引的未知之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关联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以材料三为主,兼及材料二,并以“太空之旅”一词照应材料一,展现出人类的月球探索历程。
作文材料最后一句“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将伟大的人类探索之旅拉回到考生的现实生活场景,其中的关键短语是“抵达未知之境”,既包含了“抵达未知之境”之前的探索进程,充满艰辛,饱含期待;也蕴含着“抵达未知之境”之后永不止步的愿望,充满信心,渴望再度踏上征程。考生立意作文,不能止步于对“航天精神”的讴歌,而要回到“我们每个人”这一语境,使“抵达未知之境”的太空之旅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之间构成一种新的观照维度。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新的人生起点的憧憬与期盼,都是考生展开联想与思考的着力点。
材料中的“未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未知”背后的“不确定性”,让探索变得迷人,而好奇心在驱遣我们去想象,推动我们去思考,由此考生可以生发出深邃的议论与独到的观点。可以围绕“探索未知”、“勇于挑战”和“不断成长”等主题展开,探讨个体在面对未知时应有的态度、行动和收获。
如果能以日常学习生活的成长进步为切入点,写出生动形象、感情真挚的记叙文,写出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探究精神”,都是符合作文命题指向的。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探索未知之境,收获生命厚重。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需要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勇敢迈出第一步;二、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奋斗,一步一步向未知靠近;三、需要有永不满足的心态,向下一个未知之境进发。最后总结观点,生命因探索而变得厚重,我们只有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抵达更远的地方。
立意:
1.探索未知之境,成就无限可能。
2.我以探索之心,追逐未知之境。
3.勇于挑战,不断成长,抵达未知。
4.始于好奇,续于探索,成于新境。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C)
A.投降、降低、降龙伏虎
B.记载、装载、千载难逢
C.哄骗、起哄、哄堂大笑
D.埋没、埋怨、埋头苦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刻苦民心(铭)
B.缘分、透彻、巧夺天工
C.雕谢(凋)
D.淘醉(陶)
3.下列填写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D)
D.同时、借助、作为
4.下列各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在历代以竹子为题材的文人画中,郑板桥的作品(别具一格),极富个性
B.现在还有一些这样的人,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在他的脑子里(根深叶茂)
C.在这场抗洪抢险的艰难战斗中,广大官兵(奋不顾身)
D始终冲在最前线作者将小说中的市井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
5.下列各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全体队员将全在赛道上努力拼搏,继续弘扬北京冬奥会
B.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认真履行公民义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C.此次民主生活会达到了统一思想,改进作用,加强监督,增进国强的目的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
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不仅背上。一旦遇到敌方,它就可以缩成一团,像刺猬一样,①身上都披挂着粗硬而尖锐的刺
②这成了它保护自我的“盾牌”
③敌人也就对它无从下手了
④身体的边缘也都长满了刺
⑤全身根根减持一致朝外
A.⑤①②③④
B.⑤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⑤③
D.①④③②⑤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人体免疫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能识别并消灭癌”.....“史上首次,人们好像找到了消灭癌的方法”
7.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免疫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普通感冒,却常常无法对癌症做出免疫反应
B.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癌细胞,仅是因为癌细胞与人体健康细胞过于相似
C.人们发现启动免疫反应的点火开关是与细胞上的抗原相似配的受体
D.免疫系统具有不止一个抑制机制来限定杀灭T细胞对攻击对象的选择
8.下面对于运用免疫方法治疗癌症的判断,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B)
A.长期以来,免疫疗法是人类治疗癌症的最佳方法。
B.发现CTLA-4和PO-1等检查点是免疫疗法的重大突破
C.运用免疫的关键在于找到启动免疫反应的油门。
D.癌细胞通过与其他癌细胞的握手而得以相存
9.文中提到的癌细胞的“生存把戏”指的是(B)
A.激活T细胞的免疫反应
B.阻止T细胞攻击自体细胞
C.绕过免疫系统的简称点
D.利用免疫系统的抑制机制“人体免疫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能识别并消灭癌”“史上首次,人们好像找到了消灭癌的方法”
10.下列文中的语句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是(C)
A.T细胞昨晚外来细胞的连环杀手,其存在和作用已经非常明确
B.研究人员很快意识到,启动免疫反应需要不止一把钥匙
C.随着激活T细胞所需的第二个信号的发现,人们开始有正确的破解免疫的迷茫
D.如果说ctla-4 是把门撬开了一道缝隙,那PD-1则是炸开了大门。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1~14题。(16分,25分)
《云霓》丰子恺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坐凳子好像坐在铜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狗子伸着舌头伏在桌子底下喘息,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挥的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汗水虽多,饮水却成问题。远处挑来的要四角钱一担,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近处挑来的也要十个铜板一担,沉淀起来的有小半担是泥。有钱买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水。洗过面的水留着洗衣服,洗过衣服的水留着洗裤。洗过裤的水再留着浇花。没有钱买水的人家,小脚的母亲和数岁的孩子带了桶到远处去扛。每天愁热愁水,还要愁未来的旱荒。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来的水,不够一日照临十五小时太阳的蒸发。今天来个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变黄色了;明天又来个消息,运河岸上的水车增至八百几十部了。人们相见时,最初徒唤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但后来得到一个结论,大家一见面就惶恐地相告:“再过十天不雨,大荒年来了!”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的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它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 黑起来, 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怖。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飘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后来天终于下雨,但已无补于事,大荒年终于出现。农人啖着糠粞,工人闲着工具,商人守着空柜,都在那里等候蚕熟和麦熟,不再回忆过去的旧事了。
我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一幅画。从大旱以来所作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把这幅《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这也不仅是模仿《关睢》,《葛覃》,取首句作篇名而已,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态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当作该书的代序。
画集《云霓》代序,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九日作
11.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描写,试分析其特色。(6分)
答:第二段叙述去年夏天的那场大旱时的情景,丰子恺用了最平凡的语言,来表达出他不平凡的思想。作者用“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不仅是为了强调当时旱情的严重,而且“苦闷”和“恐慌”带给人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运用直观的细节形象描写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一幅烈日炎炎,大旱所带来的残酷的景象。
12.文中画线处,“踏进”出现了三次,这种写法有怎样的作用? (5分)
答:具有强调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而且让文章更有气势,更具音韵美。
这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分为两种:
一是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
二是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表达效果是指文章的语言,在介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心中的想法。表达方式有抒情,议论,说明,记叙,描写。
13.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云霓的消长引起了村民的心理变化,请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8分)
答:文章中的人们从最开始处于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到中途因为看到了远挂在天边的几朵云霓,认为可以摆脱这样的境况,到最后失望再次回到这样的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带给人一种在失望中看到希望,随即又是更深的失望的深深的挫败感。而第六段出现的“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则是作者明确地引出了这词组的真意--代表着当时人民的苦难与生活的艰难。再将此层深意融入到之前的段落中,更显得回味无穷。
14.“云裳”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6分)
答:(1)云霓带给那些处在大早之中的人们希望,能使他们为了这样小小的希望而奋斗,却无法使他们摆脱那样的状况。是一个比较正面的意象,表达出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带给人们以希望,但却因力量太小,数量太少,就像文中的云霓一样,只能空空给人玩赏一下,然后便消沉下去。传达出作者在怀着希望的同时也对此有着忧思。
(2)文章中说云霓是“虚空的”,所表现出的云霓,是一种消极,可望而不可及,给人们带来希望,却又令人失望的一种事物。所以,文中的云霓是指的一种虚无缥缈的信仰,一种看似能带来幸福而实际却毫无用处的信仰。
(3)作者说“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这便体现出了云霓的正面性。力量虽小,却能尽力在暂时保持人们活下去、奋斗的一颗决心。这也是丰子恺在那个年代对社会的深思以及殷切的希望。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25分)
梁丘据问晏子曰:“子事三君,君不同心,而子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 ”晏子对曰:“晏闻之,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仲尼闻之曰:“小子识之!晏子以一心事百君者也。
译文:梁丘据问晏子说:“您服侍过三个君主,君主的心志是不一样的,而您全都顺从他们仁人难道有许多忠心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顺从与爱护不懈怠,能够役使百姓。暴虐不忠诚,不能够役使一个人。一种忠心能够事奉百个君王,多种忠心不能事奉一个君主。"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你们记住这些话!晏子是用一种忠心来服事百个君主。"
15.翻译文中画下的句子(6分)
答:先生侍奉三个君主,君主都不是同一个心思,而先生都能顺应他们,仁人本来就有许多个心吗?
16.晏子话中的“一心”、“三心”分别有怎样的内涵(6分)
答:晏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心”和“三心”都是他的代表性思想。这两个词都意味着专注和全力以赴。
“一心”是指专注于一件事情,将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其中。在军事上,晏子主张在作战中要集中兵力,集中火力,形成“一心一意”的合力,以取得最好的战斗效果。他认为,只有通过集中精力,才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强的战斗力。
“三心”是指专注于三个方面的事情。晏子认为,一个有远见和智慧的领导者应该同时关注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发展。他认为,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到充分的专注和全力以赴,国家才能得到全面、稳定的发展。
总的来说,“一心”和“三心”都体现了晏子对于专注和全力以赴的重视。他认为,只有在精神和行动上都专注于目标,并将全部心思投入其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这种思想在当今的学习和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启示,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到专注和全力以赴。
17.孔子的话表明了他对晏子“事三君”有怎样的看法?(4分)
答:孔子曾经说过:“晏子善为事三君。”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晏子在为三个君主服务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的肯定。
孔子对晏子的评价中提到了“事三君”,这意味着晏子能够为不同的君主尽职尽责地服务。晏子在战国时期历仕三个不同的君主,分别是齐国的庄公、鲁国的昭公和宋国的昭公。孔子对晏子能够在这些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工作,并获得君主的重用和赏识表示了肯定。
孔子对晏子“善为事三君”的评价也反映了他对晏子的能力和为人的认可。晏子以其高尚的品质和才干,能够在多个君主的领导下以忠诚和聪明才智服务,并为君主带来了实质性的贡献。孔子对晏子的称赞,体现了他对于晏子过人的能力和人格特性的赞赏。
总的来说,孔子对晏子“事三君”表示了对晏子为各个君主服务的能力和品质的肯定。这对于那个时期的政治家和统治者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荣誉和评价。这也进一步表明晏子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忠诚的仆人。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8.诗歌的前两联如何与题相关联的?
答:诗人通过所见,展现出一幅的自然而清幽的画面: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钟声却未听到。前句以参“时见鹿”反衬不见人,可见环境幽静: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可见环境清幽。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直达主题。
19.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答:尾联表达了诗人寻访道士不遇的惆怅和失落的思想感情:无人明知道士去处,只好依仗古松,排遣万端愁思。诗人问讯到发人竟然不在,便倚着道旁的松树发着愁,看似淡淡几个迂回描写,却表达了久久不绝之情致,令人回味无穷。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耻小让
译文:“天下所有困难的事必定是从容易的事演变而来;天下所有发生的大事也必定是从细小的地方累积而来的。用在个人的身上就是指:没有平时的日日积累,就不可能成大事,事无巨细都做好,才能够成功,这种人生态度应该被人们学习传诵。”。——《道德经》
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理论意义:在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大部分营销模式是比较传统的营销方式,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和社会,目前学术界也对移动互联网手机广告关注较少,而且由于手机广告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对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的广告都还没有统一确切的说法,比如手机广告,移动广告,无线媒体广告等,虽核心都是利用手机为平台,但是人们还是容易混淆,没有指导意义的学术理论对广告主和运营商做参考,所以研究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移动营销策略创新与经济效益思考对指导现今网络时代兴盛的移动营销传播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本文将从营销学角度出发,结合营销学和传播学理论来分析手机广告现有的营销策略,并从近几年的手机广告成功案例中进行分析,找出其共同的成功要素。在分析的过程中利用了访问,查阅资料以及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等研究方法,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努力剖析移动互联网广告并让其更加明了的展示在世人面前,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发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现实意义:在移动互联网的“大盘”里,移动互联网广告因为其能“颠覆传统营销模式和消费模式之路”而被业界看好。而随着智能手机的迅猛普及和手机微信等新鲜沟通方式不断推出,广告推广低价渠道的手机应用影响力扩大,企业应充分合理应用这个广告信息资源传播新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利用手机所具有的独特沟通和产业链与运营模式等方面展开的。《手机营销和于机媒体广告形式分析》对于机广告形式做了比较系统的分类,手机广告分为手机信息广告模式和建立在手机数据网络基础上的手机网页广告和手机邮件广告。《市场模式策略数据》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入手,把手机广告分为WAP展示类、精准PUSH类、用户体验类和数据库营销类。朱海松的《无线营销一第五媒体的互动适应性》分析了手机广告的特性,介绍了日本于机广告营销的经验,列举了国内成功的手机广告营销的实例,解释了手机广告相关的术语。弗雷德里克纽厄尔《无线营销》的重点在于手机广告营销在CRM(客户关系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手机广告营销的首要原则是用户准入。国内大多学者认为,中国还未有较成熟的手机广告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还处于探索中。《市场.模式.策略.数据一手机广告的四个视角》认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一个完整的手机广告产业包含四个部分,广告丰、广告代理机构、运营商、用户。廖向东硕士毕业论文《手机媒体广告商业模式研究》中较为深入的探讨了手机作为传播工具所以需要采取的商业模式。刘迎华的《手机广告的运作模式和产业链分析》主要从手机广告的产业发展和产业链主体角度来探讨未来手机广告产业的发展方向。
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使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相关各种问题也明显存在,并形成瓶颈制约着手机媒体更好地发展。雷震洲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自身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与困扰。杨春兰从成本的角度分析,认为尽管3G时代带来了高速上网和运营商纷纷下调手机上网资费,但资费价格仍然相对较高,高收费令人望而生畏;另外,陆平在《3G时代新媒体人才的培养》认为手机媒体的内部管理机制尚存缺陷,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应有的原创内容、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3G手机媒体复合型从业人才队伍等;此外,姜妍、于燕枝提出手机媒体发展还受制于行业壁垒、标准之争、手机产业规范尚不成熟的困扰。
总体来看,虽然手机广告已经在社会上初成规模,也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但是,当前已经形成的对手机广告专门研究的前沿理论零星可数。由于手机广告发展时间较短,既有的理论著作与文章对其的研究也仅限于说明介绍性文字,并无太多深入分析与展望。部分在当初看来新鲜的内容预想在今天大多已成为现实甚至远远超出当时的.预料。可以说,对于手机广告的研究内容并不丰富,而对手机广告营销策略的研究更是薄弱。本论文试图从理论与案例的分析来探讨手机广告现状与特征等,从中发现其传播规律,指出当前手机广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能够引导手机广告良好发展的策略和手段,为有关手机广告营销策略研究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营销学角度出发,在论文中首先通过阐明课题研究对手机广告媒体产业链的价值和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来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接着对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现状等特点进行详细描述,并对手机媒体广告的优势与制约,市场竞争进行分析,然后再针对前面对移动互联网手机广告的大量资料与概括了解的基础上,利用营销学的4C理论,结合一小部分传播学的沉默螺旋理论和实际案例,对手机广告营销策略和原则作了相关性评价,并提出了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建议,其中将重点放在手机广告的精确营销和粘性营销两个方面。再来用案例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来找出手机广告存在的几种商业模式,并提出对模式的建议,最后提出对手机广告发展的几个注意点和未来展望。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对目前的建材市场营销现状做出了分析。目前中国大部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缺乏现代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运用的不合理、短期行为严重、缺乏必要的市场营销风险防范措施以及资金回笼时间长等问题。随着东部、中部城镇进程加快,内陆城市项目改造如火如茶进行,以及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公业基地的改造,这意味着威胁与机遇并存着。我们只有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取规模经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才能取得优势市场地位。
(一)目标市场策略
1、市场探索,即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认识购买行为,需求特点及企业所需其其它资料的唯一准确途径。建材市场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建材市场调研的必要性。一方而,地域的差异导致需求的差异和购买行为的差异。只有通过市场调研,才能分辨出这种差异来,从而为企业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另一方而,不同地域的建材市场规范化程序不一样,越是规范化的市场,竞争越激烈,越需要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当然越需要市场调研。
2、市场细分,实行差异化营销与选择目标市场的前提。
市场调研的好处是给企业带来抉择的机会。每个建材企业也许有不同的困扰。有的企业是产品利润太低,有的是管理费用过高,有的是销量大但欠款多等等,市场细分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好工具。
3、定位
(1)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包括功能定位和市场作用定位两部分。功能定位是指产品的用途,市场作用定位是指产品的代表作用,即在各个品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品种作为重点推广产品,该产品最能代表公司的实力、产品的品质以及公司的理念。
(2)目标市场定位:包括市场地域的选择及目标客户群体的定位。
对大多数建材企业来说,建材运输成本较高的特点使得一市场地域的选择尤为重要,盲目开拓市场,往往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有些城市虽然偏远,但有优势的营销资源,又可能销得很好。因此,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地域选择。
目标客户群体的定位对一般消费者和工业品而言是必要的,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各行各业都有着众多的竞争对手,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目标客户群体能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集中优势兵力,赢得稳定的客户群体。建材企业同样也需要进行目标客户群体的定位,如资金回笼难的企业可选择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银行系统、金融系统、教育系统、电信系统、能源系统等目标客户群体。而对那些与政府部门有着紧密关系的`企业就可以锁定政府工程、市政工程、企事业单位工程等。
(二)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
(1)产品的研制、开发与产品组合,赋予每个产品独特卖点。由于建材的生产往往需要较大的固定资金投入,加上竞争的日趋加剧,多线作战对一般实力的生产商来说不利。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厂家也不宜有太宽的产品线宽度。对多数建材企业来说,保持适当的宽度,拓展产品的深度,即走专业化生产的进路往往能较快地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
(2)产品策略的核心是重视研制与开发,占领技术制高点。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研制与开发是延长产品寿命周期的法宝,同时,建材生产企业要擅于运用新技术到产品中去,新的技术能赋予产品新的内涵和概念,形成独特的卖点。
(三)产品的附加值,包括有形附加值和无形附加值
1、附加值
有形附加值主要包括:品牌、特色、品质。有形附加值的载体是产品,附加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产品本身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过得硬的质量才能撑托起历久的品牌。
无形附加值包括:信用、维护成本、质量保证、使用年限、服务等,它需要较长时期才能体现出来,诚信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维护成本是工程建设中不可不考虑的问题,但国内大多数的生产商和采购者的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2、分销策略,或称渠道、网络策略
根据建材市场具有消费集中性、需求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建材的分销宜选用直销与代理商相结合的渠道策略。一方而,生产厂家在本地和周边地区可通过建立销售分公司或办事处进行直销,这样能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信息反馈快,容易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策;另一方而,外地宜采取代理制,通过选择一到几家有实力的公司作为代理商,利用代理商的营销资源,往往能迅速打开市场。
由于建材具有购买量较大、购买周期较长等特点,实行总经销或分级经销的做法往往行不通。原因很明显,没有哪个经销商会甘冒风险在仓库平囤积一大批货,厂商也不可能给经销商铺大量货物;对于实力较雄厚的生产商来说,可成为独立渠道运营,比如类似“工程管理中心”的机构,可以负责执行相关策略,包括信息收集,工程跟进与服务等。
3、促销策略
(1)营销传播:注重口碑与观念带头人,注重专业人士的传播。
建材采购属于大宗消费,往往这些采购主管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上级的影响,专家的意见等。因此,对生产商而言,宣传的对象不能局限于购买者,还应该涉及设计院、勘察院、建设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等机构的领学和专家,宣传越早越好,早早给他们灌输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特点,先入为主,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象工程也是不错的营销传播载体,由其是在市场启动阶段,一个优良的工程往往能突破市场,十个形象工程就能形成良好的口碑,一百个形象工程就形成强势品牌了。
(2)销售促进
①对购买者的促销:赠品、感情交流、邀请考察等。企业和政府机关领导喜欢参观和考察与项目有关的单位,而被参观的单位使用的建筑材料往往就会有很强的竞标能力。因此,在竟标之前如能邀请有关人员到自己厂里考察,不仅能增进双方的感情交流,往往还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②对营销队伍的促销:提成、奖励、内外培训、评奖表彰、通报表扬、营销交流等。这是稳定营销队伍、减少企业营销风险的好办法。
③对代理商的促销:评奖、返利、培训、参观与旅游优惠政策等。
④对购买行为影响者的促销:节日赠品、赠券、佣金邀请开展知识讲座,参观与旅游等。
4、价格策略,价格策略应灵活,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1)建材由于具有供需相对均衡前提下的非弹性需求,降低策略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在大型工程投标中,常常使用综合评标的办法,最低价格往往不能中标。
(2)定价不宜太高,注意价格也是一种“产品”,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有时薄利反而少销,建材尤其如此。
(3)注意价格管制,平衡好生产厂家、代理商、购买者与消费者的利益。若一个地区有多个代理商,尤其要协调好其关系,严格控制价格的一致性。
(4)报价与议价技术:要掌握好报价时机、报价地点,对不同的问价人采取不同的报价方式。入对于客户随意的单纯问价,宜模糊回答,比如讲“我们的品牌型号很多,价格从15元到30元的都有……”。若是客户己经确定了型号,这时的问价就是需求问价了,回答应明确。如果对方是决策人,可以讲具体价格。
5、公关策略
目前,我国建材行业短期行为过多,缺乏长期经营品牌的战略。为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采取适当的公关策略,每年花不多的资金进行一下公共关系活动。
如运用报纸、杂志、互联网等传媒,采用撰写新闻稿、学术论文等形式,向社会各界传播企业有关信息,亦可邀请专家,举办一些交流会、讲座等,还可以通过社会性公关如赞助、支持福利事业、捐款等形式参与国家、社区重大社会活动来塑造企业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6、政治权力策略
维持与包括政府部门、工商、税务、消协、技术监督局、建设工程检查中心、设计院、勘察院等“权力派”机构、决策人保持良好关系。由于建材的采购过程中参与者众多,购买者易受到来自技术监督局、设计院、监理公司等方而的影响,建材营销策略应着重把握与相关部门的重要领导保持好良好关系。如果与主管部门或系统总公司的关键领导有良好的关系,那么该系统下面的大多数项目的采购你都能比较容易地参与。
总之,建材企业需要现代化营销。目前,我国的建材企业大多数对市场营销理解有失偏颇,尤其缺乏从战略意义上进行营销策略部署。
我国有很多企业在营销中,过于强调销售业绩,忽视产品售后服务的美誉建设;强调销售人员单兵作战能力,忽视销售人员相互协作;强调销售部门对企业兴旺的关键性作用,忽视销售部门与其他工作部门的密切联系。与时俱进的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整体营销观念的贯彻,要求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密切协作,在各尽其责中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企业高层营销管理缺位现象严重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营销却只是企业营销部门的事,企业高层或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或管理职责不到位,因此,这种重视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造成企业营销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高层管理缺位带来了许多危害:一是企业全部的营销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影响企业整体营销优势的发挥;二是营销决策缓慢;三是营销缺乏方向。企业营销高层缺位时,企业的营销只能是营销部门跟着感觉走,仅仅是以卖出产品为核心目标,企业的整个营销系统没有战略、没有方向,营销人员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结果是企业产品无法销售出去,还会严重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形象。
企业市场营销与其他部门脱节
市场营销是以研究综合性市场营销活动及规律为目标,它通过发现顾客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对产品与服务的要求,再通过有效的促销、分销渠道和价格策略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要求企业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目标,从而确立了市场营销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市场营销是由企业顾客及相关环境因素组成的系统,体现了企业和顾客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相互协调关系。它与企业其他部门是相互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是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在国内很多企业总是把市场营销同其他部门割裂开来,单独做市场营销决策和计划,结果,必然影响到企业市场营销创新及整体的发展。
对企业营销网络作用的忽视网络如同人体的血管
要依靠市场营销实现资金的循环,保证企业的生存成长。在这个网络中,任何部分的病变,都可能损伤企业的肌体,乃至企业的生命。国内多数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网络上下功夫,它们只注重产品生产,无计划、无目标地销售产品,这样,不仅浪费营销资源,而且无法取得好的营销业绩。
创新能力欠佳
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将逐步替代工业经济成为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强调创新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力是其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市场营销中顾客服务体系的创新存在不足
企业都清楚,顾客是上帝,失去了顾客企业就无法生存。但很多企业却只顾眼前利益,在市场营销中,忽视了顾客服务体系的创新,只开展一些单纯的售后服务,并且大多数是等顾客有了问题后找上门才提供服务。也有很多企业只是简单地委托某些维修企业进行售后服务,并没有把顾客服务纳人企业整个营销系统,也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及经费支持,直接影响到顾客服务的质量。顾客服务体系的创新是赢得顾客忠诚度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把顾客服务体系纳入到市场营销系统中,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争取到顾客,从而为企业买到明天,买到未来。
企业缺乏营销战略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飞机不坠毁,也不无耗尽燃料之虞。现在,中国的许多企业正如这架飞机,太需要战略了。得战略者得天下,真诚的 海尔 、永固的 长城 、绚丽的 长虹 、高飞的 小天鹅 、毫不屈服的 乐凯 与毫情万丈的 用友 ,都为其他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而当前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是计划当期,得过且过,初创时就不曾设想过将来,造成企业盲目运行。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只能在大海里随意漂泊,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企业的发展需要蓝海战略,主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原则之一,重建市场边界。原则之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原则之三,超越现有需求。原则之四,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原则之五,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原则之六,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树立以产品、服务质量竞争为主。价格竞争为辅的现代营销理念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营销手段的广泛应用,信息高速流动,产品硬件标准趋同,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渐形成,商品的品种、质量和价格大体相当,利润已低到接近成本且平均化,这一切使价格竞争几乎达到极限,在价格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时,企业之间竞争主要转向非价格的竞争,包括通过产品的品种、质量、性能、专利、品牌、款式、特色、包装等各种促销活动来唤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并使其购买产品,从而达到战胜竞争对手的目的。当然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谁能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谁就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服务竞争正是适合这一规律应运而生的,它是对传统的竞争模式的变革,它属于非价格竞争的范围,其核心是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或者更能适合顾客各自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竞争。
营销是一个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社会都能获益的过程,其核心是 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方便人、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在新世纪,营销手段必须要满足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当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确定某个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其目的是通过与重要的客户建立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关系,创造顾客满意并且获取利润。
尽快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高效的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可以促进商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网络也被赋予了营销推广的重要职能。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及员工都必须树立起市场营销观念,服从市场营销,服务于市场营销,全面树立 市场第顾客至上 的营销理念。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营销的需要来确定企业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配置,分配经营资源,决定企业总体发展方向。要不断改革流通渠道,导人新的渠道模式,壮大客户群体,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营销网络,要不断开发新的营销形态和模式,开拓营销网点,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
当然企业在开拓营销网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社会责任的原则,要依法办事,不可违法经营,如企业要按法律要求保护消费者及其利益,并使其享受应该享有的权利,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又要符合道德规范,符合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强化营销管理、创新营销组织
现在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已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在营销管理中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系统、不全面,常常造成高层营销管理缺位,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整体营销职能大打折扣。高层营销管理决定企业的营销方向,当它缺位时,必然导致营销部门工作缺乏方向而盲目指挥。感觉营销是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特色,他们首先追求 感觉对路 ,虽然在转型市场中有其理由,但也有大的风险,中国商界的 大起大落 流星闪现 现象就是代价。高层的营销管理在市场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许多企业的营销工作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赢得用户,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现代营销强调的是整体攻防能力,企业应不断对营销组织进行创新,使其精简、反应快速。21世纪信息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网络化和自动化。由互联网带来的速度、效率,使得工业社会建立的营销组织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新的市场营销环境。适应网络时代变化的营销组织要求反应迅速、沟通畅通、加强企业内外的协调和互动。传统的产品部门、分销部门、广告部门、公关部门和推销部门等都会被逐一淘汰,未来企业营销构架特征是不设中层管理机构,层级减少,20世纪层级组织体系将由网状组织体系取代。因为信息化社会的市场竞争强调的就是速度,产品更新换代快、消费者行为变化快、竞争对手反应敏捷、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等因素,都制约着市场营销组织建立的模式。因此,精简、富有弹性和互动、极具效率并且高度自动化、网络化,将是营销组织在信息化社会设置的基本原则。
建立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知识化的营销队伍
企业拥有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营销队伍,事关企业营销的成功与失败。营销创新能否成为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批知识型的营销人才。新的营销人才不再是经营型而应是知识型的营销人才。他们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丰富的市场营销理论,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能够正确引导客户的消费观念,灵活运用综合知识使科技与营销完美结合,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科技竞争。在这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吸收先进技术并予以创新。这样,企业的产品才可以走在市场前列,名扬中外的熊猫电子集团正是坚持科技开路而占领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2001-2025 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湘ICP备2022004057号-6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