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式”区域游戏

12-16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崇。游戏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幼儿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应该加强游戏教学的多样性和游戏环境的改善。你收集了哪些有趣好玩的幼儿园游戏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串联式”区域游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了拓展幼儿的交往范围,深入挖掘活动区的交往价值,我园两个中班开展了“串联式”区域游戏,即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到平行班进行活动,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空间及内容。但幼儿在交往中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指导,使幼儿在应对和体验中不断增长交往经验。”串联式”区域游戏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形式班班串”

在这一阶段,幼儿自己确定是否到平行班进行区域活动,由一位教师带领幼儿到其他班活动。自愿到其他班的一般都是性格外向、善于交往的幼儿,更多的幼儿还是选择继续留在班中游戏。幼儿的交往表现没有达到教师期望的目标,到其他班的幼儿也主要操作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很少与其他班的幼儿进行交流,他们或者是自己一人玩,或者还是与本班幼儿一起玩。本班留下来的幼儿对别班的小朋友也不够热情,有的对他们视若不见,只顾玩自己的游戏;有的则护住自己的玩具,生怕外来的小朋友抢走等。

第二阶段:“礼貌班班串”

针对上一阶段幼儿在游戏中不会与他人交往的问题,教师调整了策略。一方面,本班老师加强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指导,引导本班幼儿学做好客的小主人,其他班幼儿学做受欢迎的小客人。另一方面,跟随幼儿同去其他班的老师也把遇到的问题带回本班,组织全班幼儿对“怎么做客人和招待客人”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你到别人家做客,希望小主人怎样招待你?”“你喜欢什么样的小客人?”等问题。幼儿讨论出了许多好方法,如小主人可以说“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们一起玩吧,你想玩什么”等,小客人应说“你好,我叫×××,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等。还有的幼儿说到“作为小主人,应该主动迎接小朋友,拉拉小朋友的手,帮他搬椅子,向他介绍我们班好玩的玩具和区域”等友好交往行为,使幼儿不断思考如何结交新朋友。

渐渐地,两个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时,都变得热情了、有礼貌了。本班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主动迎接外班的小朋友,在游戏中还能将玩具谦让给新朋友玩;而作为小客人的幼儿也能积极寻找新朋友一起游戏,并与新朋友自然地进行沟通。他们一起玩,一起讨论,看不出哪个孩子是本班的,哪个孩子不是本班的,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Yjs21.cOM

第三阶段:“深入班班串”

随着活动的进行,各班幼儿之间逐渐消除了陌生感,对其他班幼儿、班级环境、区域材料也更熟悉了,更多的幼儿愿意到其他班进行游戏。于是,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按照“小组轮流交换”的方式,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到其他班进行游戏。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游戏前不能形成一致的游戏主题,游戏中产生意见分歧、不遵守游戏规则等。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如何友好交往,学习与同伴分享、轮流、协商、谦让、合作。并且通过区域评价引领幼儿思考与学习:怎样加入他人游戏,别人不同意怎么办,我从新朋友那里学到了什么,我教新朋友做了什么等,使幼儿学会如何参与他人活动,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串联式”区域游戏有力地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民间创新(串联)游戏设计方案《民间游戏串串串》


游戏名称

《民间游戏串串串》

游戏目的

1、发展幼儿间合作与比赛并重的能力。

2、能与同伴一起进行集体舞表演,从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3、通过游戏提高幼儿追赶奔跑能力及反应的灵敏性。

4、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游戏准备(材料)

1、苹果、生梨头饰各一个

2、手绢一块,小圆垫与游戏人数一样多。

游戏人数

中班幼儿11—13人。

游戏过程:

一、准备运动

幼儿排成四组,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活动前的一系列活动准备。然后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由组队,每组自选一名有能力的幼儿当组长,进行游戏指导。

二、大串烧

幼儿自由结伴组队,围成一个圆圈,边拍手边念:“乒呀乒头噶”,连续三次,以最后一次为准,出手心的幼儿为一组,出手背的幼儿为一组,两组进行拔河比赛,赢的那组上的幼儿自由推选出两名幼儿,一名幼儿做苹果,一名幼儿做生梨,其余幼儿手拉手边念《苹果、生梨》儿歌边进行游戏,当念到"你想吃啥"时当苹果、生梨的两名幼儿用手套住一名幼儿,问他:“苹果、生梨你想吃啥?”该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依次类推。游戏结束后,两组幼儿进行拔河比赛,赢的那组上的幼儿自由推选出一名幼儿做丢手绢的人,其余幼儿围成圆圈蹲下,大家一起和丢手绢人唱丢手绢歌,唱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丢手绢人把手绢放在其中的一名幼儿后面,该幼儿发现手绢后马上去追丢手绢人,抓住后两人在圆圈中间进行《石头、剪子、布》游戏,赢的幼儿做丢手绢人,游戏依次类推,直到每个幼儿都能轮到为止。

三、游戏小结

教师用奖励小红花的方法表扬做游戏认真的幼儿,鼓励没有得到大红花的幼儿下次继续努力。

区域游戏:互换空间


也许您对电视节目《变形计》不陌生,互换生活空间的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变化之大令人惊叹。也许您知晓西方流行的sleepOver活动,孩子们经常三三两两去同学或朋友家过夜,以慢慢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针对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的特点,我园借鉴以上两种做法,与家长沟通,形成共识,放手让孩子到其他家庭生活、搞派对、在幼儿园合宿等,适度变换幼儿的成长环境,培养幼儿懂礼仪、乐分享、善交往、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互换空间”活动的由来

妈妈出差了,天天寄住在亮亮家。一大早,他俩拿着一起制作的贺卡在小朋友面前显摆,大家很好奇。于是,教师请他们第二天带来两人共住的录像。录像中,亮亮夹菜给天天吃,天天帮亮亮修机枪,他们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孩子们羡慕极了。

“我也要去豆豆家玩。”伟伟按捺不住喜悦,嚷了起来。“你来我们家,我们一起玩擎天柱变形金刚,好吗?”豆豆显然十分欢迎伟伟来他家做客。“我的好朋友是小米,我也要去他家玩。我们住在一个小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开来。“那好哇!如果爸爸妈妈同意,我们可以去朋友家住一住、玩一玩。”孩子们热切期望到朋友家去住一住、玩一玩。然而,家长们的态度如何呢?

我们向家长发了一份活动倡议书,“互换空间”活动得到了多数家长的支持,也有少数家长表示担忧。在家长动员会上,点点妈妈代表家长发言:“要说困难,一定会有。但是,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在教育方式上注意鼓励和引导,配合老师,相信孩子,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言简意赅的几句话说服了犹豫的家长们。

家长们还对如何结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孩子选择住得比较近的伙伴,既避免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也便于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选择性格特征互补的伙伴,以便取长补短……

与家长统一认识之后,“互换空间”活动进入准备阶段。家长各自填写了“串门结对登记表”,表上记载着幼儿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特殊喜好等以及父母的联系电话,供孩子随身携带。主人家庭可以根据这些更加贴心地招待小客人。而教师则为“互换空间”活动提供多项活动建议。

二、层层递进的“互换空间”活动

●“串门”

孩子们翘首期盼的串门活动如期而至。早上,他们像欢闹的小喜鹊,带着行李来到幼儿园。傍晚时,他们手拉手,肩并肩,来到好朋友的家。

当天晚上,班级QQ群里热闹非凡,家长们分享了很多有趣的照片,渐渐消除了心里的担忧。有位家长在QQ群里说:“儿子平时比较小气,好东西不愿与人分享,还有一丝任性,可这次他把最心爱的玩具、图书都拿出来了,令我吃惊。看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活动空间,增加交流机会,比家长的说教强许多倍。”

相比之下,杰杰到茜茜家串门的经历比较“坎坷”:刚到茜茜家,杰杰一不小心放跑了宠物狗,害得茜茜妈妈出门追了好久。后来杰杰又不小心弄坏了茜茜制作的陶泥小人。几件事情之后,茜茜不太欢迎杰杰了。她悄悄对妈妈说:“明天把杰杰送回家,我不喜欢他来我们家。”杰杰受到茜茜的冷遇,哭闹着要回家。教师得知这个情况后,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契机,杰杰的鲁莽和不懂礼仪需要耐心加以引导,茜茜独立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锻炼。教师建议家长先不要着急,一方面相信孩子的交往能力,等一等,看他俩自己如何处理矛盾,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伺机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化解矛盾。机遇来了,茜茜爸爸新买了一套难度比较大的大型拼接玩具。茜茜开心得不得了,可是怎么也搭不起来。爸爸提议让杰杰教茜茜搭,杰杰看着图纸,和茜茜有商有量,一艘大轮船终于搭好了。爸爸说:“是杰杰帮了茜茜的大忙。”茜茜脸上洋溢着笑容,拉着杰杰的手说谢谢,两个孩子和好如初了。

两周的串门活动在各种快乐和感动中结束了。虽然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每个孩子在尝试融入另一个家庭或接纳一个朋友时都作出了努力,收获了成长。

●“派对”

串门过后,孩子们热情高涨,想邀请更多的朋友来家中作客。几个活动能力强的孩子开始招募小伙伴来自己家中参加多姿多彩的派对活动。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准备食物和活动材料,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自由交往的快乐。

有一组派对活动是参观家乡的洋口港。孩子们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列出物品清单,打印成表,分头准备。活动那天,他们有的带来风筝,有的带来玩沙工具,有的准备了套鞋……家长们都感叹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孩子自我服务、自主管理、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拣文蛤、泥螺的时候,海滩上不时传来铜铃般的笑声。“菲菲,快拿袋子过来。我捡到泥螺了。”“乐乐,我们一起用力踩,文蛤就会爬上来了。”“雯雯,我们加油,多踩些文蛤。我奶奶最喜欢喝文蛤汤。”这次别开生面的“海之旅”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组派对活动是骑童车。在美丽的公园中,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举行骑童车大比拼,一路追赶一路欢笑。骑得有点累了,他们就坐在自带的帐篷里分享食物、分享快乐。

还有一组派对活动是去城郊姥姥家做客。几个好朋友一起帮姥姥挖红薯,再一起摘红薯叶喂羊,别有一番乐趣。“嗨!小羊围在羊妈妈的肚皮下抢着吃奶,太好玩了。”这里的一切都令城里的孩子感到惊奇。

●“合宿”

“互换空间”活动像滚雪球一样,互换人数越来越多,活动范围越来越广。

来一次幼儿园集体合宿怎么样?晚上不回家,大家都住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心被这个想法搅动了,他们迫不及待地带上合宿用品,等待那一刻的到来。露天晚餐、集体电影、电简光束、树林“寻宝”、集体洗漱、合宿睡觉……各种美妙的体验所带来的快乐在孩子们中间流淌。可是,小妮子出了点状况。洗漱好后,刚躺上自己的小床,她想妈妈了。听到外面下起了雷阵雨,她悄悄地流起了眼泪。教师注意到了,抚摸着她的头安慰她,她忍不住大声哭起来:“我要回家,我要妈妈………”“今天,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在幼儿园过夜,你也可以和老师睡在一起……”“不要,我要回家。”教师拗不过她,拨通了小妮子妈妈的电话。雨中,小妮子被接回了家。可是,半个小时之后,小妮子又让妈妈把她送回了幼儿园。这一次,在教师的臂弯里,小妮子安心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家长来接孩子时,孩子们眉飞色舞地向家长讲述着合宿的感受。看着孩子激动的笑脸,欣赏着合宿活动的录像,家长惊讶于孩子们的进步,心中充满了感激。他们感谢幼儿园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劳动。

三、与“互换空间”活动配合的各类活动

在“互换空间”活动进行的同时,幼儿园配合“互换空间”活动,开展了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环境布置活动,等等。

●集体教学活动有声有色

“互换空间”活动期间,幼儿园围绕做客、分享、礼让、互助、独立、自我保护等方面生成了生动有趣的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如,好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会怎么做?独自去好朋友家做客需要注意哪些?“大熊的拥抱节”“金色的房子”“小客人来我家”等活动帮助孩子们梳理了经验,找到了答案。“好朋友的家”“我和小伙伴”“寻宝”等美术活动,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孩子们在“互换空间”活动中的趣事。

●区角活动自由开放

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进行自主游戏。因为“互换空间”活动,孩子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游戏中也常常反映出互换生活的情境和经验。如,在烧烤店、十元超市、老街特色小吃等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叫卖兜售、收银提货、招待打理,显得落落大方、礼貌得体。在大型纸管建构区,孩子们合作运玩具、协商分配材料等,搭建了好朋友的家以及与小朋友一起游玩的大桥,显得和谐默契。

●班级主题墙精彩纷呈

活动中,班级主题墙上展示着孩子们的绘画手工作品、照片、共同研究的话题:我的房间,山芋发芽过程,一起去洋口港,骑童车比赛,十元超市集体购物,等等。看着照片上的笑脸,欣赏着孩子们稚拙的作品,我们犹如亲临现场,感受到了他们的欢乐。

记得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要创造自己,必须生活在爱和自由中,必须拥有时间和空间,这样他才拥有创造自己的机会。”是呀!陪伴和呵护孩子成长,不应打着爱的旗号束缚孩子,而是要创设更多的机会锻炼孩子。孩子们渴望的是自主,孩子们需要的是经历。

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


下面是“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案分类: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活动教案

表现内容:区域游戏和活动划分好以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

设计区域活动

【教案设计】

区域活动时间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时间,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认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由于我们班孩子人数少,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相对中大班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共开设的区域有:搭建区、操作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小吃车。

按区域设计游戏

一、积木区

目标:

1、在搬运搭建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2、学会合作和谦让

3、发展孩子的结构能力

材料:

1、成品积木:雪花片、塑料拼插积木、穿线球等。

2、自制积木:废旧的易拉罐、奶盒、纸盒等。

3、教师和幼儿搭好的图形样品。

游戏规则:

1、制作进去卡和小脚丫进行人数的限制

2、张贴游戏规则的简笔画,让孩子学习画中的小朋友做到不打闹,不争抢。

二、操作区

目标:

1、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2、认识颜色和作物。

3、锻炼孩子的耐心。

材料:

1、纽扣和衣服扣口

2、黄豆,红豆,黑豆,绿豆,纸杯,勺子,摁扣,扣板(捡豆乐)

3、教师自制小动物纸箱和不同颜色的纸团(小动物吃果子)

规则:

1、捡豆子一次只能捡一个豆子和一种颜色的豆子

2、区域外也设置的小脚丫和进去卡,限制人数

三、自然角

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

2、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材料:

1、各种植物、花卉

规则:

1、一天适量的浇一次水

2、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四、阅读区

目标:

1、养成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

2、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读书经验

材料:

各种各样的图书,贴好标志的书架和图书

规则:

1、正确安静认真地看书

2、爱护图书

3、图书要放在相同标志的书架上

五、美工区

目标:

1、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2、认识图形和颜色

3、使用胶棒和双面胶

4、会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并用其进行装饰

材料:

胶棒、双面胶、橡皮泥,蜡笔、彩笔、概轮廓、彩色A4纸,废旧的瓶子、糕盘和石头穿线板、线、剪好的纸屑

【指导要点】

1、会正确使用材料进行活动

2、活动过程中注意卫生

更多小班游戏教案分享给大家。

关于“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大班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戏剧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形式既可以是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也可以是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还可以是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既可以是集体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或区域活动。选择哪一种形式,主要看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师选择的戏剧教育内容以及戏剧样式。由于大班幼儿已具有较强的戏剧表演能力,其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比小、中班幼儿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尝试在大班活动区域中开辟一专区,将其命名为“戏剧天地”,鼓励幼儿进行“剧场表演”。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区域中开展“剧场表演”活动不仅可以凸显区域活动的特点,即立足于以幼儿为本,让幼儿充分体验与探索,增强自信,还能彰显幼儿个性,让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增进与同伴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区域中如何开展“剧场表演”活动,教师如何指导,是我们重点要探讨的问题。

一、“剧场表演”内容的

在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我们将表演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鼓励他们自主商讨表演的主题。我们发现,孩子们所选择的戏剧表演的内容大多来自开展过的戏剧教学活动,包括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以及戏剧工作坊。

[案例一]

师:今天你们想表演什么呢?

幼A:我们表演拔萝卜吧!

幼B:老表演拔萝卜没意思了,我们表演哑剧“胡椒面”吧!

幼C:还是表演森林消防员吧。

幼D:……

(十多分钟过去了,孩子们还是没有商定表演什么。)

师:你们说了很多想法,可我们今天只能表演一个内容,大家还是来投票决定表演什么吧!

幼:好吧。

(经投票决定,今天表演“森林消防员”,很快孩子们就自主选择角色表演起来。)

我们发现,在这个案例中,孩子们在争论中提到的表演内容都与曾经开展过的戏剧教学活动有关,“拔萝卜”和“胡椒面”都是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曾经探究和表演过的内容;“森林消防员”则是语言活动的延伸。是一种由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所引发的戏剧表演。有时孩子们也会再现“戏剧工作坊”中的表演内容。这种重复式表演实际上是对曾经开展过的戏剧活动的巩固,孩子们在表演中往往更放得开,无论是动作还是表情更加夸张,特别是不够自信或不太熟练的幼儿,在这样开放、自由的区域中往往会有精彩的表现。可见,在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充分地展示自我,提升自己的表演经验,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它弥补了戏剧教学活动的不足,成了戏剧教学活动有益的延伸。

二、“剧场表演”情境的创设

确定表演主题后,就要创设表演情境了。以往的做法大多是教师布置好场景,幼儿直接表演。这种方式无形之中减少了幼儿进行创造性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只能在教师预设的情景中,选择相应的头饰、道具等进行表演,而无法个性化地创设情景和装扮自己,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幼儿主动地建构表演的情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成品和半成品的材料,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自由制作所需的场景、头饰、服装、道具等.使幼儿在不断主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

[案例二]

在表演“餐厅的故事”时,孩子们搬来两张椅子当门,放了一张长方形桌子和四把椅子当餐桌椅,拉来“小吃店”的货架当食品柜,找来活页夹做菜单,还在餐桌上摆了一瓶假花。“服务员”用围巾当围裙,“厨师”用浴帽当厨师帽,“经理”用绉纹纸给自己做了一个红领结……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对“剧场表演”环境的创设是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是对现实情景的一种再现。值得赞赏的是孩子们学会了用一些简单的替代物来创设情景和装扮自己。当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表演时,他们更加投入,参与的积极性更高。结合实践,我们在环境创设上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则。

功能性原则我们建议孩子们先进行预演,然后确定必要的东西,不是很必要的不选,选了就好好地利用。

简易性原则我们鼓励幼儿通过实验去积累同样的东西可以有多种做法的经验,找出事半功倍的方法。

快速性原则不管是制作操作材料,还是演出时的换场、搬运环节,都要做到快速,以便节省时间。

方便性原则什么该留,什么该拆都得在制作前想好。留下的要考虑其保存、管理及再使用时的方便性;拆掉的也得考虑分拆方便。

三、“剧场表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在区域中开展戏剧活动是有其特殊性的,那就是每天在这里表演的幼儿是不一样的。刚开始实践时,教师产生了许多困惑:每天表演的主题要不要换?是否需要观众?幼儿的表演能力如何得到提升?后来我们渐渐摸索出一些组织与开展“剧场表演”活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根据幼儿的需要定期更换表演内容

在确定新的内容前,先组织幼儿集体讨论想表演什么,然后通过“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确定一个主题,在一定的时间内无论谁进入这个区域都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表演。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每个幼儿都可以对同一个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现,通过相互配合、交流来提升自己的表演技能。而“一定的时间”可长可短,取决于幼儿对表演内容的兴趣。幼儿如果兴趣深厚,表演时间可以长一些,如两三周或一个月;幼儿如果不太感兴趣,表演时间可以一两周。当幼儿兴趣降低时,则可以通过讨论产生新的主题。

2.通过变换角色保持幼儿对表演的新鲜感

当幼儿在一段时间内表演相同的主题时,他们容易对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厌倦,并开始游离在活动之外,变得不投入、不专心。例如,在表演“森林消防员”时,扮演小松鼠的应该搬来梯子帮助大楼里的小动物们逃离火灾现场,可由于扮演者已经多次扮演同一个角色,所以他在表演时心不在焉,一会儿跟小狗说说话,一会儿和小老鼠做鬼脸,结果轮到他表演时不能及时出现,造成表演的停顿。后来,我们鼓励他扮演长颈鹿,再次燃起了他对主题“森林消防员”的表演兴趣,他饶有兴致地对长颈鹿的肢体动作进行了探索。可见,这种变换角色的方法可以再次激发幼儿表演相同主题的兴趣,使幼儿对原有的表演主题又产生新鲜感。

3.引导幼儿在交流与展示中获得表演经验

在区域中开展“剧场表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有自由表现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剧中角色的肢体语言,理解剧本的情节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当幼儿有好的经验出现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学习。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采用两种方式让幼儿相互交流:(1)设置观众席,观众们通过观看与讨论学习他人经验,也可以为他人的表演提供修改意见。(2)采用现场录像,事后放映的方式,让全班幼儿观看与交流,以讨论的方式说说演员们的成功之处,并对其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在这两种方式中,前者是部分幼儿参与,教师更关注个别指导;后者多是个体幼儿参与,教师讲求的是让幼儿在交流中提升表演经验。

四、教师介入“剧场表演”活动的时机

在活动中,教师要做有心人,时刻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表演情况,必要时进行引导。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等进行指导,使“剧场表演”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我探索、自由表达、自我完善的活动。

1.当幼儿希望成人认可自己的行为时

在表演中,经常会有一些幼儿对自己的表演不自信,他们常常会问老师:“老师,我这样做对吗?”出现类似情况时,教师一定要介入,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使他们有信心、有勇气继续表演。

2.当幼儿求助时

一方面,教师要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幼儿遇到困难向教师求助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表演中出现的问题,使表演顺利进行下去。比如,当有幼儿问:“老师,我不知道狐狸是怎么走路的,你能教我吗?”教师应立刻组织讨论,可以先询问其他参加表演的幼儿,请他们来教教他。如果其他人也不会,教师可以通过直接示范鼓励幼儿模仿。

3.当幼儿发生纠纷、活动停顿时

“剧场表演”活动需要幼儿与幼儿相互协调、配合,但不可否认,有的幼儿比较自我,不太能与他人合作,有的甚至争强好胜、相互打斗,致使表演无法正常开展。此时,教师应立刻引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纠纷,使幼儿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表演。

五、教师指导“剧场表演”动的策略

了解了介入时机后。教师该以何种方式指导幼儿进行戏剧表演呢?在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表演,且教师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表演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的。

1.角色介入

角色介入是指教师以表演者的身份参与幼儿戏剧活动,从而起到指导幼儿表演的作用。教师在采用这种介入方法时常用的指导策略有以下三种。

一是角色扮演,即教师扮演剧中的某一角色与幼儿互动,这种方法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在表演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回应,也有助于教师较准确地了解每个幼儿的戏剧表达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是“坐针毡”,是指教师扮演某一角色制造戏剧矛盾。从而引发幼儿的思考与表达。如在“大树与小鸟”中,教师扮演猎人,引导幼儿一个个向猎人询问,猜测猎人来到森林里的目的,通过不断地问与答,使幼儿对猎人的装束、动作、意图有了深刻的了解,为幼儿更好地把握剧中人物的特点提供了帮助。

三是“良心巷”,是指扮演者面对面站成两排,用肢体动作或语言来安慰某一角色。这是一种注重情感表达的方式。在戏剧活动中,孩子们一般都能注意到角色的动作表达、语言表达,而对角色内心情感体验的表现较缺乏,尤其是角色与角色间的相互交流更少。“良心巷”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增进与同伴的互动。

2.材料提供

材料提供是指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视戏剧活动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材料或辅助材料。戏剧活动不仅仅是幼儿肢体表达的活动,也是幼儿与游戏材料互动的过程。教师何时提供材料及提供何种材料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表演。教师在采用这种介入方法时常用的指导策略有以下两种。

一是利用场景布置或提供某个特别的道具来确定表演的内容。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表演内容是定期更换的,当孩子们对某一个戏剧主题已经非常熟悉时,教师只要出示剧中的几个标志性的场景或道具,他们就能按指定主题进行表演。如,当教师提供树林、房子和三只兔子的头饰时,孩子就知道今天表演的是“小兔乖乖”;当教师提供池塘和小鸭的头饰时,孩子们就会去表演“迷路的小花鸭”。

二是出示一个新的道具促进情节的发展。有时幼儿的表演会因为经验不足而出现停滞,教师可利用道具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他们创编新的情节。如在“餐厅的故事”中,教师出示了一根拐杖,让幼儿猜测谁来到了餐厅,孩子们一下就想到来了一位盲人,于是关于盲人走路、点菜、与店中服务员交流这一系列的探索与表演又开始了,使原来的戏剧情节得到了新的发展。

3.语言提示

语言提示是指教师在戏剧活动中借助提问、绘画、创设问题情景表达等方法达到指导的目的。教师在采用这种介入方法时常用的指导策略有以下三种。

一是画轮廓图,是指教师让幼儿描述角色的细节,并用简笔画绘制生动的角色形象轮廓图。如,教师绘制一个巫婆的外轮廓,问:“巫婆是什么样的?”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为轮廓图添加帽子、大眼睛、鹰钩鼻、斗篷、扫帚、魔法棒等。通过这样的绘制与展示,孩子们对巫婆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表演起来就容易了。

二是画故事地图,是指教师设疑,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想象。如在“花园的秘密”这一戏剧活动中,教师问:“花园里有什么?”幼儿分组绘制自己的想法,再根据构思进行角色分配并合作表现。这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富有个性地表达。

三是诱发问题,即教师努力营造一种“问题情景”,让幼儿循着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索。只有当问题真正成为幼儿的问题时,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戏剧活动的主人;只有在“问题情景”中,他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幼儿园区域游戏:纸杯游戏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近年来,开展自主游戏已成为幼教界的共识,我们也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着探索。

一天,翔翔从家里带来几个用纸杯自制的啤酒桶与好朋友冬冬玩了起来,他们或各自滚着玩,或两人合作推着玩,不时发出快乐的呼喊声。他们的玩乐吸引了小朋友的围观,不少人跃跃欲试。

教师发现纸杯具有易收集、易整理、安全、环保等特点,不失为一种好的游戏材料,于是决定投放一些纸杯供幼儿一试。以下是幼儿纸杯游戏的进展情况和教师的支持过程。

一、尝试垒高,平面建构

自主游戏时,教师投放了很多材料,其中纸杯最受欢迎。松松用很多透明杯子在桌面上垒高,当当和几个小伙伴合作在地面上将很多杯子不断往上搭,蝴蝶跟佳佳合作用纸杯做了电话机……15分钟过后。教师发现萱萱和圆圆等几个开始用杯子在地面上平铺建构,便问:“这是什么?”萱萱说:“我们在做迷宫。”一边回答一边将杯子一个一个按着他们的设计思路排队,最后竟搭成了一座小兔外形的迷宫。

孩子们第一次玩纸杯游戏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初步的创作意识,搭建了不错的作品,如垒高塔、做迷宫、做电话机等。虽然,他们建构的方式比较单一,个别游戏及两两合作游戏较多,搭建也是单层和单面居多,但他们的游戏空间包括地面和桌面,并且在地面上已经有扩散、延续、整体建构等意识,这给了教师小小的惊喜。

在幼儿进行第一次纸杯游戏时,教师没有介入,只是在不断地观察、记录孩子们的游戏情况,如材料论:为什么用纸杯搭建的东西容易倒?用积木搭建的东西有那么容易倒吗?为什么?怎样保护用纸杯搭建的作品?以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纸杯的特性及搭建作品容易倒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合颜色,花样建构

纸杯游戏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入。一次,一位家长来班里助教.与幼儿一起欣赏了日本画家草间弥生的“点点画"。于是,孩子们突发奇想,要给杯子也画上点点。教师立即满足幼儿的需要,投放了一部分杯子供幼儿涂色。经过幼儿的劳作,这些杯子变身为了各种彩色。五颜六色的杯底或杯身给孩子们的游戏增添了很多可变性和趣味性,孩子们的游戏变得更加丰富了。佳佳、乐乐、婷婷在建城堡时用了两种杯底颜色不一的杯子,一层黄一层红,而在建城堡通道时则一个黄一个红地间隔排列。慧慧巧妙地利用杯底的红色,在杯身上画上五官,使之几分钟变身为“小红帽卫士”。还有扬扬、松松等七八个孩子利用各种有色、无色的纸杯搭建了“超级大城堡”。

多彩的纸杯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游戏热情,也带给幼儿的游戏无限的可能,排序、集合、分类等学习活动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杯子有了色彩以后,教师的观察点也有了变化,着重观察、比较、记录在杯子无色和有色两种情况下幼儿游戏的不同效果和创意,了解有色彩的纸杯给游戏带来了什么效应(如游戏兴趣的提高、探究领域的增多、作品内容的丰富等)。游戏后,教师还组织幼儿交流了对游戏材料变化的感受,一起欣赏了带有点点的各种创意作品,鼓励幼儿更加大胆地想象、创造。同时,教师还利用杯子的色彩、大小引导幼儿分类。

五、增加辅材,借物建构

随着游戏的不断开展,有一天,教师突然发现孩子们结合玩具架、椅子、桌子搭建出了更大更复杂的立交桥、海洋公园等作品。有些孩子搭宝塔时还用了立体三层、锥体、横向搭建等方法,思路越来越广……

纸杯游戏仍在继续,孩子们的兴致仍然高涨。回顾玩纸杯游戏的整个过程。我们认为孩子们之所以对纸杯游戏热情不减,并能够持续地搭建出高水准作品,以下两个方面非常关键:

第一,幼儿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探索、创造的空间。

此次纸杯游戏来源于幼儿的自发兴趣——翔翔自制的啤酒桶,教师抓住这个兴趣点后,尝试投放了一些纸杯,结果引发了幼儿的一系列自主行为:自主选择材料和游戏伙伴,自主构思游戏主题,自主发展游戏情节,自主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体现了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的特点。

第二,教师充当了真正意义上的观察者、支持者。

我们的许多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但不经意间常常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指挥者、控制者。在纸杯游戏中,教师几乎不直接干预和介入幼儿的游戏,而是退位于幼儿背后,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进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重点做了这几件事:第一,欣赏幼儿的游戏。仔细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状况,及时发现亮点和问题。第二,在幼儿求助时给予适当帮助。第三,在每次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观看游戏录像,欣赏创意作品,引导幼儿发现游戏中的亮点和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无疑,这些做法既给予了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了有效引导,推动了幼儿游戏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


益智体验智慧树:

1.不悔棋:两人玩,先把棋都反着放好,然后每次每人翻一张,比大小,大的放回原处,小的给大的一方吃掉,最后看谁的棋子留的最多为赢家。

2.水果排队:利用水果图片用一定的顺序排队。

3.拼鸡蛋:找出点数相应的鸡蛋,并能完整拼成一个鸡蛋。

4.送牛奶:根据要求给每家每户送一定量的牛奶。

小博士:

5.图形变变变:利用不同的图形拼成指定的形状。

6.七巧板:拼成不同的图案。

7.动物接龙:把相同的动物接在一起,变成一条长龙。

生活体验1.编织练习:一条隔一条进行串编练习。

2.穿衣服:给小动物穿上衣服。

3.系鞋带:练习如何系鞋带。

4.青菜除虫:先根据提示种好青菜,再帮青菜除虫(利用筷子把虫子夹出来)。

5.拧螺丝:给相应的螺丝拧上螺帽。

6.串项链:制作一条精美的项链送给朋友。

巧手体验美术区:

1.插花瓶:给花瓶插上各种各样的花,装饰花瓶。

2.画画我的朋友:在白纸上利用记号笔和画上自己的朋友,可以贴到相框里。

3.做相框:利用皱纹纸装饰相框。

4.做菊花:用皱纹纸搓成长条贴在菊花模板上做成漂亮的菊花。

5.给动物穿衣服:给动物身上绕毛线。

建筑区:

6.搭积木:利用清水积木和牛奶罐搭建各种建筑物,如公园、城堡。

休闲体验竹文化长廊:

1.竹竿之舞:利用小竹竿在竹筒上敲出声音,唱一首学过的歌。

2.竹叶之情:利用竹叶贴画。

3.竹筒之乐:给竹筒穿衣服,绕毛线。

4.竹竿舞:两人拿长竹竿,一人在中间有节奏的跳竹竿舞。

语言体验语言区:

1.童年不同样: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或和好朋友说说自己。

2.三字经:熟读三字经。

3.翻牌讲故事:根据所翻的图片创编故事。

4.小舞台手偶剧:利用手偶边表演边讲故事、复习所学儿歌。

5.说说我学过的儿歌故事:看语言幼儿用书讲学过的故事儿歌,学会一页一页翻看。

6.三间树叶房子:利用电脑看课件讲故事。

游戏区域的“工具书”


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在游戏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我们尝试组织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游戏区域的工具书(以下简称工具书),用工具书帮助幼儿解决在区域游戏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取得较好的成效。

游戏区“工具书”的制作方法是:选用16开纸尺寸的透明文件夹,在文件夹内每一透明插袋中放入一幅说明某一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或者是制作某作品所需的范例、工具、制作步骤、方法的彩色图片。根据需要,有的图片上附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随时调换工具书的画页。工具书放置在游戏区域内的伸手可及之处,方便幼儿随时查阅和使用。我们还提供了书夹,让幼儿在翻阅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夹住一

些画页,以便其更好地观看、理解画面的内容。目前,我园所设计的工具书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创意美工区”的工具书

根据我园“创意美工区”的活动内容和材料,我们提供的工具书有《元素篇》,内容为点、线、面的基本画法以及实际运用策略;有《纹样篇》,内容为表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对称的基本方法;有《折纸篇》,内容为对折、折双三角等基础折法和一些简单的折纸步骤图;有《范例篇》,内容为各个画种的范例,如儿童画、民俗画、水粉画、线描画、水墨画,也有各类主题装饰的范例和各种美工造型的范例。这些工具书图文并茂,既方便幼儿欣赏,又能激发幼儿自主尝试与创作的欲望,引导幼儿的自主性探索学习。

二、“主题建构区”的工具书

“主题建构区”要求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搭建物体,对幼儿有较大的挑战性。我们根据建构材料的不同种类,如积塑、积木、沙水建构材料、竹棒建构材料、金属建构材料,分别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和制作了工具书。如围绕小班幼儿学习“建构单一物体,发展基本的建构技能”的目标,制作了工具书《建构物》,内有房子、火车、花坛、围栏等单一物体的建构形象及基本的建构方法和技能,包括堆高、平铺、围合、加宽、延长等;围绕中班幼儿学习“简单的主题建构,发展组合建构的基本技能”的目标,设计和制作了工具书《主题篇1》《架空篇》《连接篇》《排列、组合篇》;围绕大班幼儿学习“创造性的主题建构”的目标,设计和制作了工具书《主题篇2》《架空》《插接和镶嵌》和《编织和黏合》。我们在大班的工具书里有机地融入了艺术、科学、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元素,帮助幼儿在使用工具书的同时能自主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

三、“快乐表演区”的工具书

快乐表演区的表演类型多样,既有语言类表演,也有歌舞类表演,还有乐器类的表演:表演的内容更是丰富,既有剧本表演,又有绘本表演和故事表演,还有创意表演。为此,我们结合不同年龄段的表演主题,尝试设计和制作不同种类的表演“工具书”。如《故事表演工具书》,各年级组请幼儿在学习过的故事中选出可以用于表演的故事,师生合作为这些故事设计表演工具书,在书中提供表演的主要角色形象、场景、情节和发展线索。该工具书的最后一页,是一个表示“想象”的图示,提示幼儿可以通过想象,延伸和拓展表演的内容和情节。再如《音乐创意表演工具书》,是由幼儿已经欣赏过的打击乐谱和幼儿创作的乐谱汇编而成,书中还提供了自主创作页面,启发幼儿自主创编。表演区中配置了迷你音响和iPad.我们还设计和制作了乐曲检索目录单,幼儿借助目录单可以轻松地在音响和iPad中找到自己表演所需要的音乐。

工具书的提供激发了幼儿的区域游戏兴趣和自主性,适时解答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困惑和问题,巩固和拓展了幼儿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了幼儿学习能力和游戏水平的提升。教师还会随时以彩色照片的方式,将幼儿优秀、有创意的游戏作品收录到各类“工具书”中,幼儿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更高了。

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


1、分类练习:

《摆棋子》

目的: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分类、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

材料:塑料跳棋或玻璃弹子跳棋

要点:(1)将所有弹子取出放在一个盒子里。(2)在家长的提示下,请幼儿先取一种颜色的弹子,选一个阵脚开始摆棋子,年龄稍大的可以一边摆一边唱数1-10。(3)依次将六种颜色全部摆完。家长可以同时教孩子颜色的汉字和英语单词。(4)可以双手同时摆,训练双手的灵巧性。

2、排序练习:

《小碗、小勺找朋友》

目的:学习按大小排序、配对

材料:形状和颜色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勺子和碗各4把(个)

要点:(1)家长随意将4个碗放在桌子上,并问孩子"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孩子按从大到小排好 (2)家长拿出4个小勺,按上述方法排序提问 (3)家长说"小碗小勺要找朋友,请你帮忙找一找"

3、计数练习:

《数字罐》

目的:认识数的实际意义

材料:饮料管、吸管

要点:(1)在饮料罐外面贴上数字 (2)请孩子依照数字把相同的吸管插入,边插边数手口一致 (3)家长也可以先在罐内放入几枝,让孩子根据数字看对不对,不够要加上几根,多了取走几根 (4)任取2罐,比一比那个多,哪个少

4、比较练习:

《小小蛋糕师》

目的:学习区分厚、薄,练习并列排序

材料:彩泥、牙签或面团(也可用被子或书代替)

要点:(1)家长和孩子一起当"蛋糕师",用彩泥做生日蛋糕。(2)根据顾客(家里其他成员)的要求,制作出一个三层的和一个一层的。(3)比较2个蛋糕的厚度,学习厚薄概念,并出示字卡。(4)家长画多个不同厚度的蛋糕,幼儿剪下来或手撕下来,按从厚到薄的顺序,练习排列。

5、守恒练习:

《捏面团》

目的:学习体积的守恒

材料:面团(橡皮泥)

要点:(1)家长制作两块一样大小的面团(不必告诉孩子是一样大的,让孩子自己观察),问孩子"这两块面团一样多吗?" (2)家长首先把一块面搓成一个长条形,再与另一块面团相比"这两块面团还一样多吗?" (3)家长再把长条形面团捏成一个小碗,再来比,是否还一样多? (4)家长把碗再用棍擀成一个大圆片,再来比较是否还一样多? (5)让孩子也来试试,面团的形状不断变化为什么还是一样多呢?

6、几何图形:

《分四份》

目的:学习分四等份

材料:彩色手工纸(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剪刀,白纸,胶水

要点:(1)家长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 (2)家长给孩子看准备好的彩色纸,让幼儿说出都有什么形状的纸。请孩子把每张纸都分成四份。(3)孩子如果一点都不会,经过尝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人拿一张同样形状的纸,如正方形。家长边做边引导孩子操作,把它折叠2次,然后按折痕剪成相等的四份。(4)把剪成的四份图片再还原成原样贴在白纸上。 (5)用数字表示分了几分。(6)其他图形同上。(7)孩子反复操作,加深印象。(8)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7、辨别方位:

《对对碰》

目的:学会对称的方法,掌握对称的概念,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

材料:对称练习图,彩笔、彩纸

要点:(1)家长首先要与孩子玩简单的对称游戏,让孩子了解对称的概念。如:照镜子、人的身体部位哪些是对称的?让孩子观察出眼睛、耳朵等。(2)玩颜色对称游戏:在纸上画对称,如六个方框分别涂上红黄蓝蓝黄红。(3)玩形状对称游戏:在纸上画对称图形,如圆三角方形方形三角圆。(4)玩粘纸游戏:取彩色剪纸剪成各种图形对折剪开成为两半,家长一半,孩子一半,找对了粘贴在一起。(5)鼓励孩子自己做对称图,如学习剪四角、六角、窗花,巩固对称概念。

区域游戏:快乐玩纸棒


报纸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取材容易,安全轻便,经常被用来制作成幼儿园的游戏材料,进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把报纸卷成纸棒,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动脑筋把纸棒摆成各种造型布置游戏场地,自由生成游戏规则,有趣的纸棒游戏就可以开始了!

1.搭云梯:所有幼儿将纸棒摆成梯状,一个跟着一个,依次练习单脚跳、双脚跳。

2.跨小河:幼儿将纸棒摆成两条平行的直线,当作“小河”,练习助跑跨跳。

3.搭山洞:两排幼儿相对站立,互相握住对面小朋友纸棒的一端,平放于胸前,搭成“山洞”。排尾幼儿做火车头,依次向前钻过纸棒搭成的“山洞”,钻到最前面,再次迅速搭好“山洞”,不断往前延伸。

4.变小马:幼儿手拿纸棒的一头,把纸棒夹在两腿中间模仿“骑马”的动作,听音乐依次表演“小马”奔跑、静止休息、围成圆圈等游戏情节,练习听信号跑的能力。

5.纸棒接力赛: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第一名幼儿手拿纸棒用最快的速度,跑到规定的起点,摆好纸棒,然后按原路返回,拍击第二名幼儿的手并迅速站于队尾;第二名幼儿则继续接力任务,接上纸棒。依次进行,看那组幼儿先将纸棒摆好,为胜。

这些纸棒游戏,不受幼儿人数和周围场地的限制,幼儿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展开游戏。因为纸棒比较柔软,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不易因纸棒而受伤,活动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孩子们还会自由创造游戏情节,如把破损的纸棒变成纸球,玩“赶小猪”“投纸球”等游戏。如果你感兴趣,不妨也来试一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串联式”区域游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区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