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内游戏教育的发展方向

12-19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小朋友手眼脑协调能力更加和谐。游戏结束时,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要合理、自然。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幼儿园游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论国内游戏教育的发展方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游戏的不足

(1)教育游戏中的娱乐与教育比例不够平衡。大多数教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将教学内容加入游戏中,将游戏作为奖励提供给玩家,或者直接让游戏者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游戏。这样的模式造成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

(2)教育游戏的市场化欠缺。国内目前开发的教育游戏软件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支付费用其他小勺渠道也更多地是通往学校、教育和行政部门。虽然教育是政府的一项基本的社会职能,教育游戏开发等的相关费用由政府支付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种游戏产品,它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最好还是采用经销商与客户的营销模式才能更符合市场化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学习者和用户的需求。

(3)教育游戏种类不够丰富。在教育游戏方面的发展方面,国内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相关配套的措施还不够完善,开发的教育游戏产品种类有限,一般集中在中小学课外认知等课程,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地教学体系。

(4)教育游戏的参与人员过少。相对于网络教育游戏或者学习社区来说,他们作为一个虚拟化的学习社区,参与游戏的人员数量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展与延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是当前的很多网络教育游戏及学习社区,它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参与人数过少。

(5)免费的教育游戏共享内容数量太少。对于商家来说,运营一款教育游戏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取得利润。如果付费的用户太少或低于某个固定值,那么一款游戏就会面临运营费用的问题。这样一来,从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用户使用教育游戏学习的积极性,更无法满足用户想要寓教于乐的需求。

(6)教育游戏的使用缺乏统一的规范。由于设计的差异性,教育当局很难认同教育游戏的教育潜力,教师也无法判断哪些游戏适合教学使用,并缺乏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游戏,所以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游戏的作用。

教育游戏不足之处的解决方案

由于教育游戏在教育领域及其他领域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能够取得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更有效的学习成果。因此,针对教育游戏运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教育游戏自身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我国需要培养更多的教育游戏方面的专业人士去开发更多的教育游戏产品,以满足庞大的用户需求。同时,在设计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教育游戏是对教学过程的辅助,所以切不可娱乐性大于教育性。否则教育游戏就会失去它原本的初衷。教育游戏开发出来之后,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大力宣传,并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实现教育产品的市场化。只有将教育游戏产品市场化,才能实现教育游戏的长远发展。此外,教育部门应该制定教育游戏使用规范,来规范其使用,以避免滥用教育游戏的情况发生。

国内教育游戏的发展方向

教育游戏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上文提到的:教师很难快速辨别哪些游戏适合教学使用;由于游戏中存在大量与学习不相关的内容,因此会浪费课堂时间等等。为了克服这些障碍,“轻游戏”将是教育游戏的未来发展方向。

1.什么是“轻游戏”?

“轻游戏”指的是:首先,它是一个教育软件,其中的内容和任务与课程是相关的。当任何人看到“轻游戏”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教育软件,而不是一个游戏。其次,它必须具备主流游戏的某些特征,充分利用主流游戏的内在动机,如挑战、好奇、幻想、控制、目标、竞争、合作等。根据这个定义,一些操作与练习式的游戏盒一些模拟游戏及其他游戏可以被认为是“轻游戏”。

2.“轻游戏”的优点

为什么“轻游戏”会是国内教育游戏的发展方向呢?因为目前的教育游戏无法实现教育与娱乐的平衡。一个教育游戏,如果缺少游戏性,则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如果缺少教育性而充满娱乐性,就会因为过多的游戏成分而不能符合传统的考试标准,因此不可能被教师或者教育当局采用。而“轻游戏”很好地避免了这些不足之处,它更注重的是从主流游戏汇总提取内在动机并将其整合到教育软件中,如挑战、幻想、好奇、控制、目标和竞争等。这正是“轻游戏”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而是追求游戏的内在特征。

3.轻游戏的作用

轻游戏是为教育服务的工具软件,通过在教学软件中融入游戏元素,起到不但能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的综合能力的作用。

教育游戏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各个领域运用,但是它自身及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了解决教育游戏面临的种种困难,具备多种优点的“轻游戏”将会是教育游戏将来的发展方向。“轻游戏”的运用与发展,将会使国内教育游戏步入一个崭新的台阶。轻游戏中,传统教育中的部分课堂互动方式被部分游戏互动的所取代。在教与学的两对立的矛盾体中,游戏成了润滑剂和粘合剂。轻游戏,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它仅是作为传统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或是课后的学习方式而存在。轻游戏能否充分进入课堂教育,或作为一种家庭作业的方式,都还有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游戏教育在国内外幼儿园教育的历程


日本在创建幼儿教育初期,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主要受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影响。但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日本教师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渐渐形成了自有的幼儿教育理念与培养体系,也成了儿童游戏的“世界中心”,它的游戏活动也是自成体系与独具一格的。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中华民族的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先驱者。陈鹤琴提出了儿童游戏的理论,它奠定了我国游戏教育研究的框架与基础,并在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中逐渐融入了游戏。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的幼儿教育法规就提出了游戏必须作为幼儿园的一种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园更多地关注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游戏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二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实效,社会、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逐渐地认识到知识至上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局限,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学者们纷纷提出了游戏的教育功能、游戏的认知功能等教育理论。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如下:

1.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

从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中,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活动。它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与体验过程,并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师幼之间的教学关系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2.自主学习的活动状态

幼儿天性喜欢游戏,玩是幼儿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自主活动。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幼儿能在其中自主地进行活动与学习。

3.生活体验的认知手段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方法,给予幼儿不同的认知进程。受到幼儿家庭和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与周围同伴之间的交往和认知行为,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

三开展游戏教育的手段

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转变幼儿教育的理念,推行幼儿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使得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了。它融合了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把游戏与教育有机结合,创设游戏的良好氛围,探索幼儿教育的游戏模式与方法。其次,信息化技术要逐步引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上的优势,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活动情景,有利于优化幼儿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但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合理与适度。它并不是幼儿教育的唯一手段,应与其他的教育手段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再次,幼儿园游戏活动场地的规划与建设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它肩负着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职责。

然而,当前的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普遍存在区域狭窄、功能单一、私密性不足与防护设施简陋的弊端。游戏场地不能充分提供幼儿教育的吸引、刺激与激励的作用。最后,传统的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所以才会经久不衰。传统玩具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简单,充满童趣。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发掘传统游戏与玩具各自的优点,彼此有机结合,促进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健康与聪明的成长。然而,任何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幼儿教师要引导儿童辨识游戏的积极与消极因素,使得儿童能自觉抵制一些游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四结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与教育的角色肩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与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识字辩方向的游戏


“乘客们,江燕花园到了,请下车的乘客从后门下车。”

“车拐弯,请坐好扶稳。下一站是保利红棉花园……”

放学刚到家,我家的小“司机”又忙开了,开着他心爱的“小巴士”在家客厅的马路上飞快地奔驰着,一个又一个的站名在他的小嘴里不停地报出来。在玩具巴士经过的地方,有他和我们自制的交通灯、站牌、斑马线等。这是孩子近来乐此不疲玩的开巴士游戏。

记得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就对马路上五颜六色、来来往往的公共汽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记住了经过家门口的几乎全部公交线路,如数家珍地向大人讲出来,不用我们费多大功夫,他就认识了全部阿拉伯数字。

后来发现孩子十分留意不同线路巴士的不同走向以及报站器报出不同的站名,回到家里还模仿各条线路开起自己的小巴士来,一边开一边模仿报站器似模似样地报起站来。我们灵机一动,买来了广州地图,孩子第一次见到地图显得很感兴趣,我们便指导他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以及一些常去地点的方位,然后告诉他如果坐巴士到那些地方会经过什么路、什么桥等等。还让他在地图上按某条真实线路开起小巴士来,告诉他该怎么左拐右拐,往南往北等,使他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方位概念,平时坐巴士时还一一让他自己指出来。孩子果然对此饶有兴致,并很快掌握了我们教给他的知识。

后来我们又找来一本《广州公交指南》的书,让他开车时对照线路认站名,既复习了平时在幼儿园学到的字,又认识了不少新字。现在这本书简直成了孩子“开车”时的“宝鉴”,每天总要翻上几遍,遇到新字就问人,并很快记了下来,认字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了。

游戏复演论


Youxi fuyanlun

游戏复演论(recapitulation theory of play)美国心理学家霍尔(C.S.Hall)提出的理论。霍尔认为游戏实际是对祖先生活的回忆,只有人类历史才是解开游戏之谜的钥匙,游戏是早期种族活动的遗迹。

霍尔指出,胎儿在胎内的过程是复演从原生物到人类的进化过程,而出生以后的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人类进化的过程包括5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动物阶段、原始阶段、游牧阶段、农业家族制阶段和部落阶段。在几重的游戏活动中可以找到每一个阶段的特征。例如:爬树、荡秋千复演了处于动物阶段的人类祖先的行为,捉迷藏复演了处于原始阶段的人类祖先的行为,养宠物复演了处于游牧阶段的人类行为,用铲子铲东西或挖沙的游戏复演了处于农业家族制阶段的人类行为,而打仗游戏或分组进行的规则游戏则复演了处于部落阶段的人类行为等等。

霍尔又进一步指出:“在游戏中,每一个词和每一个动作都是由遗传得到的本能,所以我们复演我们祖先的活动,回溯我们不知道有多远的过去,用概括的、简略的方式,重复他们的生活活动,所以我们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重演他们的生活。”可见,游戏是动作遗传最直接的体现。游戏的这种复演的性质,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具有一种宣泄的作用。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本能的东西通过游戏得以释放,从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文明的人。他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逐渐摆脱原始的恶的过程,只有摆脱了原始的恶,人类才能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而游戏可以为这种高级文明的发展提供基础,帮助人类摆脱原始的恶。也就是说,在游戏中,通过复演由原始本能驱动的活动来逐渐摆脱这种原始的恶的本能,这样就可以减弱由原始冲动所引起的本能行为的倾向,为更高级、更复杂的人的文明行为方式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霍尔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追随者,受达尔文的跨物种关系研究的影响,从游戏的角度对物种内部的进化过程做了大胆的解释,从而为丰富当时的游戏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他的复演论受到的批评最多的是它的理论依据,即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拉马克认为,上一代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技能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人。由于拉马克的这一观点没有得到科学证据的支持,所以霍尔的游戏复演论也自然被认为是一种缺乏科学根据的学说。

实施游戏教育促进发展


一、游戏的教育作用

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在游戏中走着、跑着、跳着,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这样就使他们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大脑机能得到锻炼,从而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

2.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和想象,初步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回忆以前获得的知识,运用玩具和材料重拾对一些事物的印象。例如,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直接观察或印象,共同商量如何搭动物园,以及讨论动物园的动物吃什么,等等。这样,他们就从中获得了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还会动脑、动手、运用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例如,利用海绵边角料切成各种几何形体,把两个空的针盒用色纸糊好,制成长方形“纸盒积木”,用凹形积木当电话,等等,以解决他们游戏中所需要的玩具问题。这不仅可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同时可初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幼儿需要用语言进行交往,他们要同小朋友,有时还要同玩具讲话,这就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3.游戏能使幼儿受到品德教育。在游戏中,幼儿团结友爱地在一起玩,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反映成人的一些活动,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仿成人的语言、行为和劳动态度,学习成人良好的品德行为。这样就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通过“公共汽车”游戏,就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如:乘客应当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上车;售票员应当关心乘客,乘车旅客应当互相帮助,让座给老年人及抱娃娃的妈妈,等等。这样,无形中就使幼儿受到了新思想、新风尚和尊老爱幼高尚品德的熏陶。

二、指导幼儿游戏

1.通过游戏发展幼儿体育由于幼儿的机体对运动的需求,可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游戏可使幼儿生活丰富、性格活泼、情绪乐观、精神焕发、身体各部分充分活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加快新陈代谢,锻炼肌肉骨骼,发展基本动作。游戏是幼儿生理、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游戏成了发展幼儿体育的有力手段。如训练孩子向上跳,让孩子做“海狮顶球”的游戏,孩子头戴海狮头饰,向上跳去顶大彩球。如“小熊滚球”的游戏,孩子戴着“小熊”头饰,推着大彩球。走过用彩色空心积木搭的桥。如练习平衡时,用两只小水桶装一点水,让孩子挑水,孩子挑得起劲,达到了练习平衡力的目的。

2.通过游戏发展幼儿智育游戏能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生活,同时在游戏中反映自己的认识,幼儿在认识和反映过程中发展了智力。如利用游戏形式指导幼儿的分类活动。在晨间活动时创造“商场”环境,让幼儿边玩边按用途把许多物品分开来。在游戏中知道积木、汽车、橡皮泥是玩的;小碗、小勺、盘子是娃娃吃饭用的;糖里、饼干、水果、蔬菜是吃的。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巩固了已有知识,培养了分类能力。同时,提供珠子、几何图形等,创造“串珠子”和“做门帘”的环境,引导幼儿为商场里各个门装饰门帘,启发幼儿根据珠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的不同,有顺序地串起来,就会很好看。“门帘”也可用不同颜色、大小的几何图形来装饰。由于此活动带有游戏性,又是幼儿一边动手、一边动脑的操作活动。所以幼儿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愉快地进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分类活动的认识,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品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培养幼儿品质必须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

(1)在游戏中学习遵守任何规则实践证明,采用常规教育游戏化的做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通过“猫妈妈和小猫”游戏,教小班幼儿学会轻轻进入房间午睡;以“娃娃找朋友”游戏,学习独立睡觉,躺下就能安静闭眼了;以“玩具找家”游戏,学习正确收拾玩具,并放在固定的地方;再如“小客人”游戏,学习懂礼貌,运用礼貌语言。

(2)在游戏中学习劳动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对成人劳动的兴趣和尊敬成人,可以培养劳动所必需的品德,并使幼儿获得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小班幼儿最喜欢“娃娃家”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加入许多劳动动作,给娃娃穿衣、做饭菜、洗碗、打扫卫生等,游戏对幼儿来说既是娱乐活动,又是一种劳动活动,在游戏中劳动,在劳动中游戏。

(3)通过游戏发展美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通过开展“玩笔”游戏让幼儿在纸上、黑板上自由涂画着玩,在这一过程中认识笔,培养幼儿用笔画画的兴趣;还组织了音乐游戏,让幼儿随着音乐自由地跳跳舞毫无拘束,自由自在,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游戏中观察自然景色,陶冶幼儿情操,在游戏中进行制作活动,培养审美能力。

三、小结

实践证明,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实践和练习,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练习,从而较快地掌握技能,说明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利手段。

论创造性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导读:教师首先应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创造性游戏活动,尽量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各种需要。例如,当教师发现幼儿要玩“医生“的游戏缺少一些材料,便尽快提供听诊器、药瓶等物品,以支撑幼儿游戏的延伸;吃点心的时间到了,可幼儿的玩兴正浓,教师可灵活地推迟一下吃点心时间,使幼儿的游戏活动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尽情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心满意足地离开游戏区。

在幼儿园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有着微妙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学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内涵。现在一般认为“教育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并不能绝对化,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套用,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如在开展幼儿创造性游戏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套用这一理论而不加以变通,来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会犯“胶柱鼓瑟”的毛病,容易造成“游戏教学化”,导致在创造性游戏过程中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幼儿的独立性,在对待游戏发展上过于求全,急于引导,而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等等。要使这种游戏教学化倾向得到根本的扭转和改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创造性游戏中,幼儿是主体,游戏材料是客体,而教师是“媒体”。幼儿游戏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玩具材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是内因,是游戏活动发展的根本,其中,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幼儿游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天性,把幼儿与游戏之间巧妙地连接起来,因势利导,方能收水到渠成之效。

在创造性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的媒体作用主要体现在“积累、支持、引导”三方面。

一、积累。

德国的内蒂·克里斯藤森指出“游戏是儿童运用知识经验与语言,借助客观事物的身体运动,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其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儿童积累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内容就越会变得复杂,情节更曲折。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去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幼儿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机会,从而为创造游戏奠定了基础。例如,为了让幼儿能玩好“邮电局”的游戏,教师可组织幼儿去参观邮电局,让幼儿观察邮电局的布局,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看教师怎样买信封、邮票,怎样寄信等,使幼儿了解营业员、邮递员、分拣员、经理等角色之间的分配及其关系。让幼儿在此基础上模仿社会角色、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游戏。

二、支持。

教师首先应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创造性游戏活动,尽量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各种需要。例如,当教师发现幼儿要玩“医生“的游戏缺少一些材料,便尽快提供听诊器、药瓶等物品,以支撑幼儿游戏的延伸;吃点心的时间到了,可幼儿的玩兴正浓,教师可灵活地推迟一下吃点心时间,使幼儿的游戏活动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尽情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心满意足地离开游戏区。

其次,还要求教师随着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发展、升华,而不断地给予支持、帮助,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游戏的进程,清楚地意识到幼儿什么时候可能会需要教师什么样的指导、帮助,及时给幼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刺激游戏的进一步展开。例如,当教师发现一个胆怯的幼儿正在独自一人玩积木,她一会儿把积木叠起来,一会儿又把它们推倒;今天这个幼儿又穿了双新鞋,她为此感到骄傲,于是,教师走上前去,指着地上的小积木,说:“你有这么多双鞋子呀,卖掉了几双?”“还没有。”“那你为什么不用那些大一点的积木来做个鞋架子呢?这样顾客就能看到你要卖的鞋子了。你要我帮你找一些顾客来吗?”在幼儿的允诺下,教师又到其他主题游戏区,建议那些幼儿到这个“鞋店”里参观,买双“鞋子”。

此外,教师还必须善于倾听幼儿的思想、观念,理解幼儿游戏的初衷,这样才不会曲解幼儿的游戏内容与情节,真正做到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恰如其分的帮助,使创造性游戏顺利地发展下去。

三、引导

美国著名幼教专家奥克·西笃明认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是与生俱来的,自发而易转为自流。”在开展幼儿创造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这种“自发”和“自流”的关系,既要鼓励孩子们游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要注意在游戏主题和情节上加以引导,不能使游戏活动成为脱缰之马、溃堤之水,而要把幼儿自主自发的感受、体验与希望幼儿掌握的社会经验通过有目的、有内容的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分享与整理经验和感受,引导幼儿在表象水平上,认识事物之间比较隐蔽的关系与联系。这种经验的系统化的过程有利于幼儿的经验体系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有利于幼儿掌握智力活动的方法,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这种引导不能生搬硬套、僵化机械地强加在幼儿身上,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不着痕迹,不喧宾夺主。比如,在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扮演角色,参与游戏,给幼儿作出角色的行为规范,帮助幼儿形成游戏的基本技能,促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参与游戏活动,都要注意参与的时间、地点、情景和方法,只有适时、适宜、适当的参与,并及时退出,才不会干扰、破坏创造性游戏的延续、发展。如当教师发现几个幼儿都在娃娃家里抱着娃娃,而没有玩起创造性游戏时,便过去对她们说:“我是儿科医生,来检查你们孩子的身体的。”教师对“儿科医生”这个角色的扮演,将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接着教师又把一根铅笔当着“温度计”,给每个娃娃测量体温。这样,不仅使幼儿学会了扮演“孩子父母”特别是“儿科医生”角色的技艺,还引导了游戏的发展。

教师对创造性游戏的引导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主题的发掘与升华上。例如,在玩“理发店”游戏时,幼儿一般能模仿理发师的基本活动(如礼貌待客、正确使用理发工具,认真理发等),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理发师的有关活动(如细心、耐心、卫生地理发等),引导幼儿理解和学习人际之间(理发师之间、理发师和顾客之间)交往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引导幼儿在玩“理发店”的基础上将这些社会角色良好的交往过程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在生活中体现出来,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幼儿是创造性游戏过程的主人,处于主体地位,具有高度的目的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处于幼儿这一主体和玩具材料这一客体之间的媒体地位,起着连接两者的桥梁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积累、支持、引导”等手段,象催化剂一样引起连锁的“化学反应”,把幼儿从精心组织的游戏中体验到的人际关系、社会经验、自然法则等逐步消化吸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去,成为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链,在顺应幼儿天性和发展需求的创造性游戏中不断提高其素质,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游戏的发展和指导


导读:发展的空间,教学即是游戏的创生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游戏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分不开。这样教师不再是文本内容的传递者,而是与幼儿同时成为重要的游戏开发者,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主。

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不断的理解、学习、贯彻《纲要》的精神中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也在不断吸收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却往往是游戏的设计者。从主题、材料到规则,教师都精心策划、准备,幼儿只是服从者,整学期都玩着一成不变的几个游戏,教师经常面对着孩子玩到最后无兴趣,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那么,如何转变观念,将《纲要》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又怎样将教师的行为落实到孩子的发展上?本学期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就“医院”这一游戏做一个案例分析。

一、“中医院”游戏的萌发

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已成为当今幼儿园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我们也正尝试向这个方面努力。在平时的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个游戏往往可以生发出一个主题活动,反之,从一个主题活动中又可生成一个游戏,我班的“医院”游戏就是在“有用的植物”的主题活动中生成的。当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药用价值后认识了一些中草药,随之,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中药店,然后,幼儿提出了开中药店的游戏想法,但经过讨论发现:单纯的买卖中药没有意思,于是大家再三商量,最后制定了开中医院的游戏方案。就这样,我班开设了“中医院”的游戏。

二、“中医院”游戏的发展

虽然我们开设的是“中医院”游戏,但如今,此游戏已发展到了健康服务站,下面简单介绍我班此游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第一阶段:明光中医院

游戏现状:当孩子提出游戏的需求时,教师给孩子提供了一块区域,他们讨论出医院有三个部门:挂号室、诊室、和药房,并分别准备了游戏所需材料,有的做药袋,有的设计医院的标记、有的找材料,有的做材料(电脑、药、火炉、称等),还进行了开业典礼,游戏开始后的一个星期,幼儿还能坚守在医院里,偶尔有病人来时要请他们坐下,简单的问话便给他们打针或开药,没有病人就互相之间摆弄游戏材料,或聊天或打闹,当老师提示他们可以上门服务时,他们就来回不停地在各游戏区域内跑,有的人不愿意去看病,有的人就趁机哄闹起来,当老师发现并进行制止后,玩医院游戏的人逐渐变少了,由五个人变成了三个人,三个变成两个,两个人变成一个,往往只有医生没有病人,到最后连医生也没有了。

教师的反思与指导:“中医院”的游戏是幼儿自己提出,一致认可的,对它的喜爱程度和关注一定不会低,但从观察来看却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医院里冷冷清清,医生护士无所事事,即使有病人来看病,也就是简单的打打针,吃吃药,游戏和的真医院有什么不同呢?怎样体现“中医院”的特色,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一点也看不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经过反思得知:幼儿的角色游戏是他们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反映,此游戏虽然是他们感兴趣的,但幼儿缺乏看中医这样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所以不会使用游戏材料,在游戏中不知该做什么,当他们不能满足模仿成人工作的愿望时,自然吸引不了病人,使得医生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喊叫哄闹,于是我决定将游戏取消,但从孩子们的眼神和惊叹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不舍,因为这个游戏从提议到准备幼儿也花了很多心思。那怎样让游戏延续并很好地发展下去呢?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讨论,正和幼儿在谈论时,一幼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我的牙要掉了。”这一叫声让很多孩子有了主意:“老师,我们把中医院改成牙科医院吧。”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拔过牙的;我补过牙的,医生要用镊子的,还有一个机器,没有机器怎么办?我们不要机器,用别的方法代替。孩子们积极地争论着,游戏的欲望可想而知。于是,牙科医院的游戏确立了。这一阶段的游戏虽然不成功,但孩子们主动性还是发挥的比较充分,也正是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才提醒我们在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时应考虑到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

第二阶段:牙科医院

游戏现状:确立新游戏后,幼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环境和材料,他们经过讨论和分工,有的设计牙科医院的标记,有的寻找一些替代物,找不到的动手自己做,有棉花棒、吸管、漱口杯子、消炎药、盘子、镊子还有戴在头上的探照灯。原来冷清的医院一下子变得火暴起来,孩子们常常为当医生而产生争执,看牙的人也络绎不绝。虽然游戏材料并不丰富,但幼儿模仿的还真象有那么一回事,穿上医生的工作服,戴着自制的探照灯,让病人做下来询问他的牙怎么了,然后用棉花棒给吸管做消毒的样子,再让病人张大嘴,假装看一看,碰一碰晃动的牙,接着就学医生的模样说,你的牙没关系,你在换牙,可以拔,也可以不拔,它会自己掉的,但是要是发现新牙已经长出来旧牙没掉就一定要来医院拔,好就这样,注意观察自己的牙就行了。病人也装出难过样,无可奈何地走了。

教师的反思与指导:幼儿正处于换牙期,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会有丰富的经验和真实的感受,从幼儿游戏的状态来看幼儿是投入的,积极的,快乐的。他们用游戏的形式再现了自己的生活片段,扮演了一次小大人,但游戏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表现、运用、和整理自己已有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新的经验来扩展游戏情节和内容。于是,我又带领大家讨论:“牙科医院除了补牙、拔牙,还有哪些服务项目呢?这些项目怎样让大家知道呢?”经过讨论和调查、参观活动,幼儿对牙科医院有了新的认识,增加了装牙、洗牙,矫正牙齿的服务项目并且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张贴在了挂号处,同时还制作了一些护牙健齿的宣传画张贴在墙面上,从而增添了游戏环境的丰富性。这一游戏反映了游戏发展的自然性,体现了幼儿参与的自主性,同时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幼儿想玩好这个游戏就会主动地探索有关牙的秘密,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爱牙护牙的意识,在游戏中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分享。

第三阶段:健康服务站

游戏现状:玩了牙科医院游戏,幼儿有点厌倦,有时不停地摆弄材料,使材料损坏,要么缺少病人,到处拉人,影响其它游戏,要么就去观望其他游戏,游戏的规则意识和坚持性减弱了,我想只有更新游戏内容才能吸引幼儿,于是我又组织幼儿讨论,扩大医院的服务范围:除了牙病,如果有其他病怎么办?如果没有病可不可以去医院呢?去医院做什么呢?让这些问题去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兴趣。在上一个游戏经验的基础上,幼儿用图形的方式表现了服务的项目,保留了牙科,增添了眼科、药房、专家咨询、健身房等。还为游戏设计了流程图,告诉前来看病咨询的顾客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医院的每个墙面都张贴了怎样让自己健康的宣传画,有营养食谱、健身运动、健康卫生行为,让幼儿从环境中学到了健康的相关知识。等到再次游戏时,兴趣又被调动了起来,觉得有事可做了,而且规则意识更明确,不同的服务项目交替着进行着,有的给顾客查视力、配眼镜;有的给顾客量血压、验血;有的陪顾客做健身;有的给顾客讲解健康知识。

教师的反思与指导: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简单的说教并不能引起幼儿的关注,而游戏则是他们最喜欢也是做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因为游戏的需要,他们会发现哪些事情是有益身体健康的并且会尝试去做一做,哪些食物是有益健康的不能随便浪费,哪些卫生习惯要养成是对身体健康有用的就要努力改正不良的卫生习惯,虽然那只是游戏,但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教育。规则对游戏的开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是多途径的,在这一阶段的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用图示的方式,提示每个顾客怎样接受服务,使得整个游戏显得井然有序,这样规则是幼儿能看得懂,能被接受的。

三、反思与评析:

游戏的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感受“我的游戏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主

从上面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活动为游戏的发展提供发展的空间,教学即是游戏的创生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游戏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分不开。这样教师不再是文本内容的传递者,而是与幼儿同时成为重要的游戏开发者,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主。

首先,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教师更多地把空间留给孩子。要深切地体验一个场所,就得与这个场所亲密结合,所以,游戏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上面的“中医院”发展过程中,幼儿完全是自由的,游戏的环境创设完全是开放的。从游戏所用标志设计、材料找寻、道具制作更多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幼儿的游戏环境创设过程中,不是领导者,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并未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完全尊重幼儿的需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环境与其间活动的人群构成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儿童游戏活动环境。

其次,游戏活动内容根据儿童生活经验及时调整是非常必要的。真正属于幼儿的游戏不仅要关注游戏的物质准备,更应该强调幼儿的社会经验,即游戏应该不仅反映幼儿的经验,也要形成经验。因此,游戏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经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真正起到增加和形成幼儿经验的作用。所以,游戏内容如不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应及时作出调整。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不仅要观察游戏情节的展开,也要关注幼儿的技能。幼儿之所以对游戏失去兴趣,可能是因为没有更多的能够刺激他们去探究的材料,也有可能是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能。在以上案例中,“中医院”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孩子有一定的经验,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幼儿缺乏看中医这样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所以不会使用游戏材料,在游戏中无所适从,此时,教师必须对游戏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才能让游戏延续并发展下去。

第三,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结合运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要放弃权威,退到游戏的后台,做孩子们自主游戏的旁观者、被领导者和参谋者。当然也不能放纵游戏,让孩子们想干吗就干吗。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的发展,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教师也必须掌握好指导的尺度,所以教师在游戏中的隐性角色是孩子们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将外部和内部、显性和隐性干预相结合。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应做幼儿游戏的旁观者和支持者。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就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教师应作为旁观者通过不断观察,深入、真实地了解游戏过程中各种现象,这就为教师给幼儿提供怎样的材料,准备怎样的知识经验提供线索,使教师能更好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和参与者。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因此,教师应作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和游戏的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

游戏与儿童的发展


摘要:游戏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它不仅具有娱乐的作用,而且能影响儿童在语言、认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激动人心的,能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发展游戏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爱玩、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国着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就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这充分说明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一.游戏的作用(一)游戏提高儿童的探索力和观察力儿童在捉迷藏的过程中学会了细致地思维,认真地观察和排除假象去寻找目的物。儿童智力的发展离不开肢体的活动能力,而游戏是身体和心灵共同参加的学习。人的大脑思维的灵活性是与肢体手脚的灵活性相联系的。一个行动迟钝、呆板的孩子不可能学习超群。

(二)游戏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身体运动的参与,使儿童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游戏活动发展了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儿童根据自己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游戏活动,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发展了运动能力,再根据已经提高的运动能力提高游戏内容的难度,进一步发展其运动能力。游戏还发展了儿童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可见,游戏的这种练习机能就是对自身运动发展需求的一种满足。

(三)游戏实现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1、游戏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的提高。感知觉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儿童来说,不能指望通过阅读图书、通过成人讲述就可以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处于直觉动作思维阶段的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以及动作来进行思考的。游戏就是一种通过操作物体来感知事物的过程。

2、游戏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游戏的儿童要不断的思考,思维一直处于解决问题的活跃状态。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实验、比较、操作、判断、思考,充满了变通性,有助于儿童灵活的解决问题。儿童在游戏中广泛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巩固、加深他们的知识,并且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锻炼着其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四)游戏培养了儿童良好个性1、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开展有趣味的游戏则有利于逐步的让儿童产生独立活动的意识,从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及克服依赖的情绪。

2、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及克服困难的品质。通过游戏儿童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问题,并努力地去弄清楚问题,这种个性是做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游戏的过程儿童既可学会利用线索与策略,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又可克服困难,锻炼意志,还可以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更进一步有利于儿童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总之,游戏可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调节和治疗儿童情绪失调,可以促进儿童想象力、创造性、耐心和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通过游戏,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在游戏中,促使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锻炼和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家长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儿童参加不同性质与主题的游戏项目,并且与儿童共同游戏,还孩子一个游戏的空间。

二.游戏的理论。

(一)早期的传统理论-霍尔的复演说--是古代人类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发泄体内过剩精力。

-彪勒的机能快乐说--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不是源于精力的过剩,而是源于放松的需要。

(二)当代的游戏理论o弗洛伊德的游戏补偿说-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

o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是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提高认识和技能的方法。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性决定了游戏方式。如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桑代克的学习行为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三)中国心理学家的观点o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o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对社会活动的初级模拟,游戏是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心理发展。

o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力。

o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的活动,摆脱了成人的强制性。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进行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为幼儿自主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游戏发展价值


Youxi fazhan jiazhi

游戏发展价值(developmental value of play) 学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游戏是处于这个时期幼儿固有的、快乐的活动。游戏除了能给幼儿欢乐之外,还能促进幼儿的生长,是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主体性发展的适宜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价值。

表现 游戏的发展价值最集中表现在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上。在游戏与儿童的发展关系上有3种说法。首先,不断成长的儿童的游戏行为可以看做是儿童发展的一扇窗户,揭示出在目前状态下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简而言之,游戏反映了儿童的发展。其次,游戏可能是儿童获得或巩固和加强某方面发展的条件或中介物,简而言之,游戏促进和增强了儿童的发展。最后,游戏被看做是发展变化的工具,游戏能够使儿童的生理结构功能或组织发生质的变化,简而言之,游戏引起了发展。以上3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有时,游戏能够引发发展,有时游戏能够促进和巩固发展,有时反映了儿童的发展,而有时游戏既引发又增强了儿童的发展。要准确地把握和认清儿童的发展价值必须以全面深入的研究做基础。

游戏与幼儿发展 游戏虽然是幼儿在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从事的活动,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它并不是发展的附属物。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JI.C.Bbirotckhh)曾指出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游戏孕育着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幼儿的发展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得到建构、生成。通过游戏,幼儿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克服、战胜各种来自身体技能、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困难,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历史上,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予以了肯定。早期的希腊思想家们把游戏看做是幼儿学习的工具。他们相信,游戏是重要的,通过游戏,幼儿能使―些机能得到锻炼,而这些机能是成年人所必备的。洛克(J.Locke)曾指出游戏不仅在保持健康、改善身体的适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使幼儿体验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能做些什么或不能做什么。福禄贝尔(F.W.A.Froebel)也指出游戏不仅是幼儿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幼儿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还是幼儿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

游戏与幼儿主体性发展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当代研究者们指出游戏的发展价值不仅在于它促进了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在于它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主动的掌握。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核心,是人类超越其他动物、成为万物之灵并不断获得发展的根本特征与原因。一个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获得均衡的发展,但是主体性却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是全面发展或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核心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及今后的社会更需要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因此,主体性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目标。

主体性是从活动中生成的,而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主体性的生成须从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的活动中获得。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其本质特点.:就是活动的主体性。游戏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特有的模式去成长、发展,鼓励幼儿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的地位,能够不受来自现实世界的限制与约束,自己选择游戏活动;能够自己组织安排并且体验各种冒险、奇遇,如果出现了反常状况,也可以对它进行测验、鉴定。其主体性体现在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的选择、决定,对环境的主动探索和经验的主动建构等各个方面。因此,游戏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论小班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与生活经验的关系


论小班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与生活经验的关系

摘要: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能够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经验建构提供一种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游戏生态”。可是,如何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提高能力呢?小班的孩子们游戏开展的基础是什么?本文通过案例阐述法,浅论生活经验与游戏开展的关系。

关键词:经验重要性 教师 家长 指导 丰富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外,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游戏。其中,自主性游戏十分重要,孩子们通过角色的扮演,与同伴或者老师或者陌生人进行交流,社会性由此得以发展。但是,从本班来看,只有少数的孩子会进行自主性游戏。通过观察,我发现,生活经验是孩子们进行自主性游戏的必要基础。

一、不同土,不同果

为了与班级创建的主题环境“猪猪侠”相适应,另个娃娃家取名为“菲菲家”和“波比家”。

(一)充满惊喜的波比家

这天,小铄选择了“波比家”的爸爸,雯雯则是“波比家”的妈妈。小铄靠在梳妆台上,双手背在身后,我以为他不高兴,就上前询问原因。出乎意料,他神神秘秘的说:“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很好奇,“为什么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呢?”我追问。“因为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退出波比家,静静地看着后续的发展。看见雯雯推着小波比出来,小铄脸上露出笑容,“生日快乐。”雯雯一愣,反应过来后笑着感谢。“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小铄递过去一条手工项链,雯雯开心地接过去,戴在了脖子里。

(二)争吵不断的菲菲家

“干什么啊。”菲菲家传来争吵的声音。“这是我的宝宝,我要带他去买东西。”“妈妈”芮芮说到。“奶奶”月月赶紧反驳,“不行,菲菲要在家里睡觉。”“爷爷”小昕无关的推着推车要去买东西。芮芮和月月争了一会,最终月月胜利,小菲菲在家里睡觉。芮芮左看看,右看看,来到梳妆台前,拿出东西准备化妆;月月看着化妆很有意思,也过来参与,于是新一轮的争吵又开始了。

从上述两个案列可以看出,这是两种不同经验水平孩子进行的游戏。波比家进行的非常精彩,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可以得出,小铄和雯雯的生活经验非常的丰富,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原来前不久小铄家里妈妈过生日,爸爸买了一条项链给妈妈了一个惊喜,于是他今天也想了“生日送惊喜”的游戏情节;雯雯配合的也非常的好,刚开始她没有反应,很快就也参与到游戏情节中;这是一个充满惊喜的波比家。而菲菲家,可以看出,这几个孩子没有“家”的概念,他们就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商量,独自进行游戏。为了菲菲的出行不出行,进行争吵,为了化妆问题又进行争吵,这是一个争吵不断的波比家。

由此得出,生活经验的不同,孩子们进行的游戏情境也不同,游戏的愉悦感也不同。

二、改善土,利生长

生活经验的不同,孩子们的后续发展也不同。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进行游戏、开展游戏,必不可免——老师就会精心安排,孩子就会被动的听从调动,被动的进行游戏,这样的结果是与自主相违背的。所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游戏能力,就要提高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提高孩子们的认知水平。

(一)教师的有效策略

1.创造游戏环境,激发游戏欲望。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孩子们进行游戏的基础,那么游戏环境就是媒介。尽可能的给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包括游戏用的场地及游戏用到的材料等等。当然,也要考虑到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注意其适宜性,既不能琳琅满目,给幼儿过多的刺激,使幼儿无所适从;同时又要适量的增加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以便更长时间的启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介绍规则方法,保证顺利进行。

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也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1],这也是班级常规的一部分,并不是强制孩子们进行游戏。比如两个娃娃家,看展前肯定要进行家族的介绍,让孩子们有初步的概念,哪一个是菲菲家,哪一个波比家。要介绍选择游戏的方法,我们采用的是夹夹牌的方法。孩子们还需要掌握游戏的时间,过度的游戏也会适得其反。

3.把握指导时机,进行良好启发。

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一定要本着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二)家长的有效策略

1.了解孩子经验,重视生活经验。

孩子们的游戏,一定程度上反馈的家里的生活情况。就如波比家和菲菲家,孩子们扮演的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第一任老师如何,孩子们就和如何。打个比方,如果家里的爷爷是负责买菜的,那么扮演爷爷孩子就会去买菜,因为这是他直接从家里获得经验;如果家里的爸爸一直在打游戏,那么孩子就会扮演一个一直打游戏的爸爸,不工作也不照顾宝宝。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老师和家长也应该进行沟通交流,请家长重视孩子们的经验反馈。

2.耐心引导观察,细心讲解工作。

近来,我们根据孩子们的游戏反应,“娃娃生病了。”“娃娃感冒发烧了。”新增了一个“宝贝护理站”,这个游戏设计到了医生和护士,那么医生的工作是什么?护士的工作有是什么呢?在经过简单的游戏开展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经验水平停留在“医生就是打针的”上面,那么家长又该怎么做呢?可以带着孩子就近参观社区医院,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看病的过程,了解医生和护士的主要工作。通过家园配合,相信孩子们一定能提高游戏的水平。

经验就如泥土,有了泥土,小草才会长高,花儿才会结果。有的土贫瘠,小草虽能发芽但长不高,花儿虽能开花却不茂盛;有的土肥沃,小草又浓又密,花儿鲜艳美丽。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生活经验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重视生活经验与游戏水平的关系,尽量做到每一个孩子,都能开花结果。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论国内游戏教育的发展方向》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发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