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建议任何语言都要从幼儿开始
在幼儿英语学习中(包括其他任何外语),家长碰到的常见问题有哪些?以下这些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答案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为什么要进行幼儿英语启蒙教育
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外语,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语言习得与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在10岁以内(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是5岁以内)。不管如何,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是很有必要的。
二、英语启蒙的最佳年龄
少儿教育知名专家、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梁雅珠认为,3~12岁是一个人学习英语的良好时期,利用好这段时间学习双语是很重要的。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在12岁之前,语音中枢与母语同在右脑;再大一些之后,语音中枢就转到左脑,和右脑的母语分开了。根据语言学相关理论,孩子学习外语的最好阶段,应该是在12岁以前。
三、英语启蒙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学英语就是背单词。
孩子背了很多单词并不意味着就能把英语学好,因为死背单词,不会运用,不会用英语思维和表达,背再多单词也没用。
误区二:学英语要从音标开始。
我国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法是音标教学,很多老师或家长在教孩子学英语时往往先教音标,其实这是学习英语的另一大误区。实践证明,音标教学只能教会学生一个词作为词典里的词目怎样发音,不能教会学生见到一个不认识的英文词如何去念。在英美等英语国家,学校里不教音标,而是从小要学拼读规律(phonics)。一个英国小学生可以认上万个单词,靠的就是掌握了拼读规律。
误区三:要学好英语必须大量做题。
调查表明,我国学生在英语学科上花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收效却是最小的。究其原因,老师、学生天天搞题海战术,在题上花了大量时间,结果学到头来,考试似乎还能应付,但英语并没有真正学好。见面时用英语打个招呼还可以,却不能自然地表达思想。更为严重的是,题里面有很多错误的选项,这些错误的选项会对孩子的语言输出造成严重干扰,难怪说出来、写出来的英语总是带有中国式英语的味道。
误区四:听写时老师或家长说中文词让孩子写英文词,或者说英文词让孩子写中文词。
很多老师和家长在听写时说中文让孩子写英文词,或者说英文让孩子写中文词,这其实也是一大误区。因为这种训练方式实际上是让孩子借助母语来学英语,结果只能学到一些中国式英语。
四、英语启蒙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精神兴奋的情况下,注意力会更集中,聪明才智才会得到更大的发挥。教育学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和其他因素的感染而形成的。因此掌握适当的方法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五、英语启蒙有哪些办法
1.从常用口语开始学
孩子学习外语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也就是说最简单的常用的口语先学。通常孩子年幼,还不懂得语法,所以从简单的单词和口语开始孩子会比较容易学会,等孩子学会的单词多了,再学习句子和短语,循序渐进。
2.找到相应的语言环境
如果日常生活中,父母也用英语和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交流,营造学习的语言环境,孩子会更容易学会。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之大,因此如果父母都会英语,不防在家也用英语和孩子做简单的语言交流,在语言环境的影响下,孩子更容易学会。
3.多给孩子看英文电影
相比父母自己给孩子制造语言环境,电视和电影所带来的效果更有助于提高孩子正确的发音学习。尤其是孩子喜欢的英文动画片,在观看精神剧情的同时,孩子在无形之中学会了语言对白。
5.有趣的肢体语言学
把单调的英语学习结合到丰富的趣味肢体语言相结合,孩子会兴趣大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用智慧的方法帮助孩子,鼓励孩子,而不是强制学习。在兴趣和游戏中,孩子更容易学到知识。
亲子早教对孩子的重要性
亲子早教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根据我国特有的家庭状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早教”是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潜能以及培养婴幼儿个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
亲子早教对孩子来说有什么重要性
国内外研究表明,零岁至6岁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信息。儿童的先天潜能发挥得最好最 充分,从而容易获得某种能力。抓住“关键期”进行良好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长中,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种教育缺一不可,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家庭是最温馨的学校。但现在很多家长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早教是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营养学的交叉学科,专业性很强,所以家庭亲子教育应该与社会机构的教育结合起来,为孩子营造一个社会化的早教氛围。
又到了家长接孩子的时间,幼儿园门前很是热闹,你听:“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有没有吃饱?”“感到热时老师有没有帮你脱外套?”“老师今天教什么了,有没有叫你回答问题?”“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把今天教的儿歌背给妈妈听听!”……每天下午接孩子离园时,家长们关切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恨不得让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细节都描述一遍,我们称其为亲子交流。
实际上,这种亲子交流对幼儿的成长非常有利,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为老师的我很建议家长多多利用接孩子的时间多和孩子沟通,这样做既能了解幼儿在学校的情况,也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不知不觉的交流中,孩子的表达能力会提高很多。
但是,在来接孩子的家长当中,第一句话就询问孩子吃、穿等生活情况的占了一半,其次是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少数家长会关心一下孩子和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情况等。我还发现,这些家长当中,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居多,老人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上。很多家长往往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什么了,玩什么了”,这些需要关心,但不是最主要的,家长可以多从孩子的感受、关心他人、获取新知识等方面进行问话,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高兴吗?”“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格格来了吗,他的感冒好了吗?”“你教妈妈折小青蛙,好不好?”“你今天帮老师整理桌椅、收拾玩具了吗?”等。同时,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孩子会喜欢和家长交流一天的在园生活。
还有一点注意的是我们家长要把幼儿看成家庭的小主人,也要简单的介绍一天家里发生的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幼儿感受家庭的重要性,也让幼儿学会关心与亲人有关系的事情,培养起小主人的感觉,这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
- 01 -
有一种说法,孩子的成绩不好,首先想到的是老师教得不够好,而对于家长,往往归结为监督不力,有些家长还会不问青红皂白地去指责老师,而不是去仔细地发现问题所在。
依旧有人意识不到,在孩子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家长在某些方面,甚至扮演着比老师还重要的角色。
最近有一句话很流行的话说,“如果做父母也需要考试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会不及格”,确实如此。
做父母的要保护好孩子,不让孩子受到身体和心灵的伤害,这只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如果想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家长首先得赢在起跑线上,更优秀的父母,需要懂得什么是教育,需要随时拓展自己的思维,才能真正让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最大的养分。
最近一次在给女儿小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听到很多家长在为孩子的语言犯愁,有很多孩子理科成绩特别好,但就是学不好英语和语文。
很多家长会无奈地说,这孩子,天生就是学理科的料!——然而,英语和语文在高考中占如此大的比例,理科学得再好,也架不住两门主课都不好啊。
还有家长会质疑老师的能力。——但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很多学生语文英语成绩都很好,怎么能赖老师呢?
[从图库选择图片]
- 02 -
在家长会的分享中,我给他们讲述了我和我女儿之间的故事。
“英语有那么难学吗?” 车开到家门口停下,还握着方向盘的我有点生气,语调里带了些责备,忍不住出声问小雨。女儿红着眼睛,咬着嘴唇,小拳头握紧了裙子,显得很委屈:“爸爸……”
小雨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学英语,到现在至少有四五年了。上三年级后我还给她报了兴趣班,用着号称是海外名校的教材,每周两个小时的课程一直坚持,从没间断过。
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拥有跟外国人正常对话的能力,即便只是简单的交流也行。
可是刚才跟朋友吃饭,席间朋友问我孩子学了什么特长。我告诉他是英语后,他便笑着问小雨:"How are you?"
结果,小雨低着头,半天没有吭声。朋友有些尴尬,站起来给女儿添了果汁,还向我打圆场说,他的小孩也这样,花了不少钱给他请家教,结果老师一走,他在家从不主动学英语,也没有主动讲过英语。
眼泪从小雨的腮边滑了下来,我觉得愧疚,却也只能拍一拍她的小脑袋,轻声道歉。
说实话,我之前跟很多家长一样,首先想到的是去指责孩子,或者去指责老师,但事后想想,这样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我始终觉得,孩子毕竟花了大量时间去学英语,效果却如此不明显,肯定是有原因的。
[从图库选择图片]
- 03 -
作为家长,我有很多不足。
平时工作太忙,没什么时间管孩子。自己的英语水平早就退化了,更不敢去辅导孩子。再加上小雨的学校每天作业特别多,她完成得又慢,本来玩的时间就越来越少,而我又不希望给孩子太多压力,只能尽量维持现状。
我决定痛定思痛,利用业余时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开始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语言教育这一块,毕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孩子的英语成绩。
有一天,我看到法国语言教育学家李·坎裁的一句名言:“语言学习的大门,是耳朵。”
看到这句话的瞬间,一道电火花在我脑中炸裂。
对啊,我怎么就忘了呢?
全世界的孩子学语言,都是从听开始的。听说读写,听是排在一位的,只有听到,孩子才能说,才能读和写。
一句话,英语学习始于口语,止于口语。
但我们恰好忽略了最重要的“听”,直接就逼着孩子“说”。孩子试图努力地“说”,却仍旧无法无障碍地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甚至连基本的寒暄都难以进行,最终失去了交流的信息,越发地觉得英语难。
对待呱呱坠地的宝宝和咿呀学语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从小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早期教育打开宝宝学习之窗
美国的一项教育研究表明,0~3岁是儿童大脑神经元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3岁时宝宝的脑体积相当于成人脑体积的80%。宝宝学习的“机会之窗”,稍纵即逝,因此早期教育备受年轻妈妈们的重视。
日前,记者来到一家早教中心,亲自感受到了针对0~3岁孩子智力培养的特色。这里的教室以黄绿为主色调,在宝宝乐园里可以玩秋千、滑梯、波波球等,宝宝们可以在互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和胆量。该中心的董经理介绍说,早教中心的特色是通过适合各月龄孩子的教具,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专注力。
据了解,该中心的课程由北师大专家团结合中国0~3岁宝宝特点,借鉴美国PAT最新科研成果以及美国妙事多音乐等理论,根据宝宝不同发展阶段而设计。按月龄分为探索、启蒙、科学、音乐等课程。
早教老师向记者介绍,早教方法很多,比如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儿歌、童谣、游戏和音乐融入课程内容,宝宝在3岁之前就可以学习民族文化。
幼儿美语开启孩子多元智能
当3岁以后,家长可以增加孩子学习的难度,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通过语言和内心对外界产生基本认识。所以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时期学习英语将为日后奠定绝对良好的基础,每一个英文字母、每一个字符都是一幅画面。
记者在多家少儿外语培训机构看到,这里的教程和老师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大脑中建立起字母与发音的直觉音感,看到任何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就会立即直觉反应出应该如何发音;反之,听到任何发音,也会立即拼读出或拼写出单词。
在某幼儿美语课堂上,老师将所要学习的内容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贯串起来,老师就像一位导演,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有时让孩子们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让孩子们“演英语”,通过短剧、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动觉智能和语言智能;每次课上,老师都会采用分组竞赛和激励机制,培养孩子们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发展孩子的人际智能;老师还经常让孩子扮演“小老师”,让他们进行互评,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