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更喜欢上幼儿园,你得会“说”

01-11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让孩子更喜欢上幼儿园,你得会“说”》,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初入园时的哭闹和焦虑终于成了过去式,大部分孩子逐渐接受并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家长发现,孩子还是会时不时地耍耍小脾气,甚至找一两个借口,一会儿肚子疼,一会儿没睡醒,就是不想去幼儿园。这时候,家长稍稍缓解的焦虑情绪又被激起,孩子的入园焦虑不是已经过去了吗?怎么还不愿意去幼儿园啊? 当孩子表示不喜欢幼儿园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孩子刚入园时,在整个幼儿园阶段,都会有孩子向家长倾诉“不想去幼儿园”。这是很正常的,和小朋友闹别扭啦,感到被老师忽略啦,轮到讲故事但是没有准备好啦,身体不适啦……种种的原因都可能成为孩子不想去幼儿园的导火索。小小孩也有小小孩的心事。问题的关键是,你是不是一位会“说”的家长,只要你是,孩子就会越来越喜欢上幼儿园。

不要问:为什么不喜欢幼儿园啊?孩子的思维特征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即便能简单分析事件的原因,依然不能总结并通过语言来描述清楚,所以这样难以描述清楚的问题,不但不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的真实情况,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畏难心理,感觉不被理解。

不妨这样说:来,给妈妈讲一下你在某某活动中是怎么玩的?如果你愿意,一定能轻松引导孩子回忆起幼儿园的快乐瞬间。如果孩子对植物感兴趣,你就可以问:“我都不知道你们班还有植物角啊,跟妈妈讲讲,你们班里都有什么植物啊?”如果孩子喜欢阅读,我们可以和他聊聊幼儿园的阅读角。在充满趣味的聊天中,孩子会逐渐忘记不愉快,又变得喜欢幼儿园了。当然,这_切基于你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和老师关系紧张

孩子一回家就抱怨:“我还想在外面玩,老师非让我回到班级去。”“我都没玩够,老师就让我收好玩具,我不喜欢老师了。”老师是幼儿园活动的引导者和主持人,也是规则的主要监督人,在帮助孩子建立规矩的过程中,难免让孩子感到不自在,不喜欢。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喜欢老师呢?

不要问:老师批评你了吗?这样的提问方式无异于暗示孩子,幼儿园是一个时刻会受到质疑的所在,老师是不容易亲近的个体,这不利于帮助孩子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事实是,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就像大人离开习惯的舒适地带,进入全新的环境,重新开启适应模式。规则培养是集体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不同之处,孩子适应规则的时间长短也与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有关。

不妨这样说:猜—猜明天哪位老师来接你。家长不妨尝试设置各种场景,帮助孩子更加主动深入地了解老师,从而愿意和老师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又如,“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老师明天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你是希望老师在班级门口接你,还是在大厅接你?”甚至可以预设问题,“我们一起来猜猜明天老师会用左手拥抱你还是右手拥抱你?”不停地给孩子选择性或者猜谜一样的问题,孩子一定会对和老师的见面充满期待。选择性的问题有助于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不断给出选项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忘记焦虑事由,转而被新设定的场景吸引。

当你想了解师生关系

每位家长都希望老师能像自己一样360度无死角地关爱孩子,孩子也像依恋父母一样依赖老师。因为孩子跟老师的亲密程度直接关系到孩子对幼儿园的情感深度。所以很多家长每天都急切地向孩子询问他和老师的相处情况。想要帮助孩子亲近老师,那么:

不要问:哪个老师最喜欢你?哪个老师不喜欢你?班级老师分工不同,孩子自然会喜欢那位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的老师,所以这样的问题会暗示孩子:谁陪伴时间长谁就喜欢自己,其他老师是不喜欢自己的。这样的认知预设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反而会固化某位老师和他的关系,以后更难接受其他老师。

不妨这样说:妈妈相信你能跟某老师成为好朋友。还可以说:“你明天把做到的梦告诉某老师吧。”“我们要不要想好一个小秘密,老师一定特别想知道。”师生关系的亲疏远近,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想要帮助孩子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家长一定要将这个过程趣味化,并提前鼓励孩子去努力。

当你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m.yjs21.coM

幼儿园和小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更多的是感受世界和发现自己,而不是被灌输知识。如果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不要问: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幼儿园的课程安排既是孩子生活经验的整合,又是生活技能的重复和练习,既有新意,又不停反复,而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远远达不到清楚讲述幼儿园发生的一切。家长抛出这样的问题,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让他觉得难以回答。

不妨这样说:让妈妈来猜一猜,今天宝宝玩了捉迷藏的游戏吧?孩子一定会回答“哈哈,妈妈你猜错了。”或者“对啊,妈妈你怎么知道的?”如果他状态良好,兴许会多讲一些幼儿园的趣闻。对于孩子来说,讲述事实比解答疑问要容易得多。通过这样的交流,孩子会对以往的活动充满自豪,又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这样的沟通,你还要为从孩子口中套出实情绞尽脑汁吗?

当你想了解孩子的伙伴关系

幼儿园阶段的伙伴关系对孩子未来的交往模式有深远的影响。当孩子表示不爱跟小朋友玩时,我们往往会为孩子的人际交往不佳而焦虑不安,这很正常,但过分焦躁甚至没有界限地干预并不理性。

不要问:有小朋友抢你玩具了吗?这个问题的问法和“老师批评你了吗”具有相同的暗示功能。幼儿园把在不同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孩子之间难免会发生各种冲突。而且由于年龄特征,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情况下,孩子们往往通过肢体动作来解决问题,如果能理解孩子这种行为只是阶段性的表现,也许你就不会因此不安。

不妨这样说:今天又跟谁成为好朋友了?很多孩子都会受到成人诸如“我看到你跟××小朋友拉手了”这样的语言暗示,而刻意去做一些相应的动作以求得认同,所以,请毫不吝啬地给予孩子正面的效果预期,即便明明知道他要付出努力方可完成。

当孩子哭泣

哭是孩子表达情绪的重要渠道。对于孩子们来说,当他们受到挫折想要倾诉,或者想要获得成人的关注,都可能会通过哭闹来表达,那么:

不要问:为什么哭呀,是小朋友打你了吗?这个问题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容易把孩子和集体中的伙伴置于对立的境地,孩子会不自觉地以为其他小朋友有可能会侵犯到自己,有的孩子甚至会受此暗示,出于主动防御的想法,从而攻击别人。

不妨这样说:你愿意跟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吗?当孩子哭泣时,他可能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倾诉的对象和温暖的臂弯。作为倾听者,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帮助孩子排遣不良情绪。不良情绪消失以后,孩子自然会在情绪受控的状况下描述遇到的事情。即便孩子不能说出原委,家长也不能对哭泣原因妄加揣测,并将揣测的结果暗示孩子。

当孩子身体出现不适

在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之前,很容易出现集体感染的状况。这时候,家长往往会责怪幼儿园护理不当,责怪其他家长考虑不周全。当这种情况出现:

不要问:是不是老师没给你喝水?幼儿园的饮水量是根据地域特征、天气情况和孩子年龄段的身体需求来合理安排的,家长不能将孩子身体稍有不适就怪罪于饮水量,这样的对话方式不利于孩子和幼儿园建立亲密关系。

不妨这样说:你一定能照顾好自己,先从多喝水开始吧。这样的表达方式既给孩子一个有趣的期许,又给他一种责任的担当,孩子对于自我管理和成人认同有一种天然的向往和喜爱。父母如果能够给孩子一个积极的任务目标,并提前给他设定一个期望值,他们大多会在接下来的活动里积极配合。

当孩子回家后吃得更多

一部分孩子回家后还要跟随父母再吃晚餐,甚至比父母想象中吃得还多,于是父母开始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进食量不够。出现这种隋况:不要问:是不是在幼儿园没吃饱?首先要认清,已经吃饱和看到美食还有进食欲望是两码事。幼儿园的餐点安排和数量,都是按照孩子的身体发展特点和需求量来制定的,每2.5小时都会进食一次,但晚餐会早于一般家庭的晚餐时间,孩子在幼儿园晚餐离园之后,难免做一些大运动量的活动,到了家里的晚餐时间,部分孩子有进食需求也属正常。

不妨这样说:让我们来数数你一天吃了多少顿饭了。心灵手巧的妈妈甚至可以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带着孩子把一天吃的餐点回顾—遍,你想知道的答案,也许就藏在你跟孩子的游戏中。

总的来说,在帮助孩子爱上幼儿园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原则,在信任的基础上配合老师的工作,不妄加揣测,不无端怀疑,多和老师进行正面沟通,这样既能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又能帮助孩子亲近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怎样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怎样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1在心里上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

孩子到了进幼儿园的年龄,就要高兴地对孩子说:“你现在长大了,应上幼儿园了,在那里有许多小朋友和你一起玩,老师还会教你讲故事、唱歌、跳舞。。。。。。”让孩子在心里上认识幼儿园,让孩子知道幼儿园的一切东西都是为孩子们设计准备的,那里有许多他们时刻向往的大型玩具,也有沙地和花草,还有布娃娃的家。。。。。。使孩子初步感受到幼儿园是他们的乐园。

2让老师亲亲抱抱

孩子刚入园,家长与老师交谈时,最好让孩子也在场,并让孩子叫老师,让老师抱一抱、亲一亲,让孩子对老师有亲近感,觉得老师跟家长一样,减少孩子对老师的畏惧心理。

3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

送孩子进幼儿园,千万不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要在幼儿园里与孩子逗留片刻,不妨和他说几句话,整理一下衣服,使他有一个从家里到幼儿园中的适应时间,家长再说“再见”。

4回家后亲亲孩子

千万不要以为,入园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开始。其实,在幼儿园中“疯”了一天的孩子,回家后更加渴望父母的抚爱。不妨与孩子说笑,问一下在幼儿园的情况,教他怎样在幼儿园中与其他小朋友玩,有利于教育孩子。

5密切与教师联系

让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应该主动地把孩子平时的饮食、健康、生活习惯、爱好及家庭情况告知老师,特别是有特殊情况的孩子,这样老师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能妥善安排孩子的学习、娱乐活动及起居。这点对全日制的孩子尤为重要。家长应在孩子入园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孩子进幼儿园,是从家庭进入社会的最初尝试。因此,孩子在入园前家长要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穿衣服、鞋袜,学会大小便,学会整理东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更苦


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孩子教育中有一个东西是万万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特别是家有男孩,这个更不能少。因为一个怕苦的男人注定是没有担当的,你不要怪他没有责任心,实在是他没有铁肩,用什么去担?

不能吃苦,终究是会让身边人吃苦,自己也苦。而且这样的影响是一生的。

01、看看我们村的两个老头,就会有这样的感触。

当你看着他们从你面前走过,就会感觉岁月匆匆,人生不过几个十年啊!

我们村这两个老头,一个是年轻时就不能吃苦,一切靠妻子去张罗的。

50岁的人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在外边做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做几下就玩去了,说太苦了。然后骑着车去外边寻牌友,钓鱼,胡吹海侃,整日不回家,村里也没有多少人待见他,他就去外村玩。

而老妻呢?天天在葡萄园里劳作,酷暑时节全身包裹着衣物帽子,在烈日下除草施肥,挣几十块的工钱。因为一个家庭一年的开支,人情往来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光靠种几块地肯定是不够的。

老妻收工回家后还要张罗饭菜,风吹日晒下的脸常常像裂开的老树皮,那双手更是又大又黑。

我们都觉得她苦,但是她好像没有感觉,她也许觉得自己就是这命吧。

还有一家人就不然,老头是天天做事,家里家外忙活,一家人过得滋润自在,走在外边也是腰杆子挺拔,受人尊敬。

吃苦不可怕,劳动让人有尊严。

02、很多人长大后成了一副自己都不喜欢的模样,都是成长的时候从根处坏掉了。

而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的观念是关键。

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个家庭如果有好几个兄妹姐妹,假如上面有姐姐,最后一个是弟弟的话。这个弟弟大部分是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

因为从小有爹妈疼着,遇事有姐姐罩着。很多父母中年得子,愈发珍惜,视为掌上明珠。稍不留神,父母爱的天枰就朝着小的那个倾斜了。

我以前的一个同事,还常常被老父催着寄钱回去,给弟弟建房子娶媳妇呢。

很多的父母是不想让孩子吃一点苦的。自己省吃俭用惯着孩子,结果把自己的人生全部让孩子给绑住了。

有一个妈妈曾留言说,老公家里有一个弟弟就是被溺爱的,现在26岁了,从来不为别人着想,家里条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农村种地的,过年都舍不得买点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苹果手机跟风买,还出国去玩,还找我们借两万块钱去整鼻子,好多这样的事情,之前觉得是他不懂事,后来才发现都是他爸妈惯的,而且我婆婆还说他从小就这样,要的东西没得到都不行的。所以我自己带孩子,不需要她的帮忙,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变成那样。

每次看到这样的父母,我就感到心疼。是什么让他们甘愿成为一个寄体,养出寄生虫呢?

溺爱只会害了孩子。有妈妈会跟孩子说,你只要读好书就行,其他事你不要管。所以家务活不要孩子干,家里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过问。很多孩子长很大了都不知道盐是多少钱一包,油是多少钱一桶。

记得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位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03、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这样的回答,让很多父母陷入了深思之中。因为我们很多的家庭,父辈努力打拼,积攒可观的家产,期盼孩子不要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样劳累。结果,就养出了白眼狼,养出了啃老族。

我们还会常常听老人说,省着点,因为你生了儿子就要考虑给他买房,在农村就要考虑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

我们老家那边,如果是因为家里没有房子让儿子娶不到老婆,大家指责的竟然是老子无能,而不是说儿子没用。

我觉得这个逻辑很混蛋。为什么儿子娶老婆一定要老子管呢?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前段时候,一个多年没见的同学在微信群里借钱,说自己要做生意,结果本来热烈交谈的群,一下就鸦雀无声了。

这位同学是出了名的,因为他的好吃懒做。记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他每天的起床的洗脸水是奶奶打好,然后由奶奶穿衣服,爷爷喂饭,上学的书包永远是爷爷背着。

读中学后更是这样,每次一堆臭袜子脏衣服塞一袋子,放假的时候就拿回去给奶奶洗。

最主要的是还爱借钱,读书的时候就几乎把所有的同学借一个遍。

没想到现在30多岁了,还是老样子,听说刚刚跟妻子离婚,家里的孩子判给了妻子。也没有一个正经的工作,天天就是瞎混,不想努力,就想通过借钱来发财。

结果混成了一个这样的光景。

其实这样的结果父母是要负责的,为什么当年让他在爷爷奶奶这样的溺爱中成长。

他就如同掉在一个蜜罐子里,不知道外边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更不知流汗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他当年的享受换来如今的吃苦。

不要看他无所谓的样子,表面风光的很,也许在某一个深夜,他也会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日渐衰老的脸,狠狠地责骂自己,追忆童年的甜蜜,然后痛诉命运的不公吧。

04、从小被娇惯的孩子,何曾能想到,吃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苦难这所学校的教育,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智慧。

告诉孩子,生活有甜,但是也有苦,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一定要有一个让孩子吃苦的意识,能不帮忙就不要帮忙,孩子流点汗,吃点苦是好的。

平时让孩子多做家务活,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一起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自己的手脚。

为人父母就要让孩子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劳动是光荣的,能够为一个人赢得尊严,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一个人的价值。

这些话说起来像口号,但是多年后,一个快30的子女还跟你伸手要钱去吃饭的时候,就会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所以,吃苦教育,要越早越好。

举手之劳 让宝宝“翻”得更完美!


举手之劳让宝宝“翻”得更完美!(文/徐素珍编辑/陈玉丹部分图片提供/玩具反斗城)

栏目:健康宝宝

专家简介:徐素珍,原北京妇产医院妇产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中国首位获得拉玛泽国际组织认证的分娩导师,美国pat(爸妈作为宝宝启蒙老师的家庭辅导计划)爱婴导师。多家母婴媒体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宝贝一家亲》专家、新浪亲子中心特聘专家、爸妈在线母婴研究中心专家。著有《徐素珍育婴宝典》系列图书。

在北京市妇产医院从事医疗和护理教学工作二十多年里,一直坚持在医疗护理工作第一线,接触数以万计的孕产妇和新生儿。长期从事婴幼儿的喂养、护理、潜能开发研究和亲子教育,致力于将国际先进育儿理念与中国实情结合,入户家庭进行“一对一”育儿咨询和指导。

“我们家的宝宝正常吗?六个月了还不会翻身。”

“我家宝宝只会翻到侧卧怎么办?”

“我家宝宝就是懒得动怎么办?”……

宝宝运动能力的发育一般是有规律和标准的,比如“三翻六坐八爬”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这些成长标准可以方便爸妈用来衡量宝宝相应阶段的发育状况是否良好,但是同时,它也会让一些爸妈空生很多烦恼。

为什么宝宝不会翻身

翻身是宝宝生下来后的大动作之一,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本能。很多宝宝都是在三四个月开始翻身,所以,当宝宝超过半岁还没有翻身迹象的时候,爸妈们就会对此一头雾水。究竟是什么让宝宝懒懒的呢?有没有什么原因阻碍了你宝宝的运动?爸妈们确实应该注意一下。

除了宝宝个体差异、发育较晚的原因之外,还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

体重超标

以前的宝宝即使爸妈不教、不注意他们爬的问题,他们也照样爬得很好。但是现在无论有些爸妈怎么捣腾,宝宝就是不愿意动。这原因很简单,以前的宝宝要比现在的轻巧,翻身也少费力点。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宝宝反而不堪重负。

体弱缺钙

肌肉和骨骼是动力的源泉。翻身对于宝宝来说也需要力气,如果肌肉无力、骨骼缺钙,宝宝就会觉得运动困难了。细心的爸妈可以发现宝宝是不是营养不良,如果没有把握,也可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营养状况。平时也尽可能用玩具逗他多动一下,锻炼肌肉。这些都是为翻身积蓄力量的方法。

衣服束缚

宝宝如果穿多了,就像被捆绑起来一样,想动也动不了。尤其是在南方的冬季,很多爸妈怕冻着宝宝,连夜里睡觉都不脱衣服。其实,爸妈要尽量减少衣服对运动的阻力。买一些宽松、柔软、有伸缩性、吸汗透气的棉制品或羊毛绒制品等。宝宝在舒适、轻松的感觉中才有运动的欲望。衣服最好方便穿脱,不要有扣子、装饰物,这些累赘的东西可能会损伤宝宝皮肤,也不要买人造纤维衣服。

心理障碍

如果宝宝有关于尝试翻身的不愉快记忆,也许他就会没有翻身的积极性了。这些不愉快的记忆也许是手臂被压住了、或是哪里扭痛了、或爸妈在帮助他们练习翻身时动作粗鲁了……爸妈们要有耐心,宝宝不愿意的话,不用强行去让他们翻,最好用“引诱”法,用个小玩具在侧面逗宝宝去抓,翻身的动作自然就练出来了。

其实,爸妈们不用过于担心宝宝翻身晚,我们不能说晚翻身的宝宝就不正常了。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有的宝宝生下来一个月就能翻身,而有的却8个月才能翻身。只是,爸妈要做到,在发现宝宝有翻身迹象的时候仔细对待,并积极引导宝宝来学翻身。

举手之劳,让宝宝轻松学翻身

宝宝翻身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果看着可爱的小宝宝以各种姿势扭曲着身体想活动,可就是翻不过去时,您不妨释放一下他使不上劲的内力。或者你希望他早点学会这个大动作,也可以帮他一把。把您的焦虑和苦心变成助推力,在宝宝该翻身的时候助他成功。

方法很简单,只需要爸妈们的举手之劳:

用外力

就是轻轻地推或者拉,没有什么姿势和部位的讲究,转他的头、扶着他的背、腰、屁股推一下,或者拉着胳膊或腿转动都可以。让他反复翻,可以从俯卧翻成仰卧,也可从仰卧翻成俯卧。

有的妈妈把宝宝的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带动身体侧过去再翻身,都是很好的办法。

用玩具

逗引他,玩具有声音的话就更好了。妈妈拿着玩具不断变换方位逗宝宝去抓。在从仰卧翻成俯卧过程中,可以先逗得他从仰卧翻成侧卧,然后再拿远一点,宝宝伸手抓的时候,上面的肩部带动身体翻动,努力一下就变成俯卧了。完成动作后,就奖励玩具给他玩。

为宝宝创造良好的翻身环境

一、一定要让宝宝觉得这是个愉快的过程,最好在游戏中促成这个运动。妈妈用力不应大,不要勉强宝宝,避免在练习的过程中,因为勉强宝宝而留下心理阴影。

二、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躁。每天花的时间不用多,几分钟就可以了。

三、不要在宝宝刚吃完奶后或身体不舒服时练习。

四、要注意床的布置哦。您不在宝宝身边的时候,如果他偶尔翻过去,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要注意床一定要有床栏,防止他滚落;被褥、床单要平整,不要有塑料布之类会引起宝宝窒息的不透气的东西;床上不要有坚硬物品和能让他吞进肚里的东西。

爸妈们只用付出一点耐心,在帮助宝宝学会翻身后,他就能认识更加丰富的世界了,家里的各个角落都在他的视线之内,能够获得如此奇妙的体验,对于宝宝来说,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呢。

让宝宝“翻”得更完美

·床栏

宝宝的小床有了这道安全保护,就不用担心翻身时会掉下床啦!

·伊诗比蒂小牛床围

怎么样?有了它,宝宝一定会更想翻过身去一探究竟啦!

·费雪音乐咬胶

这可不是普通的咬胶哦,它还会发出响声呢!用这么可爱的玩具来逗引宝宝练习翻身,绝对不会错!

灰姑娘,会让孩子更软弱?


许多妈妈可能没有想到,给女孩子讲《灰姑娘》等童话故事,会影响她们将来的心理健康。

英国《卫报》报道:瑞典认知心理治疗会议发表报告指出,看《灰姑娘》过多,可能会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受《灰姑娘》等童话故事影响深的女孩,长大后即使被自己的爱人虐待也只会保持沉默,因为她们误以为忍耐、怜悯和爱可以改变自己的另一半。

英国德比大学的心理治疗师史密茨访问了67名感情受过伤害的女性,其中有61人是连续遭受感情创伤。她们相信忍耐、同情和爱可以改变伴侣;相反,没有受过伤害的女性都认为忍耐、同情和爱不是改变另一半的积极方式,与其继续受到伤害,还不如早日离开。

史密茨通过对照两组受访者研究发现:婚姻受伤害的女性对《灰姑娘》及其他童话故事中的顺从女性角色都极其认同,总相信会有白马王子或英雄相救。女孩子如果长期以这些角色为榜样,长大后必然会受到很大伤害。她们不明白,问题的核心是自己救自己。

史密茨表示:我们在孩童时期通过故事里的人物来认识自己及与别人的关系,如果长期保持这种弱者思想,长大之后就很难改变。她建议家长给子女讲故事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榜样,这样就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立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自救的道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让孩子更喜欢上幼儿园,你得会“说”》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