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孩子心中的是与非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张不同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同的性格中。
西昊泽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接触长了会发现,其实不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孤僻,所以总会出现过激行为。孩子集中如厕时,他会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头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这时就会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西昊泽打我。”追究原因,他会很无辜地说:“老师,我没有打人。”其实,老师明白,这也许是他对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只是有些粗鲁罢了,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不对的,老师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引导。让他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体验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说到游戏,又出现了昊泽的有一大危险之处,当一起玩玩具时,他会因为争抢某一玩具而张口咬人,作为老师,必须保证孩子的在园安全,当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我们必须及时教育。而面对老师的质问,昊泽没有感到害怕,他会和老师表白,慢悠悠的对老师说:“老师,他抢我的玩具了。”其实,老师明白,在他的心里,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他喜欢这个小朋友所以他会拍他一下,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抢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来维护我的利益。
在孩子与孩子的交集里,其实并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与非,面对各种性格的幼儿,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每名幼儿的心都不受到伤害,妥善解决孩子存在的偏激行为,保护他那幼小的心灵。
教育随笔:让孩子拿出自己的勇气
勇气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敲门砖,只有大胆的去敲门,才能走进幸运女神的庭院。当然,或许你敲开的是失败之门,但是你接着敲下去,幸运女神的门就向你敞开了。
勇气是成功的保证,如果面临抉择犹豫不决,那么你就会错过瞬息即逝的机会,只有拿出当机立断的魄力与勇气,机会才会牢牢的把握在你的手里。
希腊有句谚语:“勇气是上天的羽翼,怯懦却引人入地狱。”缺少勇气的孩子是可悲的,这将意味着他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只有勇于展开翅膀飞向蓝天的学生才能享受到飞翔的快乐,才能俯瞰到大地的壮观,才能到达知识殿堂的大门。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而且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纯洁的,他们之间没有歧视与嘲笑,因此在这个阶段让孩子们拿出勇气,做各种尝试,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只要有勇气一切都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做就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自己能行的信念,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他们就有勇气去做任何的事情。
记得曾带过的几个孩子,党昊明是我新接大班带的一个孩子,一个聪明、羞涩的男孩子,记得刚接触他时,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无论他说得多么的精彩,都会把他自己紧张得满脸是汗,更有甚者会泪流满面。针对他的情况,我与家长交换的意见,建议他们多带他走出去,提高他的交往面,同时鼓励他多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清楚地记得在我们第一次组织的诗歌朗诵活动中,他只是朗诵了一首古诗《枫桥夜泊》,但是他站在台前声音是颤抖的,最后是留着泪朗诵完了,当他终于走下台的时候,我带头和所有家长小朋友一起送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在泪眼中他看到了大家赞许的目光,也自信的扬起了头。从那次以后,无论做什么他都能够大胆的去做了,在我们的新年联欢活动时,妈妈陪他一起表演的节目,看着自己虽然仍十分害羞但已不再胆怯的儿子,妈妈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芒。
教育随笔: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孩子
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小朋友都听音乐自发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当音乐再次想起的时候都高兴的在各活动区玩,只见何东林小朋友在图书区转悠了一圈,把书架上的图书随便翻了一通又放下。接着又独自跑到建构区做恶作剧,他把小朋友垒好的城堡一把推倒。苟熙喆小朋友喊道:“你走开,你不是建构区的,你不是我们这个区的……”于是他又跑到了美工区,只见他东瞅瞅,西看看,不时地在这几个区域间乱窜。我问他:“东林,为什么不去自己喜欢的区角玩呢?”他说:“不愿意玩。”我又问他:“你为什么不愿意玩呢?”他却说:“老师小朋友们不愿意和我玩,我想一个人玩玩具。”在之前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了孩子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小王子,恃宠若娇,做事一意孤行,由着性子来。这时如果硬把她推到活动区,不但适得其反,似乎也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原则,我该怎么办呢?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使何东林以大家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活动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的保护幼儿的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来想办法帮助他,于是我问建构区的小朋友:“何东林房子搭建的很高很坚固,他想给小朋友搭建一个更高更漂亮的城堡,并保证不捣乱了,你们谁愿意和他一块玩呀?”“来我们这儿玩吧”“来我们这儿玩吧”......别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邀请他。这个时候我称热打铁地问东林:“小朋友都想请你当小老师呢,你去帮帮他们,搭建一个既漂亮又坚固的高楼,老师要给这栋高楼拍照留念,好吗?”最后他非常乐意的加入到“建构区”去玩了。
我觉得老师要心中有孩子,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剖析幼儿的心理,从正面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心中眼中都有孩子,多为孩子着想,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今天我故意没组织孩子看电视,而是神情凝重地走进教室,孩子们看到了就问:“丁老师你怎么了,你怎么不高兴了?”我顾做伤心地说:“丁老师刚才看见我们学校中的几棵冬青树的枝干开始变黄枯萎了,它受伤了可能会活不下去了。”“老师,是真的吗?冬青树真的会死吗?为什么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好奇地问。“因为它的叶子被小朋友摘掉了,叶子对冬青树而言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呼吸器官一样,把叶子摘了冬青树就不能呼吸了。”小朋友们一听,都说:“老师,我没摘,我也没摘。”“那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保护好它们吧,保护好它的小叶子,好不好?”我问孩子。孩子们都齐声说:“好!”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教室中发现冬青树的叶子了,这个坏现象再也没发生过。
通过这个事例让我明白了,对孩子疾言厉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虽然孩子们的年纪还小,但他们心中充满了爱。而作为老师,充分挖掘孩子们心中的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儿童绘画教育作为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形式,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个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信笔涂鸦的自发能力,它表露的特点是无意识的点线面集成,但这些简单的符号,却表示着孩子们心中所想之事。所以老师更应该把绘画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绘画作品中富有的创造力与鲜活的生命力。
一:以我之想变童之想
1:给孩子想的机会
幼儿的绘画往往喜欢把无生命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东西,把静止的东西画成运动的东西,把毫不相干的东西混为一体,这种不受约束的表达是孩子所特有的,这是最为宝贵的东西。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却经常看到“一切老师说了算,幼儿围着老师转”的情景:老师在黑板上画个范例,幼儿们照葫芦画瓢。评价的标准也只注重技能的模仿和训练的成果,如线条画得直不直,圆圈画得圆不圆。在这种像与不像的标尺下,幼儿的自由想像根本无从谈起。其实孩子们的画就因让孩子做主,让他们自己决定要画什么。例如:在绘画百鸟园时我就让孩子们分组讨论要画什么,如何去布置自己的画面,如何让自己的画面更加的丰富、美观。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充实了他们绘画内容。而在绘画过程中,我鼓励幼儿和别人画的不一样,同中求异,这样就不断开拓了幼儿的思维,所以孩子们画的鸟有的是在飞的、有的是站着吃虫的。在绘画结束后我开了个“小小座谈会”让孩子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尽情为大家描述自己绘画的百鸟园,让孩子经验得到及时的共享。
2:给孩子做的机会
赫尔巴特曾说过:最简短的回答是行动。那么我们就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去做,实现自己的构想,在绘画的过程中我经常用鼓励的语言告诉孩子:“不要怕画的不好,只怕不去画。”让孩子了解只要是通过自己创作的画都是最好的。这给了孩子信心他们在画我爱家乡的活动中孩子们都用自己五彩的笔构建了理想中的家园。
3:给孩子说的机会
言语是心灵的家园,而绘画是孩子的寻求都要求
二:以我之趣变童之趣
了解孩子的趣
在画我的老师时就在悄悄地商议不知高老师变瘦了是什么样子的?(我很胖)于是我就抓住机会,让他们去画出我瘦之后的样子,孩子们的画出的我是各种各样,
展示孩子的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得是不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因此我经常让孩子自由结合,一起讨论绘画的主题。然后再进行作画。当我让幼儿作意愿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意愿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尊重孩子的趣
孩子的艺术思维容易受他人的暗示,而当老师在说:“你画的不好、不像。”等否定性语言时,孩子就会对自己的绘画水平产生怀疑,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产生厌倦绘画,害怕绘画的现象产生。在孩子绘画时我们因鼓励孩子积极表现自己的创意,而不是责备和不满。
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画一幅题为“夏天”的想像画,结果有幅画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幅画线条粗糙,布局凌乱,无技巧可言,更无任何背景,整幅画能看出来的除了一墨黑色和黄色的点点外,什么也没有,孩子将画交给我时,我笑眯眯地问:“你画的是什么,说给我听听好吗?”“我画的是下雷雨了……”孩子原本羞涩的表情变得兴奋起来。原来,孩子对我们看夏天的雷雨的情景记忆深刻,她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画中,那一个黑色色块是代表着天空中的密布的乌云、而黄色当然是闪电了。面对这幅深情依依的想像画,除了赞扬和鼓励外,我又怎么能苛求她画得像不像,画面是否完美呢?
三:以我之论变童之论
另外,为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老师还应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实际上,自评的过程也是幼儿对自己绘画意图重新梳理与反思的过程。同时,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是他们进行再创造的灵感之源。幼儿对作品的评价即使很稚嫩、很不专业,但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其闪光点,表达出他们自己的意愿。老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还可以用富有童趣的奖品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我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颜色鲜艳的剪纸作为奖品,不同的奖品代表不同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自选。如布局饱满、色彩鲜艳、想像力丰富的作品就可以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奖品。这样把自评和自我奖励结合在一起孩子的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要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教师就要少干预,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那么我们孩子的心中的画会越画越灿烂。
有一次户外活动,我请孩子们找自己最好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在场地上寻找,有的蹦蹦跳跳地学乌龟走路,有的一个接一个地跳圈,也有的三五成群“呼呼”地轻松自在的玩转呼啦圈……
看着,笑着,我也好似回到了童年,也不由自主的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
“快看,老师还没找到伙伴呢!”忽然,不知哪个小朋友看我“孤零零”地站在一边,喊了我一声,也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此时在孩子的心里,我已由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了他们所信赖的朋友。看着孩子们信任、期盼的眼神,我快步、跳进了他们用呼啦圈“搭建”好的“山路”,并且,我还紧紧跟着前面小朋友的步伐,以免“碰壁”违规,这时,有了老师的参与,孩子们玩得更开心了。
也许,这就是老师和孩子们间平等的交流吧,这就是老师、幼儿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吧!
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孩子喜欢的老师,那就做他们忠实的小玩伴吧!这,其实很快乐,也很简单!
在幼儿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我班有个小男孩叫王星哲,他长得白白胖胖,但羞于同别人讲话,偶尔与人说话也慢声细语,时常用手指把衣角卷来卷去,哦,原来这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尽快地跟别的孩子一样活泼快乐起来,我到底该怎么做才更好呢?从此,我用更多的心思关注他,如:每天主动与他打招呼,拉拉他的小手,温柔地摸摸他的头,抓住每一点滴进步及时当众表扬他。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他似乎就跟石头人一样还是不言不笑。我的耐心和信心只好一天天下降,当我感觉有点绝望并想放弃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孩子间的正常交往,我帮他学习使用各种礼貌用语,并经常让他为集体和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时小朋友们纷纷向她道谢,抓住这个时机我要求王星哲也要一一回谢。当王星哲与小朋友闹矛盾的时候,我启发他们自己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语言交往达到团结友爱的目的。每天早晨,王星哲向老师问好后,我总要请他讲讲昨天晚上做过哪些事情,爸爸妈妈对他有什么评价。久而久之,王星哲已经形成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向老师倾诉的习惯,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处理,和小朋友相处得融洽愉快,活动室里时常听到王星哲的说笑声了。
现在,孩子跟以前大变样了,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看到王星哲的这些变化,我真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他,同时也让自己真正明白了一条教育孩子的真理,那就是“耐心、爱心”。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类型和差异的孩子。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使他们常常成为被老师忽视的儿童。其实,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关注。用热情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爱抚的动作主动和他们交谈,留心观察让他信任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然后逐渐的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对于他的每一点小进步,一定要及时的在全体幼儿面前给予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
我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幼儿教育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付出极大地热情,艰辛的努力,持之以恒、耐心细致的工作,继续不断地探索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这条最朴实的真理——耐心和爱心是教育孩子永恒的金钥匙。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的人格的人。我们的教育就能面向全体幼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相信他们都能成为天堂里的快乐天使,同时也不辱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让我们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心!
每天的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活动,因为在那一刻,时间属于他们自己。我也沉静在孩子们的专注中,搜罗着活动中需要我介入的时机。
突然,一声尖叫打破了原本宁静、安详的局面,靠近动物角的子昱大声嚷嚷起来:“天哪,蚕宝宝死啦,死了四条!”这个讯息就像是投河的石子,一下子激起了千层浪,孩子们纷纷涌向动物角……
还记得刚养这些可爱的蚕宝宝的时候,每天都引来好多孩子观察,看着蚕宝宝香香地吃着嫩绿的桑叶,一天天的长大,孩子们乐开了花,甭提多高兴啦!可以说,就是这几条小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欢乐。
而然
,接下来的日子好景不长,去动物角探望蚕宝宝的孩子越来越少,有时候可怜的蚕宝宝几天都不能吃到新鲜的桑叶,直至今天,发生了这可怕的“死亡”事件。
孩子们的议论声把我的思绪拉到了现实,他们对于蚕宝宝的死亡原因,也有了多种猜测:猜测一是由拉拉为首的一群孩子,他们认为蚕宝宝是生了某种病,所以死了;猜测二是由妙妙提出的因为它们互相挤压致死,这种猜测也得到了很多孩子的赞同;直到班级里最有“阅历”的峰峰提出,蚕宝宝是饿死的,并提出了强有力的依据:盒子里的桑叶都干了,蚕宝宝不喜欢吃。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赞同了峰峰的观点,并且不断的自责着:“诶,都是我们不好,一点都不关心蚕宝宝,连桑叶没有了都不知道!”……
“可是我们已经没有桑叶了呀!”
“那我今天回家采一些,明天带来”。小颖说。
“那今天怎么办,就让他们继续饿死吗?”
“小王老师,我们去采桑叶吧!”“去采桑叶”……孩子们围着我纷纷央求我。
“好,我们去桑叶!”看着天真的孩子们,我实在不忍心拒绝,我也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我提前结束了区域游戏,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附近采集桑叶。
回园的路上,孩子们激动的说:“这样蚕宝宝不会饿死了!”
“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去给它们换桑叶!”
“蚕宝宝不会死咯,因为有我们关心它们啦!”
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我似乎感受到爱的种子正在他们心中萌发,热爱先行,求知欲就一定会紧随其后,希望从这一刻开始,珍爱生命!
喜欢《幼儿园随笔:孩子心中的“勇气”》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勇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