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们就泥土的秘密展开了讨论,孩子们自由组合结伴,一起把自己看到过的,感受过的,对于泥土的经验进行了回顾,从多种感官去发现泥土的主要特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带着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去探索泥土里的更多秘密。
源:“颜色不一样。”
添:“有些泥土是干的,有些泥土是湿的。”
菲:“我见过的有灰色的泥土。”
杰:“我看到的有碎碎的泥土。”
轩:“石头边上的泥土是白色的。”
野:“泥土粘在一起硬硬的像石头一样。”
子杰:“泥土碰到水就会变得软软的。”
鸿:“太阳晒的越久,泥土越硬。”
琦:“泥土做好的作品,放在太阳底下晒
的时间太长会裂开。”
泥土里有什么?
菲:“有蚂蚁在爬。”
璇:“有蚯蚓在动。”
琦:“有蜜蜂的窝在土洞里。”
芸:“泥土里有一些小植物。”
浩:“泥土里的树根里藏着大蜈蚣”
翔:“泥土里有树的根。”
乐:“泥土里有石头。”
杰:“泥土里有垃圾、瓶盖。”
言:“泥土里有蜗牛壳。”
哪里有泥土呢?
萱:“有种子的地方有泥土。”
涵:“种花的地方有泥土。”
琦:“山上有黄泥土。”
菲:“海里也有泥土。”
璇:“房子的缝隙和石头搬开都会有泥土,有植物长出来。”
乐:“用手摸泥土脏脏的。”
芸:“泥土摸上去是软软的很舒服。”
子杰:“泥土湿的摸上去粘粘的,会粘在手上。”
野:“踩在泥土地上有鞋印。”
鸿:“有些泥土摸起来很粗糙。”
琦:“脚踩在湿湿的泥土里,脚会很重,拔不出来,很黏很黏。”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们班的宝贝们似乎也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四处寻找春天。于是我们一起来到了美丽的农家小院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孩子们在尽情分享着阳光给予的快乐、春天给予的美
丽时,我微笑的看着大家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孩子们回答着“那么你们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听到我的提问,孩子们都在仔细的在脑海中编织着各色各样的春天。
豆豆第一个回答说:“我眼中的春天是美丽的,我看到柳树,草地都变绿了,花儿都开了,美丽极了”我听了点了点头。奇奇第二个回答:“我眼中的春天是温暖的,看!我们大家都脱去了厚厚的衣服,穿上了鲜艳的春装,多好看!”
接着宥宥也站起来说:“我眼中的春天是香香的,到处飘着花儿的香味,连小草、泥土都散发着
淡淡的清香;我眼中的春天还是湿润的,昨天毛毛的雨飘落下来,把大地都湿润了~”
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高兴的说:
“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眼中的春天是什么吗?你们的笑脸就是我
的春天”此时孩子们的张张笑脸犹如朵朵盛开的花儿。
我们都知道,多喝水有益身体健康,而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每天应该引用800到1000毫升的水,事情就发生在一次课间十分钟喝水的时候。
那一天,我们结束了第一个教学活动,随着我的一声“自由活动十分钟开始啦”,孩子们纷纷去小便、喝水、自主游戏。一说到可以游戏,很多孩子都光顾着去玩,总是忘记小便喝水,常常第二节活动开始后,想到要去喝水等,于是,当乐乐走过来喝水时,我便顺口说了一句:“连乐乐都来喝水了,其他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了。”
听到话后,乐乐兴奋地跑到我面前,大声地说:“对呀,老师,连我都来喝水了,其他小朋友怎么还不来呀?他们也太慢了吧!”我一愣
,看着天真无邪的乐乐小眼睛里闪过一丝“得意”的眼神,我的心情却不一样了。
在班里的小朋友中,乐乐动作慢,反应比较迟钝,很多事情需要老师多次提醒。因此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只要乐乐能做到的事,其他小朋友也能做到。也正是我的这种想法,使得乐乐内心深处已经客观地承认了自己就应该是动作慢、反应迟缓的孩子。孩子的这种习惯正是由于老师不经意的话语所造成的。想起乐乐那“得意”的眼神,我的心里很不爽滋味。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工作中经常会找一些“标杆”来“激励”其他孩子。例如在学歌曲时,我们会说“连佳佳都唱得这么好了,其他的小朋友肯定会唱得更好”;在画画时,我们会说“连涵涵都画得这么好了,其他的小朋友会画得更漂亮的”;在玩玩具时,我们会说“连琪琪都这样爱惜玩具,其他小朋友肯定更应该知道”。也许老师简单的一句话,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超过了被老师当成了“底线”的孩子。殊不知,在等待老师表扬的时候,那些被当做“标杆”的小朋友的自尊心却被老师不经意地碰触了。
自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是老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新年新气象,转眼间,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懂事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树木花草也抽出了嫩芽,小鸟也飞回来了,孩子们脸上也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每天清晨,阳光明媚,孩子们喜气洋洋的来到幼儿园。因为这里有小鸟的歌声,有花草树木的芳香。孩子们也脱掉了笨重的冬衣,到处都是生机勃勃。他们一个个欢乐的笑脸充满着希望。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给人以美的感受,给人活力和朝气。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教师”,孩子们只有置身春天的自然景物之中,才能真切感知春天,才能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体验。对于我们大班而言“春天”这一主题的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有关春天的活动展开。
开学第二周有个三八妇女节,让孩子们利用周六日看看大自然的花草,在家里帮助家人干活。接着又到了植树节,这更是孩子们爱劳动、爱大自然的时候。这里面有孩子们关注的问题,有孩子们通过探索的新发现,在这个充满着孩子情感和智慧的天地里,孩子们与大自然共同经历着季节的交替和变更真正体验到了自然界的无比神奇,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们眼中的春天吧!
经过开学的两三周自然变化,我和孩子们聊起了春天,在他们眼里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有小鸟的歌唱声、有花草树木的成长、有公园里风筝、有春雨的沙沙、有各种各样的花香,有忙碌的农民们!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眼中的春天,仿佛觉得他们就是春天,那么阳光,那么美丽,那么快乐,那么生机勃勃!
这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都陆续穿好了外套准备吃点心了,只有pzy还没有穿外套,阿姨让他快穿上外套,他说找不到了,阿姨问他放在哪里了?他说放在床上了。
于是我们三个人就开始帮他找,整个卧室活动室反反复复找了许多遍,我连床底下都反复找了很多遍,没有找到,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儿,因为天气不好,上午也没有带孩子出去,后来我担心是顽皮的孩子会把彭pzy的衣服丢到窗子外面,又在每个窗子了外面进行“搜索”,仍然毫无进展,再后来,n老师说是不是pzy换了衣服,因为前两天pzy穿的是一件近似灰色又有点墨绿的融融外套,我就是认着那件衣服在找,n老师在孩子们放衣服的地方找到一件红色加黑色的夹克外套问是不是pzy的,他说不是,他说他的衣服有帽子,可是有几个小朋友非常肯定的说那就是pzy的衣服,可是他偏偏哭着不让老师给他穿那件衣服,n老师怕他着凉感冒哄着他说先暂时穿着,老师再帮他找,我又开始翻箱倒柜,最后出了一身大汗,仍然一无所获,我在想:这如何向家长交代啊!孩子的衣服在班里都能找不到了!
这时我想还是打电话问一下pzy的妈妈,孩子今天穿的是什么样子的外套。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孩子一上午穿着红颜色的衣服,我还认着灰颜色的找,pzy自己明明穿了没有帽子的衣服,他却一定要有帽子的衣服,唉!真是一个“大糊涂”和一个“小糊涂”。事情就这么结束了,但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察也太不仔细了,竟然都过去半天了,还能如此糊涂,真是太不应该了。眼中时刻有孩子应当铭记于心。而且对于午睡放衣服也应当引导幼儿能够摆放有序,以后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可孩子对于漂亮老师的评价可就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了,这个深度我们一般人是无法理解的!
事例一
我在外听课回来和我配班的顾老师告诉我,今天她问了班里的孩子:"在你心里觉得我们班里的哪个老师最漂亮?你见哪个老师最害怕?"
得出的结论是:本人最漂亮!见我也是最怕的!(其实我是最难看的我想孩子们这样说的原因是因为我是最年轻的吧!)见马老师是最不害怕的!(其实马老师真的很漂亮)
事例二
一幼儿在我家做客好多天,都不肯回家,当然我也很喜欢他,一天晚上他妈妈打电话给他,说明天早上来接他,他说不愿意,妈妈在电话那头问他:"为什么?"(我根据孩子回答内容猜想的)孩子说:"老师长得要好看,妈妈长得要难看!"我当时听到他这句话心里是既开心又难为情,因为他妈妈实在是个大美女!
从上面的例子您可以看出孩子对于漂亮的定义是很新颖也很独特的,我们成人是无法理解的!所以以后如果您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别介意哦!
他的小脑袋特别聪明,明明看他一节课爬在地上,气得专等他起来学不会,我好好批评他,可是叫起来回答问题,别人不会他却会,让老师怎么批评人家呢!语言发展好,但动手能力差,绘画根本看不出形状,明明涂的黑黑的,却说天黑了,明明是杂草无章,却说发生地震啦,灾难来啦,讲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想象力特丰富。
随班的陈老师、周老师、蔡老师、庄老师、于老师都建议我一定要跟踪调查,说不久的天才就诞生在我们大二班……
徐XX的调皮捣蛋不仅在我们班就是在幼儿园也是出了名的,所以对于他的行为我总是用一种审视的目光去看待。但有件事却提醒了我,千万不可戴有色眼镜看孩子,千万不要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孩子,更不能给孩子定性。
事情是这样的:我去洗手间看见徐XX在一个劲的按装水龙头,神色慌张,动作急促,我一瞧,原来水龙头已被拧断,他在想办法补救呀,于是气不打一处,声色俱厉地批评他:“一天到晚捣蛋、破坏,就不能让老师省省心……”他惊恐地看着我嘤嘤地哭了起来。我更来气,“你犯了错误还不许老师说呀,哭能改就哭吧!”。
这时,于钟凯扯了扯我的手说;“王老师,那水龙头是廖忠文弄坏的,徐XX在帮他按。”
我心里一惊,难道我这“国际警察”也有判错的时候?小朋友七嘴八舌,“就是徐XX,不然他着什么急!”“是徐XX,就是徐XX”
我转身走出洗手间,把廖忠文叫到面前了解情况。原来真是廖忠文,他看见水龙头坏了,吓坏了,是徐XX说要帮忙把它修好。可我没问清原因,不分青红皂白……
很多错事坏事,不知道是不是徐XX做的,孩子总会指到徐XX身上。这与大人的印象或成见有很大关系,徐XX有很多不足是千真万确的,但作为教育者的我整天喊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为什么就不能换一种眼光看待他呢,随时看到孩子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一点,才能正确的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呀。
我马上当着所有的小朋友的面郑重地向徐XX道歉:“对不起,徐XX,老师错怪你了。”徐XX脸上挂着泪珠,害羞的低下了头。我们一起为徐XX乐于助的好品质鼓掌,我也为自己能发现工作中的缺点大大舒乐一口气。
回到家,我思绪万千,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于是,我写了一个帖子发在教育论坛上,请求各位同仁帮助。一个年长的教师一句话让我醒悟:“为什么你要想得那么复杂呢?孩子只是一份好心,想送妈妈一件礼物,这个戒指在他眼里就等于他喜欢的一块巧克力。”对呀,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孩子只知道妈妈不喜欢糖果,老师喜欢戒指,妈妈肯定也会喜欢,顿时我的烦恼一下就释放了。
孩子的心理本不复杂,是我们把他们想得复杂了。我们不要一遇到类似事件就立即把它们与“偷窃”行为相联系,否则极有可能因处理不当而伤害孩子,误读孩子纯洁、善良且懂得感恩的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