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

05-19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方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是“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在晨间活动中,佳佳选择了印指纹的活动。

她先用食指蘸了印泥,在宣纸上留下了一个红红的指纹,接着,又拿起放大镜察看起自己的指纹来,时不时与旁边的小朋友切切私语。

一个,两个,三个……一会儿功夫,五个手指头都变得鲜红鲜红。

当我转身准备去看做小灯泡发亮实验的小朋友时,就听见“王老师,佳佳把放大镜弄得好脏”。

原来,佳佳观察完右手指纹后,又开始用左手印指纹,由于右手的五个手指头上都蘸有印泥,所以当左手印完,右手拿放大镜后,放大镜上当然是红迹斑斑。

佳佳也被吓住了,愣愣地看着我。

我笑了笑,说:“没事,你继续玩吧,不过,结束后你得把你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也相信你会把放大镜擦得和刚才一样干净,对吗?”佳佳听了很开心,埋头继续她的实验。

讲评时,她告诉大家:十个手指头的指纹都不一样,有的像大大小小的圆圈,有的像弯弯的小河……当然,离开时,她用餐巾纸把放大镜擦得干干净净。

“佳佳把放大镜弄脏了”,差点吓住了正在探究指纹的佳佳。

假设老师也制止了她的行为,那“十个手指头的指纹都不一样,有的像大大小小的圆圈,有的像弯弯的小河……”这样的答案也就消失了,孩子探究的愿望也就被扼杀了。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科学探索的精神环境非常重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被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能积极探索,积极思考,逐步形成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当然,在发现放大镜被弄脏后,老师也不忘以“相信你会把放大镜擦得和刚才一样干净”的话语来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关于“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玩具收拾风波


教育随笔:玩具收拾风波

早晨,又到做早操的时间了,孩子们正在有序的收拾积木,这时听见一声“哗啦”的声音,积木篮子里的积木撒了一地。

原来是黄沐辰和何羽颜争着要把收好的积木送到玩具柜,两人互不相让,扯来扯去,结果篮子就掉在了地上。这时两个小朋友负气就丢下满地的积木,离开了。这时涵涵过来告诉老师,思宁、可佳和几个小朋友这时已经在捡掉在地上的积木了。只见那两个小家伙过来我身边排队,因为很快要出去做早操了。我看了他们两个一眼,没有什么表情。这时我表扬了捡积木的小朋友:哦,你们可真棒啊!把积木都捡起来啦!听到我赞许的话语,孩子们更高兴了。黄沐辰和何羽颜看了我一眼,依然不动。这时我鼓励他们:快去收拾一下啊!难道这样就行了吗?那积木可要伤心了!这两个小家伙也加入到了捡积木的行列,很快积木就收拾好了。孩子们排着队高高兴兴出去做早操了。

如果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要适时的介入,并要加以提醒和引导,因为孩子年龄还小,他们并不具备自己修正的能力,而教师如果完全放手,那么孩子很可能就放弃了应该完成的事情,这样对孩子本身来说并不好,活动中孩子们放弃之后,教师给予了积极的帮助,孩子们就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是很好,在老师的鼓励下,重新走回去,收拾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后果,这样激发了孩子的责任心,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了这样做的必要性。

教育随笔:收拾玩具的那些事儿


我们班的孩子非常热衷于建构区的材料,每每区域活动时间那里总是客流不断,平日里短短的过渡时间,孩子们也总要去摆弄、欣赏一番。男孩子喜欢搭建不同款型的军事武器、建构各种堪比著名建筑的建筑物,女孩子则偏爱搭建无所不能的魔法棒以及能够捕捉美丽瞬间的照相机。

在开始玩之前,他们会为自己的创作“储备”足够多的材料;在玩的过程中,专注于两手之间的作品,完全不在意自己是蹲着还是席地而坐。我常常会被孩子强大的兴趣和专注度所折服,但是问题也由此产生:孩子们过于的专注常常忽略自己在搭建时碰掉的玩具、急于把作品移至展示台却忽略脚下被踢开的积木。在结束活动的时间,孩子们为了保护自己的作品都不舍得离开展示台附近,根本就忘记了还有积木被遗留在建构基地上。“不是我玩的”积木便由此产生。

当面对如野花般零星在地的积木,我们很难再辨识出这是谁拿到这里来的,如果问“是谁玩的”,得到的答案无疑是“不是我玩的”,所以这样的查案似的问题基本是过场话!前期,我们的策略是要求“但凡进入建构区游戏的幼儿都要一起收拾”,但时间长了,便发现每次在那里收拾的总是几张同样的脸孔,有时甚至他们没有去玩过,也会因着“喜欢收拾”而积极的加入其中,而一些真的玩了却不想收拾的孩子便理所当然的不收拾了。对于此可以看出随着孩子的成长,收拾问题是有着不同原因的。那些“喜欢收拾”的孩子多半是基于小班时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以及满足当下被老师认可而获得成长满足感的心理需求,而那些不收拾并推脱说“不是我玩的”孩子,一是因为他们收拾物品的习惯没有养成,

二是因为他们在对物品的归属意识上很明确,如“这不是我带来的玩具!”,

三则有可能是他们责任感的萌芽相对晚些。由此,我所想到并实施的策略基于“行为后果法”产生的——把没有被收拾的玩具送走!目的是让幼儿感受不收拾玩具,玩具会越来越少,以至于不能玩充分玩的后果。一些敏感的孩子很快就了解了教师行为的目的,表现出不舍之情,但一些男孩子更关注教室里还有几箱玩具,这一点也体现出了幼儿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以,我意识到这一行动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来进行!接下来,我期待着孩子们良好行为的出现,能够有多一点对集体物品的责任感!

坏老师!不给我红花(分发操作材料)


数学活动结束之后,我为大家检查完操作后一一分发操作材料,并在正确的材料上贴好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轮到小翔拿材料了,小翔的操作今天比较凌乱,最后两题都错了,于是我没有发红花,只是将材料发给了小翔。小翔拿到后,边放材料边回头看看我,放好后回来坐好,我则继续发材料。但刚发一会,小翔就叫起来:“我也要红花。我也要红花。”我说:“只有对的才可以发红花。”“我也要红花!”小翔一边哭,一边喊着,“哼!坏老师!不给我红花!”“小翔,我再说一遍,只有对的才有红花!”我又重复,“我就要红花!”小翔还是边哭边喊着。于是,我说:“小翔,那把你的作业给大家看看,如果对的就发红花,错的不发,好不好!”“好!”小翔抹着眼泪去拿纸了。他没有马上将材料给我看,而是给了边上的同伴看,朋友们一看就说:“错了!”“哼!”小翔伸手打了一下第一个说错了的同伴,紧接着,第二个看到的小宸也说:“错了!”“哼!”小翔还伸手打了一下。我说:“小翔,我来看!”这下,小翔赶紧将材料拿给我看,我指着下面错的了两题说:“你看,小翔,这两个倒过来了,你也没有按规律分!”听了我的话,小翔又仔细看了一下材料,楞了一会,把材料又放回抽屉里。坐好后,小翔冷静下来了,不哭也不闹了。

虽然小翔在语言表达方面比较薄弱,但他的数学操作一直比较好,几乎每次都是对的。今天的操作小翔一开始也认为自己是对的,在我没有发他红花之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委屈,并且通过哭喊宣泄自己的情绪,也始终不承认我的解释。在我提出验证之后才表示接受这个方法。而在验证时,小翔对于自己的操作还是充满信心的,也不放心将操作给我看,而是先给同伴看,在同伴都表示错了之后,才肯将操作拿来给我看。在亲眼看见了我指出的错误时,最后自己也知道了错在什么地方,才渐渐接受这个现实,并且渐渐平静下来。

小翔比较执着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在遇到问题时情绪起伏得比较快,语言的劝说效果也不太明显。只有通过验证,让小翔亲眼观看到事情的结果,才能接受别人对于他的评判。不过,小翔在承认之后也能较快地冷静下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不再执着,这个进步还是非常可喜的。

收拾整理玩具手记:老师,请别说我小


教学以来,执教小班年龄段的机会比较少,经验也不太足。在我的印象里,小班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比较薄弱,尤其是收拾整理玩具这一块更是明显,都需要老师的帮助或者干脆老师来完成。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更新了自己的想法。

场景一:意外的游戏

今天玩跳圈和自制的玩具,许多孩子都拿了一个或者两个玩具玩了起来。过了一会,我发现三三两两的孩子都将手里的圈和纸棒沿着白线的圈放了起来:几个圈隔了几根纸棒,就像我们日常让孩子们练的集体跳跃游戏。搭了将近半个圆,大家都开始跳了起来,有的往这头跳,有的往那头跳,开心极了。

场景二:我会收拾的

游戏结束后,我提醒大家将手里的玩具放好玩具筐里,操场上留下了许多的套圈和垫子。我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点子站好,准备做操。没想到,浩浩等几个孩子自发地收拾起了玩具,一个个将套圈三三两两地运回筐子里,连大大的垫子也两三个一起合作叠好了,正在往堆放玩具的前面又拖又推的。

虽然这两件都是很小的事情,放在中大班孩子身上可能都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刚入园才两个多月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举动着实让我感动。尤其是孩子们自发地收拾那些垫子之类的玩具,对于他们来说,垫子真的是非常巨大的玩具,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将它拖动。但大家都自发地一起推动垫子到我面前。另外,对于自我意识略占上风的小班孩子来说,要将自己手里的玩具拿出来和伙伙伴们的玩具组合在一起游戏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现在却真实地在我们孩子们的身上显现了。

也许,许多人都会说小班孩子哪有合作的意识,这两件事情估计纯属巧合。但透过小小事件的背后却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小小的、简单的懂事、合作的一面,让我觉得非常温馨。能拥有这么一批懂事的孩子,我觉得真的很幸福。

重视孩子的操作活动


心理学家说:“动作是智力的砖瓦”。动作发展水平可以作为孩子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

孩子永远是好动的,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去动手操作、去运动、去游戏、去探索,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双手、双脚和身体得到充分的解放,各种能力也会得到足够的锻炼。

孩子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学习,都是他智慧的源泉,而所有智慧的开端都始于六种感觉——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动觉。这些感觉成为了孩子与外界沟通的学习通道,因此形成了相应的学习活动——看、听、尝、闻、触摸、做,孩子就是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智慧的。

1、发展孩子的触摸觉:好奇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触摸活动可以使孩子充分接触外界,在触摸中让孩子的双手双脚及皮肤感受外界。通过触摸物体,从而感受物体的形状、体积和质感,在触摸中获得和积累关于外界物体的经验,发展触摸觉,获得真实感觉。

2、让孩子多动手操作:好奇和好动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动手,他们在不同的活动中享受快乐,在不同的操作中感到满足,他们的操作就是不停地摆弄物体的游戏活动,只要能摆弄物体,他们就很高兴,他们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情绪就能得到满足、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尤其是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3、让孩子多摆弄玩具:好奇和好动的孩子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手脑并用、学玩结合。色彩鲜艳的玩具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动手操作让孩子获得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在动手操作中促进手、眼、口、脑多种感官的协调发展。

4、让孩子在游戏、玩玩具中,学会思考、判断、推理、解决问题,也学会想象和创造,并且能够体会和经历成功与满足,逐渐建立起自主和自信。

让孩子多看、多听、多闻、多尝、多触摸、多操作,让孩子在其中获得乐趣、让孩子的感觉得到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支持和鼓励他们,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空间,满足孩子感觉发展的需要,提供孩子感觉发展需要的玩教具,孩子通过多种感官的活动,综合能力将获得发展,智慧将会更加丰富。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蛋壳作为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蛋壳贴画


蛋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许多时候我们都把蛋壳剥下扔掉,然而被丢弃的蛋壳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美工材料。《指南》中艺术领域有一条目标“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还提到“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为了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动手能力,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蛋壳作为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蛋壳贴画。

游戏开始了,哲哲、婷婷和欣欣在美工区中贴蛋壳。哲哲一人贴一张,婷婷和欣欣两人合作贴一张。哲哲贴了一会儿,说:“好慢呀!”于是,就走开了。婷婷和欣欣一直在专注地贴画,希希和涵涵走到边上,婷婷和欣欣没有被影响,两人很认真地贴蛋壳。希希说:“你们在做什么呀?”婷婷说:“我们在贴蛋壳,你们俩要一起来玩吗?我们在贴一条鱼。”欣欣说:“抓紧时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于是,两人继续埋头贴画。

由上述事件可以看出,幼儿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有的幼儿能够合作进行游戏,不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能很专注地进行游戏。但有的幼儿没有耐心,一会儿就离开了。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幼儿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有的有耐心,有的没耐心,有的对这件事物感兴趣,而有的幼儿不感兴趣。教师应对有耐心做事情的幼儿提出表扬,鼓励其他幼儿向其学习。由于蛋壳贴画比较费时间,可以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共同游戏。平时,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不同的游戏,尽量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珍视孩子的探索与操作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探索与操作”既能满足幼儿动手和交往的需要,又因充满新奇和刺激而深受孩子们青睐。因此,它是孩子学科学的必经之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许多有科学成就的人终身忘不了爱因斯坦这句誓言,把它当作座右铭,他们认为:当今不少自然科学书术语过多,枯燥乏味。其实,培养孩子爱好自然科学,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昂贵的设备,只需我们珍视孩子们可贵的好奇心,让孩子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并加以积极引导,这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纲要》中的科学目标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的,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首先,我们对幼儿的观察技能进行了训练,使他们学会了用各种感官去考察事物。老师要及时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感知活动机会,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特别注重了这一方面的材料投放和内容选择。选择的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所以作为一个有心的老师就要善于在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例如:我们在科学区提供了多种视觉材料,开展了相应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出其共同特征与特殊之处,从中发现其外形特征的各种变化;提供香水、鲜花、水果、蔬菜及其他有特殊气味的物品,让幼儿通过嗅觉分辨各种气味,通过气味来识别不同的物品;提供各种布料、各种植物的杆、不同温度的物体等,让幼儿通过触摸增加对物体的认识;提供各种食物和无害液体等味觉材料,让幼儿通过品尝,识别各种物体的味道。

其次,我们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但是,低估孩子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虽然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很强烈,但还是需要我们善加引导才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还能丰富他们的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例如:到了冬天,孩子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冬天为什么我们的嘴里会冒白气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光凭用嘴说是解释不清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做“水的三态变化”的小实验,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其观察的兴趣,又可以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学习科学知识活动。这样的活动最容易被幼儿接受,同时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再次,我们重视了幼儿积极参与的意识,引导他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幼儿园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要让幼儿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幼儿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幼儿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可以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例如:在科学活动《如何使物体移动》中,幼儿会尝试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用手推、拍、拉、滚,用脚踢,用水冲,用一个物体去作用于另一个物体等等的热闹场面。由此看来,有多种正确答案的提问能充分唤起每个幼儿以往的经验,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使幼儿按自己的理解去解答问题。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获得了有关力的经验,而且发展了独立性和扩散性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这一方面,我们主要结合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我们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是《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因此孩子们十分喜欢绘画活动。趁此机会,我们及时鼓励幼儿大胆使用颜色,鼓励幼儿把绘画使用的颜色与人们所穿衣服的颜色和周围环境中的颜色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幼儿不仅对颜色有了较精细的区分,而且学习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与此同时,我们还引导幼儿注意食物的变化,青菜炒熟之后变小了,大米煮熟之后变大了,螃蟹、大虾煮熟之后会变颜色等等,这都是孩子们重要的科学经验。另外,日常生活中的散步也是孩子们学科学的好机会,散步时,让幼儿注意树木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或者让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有什么声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探索与操作活动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尊重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注意观察,珍视孩子们的探索观点与操作过程,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正确引导孩子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今天我就不从大的方面去讲述好事与坏事了。我只想根据眼前的几个小世界表现一个好事的积极性和一件坏事的消极性。

我是一名刚刚上岗的幼儿老师,通过这几个月教学,我发现了几个小问题。有时候,我觉得所谓的小问题不注意可能会酿成大错误。比如说”动作的小失误,错误“,比如,有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调皮的宝宝在自己的为上调皮捣蛋,交头接耳,开小差。这时候”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出现了,他会用手中的粉笔投掷到那些不乖的小朋友身上。可是虽然看似是件小事。但是在一旁的小朋友们可能会”偷偷学艺“,也可能会利用的别的地方去。例如,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时,有不和心意或者不顺心的时候,会随手拿起一件东西乱扔出去,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还有一种是言语上的失误,比如,面对一些大点的小朋友在做题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精力不集中或者粗心大意,做题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正确率也可能会比较低。有些心急的老师可能会脱口而出”你真笨,你怎么这么笨啊“。虽说是短短的几个字,也可能会影响的小朋友的心理,打消他们做事情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也可能会被旁边的小朋友们借鉴,从而会随口拿出此话嘲笑别人,久而久之养成好高骛远,目中无人的习惯。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除了授业解惑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心态和模范也很重要。很多时候,老师们有口无心的一些举动也可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有时候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可能会阻碍小朋友们的健康心理。所以,有时候请各位老师,在教育好小朋友们教育教学的时候,也能用一些积极向上的态度开导教育小朋友。


教育笔记《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材料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